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故鄉在外求學(讀大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久居杭州,在杭州讀大學,雖然家在離杭州主城區最遠的區縣,但好歹在也是同一城市管轄區。大學一年半,卻毫無遠離故鄉之感。大學裡有來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同學,直到暑假遊歷了大西北,才頓然發覺若是遠離故鄉,在千里之外求學,會是何等情絲。才注意到身邊有來自山西,北京,天津,甘肅這些離浙江甚遠的省份。夜深了故突發所想,希望大家分享下遠離故鄉求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學校在上海市郊,不通地鐵,來回特別不便。
周末一個人到N市玩兒,回到上海時天色已經黑了,路痴性能在夜色下達到MAX,南北方向走反,錯過了回學校的最後一班校車。
在校車點呆坐了五分鐘,爸爸媽媽發微信來問我回學校了嗎?我說嗯。用手機最後的一點電給舍友打電話問怎麼辦,得到 [ 可以到徐匯校區坐教工班車十五分鐘後的最後一班 ] 的答案後一路狂奔到公交車站,忍著無數個白眼插隊擠上公交。到站後跑進徐匯校區,班車點空空的。腦子嗡的一聲。
全身上下只剩一百塊錢,別說酒店,附近的小賓館都住不起。徐匯是大四研究生學長學姐,認識的聯繫不到,見到的又不認識。而整個上海 除了同學,我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全上海可以留我一晚的地方,好像只有24小時營業的全家。
站在一片漆黑里,我腦子裡閃過無數個想法。
鎮定了面容,向路過的學長借了充電寶,打電話給同學得知還可以坐地鐵到離公交車站最近的一站,再坐公交回學校。
最後一根稻草。
又乘地鐵,坐公交。看著地鐵上的人越來越少,公交車不斷被新的夜色包圍,我不停告訴自己,就快到了,就快到了。除了沒有連連地打呵欠,我想我看起來與一個要回家的上海人沒什麼差別。
到站是晚上十一點五十八分,我記得特別特別清楚。公交站到學校北門的路上燈很暗,一個人都沒有,我拚命拚命地跑。跑回宿舍樓,寢室都已經熄燈了,在門廳亮亮的燈光下面剛蹲下眼淚就出來了。終於,也算到家了。
————————————————
這個答案的草稿是在N市玩的時候 晚上在酒店寫的。回到上海以後我覺得,似乎沒有比這次經歷更能表達一個人在外地讀書的感覺了,原答與之相比,太空太蒼白。在外地工作與在外地讀書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面對偌大的城市,前者能安身的地方和可利用的途徑都不是唯一的。對於在外地讀書的人,大多數情況下,學校是與整個城市僅有的牽繫。
原答如下:
北方人,跨越五省九百多公里南方讀書。這是背景。
至於體驗,就是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家,每次回家都像個客人,進門要按門鈴,要找拖鞋,爸爸媽媽格外客氣,弟弟還會有點靦腆地說,你回來啦。
就是家裡關於我生長的痕迹漸漸被消磨,每次回去都發現家與上次所見不一樣,它改變的時候我沒有參與,卻要花時間去接受它每個小小的新變化。
就是總會在連綿的陰雨天懷念北方溫柔的陽光,片片分明的白楊樹葉子。
就是每次回家都無比期待和激動,越是臨近期末越是沒辦法專心複習,每天一睜眼就思考還有幾天回家。
就是從連炒鍋都拿不動變成熟練掌握了拖著大大的行李上下火車技能,強大得連自己都感到吃驚。
就是從 一點小事都要哭著跟爸媽訴苦 變成了 一邊掉眼淚一邊壓制住哽咽對電話那頭說「沒事兒,一切都挺好的」。
就是元旦的時候學校空了一大半,我只能抱著書到圖書館,還安慰自己座位不緊張了蠻好的。
就是在生病的時候、受挫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格外想家,恨不得立馬買張機票飛回去,想了想還是按下了心裡的衝動。
就是以前想著一定要去離家鄉遠一點的地方讀書,現在卻覺得能和家人坐在暖暖的燈光下一起吃晚餐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以上。在學校時念家,歸家後思校....大概是因為現在已經將學校當成第二個家了吧.
最新更新一波
由於最近中港灣矛盾日益加深,我們這些外出求學的學子還要在考試面對一些愚蠢的傻逼考試。學弟剛剛發的朋友圈,這次final的試卷。我和題主一樣是杭州人
大學在香港一開始過去香港的時候其實挺委屈,想著這個聽不懂那個聽不懂,一個專業只有兩個大陸生,上lecture的時候被叫到回答問題說普通話的時候總會聽到有人小聲說聽不懂啊blabla,整個專業的人的眼睛全盯著自己,感覺就是芒刺在背,讓人尷尬到不知所措
上tutorial的時候,每次老師英語轉化為廣東話的時候,都要問我聽不聽得懂,需不需要用普通話再說一次,但是每次他說了普通話之後更讓人聽不懂,還惹得全班的香港同學笑的不行
在班裡總會有很多香港同學過來和自己搭訕,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想要練習普通話,聊的儘是一些我根本不了解的東西,也是尷尬的要死,有幾次被人問到我是哪的,我說是杭州的,然後被回答道杭州是哪啊?我只聽說過上海。。。。然後我只能說杭州是上海隔壁的一個地方,有個叫西湖的景點很有名,然後對方就會很好奇的操著蹩腳的普通話問我好多好多,又是極其尷尬
唯一幸運的是,我是個不思鄉的人,在寒假暑假復活節我的大陸同學都回家的日子,我總是在香港這屁大點地方到處溜達,最後對於香港比對杭州都還要熟悉
等著日子久了,語言順暢了,朋友多了,說實在,我對香港更親切一些,因為我在香港體驗到的得到的東西遠遠超過在杭州的十八年
尤其推崇的是香港的夜間交通還有治安,總能讓我在十二點的時候都不擔心安全問題
說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大概是混合著淡淡鄉愁卻又具有強烈刺激的氣味直衝腦門的感覺,一切都是那麼不可預料,但是又是吸引著人去追逐這未知,展現在我眼前的是跟我原本世界的兩個方向,陌生但是誘惑,無論是歧視,尷尬,或者驚喜,刺激,都比曾經一成不變的生活更富有冒險的意味,這種感官的激動無疑都壓倒了對於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以至於我現在休學在家仍然挺想念香港的
BTW,我這麼寫絕對不是說我不愛老家,只是相對杭州,我會對香港的某些東西更傾心一些
沒有要撕,但是看了其他一些答案,我就是覺得奇怪,個人廚藝不是必須的嗎,還有很多事情,我覺得都是完全基礎的個人基本能力吧
出門在外最忌諱的就是感動自己,做了一個小小事就覺得自己怎麼成長了,出了個細微的事就覺得孤獨寂寞難過了,說到底都是矯情,哪裡的生活不是生活啊,任何的懷景傷情都是自己作出來的在德國科隆念碩士,到這邊也快半年多了。作為全系140多人中唯一的中國人,生活是有些不容易的。在德國的這段時間裡,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好的,壞的。也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也對自己有了很多重新的認識,優秀的,招人嫌棄的。
有句詩叫做「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可惜現在的我,並不是在「近鄉」的列車上,反而是離我的家鄉愈來愈遠。可有句廣告不是說的好,「身未動,心已遠」。現在用來形容我這個身在異鄉求學,並且對家鄉有無盡思念的少年,真是再合適不過。不過突然想起來我好像不應該再用少年這個稱呼。畢竟在這裡,早就沒有人把我當成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大家只會用成熟而審慎的眼光,去鑒定身邊這個黃皮膚,這個獨特的亞洲面孔。
在某種程度上,我,似乎「被」代表了中國,一個日益強大,一個日益在國際上有話語權的國家。而國家所帶來的這些光環,這些關注,是我所需要的嗎?是我所能選擇的嗎?在某種角度看來,我似乎也只是中國迅速發展大時代下的一個產物而已,獨特,卻不失中國特色。
我並不知道該如何去概括,大家對於這個中國人的印象;而且,當被很多外國人問起各式各樣關於祖國的問題,我的腦袋裡對於這些問題也並沒有明確的答案。我想說的是,在這樣一個激烈變革的年代,在中國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國家,在這樣一個萬丈高樓平地起,在這樣一個城市化恐怖生長,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卻又在儘力改善目前糟糕境況的國度......很多時候,我是跟不上我的國家,我的生活變革的速度的。而又有誰會簡單的在意小小的我呢?大家關心的都是「大數據」,都是「工業4.0」這些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可能與自己未來票子息息相關的政治術語。
扯遠了,讓我們從我的祖國回到萊茵河畔的德意志。這趟火車沿著萊茵河一路南下,伴著初春的淺綠和深灰的山麓與難得的燦爛陽光。低低矮矮的小房子,和尖頂的教堂,高聳的城堡,一切的一切,時刻都在提醒著我,這是美麗的歐洲,這是一個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都站在世界前沿的國度。可此時,我的心裡裝著的,卻還總是那個我從小長大,四季如春的昆明。美麗的風景會看厭;異域的新鮮感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淡;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也讓人與人,心與心之間的溝通變少;而剩下的,便是身處異國的孤獨寂寞。
寫到這,突然讓我想起當年在北京的一件事。當年陪同學去北醫三醫院檢查,等一切辦妥,已經快夜裡11點,CT室外很安靜,已經沒有什麼人在等候。只聽遠處的走廊里傳來一對老人關於日常生活的對話。他們對話的內容我早已記不清,只是其中的老奶奶,講著淺淺昆明口音的普通話。聲音越來越近,老爺爺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奶奶朝CT室過來,停在我身邊。我問,奶奶,聽您的口音,您是昆明人吧?老爺爺和老奶奶都有些驚訝,爺爺說,是啊,她是昆明人,只是我們來北京都已經40多年了。本來她昆明話早就不會講了,只是越到老,反而口音越像鄉音了。再仔細一問,奶奶還是當年昆一中的校友。只是已到垂暮之年,再加上疾病纏身,明顯精神已不太好。只是能遇到我這個"小老鄉",她臉上還是看得到些激動。
等同學出來,我也便和他們告別。只是從那時起,便更懂"回鄉偶書"里那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每個人的生長環境,都會給他留下一些特別的印記,而那多少年也抹不去的鄉音,早就成了我們身上的烙印。容顏易老,山河會變,鄉音難改。
最後,寫了那麼多的胡言亂語,兒童文學,只是想抒發這些揉碎在異國他鄉靜靜歲月里的淺淺鄉愁。願在故鄉的父母身體健康,故友們一切順利,在他鄉的各位萬事順意。得到了天空,卻失去了大地
幾年前在人人上看到的:從此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這些年覺得自己刀槍不入,可淚點只有三個字,哈爾濱。
南通人 在烏魯木齊上大學
差不多四千公里
陰差陽錯本來沒有什麼感覺 直到昨天晚上看到好多同學 回家的車票 突然就哭了很久 我哪有思念故鄉啊 我只是突然有點寂寞 我發了個說說 說今天的月亮有點冷突然就明白了一首詩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好個秋聽到自己家鄉的名字會興奮的和同伴說那是我家我家誒!聽見熟悉的口音,會忍不住立著耳朵找方向,然後繼續跟同伴說,那是跟我一個地方來的誒!總是吃不慣當地的口味,熱衷於尋找做家鄉菜最地道的飯館,但是胖了好幾斤也沒找到。雖然家鄉有很多值得詬病的地方,但是只許自己說,十分在乎老家在他人眼裡的樣子。別人要是說,信不信,信不信寶寶削你。熱衷於給大家科普老家的一切,尤其熱衷於介紹美食…大學裡的老鄉們坐在一起聊的就是老家。
每年給鐵道部都貢獻相當可觀的費用。每年買票的時候,都要急眼,常年硬座二十來個小時回家。
看見朋友圈老家的朋友們po一點家那邊的情況,就急忙打電話問。每個月電話費很可觀。北京人,在南京上學其實還不算太遠吧,別人常說「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這種事對我來說有些誇張。畢竟坐高鐵可能都不足4小時。要說沒有後悔過,那絕對是假的,但是這種念頭一般也只是一閃而過,絕不會在腦海里停留一分鐘以上。必須承認,到千里之外來上學,是利大於弊的。要問我什麼時候後悔過?寒假開學回學校的那天,南京下起了雨,雖然不大,但是我們學校遠離地鐵站,所以要拖著箱子和大包小包走回宿舍去,這場雨還是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走在路上,雨打濕了我的一切,那時候我就想:如果還在北京,那該有多好?但是,這樣的念頭不會持續太久,很快就會消失了呢……同樣道理,要說沒有想過家那也肯定不對,但我一般情況下還是不太會想,要想也是一閃而過的念頭,同學們大概基本上也是如此,這種問題沒有一般人想像得那麼嚴重。相比較而言,家人想我的時候似乎會更多?(笑)其實我覺得沒有太大必要,這兒一切都挺好的。再說說好處:寒假回家的時候,可以向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諸多經歷,在同學聚會中,你能分享到的東西永遠比還留在北京的那些同學要多。你可以說自己見到了下在1月份的雨(而不是雪)也可以說自己可以在3-5度的室內溫度下睡著,這些都是以前連想像都不能想像的事情,現在居然確實發生在了我的身上——試想,你連這樣的室內溫度都能克服,回到北京以後,還有什麼天氣是你克服不了的?南京是六朝古都,雖然北京也是,但是南京的資歷恐怕比北京是要老的。作為一個喜歡ACG的年輕人,我曾抱怨過這座城市像北京一樣保守,沒有上海那麼開放,但同時作為一個民國史愛好者,我又非常喜歡這座城市。對於生活在發達地區的人來說(比如題主您,再比如我)大學時光可以說是到其他地方去體驗生活的唯一機會(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以上夜已深,各種思緒湧上心頭,有很多東西,用短短的幾行字是不能表達的。總而言之,我覺得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就這樣w
從河南到遼寧。大一新生。報志願的時候尋死覓活的非得六個志願全報成外地。被第一志願錄取的時候心情也是開心的。可是現在要走了要離開這裡了突然覺得鄭州也挺好的在家門口上大學多好阿比外地強多了。特別是我去的是一個不如鄭州的4線城市。一千多公里。不想復讀。可現在還對自己說一切還來得及如果復讀的話。我當時真是 報志願的時候 要瘋了一樣全報外地 心裡想我死活不呆河南。可是現在。特別是我看了那個 在外地上學唯恐親人離去 的問題。現在想很害怕 我為什麼那麼多沒考慮到 當時父母對我說了好多好多好多關於外地上學的弊端。我媽媽說 和自己的親人待在一起有什麼不好呢。我義無反顧做出的每個決定等到兌現的以後那一刻就開始後悔。所以我以後會聽爸爸媽媽 身邊親人的話。希望等我外地的求學生涯結束後我能回到鄭州和親人呆在一起。希望在此期間親人都平平安安的。身體健康。我也是 好好學習。在學校的時候只考慮學習。
2013年,從西北地區來到位於中部的武漢。 這個城市裡面一個親人都沒有,所有能感覺到親切的人就是各位老鄉同學們。 感慨就是,剛來的時候瘋狂想回家鄉,寒暑假放假第一天走,收假最後一天才回學校。 但現在想想,我慶幸當時高考填志願時候的衝動,讓我來到這個更大的世界,要不然,說不得我現在成為什麼樣子了…
謝邀。只要有同學在從不想家。。說我沒心沒肺也好,說我人情淡漠也罷。高中離家住校,很多同學哭得稀里嘩啦,每天和父母打電話傾吐心聲,其實我是很不明白的。我覺得真沒啥好講的。每次也不過問問父母身體怎麼樣。其實我們都心知肚明啊,都是報喜不報憂的。而且感覺家長並不能理解我現在的處境有時候還不如和同學交流吧。雖然最近交流的比較多的似乎是網友和幾個同學。其實一個人只要對一個集體有了歸屬感恐怕就不會有想家的感覺了吧?我不懂,其實哪裡是家呢?不過是一個能讓你放下戒備的地方罷了。而我從來沒有過戒備,哪裡又有家校的差別呢?說起家之外活得累,不過是因為你處處留心戒備啊,如果能真的融入集體又有什麼可以戒備的呢?或者你在家裡也要擔心這些事,那走到外面也沒什麼好累的啊。以上。
前幾天老媽打電話來問我最近過得咋樣,錢夠不夠花啊
我一如既往地告訴她我過得挺好的,甚至還特地扯了幾件有趣的事讓她相信我說的是真的但其實,我過得並不是很好?_?
今年冬天免疫力低下,身體一直不太好
上個禮拜爆發了一次很嚴重的過敏,擠了個時間去校醫院,結果還碰到皮膚科的醫生沒去上班胃痛也是遺傳的老毛病了,剛緩一緩周末又把腰給扭了,這兩天走路都不利索,然而更絕望的是腰還沒好過敏又複發了唉身體上的病痛真的很影響心理的狀態上課的一些內容我聽不懂,課後複習也不能理解記憶很困難,專業書也讀不太進去,很著急可是也毫無辦法只能慢慢來
新媒體的部門工作壓力很大,每一篇高質量的推送都需要傾注許多心血,日常要像帶著孩子一樣給副部和幹事們安排任務,說實話挺累的,可這是自己選擇的感興趣的東西,哪怕僅僅為了責任也要好好乾
有時候覺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後到底路在何方
......這些,我都不敢告訴媽咪和老陳,跟他們通話的時候盡量憋著,不想讓他們擔心
老媽說「寶貝,有啥困難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別把自己搞得太累了」,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瞬間淚目,怕她聽出來自己哭了,立馬找借口說「媽咪,我要寫作業了,先不跟你聊了,拜拜」對於我來說,一個人在外就是要學會獨自承受成長的陣痛吧死活不肯交出家裡的鑰匙 雖然我爸說你回來我會去接你 你帶去學校也用不到別丟了
1、初來乍到時,吃不慣南京的食物,吃了幾個月老乾媽
2、每年回家兩次,提前計算時間才能確保買上票3、生病的時候孤獨寂寞好難受4、不再逛商場了,回家了才買衣服5、身邊難免會有奇奇怪怪的人(也可能是自己奇葩吧),開始學習忍受、接受,並且學習如何與他們做朋友6、在網上看到家鄉的新聞總是點進去仔細看看7、每周都給家裡打電話,有微信以後,電話打的少了8、在外求學已7年,今年回家次數多了很多(找工作),每次回家離家都有漫漫的不舍(近鄉情怯吧)9、某個時間點會特別孤獨,特別想吃家鄉的面,無奈這裡沒有,這時候我都去吃麥或者肯。。感慨蠻多的,想不起來了:(大概只有我一個人沒有思鄉情!我覺得遠離家鄉,在外上大學不要太爽啊!哈哈!沒人管我,我愛幹嘛就幹嘛!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不過我慶幸四年前我選擇了離家千里求學,不把自己投放到一個陌生困難的環境,我永遠是那個遇到困難只會叫爸媽的孩子,而不是現在這個我。從此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謝邀。 一人在外,很想家吧,自己在山西,家鄉在黑龍江。分開之後覺得在外面很想家,哪怕是和父母吵架的時候,也很美好。自己一個人在外面什麼都要自己考慮自己留心,不像之前那麼無憂無慮了。希望可以多認識一些朋友吧,也希望自己遇到的社會和想像的一樣,沒有那麼多心機。
推薦閱讀:
※在美國課堂上使用 Matlab 完成作業,需要自己購買軟體嗎?
※為什麼江蘇最好的大學是南京大學而浙江是浙江大學(而不是杭州大學)?
※中文系究竟應該怎麼學習?
※在寧夏理工學院上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物體在液體受到的浮力等於溢出液體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