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研人才會不會出現斷層?

美軍開建伯克3型驅逐艦叫板055 即使再升級也難超越

在網上看到了這個新聞,知道這個標題明顯是為了吸眼球,內容也沒太當真。但是有一張照片讓我很吃驚。文章中對這個照片的描述是:老邁不堪的阿利伯克3研發團隊高管(雖然照片並不是其科研人員,而是退伍老兵)。

美國國防領域的科學家真的有青黃不接的風險嗎?貌似現在美軍的那些黑科技武器都是很多年前的科研成果或者要不就是以之前的武器作為平台。等這些科研人員不在了之後美國科研人才會不會出現斷層?(貌似現在美國的大學生選擇理工科目的越來越少)


我們組現在有

15個中國人

3個印度人

2個土耳其人

2個法國人

2個義大利人

1個英國人

1個突尼西亞人

1個越南人

1個比利時人

1個波蘭人

1個伊朗人

和1個美國人

外加老闆是入籍美國的蘇格蘭人和秘書是美國人

這真的是一個美國的課題組(滑稽……


昨晚上就隨手這麼一寫,只是陳述了目前一個小組的現狀,沒有加任何觀點,結果一覺醒來評論區各位都解讀出了自己已有的觀點,而且這種答案竟然拿了600多贊,知乎真是藥丸啊。。。

評論區已經快吵起來了我決定關閉評論,你們換個地方吵吧。

評論區一些比較搞笑的觀點我整理下放在這:

  1. 這麼多中國人趕緊全都回國啊,祖國需要你們。

說得好像我們想回來祖國就要似的,給人一種國內好差,美國不要的國內全接,殊不知大家都在愁找不到工作,國內教職的門檻最近幾年已經漲很高了。文章一大把牛文無數的大佬自然是在哪兒都吃香的喝辣的,最尷尬的其實是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回國的話211不要想甚至有些普通一本都不一定看得上你,難道要去二本學校教書嗎(那是真教書……)

2. 這些人裡面有多少是美國人/這些人以後大部分都變成了美國人。甚至還有說只要你願意馬上就能想入籍就入籍的……

歐洲人還是很傲嬌和有民族自豪感的。

印度人應該是屬於最想留下來的,不過跟組裡的印度人交流過人家還是有一顆熱血愛國心想以後回去當老師的但是一說到中國有青千這種項目他們就恨鐵不成鋼羨慕嫉妒恨。

中國人大部分應該都還是想回去的,但是現在回國的渠道真的門檻好高……

至於說什麼想入籍就能入籍的您可能把我們想得太重要太牛逼了。

評論區里的歧視言論已經踩下去了(歧視評論拿那麼多贊貴乎真的藥丸啊)


美國科研大環境我不清楚,我就說說我現在這個實驗室。

老闆最近很嗨,拿了一個大項目,遂決定招兵買馬,網上打了個廣告,誠招博士後,背景神馬都不重要,文章多,學習能力強就行。

看到好的簡歷,老闆會抄送給我們,詢問意見。結果一圈下來,全是同胞。我是很高興,不過覺得這樣會不會有點太過分了…問了老闆一句,不考慮其它國家么?按您這標準就是全組華人圍著您一個美國人開組會了?

老闆說,我也很絕望啊,我也想種族多元化啊,可是其它簡歷就沒有能看的…有些還算說得過去的簡歷,分別是俄羅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德國人,法國人…高亮注意,還是沒有美國人…

哦,對了,我想起來了,好像我老闆也是移民歸化入的美國籍…


加州有NASA的data center, 有伯克利實驗室,有Livermore lab,有sandia lab。

實驗室里平均年齡都50、60了,實驗室想招年輕的,但是美國人不願來。NASA和sandia只招美籍,所以具體並不是特別清楚。伯克利和Livermore招國際生,年初進來的實習、博後70%都是國際生:中國的,印度的,韓國的,法國的,德國的。

美國人博後都不用做滿一年,只要你想轉正立馬就可以。但是基本上沒有美國人想轉正,因為灣區額,找哪個大公司不好,entry level薪水是實驗室的兩倍,工作經驗豐富後薪水更是實驗室的3倍以上。累死累活做個full time scientist一年也就15萬,Google博士畢業剛進去就15萬。

NASA data center一個工作幾年的數據分析師也就一年6萬,在灣區啊,又是南灣,6萬是貧困線了吧。

國家實驗室都是政府機構,用的納稅人的錢,用錢極端節約。所以連咖啡都沒有,申請個新椅子申請了3個月還沒有來。(DOE官員招妓倒是可以刷公款,呵呵呵)

所以美國人根本不想去搞科研,讀博的美國人就很少了,實驗室里如果有10個博士,3個美國人就不得了了。畢業了,美國人也不想去學術界,學術界太苦逼了。環境研究的一個大牛,一個美國人50歲就心臟病了,上個月剛做好手術,一天就睡4個小時。

同一個實驗室畢業的博士,都是國際生,同一年畢業的。一個去了Google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給的package是一年20萬。另一個在灣區某實驗室博後,一年後還是苦逼博後,一年收入都不到10萬。

伯克利實驗室更狠,一年就6萬刀,我那超級好朋友都開始面試Google,Facebook了,早點從學術界出來吧。要不一輩子都在灣區買不了一個兩室一廳的公寓。

他們共同師兄,非美國人,畢業4年的博士,一直在工業界干,今年Uber給了50萬的package。

對了,今年有個朋友都回國了,今年年初博士畢業的,去了美東一個私利college做博後,一年4萬多。夏天就回國了,雖然具體不知道薪水,但是肯定不低於10萬刀。他說回國主要覺得在美國太沒有意思了,導師什麼的都是在混日子,做企業項目多於真正科研項目。企業的很多都是每年報告就改改,根本也不好好做。企業其實也無所謂他們做出啥,只要RD經費用了,看上去不錯就行了。導師有錢,企業有面子。

我要是美國人我肯定不想去實驗室,累也就算了,錢還那麼少,特別在灣區,大公司那麼多,何必呢。除非我有遠大的科研理想,but we are all human beings.

看到別人說給綠卡就有不會斷層了,難道他們不知道美國干點稍微機密科研的也要政審的,要三代美國人才行啊。三代美國人,還是博士畢業的,家境一定中產住上,幹什麼不好,幹嘛搞苦逼科研。


先說結論,美國在可見的未來會出現區域性人才斷檔(實際很多行業已經出現了)

常見的反駁是美國自己可以靠吸納世界人才來維持自己的強勢。 先不說現在民主黨是把難民看的比人才重(留學生平均碩士2年+博士6年+OPT2年+H1b6年+綠卡N年+入籍程序1年= 17年才能有國籍,難民來了不久就可以綠卡,然後2年公民)共和黨不少人根本是反移民(難民不要,人才也不要,相比之下,川普看著還正常點)。就是吸納人才也等於是輸血,而且在整個社會不重視理工科的情況下,吸納的人才也無法培養好的中層工程師和底層技術工人(在美國做公立大學理工科TA的可以盡情吐槽,私立大學的那些人根本不會去做這些位置) ,相當於失去了造血能力。 這對一個國家是很可怕的。

況且一些位置根本不能給外國人才。

正如Red同學以前提到: 實際上(美國)現在不僅需要(本土人才),而且在一些專業上缺口很大。有的是像Navair, Darpa這樣只招本土PhD的地方。我身邊最極端的一個例子,沒正經發過文章+有撤稿記錄+導師拒發RA/TA的美國女生照樣拿Nasa的Fellowship讀PhD。

這是因為涉及可能泄密的情況下,誰都擔不起責任,美國已經不是那個歐洲科學家拿來就能用的美國了。 不用說軍工 我們所有聯邦政府部門工作人員 哪怕是掃地的都得是公民 綠卡都不要 這是基礎 往上走歸化公民都不要 必須出生國籍。 這樣也不夠,關鍵技術領導崗位基本要美國出生的美國人。 軍工更是各種排查,包括很多政府項目承包商都得明寫,本項目涉及政府機密,只招公民(綠卡都不要)並需要過不同等級的背景審查(有三代內親屬在國外基本過不了)

我再重複一遍我認為的科技領先要素 --個人認為,保持武器的領先地位需要:

1。 有足夠牛B的領頭人(中國現在缺的就是這個,軍工科技這行一個牛領頭的關鍵性有多重要搞過都知道)

2。 有足夠大的中層工程師隊伍,進行項目進行中的質保,檢測,回饋,改裝嘗試等

3。 有足夠質量的,龐大的技工隊伍,即使現代開始大規模機器人生產,你也得有能造機器人的人。

4。 有足夠多元的科研團隊進行不定向的儲備。

5。 有足夠的資金保證1-4的一切。

那麼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的1。是靠了二戰歐洲跑過來的那批逆天級別的天才加上本土那批井噴的天才。(冷戰是那批天才的學生),2,3 是靠了工業化培養的大批技工(造汽車的全部轉行造坦克)和工程師。 而美國那代崇尚技術的底子(來美國久的都知道美國白人很大群體都喜歡DIY,從房子到汽車,都自己搞)也成為了非常好的群眾基礎。(雙向的,兵源和技師) 而1導致4也有了龐大的各種方向的研發團隊。而一戰後美國得到了大量的資金,就滿足了5的需求。

這個先發紅利加上美國霸權對全球的經濟優勢,外加冷戰導致美國毫不鬆懈使得這一系統能夠運轉良好。

而冷戰的結束實際上為這個體系吹了喪鐘:由於沒有龐大的軍事競爭壓力,快錢成為了第一選擇。 然後金融,法律,醫療等傳統貴族行業,被界定成了「快錢行業」開始大批吸納原本屬於工程師的人才。(一個工程師干20年收入也就8-10萬,我老婆的老闆,23年工程師,年薪8萬7,而律師,金融等出門就是9-12萬的起薪)直接導致1。開始出現人才斷檔。 情況有多嚴重,很多大學理工科在讀研究生里6-7成都沒有出生在美國本土。 我聽過一個美國白人教授上著上著課突然摔筆,說我到底在為那個國家培養未來的人才(真。愛國者)由於整體數量下降,導致學生質量下降,那麼很多的傳承就會開始止步不前甚至停滯後退。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學生可以入美籍的啊。 我也可以告訴你,美國很多關鍵科技崗位的政審要求是高於美國總統的,總統僅需要自己出生時即為美國公民。 而那些科技崗位要求上推三代都得是美國公民且關鍵親屬不能住在美國國外。。。你覺得現在符合條件的美國人有幾個,他們中學理工的又有多少。這個也包括IT業,可以去看看各大IT公司里缺了亞洲人還能玩不。 真按上推三代都是美國公民的白人IT男水平有多少? 11年前我所知道的關鍵位置崗位需求是 1:7 7個位置搶一個合格的畢業生(美國公民,能過絕密政審,理工科碩士/博士),都已經不顧實際水平了。 現在呢?

既然1和4都受到了影響,

2和3呢? 政府收縮,教師工會擴張,加上去工業化直接導致了美國公立教育系統在「素質教育」「快樂教育」下全面水平下降(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造出的廢物系統用福利撐著當票蛆唄),整個基礎教育比起baby boomer 一代來下降了多少? 有觀察的都應該有體會。中國理工科留學生當TA的也可以說說自己的學生水平啊。 這些人本科畢業後可都是美國新一代的中層工程師喲。。。

本科都這水平了,你還指望高中畢業這群人進入工廠做合格的技工? 曹老闆的福耀玻璃已經體會到了問題吧(不是說他們公司沒有問題,但是問題是雙向的)

中國人口是美國四倍左右,每年理工科畢業生上次我看得是美國的十倍(具體數據忘了,有數據的朋友請糾正),考慮到美國理工科畢業生里一半都是外國人或者歸化公民(也就是說不能進入核心機密的,等於無效人口)中國可選的池子是美國的二十倍左右。。。這個數量優勢很能沖銷美國的質量的。 況且天才是天賦的不是培養的。。。中國唯一需要的是建立一套鑒別天才重點培養的系統罷了。

有朋友問10倍是不是有點誇大?

還真不大,美國為了數據好看,理工科(STEM)里是包含醫學院的。 中國的理工科基本是數學 生物,化學,物理,天文和各種工程吧? 從2015年的報名數據看,美國STEM專業分配是這樣的:

醫學藥學:42%

工程技術:25%

科學:22%

IT與數學:11%

那麼如果我們按同比例畢業,76萬人分,31.92萬人直接就被醫學藥學分走了,剩下的44.08萬人才是真正的中國意義上的理工科人才。 而中國同屆理工科人才超過300萬。。 幾乎10倍。

然後別忘了。按種族分的話:

亞裔 49% (不包含太平洋群島人種17%)

白人 32%

黑人 5%

拉美裔 13%

印第安人:8%

混血25%

這裡不是總人數比例,而是占申請本專業占本族裔申請數比例。 (亞裔僅有5%的總人口,但是100個亞裔大學入學生里有49個學的是理工科及醫藥。。。)而且這只是美國本土人才,不算過來的留學生。。。。

順便說一句,這是2017年的美國IMO(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構成:

Ankan Bhattacharya (印度) Zachary Chroman (白人)Andrew Gu (華人)Vincent Huang (華人)James Lin (華人) 和 Junyao Peng(華人)構成,六個人隊伍四個華人一個印度一個白人。。。

這是美國隊還是中國二隊啊。。。要知道,華人人口佔美國全部人口的1.2%

假設這些人以後是美國的數學頂尖人才,考慮到政審的需求,你覺得美國軍方是不是有點絕望呢。。。

至於5,我們都知道,一艘055多少成本,一艘伯克3。。。那麼美國對比中國幾倍的軍費,卻要覆蓋被中國大的多得地方夠不夠就不說了。。。

軍工科技不是玩遊戲點科技樹,也不是紅警你一個工廠不用好久,點開馬上就能正常生產的。 這是一個綜合國力的體現。 二戰時期美國能下航母餃子是因為他們有龐大的民間合格船工可以招募,有足夠多的船廠可以轉產。有足夠工程師可以進行質檢。 但是今天呢? 靠著諾福克和聖迭戈保存了僅有的幾個船廠能做到這點么? 恐怕連足夠合格的焊工都招不齊。

砍掉的那些項目,解散的那些團隊,在整體研發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就會轉行,你指望他們再幾十年後回來繼續研發? 有多現實?

當然,軍工的老本能吃很久,90年蘇聯解體,俄羅斯老本吃到現在還有剩(雖然已經基本空了)美國就是停滯不前我預測到2055年還有得剩的,唯一問題是,兔子追得速度有多快。。。

美國現在投入科研的錢相較於消費水平已經很低了。 能吸引國際人才無非是靠慣性延續(事實上,歐洲教授除了東歐已經很少移民來美國了),而且吸引的國際人才實際的結果是廢了這些人才,使之不能為其他國家所用--由於不能涉密,這些人才很多是去做些無關緊要但是能過中產的生活的工作罷了。反正這個水平的人做啥都容易年薪10萬吧,如果接觸不到核心科技,跟不上節奏,過幾年就廢了。

所以再過20-30年,隨著中印等國發展,和學者減少,美國科技優勢可能會出現垮塌式的衰落--主要是後繼無人。


看到很多答主說各種研究機構都缺年輕人,我個人感覺其實NASA等等研究機構里的年輕researchers也是既得利益者。

他們支持提高研究機構的門檻,努力號召減少亞裔大學入學比例,支持Hillary放難民進來,同時反對Trump搞merit based immigration...這樣他們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越來越高。

有人擔心中國會不會以後也這樣,其實你看看第三世界國家除了中國和印度,基本上就沒有非常崇尚理工科教育的了。同時國家一直保持著對金融行業的剋制,不像美國那種華爾街富得流油導致人才蜂擁而至...


部分領域已經在垮了,只是還沒有折射到工業界那些大企業和消費終端,所以大家沒有直觀感受。

當然這樣的「垮掉」你也可以理解成淘汰夕陽產業,人才向新興產業轉移。孰是孰非我也看不清楚,寫幾個段子吧,說的都是HYPSM級別的學校,不是什麼野雞學校的事情。

某美國工程院院士,常年講一門兩學期的博士生課。跟我們說從大約十年前開始學生水平斷崖式下跌,連方程都不會解了。最近去看他的時候跟我說他的課改成了第一學期補習數學,第二學期講專業。

在某應用數學勝地,和某北大數學系本科畢業去的博士生閑聊。我說你們這裡這麼牛,你做助教遇到的學生應該都很厲害吧,他表示呵呵。原話是「本科生都tm三本水平」。

當年準備博士生資格考試,幾個美國同學說搞學習小組吧,然後他們為cos(90-a)=sin a 思考了三分鐘。這個學習小組我再也沒去過....

本土美國人中極少數天才的成就並不能掩蓋基礎教育普遍的質量崩潰和反智主義盛行。不過與其擔心美國不如擔心國內吧……國內這幾年趨勢讓人喜憂參半,很多技術確實發展非常快,不過也有不少人搖旗吶喊要學美國的讓人難以理解。


米國的科研人主要靠從外面輸入,最主要的就是二戰前後歐洲送過來的那一大批,從原子彈到互聯網,這一波紅利米國吃了差不多半個世紀,再加上蘇聯解體後冷戰停止所節省下來的軍費一直吃到911,再往後就不行了。

開發F22的時候,米國還用的是ADA,等到F35的時候,ADA已經沒人了,改成C++都湊不夠人手,明顯斷層。


美國本國的人才斷層是一定的,且已經好多年了。至於整個美國是否會人才斷層,要看美國的國際地位和經濟實力能維持多久。美國能維持世界第一強國的科技實力,近二三十年幾乎全靠其他國家的科技人才輸血,自己國家的基礎教育系統能產出的人才遠遠不夠用。

美國本國的人才,看看各個大學裡理工科碩士博士里有多少是美國人就知道了,幾乎全是中國人印度人的天下,還夾雜著韓國人伊朗人和一些東歐人之類的。美國的本科申請美國名校的研究生可比我們在國內念完本科申請容易多了,然而就這樣你在研究生院里都很難見到老美,還不說明問題么?

拿我們學校說就好了,工科排名美國top30,我自己的專業應該在top10,工科本科生里幾乎全是老美,碩士博士幾乎全是老印和中國人。我老闆說,每年學校都要給教授們壓力讓他們多招美國人讀PhD,然而根本就沒有什麼老美願意讀。一個是因為他們基礎教育太差,數學基礎太弱根本就跟不上,另一個也是生活壓力沒有國內年輕人大,讀個本科,畢業拿個5 6w的年薪,並不愁將來買不起房生活不起之類的事情。

其實絕大多數美國本科生的水平也是很渣,最頂尖的學生都去學金融,醫學,法律等賺錢多的了,真正有能力沉下心來學好理工類的美國學生少得可憐。兩三年前上過本科生大四/研究生(一般是第一年)共同上的一門電機控制課,每次考試,測驗,相同考題情況下,本科生(幾乎全是老美)平均分只有60,研究生(幾乎全是中國人老印)的平均分90多。後來老師沒辦法,只能出更簡單的題目給本科生做,然並卵,本科生還是只有6、70的平均分。我不是說考試是反應學生素質的唯一判別條件,然而大多數美國本科生的基本數學素養簡直令人髮指,學工科的,大四要畢業了居然不知道什麼是矩陣求逆,做project了需要用Matlab編程居然完全不會寫代碼,然後拉著TA的我讓我一步一步教他怎麼寫代碼,當時真覺得嗶了狗了。

另一方面,去看看美國科研機構里美國出生長大的人所佔比例就知道了。暑假時候在某二戰期間造原子彈起家的國家實驗室實習,有4000多員工,有phd學歷的科研人員當中,絕大部分都是亞裔,中國人目測在其中佔一半至少。黑人幾乎沒見過,白人科研人員幾乎都是5、60年代那一批培養起來的老大爺,年輕一代幾乎絕跡了~

再看看高校,隨便去找一個有工科的學校,點開看看他們教職員工介紹的頁面,光看看那些教授們的名字,你就知道是美國自己從小培養出來的人的比例有多低了~

就美帝這破基礎教育,要不是靠吸全世界的血,光靠他們自己培養的人才,早就沉淪下去了~


有,而且在一些領域情況非常嚴重

且不說這些大牛,現在NASA一般性的Researcher裡面超過65歲仍然以各種形式返聘的人不在少數

再分享幾個剛編的段子,上次NASA某組來我們這做一個測試,50歲以上的都是至少提前30分鐘到實驗室和我碰頭,某30+負責帶sample的女Researcher遲到1個小時不說,進來的時候手上還提著學校紀念品商店的購物袋。沒有任何人敢批評她,因為根本招不到替代的人。。。

現在的security clearance也是難拿的不行。基本上我們老闆因為招了我一個中國人,組裡連坐倒霉,上下幾年的學生找工作都很難拿到top security clearance。反之只要拿到top security,只要不闖禍,就是每天啥都不幹也沒人能炒你魷魚

現在大centre里的學生從我剛來美國時的60人滿員(我們組當時還擠不進去,只能臨時在自己實驗室里隔了個辦公室),減少到40人,目前美籍graduate只有7人,PhD 只有兩個,7人中明確不符合top security標準的就有3人

當然知乎上有一部分人堅定地相信海外本科牛得不行,我相信靠優質本科生支撐研發也是綽綽有餘的吧

總之希望國內的院所能吸取教訓,工資就不吐槽了,另一點是不要人才內卷化,有對口的院校固然是捷徑,但是還是要有意識地把各方力量都團結起來


生活水平提高和敵人的消失,會導致全國人民的鬥志集體下降。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差不多五六年前,微軟的強制末位淘汰還在的時候,Office很多組每年都只能把剛招進來的年輕人淘汰掉,因為沒有任何應屆畢業生的水平可以追得上一個幹了幾年的員工。這種事情顯然是不健康的,證明能幹活的學生已經消失了。

冷戰時期,Office作為全公司開發能力最低的部門,進去寫C++都要被其他部門的同事鄙視,Office員工跳槽其他部門都要自降兩級(當然不是指薪水而是地位),都能做出這麼牛逼的軟體來。對比之下,可見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已經越來越差了。

Word都已經「返聘」了,這群老毛子要是都退休的話,這個世界就再也沒有什麼Word了。幸好Steve Ballmer當機立斷取消末位淘汰,不然公司遲早藥丸。

微軟對背景要求這麼低的都這樣,更別說軍工行業要政審。只要移民多跟本地人結婚,過不了幾年,全國就不存在任何能過政審的人了(逃


這個問題下的答案很兩級分化,有的答友用親身經歷證明美國確實存在招美國本地人難的情況。另一方面的答友也有翔實的證據證明中國大把的精英人才投奔美國。

我覺得兩者都對,確實都是事實。

真相應該是美國在某些傳統行業確實存在基礎人才的斷層。

沒錯中國是大把精英去美國,但他們不是去填基礎的坑的,也填不起。

絕大多數行業里需要人才總是成金字塔型,少數精英離了下面大量具體幹活的基座那也就只能去玩玩paperwork了。

而美國現在出斷層問題的地方恰好在基座上,所以大家看到了事情的兩面,都是對的


謝邀

冷戰以後軍事武器換代都變慢了……美國的提康德羅加沿用到現在,伯克III到現在都還沒搞出來……軍事系統的研製本來就是個大工程,慢一點不稀罕(慢成印度那個樣子才是問題)

現在美國海軍的問題是重大戰略調整(其實已經調整好幾年了),因為美國本想著蘇聯倒了可以不對稱戰爭壓著別人門口打,結果海灣巴爾幹利比亞轉了一圈發現PLAN怎麼他娘的起來了,家裡的濱海戰鬥艦和豬母靠上去搞不好成了炮灰,這才想起來要重振伯克III,豬母……就不要了

其實我蠻希望看到美國戰略調整拖的越久越好,最好再走幾次岔路,那樣給PLAN的時間窗口就會多很多~


美國不清楚,我覺得歐洲這個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去德國公司學習交流,他們高鐵相關行業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很多都頭髮花白了。反觀國內,一線操作工大多是剛畢業沒幾年的大學生,技術人員里三十幾歲的技術主管一堆一堆。

而且這已經是靠中國需求續了一波以後的情況了(對方團隊裡面最年輕的是個中國人,專門負責對華業務)。

以美國去工業化的程度,不看好他工業方面的技術人才梯隊。

12.30發個應景的圖片。


別的行業我不知道,我就知道,在半導體製造這個行業,目前中國是全世界 招人最厲害的。 武漢造存儲器的 長江存儲,總共有1000人左右的研發隊伍, 裡面有將近100個台灣人,此外日本人,韓國人都有好幾十個,美國人原來是美光的現在也有十幾個。

前面有一些回答說什麼放寬綠卡門檻的,這都是屁話。我就問一句 : 如果一個人可以為了美國的綠卡去美國,他就不能為 中國的千人計劃回中國么? 一個美國綠卡無非讓你 進入 美國的工薪階層,一個中國的千人計劃直接讓你進入 中國的特權階層。

很多人說什麼 放寬政審標準的也都是屁話。 錢學森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如果美國放寬 政審,一個中國人去學習了 美國航空發動機技術,然後咱們國家 開一個 1000萬美金的支票還有特權階層的入門證書,你覺得他不會回國么? 人才 無非就是 待遇和 發展前景而已。

當然美國可以吸全世界的血, 中國,俄羅斯,印度,伊朗,土耳其。但是這些人都只能去 IT寫寫APP。

當然了這個世界是一個比爛的世界,為啥美國能吸血? 因為其他國家還不如美國。 比如 我國的一些政策就非常匪夷所思比如 考研 可以隨便押題這是要壞我國國本的 損失, 就這麼輕描淡寫過去了,我只能說一句 : 大清國要是這樣下去,藥丸。

總而言之一句話 ,美國 面臨著人才斷檔的嚴重局面,但是中國也好不到哪裡去。最終誰贏誰輸目前得看誰的底線更高一些,還不好說。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談一談美國的一些不被媒體重視卻非常嚴重的問題:

  1. 毒品問題

世界60%的毒品都銷往美國,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毒品消費國,跟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一樣。美國人的錢沒有用在實業上,卻花在了毒品消費上。

The National Survey on Drug Use and Health, which is conducted annually by the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estimates that in 2016, 130,628,000 people in the US aged 12 and older had tried an illegal drug or marijuana in their lifetimes, of whom 48,501,000 had tried an illegal drug or marijuana in the previous year, of whom 28,564,000 had tried an illegal drug or marijuana in the previous month.

翻譯一下:

據美國毒品濫用和精神健康服務中心對毒品和健康的年度調查,2016年,12歲以上的人中,共有一億三千零六十二萬八千人(130,628,000 )曾經嘗試過非法毒品或大麻。其中四千八百零一千人(48,501,000 )在上一年嘗試過這些毒品,另有兩千八百五十六萬四千人在上個月嘗試過這些毒品。

將近一半的人嘗試過毒品,這個數字可謂觸目驚心。

The estimated 28.6 million people aged 12 or older who were current illicit drug users in 2016 represent 10.6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aged 12 or older

翻譯一下:

2016年估計有兩千八百六十萬十二歲以上的人口是毒品成癮者,佔十二歲以上人口比例為10.6%

10%的人是毒品成癮者,這樣的國家內在的問題已經十分突出。

美國《世界日報》當地時間8月10日刊發社論稱,美國中西部各州毒品泛濫嚴重,統計顯示,全美平均每天用毒過量死亡達142人。美國對毒品或致癮藥物管理寬鬆,越來越多的州通過娛樂目的讓吸大麻合法化。

這是每年美國吸食毒品死亡的人數統計:

2016年有六萬四千人吸毒死

2. 肥胖問題

進入本世紀以來,美國成年人的肥胖率持續穩步上升,從1999/2000年的30.5%升至2015/16年的39.6%,創歷史新高。

 年輕美國人的體重也在增加,2至19歲人群的肥胖率目前高達18.5%。如果進一步細分,每10個2-5歲學齡前兒童中就有1人肥胖,6-11歲兒童肥胖率為五分之一,12-19歲青少年肥胖率也為五分之一。

  美國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上升趨勢令人深感擔憂,因為年輕人更容易持續肥胖,而且兒童時期肥胖將導致進入成年後的早逝可能性上升。

  總體而言,超過70%的美國人超重或者肥胖

3.高等教育人口

整整十五年美國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報到人數幾乎沒有變化,而中國已經增長了10倍,而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進行,而且愈演愈烈。

4. 未婚媽媽

據2012年數據,美國新生兒中約36%的嬰兒的母親是未婚媽媽。

2015年這一數據已經上漲到 Percent unmarried: 40.3%

另外,有如下的統計結果:

The majority of America』s 73.7 million children under age 18 live in families with two parents (69 percent), according to new statistics released today from the U.S. Census Bureau. This is compared to other types of living arrangements, such as living with grandparents or having a single parent.

The second most common family arrangement is children living with a single mother, at 23 percent. These statistics come from the Census Bureau』s annual America』s Families and Living Arrangementstable package.

美國目前有23%的18歲以下的孩子是由單親媽媽撫養。對,只是單親媽媽,不包括爺爺奶奶。2016年只有69%的孩子是跟父母一起生活的,這個父母還包括後爸後媽。其他的包括跟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

無論大家怎麼解讀這組數據,這都可以看做是對下一代越來越不負責的表現。一分耕耘一份收穫,對下一代的投入也是如此。你當然可以說奧巴馬也是單親媽媽帶大的,但是,父母共同撫養孩子怎樣都比單獨撫養要好,而這需要的更多的是責任心。

結論:40%的嬰兒是未婚媽媽生出來的,69%的孩子是被法律上的父母共同撫養的。

5.教育風險

傳統意義上,教育水平越高,收入越高。但是現在這一黃金定律也被推翻了。

下圖展示了,從2007-2014年,高等教育接受者的收入水平基本沒有變化,其他大學或高中畢業生的收入水平全部呈下降趨勢。更可怕的是,有些大學畢業生的收入水平竟然比不過高中畢業生。

總結一下:

  1. 毒品問題越演越烈,10%的美國人有毒癮
  2. 肥胖問題越演越烈,70%的美國人超重
  3. 高等教育發展停滯,15年高等教育人口幾乎沒有增長
  4. 對下一代越來越缺乏責任心,目前每年40%以上的嬰兒是未婚媽媽生出的,只有69%的孩子有爸爸媽媽撫養,哪怕只是後爸後媽
  5. 反智主義盛行,高教育反而導致收入下降

///////////////////////////////////////////////////////////////////////////////////

展開回答之前我先回復一下評論區的一些疑問:

  1. 單親媽媽是不是為了避稅?答案是 否

事實上在美國婚後所交的稅比單身要低,政府總體上還是傾向於讓大家結婚的。但是結婚後涉及到財產共有以及孩子的撫養費等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結婚其實就是對女方的不負責任。因為在結婚狀態下生下的孩子,即便離婚從零到18歲父親都要付撫養費,如果女方沒有工作,男方還要付給女方生活費。所以,對女方而言結婚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那麼多的單親媽媽其本質是對下一代缺乏責任心。

2. 美國亂開止痛藥導致毒品泛濫,所以毒品問題並不證明美國人頹廢了

如果真的是因為亂開止痛藥導致毒品問題,那麼美國的問題遠比國民大眾頹廢要更嚴重。這是所謂的精英在坑害自己人!而且是往死里坑!

3. 大麻的危害不大,跟香煙差不多

的確大麻的危害比起冰毒,海洛因,嗎啡要小很多,事實上我有好幾個同學都嘗試過大麻但是也沒有任何大問題。但是!即便大麻是二級毒品,它依然是毒品

研究統計,比起沒抽大麻的人,近期吸過大麻的人在工作記憶的認知領域、資料處理速度和高層次的執行能力明顯表現較差,過去四週的吸食頻率與整體神經認知表現及獨立認知領域都呈負相關,雖然有些負面影響在停藥後會漸漸消失,但使用者仍無法復原到非使用者的程度。[3]

除了腦部影響,大麻跟也跟心血管疾病有關[4];另一個研究則發現長期吸食大麻會造成呼吸道損傷、破壞支氣管的纖毛並降低肺泡巨噬細胞的殺菌能力;也有報告指出吸食大麻是氣胸的病因,但還缺乏流行病學的研究佐證,即使長期且大量吸食大麻,對肺部併發症的影響還是遠小於香菸。

大麻對大腦的損害是不可復原的!所以大麻絕的危害絕對比香煙要厲害!

我不知道鼓吹大麻跟香煙差不多的人是什麼心態,香煙之所以不算是毒品而大麻算毒品這其間的差別就是對人體的危害程度。無論美國是合法吸食大麻也好,醫生亂開大麻也好,非法吸食大麻也罷。世上那麼多美好的事物,非要去吸食大麻這裡面的問題其實很大。

4. 中國教育人口比例問題

中國教育人口比例確實不如美國,但我要突出強調的是美國15年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幾乎沒有增長!!美國當然依然發達,可是發達卻止步不前這是為什麼?

///////////////////////////////////////////////////////////////////////////////////////

我前面列出了五個方面

其實核心的意思就是美國人變懶了,變得更不負責任了,變得更加貪圖享受了,變得更不願意動腦子了。

這並不是說美國立刻就完蛋了,立刻就變成二流國家了,也不是說中國就超越美國了,中國就比美國要好了。這只是說,美國有衰敗的趨勢。

早些年,羅馬帝國在2世紀到3世紀中期,就已經開始使用僱傭軍。尚武的羅馬人竟然需要僱傭蠻族來為自己打仗,這其實就是羅馬人開始驕奢淫逸而導致的問題。可是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夜之間摧毀了羅馬帝國,相反一直到二百多年後,也就是410年,羅馬這座譽為「永恆之城」的羅馬城在奴隸和蠻族的內外夾攻下首次陷落。

美國的情況也類似,美國的國民正在退化,越來越懶,越來越貪圖享樂,這個趨勢也將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

現在的美國,需要出力的苦活累活都交給墨西哥人;需要用腦的苦活累活都交給中國印度人;如同昔日的羅馬帝國一樣,把苦活累活都交給了蠻族,但結果就是整個國民變得越來越慵懶喪失了活力和進取心,在坐享其成中逐步走向衰敗。

還有一件事情要注意,

美國人並不認為自己出現了問題,相反他們認為這些非法移民乃至合法移民奪走了他們的工作。這也是川普能夠當選的一個重要理由。

然而真的沒有這些移民,美國早就支持不下去了。沒有人是活雷鋒,有自己的人不用轉而去用外國人。根本原因還是美國人自身的競爭力實在不足。

有人說,美國可以用移民來吸引人才。

問題就在於,當這個國家多數人都覺得自己不應該努力學習,不應該努力工作,而應該通過趕走移民來過上好日子的時候,美國政府將如何擴大移民,吸引人才呢?

當一個國家的國民開始驕奢淫逸,而政府又不敢得罪人民只能用各種政策討好人民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狀況就會淪為無論怎麼搞都在往下走的狀況。

至於科研斷層,那是遲早要來的事,

中國在2017年一季度的科學技術支出增幅49.3%

而美國

根據特朗普政府於上個月發布的2018財年預算草案,該草案在提升了美國國防部、國土安全部預算的同時,大幅削減了農業部、勞工部、環境保護署以及國務院等超過18個部門和機構的預算:

  環保署的科研總經費被從81億美元砍至57億美元,整整削減了31%,而且預算案還提議削減美國環保署3200個工作崗位,相當於該機構必須裁員20%。

  化工安全委員會的命運就更悲慘,這家負責對重大化工事故進行獨立調查的機構,其經費被整體取消。

  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經費降至259億美元,預算被砍掉了18%,這是過去15年來的最低水平。國立衛生研究院是美國主要的醫學與行為學研究機構,不僅資助大學和醫院中大部分的疾病研究,還有自己的研究項目。

  能源部的預算為280億美元,被砍掉了17億美元,獲得的財政經費下降了5.6%。雖然5.6%的降幅看起來下降的並不大,但具體到能源部下屬機構之間的分配則會發現:除了負責管理美國戰略核武庫的國家核安全中心經費增加11%,其餘部門經費普遍被砍了18%左右——比如能源部科學辦公室,其50億美元經費被砍掉9億美元。而這家機構負責管理的10所美國國家實驗室不少聲名顯赫,比如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這些國家實驗室的很多研究都需要大量燒錢,而科研經費撥款下滑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在所有機構中,最幸運的莫過於美國航天局,其2018年預算相較於2017年僅下降4億美元,是預算下降幅度最小的非國防聯邦機構。

當美國政府自上而下都認為科研就是燒錢的,沒有用的事情,那麼所謂的科研斷層恐怕早晚會到來。只是到了那個時候,再加大投入也未必能夠起到效果。須知道,很多項目,如果停下來想要再搭建起來那就不知道要浪費多少資源。而且核心人才一經流出,很可能就再也回不來。

所以特朗普現在的一系列政策其實可以用引鴆止渴來形容,除非他可以在任期內把中國搞亂,否則美國未來將在很多領域將出現斷層,不獨科研。一旦下一次科技革命的發起地不再美國,那麼我們可以預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羅馬可以接著再支持二百多年,但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恐怕沒有那麼久。


我們組現在:

6個中國人,2個伊朗人,2個印度人,2個美國人

美國人:外國人 = 1: 5

這是一個美國Ivy League的課題組,老闆是加入美國籍的印度人。

就我的觀察來看,似乎我們學校的美國老闆(美國出生)組裡美國人/外國人的比例稍微協調一點,後入籍的老闆組裡多以中國人和印度人為主...


呵呵。

你信不信,假如美國明天說只要以第一作者身份發過5分以上SCI論文,同時具有全日制博士學位的中國科技人才一律發綠卡,中國的新生代科技精英能走一大半?

再出台一個修正案:參與過軍工、航天等領域核心項目研發的不受此限。只要你有辦法出境,美國就有辦法安排。

敢想么?美國不是沒幹過類似的事啊。

移民國家,又是世界頭號強國。他趴在世界人民頭上吸血,吸的不止是錢。只要他願意,他覺得必要,一個政策就可以吸走很多國家的一流人才。

我想不通這個話題下為什麼很多人敢斷言美國的人才斷檔。真正斷檔的是我們國家。六十到七十年代的人才斷檔,到現在才算稍稍喘回一口氣。

然而航空、軍工、基礎學科的科研人才的待遇仍然普遍偏低。

同志們,不要盲目樂觀了。低調,猥瑣發育,不要浪。


我深度懷疑這個問題下答題的是不是業內人士,首先darpa非核心的項目很多第三世界的學生在做,其次我一個穆斯林無綠卡師兄剛去了NASA做空間探測方面的研發。

所以你們到底是不是在吹牛逼…


惟楚有才,楚才晉用。


更新一下:

  1. 比爛問題:鑒於「參考文獻」是 美軍開建伯克3型驅逐艦叫板055 即使再升級也難超越,決定從大家感興趣的中美科研比較角度去入手回答這個問題。也應該是提問者想問的不是么?
  2. @貓薄荷 謝謝你的反對,讓我們把探討約束到科研這個話題內的。
    1. 對於美國全球吸血的問題,科研上最基本的勞動個體是博士生,碩士生很難算進去的,本科生能有貢獻的屬於鳳毛麟角。我國對此給他人做了些嫁衣裳,同時這些培養工作不能直接兌換到科研價值裡面。
    2. 我確實不是AI領域和CV領域的。確實領域不同會帶來不同的偏見。提點外行一點的問題啊,我記得CV領域最火的時候不是微軟研究院吊打「其他地方」么?同時AI行業常用的工具絕大部分不是國產的吧?
    3. 對於灌水的問題。畢竟兩邊我都灌過水或者說給灌水推波助瀾過,對這個問題還是能說一些東西的。國內的灌水和這邊美國AP的灌水,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哦。延伸一下,美國學術圈的「不幹凈」也是在那裡的,但是跟國內一比爛就簡直白蓮花了哦。好像有答案舉例子了,不展開。
    4. 不是我想盲目鼓吹美國科研體系。設想一下,如果你在國內有機會帶學生,然後發現本來應該很正常的科研工作展開都變得神TM異常艱難是不是像X了汪。你會發現這是一個之前爛到了根子裡面的科研體系,目前正在慢慢的通過各種方式恢復生機,偏偏有人對著想要copy的體系說:你看他們也很爛。我覺得先一棒子打死這些言論比較好,當然也是通過言論的方式。

&>&>&>&>&>&>&>&>&>&>&>&>&>&>&>&>&>&>&>&>&>&>&>&>&>&>&>&>&>&>&>&>&>&>以下是原回答:

我覺得,至少你得了解科研,才能回答這道題吧?

這種了解,不是指你認識周圍幾個博士。而是你自己去讀個博士沉浸在科研圈裡面幾年。

然後你才能理解實驗室做科研跟企業做研發的分工是不一樣的,不一樣在哪裡,有什麼關係,中間有什麼過度。美國強在哪裡,我國的問題在哪裡。

之後你再來看這個問題美國科研人才斷層……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尤其是那個美軍的答案,我很喜歡他除了科研之外的回答,以後也會喜歡。

不過我強烈懷疑

這人

是美國戰忽局的。

計算機行業算是我國進步神速的行業了吧?你去一個研究分支的頂會,記著是口碑堆出來的頂會,別扯什麼影響因子,上去看一看,裡面華人作者有多少?來自大陸的華人作者有多少?

華人博士畢業,選擇去做科研,是不是首先看一看在美國有沒有什麼好的機會?然後再對比一下國內?

千人是有實力的,首先數量不多,然後回去的千人,敢說在自己領域是頂尖#1的有幾個?

現在的模式是在美國一個不知名的學校拿到tenure然後青千哦。

比起以前博士剛畢業搞青千進步了是不少。

迷之自信啊。不是看不起國內博士,國內博士里做出傑出成果的也有。

但是差距你得承認,大部分國內博士,我都覺得還是屬於土鱉博士這種稱呼吧,這些人對不起Dr這個title的。水幾篇SCI就覺得自己了不得了?圈內有沒有影響力?有沒有人認同你的工作?

來美國講SCI?不認這個東西的。

跟不少國內博士聊天,都覺得這真是雙一流學校博士的水平?

這特么叫搞科研?思路都是錯的哦。

就不說你paper咋樣了。

畢業用的SCI期刊,reviewer可以私下聯繫找。

這水平這邊連candidate都過不了吧?

來這邊訪學兩年的,

回去就算「懂科研」的了。恩,至少是懂。能幫人改paper沒問題。

為啥不說訪學一年的?

呵呵。

這幾年看不起歐洲了?歐洲到處藏神。一個人貢獻的開源工具頂一個組的神經常藏在某個不起眼的小學校裡面。這不是油紙包著的神,人家工具和文檔網站上都掛著呢。

知道什麼叫科研領域的「炫富」么?

一個實驗室或者研究者能夠十幾年安心去捏一個tool。

單純靠影響力和名聲而不是量化指標能撐起來一個讓一流學者們交流的會議。

國內要做到這些,你覺得差距需要多少?

中國的科研比起美國來,差距太遠太遠。

當然學術也不應該是被國家割裂的。

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中國科研在進步,速度很快,你也得記著傲慢這東西要不得。

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都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去積累的。

什麼時候美國科研圈要經常性的被中國畢業的博士帶著成果團隊來輸血了,那才叫中國科研的崛起。

我真的挺期待這一天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美國,即便是一座城市裡,各區域的治安差異也很大?
為什麼沒人批評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
到美國旅遊,最值得購買的東西是什麼?
如果二戰時日本選擇和德國夾擊蘇聯,那麼是否能擊敗蘇聯,從而改變整個戰爭走向,最終戰勝整個同盟國集團?
美國哪些州華人多?

TAG:美國 | 軍事 | 科技 | 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