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戰機有一個彎折的外形和中國戰機平直的外形有什麼不同?

F16不彎折就不彎折唄,蘇27可是很明顯的,而且我就是覺得F16好像也有點彎折。如果能答,就說下為什麼蘇27機頭要往下彎不就是了。這麼多人在批判我F16不彎折幹嘛呢?批判我又有什麼用呢,我本來就是軍事小白,你們隨意批吧。

有這個疑問很久了。從殲8時代就覺得,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戰機,比如最常見的蘇27和F16,外形上都有一個很小但是很明顯的彎折——在地面時,機腹向前逐漸高起,到機頭位置又轉下去,而中國戰機全都是平直的,像根直筒子一樣。從那時就覺得歐美那種很漂亮很先進。到了殲10出來了,還是一根直筒子,只不過機頭稍微高了一點點。殲10也不算差吧,怎麼還是那個樣子呢?

這兩種外形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是先進與落後的關係嗎?

ps 很多人覺得我提問有誤,說F16沒有這個問題。其實從提問看就能知道本人完全不懂戰機。

補充幾張蘇27和F16的圖。其實F16也有這個現象啊,也是比較明顯的

另外,我提問的也不太確切,外形有彎折只是表象,問題的本質應該是機頭比機腹高。

蘇27:

F16


如果不是為了更好地飛翔,我絕不會低頭——蘇凱.廿七

————

好了,閑扯時間結束。

我說著,你聽著。

題主羨慕的駝背+低頭實際上都是被迫的啊,沒有哪架飛機會去追求這個。

海神表示,我不服!

嗯,這個傢伙拍死好了。

言歸正傳,今天我作為一個長者,有必要告訴你們一點機身的經驗。題主喜歡的駝背+低頭都有一個共性——進氣道在下面。

因為進氣道擠佔了飛機橫截面的下部空間,使得油箱、管線、飛行員、機載設備都不得不挪到上面去,介於切面積曲線平滑性的要求,就不得不弄出來一個駝背來適應這一鐵律。

那低頭是為了什麼呢?一方面平衡氣動力矩,另一方面要適應巡航迎角,還有一方面就是縮減整機截面積。

某些人可能要問了,是不是只有進氣道在下半部分的飛機才能駝背+低頭呢?

其實,也不是啊,兩側進氣也可以啊。

那某些人又要問了,那兩側進氣+駝背+低頭長什麼樣呢?

你確信你要看?

——

二七姬的事情扯完了,就算是玩了吧。

其實,二七姬當年還叫T-10-1,甚至更早時,既不駝背也不低頭。

你說你看不出來?

比較一下你就看出來了。

看出來了吧

————

說一下我風華絕代石榴姐吧。

當石榴姐還叫GD-Model-401-F16B的時候,也是傲嬌地不肯低頭。

沒有GD-Model-401-F16B的照片,大家湊合。

不過呢,石榴姐最大的問題是緊湊,當年她媽生她的時候甚至沒給她準備什麼機載雷達,嫁入軍方之後,軍隊要求石榴姐具備超視距能力,必須擴大機鼻。偏偏石榴姐是個對阻力非常敏感的輕型機,不得已只好把機頭往下垂一點來減小擴大機鼻對整機截面積的影響。

順便說一下,石榴姐後傾三十度的座椅靠背,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減阻造成的。畢竟石榴姐駕駛艙太扁了,塞一個飛行員緊緊張張,座艙蓋突出太多的話,阻力不好看。

——

再說一個機型吧,題主沒問到的EF-2000。

颱風小姐很務實,畢竟當年生出來就是為了對付二七姬的,不像石榴姐那麼草率,連雷達都不打算裝。所以,颱風小姐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就具有小下傾的機首,原因同上。

——

另一位小姐可能就不同意了,陣風說我就不低頭。陣風當年為了減阻,搞了套肋下半埋進氣道,帶來的痛苦就是——擴大機鼻直徑的話,沒地方擴大。因為下面沒有進氣道了,想低頭都難,所以陣風雷達直徑一直都難看。

——

提到了雙風,可能有人會問另一個傢伙,米格家的I-42為什麼就不低頭呢?

麻煩找一下這貨的雷達在哪?


F-15

F-16

F-18

F-22

恕我眼拙,我不是很明白題主所稱彎折的外形指的是什麼


首先,恕我無法理解你的這個彎折指的是啥,如果指的是機翼平面和機頭平面的夾角,那是為了在平飛時,機翼迎風時,機頭正好水平。

如果這根線是你隨便畫的,請給出原因。


OK ,看到這個,我終於能答題了,好高興有木有!

首先解釋一下題主所說的「駝背」。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應該是指座艙後面的位置吧。

(題主圖)

其實不止Su 27,包括Su30,Su 35,Su 34都駝背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是:航程

Su 27,Su 30,Su 35等等這些飛機主要執行打擊任務,對他們而言,航程很重要,而俄羅斯恰好特種飛機少之又少,加油機主要負責給轟炸機加油,沒有「時間」管戰鬥機。於是被逼無奈,就加了個這麼個鼓包(是的,油箱就在座艙後面)。

有人說是提供向下視野,,但在航電發達的今天,加個下視雷達就好了啊,或者像F35 一樣搞個透鏡,270度無死角啊。再說,專職打地的Su25, A10也沒駝背啊。

還有說關於迎角的,也許吧(駝背和迎角。。。這個我真不知道。。),但加邊條和鴨翼豈不更好,駝背實為下策。

關於進氣道,很有可能,我也找不到反例。。。

談談歐美為什麼沒有鼓包,歐美,特別是美國,加油機充足,夥伴加油也可以。如果真的不夠,必須要加個什麼,美國也不搞駝背。美國搞保型油箱(並不是讚賞,保型油箱好歹離飛機重心有距離,會對飛機機動性產生影響,但人家打超視距戰也就不太注重。而且保型油箱對飛機結構變動很小,成本低,隨掛隨用,比較像副油箱,但飛的時候扔不掉)(好吧扯遠了。。),所以不駝。

至於中國,殲八呀等等,主要是保家衛國,本土防禦,對航程要求不高,也就不要什麼大鼓包油箱(有個例外,中國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殲6就加了一個鼓包油箱,不過,在機腹,還是不駝背。。)當然,直桶造型。。。當時確實不發達。。不過現在。。題主說殲10有鼓包,,,嗯,,,大家應該明白了吧(走出國門,****)


好像沒人提到「升力體」這個問題。戰後噴氣式飛機進入二代的時候,飛機的機動性理念一度走向了「一快遮百丑」的歧路。後來大家都發現了這個問題,開始注重戰機在各個速度段,尤其亞音速段的機動性。跟二戰期間的飛機不同,隨著材料和機構的進步,現代噴氣式戰機追求低翼載荷不再與最高速度相矛盾,但是現代戰機本身自重大的多,在發動機技術沒有巨大突破的情況下如何增升就是一個大問題。這個時候提出了「升力體」的概念。就是說,飛機的升力不僅由機翼來提供,機體本身也要像機翼一樣提供升力。所以,在二代機末期和三代機時代,將機頭向下彎,使機頭部分上下形成氣流速度差,來達到額外的升力以提高機動性就是這樣一種理念。f15,su27,f16都是如此,只是向下彎的角度不同。當然,向下彎的角度大了,也就增阻了,高速機動能力就差了。尤其是su27這種大駝背,亞音速機動就差了,超音速機動三代機普遍就是飛行板磚。以su27為例,其推重比本身不如f15,但是由於採用了很特殊的升力體布局,中央升力體布局,將機身的升力通過機腹進氣道中間的溝來集中在飛機中央,與升力線接近,飛機的機動性大為提高,甚至強過f15。而f16呢,機頭下彎看似不如su27和mig29,但是其採用了邊條翼方案,利用渦升力增升,故其機動性也非常好,可以跟mig29爭「三代穩盤王」的席位。至於大家說的歐洲雙風和j10,這就是另一個理念了。「舜盤致勝論」開始挑戰「能量機動論」。鴨翼渦升力增升,抬頭力矩與升力線同向,放寬靜不穩,來追求不差的穩盤和高舜盤能力,增升手段多了,升力體的需求就沒傳統三代機那麼高了。


據說蘇27系列機頭向下是因為毛子航電不行,雷達做得太大,這樣機頭就比較長,會影響視野,所以就要往下彎一點。


題主你真的不是在搞笑嗎...


首先你了解的機型不多,再之空氣動力了解也不多


大熊貓第一個不服


是為了激波


是為了取得更好的視野。二代機時代為了追求高空高速,機身平直的多。題主殲十畫的不像,其實殲十也跟蘇27一樣低頭拱背,搜下網上的三視圖就可以發現。


彎折外形限於俄系吧。SU 27彎折機頭的設計能夠給駕駛員非常好的視野,但也犧牲了氣動。美系基本機頭都是直的。


題主你是想說座艙不同么

殲八那種二代機後面連著一條脊背的座艙和三代機四代機的氣泡形座艙這樣的區別?

座艙高視野開闊嘛,氣泡形凸出來後向視野也很好。

蘇27很明顯,機頭那部分抬得很高, 然後可能因為發動機吊在下面而不是放在機體兩側,看起來就覺得頭部更高了。

中國的飛機沒有那麼翹也沒關係嘛,座艙視野夠用了就行,氣動外形適合自己就行。


mig21(殲7),殲8都算二代機,二代機的年代追求的就是速度,設計平直也是為了速度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沈飛總設計師對殲31的評價?
蘇-34戰鬥機尾翼中間那個延伸出來的物體(如圖)叫什麼?
現代戰鬥機的鎖定與反鎖定的原理是什麼?
我國空軍海軍航空兵在擁有從殲10系列、殲15系列到殲20的前提下,為什麼要採購su35?
殲 20 到底怎麼樣,感覺很多方面都不如 F-22 呀?

TAG:飛機 | 軍事 | 戰鬥機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