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 適合哪些人群學習?

是否具有某類特質的人或者某幾種職業人群更適合通過 MOOC 來學習新知識? MOOC 最適合的受眾是哪些人?


我在另一個問題內回答了MOOC學習的門檻,主要是從學習者的個人能力出發,要求其有相應語言能力,基本學習能力,相應的前提知識。電腦和網線我就不算作門檻了。

這個問題問的是MOOC最適合哪類人。

當你跨過門檻之後,你只需要具備一個條件,那MOOC就非常適合你了。

如果MOOC給你帶來的價值比你把同樣的時間投入到其他學習活動中要大,那MOOC就非常適合你。

上面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量子力學方向的博士生,你現在正在寫論文,那MOOC不適合你,你需要去查文獻,而MOOC上的量子力學課都已經是你的基礎知識了。

同樣,如果你是量子力學方向的博士生,你讀不下去了,想學計算機然後直接找工作,而目前又沒有某個好友願意免費手把手教你,那MOOC很適合你。

你如果是中學生,想要了解大學課程是什麼樣,那MOOC很適合你。

如果你是本科生,你們學校的某一門課不如MOOC上的那同一門,那MOOC很適合你。

如果你已經工作了,但依然對各種成體系的學科知識懷有渴求之心,那MOOC很適合你。

MOOC就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現階段主要是高等教育資源,當你了解MOOC之後,認為它對你有價值,那它就很適合你。

在其他關於MOOC的問題當中,大家都有強調學習者需要去主動學習,所以有主動學習習慣的人更適合MOOC。但我覺得強調這個主動學習意義不大,沒有主動學習習慣的人,其實不適合任何形式的學習。

關於「碎片化學習」,以Coursera為例,一般一周的課程會分成若干個時長為15分鐘左右的視頻,但這和知乎日報不同,不是為了讓大家在碎片時間中學習,而是為了讓大家不會因為視頻時間太長而注意力分散。我強烈建議大家連貫地學完一周的課程,而不是早上看一個視頻,過幾個小時再看一個,再過幾小時再看。除非你每個視頻都會認真做筆記並且看下個視頻之前會複習。

另外,有關MOOC課程的難度。我個人認為難度是比較低的,雖然有些課程每周的推薦用事達到7-10小時,但視頻看不懂你可以反覆看,再不懂還能去討論區請教小夥伴。

MOOC不是學霸的專利,也不是學渣逆襲學霸的機會,它只是一種形式的在線教育罷了。如果你對其提供的內容(高等教育課程)有需求,能接受其提供內容的方式(在線學習),並且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穫,那MOOC就是適合你的。


作為「曾經」的一名MOOC學院的學生,我覺得很有必要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接觸MOOC的時候是今年的3月份左右,應該比挺多人都要早接觸它,當時第一個感覺就是:我終於可以去理想中的大學上我想要的課程了。我心中的神殿——斯坦福大學,看到它的課程還有點少,而且沒有我想要讀的專業課程,所以略微失望。

按課程類型查找,我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課程:

(Just like these)

因為那個時候是剛開始,所以很多課程都還沒有開課,我就先去詳細了解他們的流程:

註冊→選擇課程→上課→答題→課後作業→期末論文→等成績→拿證書

其實真的可以說是沒有門檻,當時覺得這個網站真的是太好了,實現了許多想讀書、想多讀書的人的夢想,然後我挑選的第一門課是市場營銷學概論,其實這門課我早就上過了,但是我覺得名校(忘了是美國哪個大學了,耶魯還是哈佛)肯定會有精彩的地方。

到了課程上線的時間,我就認認真真地看著Ipad(上公選課的時候),認認真真地去聽懂老師講的內容,第一次,恩,都是我懂的,第二次,恩,怎麼都是我知道的了,第三次,我怎麼有種浪費時間的趕腳,第四次開始就不看了。

分享自己的例子是想和大家說,MOOC上面的很多課程都是基礎學科,很多XX概論,當你上完以後想繼續深入去學習的時候,你根本找不到接下來應該從哪裡入手,或者根本就沒有你想要的「繼續深入的學習」。

所以我的看法是:

MOOC可以滿足你的學習願望,特別是想學語言的童鞋,可以在這裡很好地學習。除此之外,像剛上大學的童鞋,也可以在這裡學到入門級的專業課內容,同時還有對自然科學、歷史人文、政治經濟有興趣,單純出於個人興趣愛好的,可以在這裡學習到你想要的東西。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在這個平台去學習一門專業的課程,並期待它所頒發的證書可以給你的職業生涯一塊敲門磚的話,那你就太天真了,至少在目前的環境下是不可能的,但是鄙人覺得在未來,MOOC的證書也可能會得到社會的認可,但是這時間還有待考驗。

至於看到知友說的MOOC使用門檻的問題,我個人認為裡面的課程還是相對比較基礎,容易接受的,如果說外語不好,其實絕大部分課程有中文字幕,而且國內像北大清華和復旦都已經有課程可選,根本不存在語言門檻的問題。別忘了MOOC的主頁上寫的這行字↓↓↓↓↓↓↓↓↓

除去語言的問題,以及我上面所說的「證書的作用性」問題,個人覺得要做一名合格的MOOC學院的學生,必須有較強的自制力,要在課程有效時間內堅持上課、做筆記,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心態切勿急功近利。剛上大學的孩子、剛高考完在家發獃打遊戲的孩子、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想繼續深造又沒有時間重返校園的大哥、人到中年事業成功想繼續學習的大叔、剛退休閑著沒事做保持一顆學到老心態的伯伯,都可以在這個小小的學校里找到學習的樂趣。

我相信MOOC之所以還不為很多人所知道、使用,是因為其實知乎上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還是有種「過於高大上」、「學霸的專區」的錯覺,其實真的不是那個樣子,勇敢地點開這個鏈接:MOOC學院 果殼網旗下大規模在線課程學習社區你會發現開啟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個人吐槽:3月份接觸MOOC,8月才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名字,這滯後感~當時介紹給挺多朋友的,不知道他們現在學得怎麼樣了。在MOOC上沒有看到我們大學的課程,略為失望之餘果斷告訴教授,一位日本資深數據研究專家,他表示很有興趣製作視頻,希望MOOC未來的課程可以更加豐富更加有條理~~)


首先正面回答題主問題:

我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剛過完大一,以我大學生的視角來看,MOOC非常適合大學生,至少是低年級的大學生,生活在有MOOC年代的大學生真是幸運。MOOC里有很多的基礎專業知識,很適合低年級大學生補充學校的課程,以及自學感興趣的非自己專業課程。至於其他人群,我就不太好幫他們回答了。

具體一點的話,我覺得理工科大學生在MOOC中受益更大。

理由嘛,個人觀點哈,記得當年文理分科後有人說為什麼自己要選理科,是因為選理科,今後還可以繼續熱愛文學,並不影響自己成為一個文青;而選文科,今後要繼續熱愛自然哲學就難了,就沒辦法成為一名極客了。而MOOC上的課程,理工科的學生可以參加非理工類課程陶冶情操,也可以學習理工類課程鞏固專業知識。

就自己專業來說,幾乎所有重要的基礎課程都能找到對應的公開課。《微積分》、《線性代數》、《電路》、《大學物理》等等,下學期要學的《模擬電路》、《信號與系統》、《量子力學》,再加上很多很多的計算機課程。

我會在最後給出一些我覺得好的課程和適合學習它們的時間。

以上說的適合,指的是客觀上的適合,而非主觀上的適合,作個蹩腳的比喻,就好比足球比賽適合很多人看,但只有喜歡它愛它的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 —— —— —— —— —— ——

下面以一個學生的角度給出詳細看法,我也會說說我學習MOOC的方法。

先說一說MOOC,下面是來自維基百科的定義: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堂(課程)(英語: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一種針對於大眾人群的在線課堂,人們可以通過網路來學習在線課堂。MOOC是遠程教育的最新發展,它是一種通過開放教育資源形式而發展來的。

MOOC的設計和課堂參與類似於學院和大學課堂,但MOOC一般不會像在校付費的學生那樣要求學分。儘管如此,學習的獎勵可能通過證書來證明。

大規模網路公開課程,MOOC起源於開放教育資源運動,而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又起源於麻省理工的開放課件項目。所以我是把網易公開課,codecademy這種也納入了大規模網路課程來一起說的。

我註冊過的MOOC網站或者類似MOOC的網站包括:Udacity、Cousera、edX這三個最著名的,現在我很期待很大的「清華學堂」(用的是edX系統),我最早接觸的「網易公開課」,以及沒有視頻教學的codecademy,類似的Fenby。接下來我會按接觸的時間來介紹、比較我眼中的它們。

我最開始接觸公開課的具體時間記不得了,但肯定是在我高二那個暑假之前,因為我記得高二高三之間的暑假,在去Z大夏令營之前我是看過網易公開課的,看的應該是耶魯大學的《基礎物理》。

所以2012年應該是我的「MOOC元年」,幸運的是大規模網路課程的元年也是2012年。

—— ——

網易公開課,是我接觸最久,也是用得最多的。有人對於網易公開課的模式很是不屑,說視頻一點也不清晰,光看老師在上面講,又沒有互動,一點也沒意思。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看法和習慣,我倒不介意網易公開課的模式,反而在這麼多的網站中,網易這裡我是收穫最多的。

高中畢業,正式開始在網易公開課上學習,到大一結束,我看完了:《微積分重點》、《單變數微積分》、《多變數微積分》、《線性代數》、《基礎物理Ⅰ》和《經典力學》;看了大部分的還沒看完的《電路與電子學》、《計算機科學及編程導論》、《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導論CS50》、《演算法導論》、《公正》和《微分方程》。還有一些看了一點點的課程。

同學問我哪來的這麼多時間看?

我默默地回答,作為一個不玩遊戲不看動漫沒有童年的渣男,我就把課餘時間拿來看公開課了。

同學問我你為什麼不看專業書而看視頻呢?

我默默地回答,專業書好多內容千奇百怪紛繁複雜,我看不進去啊,而且中文翻譯的專業書語言讓我們這種語文不好的人看著有代溝,看英文的又不明覺厲(看了公開課知道了專業名詞後,再看英文書要好很多)。

同學問我你花這麼多時間來看公開課有啥用,還不如看美劇呢?

我默默地選擇了不回答,我怎麼好意思告訴他,上學期很多同學抱怨線性代數很難很無趣的時候,我線性代數期末考試是滿分,就是因為麻省理工的《線性代數》教授太可愛了,我怎麼好告訴他,學硬體的我暑假不務正業的學了Python。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怎麼會、不看、美劇這種血腥黃色暴力的帝國主義腐朽事物,這個暑假才看完了四季《權力的遊戲》,不得不說書和劇都很棒啊。

就我看來,現如今網易公開課可以說是中國MOOC的集散地吧,最初它有很多很多國外名校的經典課程,可汗學院,以及高質量的TED板塊,後來它又有了coursera板塊,如今「中國大學MOOC」也開始起步(我說的不是DB的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

這樣集中地把各類免費學習的內容放置於一個網站上,方便了很多求知若渴的人。很多人在評論區留言感謝網易,也就不奇怪了。優酷上也能找到一些課程,但有些良莠不齊,比起網易這種集中而且優質的資源,就沒那麼方便了。

它的缺點也就是交互性不強,視頻不太清晰吧。但如今中國大學MOOC在網易公開課的登陸,可以彌補一些缺點?

—— ——

Udacity,高中畢業的暑假,有一天不知怎麼的我註冊了它。其實我只上過它的兩門課,物理和非常有名的計算機科學,我也是後來才知道它的計算機科學這麼有名,我學的時候還是免費的,如今它開始收費了,具體的情況我不太清楚。上Udacity的課是要翻牆的,它的課程視頻是通過YouTube播放的。

補充一點:YouTube上有很多國外知名大學的公開課,分門別類。哈佛大學的計算機科學CS50做得很有特色,完全面向大眾,不只有上課的視頻,還包括習題課,課外拓展知識介紹等等,課堂道具包括谷歌眼鏡,體感控制器等等讓人眼紅的科技產品,視頻製作精良,全高清。

回到Udacity,Udacity是我接觸的第一個互動式教學網站。和Coursera不同,它的互動式並不是課後作業體現出來的,而是在課程中。老師教一個知識點,你做一個練習,然後再教下一個知識點,練習和視頻不是像coursera那樣分開的。

由於大陸的條件不便,加之我對它了解並不像其他那麼詳細,就略了吧......

—— ——

Coursera,我似乎是在果殼知道這個計劃的吧。不久以後網易公開課就開闢了Coursera板塊。Coursera上的課程很多也很全,一開始的時候好興奮,就跟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但後來也是發現裡面的有的課程並不像它聽著那麼吸引人。我嘗試過一些課程,又放棄了一些課程。

Cousera的模式其實蠻好的,課程被分成很多的短視頻,長短不一,有些課程短的幾分鐘,有些課程長的二十多分鐘。每個視頻後都有一個小作業,一般不難,每個單元結束後會有測驗。Coursera最不同於其他的課程是它有明確的deadline,喜歡它的人就非常讚賞它這一點了,不喜歡它的人也就不去管它,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反正我又不拿證書。

我平時上課,不上課也會玩耍,所以經常錯過deadline,也就對它並不是很感冒。而且我是一個有三分鐘熱度和拖延症的患者,有時就不想做,就這樣拖著,哪一天又突然想做了,再繼續做。所以這種嚴格的方式我不是太感冒。

Coursera上的課很多,這倒是真的。

—— _ ——

清華學堂,作為中國第一理工學府,清華大學還是很給力的,今年推出了他自己的MOOC網站。清華的教育質量在中國無可置疑,它推出的網上學堂課程的質量也是相當高,再加上是中文教學,課程也和其他學校相符合,《微積分》,《大學物理》,《電路基礎》等等,甚至包括研究生課程《組合數學》。它的模式是和edX類似的,每一個視頻後有一個練習題,做完後再進行下一個知識點。

—— _ ——

大學生學習MOOC的方式,我自己是以學校教授課程為主,MOOC為輔作為對老師上課的補充和複習或者預習。有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可以花多一點時間,去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配合課程閱讀,這樣收穫會更大。

除此,你要有興趣,你覺得自己合適,就嘗試著去學幾門課,不要帶有成見,不要帶有求知以外的其他目的去看。學習的不是MOOC,是知識,只要是能獲得知識的,我都願意去嘗試。

看網易公開課,我知道了國外的大學是怎樣上課的,我認識一些很有個性的教授,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一些大學老師的態度會讓很多學生失去對學習、求知的興趣,而一些教授則會讓我知道什麼是對知識的信仰。

其實不僅有前面提到過的教《線性代數》的那個可愛的小老頭,或者是《死亡》里那盤腿坐在講桌上侃侃而談靈魂和死亡的耶魯教授,還有《基礎物理》中那個口音超重,面無表情講著冷笑話,讓我笑得眼淚都出來的 Shankar教授。看過麻省理工《經典力學》的人應該知道那個充滿激情的教授Walter Lewin,幾乎是在用自己生命來教授物理,每一節課的實驗都做得近乎完美,為了讓學生印象深刻,竟用自己的身體來做單擺實驗,他相信物理,一門本該讓學生昏昏欲睡的課程,看完後卻讓我無言感動。

這些教授雖然只是在屏幕上出現,但我可以感受到他們那種對於知識的熱愛。我也學到了這種熱愛。

當然,不是說我們身邊就沒有這樣的教授了哈。

—— _ ——

下面回應一些人對於MOOC的看法。

至於拿學習英語作為參與MOOC的理由略微有些牽強,這我覺得把它當做一種副產品倒是蠻好的。比如我一開始看的網易公開課,帶有中文字幕的課程,做筆記時用英文,幾堂課下來專有名詞就熟悉了,看英文專業書就容易了。

有人說MOOC太簡單了,那真的是一棒子打死了一群好的課程。的確有一些課程很簡單,特別基礎,以我自己的經驗,coursera上的一些課程就非常基礎,甚至於不認真聽課就能作測試全對。那是因為你的基礎本來就比其他人的好。

舉個例子,密歇根大學在coursera上的《人人都懂的編程課》教授Python,那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就是切菜,而實際上這門課的受眾是那些對計算機一點基礎都沒有的而又願意學習編程的人,其中每周都有一個視頻,記錄的是那個教授到各地去和那些上這課的人喝咖啡,詢問他們的感受,那些人真是來自各行各業,還有一個老頭...

這種基礎課程對那些人真的很有幫助,看到這裡,如果今年剛高中畢業的同學有興趣不妨去找來看看,對今後的學習一定會有幫助的(額,我好像忘了它有沒有中文翻譯了)。所以找到適合自己水平的課程非常重要,就像找你的另一半一樣,沒找到的時候永遠不要失去希望,總要保持期待,你總會找到的。

像清華學堂里的課程和我們平時上課的難度差不多,有些拓展部分比課程難度還要大;網易公開課里的國外大學課程都很專業,一點也不簡單。

除此,一門簡單的MOOC課程並不是沒有用。我自己學習的時候發現,有時我想自學一些內容,看書很容易看不進去,而老師簡單講後,自學都變得更容易了。所以學一門全新的內容時,找到這樣一門簡單的課程,拉通看一遍,捅破了那張讓你心生畏懼的紙,再自己學習,會有所幫助。還可以學到那門課的一些英文專有名詞,以後看英文資料也方便些。這是我自己的經驗,不一定大家都能接受,比如有些大神可以拿起書就看,看完就成為專家的例子明顯就不合適。至於浪費時間的問題,額,有這種可能性。不過,coursera上不是可以兩倍速播放嗎?

—— _ ——

寫了有點長......抱歉啊。

我之前說的推薦的課程等我去整理一下好了。

先說一門方便大一新生:

網易公開課,麻省理工的《微積分重點》,我最喜歡的教《線性代數》的教授專門為高中畢業的學生開設的課程,比大學微積分稍易,比中學微積分稍難。

待續。


我認為MOOC是精英教育的產物,MOOC的領域的頂尖老師基本上都是該領域全球最好的老師,有這樣的號召力才會有足夠多的優質學員來學習;同時歐美名校的精英教育,強調學習者大量的閱讀、寫作、思考和討論;老師的課程設計是起到引路的作用,第一流的MOOC課程,學生的素質一定是高於傳統校園的,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200多個得滿分的,沒有一個是斯坦福大學的在校學生。

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


mooc是一個教育工具,他適應於大部分的需要教學的環境,是傳統授課模式的有效補充,或者在將來發展為主流的教學模式。


MOOC 適合哪些人群學習?

mooc推崇終身學習,因此廣義上來說所有人群均適合學習

但學歷水平,年齡階段以則大幅度的收窄了mooc的受眾群體,最終定位到學習動力,mooc在中國其實還有很大的機會。

mooc學習人群劃分大致如下:

學齡兒童及青少年

年齡集中在6-18歲,從小學到高中,學習的動力來自於老師的要求,家長的督促。個人學習動力不足,課程多樣性不足,但能有效彌補地區教育資源不平衡,群體龐大,將來在興趣教育方面估計會有更好的發展

——典型如愛學堂

高等學歷在讀學生

以本科生群體為主,工科類學生使用mooc資源頻率更高,工學和計算機科學最為突出。

——典型如學堂在線

充電型人群

以初入職場前三年人群學習頻率最高,涉及到的領域也最廣,並且與在校生群體有重疊。受歡迎程度較高的課程包括辦公軟體系列,攝影系列,設計系列,編程系列,是廣泛意義上的mooc,學習者也是泛學習狀態

——典型如網易雲課堂

細分型技能學習者

這類人群只想學習某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認可某網站的學習資源後會持續的學習。學習者屬於目的性學習狀態

——典型如慕課網

學而不倦的好學者

我了解到的這類人群,喜愛看類似百家講堂一類的課程,偏好文學藝術類課程,學習目的性不強,學習泛化,年齡稍微偏大一些。但目前來看不是mooc學習的主流群體,且人群密集程度低。

——尚未發現

突破語言障礙學習者

這類人群已經或正在突破語言障礙,並渴望了解世界其他地區的知識發展情況,是mooc中較為資深的學習群體。

典型如edx

以上分類不完全獨立,有互相重合之處。

學習mooc,必須滿足願意學,有資源,並且能學會。

學力是mooc學習最大的障礙,學習動力則成為mooc發展的瓶頸。

有多少人是因為學不懂而放棄的呢?學mooc切忌急功近利,好高騖遠,從基礎學習總沒有錯

大量理工科課程參課人數少,學習者由於聽不懂而放棄。大量課程由於教學設計不充分,學習者持續性學習慾望降低,學習後社會認可不足,也導致學習動力不足。

我參加過很多mooc類課程,大學課程以聽不懂而放棄,比如報名了好幾次python編程(捂臉呀),技能型課程以講師教學能力不足而放棄聽課。只有少量課程堅持聽完,這些課程對我的工作產生了非常好的積極作用,也感謝這些把自己的知識經驗無私分享的老師們。

希望mooc能在中國流行起來,也希望能在未來從事mooc相關的工作

此答匆忙,暫且結束,個人經驗,經供參考

20160527


一直把MOOC翻譯成「慕課」很精到

MOOC的受眾就是所有慕課之人


其實沒有特定人群 。無論是學生還是上班的,老闆還是員工,高級經理還是工廠流水線作業者,只要還想學習,mooc很適合。


自學能力不強

不愛看書

花大把時間打遊戲看劇但是卻說沒時間學習的人


應該就是 正好在mooc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而且偏愛聽別人講課多過於自己看教科書之類的人吧。


偽化生研究生。。。


高中生


適合那些有自控力的人。沒有課堂和周圍同學(看起來?真的?)認真聽課的特殊環境,是不是真的對這門學科感興趣?還是覺得學了很有逼格?

沒有也可以,因為可以退選

但是這個問題只是一個開頭:這門課是否對你有用學習,職業或計劃(in your study,job,plan,subject)?你如何運用你學的知識?

以及學習動力(這三個問題是非原創的,翻譯多見諒)

在進去高三前幾天第一次註冊coursers到現在也終於完成了幾門課,大多是緒論,

後續學習好像找不了對應深入的課程。從一點看來有些科目也許只能做到帶入門或大概描述一個框架,

語言問題,大部分有英文字幕,(coursera,edx)學堂在線多中文授課

有一個非常好玩的學科內指導網站叫可漢學院 ,角度不同。


為了什麼目的?

生活是接受各種安排和其抗爭?

各種事情都有其不同角度的優劣,問這種問題,站在你的立場——抱歉我懶得去理解你的一切。

不能說只說—— 一種可能去學 MOOC 是,想去學,因為好玩,人腦是對陌生又能容納的東西天生感興趣的,如果你只是視覺藝術動物,又不自己作畫去把控細節,那麼就得到了一個腐朽的腦;

沒事,多數中國人就是腦腐,多數地球人活著類似動物。


願意花業餘時間去學習的人。

說實話,mooc一點不成熟,證書?呵呵。

我想更多的人是想撿回一點被現實打碎的理想吧


推薦閱讀:

有哪些高質量的自學網站?
如何反駁「上學無用」理論?
自學韓語,按照什麼步驟來比較好?
作為一個文案編輯,如何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

TAG:學習 | 在線教育 | 自學 | MOO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