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體消化道內的所有細菌突然消失,人類是否還可以繼續消化食物?

人體消化吸收食物的過程應該是有各種細菌參與的,比如新生兒的腸道內從出生後第一次哺乳開始,就有大腸桿菌進入了。那麼如果假設消化道內的所有有益或有害細菌全部消失,並且不會從外界得到補充的話,人的消化系統是否還能正常工作?


不能。

不然就不會有現在那麼多打著益生菌旗號的飲料了,還有各種腸道菌群藥物。你知道嗎,甚至有一種療法是用健康人的大便灌腸以獲得菌群……⊙﹏⊙


有一篇相關的報道你可以看看,侵刪

轉自果殼-科學人口服「大便」藥丸,簡單有效治療腸道感染。作者:昀晧

複發和難治癒性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能夠使患者產生腹瀉癥狀,並導致很高的死亡率。現有常用的治療方法為:口服滅滴靈或萬古黴素等藥物。但隨著患者高複發率及強毒株的出現,這些方法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差,急需新治療方法來挽救患者的生命。雖然有報道稱使用非達黴素(Fidaxomicin)與萬古黴素聯用,能夠減少病情複發。但其效果並未在多次複發的病人案例上進行嘗試和研究分析。同時,進行新抗生素的研製、並摸索其臨床應用方法,所需的時間非常長,且成本昂貴。

糞便微生物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腸道內,來重建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落,進而達到治療腹瀉、腸道微生物群落紊亂等疾病。該方法已經被證實可以有效地治療艱難梭菌感染引起的腹瀉。但完成FMT的整個過程,首先需要篩選合適的糞便捐贈者、獲得他們新鮮的糞便,再及時地通過患者的口、鼻或者肛門,把糞便移植到患者的腸胃裡。因此,FMT這種方法雖然出現了很多年,但它對於艱難梭菌感染的病例、特別是那些反覆感染或急性感染的患者來說,有些不切實際。

為了解決此問題,哈佛醫學院和馬賽諸塞州綜合醫院的研究者們,使用來自健康捐獻者冷凍糞便做成的藥丸,成功緩解了一些艱難梭菌感染病例的腹瀉癥狀。相關研究論文於今年10月11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

首先,研究人員選擇了18到50歲年齡段、6個月內沒有服用過抗生素、5天內未食入過敏原的身體健康人員,作為糞便的捐獻者。然後,研究者將這些糞便離心濃縮、重新溶解在含有10%甘油的保護溶液中。最後,研究者把這些「藥物」分裝到每粒大小0.65毫升的膠囊中、並放置在零下80℃的冰箱內冷凍保存。(今後該藥丸的生產車間會是什麼樣的……)

話說這種能看到裡面的透明藥丸絕對不是什麼好選擇

一共有20名平均年齡在11歲到89歲、大多具有複發性感染癥狀且病情嚴重需要住院治療的艱難梭菌感染者,作為志願者參與了這項研究。這些患者被要求在服用「藥丸」前的48小時內停止服用其它抗生素。研究者給每位患者分發了15粒膠囊,讓他們在接下來的2天內按時服用。

研究工作者在對服藥後的志願者們進行定期複查時發現,藥丸的治療效果非常喜人:20名患者中的18名,在服用藥丸後的8周內沒有再出現明顯的腹瀉癥狀。並且,也沒有患者在服用藥物後的24小時內嘔出藥丸。但該研究論文作者在最後指出,我們還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證實本次研究的結論,並需要對這種藥物的安全性進行進一步的評估。(編輯:粉條er)


答案是能。但必須在食物中額外補充維生素等營養,尤其是B族,飲食也要有多方面注意,不然人會因營養不良導致多種癥狀,最終死亡。

所以我們才說腸道菌群對人來說是必要的。

順便提一嘴,答這個問題最好的例子就是無菌級實驗動物,也就是體外體內都不能檢出活的微生物的小動物。這些動物腸子里也沒有益生菌,它們能養活,但飼料必須添加維生素,不然會死。


可以的的,現在的醫學技術已經到了沒有消化道都能活下去的程度。

但是會很麻煩,需要將食物先各種水解之後才能吃。美食什麼的就都是歷史了。


非醫學專業,僅憑想像答題。

應該能消化一部分。

消化菌群是身體消化功能的終極體現。是最表象,最直接跟食物接觸的部分。

當消化菌群突然都消失了,人體能自動產生嗎?不能。所以食物大部分都不能被分解發酵。只有胃和腸道分泌的體液來對食物進行初次的分解。(僅憑猜測)。這時候可能只有食物中天然不用分解就能吸收的東西才能被吸收。

然後,如果大便,私以為,應該跟喝酒後吐出來的東西差不多。還能分辨出食物的類別。


不能消化的會漸漸消失,至於會不會出現能消化的反正我是看不到了


拉肚子,腸道菌群生態系統崩潰。


推薦閱讀:

對於免疫力正常,少用抗生素的普通人來說,耐葯菌和普通菌群(第一次接觸),哪個致病性更強?
「乾淨的棉布摺疊八次後,可以從滲過的水中減少百分之八十的細菌」這個說法有依據嗎?
螞蟻可以看到細菌嗎?
公共洗衣機洗內褲,加了消毒液到底可不可以殺死所有細菌?

TAG:生物學 | 醫學 | 細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