既然歷史和現實是那麼冷酷理性,為什麼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都是正面美好的價值觀?

我把問題重新定一下方向,大家都在討論善惡,跟我的想吐槽的可能不一樣。。我再舉一個例子可能好理解。為什麼大部分人都看不起娼妓或者拜金女?從小被教育也是這樣。但是歷史上和文學上不乏歌頌或者同情此類女子的。

—————

只要稍稍看一下中國的正史,還有一些新聞,就會發現世界冷酷到令人窒息。裡面極少有美麗的愛情,絕美姑娘多被顯赫一方的人玩弄,驕奢淫逸往往也不是多不正常的事,克己奉公的也不見的落得好名聲,勤奮努力的人如果沒有背景很可能什麼大事也做不了,有背景有出身反而被歌頌稱道。心機撕逼更是在正史里多的不要不要的,正直耿直的人往往得罪不少人,死的很慘。跟我們現在所宣揚的一切全部都相反。

但是為什麼社會還有媒體不從小就告訴下一代這些現實的情況,課本上和生活中反而用更理想更虛無更美好的價值觀灌輸給下一代,要大家樹立所謂的正確價值觀,非要讓他們自己悟或者上社會後慢慢吃虧總結?然後一次次的被現實擊碎自己被灌輸的三觀?所以既然三觀和現實不一樣為什麼還費盡心力去樹立?倒不是說教人心存惡念,但總要讓下一代知道怎麼為人處世之類的吧,非要藏著掖著言傳身教么?


你看到的不是理性,而是叢林法則。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在權力的最頂層,通常的律法道德已經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叢林法則。皇位只有一個,得到了就是君臨天下,得不到就性命堪憂。父母兄弟兒女,都可能是潛在的競爭者,沒有人知道對方有多狠。

得勢者,有一百種方法證明自己正義;失勢者,有一百種方法受人擺布。

在律法約束不到的地方,叢林法則就會上演。他們是權力的攝取者,也是權力的犧牲品。他們是金字塔的最頂層,是法律的制定者,是歷史的主角!

但我們不是。

我們只是歷史背景中的一個像素;我們受律法的約束,也受律法的保護;我們在意周圍人的看法,在意道德倫理;我們沒有三宮六院,也沒有生死對頭。

我們只是賺錢養家,過自己日子罷了。

不是皇子皇孫,不用以宮斗要求自己,現實沒那麼殘酷。正面美好的價值觀可以建立一個基本共識,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為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建立一個安全的邊界。大家都遵守,則相安無事,過線者,就應受到懲罰。

不是價值觀不好,而是執行跟不上。但總的來說,社會還是朝著美好正面的方向發展的,即使是最高層的鬥爭,也不那麼血腥了。


單就經典來說,它們從來就沒有隻灌輸正面美好的價值觀。只是人們在幼稚年少的時光里,偏信美好而已。等長大了,見識到了現實社會裡的種種不堪,又開始偏信醜惡。

那麼例子呢?

如,我們應該都知道,書上說工作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但你有沒有讀過「身不宜忙,而忙於閑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亦可鼓暢天機」這樣的話呢?

沒讀過,那麼「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算不算經典呢?總該學過,總該看過,不該是當作課文和考試重點,考完以後就忘了,只記得子曰詩云里的那些說教吧?所以經典嘗云:「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你老實,你無趣,你辛酸,你流淚,覺得做好人沒意思,做壞人最享福,說明並沒有把經典讀透。

你只知道清高是好的。

但知不知道「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呢?說的是一個人如果把賢者和愚者分得太清,則處處煩心。如果你上了知乎以後,在現實世界裡總是瞧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那便是中了清高的毒。

你只知道俠義是好的。

但知不知道「交友需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呢?不要只看到俠氣和素心兩個詞,故意忽略了三分和一點,豁出去全部去交友,結果被狗咬一口。最可氣的是被咬了以後就把該有的三分俠氣也拋了,那就成了人見人煩的敗類。

一個人最終變成了什麼樣子,是因為他本來就是那樣。經典一直告訴我們以美好,是因為人心本來就冷酷和骯髒。但就算是所謂的正面宣傳,也沒避著人性裡頭的冷酷和貪婪。不信的話,可以去看看一些真相,就在常袞和韓愈去閩地淳化之前,就在鄒魯失化百年之後,民風是何等的狡詐與刁蠻。

最後,題主說他們在藏著掖著,事實上,藏著掖著的不是經典,是你自己的眼。


忘了是愛因斯坦還是尼采也曾經被人問過類似的問題:「既然世界是黑暗的,為什麼我們不從小就告訴小孩子這點,而是告訴他們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呢?」

這個名人回答說:「比起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動力。」

只有讓小孩子明白了世界的美好,才會有動力去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才能夠不被黑暗打倒。


目前的答案我都不太喜歡。

這個問題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題主區分了「怎樣理性客觀的為人處事」和「社會灌輸給我們的價值觀」,並且認為二者矛盾。

我認為這種區分是不合理的,二者明明是兩個次元的東西。

人類任何的行為離不開兩個因素:手段和目的。

什麼是理性?理性是一個預測未來的能力。我認為1+1=2,因為兩個1放在一起的合理預期就是2,所以這是一個理性的判斷。

阿拉伯之春,奧巴馬開心的不得了,因為他認為中東將在民主化進程上走下去,和美帝牢牢的綁在一起。這個在現在看來就是一個不理性的行為,因為中東現在的狀況和他的預期完全不一樣,他的預期是錯的。

理性,就是對未來的預期。通過理性,我們可以計算達到一個目的最合理,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

但是,沒有了目的,手段有什麼用?

那麼目的是哪裡來的?本能和價值觀。前者在基因中,後者被社會塑造。

打個比方,我餓了想吃飯,吃飯是目的,找飯吃是手段。但是為什麼我要吃飯呢?因為不吃飯肚子餓著很不舒服,因為太久不吃飯會餓的死翹翹,這是所謂本能。

那價值觀又是什麼?

A說:「我想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所以我要去學工程」

B說:「我認為美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我要當藝術家」

C說:「自己活好就行了,我要賺大錢」

這些是大方向上的價值觀,當然也有小方向上的,比如疊不疊被子,去酒吧好不好等等。

看明白了吧,價值觀與理性並不衝突,價值觀決定了你的目的是什麼,理性決定了你的手段是什麼,二者是可以揉到一起去的。

打個比方,ISIS看上去是瘋狂的,想要趕走異教徒,讓西方世界遠離中東,光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但是,難道它們不理性嗎?他們的戰略戰術,遠遠甩開世界上大部分組織,以一個極其高明的運營手段在達到他們的目的。你我看來他們的瘋狂,實際上是價值觀的不同,是目的的不同,而不是理性的差異。

題主所謂的「正確」價值觀,指的是社會所弘揚的個人「目的」,體主所謂的「真實社會」指的是重商主義,重利主義,以利益為最高追求的價值觀,配以高度理性的手段。拋去手段不說,核心矛盾點在於目的的不一致性。

題主的意思應該是,為什麼不教小孩子從小以自我中心,培養一套逐利的價值觀?

答案很簡單,不用培養,這是個本能,就好比要吃飯喝水睡覺一樣。

反之,為了社會的維繫,人類已經反抗這個本能反抗了好幾千年。「利他主義」在誕生之初是一種類似原始社會習俗,儀式一樣的東西,和把南瓜套在腦袋上本身沒有什麼不同。

人類經過幾代人發展,明顯可以感到利他主義盛行的族群,人丁興旺,健康強健,於是紛紛去效仿。

最終幾個族群建立了一個文明,利他主義被作為社會行為的最高準則,作為訓誡和法律流傳了下來。當然了,除了利他主義之外,很多其他稱作「文化」的東西也被流傳了下來,例如東方婦女守寡是美德,斯巴達人要把孩子上交給社會,雅典人崇尚民主政治,以及之後一統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利他主義,是一種大部分社會都存在的文化。

每一個社會在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主流的價值觀,這種東西是客觀存在的,例如中世紀大家覺得教廷權威正確,例如穆斯林認為安拉和天使存在,例如我們現在依然珍視仁義孝。利己主義,作為一種本能,一直伴隨著這些主流價值觀存在。而利他主義,作為人類發明出來的維繫社會的有效工具,也一直伴隨利己主義存在。

回到問題上,為什麼社會要傳播利他主義和主流文化,而不直接傳播利己主義?這是一種維繫社會傳統的儀式性手段。社會的文化不能靠一開始的慣性永遠持續下去,反之,需要被不停維繫,不停改變,使這個車軲轆永遠轉下去。

中國社會弘揚這些價值觀,其根本和史前社會鼓勵大家把南瓜戴在頭上,鼓勵大家跳舞,鼓勵利他主義一樣,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維繫。唯有這樣,社會才可以穩定。若一股腦拋棄文化中的主流價值觀,擁抱西方價值觀,後果或許會和現在的中東一樣;若去擁抱作為利己主義的本能,這是對於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想像的。

只不過比起傳統社會,這種維繫更多融入了教育,生活,和大量碎片化信息的接收中,導致這種感覺弱化了,但是本質是不變的。

人類社會,永遠都不是叢林,而是有許多稱為「文化」的東西將大家約束在了一起。若不去維繫這些文化,任何社會都不可能存在。


因為你從小給予孩子美好,孩子才有可能美好,若是連一絲美好都沒有見過,又怎能明白美好的意義。

那些惡貫滿盈的犯人,那些心理扭曲的變態,大多都是生長在陰暗的環境下,沒有見過美好,最終也變得更加黑暗起來。若是每個人都從小生活在黑暗裡,人類還能繼續繁衍嗎?

人們總是將最美好的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大多數的人們還是希望世界和平美好的,所以人們告訴孩子一切美好,就是希望孩子們創造出一個真正美好的世界。

歷史和現實里的確有很多黑暗很多惡,但經歷了成千上萬年的繁衍生息,人們仍舊心懷希望,將最美好的夙願傳遞給下一代,不也證明著大部分人還是心向善嗎?

即使長大後的孩子們會發現社會醜陋的一面,他們會變得不再單純,但他們心底仍舊會懷有對善的期待,願意向正的方向前進。倘若從一開始就沒有接觸過善,那就連期待的方向都沒有了啊。


也許你從史書中看到了帝王將相的權術鬥爭,看到了後宮佳麗的美人心計,看到人們因為「撕逼」而上位,所以覺得這才是歷史和社會的真相。

但是,你卻忽略了某個人成功的背後,往往意味著一大批人的失敗。他們或許實力不足,心機不夠,又或者僅僅是缺乏一些運氣,最後只能落得萬劫不復。

一將功成萬骨枯才是鬥爭的本質。

不是我小瞧大家,但就我認識的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壓根就沒有足夠的實力和背景去參與殘酷的社會撕逼。 對多數人來說,遵守上位者制定的規則,安心的當一位「良民」,才能最大地保證自己的安穩生活。

如果有人僅僅覺得自己有點小聰明就貿然挑戰社會規則,這種人或許能威風一時,但結局往往也只能成為上位者的炮灰。


因為那是我們的希望。我們都嚮往那一個世界,討厭現實世界。

你是不斷抱怨自己的諾基亞有多差呢還是跟人說蘋果有多好呢?屈服現實心存惡念不一定活得就很好,接受一個諾基亞再怎麼折騰也提升不了多少幸福。但如果你念念不忘你暫未得到的蘋果,以後某一天,你就能買得起了。

你不傳播希望,不傳播目標,不傳播美好。單單讓人接受現實,只顧自己。那社會如何發展,如何進步?

你看歷史覺得勾心鬥角很殘酷。但沒記載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更是殘酷。如果原始社會前的野人認清了現實,人終究不如猛獸強大,還是樹上安全,那還有後來的人類文明么?如果奴隸社會,一直都接受奴隸只是工具,那社會會是怎麼樣子?如果封建社會的人都接受國王最大決定一切,其他人都只須勾心鬥角獲得國王的賞識。那還會有現在的社會么?

現實是不美好的,所以我們才需要美好的目標。有這目標,我們才知道該去向何方,有這目標,我們遭受不公時才會憤怒,才會反抗,才知道該如何改變。

你當然可以教人心存惡念,你當然可以活得更好。然而我們並不在乎,這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好,而其中就有我們的努力。


因為我們,生來便入戰場,有去無回。

這個遊戲很有趣,往往新手村裡的道具和裝備,能影響整個遊戲的歷程。那些初始的數據,手裡的木劍和身上的布衣,都有可能成為逆天的bug。

新手村裡,我揮舞木劍,也想要成為很厲害很厲害的人。不,那種厲害不是拔劍屠龍,而是要分對錯,斷生死,做頭上一彎月亮的包青天,做千古悠悠的宋推官。

後來我走出新手村,聽到不遠處有人呼喝,他說既然要學那些為人處世之道,為什麼,為什麼小時候你要教給我路見不平當拔刀,要教給我寧為玉碎不瓦全,要教給我知其不可而為之?

噗通一聲響,我看到前面那個兄弟倒在地上,再也沒能翻身。

木劍布衣凌亂了一地,上面赫然寫著諸如「浩然正氣」「鐵骨錚錚」這樣的辭彙,我過去撿起他的裝備時,會有人在我旁邊匆匆走過,說別撿了,那玩意沒有用。

抬頭,路人已身披綾羅,上好的料子,說家住京城,風水尤好。

我眼前發亮,問他兄台何處高就,學的是哪門哪派的神功?

路人擺擺手,說無他,唯看破爾。

看破了歷史和現實,說那些高高在上的傳奇,咱們成不了,新手村裡的裝備和數據,都是從傳奇身上打磨搜尋來的,對咱們,不合適。

我們成不了斷頭的英雄,也成不了獨臂的大俠,所謂的一腔孤勇,根本無力面對整個世界,能做的,就只有打野,偷塔,二十投。

如果不想要市井的低迷,那就跟我走吧。

路人向我招手,他說歷史跟現實,留給中間人的路子很多,鮮血淋漓,等著真正的勇士披荊斬棘,最終化身惡龍。

我有些茫然,說這條路是怎樣一條路呢?

路人回答我,說如果你想走得最快,那除了規矩與律令不可違,其他的,便都丟了吧。兩肋插刀的兄弟不能有,衣帶漸寬的伊人不能有,知遇之恩的主公不能有,憑著一雙手,見縫插針,踩著無數人的腦袋,一步步登天便是。

如果你還抱著新手村的里念想,喏,看見那個撲街貨了?

我打了個激靈,耳邊似乎響起這個撲街貨臨死前的質問,於是我問路人,為什麼?

路人說沒有問什麼,這個世界本就是如此,人人都是如此,看那個撲街貨,新手村裡的他已經死了,荊棘之路上的他必將重新啟程,到時候你若慢了,他絕不會介意踩你一腳。

世界本就是如此,所以出世便是戰場,這一局遊戲,初始的裝備竟只有木劍和布衣,豈不是很有趣?

我問路人,你這樣的生活,好么?

路人有些茫然,目光有些唏噓,我笑了笑,說或許已經很好了,但我想更好,我想拼個萬一。

我雖然早已經明白了,沒有人是神,可以去判斷是非對錯,沒有人能保證善惡好還,甚至沒有人能保證情義千秋,但是至少……不能丟掉木劍和布衣。

因為如果丟掉了,這場遊戲,我豈不就跟你們一樣了么?

我拍拍路人的肩膀,沖他笑,我說,我可是要活成傳奇的人,木劍布衣,剛好搭得上。

不排除以後的某一年,你會在青石板的路上發現我撲街的屍體,一隻手裡攥著殘破的木劍,另一隻手裡握著姑娘的手。

那時候,就是撲街了,也還是能抬起頭沖你笑一笑,說,嘿,傻逼,你覺得你的生活怎麼樣?

都那麼正常的活成一副老於世故的模樣,說些歷史與現實都冷酷理性的話,講著正義不能被伸張,付出未必有回報。

那這個遊戲,得多無聊啊。

所謂遊戲的最後一刻,木劍上燃起滔天的火,布衣閃爍七彩的霓虹,手一揮,便是海枯石爛的愛情與誓死不渝的約定。

這,才是該有的人生啊。

那些新手村裡發給你我的木劍與布衣,就是為了有朝一日,等一個傳奇,照亮整個天下。

那些心中懷揣著熱忱的人們,在哪怕悲愴如落日的年代裡也不曾放下,憑什麼我們這麼簡簡單單就放下了?

難道,憑一句你不是那些青史留名的英雄,便能嘲諷著你手中木劍,身上布衣?

那儘管來吧。

這麼有趣的一局遊戲,要玩的人,可別玩砸了。

完。


為了保護你這樣的普通人不被殘酷掉。


人還是要有理想的,要有心底那點溫暖的,萬一實現了呢?你可以活得市儈和現實,但不能喪失對人性美好的期望。


說說我自己的體會吧。

我有一個小兒子,家裡人都覺得他很可愛。當然我也是。

可是我親眼見過他有一次蹲在地上把螞蟻一隻只碾死,拿石頭把蟲子砸成稀爛。然後很得意地哈哈大笑。

當然經過教育以後,他現在不會這麼做了。然而想起這些事的時候我還是覺得背上涼颼颼的。

總而言之,人生來是沒有什麼善惡是非觀念的,和野獸其實沒有區別。如果你還不拿正面的、善良的東西來教他的話,那這個世界也許永遠都是未開化的蠻荒世界了。


大抵讀過史書的人都有這種想法,但為何還是有善人呢?為什麼不去作惡?

借《熔爐》里的一句台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不讓這個世界改變我們。」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要正三觀的原因吧!


冷酷這個詞語,是一個主觀性特彆強的詞語。並不是社會和歷史本來的面目。

題注所說的那些現象,是社會的運行規則,而不是社會的殘酷。

你覺得這是社會的「殘酷」,本質上大概是沒有認清楚現實的能力。或者說,是不願意認清楚現實。

人在被改變的時候,總會覺得不舒服。會有一種「如國世界是這樣,那我以前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人恐怖讓人驚慌。少數人走過了這種驚慌,對世界運行的規則看得更加透徹。

他們知道,美麗的愛情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存在於文人墨客的想像喝情懷中。美麗的姑娘和顯赫之人本來就是絕配,而不是美麗姑娘和窮小子在一起才算是正常。驕奢淫逸也沒有什麼不好,只要不傷害別人就行。不過即使是傷害了別人,那麼也是規律,人是無法抵抗的,世界本來就是如此。容不得你不相信。你可以不去看,但是你不能不經歷。

那麼我們小時候所學習的價值觀都是美好的呢?

因為小時候我們並沒有認清社會規則的能力,而是大人們說什麼,我們信什麼。這時候如果說世界是「惡」的話,小孩子們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惡,會對人充滿不友善。也不可能告訴他們世界的規則,因為他們還無法理解。告訴他們世界是善的,然後再讓他們通過以後的學習知道這種善是有前提條件的。

小孩子只能學習1+1=2,而不用學習1+1為什麼等於2。


這個問題的闡述角度。

可以從社會角色區分來闡述。

進而從歷史是人民創造的,關鍵人物會有重大影響的角度來解釋。

當一個人,在歷史長河中,所向披靡,對待敵人,殺無赦,什麼壞招都可以使得出來,陰險毒辣,戰無不勝的完美的做好了自己的這個社會角色。

當他回到家中,他瞬間化作一個慈父,尿從頭上流而笑眯眯的享受,一個好老公,給老婆做飯洗腳端,老婆扇左臉,伸過去右臉。

這是兩種社會角色。

當我們教一個人,冷酷無情,理性睿智,殺人如麻的時候,所應對的環境,是戰場。

當我們教一個人,溫文爾雅,謙虛有理,大愛無疆的時候,所應對的環境,是家庭,以及不是你死我活的這種環境。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

當你從歷史整體發展進程來看,冷酷現實,槍杆子出政權,這都是沒問題的。但是歷史進程,是無數人民思想,加關鍵人物碰撞,磨合的一個結果。

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參與者。但是並不是必須你死我活的關鍵人物。

那麼就要順利完成,每個普通人,在歷史當中的社會角色。

應對戰場,一副面孔,應對家庭,一副面孔。

做為非關鍵人物,沒有面對必須要冷酷無情,生死存亡的地步。

宣傳正面美好的價值觀,讓小民,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關鍵人物的鬥爭,讓他們關鍵人物去做吧。

讓絕大部分人,有美好正面的價值觀,是有利於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


因為如果你父母教給你的都是殘酷和理性,那社會會用法律和監獄幫你正三觀的。


引用別人的回答

怎樣看待自己腦子裡冒出來的邪惡想法? - 馬前卒的回答


用一張圖概括


1.統治者和媒體只會告訴你明規則,潛規則要靠我們自己摸索領悟,否則大家都變聰明了,會獨立思考了,要批判思維了,那管理就麻煩了,也難忽悠了。

2.公平、正義、自由是大部分人類大多數時候的追求,正統三觀的教育模式符合大眾情感需求,存在歷史慣性,方便好用成本低,統一價值觀也有利於意識形態灌輸,究其根本是維護統治和社會穩定,這是一種保守安全的治國策略。

3.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孔子的仁義禮智信,偉大先哲們為世界帶來了希望和方向,人類是最會趨利避害的生物,人們對希望的抵抗力經常是零。

4.即便是生物,也在某種程度上有互助、同情和愛的需要,人類同樣也擁有這些天性,並在悠長的歷史與進化中得以強化並形成共識。

5.走進文明社會,然而自然人的適者生存法則並沒失效,社會人的規範也在發揮作用,正統三觀與殘酷現實的衝突,某種程度上是文明與自然的較量。

社會是多面的,衝突亦是常態,放輕鬆小夥子,生活在這個知識豐富信息暢達時代是幸運的,我們完全有機會建立自己的三觀,待那時,我心不動,風又奈何。


學壞容易,學好難。大路好走,小道難。小時候選擇很多,所以正面教育多,這樣以後人生路好走。再說黑暗的一面和消極負面的東西居多,沒有足夠的正面想法去抵抗,人很容易墮落。

再者,即使是長輩,大多數教育子女也會帶有面具,人總想讓親人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


歷史是冷酷的,反正都是既定事實了。

然而理性····怎麼會得出理性的結論233333.

歷史有偶然性有必然性,不代表TA就是理性的。

·····好像說的是廢話,呃,因為再黑的歷史也有閃光點,人性中依然有美好的一面。拿著黑歷史當八卦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早早的也塗成黑色,就和便秘一樣,很難受的。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禁止學生平安夜出校門?
是什麼割裂了物理學和化學?
在光山二高就讀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做一名教師的好處和壞處是什麼?在私立學校做和做一個在編老師區別是什麼?

TAG:歷史 | 政治 | 教育 | 思想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