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性辯論對辯手有哪些弊端?
凡事總是有利有弊,我想大概辯論也是一樣。辯論,或者說特指競賽性辯論,在如今的各大高校備受推崇,那麼,難道它就真的那麼毫無壞處並且益處良多麼?它對於辯手的心理性格等各個方面有什麼樣不好的地方呢?辯論風的盛行對於如今高校教育甚至是社會,又有什麼弊端呢?
我問:胡漸彪學長,您剛才總結了辯才的思維模式和普通人的思維模式的區別,其更加的多元,更加的客觀。而您也提到辯論的思維模式有它自己的缺點,我想請問那具體是什麼缺點。
胡漸彪回答:辯論多了之後,辯手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在最初,辯手會鍛煉自己的思維,使自己的思維不再局限在一個角度,而從正反雙方相互的思考問題。而逐漸的,辯手便會陷入對於自己價值觀的懷疑。這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你會發現你可以為任何的東西辯護,偷竊可以有理,吸毒可以有理,甚至對於謀殺,機智的辯手都會想出角度來辯護它。久而久之,雖然辯手的思維更加全面,但是卻也更難在生活中取得正確的三觀。在這裡我給兩個建議,第一個,勇氣,你需要抉擇的勇氣。在生活中,當你不再選擇中庸,當你需要為自己和他人做決定的時候,需要勇敢的做出決定,並承擔它的責任。第二個,在逐漸的辯論中,你會再次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你會發現很多的價值觀沒有辦法用語言與邏輯去梳理他的利益,但是你卻還是迷信著它。比如我們盲目的相信世間的正義與善良。此時,辯論已經不會影響你的判斷。而你所篤信的只是因為你想去篤信它!推薦張書幃老師的回答,還是讀書人講究啊,罵人都罵得文鄒鄒的。---------------------------------------------------鞭屍一發,說的就是你們的非謙卑和愚蠢,還真有連文本都看不清的小夥子屁顛屁顛地往評論區里鑽,連我的回答都沒仔細看清楚就敢發表評論的諸位?麻煩看看我替你們標註的關鍵詞好嗎?————————————————
謎之過百,評委諸位,若沒打中你們的痛點,這麼急急忙忙地出來洗什麼地,反正我說的也不是你。
---------------------------------------------------不抖機靈,今天突然有感而發,作為一個辯手,大家都太多次的為了一場比賽即時地去定向學習一類知識,然後比賽場上就可以笑傲風雲了,鼓勵不求甚解的學習態度,往往會容易導致一個辯手養成一種陋習:對某個領域只了解了一點點有限的知識,便特別樂意於去就這個領域發表大量的言論,這種非謙卑的態度和愚蠢的語態,大概才是辯圈目前對於人最大的危害不寫那些不痛不癢的,說下我專業領域內的一個判斷:
辯論很容易增進人的自戀人格傾向,只有在合適的帶領和學習下才可能減少。
自戀的英文narcissism來自於希臘神話中看自己水中倒影然後愛上自己,把自己給活活美死,化身成水仙花的少年納西瑟斯。
那麼什麼是自戀?通過現代的心理測量和統計學手段,Emmons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四個因子:權欲(Lesder-ship/Authority),優越感(Superiority/Arrogance),自我欽羨(Self-Absorption/Self-Admiration),特權感(Exploitativeness/Entitlement)
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一個人相信自己(天生)比他人優越,花很多時間精力來欣賞自己,羨慕自己,被自己打動,被自己征服,然後由心底深深相信自己應該擁有某些「特權」,喜歡領導他人,操縱他人的一種人格特質。
自戀危害最大的地方在於毒害人際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他們可以說是最糟糕的戀人,在西方文化中被歸入反社會人格,在臨床心理學中被分類診斷手冊歸於一種人格障礙,在中國人群中有14%左右的分布,男性居多。但是社會心理學堅持認為自戀是一個連續體,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存在自戀。
像我這樣身為心理諮詢師,自戀是職業生涯的大敵,需要不斷覺察自己,警醒自己。
也因為這個特殊性,我在辯論圈裡面看到了太多自戀的人和事,包括並不限於:
1.迷戀聚光燈,不舍離開,不願離開,覺得聚光燈以外都是「一般工作」,認為自己就該活在聚光燈下
2.自命驕傲,自視甚高,對於小辯手「偶像」、「神」之類的稱呼甘之如飴
3.外表上雖然在傳授辯論技藝,但是內心中間深深相信自己天賦決定了自己辯論的成就,別人無法超越
4.由衷相信自己的立論或者辯案是藝術品,隊友或者隊員只能去執行,不能去改動
5.特別在意比賽輸贏,特別在意賽後他人的評價,認為爭勝是辯論賽的最高目的,喜歡炫耀自己的戰績
6.看不起身邊沒有學過辯論的麻瓜,覺得自己的邏輯思維高人一等,經常把「烏合之眾」掛在嘴邊
7.和身邊的人爭辯,炫耀自己的口才和邏輯能力,也有可能表現為壓根不去爭辯,反正其他人也聽不懂
8.管理辯論隊時,覺得民主討論浪費時間,認為隊內獨裁是最有效率取得勝利的方式
9.非常在意自己在辯論隊內的權威,採用一切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威,不允許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
10.通過很多手段試圖操縱評委、操縱場下觀眾,並引以為自身能力強大的證據
11.覺得自己獨特且偉大,並覺得自己配得上一些「特權」,比如說值得有更漂亮的女朋友,值得被更多異性崇拜、投懷送抱,捏捏小臉,摸摸小手,因為自己如此特別,所以也就可以超越一般人所遵從的道德規範
12.一些辯壇大佬,會以一種很奇怪的方式栽下神壇,人設崩塌,而他們自己可能也會納悶為什麼這次就沒有操控住人心呢?
所以,你看,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並沒有離詹子麟很遠,除了覺察自己、警醒自己之外,其實解毒藥也就隱藏在辯論訓練中間。
喲,不相信是吧?來做一下這份NPI-40自戀人格量表,再悄悄把問捲髮給你的隊友和教練,你會回來留評論的。
https://www.jiandanxinli.com/testings/6
辯,本是為了明道 論,本是為了說理但我們其實忘了太多,我們所學會,所敬仰,所推崇的,大部分情況下,都是 術,而非 道。為了說服而說服,而非所謂為了明理求知而說服。我們也在這樣的 話術 中,失去自我,妄自尊大,有一點見識也敢在任何一個陌生領域高談闊論。以至於大多數所謂的圈內人士,多自負傲慢好高騖遠之人。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人,想起來深感愧疚。
相關:五年辯手生涯。新手試答。
以下答案僅對我自己而言。就是----不敢給一件事情下結論。【哪怕,就現在,當在我敲下這句話之前,大腦中也像辯論賽的階段一樣質疑回應了幾輪,直到不敢想下去,硬生生停下,才匆忙寫下了觀點。】高中的時候,我們學哲學,要用辯證的角度看問題,知道了事情具有兩面性。感覺自己的視野寬闊了許多,通過新的思考方式學會了更多的東西。
後來,不免有一個疑問。「沒有事情是絕對的」這件事情,是就絕對的嗎?至今無解。甚至可以說,我不敢去思索這個問題,因為不論答案是哪一個,好像都會導致某一個我深信多年的觀念崩塌。不好意思有點離題。
當我們的辯論從自我摸索階段進入到專業一點的階段,就會有學長姐糾正我們一些很野路子的想法,比如「我要做一個完美的論!幹掉對面!」。學長姐會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告訴我們,辯論賽呢,必然是雙方都有論證空間,論肯定是可以質疑和拆解的,諸如此類。
我非常認可這個觀點,並且在辯論賽中也確實如此。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帶來的影響是,在生活中,我越來越不敢對一件事情下判斷。
當自己有一個判斷或者說觀點時,大腦會自動開啟質詢檢驗程序,真的是這樣嗎,這個看法是不是片面呢,在另一種情況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解讀??從定義是否合理,到邏輯,等等等等。毫不誇張地說,一般會經過 看到現象--思考--形成觀點--質疑--回應--反駁--再反駁--不敢想下去--強行結束。為什麼不敢想下去呢,聯繫到上面那個問題,因為害怕自己什麼觀點都形成不了,於是本能地覺得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
剛才寫答案的時候又想了想自己這種狀態,試圖用文字表達出來。
比如,當聊到一個問題,「網約車應不應該合法化」,可能我是覺得網約車合法不太好,還是不要了吧。但是,我大腦中清晰地知道,這個觀點是可以被質疑和攻擊,並且,這個觀點的反面,只要技術夠好資料夠硬,總能在一個賽場上,用和我相反的觀點贏下比賽。換言之,我的大腦會告訴我,我現在的觀點,一定是【不絕對正確的】,於是我變得茫然無措,那麼,我持有這個觀點的意義在哪呢,假設政府持有這個觀點,並推行政策,真的能帶來好的結果嗎?遺憾的是,我不知道。很困擾,也很難過。- [辯論]最大的危害在於,它對於[愚者]的不友好——第一,它會讓[愚者]陷入對[技巧]的痴迷無法自拔,而罔顧[思辨];第二,它會讓[愚者]養成拒絕承認自己錯誤的病態。
- 而很多人對於[愚者]的理解也很有問題。[愚者]和[智者]的差距不是天生的神經反射能力,而更多是[知識量]和[見識]的差距。
- [愚者]的最大問題,就在於:(莫名其妙地)歧視[真才實學],崇拜[詭辯]。
- 儘管[辯論]並不適合所有人去玩,但是所有人都可以知道某個人是否適合玩[辯論]。
鑒別一個人適合不適合[辯論],最簡單粗暴的辦法也是這兩條,就是:
1.看他有沒有在掌握一定 語言和思維[技巧]之後,漸漸變得對整理[材料]輕視。2.看他有沒有在掌握一定 語言和思維[技巧]之後,漸漸變得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 讓[辯論]對某人有益,需要這個人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知識量],一個是[話語權]。
對 什麼都一知半解的人 和 說什麼總是沒人聽的人,[辯論]對他們而言就是劇毒的毒藥。如果一個人[辯論]的目的,是吸引他人目光、獲得他人認可,那麼[辯論]自然有百害而無一益。
其實[辯論]本身並沒有任何危害。就如同食物本身是人類用來果腹的,你能說食物有什麼危害呢?然而,食物吃多了還是會中毒,水喝多了還是會水腫,暴飲暴食還是會死人。如果非要討論一下食物的危害是什麼,那食物還真是冤枉啊。
再深刻一點的說,就如同[扶貧](雖然和[辯論]本身沒有多少相關性)本身並沒有危害。但是偏偏[辯論]和[扶貧]都會對為數不少的人產生[危害]。
- 不止是[辯論],對於[愚者]來說,毒藥多的是。對於一些小青年(尤其是特指16歲~22歲就想著自己創業當老闆的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小青年)[創意]同樣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毒藥。
- 其實[創意]本身也是需要兩個條件來支撐的:[技術]和[資本]。可惜的是很多人覺得[創意]才是最大的,其它都是[手下]員工該乾的活。
我接觸到好幾個可以形容為「小屯子」里出來的「聰明人」,想要創業。自然我是沒能力幫他們怎麼樣了,只是做一個聽眾而已。但是詳談之後,發現他們非常偏激地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我描述他們的[點子]上。他們不了解,甚至讓我有些費解地[歧視]和[反感]與我討論融資方面的基本知識,並且不停地在跟我闡述他們對於[喬布斯、扎克伯格、互聯網創業]地見解,哪怕其實我比他們知道的不知道清楚多少倍。
- 歧視[知識],神話[點子]。
這種病態,和[辯論]中的歧視[真才實學],崇拜[詭辯]如出一轍。
- 很多人分不清,不理解,[基石]和[果實]的概念。
- 不是一個人會[投資]所以[有錢],而是有一定的錢、經驗、(或者渠道)才有資格玩[投資]這種遊戲來繼續賺錢。
- 其實,不是一個人因為[辯論]所以[聰明],而是這個人足夠[聰明]了,才適合用[辯論]這個遊戲讓自己更聰明。
- 在不[聰明]之前,讓自己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辯論]而是[學習]。
- [辯論]之前,先多[看書]。[危害]自然,離你遠去。
知乎首答,選個自己了解的領域來回答。
我大一的時候在學校參加了辯論隊,大二也經常活躍在學校里的辯論圈,此後一直作為一個愛好者在關注辯論。由於身邊的朋友甚至自己的女朋友都是辯論圈的,所以在回憶以及反思自己的大學生活時,辯論總是繞不開的一個點,對這個問題,感覺有很多話想說。
題主在問的時候提及到了兩個方面,首先是從辯手的心裡性格方面有什麼不利的影響,其次是辯論風的盛行對高校教育和社會又有什麼弊端。
現在先說出我個人的結論,我認為:辯論不管是對辯手個人還是高校教育乃至社會,都是有巨大好處的,幾乎沒有壞處,帶來壞處的,不是辯論,而是辯手個人的膚淺以及人心。
先說對個人:
1 讓人自大:別的學校不知道,在我們學校里,隱隱約約在辯論隊里有一種驕傲自豪感,動輒自稱自己是玩辯論的人,極其容易讓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這種感覺我也曾經體會過,自己曾經在大一時候鄙視過太多人,這一點也一直讓我自責不已。有些領隊甚至還會去鼓動這種情緒的蔓延,讓隊伍里保持著一種高隊外人一等的自豪感。2 很難讓人謙虛的去學習:參與過辯論賽的人都會知道,因為辯題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準備一場辯論賽需要大量閱讀各種資料,甚至可以說天文地理、歷史科技無所不包。但是,問題在於,大家都是這種賽前突擊式的去學習一類知識,極其容易造成不求甚解的一種學習態度。而且因為賽場上的演繹,需要裝出自己很懂這一行的樣子,很容易就讓人養成一瓶子醋不滿,半瓶子醋晃蕩的陋習。3 讓人習慣性的發表長篇大論:
剛接觸辯論的人,有時候還會受到領隊的一些錯誤引導,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是好事,但是很多時候,都多多少少會在一些不合時宜的場景中發表長篇大論。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結合上面那一點,很多人會在膚淺的了解某一領域後,用一種極其傲慢的態度發表針對這個領域的長篇大論。我曾經在聚會中見識過某些人針對一個話題高談闊論,殊不知其餘人對自己的鄙夷。4 讓人沉迷於技巧:辯論畢竟是語言的藝術,有的辯論人喜歡追求一字一句的錯誤,在比賽中追求對手一句言語上的失誤,並且在邏輯以及語言的表達上追去「詭辯」以及「花辯」。而且這種對於技巧的追求多多少少會影響人在生活中的態度。而且在現今的辯論比賽中,剛開始接觸辯論的人極其容易將辯論比賽變為一種吵架,或者變成語言上的相互攻擊。而在這種比賽中,巧妙的邏輯以及花哨的言語無疑成為了最有力的武器。這讓諸多的辯手沉迷於對於技巧的把玩而無以自拔。我在我們學校就深深感受到,真正有思考的立論被人唾棄,「花辯」「詭辯」大行其道。其實上述這些點的錯誤,都不是辯論帶來的,而是一些所謂的「辯論人」,自己沒有真正認識到辯論的真諦,膚淺的認為自己學會了「辯論」,認為自己高人一等。
重點是這種膚淺,不僅是個人的問題,而是辯論圈大風氣的問題,我自身就曾經深受其害。
再說對學校:
這方面我並不想講太多,我重點想表達我的一個觀點:水平不夠的學校,少搞辯論。
我的大學是一個三本,自身感受就是一個沒有文化沉積,學生基本的素質相對較低的一個學校。再這樣的學校搞辯論,尤其有一種空中樓閣的感覺。我們學校商業氛圍濃厚,基本上沒有讓人安靜讀書的感覺。
而我個人認為辯論中很重要的基礎就是:多看,多聽。先學會看書、傾聽,在學著去表達。
而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學校中,辯論能發展成一個什麼樣子基本上可想而知。辯論賽的評委基本上就是看觀眾給誰鼓掌更多一些來投票的。一所學校本身的文化以及閱讀風氣沒有養成的時候,去搞辯論一件很難的事情,更是一個風險很大的事情。
而更可怕的是,各個學院之間的辯論隊把一年一度的學校辯論賽視為最大的榮譽。學院的自身隊伍裡面,為了參與院賽,勾心鬥角。領隊為了贏得院賽,不讓新隊員自由發揮,老資歷的人隨意控制隊伍;學校的各個隊伍之間,各位領隊為了爭取勝利也基本上是無所不用其極。在我們學校辯論圈裡的爛事拿出來基本可以比得上一本《冰與火之歌》。
最後一句話,辯論沒害處,害人的永遠都是人心,不只是別人,還有自己的心。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老子》
這是我幾年前就明白的一句話。再往前倒幾年,剛上本科的時候,我有一次晚上外面野去了。可能是看戲去了。然後辯論隊刷樓招新,發傳單我就錯過去了。有一位室友(他自己管他叫O狗,大家也管他叫狗X,於是我就姑且叫他狗室友吧。具體狗不狗,不是我說就是或者就不是的。),之前跟我關係應該還沒有那麼次,畢竟剛大一前幾周,也知道我喜歡辯論探討,但就是沒告訴我學院辯論隊來刷樓招新了。然後不告訴不告訴唄,人家也沒這個義務。我又去問學院辯論隊的大二師兄們再加入辯論隊行不行,(本人男),他們都說不行。
按理說一般人到這就放棄了,我不。我特別執著。我去當觀眾和計時員!我不僅觀看了學院內部的辯論賽和辯論賽前的一些模辯,還在校學生會參加了各種初賽複賽N強半決賽的計時工作,決賽在大禮堂進行的,也是我在台上進行的計時工作。
鋪墊了這麼多,我是講我對辯論的經驗。他們準備地當然也是很辛苦,沒黑沒白的準備。但是,這種準備的效率又有多高呢?一般而言,往往並不怎麼樣。
我不否認辯論隊隊員在大學裡、在本科結束後、在本科結束五六年後有很多都是人生贏家。但我要指出的是可能更多人僅僅是一名不善的辯者。這種不善反映在辯論隊員身上,
有的是人品道德上,(不是說辯論隊就一定是道德的聖地,但是隨著節操的掉盡,人品有的時候真的變得詭異。例如,他/她說需要關心就一定需要關心,別人不關心就叫冷漠;而類似的事情他/她覺得不必關心就不必關心,就不叫冷漠)
有的是學識學養上。(辯論隊隊員有事很善於機鋒,套路、技巧往往華麗。比如,對方辯友說的話我一個標點符號也不信。但是這種言辭的趣味並不能徹底解決他們見識上的膚淺。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辯論隊隊員往往文勝於質,但是裡面的核心內容就是一坨史,太虛浮、太稀了,缺乏乾貨。臨時編創數據,臨時編撰名言的事在多大程度上有悖嚴肅態度暫且不論——因為多少也涉及品德問題,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他們這些行為就代表他們在這方面確實缺乏相應深度的專業知識啊。)有的人會解釋說,辯論就是一種帶點知識性、趣味性的娛樂。
而在這種觀點下,又多少人在課堂上,在生活中把這種娛樂的庸俗化、惡俗化了呢。一個辯論隊的同學在回答問題之後,往往馬上有另一個辯論隊的同學站起來說「對方辯友」;一個非辯論隊的同學在回答問題之後,也馬上有那種走火入魔的辯論隊員站起來說「對方辯友OOXX」——誰跟他辯啊?如果說男生往往沉湎於上述課堂與生活的對答,那麼一些女生往往由辯論穿戴上了自我感覺女神的服裝。一些不明真相的同學往往也沉湎於此。殊不知,在考試中,在工作中,在畢業中,他們/她們也就原形畢露了。
辯論本身沒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往往只是那些過度神話辯論,覺得自己是辯論隊員身份就在智識上高人一等,最後自受其害自食其果時甚至還不自知的辯手。
因為辯論隊員的身份並不決定了他們在學養、見識上就高人一等。即使打過相關辯題,他們一般也依然是缺乏專業訓練的血外行。燒錢
最大的危害就是讓你習慣於不再去探求真理,而是千方百計的試圖圓謊。
愚者更愚,智者長智,君子愈寬,小人愈戾。
辯手們有可能會:
查閱了那麼多的信息,只是為了加強自己的偏見。易掛科,難脫單,老撕逼~
?更新?至少今年辯論圈幾位大牛的交鋒已經證明第三條不僅存在於大學階段了。。。。。樓主你看這麼多回答~~就能隱約的感覺到辯論的害處~~~比如 脾氣大、黨同伐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鄙視不會打辯論的人、秀智商,但是~但是~~但是~~其實這只是情商低的表現,之前只是沒有機會罷了~~~千萬不要害怕,弊端雖然有,但是只要你想一定能規避~~祝願你未來越來越好,無論未來打或者不打辯論~;-)侵刪~隱藏作者並不是為了盜取版權~~只是拒絕撕逼從我開始~
很容易把比我聰慧的人拉到和我一個水平,以至於造成對形式的誤判。
跟辯論隊的人混久了會有兩個默認的習慣:
1.凡事會從兩個對立角度思考2.有不同的意見就會立即討論甚至爭辯,但絕對不會因此生氣,更不會人身攻擊。反正大家說話都遵循基本法,邏輯有錯誤自己回去乖乖反省。
這個習慣帶到非辯論圈裡,會被認為...
你怎麼那麼愛較真?你是不是要吵架?你是不是有病?就你了不起?每次別人說不過我就開始人身攻擊,我只能...當我們都傻逼兮兮的樂呵活著的時候,突然有個變態讓你意識到了你和你周圍的人有多腦殘,簡直殘忍——你要麼再也樂呵不起來,要麼一邊樂別人,一邊覺得孤獨。
從這個角度,辯論和禁果是一樣的。我是文法學院辯論隊隊長,我最討厭的人,是經管學院辯論隊隊長。
他們在辯論場上刀光劍影,辯論結束,立刻像軟棉花一樣,一拳打過去使不上力。場下觀眾再問任何有關辯題的問題,他們一概回答,我們十分同意對方辯友的觀點!
裝,實在是裝得厲害,噁心,真噁心,我表示十分唾棄。
我們在上場前的準備中,整個團隊都沉浸在自己的觀點裡,找到所有維護辯點的有力支撐,我更是會對己方立場深信不疑。
那些年打了幾十場辯論,場上場下很少有人說服我。
我倒不是很愛辯論,只是因為做得好,所以做得很多,一直在做,辯論像一把武器,我用得很快。
我一直是打四辯,在團隊里大家拿我當自由辯論的秘密武器,結辯環節我喜歡總結整場再加幾句抖機靈,把辯題拉起到一個高度,把平淡無奇的邏輯用拐彎抹角的話進行包裝,大家聽了都愛鼓掌。
畢業以後沒人給我鼓掌了。
我最好的朋友,和我喜歡的人,他們說我總是在和他們辯論。
他們說我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誰也無法說服我,我從來也沒從辯論場上下來。
我說,我沒有,真沒有。
但是不管怎麼說,好像主席都直接判我輸了。
我拿著一把武器,磨得鋒利,卻表露在外無法控制。我茫然四顧,我愛的人們他們都不喜歡我的刀。我想起經管學院辯論隊的臉,竟然覺得裝逼也很難(笑)。
辯論對我最大的害處是,可以越磨越鋒利,但是去哪兒都買不到刀鞘。以前有一個學妹,她打比賽有一個特點,有些話如果她不認同就不願意說,我覺得這是個問題,她來校隊面試的時候我就問她:「聽說你打比賽的時候總是堅持有些話不願意說,為什麼?她回復我說:我知道辯論賽很多命題立場都是可以自圓其說的,沒有天然的正確性,但這不代表每一句話都是對的,我覺得有些事情就是錯的,我不會因為打辯論就去說它們是對的。」她回答完後我沒有再追問,我想好像打比賽多了以後容易覺得世間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好像一切問題只是我們看待的角度不同罷了,所以沒必要在道德上堅持什麼誰對誰錯,可如果總是這麼堅持的話,容易變成一個道德虛無主義者,也會放棄掉對與錯給自身行為的指導和約束。另外還有點,在我大二的時候,我的學長劉一楓和李陽陽指出我打辯論有個很不好的習慣,面對數據的時候,總是先用立場去詮釋數據,而不是先把所有數據都了解了再去下中立的判斷,以至於我的很多數據其實都是沒什麼論證力度的。辯論有時候還會讓我們帶著立場的去解讀事件,為自己去辯護,這也會讓我們拒絕去承認自己的錯誤。
曾經羨慕那些坎坎而談的嘴炮,
曾經為某些神人突然發出的金句膜拜,曾經被你來我往的唇槍舌劍所折服,曾經嚮往古希臘雄辯家們的風采……但是,
最後才發現,在生活中,真正有實力的人,壓根不和你說話。舉個栗子:
討論一個方案,你當然可以和你平級的某某爭得面紅耳赤,但你老闆說一句話了嗎?你老闆一言不發,但他一句頂一萬句。辯論,時不時看看,啟發一下思維是可以的。
但你要當做生活的法寶,呵呵,還是那句話:在生活里,話少的人才是高手。推薦閱讀:
※辯論愛好者和辯手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盤點2017年辯壇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怎樣在辯論賽中反駁 中國國情?
※如何評價天津大學獲得2017華辯冠軍?
※如何看待辯論圈各種暑期辯論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