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克寧的《建築現象學》相比同類概述建築——哲學理論書籍,入門讀本的思路清晰嗎?

百度上了解了一點沈克寧,不知道他對建築現象學與類型學在入門讀本概述上,相比同類的建築——現象學書籍更值得一讀呢?

另外不知道,還有其他比較值得推薦的建築——哲學理論書籍嗎? 或者某些空間心理學書籍呢?反正就是有研究了能使建築也涉及到文化、哲學、美術等其他領域的書籍。

(因為自己讀哲學史讀再深入一點後實在有些枯燥費解,更別提覺得對建築學習的推動了,想自己人文一下可理科思維有所阻礙自己耐心。。。。別打我,廣泛閱讀再自己體會,真有點懶、沒耐心……)

還請各領域前輩、同輩都交流一下看法,或者隨便說說自己對建築人文的想法,謝謝大家的參與!


謝邀,順便謝舉報。並無背景與作品可言,此人是一隻(嗶—)。

那本什麼建築現象學裡,從後往前翻,不久就可以翻見黃紀蘇的名字,應用在一個什麼情境感受大於建築空間的事例中。黃的滔滔牛皮,把他迷得五迷三道,多年後專門回憶致敬,以此來證明?士?的心胸。

而黃是個什麼東西?還不如孔慶東來得純正。

附言一句,所謂哲學同建築的關係。如果也正經來一句,只好說,哲學沒有建築必然發生關係的業務,and vice versa;尋常人能兩手都能不糊塗,就已經很難得;沒必要又是跨界,又是交叉,就好像真得哲學給建築什麼課題,建築給哲學什麼 incarnation ,才上凳次一樣。

我贊同陳嘉映的一次發言:現象學同建築學的對話?既不在一個 domain,也不是一個 level,何況兩個領域,各自與其 context 的關係都更深;在沒看出兩者對話的需要之前,一廂情願的強行對話,只怕帶來的半生不熟的問題,比本來想要圍繞的,還要多。

一般人會有一種錯覺:想有深度,就來讀哲學。於是今天談論德勒茲的褶皺,做一場褶皺出來;明天心念海德格爾的棲居,放眼人間無非棲居,—— 別笑,這不是笑話,不信可以去看 Greg Lynn 的書。

你所見的建築師談哲學,其實說破了只是在談情懷。現象學,知覺現象學,權力與空間…… 最後邊這一條,我從沒見過有一個建築師談福柯,能講出全景監獄以上的。所以就這修為,談什麼哲學呢?為什麼不談科學哲學?不談範式革命?不談哥德爾?不談波普爾?反倒是從來都是詩意的棲居,場所的精神那一套?巴甫洛夫的狗看似學會了算數,其實念著的還是肉。

如果不想我這麼尖酸,那麼不妨這麼說:為著情懷的初心,而展開思索,因此去拜海德格爾輩,也不見得就通向言辭的裝飾;少數人是可以突破這種小清新黑話的小圈子生態法則的。

但對此而言,唯一的途徑,是去讀原文,讀建築師本人的訪談。而不是看二手販子準備的小抄。看似精華臚陳,其實卻都是撈出了水的水草,都幹了。

如果問我找誰,在原文與訪談之外,可以問城市筆記人。原文如今都容易找,不好買,掃描版總好弄到;訪談之類,在雜誌上就更有發表。何況重要的文獻,網路上一般就有。

沈克寧的水平不是我黑他,就從回憶跟那位當年《色戒》電影出來,滿嘴跑大字報的文藝名人黃激素某次夜聊,仍然心動不已來看,—— 他的審美判斷基本為零。為此潔癖,他的書我是不看的。這是我選書的原則,隨便你帶路帶哪去,但一眼之下我先檢查,—— 別讓我走著走著,跟著你踩著 shi 。

至於說誰誰誇他好,並不等於免檢。何況即便免檢,但我依然得嘗嘗不是?再說這些新知,另一位肯定也值得你尊敬的陳志華老先生也說過,—— 西方當代的建築理論界,就像一小圈人聚在一個小角落,講一些別人不太好懂的話;其實你坐進去呢,他們的話也並不難懂,大多數停留在引用、聯想和修辭層面;但你若不肯學他們這套說話,就不肯放你進去。

我是贊同陳老先生的觀感的,要比資歷,比牛蹄,陳老總可以碾壓這沈什麼吧?但這根本不是重點。


一邊張翼對沈克寧讚不絕口,一邊你們嘲笑其為妄人。還有題主寫了個讓人誤導的標題,讓人誤以為建築現象學是其原創而不是帶點自己理解的介紹。無背景與作品,這一點,無背景,出身寒門能不能寫書這是個問題哈,無作品,搞理論是否一定要有作品這個也是個問題哈。

沈克寧,北京人,祖籍浙江。1985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後入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攻讀中國古代建築史專業,1988年畢業留所,同年赴美,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築學碩士。

看來你們都不是一般的大牛啊。

實在是對不起題主,對類型學更感興趣,所以沒法回答此問題,不好意思啦。

若不喜歡建築現象學,誰創造的這門理論,找誰去啊。

粉陳志華也是夠了,只因為他是清華的,只因為他寫了那本早已落伍了的,各大院校都不惜用的教材《外國建築史》是吧。


對上面那位匿名用戶的跑火車實在看不下去了。你說陳先生的過時了,你倒是拿出一本現在能做教材深度超過陳先生的外建史教材啊。可是國內新寫的外國古代建築史裡面有能替代這本的么?更何況所指責的毫無道理,很懷疑是否看過現在的版本。當然了,我還見過更會跑火車的,耶魯出來,用現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這本書跟陳先生的書做對比,牛頭不對馬嘴,也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

在哪裡讀出來的都有混日子的,這是這一行不讀書又要裝有文化的人太多。連陳先生那本幾百頁的小冊子都嫌不夠,你是要大夥讀中規院那套幾千頁的大部頭還是要弗萊徹標準建築史?


推薦閱讀:

想請教下通過全國註冊造價師大神們的學習經驗?
人文地理如何靠向城市規劃?
英國哪些學校建築專業比較好?
誰的暖通不迷茫?
徽派民居的門樓有何特點?

TAG: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文化 | 建築學教育 | 建築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