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的科普讀物(睡前讀物?)?

我的讀設計的小夥伴有很多有意思的設計類讀物當作睡前讀物,我就在想,我們讀高分子的有木有什麼有意思的高分子向/化學向/材料向睡前讀物=w=


強烈推薦世界級材料大師的力作《迷人的材料——10種改變世界的神奇物質和它們背後的科學故事》

看該書獲得的榮譽:

2015年美國科學、工程和醫學院傳播類最佳圖書獎

2014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

Amazon 2014年度科學類選書。

《物理世界》2014年推薦最佳科普書。

《紐約時報》2014年最值得閱讀的一百本書之一。

作者馬克·米奧多尼克,倫敦大學學院材料科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學會會士,入選《泰晤士報》「英國百大影響力科學家」。

該書被譽為一部材料科學的頌歌,作者以高超的故事寫作手法,挖掘了鋼、紙、混凝土、巧克力、氣凝膠、塑料、玻璃、碳材料、瓷器和人體植入物共10種材料背後的動人故事,引導你步入材料學的神奇世界。全書妙趣橫生、深入淺出,不失為一本材料科普經典之作。

比爾·蓋茨都說「該書是一本妙趣橫生的書」「你再也不會用同樣的眼光看待茶杯和剃刀了」

《紐約時報》點評「我們覺得無聊、平凡,根本不值一顧的東西,竟然有這麼多隱藏不見的奇蹟……也許早有人說過這些神奇的故事以及其中相關的科學,但就像好吃的巧克力一樣,唯有米奧多尼克知道,要怎麼調出最好的味道。」

試看一節:

「鑽石是最昂貴的碳結構」

  碳原子有很多選擇,最簡單的就是把四個電子跟另一個碳原子分享,形成四個化學鍵。這可以化解四個電子的活性,每個電子都有來自另一個碳原子的電子與之配對,形成非常穩固的晶體結構,也就是鑽石。

  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大鑽石位於銀河系巨蛇座的巨蛇頭,它是脈衝星PSR J1719-1438的衛星,體積為地球的五倍。相較之下,地球的鑽石小得可憐,最大也只跟足球差不多,這顆鑽石來自南非卡利南礦場,於1907年獻給英王愛德華七世祝壽,目前屬於英國王室的加冕珠寶。

  這枚鑽石在地表下極深處形成,大約是地底三百公里,經過數十億年的高溫高壓才從純碳巨岩變成鑽石,之後應該是由火山噴髮帶到地表,默默蟄伏了數百萬年才被人類在礦坑裡發現。

  我小時候經常被拎去博物館,試著模仿大人的動作,帶著若有所思的神情在館裡默默走動,可惜一點感覺或收穫都沒有。但去參觀加冕珠寶就不同了,我一進去就迷上了,感覺就像進了阿拉丁的寶庫。金飾和珠寶彷彿在對我說話,比藝術更基本、更原始,一股虔敬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事後回想起來,我覺得震懾我的不是金銀財富,而是那純粹的物質性。

  一大群參觀者擠在「非洲之星」(卡利南礦場那枚全球最大的鑽石切割完成後,命名為非洲之星)前面,即使有一個身穿潮濕格子襯衫的大塊頭男人和一個嘖個不停的印度婦人擋在我前面,依然讓我印象深刻。在場有印度婦人也實在巧合,因為我後來看我父親的百科全書時才發現,印度過去是鑽石的唯一來源地,直到18世紀中葉其他地區(尤其是南非)也發現鑽石才失去獨佔地位。

  事實上,每顆鑽石都是一整塊單晶。一顆鑽石通常含有大約一千萬億億個原子,排列組合成完美的金字塔結構。就是這個結構讓鑽石擁有如此特別的性質。電子在這個結構中被牢牢鎖住,非常穩固,因此鑽石才會以硬度著稱。鑽石很透明,但色散率高得出奇,所以會讓入射光分解為七色,產生耀眼的七彩光輝。

  極度堅硬加上色澤晶瑩,讓鑽石成為幾近完美的寶石。因為硬度高,所以幾乎不會遭任何東西刮傷,可以永遠保持切面完整、亮度無瑕,不僅能終生佩戴,甚至能抵受文明更迭。無論晴雨,在大風沙或叢林中佩戴,甚至洗衣時戴著,統統不用害怕。人類早在遠古時代就知道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材質。鑽石的英文diamond,源自古希臘文adamas,意思就是「不可改變」和「不會碎裂」的。」


目前為止我只看過一本《軟物質與硬科學》…德熱納的書~科普向又超權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除了要多讀一些書外,還是多收集相關信息比較好,像我就是因為養成了多關注行業信息,才第一時間拿到了S導熱塑料的代理權,這種高導熱塑料將改變世界,擁有它的代理權也將改變我的人生!


Odian啊,多好,讀起來就昏昏欲睡,一會兒就睡了


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


英文的專業書都可以的,一般老外的書都通俗易懂。


推薦閱讀:

電阻怎麼會為0?
黑磷和石墨一樣為層狀結構,有沒有可能把黑磷製成黑磷烯?
考華南理工材料學的研究生應該如何準備?
為什麼 iPhone 玻璃屏幕可以抵禦鑰匙、螺絲等尖銳物品的刮擦?

TAG:化學 | 高分子材料 | 材料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