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足球的魅力比籃球大?
我有很多朋友,都屬於看火箭姚明長大的一代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大家都漸漸拋棄籃球變為足球狗,學歷越高學校越好越明顯。而且平時也只有狂熱的足球迷(足球流氓),卻沒聽過有籃球流氓這麼一說。求指教原因何在?
在中國當你把看球的和真正喜歡足球的區分開後就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了,至於世界範圍,老美能把奧運冠軍和世錦賽冠軍隔一兩屆就讓給別的國家,或者說每個國家都能組建和夢之隊平分秋色的球隊,世界各大洲都有能和NBA對抗的聯賽..這樣的話籃球關注度也一樣會蹭上去。壟斷,一直都不是好東西呀
魅力還分高下嗎?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不假,但「第一運動」代表的更多是參與率與影響力,恐怕不能直接和「魅力最大」劃等號。右邊關聯問題第一條就是「足球為什麼比籃球影響力更大?」,這才是底下這群把自己都感動了的回復該去的地方。這麼說吧,自從我看了NFL,感覺美式足球的逼格比足球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那叫一個excited。哪天弄一個「為什麼美式足球比足球魅力大?」的問題,題干這麼寫,句句屬實:
「我有很多朋友,都屬於看3R齊祖菲戈長大的一代人,自從來了美國,大家都漸漸拋棄足球變為橄欖球狗,學歷越高學校越好越明顯。而且這裡平時也只有狂熱的美式足球迷(足球流氓),卻連一個看世界盃的都找不到。求指教原因何在?」
吼不吼啊?很好奇你那些朋友得多瞎,反正我大學基本上都是一個人踢球。
看球的時候倒是一堆一堆的,不過有人突然蹦出一句話能把人噎死。。
。。。。。。。。。。。。。。。。。。。。。。。這麼說真的只是自嘲而已,每天下午或是周末,看到同班同學吆五喝六打球去,不知道多羨慕。有時候碰上事兒要打架了,嘴上不虛心裡還是空空的。先亮觀點:在足球面前基本上可以說是人人平等的,而在籃球場上人與人是不平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不論平時看不看籃球,一般人都知道黑人在這項運動中天生佔有絕對優勢。一個人再怎麼練,如果他註定只能長到170,你覺得他能打出來么?如果說一項運動對運動員身體素質要求過高的話,那我們就可以說人在這項運動中是不平等的。我們平時打籃球的都知道,一個身高超過190,體重超過250斤的胖子往籃下一站,哪怕他啥都不會就會往籃筐里扔。一般身材的人也絲毫沒有辦法。比如奧尼爾這種球員,技術相對來說一般,但是身體素質逆天,一樣可以成為傳奇。你一個白人或亞洲人,技術分分鐘秒殺奧尼爾,但是就是打不過人家。
在足球場上就不存在這種情況,不是說足球不注重身體素質。只是說更多的時候,身體素質的缺陷可以用技術彌補。比如巔峰時期的巴薩,全隊小矮子,也不見他們身體如何比對手強壯。但就是用技術和配合戲耍你。
這就是足球這項運動對所有人表現出來的尊重,我們回報他的方式就是讓他成為世界第一運動。小學的時候開始喜歡足球,誘因是足球小將,不要笑,可能很多人都是,我甚至相信跟小夥伴踢著球走在上學的路上並在馬路的兩邊互相傳球能提高球技,結果換來的都是計程車的喝罵。初中開始進入狂熱的狀態,逃各種課混到其他班的體育課裡面去踢球,初三的時候,作為全校人數最少的一個年級,只能湊出一支有替補的球隊,跟全校初一到高三其他班級踢,最終第二。至今忘不了喜歡的那個女孩在場邊拎著盒飯等我的樣子。不知道其他地方什麼樣,在我們那初中真的是足球的天下,即使只是沙土場地。高中學校政策比較喪心病狂,為了防止踢足球的打架,把足球門拆了,全校只有踢足球和早戀兩項運動是不合法的。正是那時候開始nba充斥了全中國的高中,在我所有的同學都討論姚麥馬刺科比艾弗森的時候,我的感覺就像魚上了岸。於是每天放學後用凳子或者書包擺球門踢,或者去其他學校約賽。那時候覺得里三層外三層圍在籃球場邊的人再多,也真的跟我們沒啥關係,也不覺得失落。大學的時候終於可以每場比賽都是人工草皮了,開開心心的被院里足球隊選中,後來發現足球真的式微了,大一勉強拿了一次校內冠軍,然後大二被放鏟傷了腳踝,受過這種傷的應該懂,你恢復了以後可以打籃球短跑,什麼都行,就是不能踢足球,因為抽射時的劇痛會提醒你,還不行。後來的日子基本都是跟幾個朋友踢踢小場或者練定位球玩了。上班第二年的時候又開始踢,但是感覺力不從心了。補一點點,應該比較能說明足球比賽的內容豐富程度確實高於籃球,至於這個是不是衡量魅力的標準,我不知道。我沒事的時候喜歡在外國的那種賭球網站上玩玩,nba的話開出的盤口無非是單節讓多少分,或全場半場的比分或勝負,更細緻的無非是三分球個數,犯規次數(全隊或某球員)這種程度。但是一場足球比賽,你可以猜有多少角球,多少黃牌,上下半場各補時多久,越位次數,定位球,換人時間,甚至蘇亞雷斯咬人與否。內容豐富程度可見一斑。
本人,小學成為足球迷並且校隊踢球。初中籃球迷,校隊打籃球。現在是經常踢球,偶爾打籃球,足球看得比較多多,籃球基本不看。算是對兩個運動的美都見證並且感受過。
我個人的感覺是,經過初中看了三年籃球比賽和過去的經典籃球歷史之後,就乏味了,總感覺內容似曾相識。
而足球給我的感覺就是場面變化多端。
我不從兩種運動的技術難度,比賽場面,戰術要求,觀眾投入,甚至球星外表等等,這些一個個點去對比。
而是讓我們感性一次,僅僅是坐下來,兩種比賽,都去多看一下,去分析它們各自的美。你總會體會到足球所涵蓋的內容應該是大過籃球許多的。
事實上對魅力的感受是主觀的,但我覺得兩種運動內容的豐富程度對比確實客觀存在。可以自己去看體育數據網的兩種運動的各自數據量。
而內容的豐富程度,會讓你感受到不同程度的魅力,就像書,能讓你多想的,你總喜歡多讀。足球相對籃球屬於讓人更容易團結的運動。
喬丹退役了,公牛23號球衣也退役。從此NBA歷史上公牛23號永遠只有喬丹。這是NBA巨星的待遇。
皇馬的7號永遠是核心,是傳奇,也永遠不會退役的7號。前有勞爾,後有C羅。每個人都為自己穿上皇馬7號而自豪。
籃球場上撞衫是比較尷尬的,你會希望只有自己穿了艾佛森的3號。而足球場上大家更希望有隊友和自己一起穿7號,或者9號, 10號,11號。經常見一隊羅納爾多在踢球,但一隊科比很少。
足球的魅力更多在於團隊的配合,從門將後衛到前鋒,都至關重要。即便得分的只有前鋒,卻也掩蓋不了門將和後衛的風采。足球必須配合,並且必須有犧牲,也許後衛一輩子都進不了球,1分都拿不到,沒有特寫鏡頭,沒有頭條新聞,但他們依然拼盡全力。足球包含了更多的犧牲精神,和團隊精神。
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從愛出風頭的毛頭小子,慢慢變得更懂得配合和協作,明白了現實很多事情是自己一己之力所辦不到的,更懂得團隊和合作的重要性,也許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而籃球場上,雖然也只有得分最高的成為焦點,也可能助攻最高。而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得分王,並都為此而奮鬥。雖有分工,但得分是每個人的核心任務。沒有人需要永遠犧牲,因為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分。籃球更多的更容易體現個人英雄色彩。這個在我國著名懂球帝論壇——狗嗨(虎撲)上曾經發起過深刻而熱烈的討論。作為一個經常討論討論著就能歪樓的論壇,那個帖子卻讓我看到了大家對足球的愛以及對整個體育運動帶給我們的感悟。個人觀點,對於一個運動較於另一個運動,魅力無所謂大小,只有喜歡。樓主說的,魅力大小,可能是和自己生活中接觸的圈子有關。以下都是我個人的經歷。曾經我中午11點15放學,11點25到家,為了就是能看到CCTV5的NBA比賽,一般都是第三節,然後一直看到下午1點鐘,第四節,你們懂得。但現在的我更喜歡看足球比賽,享受那漫長的90分鐘,享受著半夜看到精彩之處卻只能默默揮舞拳頭髮泄的激情。曾經看籃球,12點插播體育新聞,短短的半小時,問候這個新聞幾百遍。現在壓根兒不看了。可能是我們都大了吧。我們更加喜歡這種來之不易的結果,07年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是關於美國人為什麼更加喜歡籃球,有一個觀點就是,籃球帶來更多的成就感,而足球可能0:0。就我個人看來,這可能和文化、年齡等因素有關。
有的文化享受每一次扣籃,而有的文化更加享受停球、帶球、傳球、射門、撲救等努力的過程。
即使在同一種文化氛圍中,不同年齡的人也會有不同的選擇。像我們這種經歷了喬丹帶來的大時代,和姚明帶來的中國籃球高潮的人群,曾經激情過,但現在已經慢慢走上了工作崗位,擔負起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因為自己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更加喜歡這種踏踏實實的節奏。美學中一個最基本的觀點就是,任何東西都有其美的一面。俗話說見仁見智。不同的眼睛能發現不同的精彩。而影響我們的眼睛的是我們都在變化。現在上午打開電視,依然會發現精彩的NBA,解說員還是那一撥人,可我就是找不到這種激情,可能是我的眼睛發生了變化。前籃球狗,能清楚明白說出湖人隊所有球員名字位置甚至報出主力的數據。現在連首發都不認識幾個。除了蝸殼基本沒啥看的了。
說到底足球是球隊的球迷,而籃球大多數是球員的球迷。君不見吾皇的球迷分分鐘換騎士熱火球衣,君不見凱爾特人貼吧從三巨頭解散後發帖數量銳減?君不見鵜鶘(原黃蜂)在保羅走了,濃眉哥沒來的那一年沒人關注么?而我,一個米蘭球迷,縱使現在球隊已經爛到深淵,還在看球。不會因為卡卡離去而看皇馬,不會因為因9退役而看C羅。我愛的是這隻球隊,其次才是為他奉獻的球員。前面的答案主要關注兩項運動本身,可以說足球籃球各有各的魅力。我個人打籃球比踢足球多,因為籃球參與度高,打半天總能投進幾個球,也沒那麼累。但對足球的關注超過籃球,更喜歡看足球侃足球。個人觀點是:足球的影響力比籃球更大,是因為它有更多的社會性的魅力。
1. 種族平衡性。籃球是一項黑人主導的運動,黑人在籃球競賽中佔有明顯優勢。這也是在美國文化中,籃球算不上最流行運動的主要原因。世界範圍內,也是如此。中華台北隊歸化一個美國的三流黑人中鋒,就能扭轉對中國隊的內線劣勢。How can I take it seriously?
2. 全球普及性。很多運動都由自身的魅力,但足球確是全世界最普及的。你無論走的哪個大洲都能找到足球愛好者,你可以加入他們掄上幾腳,一起聊球。籃球的全球普及性其實也不錯,超過美式橄欖球,棒球,冰球,但顯然比不上足球。
3. 選材廣泛性。足球可以有一球成名,一個貧民窟的小孩能成長為世界巨星。籃球,首先你要長到一米九左右,才(只)能勝任職業賽場上的後衛位置。所以別看校園裡打籃球的青少年這麼多,他們只是在鍛煉身體,跟中國籃球的競技水平沒有一點關係。
4. 開展便捷性。有一個球(甚至是其它球狀體)就可以了,找片平地,拿衣服書包就能擺個球門。籃球至少需要專業的籃架吧,這也就是中國校園裡能有這麼多籃架。5. 團隊複雜性。籃球也是團隊,但很多時候把球交給隊長,單打也能解決問題。而足球是戰爭:場地更大,人數眾多,還有陣型。所以足球常被賦予集體認同的意義:聯賽是各個地區城市的比拼,同城德比可能是不同階級不同宗教的糾葛,世界盃歐洲杯亞洲杯就是和平年代的民族國家之戰。本人足球迷籃球迷,都是自96年左右開始,籃球從開始狂愛jordan,到迷戀國王的華麗,追逐火箭的激情,到現在只是偶爾看看集錦;足球卻從勞爾出道的白衣飄飄,一直西班牙死忠,越來越香濃醇厚。顯然更愛足球,所以對我來說,這個問題成立。
對很多體育愛好者來說,喜歡籃球是一種興趣,一種欣賞,而足球,是一種熱愛,甚至更高。
很難解釋為什麼,因為運動本身給人的影響和吸引不同,如果非要解釋,以下幾點或許成立。- 刺激程度
看籃球,一場下來,不溫不火,缺少一個點讓你一下子跳起來(除了絕殺),而足球,由於偶然性大,懸念強,這樣的時間太多太多,經典瞬間太多太多。刺激的感覺足球高得多,而人類本身對刺激感強的印象自然就深,腎上腺素激增,吸引力自然更大。
- 場面大小
足球是和平年代最接近戰爭形態的運動,前鋒中場後衛三條線,左中右三路。參與人數多,場地大,空間開闊,更能展現運動的美妙。觀眾多,光那7、8萬觀眾的歡呼都令人興奮。
- 流暢性
從宏觀上來說,足球的比賽流暢性要強於籃球,沒辦法,籃球比賽中要常常停下來,或因為犯規,或因為暫停,一場四十多分鐘的比賽打上兩三個鐘頭不是什麼希奇事。
- 精彩程度
這個,見仁見智,僅為個人看法。籃球的集錦比全場好看,而足球的全場比集錦好看。籃球的攻防轉換太快,可以說精彩都集中在對籃筐的注意力上,而足球在攻防之間還有龐大的可以表演的舞台,漂亮的組織分球等同樣能讓人全神貫注。
有時候足球的精彩,真的不體現在進球上,而應該是兩支球隊憑藉自身的實力,按照適合自己的道路,進行流暢的對話,一場0:0的比賽有時候比大比分的比賽更有內容,更好看。當你可以看到一些技戰術的高水準和雙方針鋒相對的應變,那種感覺非常美好。
所以,我就比較喜歡看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對決,這兩個隊都不屬於大開大合的進攻,激烈的廝殺,無論是西班牙的控球,還是義大利的防反,都屬於精密組織下的內斂的出擊,對技戰術的要求更嚴密。這兩隊對決,往往都有自己的條理和打法,對比非常鮮明,卻又一招一式,你來我往,非常有意思。
以上。
--------------------------------------------
看了樓下這麼多球友發言,補充一下。
1)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個人確實符合題主的問題情況,就分析下自己的感受,不存在普適性,更不存在什麼所謂優越感,看球能有啥優越感。
2)有些球友說我不是一個真正的籃球迷,確實,我現在肯定不是,但我曾經是,而且非常狂熱。我可以初一時請假回去看公牛對爵士,國王的球國內能看的一場不拉,給韋伯寫信,等等。所以,我才想從自身角度分析這個轉變的影響因素,兩種運動的不同。
說到這裡,我覺得傳承性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足球豪門大多有其底蘊,即使浮沉,骨架依舊。但籃球不同,當你熱愛的球隊隨時面臨分崩離析,人員顛覆,成績看不到希望,如何保持熱愛的延續,我覺得比足球難很多。
只是些個人的想法,有些球友看了有不舒服的,請見諒。因為足球更像人生,也許擺在你面前的僅有那麼一次的絕機,也許一場下來一無所獲,也許對手跟你一樣出色,也許我們錯失了點球,榮譽與遺憾伴隨汗水而來,所以,當你奔跑在那一片綠茵場上的時候所有的時間都可以靜止,而場上的那幾個人正在演繹著我們的夢想,你與你支持的球隊榮辱與共息息相關,與它一起成長,成長為一個更成熟睿智人格更豐滿的個體,收穫一批戰友。這本身就是一件多麼有趣又美好的事情。
足球更注重排兵布陣,傳接配合,及場上每個人的努力,而籃球我個人覺得太關注數據了,少了這麼一種人生戰場的感覺。==============================================================我是引用分割線(以下來自網路)----------------------------------------------------------------------------------------------------------------------------當朝日升起的時候,有一座城市在曙光中啟程。
當夕陽下落的時候,另一座城市在夜幕中返航。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 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 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 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我們擁有一切,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全都在直奔勝利,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從從前回到現在,從現在又回到過去。 那是迪·斯蒂法諾的時代,那是克魯伊夫的時代, 那是齊達內的年頭,那是梅西的年頭, 這是瓜迪奧拉和穆里尼奧的時期,這是馬德里和巴塞羅那的時期, 這是白色的憂鬱,還是紅藍色的激情。一百年前在夢開始的地方飄揚著青春的旗幟,那是歷史記載雙城的無數榮耀。
一百年後點點的星光照亮兩座城市的夜空,這是勝利的榮耀指引著雙城不斷向前。 一百年來,馬德里、巴塞羅那 ,兩座城市拼盡全力想超過對方 。 多少英雄在相互追趕中名揚世界,又有多少的少年在相互的追趕中年華老去。雙城的故事永遠不會停止,因為他們的秉性叫做堅韌,他們的氣魄叫做勇敢。而他們的信念叫做永不放棄 。 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等你跳出這個井之後會發現這個世界還很大
足球關乎政治、經濟、戰爭、種族歧視、宗教信仰…… 並能在球場內外把這些元素呈現出來,已經被賦予了超越體育範疇的色彩,社會影響非籃球可比。足球是最感性的運動。
你也可以反過來說啊,為什麼年輕的人更喜歡籃球,這說明籃球的魅力更大嗎?
不同年齡層的愛好不會一樣。
魅力是一種無法量化而且非常個人的東西,上面的大部分回答都是個人感受,你可以正著說,反著說也完全沒有問題。
所以問題本身就不成立。知乎提問題好像是要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的,我倒是沒感覺足球比籃球魅力大,當然也沒感覺籃球就一定比足球更吸引人,樓主有這種感覺,我想有很大原因是足球的傳播範圍和影響力要超過籃球。對於排名靠前的幾位的答案有些內容不敢苟同,不過也屬於見仁見智,大概跟個人經歷有關。要知道單靠說來讓別人接受不同觀點是很難的,比如我很小的時候就堅定的以為飛機在天上是不會拐彎的,固執的堅持這個觀點直到小學5年級。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並無數據考證:首先就這兩個運動的本身來說是沒有哪個魅力比哪個更強這個說法的,因為這是一種很主觀的判斷。事實上我認為目前所有的運動種類中你也很難說哪項運動就一定比其他運動更具有魅力,只能說流行度上有區別。而流行又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參與、一種是觀看。參與度高的運動不一定觀看人數就多,在中國比如:跑步、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這裡的觀看不是只指奧運會世錦賽這種大型體育賽事,而是包含像乒超聯賽、羽超聯賽之類的常規賽季)。而觀看人數多的運動參與度也可能會很低比如:中國的排球、美國的橄欖球、加拿大的冰球等。運動的本身形式決定參與度,而觀看人數就取決於一項運動的職業化、市場化程度了(當然是建立在運動本身就很吸引人的基礎上)。而一項運動的流行也有地域劃分這個因素就比較多了:市場、國家文化、地理條件等等就不細說了。我在這裡就只說一說足球和籃球這兩大世界公認的最流行運動項目的區別。首先在世界範圍內這兩項運動的參與數應該是差不多的,那麼觀看數就決定了誰更流行。前面說到職業化和市場化決定了觀看數,而在世界範圍內足球在這兩點上是遠高於籃球的。比如在最頂級的職業聯賽方面:足球有西甲、英超、德甲、意甲、法甲、荷甲等等而籃球只有美國的NBA;而在國內的聯賽方面:早期的中國足球有大連萬達,現在有廣州恆大、山東魯能、北京國安等等每年投入大量金錢購買外援形成市場為中超聯賽增加看點,而CBA早期更是幾乎沒有什麼大牌外援,即便是後來來了阿里納斯、麥迪、慈世平也都處於生涯晚期沒有給球隊帶來什麼成績。所以說在全球哪怕是國內市場來看足球比籃球的優勢都很多,也就造成了足球比籃球流行度更高的原因。
怎麼沒有人談到賽制的原因。首先是比賽重要性。nba的常規賽除了後期排名的對位,基本意義就只有前八而已。比賽那麼多,賽程那麼長,輸幾場也沒關係,這直接導致了比賽的緊張程度降低了很多,很多人常規賽都不看的,就等著激烈的季後賽。而歐洲聯賽杯賽交替舉行,聯賽每個積分都很重要,畢竟拿不了冠軍還有歐冠名額要爭,每場的輸贏都能被各種人事評頭論足,看的時候情緒代入感強,如果強強對話更是和過節一樣。杯賽更誇張,不是一場就是兩場定勝負,加上客場進球數的規則,每個進球都很重要,世界盃歐冠的受歡迎程度大家都知道吧。然後是比賽時間。nba比賽早上8點到12點不等,基本都是在上課上班的時間,除了西部湖人主場基本能在吃飯時間看(湖人轉播多和這也有關係,反正我初中湖人比賽看的最多了),其他的看看第四節,東部的經常都看不了。另外,終於這個時間點初中高中生在家吃飯很容易看到,出去工作的很多都在餐廳食堂吃飯,可以說隨年齡的增大,籃球會看的越來越少。而足球的時間大多在周六周日,英超基本不用刷夜都能看(英超更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真愛熬到3,4點估計也習慣了。這個時間基本每個人都有空吧,年紀小的可能會因為家裡管沒刷夜經驗看的少,像大學生,工作的一般問題都不大。就我的感受而言,這是每周為數不多可以好好放鬆的時間了,所以每周都很期待。最後談談賽事本身。籃球可以休息的時間太多了,看第四節最後一分鐘可以看上半小時,經常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看廣告。我看籃球經常暫停了就切出去刷刷微博什麼的,有時候刷多了比賽都懶得看了,畢竟每隔兩天一場,這場不看也沒事。足球連續性好大家都知道,往往爆發點在哪裡誰也不知道,低頭玩個手機一抬頭髮現進球了大家都發生過。我看球可以十幾分鐘不離開屏幕,還經常伴隨著各種看到好機會的激動和面對對方威脅的緊張。不過哪個更精彩見仁見智,這個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所以綜上所述,足球單場比賽更重要,看的時候更上心;足球比賽時間比較好,大多數人都能抽出時間認真看。再加上連續性的優勢,大學生等更容易培養出看足球的習慣,對足球的關注也會更多,自然更喜歡足球了。
足球的魅力比籃球大?喜歡足球的都是高學歷,高素質,絕對死忠?對待這個問題,我想說必須要搞清楚兩個詞語的概念:那就是「魅力」和「影響力」的不同!誠然,足球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項目,其影響力是籃球沒法比擬的。但是這並不等同於足球的魅力要大於籃球!這麼說吧,同樣是藝術表現形式,你覺得電影的魅力要大於繪畫嗎?說一種運動形式的魅力大於另一種運動形式,這不是完全扯淡么?還有,喜歡足球怎麼就讓你這麼具有優越感啦?就因為它是第一運動,你就可以對別的項目高高在上表達你的嗤之以鼻?我覺得題主還有很多答主的答案太過印象流和主觀判斷了。如果都按印象來噴,就我自己看到的:在我讀小學到中學的期間,每一次有火箭隊的比賽,都是萬人空巷。有些喜歡看國米的同學,我們覺得他們很小眾的呢。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偌大的足球場,總是那麼幾個人在踢球,很多人都在足球場上跑步,而籃球場幾乎是沒有空場的現象。我現在在北京上班,偶爾會去一些體育館,我看的景象是:籃球場熱火朝天,足球場總是幾個人踢踢停停的。我和我很多同事,每天都在討論NBA,少有人說足球。當然,也不排除幾個國安的死忠。我看到世界體育名人福布斯排行榜,詹姆斯、科比等人的收入也總是在top10的,而足球的也無非就是梅西和C羅很靠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還是籃球迷呢……根據我的印象流,操,足球真弱!其實是這樣嗎?我想說的是:運動不分高下,魅力各有所專!
按規矩: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都是耍流氓。
推薦閱讀:
※當曼聯球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蘇亞雷斯咬人還會被洗白?
※你為什麼討厭/喜歡羅本?
※如何評價奧萊報公開倒梅西的行為?
※《天下足球》十五周年了,你記憶最深刻的是哪兒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