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工作經驗的建築師工資為什麼這麼低?

今天在一個求職網站上看到這樣一幅建築師工資調查圖,圖上顯示0-10年建築師薪資都是呈上升趨勢,可到了8-10年之後就立馬降下來了。如圖:

請各位相關人士說說自己的看法


謝邀~~個人了解來看,有十年工作經驗的建築師,月收入2W,年收入24萬並不少見。大型設計院裡面這樣的老哥哥老姐姐應該還是遍地都是。建築師本來是個老年人的職業,照理來說應該是經驗越豐富,技術越紮實,收入應該越高。但事實上國內能稱得上建築師的目測沒有幾個,大部分的人我還是傾向於用設計人員來稱呼比較妥當。這部分設計人員主要就是推進項目,完成圖紙,對於最核心,最掙錢的部分(設計,也就是創意)反而是越行越遠。因此出現這種收入下滑的調查案例我認為也是情理之中的,原因有兩個:1.工作8~10年後方案能力,技術手段跟不上潮流,無法成為設計產業的上游,只作為設計下游,本身價值達不到更高的薪酬水準;2.大量的設計人員8~10年後都處於這樣一個階段,競爭對手多,競爭力弱。

然後再吐槽一下,這個收入放到一線城市裡應該也不算低吧= =,算個中產我覺得應該是沒問題的。為毛大家都覺得建築師的收入一定要很高呢= =。。。年薪百萬的建築師畢竟是小眾,就像年薪百萬的高管也是小眾一樣。除了掙錢養家以外,設計本身就是很有趣和有社會影響力的事情,錢也不完全能衡量工作10年的價值。喜歡設計的騷年們就繼續單純的設計生活下去,不喜歡的設計的騷年們換個工作就OK了,本來也沒什麼非要從一而終的工作。若單論收入,我覺得可能開個養殖場,10年後的回報會更高~~(綠城老宋不都去搞現代農業了么)


如果這是網站使用數據調查,那工作10年的還需要上求職網站找工作,估計也就這麼個工資哈哈

如果是網站認真做的調查,那這行業死亡率真是很高。。。


建築設計應該算是個很小的圈子,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如果找工作還需要自己上網站註冊投簡歷,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口碑的話,應該算是失敗的。當然,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從新開始不算。

這個圈子的工作流動性非常大,而且換工作基本靠熟人介紹和挖熟人牆角~所以干幾年之後,一個城市的所有設計院,基本都有熟人了~


原因是工作十年以上的建築師不會在網上報自己的數字了


如果不是我眼神有問題,10年以上數據掉到0k,這應該是因為缺乏數據吧?題主不會真的認為他們掙得這麼少吧。


嗯,不敢對這個數據多說什麼,只想簡單描述一下之前接觸過的一個候選人的情況~

首先候選人70年生人,東南大學建築學本科,畢業後十年南京某設計院建築師經歷,所做項目偏商業,同時也做過別墅項目;

後進入江蘇省內二線開發商做設計經理近三年,項目住宅為主,有一個商業項目;後進入一家06年新加坡上市的全國TOP50地產企業做總建築師;

後進入南京當地一家帶國有性質的企業做設計總監,負責超過百萬平米的綜合體項目,當然啦,接觸到他的時候,他只做了項目的一期,這時候他都43歲了。薪酬是50萬,忘記是稅前還是稅後了……

然後呢?

然後某達也接觸到他。

然後給了120萬。

然後他就去入職,就不考慮我的客戶了。

故事就是這樣。

那我覺得,在乙方工作只是積累,前十年也是積累。

以我的這個候選人的總體經歷為例來看的話,積累夠了,剩下的東西自然會來。


坐標深圳,工作十年,差不多年薪稅前40W+,同班同學也都這個價。

但是有屁用,06年前沒買幾套房的話,階層一下子拉開了。


建築都這樣,暖通豈不是更沒有前途了


如果數據真的準的話,大概第十年根本沒怎麼工作,只是在考註冊吧……


看完這個問題你就明白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751085


年薪30萬以上的人,都會通過各科方式讓自己的帳面工資看起來沒那麼高,因為稅……


因為建築是吃青春飯的,年輕才熬得起夜,如果沒有通過年輕熬夜實現積累轉變成總工或管理層,老了熬不動了當然會沒有競爭力了啊……


推薦閱讀:

羅馬風與哥特建築的區別與聯繫?
建築的「高級感」從何而來?
建築設計領域也有所謂的「流行風向」嗎?
為什麼2月6日台灣高雄6.7級地震會倒這麼多大樓?
為什麼沒有佔地面積大的高樓建築?

TAG: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