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出國讀書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跟朋友都打算出國讀書。朋友本科讀了一個比較模糊的專業,但是他出國的原因是想刷學歷和耗多一年。他現在面臨選擇的問題,去英國讀商科,或者去香港讀一個跟本科一樣模糊的專業,他也沒有說自己比較喜歡哪種專業。他已經交了兩萬到英國的學校留位,但是現在想轉去香港,理由是就業和花費。

我的觀點是:既然你都要花多一大筆錢去讀書,還要出國讀,如果還不讀自己喜歡的,那花錢幹嗎?而且就算不知道自己喜歡是什麼 ,起碼在英國還能練習一下英語吧。加上他在香港的專業policy(跟本科專業差不多),我覺得就算讀完,一年後畢業跟現在對於就業的迷茫有何不同?

說著說著都快吵起來了,一直覺得自己關於此的觀點都很正確,跟身邊同學也一致,現在感覺受到衝擊。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我覺得本來讀書就是是投資,我非常不希望她到時候因為自己的入不敷出而後悔。


我用我書中的幾個小節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吧,希望對你有所有幫助。

這些年我一直專註文科類專業的申請。總體感覺,學習文科的學生情商相對較高,無論語言能力、交往能力還是表達能力,與其他學科的申請者相比都會出色一些。他們興趣愛好廣泛,熱衷於參加各種活動,在國外環境下適應起來比較容易。但也許正是由於文科學生的感性,在我看來,有相當一部分人不適合到國外去讀書——他們的想法太「寫意」,有些人的初衷或目標也與實際有很大偏差。造成這種偏差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很多申請者對中外不同的教育體制、現在的申請就業環境等等理解並不透徹,有些人只是了解了表面現象,有些人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

雖然出國留學無所謂好壞,卻有適合與不適合之分,所以對待出國留學應該只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義無反顧,一種是直接放棄。人生中有很多東西是不允許去試的,留學應該算作其中之一。不幸的是,現在抱著「無所謂」或者「試試看」的態度來找我的人越來越多,對留學現狀有明顯誤解的人也不見減少。

道不同不相與謀,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工作原則。因此每次接手一個學生,我首先關心的是他們的出國目的和態度,對我來說這是原則問題,也是以後所有工作的基礎。一個諮詢師只能為適合出國留學的人提供服務,並為他們找到適合的位置,這是真正的對學生負責。所以遇到理解有偏差的學生,我都會深入與他們交流,幫他們仔細分析出國留學的利弊關係、國外留學環境的最新形勢等等,盡量幫他們糾偏,做出正確的選擇。所幸在我接手的case中,大多數人都接納了我的意見,很多人現在聯繫時,還向我當初的意見表達謝意。

這幾年來,我也有意把近些年總結的案例進行梳理,並做了一個簡單的分類,算作是我對申請者出國前應做思考的一個小結。三思而後行,認真思考過後做出的決定才是經得住考驗的。希望這一章的內容能給所有想出國的申請者一些啟發。

第一節出國留學:應放入人生坐標的理想

如果說某件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出國留學絕對可以算作其中之一。然而面對此等「終身大事」,很多人花費的心思甚至不如一次暑期旅行計劃。所以說到這裡,我請再幽默的人也先嚴肅起來,至少嚴肅幾分鐘,把下面的內容看完。

出國留學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自己的興趣愛好、未來的職業規劃、自己的人生抱負、經濟承受能力等等,不一而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全盤考慮後理清思路,才能明確目標,才能讓自己邁出的每一步都帶著目的性。就像兩萬五千里長征,路線曲曲折折,但翻過的每一座山、渡過的每一條河、經歷的每一場戰鬥,都是為了抵達陝北這樣一個偉大目標。如果沒有這個偉大目標的激勵,這支隊伍也很難克服千辛萬苦一路走下去。所以出國前,要先明確自己的出國理想。「理想」是個非常有深度的詞,它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至少有過很長時間思想積累形成的,一時興起的「理想」只是想法,或者說只是個念頭,很可能三五天後就扔到腦後不去想了。按照這樣的態度去做人生規劃,怎能不被人生扔到腦後?留學理想應該放進人生的坐標,只有這樣,才能讓申請過程的每一步都更加理性,做到為人生打基礎,也能更好地鼓舞自己的信心。

理工科、醫科等學科的申請者一般都很理性,尤其到了研究生申請的階段,大多數人已經有了明確的研究方向,不少人在專業研究上已經有了一定深度,有些人在實驗室有了自己的專利和研究成果。硬體條件具備了,很多人通過出國去各自的專業領域進行深一步的研究,並且為未來的職業做好了規劃。且不管是主觀上的喜好還是客觀條件的限制,較為程式的學科屬性和多年的學科積累都讓他們為進一步深造打好了基礎,留學申請水到渠成一般。所以我常常開玩笑地對負責理工等學科的同事說:「人家施肥除草抓蟲子忙了幾年,摘果子的時候你們才來。」

相比較那些學科的申請,文科申請要更複雜。文科學子在專業廣度上比較出色,畢竟文科專業比較觸類旁通,選擇面寬,未來發展變數也更多,然而這也讓文科申請充滿了不確定性。我經手過的很多案例都是中途要求換專業,一方面是由於跨專業可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學生沒有很強的專業積累,也就沒有了申請的束縛。從樂觀角度看這些學生是行空的天馬,從悲觀角度看他們則是脫韁的野馬,增加了太多不確定因素,給申請造成了很大麻煩。其實這也至少說明了他們的學術根基不夠牢固,自己都沒有和這個專業「死磕」的決心,怎麼讓你申請的學校去相信你?這些人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的人生規劃,有點讓人擔心啊。

諮詢師最喜歡接手的學生,應該是能夠清楚認知自身的優勢,有著明確的目標,並且能為這個目標作了幾年內詳細的規劃(當然這是理想狀態)。能接手這樣的案例,對留學諮詢師而言工作會非常輕鬆,自己可以省去很多考察分析的工作,重心可以放在申請環節的準備上,非常容易獲得好結果。比如下面這個案例:

Branda是個非常有思想的學生,去國外讀MPA是她的目標。良好的理工科背景、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豐富的社會工作經歷,所有這一切讓她具備了出國申請非常優秀的先天條件。最讓我欣賞的是,在申請時她有著非常明確的職業規劃,並且對公共事務領域保持著非常高的熱情。

幾次交流過後我就梳理出了工作重點:如何把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所經歷的各種學習和實踐經歷有效串聯起來,形成一條清晰的思路。我們在PS中重點說明了為了什麼要走出實驗室而轉到公共事務這個領域,並且非常誠懇地表明,我們是在參與了各種相關的實習和實踐之後才樹立的職業理想,決定投身於環境領域中的諮詢事業。就像準備好了一顆顆品相上乘的珍珠,串上這條紅線後,一條精緻的項鏈就完工了。Branda的材料完整、順暢、含金量高,加以潤色之後非常有說服力,獲得好的結果自不必說。

當然,作為諮詢師不可避免要面對形形色色的申請者。實際工作中,很多申請者的想法卻是不切實際的。有些申請者不了解國外的形勢,憑藉一時興趣,根據自己的直覺或者同學曾經的選擇,憑藉一時耳聞就想當然決定申請某專業某學校,根本沒有考慮自身的條件和要申請學校、專業的客觀情況。曾經一個學生,開始要申請教育,後來又要申請傳媒,再轉到心理,最後又落到經濟上,幾個月下來,各種了解和分析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最後都沒有用上,讓人頗為無奈。

從我經過的案例看,申請過程一定要以始為終。在這裡我想說的絕對一點兒,一般沒有明確目標的學生,申請結果也不會太理想,因為個人累積太淺薄,根本過不了學校那一關。

還有一種情況是看似有深思熟慮的明確目的,這個目的卻非常不切實際,建立其上的詳細的職業規劃也成了偽命題。

我曾經有個學生,他對自己的北美之行早有詳細的規劃,要到某學校學習某某專業,然後留美工作,甚至工作後會達到一個怎樣的生活水平他都有了自己的預期。我真為這個學生的陽光心態和詳細規劃而感動,但我告訴他,這個計劃不是A計劃,也不是B計劃,而是個0計劃。因為這個計劃非常不現實,他對國外環境的了解還處於想當然的狀態,至於工作定居之類的打算,對他來說都是不大可能的,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個0。幸好這位同學是個能夠隨機應變的聰明人,經過幾次溝通,他接受了我為他量身定做的新的出國計劃,並順利成行,踏上了人生一段新的旅程。

相比較以上兩種情況,更糟糕的一個層次是對出國本身的無目的性。在他們眼裡,第一目的是出國,第二目的才是學習,好像國內是個火坑,只要能跳出去就行,出國留學好像出國躲貓貓遊戲,至於出國後學什麼、未來怎麼打算?先到了國外再從長計議吧!這些人把手段當成了目的,絕對的本末倒置。每當遇到這樣的學生,我就知道又必須從端正目的這個環節開始工作了。比如下面的李同學:

如果不是見過一些類似的申請者,第一次見面時,我真的會被李同學的負面情緒干擾。當時正在北京某大學讀大二的他,就像一位舊社會走過來的老人,痛說革命家史一般向我傾訴命運對他的不公。李同學學習成績出色,即使在北京四中這樣的重點高中讀書時,成績依舊非常靠前。誰能想到這些優秀的積累卻成了他後來的負擔。

高考過後,因為志願的原因,他沒有去成心儀的大學,很多人天堂般的大學生活,在他這裡卻成了夢魘的開始。上課、聽報告、考試甚至談戀愛,哪項似乎都不能引起他的興趣,心高氣傲的他一直生活在不平衡的心理陰影下。周圍所有的一切都讓他不屑一顧,但自己又不得不生活在這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突然想到了出國,於是在網上搜到我的聯繫方式後,就來登門拜訪了。

我很耐心地聽完了李同學的傾訴。能明顯看出,訴苦之後,他的情緒好了很多。於是我有了第一反應,他更應該去拜訪一下心理諮詢師,或者一位有著豐富閱歷的生活老師,至少不應該是留學諮詢師。

我問他什麼時候做出了出國的決定,他回答說上個月;我問他有什麼具體的申請意向,他隨口列出了幾個學校和專業,最後補充了雷人的一句:「只要能離開現在的環境,去哪裡都行。」

我心裡明白,必須要唱白臉了。我說:「很抱歉我幫不了你。因為你不是想出國,只是想逃避。」一句話凝固了現場的空氣。我緊接著說,你現在這種狀態,即使出了國,也只能把怨氣帶過去。你想,周圍的人們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你卻沒有方向和目標渾渾噩噩,這樣對你來說會是更大的痛苦。我們只能幫你為夢想鋪路,卻無法為你安排一個夢想。美國也是一樣,那裡可以為你的夢想提供一個更好的平台,卻絕不負責為你找方向。

最後,我幫他分析了他的條件,由於他還在大二,時間還勉強來得及,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在學習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為自己制定準確的計劃。我還對他說,出國學習也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選擇,這個選擇適合一些人,對另外一些人很可能並不適合。

大三那年,他再次找到我,談了一年來的思考和感受。聽了他的介紹,我認為他可以規劃留學申請了。如今的李同學已經學有所成並且在美國就業。在來信中,他感謝我讓他用一年的時間去為自己的未來做思考。如今他很喜歡自己現在的環境,也對將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有人曾經說,人生就是不斷為自己錯誤的決定買單。我覺得在留學這件事上,如果稀里糊塗出去,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為之買單。

第二節那層越來越「傷不起」的鍍金

出國鍍金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幾乎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看著每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尤其是文科學子懷揣著鍍金的夢想,向著國外掩殺而去,作為一個職業旁觀者,我認為無論從人道主義角度還是從愛國主義角度,都有必要把這個話題拎出來。為了那麼多應該去聆聽的受眾,我就索性來一次加點新料的炒冷飯。

2009年,一個家境殷實的親戚上門找我諮詢。他的孩子在國內一所不知名的本科院校學習法律,快畢業了,想到美國讀個研究生。按照他們的打算,出國讀書可以鍛煉一下語言能力,同時開闊一下國際視野,主要有了國外的文憑,將來在國內肯定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對方是長輩,我只能委婉地說出自己的意見。首先我重申,自己重點申請的法學院一般是TOP14,最差TOP30以內,我這個遠房表弟的條件遠遠不夠。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出國目的僅僅為了一個國外文憑,這是大忌。與其這樣,不如在國內好好錘鍊一下,多積累一些社會實踐經驗。最後我還專門叮囑,千萬別聽中介的一面之詞,他們總會把前途說成一片光明。

但忠言終究逆耳,親戚也拗不過孩子,找了一家中介公司。在中介「國外生活充滿陽光」的美好描述下,孩子到了一所在國外比國內就讀學校還不知名的學校。

去年表弟畢業,原以為頂著「海歸」的光環,也有國外的學位,在國內找工作輕而易舉。誰承想回國半年多來,簡歷投了不少,面試也參加了不少,表弟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小公司從基層做起他看不上,大公司又看不上他。直到現在,表弟還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

找工作的那段日子,表弟還聯繫過我。和他交談時我才知道,剛開始他也是非常勤奮的,但在國外生活的那段時間裡,由於主要生活在華人聚居區,身邊朋友都是華人,平時說英語的機會很少,時間一長,認識的朋友多了,小圈子形成了,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鬧鬧,泡吧蹦迪,時不時逃課搞個party什麼的。而且學校檔次不高,要求也不嚴,小日子滋滋潤潤但也渾渾噩噩地就那麼過去了。不僅如此,我發現那個小圈子對他的影響非常不好,他一直在和我強調當初一起的某某,現在通過關係在某單位工作,某某現在在家族企業已經當了副總等等。我為他聯繫一個經理助理的崗位,他連面試都沒去。

一次回家時遇見了我那位長輩親戚,說起這件事他有說不出的悔恨:百八十萬的投資打了水漂也就認了,但這幾年卻沒有學到一技之長,拿了個文憑人家也不認,這麼長時間依然在家裡啃老不求上進,真讓人著急。出國前表弟還能吃點苦,現在基本變成好吃懶做了,如果當初在國內踏踏實實幹點專業工作,也許這幾年也能成才了。

這個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案例。以表弟當初的條件,應該從國內基礎工作做起,年輕時多吃苦,一方面是積累經驗,另一方面是磨練自己的心態。如果非要出國,就必須加強自律意識,尤其在學習氛圍不好的環境下,一定要剋制自己,盡量學到真才實學;如果沒有做到學成歸來,應該放下架子,從零做起。當然,這幾步越往下越難走。表弟一敗於出國決策,二敗於國外自律,三敗於歸國心態,這其中哪一敗都是非常嚴重的後果,何況這三者累加?如果想混日子,那麼相比國內,國外的日子更容易把人給混了。

近年來,邁出國門的學子越來越多,學成歸來的海歸也越來越多。《圍城》里的方鴻漸還能通過「辦證」途徑搞到克萊登大學的文憑,在國內混個職位,如今這種運氣很難再有了。在用人單位的眼裡,國外的文憑已經不再是金光閃閃的金字招牌,更像是一張刮刮卡,而且好像中獎率還越來越低。

這並不說明出國留學沒有意義,恰恰相反,正說明國家的開放程度正日益加深,我們對海歸的認識也越來越理性,用人市場也越來越理性。在國際化大背景下,各行各業都要有國際化站位。國外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有知識寬度上的優勢,這已基本形成了共識;同時,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必然是各企業追求的目標,這也必須要引進相應的國外資源。出國留學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開闊知識面和視野,在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里,無論實踐能力、表達能力都會有很大提升,所以出國留學是符合大趨勢的,關鍵是真才實學。

對國外留學生的認識肯定會經過盲目——理性——歡迎這樣一個過程,現在留學領域很大的一個矛盾就是人們對其陳舊的理解與愈發理性的用人市場方面的矛盾,隨著理性的評價標準逐漸形成並最終確立後,我認為市場需求還會對出國留學升級形成越來越緊迫的倒逼機制。這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淘汰落後觀念的時代。對留學來說,這是個滌盪盲目與浮躁的階段,鍍金這個詞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了。文科領域的衡量標準又非常多元化,一紙文憑評價一個人的情況更可能會搶先一步成為過去式。在理性浪潮的一遍遍沖刷下,鍍上的金箔金粉很容易被沖刷得一乾二淨,但真正的金子卻會越發光亮。

我接觸的學生中,很多家長在國內有著不錯的基礎,他們認為只要孩子能夠拿到文憑,憑藉自己的關係就能夠給孩子安排一個不錯的未來。對此,我想借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那句經典的台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當然,也許沒有台詞說的那麼殘酷,但出國留學這樣影響孩子一生的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才能決定。對鍍金留學而言,說句難聽點的話,就是掩耳盜鈴。您可以幫孩子決定是否出國,但孩子終究要長大離開您的庇護。

每當遇到以文憑為目的的諮詢者,我一般都會有兩個建議,實在不適合的就不去,要麼在拿文憑的同時學到真才實學。其實美國有全世界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在那裡不好好利用這一點,無異於暴殄天物。

2010年我接到這樣一個case。Lin畢業於國內一所211學校經濟類專業。本科畢業在社會上工作了幾年後,他對枯燥的工作有了些厭倦,由於依然嚮往學校生活,家庭條件也允許,在家裡的支持下,他萌生了去國外讀英語的想法,一方面為了散心,將來回國工作也能有語言優勢。在交談中我發現,Lin其實是個很勤奮務實的人。我幫Lin認真分析後,建議他讀語言的同時,選擇一門實用性強的專業學科,這樣既不浪費時間,又能在國外學到一技之長。通過後來的幾次交流,我們結合Lin的學科背景和在酒店工作的經歷,最終確定了酒店管理專業。由於定位準確,Lin順利進入華盛頓州立大學。去年的時候Lin告訴我,國內幾家頂級國際連鎖酒店都邀請他加盟,主要看中了他的語言優勢和酒店管理的專業知識背景。Lin很感謝當時我為他做的分析,讓他在國外幾年的生活非常充實,也為回國重新工作充好了電。

但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某些出國的選擇就不如留在國內。比如下面案例中的chen同學,雖然表面和Lin很相似,我卻給了他截然相反的建議。

傳媒專業出身的chen同學畢業後進入一家省級電視台工作。工作幾年後,激情漸漸消退,工作內容沒有變化,資歷尚淺,職位也沒有提升,所有工作都變得索然無味。談到出國計劃時,他的思路很清晰,因為自己專業對口,又有幾年的工作積累,去國外應該很好申請;有了海外求學的經歷後,將來在國內肯定能讓別人高看一眼,自己的地位就能有一個質的飛躍。

我很理解chen同學的心情,但我不贊同他出國的選擇。首先以他的GT成績,不大可能獲得美國傳媒類TOP50的錄取結果,也就是說他的申請目標難度大,風險高。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的鍍金思路簡直是一種「鴕鳥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他的計劃里,將來還想回電視台工作,這個思路我非常不理解,也不認同。這其中的變數太大了,到那個時候還能有位置嗎?其實就傳媒行業這種極其接地氣的專業而言,針對他現在的情況,與其學習概念知識後參與實踐,不如在單位里多積累資源,扎紮實實一步步往上走。我對他說,沒有升職,也許是經驗積累不夠,也許是沒有合適的機會,也許是自身工作不夠積極主動,也許還有其他不可控的因素,但國外學歷的因素我估計連1%都不到,你卻偏偏把現在的平庸不受重用歸罪於沒有國外文憑。即使學成歸來,一定能學以致用嗎?學到的理念能被國內環境認可嗎?要記住有時候一加一不一定等於二,等於幾?要聽領導的指示。在國內,一個人的成功要靠自身的努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其他因素,想靠一張國外文憑去掃除在國內面對的障礙,真的是一種很天真的想法。

chen同學終究還是留在了原單位。前年他的工作已經有了變化,成了一個欄目組的負責人。雖然沒有出國,也向自己的人生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如果當初邁出國門,讀個非常一般的學校,在如今的就業形勢下,也許回國後連現在的職位也難尋覓呢,而且他的條件在國外也沒有合適的選擇,最終會進退兩難。

美國《華爾街日報》曝出了這樣「聳人聽聞」的數據:近七成的中國留學生從國外大學畢業後,馬上回國或短期工作後回國,因為在美國基本站不住腳。20萬的中國留美學生,絕大部分和一流大學不沾邊,很多人是玩了幾年,鍍金都談不上,頂多沾了點金粉。當年,美國不放錢學森回國,甚至直言錢學森抵得上五個師,是對其綜合實力的肯定。但現在的留學大軍中,又有多少能達到錢學森的水平?盲目跟風留學海外,上個不入流的大學,甚至是野雞大學,到時候花了大把銀子,又荒廢了光陰,悔之晚矣。

文憑就是一張紙。在短時間內可以證明一個人的能力,時間長了,現實讓他必須用自己的能力去證明這張文憑。身價的高低歸根結底由市場說了算,在留學教育愈來愈大眾化的趨勢下,人們對海歸的認識日趨理性,更加註重真才實學,想把海歸身份當敲門磚,顯然不靠譜。即使幸運矇混過關,時間長了也會像南郭先生一樣被人轟出來。智聯招聘今年發布的最新調研結果顯示,超七成企業人力資源或者管理人士表示,不會優先錄用海歸。曾幾何時,「海龜」是驕子中的驕子,是財富和成功的代名詞。近年來,不少海歸創業夢不但沒成,連就業崗位也成了問題,「海龜」變「海帶」並不鮮見。海歸看似貶值,實際上是現在海歸身價的正常回歸,因為不被錄用的海歸都大多是那些「金粉龜」。沒有真才實學,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沒有任何競爭力。世界是公平的,任何成功都離不開奮鬥,不可能拿錢買到。想憑藉海歸的光環獲得超額的回報,這種僥倖心理誤己誤人。

同樣,對一部分人來說,出國留學不僅是浪費時間和錢財,還會錯過在國內發展的好機會。我覺得中國國內雖然沒有培養出喬布斯、蓋茨、扎克伯格,但在我看來,這些能改變世界的人在中國可能只有被改變的份兒,甚至不一定能生存下去。企業管理的一代宗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只有中國人才能建設中國,只有中國人才能發展中國。我覺得這句話特別適合送給某些想「鍍金」的申請者,出國留學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在國內只要肯努力,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才之路。

第三節留學也是一樁生意

中國正統觀念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是一件清高風雅的事情,與世俗的東西是隔絕的。也許正是受這種觀念的影響,我見過很多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寧可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出國。有位家長甚至和我說過「即使賣房賣地也在所不惜」這樣慘烈的話。

留學雖然是夢想,但夢想再亮,也要照進現實。誰都不是「吸風飲露、不食五穀」的神人,學知識也不能忘了掙錢養家,在這一點上,出國留學也是一項投資,是一筆生意,應該考慮投資性價比。

尤其作為文科申請者,投資回報周期會非常之長,如果專業選擇不準,就業都是問題,收回留學的投資更是遙遙無期。即使學有所成,也不意味著在將來的生活上一勞永逸。如果為了留學而導致家庭「一夜致貧」,在等待投資回報的這段空白期,對整個家庭都是沉重的負擔。所以每當遇到家裡辛辛苦苦攢了幾十萬作為出國費用的申請者,我都勸他們要充分考慮,這筆錢花起來必須慎之又慎。

相比較國內某些人對讀書的不計成本,外國人算賬很仔細。聽聽喬布斯的觀點:「17年之後,我果然進了大學。但因為年幼無知,我選擇了一所像斯坦福一樣昂貴的大學。(笑聲)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們傾其所有資助我的學業。在6個月之後,我發現自己完全不知道這樣念下去究竟有什麼用。當時,我的人生漫無目標,為了念書,還花光了父母畢生的積蓄,所以我決定退學。」——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

美國人對教育投資非常理性,當喬布斯開始為啃老而糾結後,他終於放棄了學業。事實證明,他的放棄是正確的。當然,我並不是鼓勵退學,我只想說,一定要理性看待留學。出國留學就像投資,和買一種基金理財產品是一個道理。

美國大學的學費是很貴的,許多大學的學費動輒幾萬美元起,加之美國高昂的生活成本,每年幾十萬的開銷自不必說。而且在很多學校,國際學生交納的費用要比本州學生高。除了學費,在國外讀書還需要支付其他的很多費用,雜費是向學校提供的服務費用,比如學校的一些設施、圖書館和參加的一些活動等。作為國際學生,學校還要專門辦理醫療保險等,一干總總,都是需要用美刀去擺平的。加之近年整體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從投資回報角度,尤其到北美這種成本高昂的區域,真的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Kevin是我前些年服務的一個學生,他來自中國西部某省,就讀於大連某外國語學校。他的父母都是普通職員,家庭條件非常一般。也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緣故吧,Kevin把算經濟賬放在了出國留學的第一步。他和我說,自己的夢想不是從平地開始,而是要從地下室起步往上走。他不想因為學費的事情再讓父母去著急(這裡我先點個贊),因此在選校時請我把學習成本列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經過幾輪篩選和對比,我們最終敲定了德州農工大學。2年的學費加上生活費,大約有35萬元人民幣,比大部分私立大學的費用要省一半,而且學校專業排名也很靠前。

學生經常有這樣的困惑:由於錢的因素降低申請目標的做法可取嗎?其實這應該是一個個性化的問題,畢竟每個人的條件都不同。而且有時由於錢的因素降低對學校的要求,卻未必能少花錢,比如前30名的金融跟前50名的金融項目所花費大同小異。如果經濟壓力確實很大,那麼因人而異,再考慮是換專業還是去香港,或者考慮個別1年的項目,或者考慮消費較低的城市。但只要問題在可控範圍內,我絕對支持堅持夢想。

Allan是我一個就讀於哥大的學生,目前早已經從哥大畢業了。當初申請的時候,哥大高昂的學費和紐約不菲的生活成本也讓他有些猶豫。他家庭條件一般,能夠為他支付第一年30萬的留學費用,已經是竭盡全力了。我對他說,任何夢想的實現都是有代價的,你只有寄希望於第二年爭取獎學金,雖然有一定的風險,沒有人能給你肯定的答案。你必須問自己,你有沒有信心,是不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他是個非常優秀的孩子,能夠被哥大錄取已經足以證明這一點。在登陸美國之後,Allan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優異成績,拿到了絕大多數文科生可望不可即的獎學金,同時他擠出休息時間幫人做兼職。我也曾邀請他幫忙翻譯一些文章,賺取一些生活費。在多方籌措中,他順利完成了學業。

國外的很多學校都會提供一些勤工儉學的機會,這些信息一般會在招生說明中寫出來。網站中學校也會把可勤工儉學或其他費用的信息公示出來,申請者可以重點關注一下這些信息。

在金錢與理想的博弈中,一定要慎重,當然這種慎重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去國外念研究生的支出不小,包括時間、精力和費用上的支出。這所有的付出是為了什麼呢?我聽到的最多的答案是「想出去看看」,其實這個答案背後的意思是「我也沒想清楚」。

我認為,留學應以職業發展為嚮導。說到底,我認為出國念書的意義是爭取更好的職業發展。不以這個目的去留學都屬於______。

請自行填空^_^。


不要太理性的去量化得失,其實出國更多的收穫是無法衡量的,甚至有可能是本人都意識不到的, 如三觀的變化等。不同的圈子可能會讓你對自身價值的實現有不同的看法。

而且其實就個人經驗而言,專業跟學校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心智的發展也就是所謂的情商才是影響人生道路的關鍵,出國後脫離了原來熟悉的環境,能夠很大程度促進自我反省跟進步。

加一句話:出國並不一定能夠對你將來的生活軌跡帶來改變,但是,一定會對你面對同樣軌跡的心境帶來影響。


花光父母的積蓄去學外語 可能連外語都沒學會,卻學會了外國人的生活方式


正如你朋友,除了搞科研的,多數人出國讀書大多是為了刷學歷,僅此而已,為什麼出國刷?因為國內考不上,中國的清華北大等一流院校在國際的排名大概在100左右,但在這個範圍內國外的多數學校花錢即可,這是一條多麼好的捷徑啊。

尤其是學商科、金融、管理類的,這類學科想要學友所用,放心吧,90%以上都不會用到的,迷茫是一定的,不迷茫大概只有在工作了3年以上在繼續讀書的時候才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未入社會的時候能夠準確為自己定位的人極少,這類人大多都會取得很高的成就,我希望題主就是這樣的人,但你的朋友,他是一個普通人,這個事情上完全不必爭論。

至於入不敷出之類的看法,單從學歷來講,它只是敲門磚而已,只能給出一個起點,工作中的能力素質表現才決定發展收入,這些不完全是學校所能教的。如果靠學習經歷確保這個是不太現實的。

我公司就有高材生被試用期後解僱的,但是如果你不是高材生,你都沒有試用期。


我的話是這樣想的

一、覺得還比較依戀校園生活,四年太短

二、為了更好的沉澱自己,更好提升自己

三、遇見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四、學自己所熱愛的數學,何樂而不為?

五、有這個條件,不是說家壕,我家工薪,爸媽支持,我大學裡表現優,算吧,瞧我這不要臉的。

六、從小自己很獨立,家庭原因。

七、沒想到.....

出國的意義我不知道是什麼,反正我考量自身上上下下,捫心自問後

決定出國


我同學中,幾個出國留學的,畢業後,有留在國外的,也有回來的,基本代表了幾種出國留學的目的。

在國內考不上好的大學,去差的又不甘願,花錢出國,找個稍好的學校,一方面開闊眼界,另一方面結實人脈,將來要麼回國繼承家業,要麼家裡安排進一些好的單位,或者進外企,這種有國外經歷的,在外企中,往往比國內出來的,同等條件下,有更多一些的發展。

還有一種就是鐵了心出國的,讀什麼不要緊,關鍵是出國,只要出了國,畢業以後去超市上班都行。當然能讀一些諸如會計這樣的專業,那也是不錯的。

最後一種,真的是學霸了,國內已經沒有他能繼續深造的地方了,或者他能去的繼續深造的地方已經沒有了,只能走出國門。

讀書的意義,無非就是獲得更好的生活。


推薦閱讀:

計算機圖形學是哪門學科?在美國計算機圖形學不錯的大學有哪些?
藤門留學怎麼樣?
德國留學打工怎麼不會耽誤學業?如何在第二學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留學歐洲去哪個國家好?

TAG: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