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傳是吃青春飯嗎,職業發展途徑是如何的?


謝邀

最近好忙...先提綱挈領來一句:不,同傳絕不是青春飯。

其次附上同傳十大酷刑:感冒,咽炎,坐飛機,耳機壓耳刺痛,深夜排隊打車,check-in挑房間,未睡醒就起床,裸翻,沒有午餐,下午與睡魔戰鬥(轉自微博),自己再加一條:憋尿...

等有時間了一一解答...


無邀怒答。個人體質有關,有工作環境奇差,電流雜聲碩大加主講人就是不停加搭檔巨爛,年紀輕輕倒在箱子里的,發誓這輩子只做交傳再不做同傳的;也有像我們院長這樣60歲還精神矍鑠,堅持8小時啥事沒有的。

如果做一個領域特別熟,有時候不需要做很多譯前準備也可以作很好。有的老譯員甚至可以在箱子里一邊打毛衣一邊翻毫無障礙,(估計天生bilingual,轉換也不用也別累。)

反倒是做筆譯的很多老師,發現他們身體奇差無比,科研壓力加教學壓力加翻譯項目,重重重壓反而未來先衰者比比皆是…

?????????????????

那我就再縮幾句,關於職業發展:

我沒有統計,但有些譯員表示,至少在北京,同傳圈子一大部分都是北外的在做。

入行:不否認有許多野生同傳(未接受專業訓練,非歧視,我也不知道我們院長就是這麼稱呼的)。但大部分至少在我接觸的範圍內都是高翻專業出身。至於非專業院校出身也有,比如從國家部委跳槽等,尤其翻譯室出來的,水平特別好。我們一致強調booth etiquette,這種時候野生和家養同傳的區別可能會有。(再說下這裡沒有任何歧視)

發展:一方面市場還是不成熟,混水摸魚的太多,那種自己胡謅完全不按主講人來的也有,啊如果你們遇到了看看我們說的是不是一個人。另一方面,同傳是要顧及自己的reputation,所以每場以前準備都很重要。

最後同傳的出路,今天見到了一位年近60的吉爾吉斯斯坦語兼哈薩克語同傳教授,所以這個職業不是青春飯。很多人因為喜歡教學,會一邊做老師一邊同傳,還有的人因為在某個行業做的多了解深,比如做法律,結果跳槽去律師所啊都有。

所以同傳包括交傳,入行不容易,門檻算不低,但真的可以為從業者打開不同的大門。

發今天的一張現場圖吧,箱子里拍的,渣像素


《歡樂頌》里,曲筱綃初見趙醫生,嫌棄說咋沒給我個頭髮花白的老教授呢,她這話多少說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聲啊,有些職業公認是越老越吃香,比如教師,比如醫生,那麼,你可曾見過有人嫌棄「咋沒給我個頭髮花白的老譯員」?

根據我的所見所聞,還真有嫌棄譯員太年輕的客戶,而且不少,但他們理想中的譯員也不是老到頭髮都白了的地步。

現在20多歲的年輕人進入翻譯市場的很多,我有幾個學生就曾被客戶嫌棄「樣子太嫩」,不敢用,其中有些是同傳客戶,有些是交傳客戶。交傳不敢用還能理解,學生味太濃氣場太弱,怕你鎮不住場子嘛,同傳躲在小黑屋裡不用出來見人,長得嫩怕個啥?怕你經驗不足唄!客戶都是以貌取人的!我以前也被客戶質疑過:「你真的不是大學生嗎?」 唉,the good old days... 好懷念這種質疑啊T-T

在民間市場,客戶一般較為青睞年富力強型的同傳譯員(或者說會議口譯,為正式的、高規格的會議提供同傳和交傳),介於25-45歲之間,對於國內的自由譯員來說,這的確可以算是該職業的黃金年齡段。對於企業和政府機構內部的inhouse 全職口譯員來說,也基本如此,大家多留意一下這類招聘廣告就了解了。

那45歲之後是不是會議口譯員都得失業?當然不是。那他們都還在繼續工作嗎?呃,我沒法回答,畢竟自由譯員(包括整個自由職業群體)在國內還是個比較新的職業,我知道的最早「出道」的幾個譯員,年紀還沒到五十歲,其他年紀大的譯員(包括我最早的口譯老師)也是屬於在高校或其他機構有正職的,口譯於他們只是兼職而已,五十歲以上還純粹「自由」著的口譯員,目前在國內的這個圈子裡,還真的幾乎看不見。所以呀,到底自由口譯算不算青春飯,估計要等我們這一批人老了,才能出現足夠多符合要求的研究樣本吧。。。

不過,把眼光從自由譯員轉向聯合國的同傳,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在維也納聯合國會議中心實習時,看到好幾個目測年齡應在60以上的老頭老太太,這在聯合國挺常見的。聯合國譯員陳峰教授自己就已經60多歲,還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做會呢!話說,因為普遍年齡偏大,聯合國翻譯人員現在已經一批批地退休了,所以近幾年都是聯合國翻譯室大規模換血招新的時候,有志去聯合國當翻譯的青年學子要抓住這個大好機會噢!

當然,客戶的偏好是一回事,譯員能力是否真的會隨年紀增長而退化是另一回事,想想還是個滿值得研究的題目呢!其實前面已經提到了,聯合國譯員一大把老頭老太太,這本身已經證明了至少在同傳這塊,譯員能力不但沒退化,反而歷久彌堅熟能生巧了,經驗對於同傳譯員真的太重要了。

那麼交傳呢?我親愛的研究生導師現身說法,她拿了自己最近的筆記給我們看,然後感嘆:「年紀大了,記憶力確實不如以前了!我筆記寫的字越來越多!」 (其實我的導師大人一點都不老啦!這是她謙虛,謙虛!)筆記上的字越來越多,意味著腦子裡記住的信息可能越來越少,是不是年紀大了,交傳中的短期記憶真的會受影響?這個還需要更大的樣本量進行實驗才能得出結論。。。

另外,中年危機也可能是促使資深譯員轉行的原因之一。想像一下,同樣是三四十歲,台上的發言嘉賓眾星捧月意氣風發揮斥方遒,各種奇思妙想交映生輝,而你坐在小黑屋辛辛苦苦兢兢業業,日復一日重複著別人的話語,時間一久彷彿自己都失去了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再想像一下,台上坐的那位企業高管或政府官員恰好是你的中學同學。。。同窗成了客戶,成了你服務的對象,這感覺,真複雜微妙。反正我是體驗了不只一次,後來連我學生都成我客戶了,呵呵。各位自行想像我當時的心理吧。


謝謝@Alma提醒,想起自己畫過一個小漫畫

首先,同傳不會變禿,語言還是略顯蒼白......

其次,同傳沒有讓我成為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在北外高翻,我只正經學了半年同傳,因為這個專業只有研究生,學制兩年,第一年主要是交替傳譯,第二年才同聲傳譯,但講真只有真?學神才能在語音室悠然自習等畢業,我等凡人已經在最後一個學期就奔赴在各種找工作的路上。

我是城鄉結合部出生,從小基本沒見過什麼大世面,上課發個言都小心臟劇烈跳動,要是我自己真心選,估計也不會學這種玩心跳的專業。但命運就是這麼詭譎,保研考試前接到北外老師打電話問我:「同學你申請填的這個專業(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咱們學校四個學院都有,你到底想上哪個學院?」我當時選了高翻學院,後面準備考試搜資料才知道這個專業全稱叫「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同聲傳譯)」,全程懵...說實話,我覺得保研過程也比考研輕鬆太多,不考二外政治,筆試就跟六級難度差不多,口試也很輕鬆,就考考初級翻譯和反應能力,面試老師也超nice,不然我這種心理素質差的就被刷下來了……萬萬沒想到,竟然考到公費生,現在想起內心還有一點小激動呢。

兩年學習過程中,最嚇人的教學場景就是:老師放完磁帶,充斥著語速不一各種聲音的教室慢慢安靜下來,老師隨機選一個同學的錄音回放!!!

你聽過自己的錄音嗎!

你和全班同學一起聽過自己的錄音嗎!!

你和全班同學一起聽過自己顫抖的語無倫次的錄音嗎!!!

但是畢業五年了,我已經淡忘了五花八門的訓練方法,唯有這個可怕的「點唱機」課堂場景記憶猶新。

說實話,我作為高翻小透明,筆譯一般般,同傳一般般,出去做的會也很少,覺得自己根本還沒出師就被趕出學校推向社會,很多東西都是跌跌撞撞在工作中學習揣摩,而一些所謂做翻譯的道理,反倒是後來才自己慢慢體會出應該怎麼做,曾經老師一些輕飄飄的教誨,才重重落在心上。

然後就學未成但必須畢業啦!北京翻譯市場比較混亂,剛畢業小菜鳥接觸不到高端活,又不想跟人家無底線拼低價,覺得自己接受不了自由職業,就安心找工作啦。我的求職經歷比較多元化,第一個offer是本科大學發來的,說要成立翻譯碩士專業,讓我回去教書,年輕愚蠢的我含淚拒絕了親愛的導師。第二個offer是某市政府公務員,實習了兩個月,年會強制要求實習生上台表演舞蹈,新員工要幫老員工打掃桌子,伺候不了,雖然後來他們打飛的去北外找我,但寶寶我表示拒絕。第三個offer是某航空公司管培,總公司在北京的七八環吧,進趟城得兩小時,算了.......第四個offer是央企券商,但是他們其實就想招個同傳表示自己很國際化,我每周兩天工作三天刷微博,開心是蠻開心的,但閑著不是個事兒呀!

最後拿到的offer幾乎都是這種不靠譜的,最後給自己選了個坐標深圳的金融機構,離開帝都的霧霾,開始正經小翻譯的生涯啦~

說同傳怎麼怎麼高大上騙你們這些鄉下人的我就不講了……來給你們說說坑爹的地方.......

首先,童話里的價碼都是騙人的,你聽到的那些RMB 都是自由職業價格,你知道還有很大一部分翻譯都是in-house,散落在政府、國企、外企、民企里的那些花兒們,你們都忘了嗎!這些花兒們是地道的白菜價兒同傳。

其次,企業就把你當一員工,才不理你什麼行規。我一看到那些視頻里說「我和我的partner在booth(同傳箱)里合作每15-20分鐘換一次班」的洋氣姐姐們,我心裡那個淚花兒直流啊,我曾做過翻譯的一家公司,一個人三小時的會,單槍匹馬,水都不喝一口!而且喵了個咪的從來沒用過同傳間,我都是窩在發言人背後的房間某個小角落,拿著小蜜蜂(就導遊用的那款),吭哧吭哧可憐兮兮在混雜的聲音中分辨發言人的聲音.......

但身邊還是有很多掃地神僧的存在,比如T,北外學姐/同事,在學校里也經常聽別人翻得怎麼樣,也有翻得好的,但是同樣好的輸出,就只能拼源內容,我們經常同傳翻一些經營性日報,金融術語、數字特別多,難度是學校那些訓練材料沒法比的,但T她!幾!乎!不!出!錯!當然,這除了基本功好,跟對會議內容的熟悉程度也高度正相關。

還有就是講話一定要穩,說難聽直白一點,就算你沒翻對,你辣么自信,怎麼會有人懷疑你呢!但就是別人反覆說這一點,自己反覆告誡自己,也是不那麼容易做到,特別是我這種易慌易激動體質,幾乎就是要「完全不做自己」,哪怕心跳加速,也要儘可能語調平穩地譯出,大概就是原來老師說的「湖面上的優雅天鵝,你不知道它的腳蹼在水面下多劇烈地拍動」的意思吧。

以上


謝邀。我來簡單回答一下。

外界對翻譯這個職業總是有很多誤解,比如:出差多、枯燥無味、壓力大、青春飯、除了翻譯再無一技之長、但工資非常非常高…

出差:需要出差,不過不是很頻繁。事實上如果做自由的話,出不出差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枯燥無味:取決於翻譯自身的水平和會議的層次。於我而言,我上周才翻完一個劍橋大學環境相關的一個培訓課程。我自己覺得獲益良多,非常有趣。翻譯這個工作,讓我有機會接觸世界級的大師、學者,親眼親耳聆聽(邊翻譯)各種TED嘉賓的演講。這種工作還枯燥無味,我也不知道還有什麼是有意思的工作了。 @Mint Green

壓力大:最好心理素質好一點。不過說得都是人話,譯者無需被頭銜和場合嚇住。

青春飯:翻譯是一門熟能生巧的技術工種。技術工種吃的不是青春飯。

除了翻譯再無一技之長:翻譯不算一技之長么?!而且在某個領域翻的越多,見得越多,自己再勤於琢磨,專攻某一兩個領域,就更得心應手。

絕經掉頭髮胃痛頭疼老得快死得早:一派胡言。我本來打了好幾個例子,又都刪了。這個問題是外界誤解最多的,我已經懶得再多解釋了。

工資非常高:翻譯賺的是辛苦錢,是賺不了大錢的。每一場會都要實實在在做下來。粗略的算一下,一年365天,開會150天,平均每天5000塊,一年也不過是75萬。現在看或許不錯,過10年再與同齡人比起來,那真真是不算多了。


日本最牛的同聲傳譯長井鞠子現在六七十歲了,還在進行同傳工作,你覺得是吃青春飯么。


我們老師說,同傳做起來痛不痛苦是個capacity的問題,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不是做同傳的料,靠後天努力可以彌補一部分,但是做起來就比不上那些有點天賦的人輕巧。這是能力問題。能做到五六十歲的,有capacity,也有後天的堅持,但這種畢竟是少數。

因為同傳對身體的消耗還是比較大的,無論能力高低,multi-tasking對大腦負荷是很大的,還有心理壓力、臨場應變等各個方面,所以大部分同傳上了年紀也不會再選擇做專職同傳,而是教書啊培訓什麼。口譯這行很講經驗,積累經驗的唯一途徑就是不停的實戰,所以年輕的剛進入市場的譯員都是死命地接會,等到技能慢慢成熟了,你可以選擇繼續或者轉行干別的。很多人也是為身心健康著像,或者因為一些現實原因,到一定年紀就不做了。所以會給人同傳是青春飯的錯覺吧。


英語翻譯專業,翻譯老師說有很多好的翻譯都是可以做很久的,成功一些的是去國外發展,等到五六十歲反應日漸下降後很多選擇回國,有的做了高校老師,經驗豐富,教口譯課程,也有在外面培訓班做老師的,也有不幹這一行了的,隨便找個英語類的工作或者乾脆退休。當然也有在國外定居的。

商務英語老師以前在國外給別人公司做交傳,幫人簽合同,挺賺錢,老頭子特牛,回國來大學邊教書邊炒股賺養老金。

同傳學生眼裡的人生巔峰大概都是聯合國吧,只要能在國外成功混幾年,回國後總是有活乾的。不能去國外那種高檔點的地方歷練的話就是在國內接活了。

舉一個學姐的例子,她在巴斯大學讀的研究生,現在在上海做同傳,月收入十萬左右,她剛開始從巴斯大學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在上海接活都很困難,剛開始第一年是在輔導機構做老師的,空餘時間一些單子,都是很簡單,一個小時一百左右的活,經驗豐富了一點才慢慢開始接大單子,她說大多數都是以前的客戶介紹的,所以說同傳這個東西也是要靠口碑跟經驗來的。

至於折不折壽什麼的...

像我這種,多看兩小時書都能長出倆白頭髮的,同傳多練十分鐘都覺得夭壽啊...


義大利語同傳在國內少之又少,目前的情況來說,年輕人因為經驗不足還撐不起同傳的場面,所以多數是年紀大一點兒有經驗的老師們在做同傳工作。但是前幾年特別讓人尊重的義大利語同傳夏江老師因病去世,也讓人感慨這個職業要付出的精力絕對是要比自己想像的多太多。


我們老師說做同傳的女生絕經得早? (來自英專生)


推薦閱讀:

翻譯外國書籍如何進行?
有哪些好書敗給了糟糕的翻譯?
本人想進翻譯事務所做一名專職筆譯,請問CATTI二級筆譯證書對這個目標幫助大嗎?
英語專業讀研和工作該如何選擇?

TAG:翻譯 | 同聲傳譯 | 翻譯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