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早期日語和韓語有何關係?

我以前在維基百科上看到過一種說法:「日本的漢字讀音在最初是經由朝鮮半島引入的,所以當時日本的漢字讀音跟韓語的漢字讀音相似。但是日語中以開音節為主,所以常常將輔音(韻尾)單獨組成音節讀出,如約束 - ?? - やくそく,毒 - ? - どく,惡 - ? - あく。」

希望各位可以解惑,順便再舉出其他輔音的例子,非常感謝。


這都是哪兒跟哪兒啊!

日語、朝鮮語的漢字發音絕大多數都來自中古漢語。

題主提到的現象,正是中古漢語的入聲在日語、朝鮮語漢字發音中的體現。

在中古漢語中,入聲指的是具有-k、-t、-p韻尾的音節。

這類音節在普通話中已經消失了,但在日語、朝鮮語以及一些漢語方言(如粵語)中還有保留。

朝鮮語由於有收音,所以可以保留韻尾;而日語則只能在後面添加一個母音,用兩個音節表示入聲漢字的發音。

三種入聲韻尾在日語、朝鮮語中的表現分別如下:

1) -k韻尾:在日語中表現為-く或-き,在朝鮮語中表現為韻尾?。

例:

中古漢語:約束 qiak sjyuk,赤壁 chjek pek

日語:約束 やくそく,赤壁 せきへき

朝鮮語:約束 ??,赤壁 ??

2) -t韻尾:在日語中表現為-つ或-ち,在朝鮮語中變為韻尾?。

例:

中古漢語:出發 chjyt pyat,一日 qjit njit

日語:出發 しゅつはつ(再發生促音便變成しゅっぱつ),一日 いちにち

朝鮮語:出發 ??,一日 ??

3) -p韻尾:在日語中本記作-ふ,後轉變為-う,並且會影響上一音節;在朝鮮語中表現為韻尾?。

例:

中古漢語:插入 chrep njip

日語:插入 さふにふ =&> さうにう =&> そうにゅう

朝鮮語:插入 ??


如果華澳超語系真的存在,他一定包括日語,不包括韓語

華澳超語系 關鍵詞:

「目」,Y染色體——O單倍群,祖語CVCV或CVCVC結構,祖語沒有-rC結構

東亞主要語言「目」:


現代韓語和日語之間,除了漢源詞外,缺乏同源詞,很難被放進同一個語系。有些人試圖從語序、句法接近的角度來解釋日韓語之間的親緣關係。如果這套方法也能成的話,同理也可以推出漢語和英語是親戚o(╯□╰)o

目前,比較公認的學說是日語與高句麗語之間存在親緣關係,有同源詞的支撐。當然,韓國學界普遍是不承認的,他們認為高句麗語分明就是古韓語的方言。下面是整理出來的同源詞列表,看看就行了。

漢語:山

高句麗語:yapma

日語:yama

韓語:moi

漢語:兒子

高句麗語:gu

日語:ko

韓語:atul

漢語:樹

高句麗語:kil

日語:ki

韓語:namu

漢語:心

高句麗語:kor

日語:kokolo

韓語:ma"um

漢語:嘴巴

高句麗語:kuci

日語:kuchi

韓語:ip

漢語:三

高句麗語:mir

日語:mi

韓語:set

漢語:七

高句麗語:nanin

日語:nana

韓語:ilgop

漢語:十

高句麗語:tok

日語:towo

韓語:yol

漢語:兔子

高句麗語:usigam

日語:usagi

韓語:togi

資料來源:《Koguryo: The Language of Japan"s Continental Relatives》 (2004, Leiden?Boston:Brill)


有一定道理。

在朝鮮三國時期,隨著高句麗佔領遼東、樂浪,入侵百濟,大量樂浪百濟人渡海到達日本。半島南部隨著百濟、新羅擴張,半島的部分人也渡海到達日本。在大唐新羅聯合滅亡高句麗、百濟時,同樣有大量高句麗、百濟人到達日本。

這部分人在日本被叫做渡來系歸化人,體現在日本編纂的《新撰姓氏錄》上。

這部分渡來系人(也包括日本與半島的交流)帶來了日語的吳音。這個程度上來說,日本的漢字讀音在最初是經由朝鮮半島引入的,與當時半島的漢字讀音相似是正確的。

但是朝鮮在新羅時期又從中國引入八世紀的長安讀音,而早期引入的讀音(我稱之為百濟音)幾乎完全被替代。

雖然日本也從唐朝引入漢音,但是吳音在日本一直很強勢,直到現在。

我概括下,對於日語吳音來說,的確來自朝鮮半島(半島人的百濟音,樂浪、遼東漢人的樂浪音)。

而對於日語漢音,直接來自大唐。與朝鮮漢字音同樣來自中古漢語,所以存在音韻對應關係。


推薦閱讀:

韓語的斷句有什麼規律嗎?
怎麼區分韓語輔音「?」「?」「?」「?」「?」的發音?
韓語中為什麼會出現松音緊音?
怎麼自學韓語?
為什麼覺得韓國沒什麼吃的?

TAG:日語 | 韓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