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形成很多國家,但葡萄牙的殖民地卻保留下來唯一一個巴西?

相似問題南美洲脫離殖民時,西班牙殖民地四分五裂,為什麼巴西能保持統一? - 歷史 - 知乎

為什麼葡萄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只形成巴西一個國家,而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分裂成十幾個國家? - 歷史事件 - 知乎


不邀自答,西葡歷史問題最好玩了么么噠~ 不過這個回答大部分從題主的後半句話來解析的,即為什麼葡萄牙只留下了巴西一個殖民地;關於西班牙語國家的我也簡單地拋磚引玉一下,更細節和更深入的典故就讓西班牙歷史大牛們來回答吧。

西班牙部分

就現代疆域的形成與分裂來看,西班牙下的美洲殖民地本來就是疆域遼闊,非巴西一國可比(更何況巴西內陸很多地方都非常難以開發,葡國涉及的也不夠深入)。從全盛時期的西班牙殖民地行政區劃分布來解讀,四個總督轄區(Virreinato)包括了新西班牙區(包含了今墨西哥、中美洲大部分、今美國許多州份和菲律賓)、新格拉納達區(包含了今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委內瑞拉)、秘魯區(今秘魯一帶)、拉普拉塔區(包含了今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等)。可以說,西班牙殖民地在獨立後最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國家,是一個必然現象。地盤大了自然難管,各自的差異性也不能忽視(墨西哥和阿根廷兩地的種種情況都不可能一樣),權而且力下放之後就導致了各地的發展水平不一致,逐漸顯現的內部鬥爭也慢慢浮出水面,這麼種種原因一搞,本來就脆弱的大帝國頃刻間在外敵和內患的雙重壓力里土崩瓦解,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

(具體的劃分有興趣可以進一步查看維基百科的超詳細地圖: 新西班牙總督轄區)

於是,19世紀末風起雲湧的拉美獨立運動的時候,拉美各國開始紛紛獨立,見下圖:

此時可以看到,除了英美法荷等一開始就站住腳的幾個地方之外,原西班牙的幾個地盤紛紛獨立,但此時也有獨立為鬆散聯合體的國家,如拉普拉達聯合省、大哥倫比亞、中美洲聯邦,後來也紛紛因為廣泛而嚴重的政治分歧和內部派系鬥爭而繼續分裂,拉普拉達聯合省繼續分裂為烏拉圭(1815年)、玻利維亞(1825年)和阿根廷(1831年,聯省剩餘部分);大哥倫比亞繼續分裂委內瑞拉(1830年)、厄瓜多(1830年)和哥倫比亞;中美洲聯邦分裂為尼加拉瓜(1838年)、哥斯大黎加(1838年)、宏都拉斯(1838年)、瓜地馬拉(1839年)和薩爾瓦多(1841年)。

人家崔健不也唱了么: 山也多水也多分不清東西,人也多嘴也多講不清道理!

所以…沒啥好奇怪的啦!

而就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請參見以下葡萄牙部分的相關回答。

葡萄牙部分

從某種(不要臉的)角度來說,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最終形成的不止巴西一家,烏拉圭也屬於能沾點邊的。雖說西班牙殖民者於烏拉圭的存在相比於葡萄牙來說要強得台多,但兩國圍繞著拉普拉達河的爭奪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並且在1816年被葡萄牙併入了巴西殖民地(不過後來還是在1825年的時候,從剛獨立沒多久的巴西帝國獨立出去了)。

回到正題, 我覺得@原卅的回答也都已經回答到點上了,下面我也就順水推舟,簡單補充一些詳細信息罷。

就現代疆域的形成與分裂來看,巴西疆域雖然單看很大,但是葡萄牙在美洲卻只有巴西這一個殖民地,且發展的位置都比較集中,容易管理,而行政架構相對西班牙的拉丁美洲殖民地來說簡單許多,從一開始的「分封制」到1549年委任總督進行統一管理的集權,並有效地趕走了其他想來分地盤的荷蘭等入侵者。

而就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葡萄牙之所以沒有在美洲留下一堆殖民地國家,當時的擴張方向確實是一個非常核心的因素。葡萄牙初期的海外開拓之目的就是避開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壟斷貿易以及後來被奧斯曼帝國所影響的歐亞貿易,而所需要的大量物資和商品,在那個時代的商人眼裡也都是存在於東方的。

即使葡萄牙人在1500年時偶然發現了巴西,初期的產業也不過是木材生意和隨後的淘金和甘蔗等經濟作物的開發,而且從海岸往內陸推進也是經過了年月的推移和一系列的開發(比如,巴西成為世界黃金的主要出產地要說到1693年了),對於大發現時期的實際意義並不是非常重要。反觀東方,1498年時達伽馬就已經登上印度果阿,終於抵達了夢寐以求的亞洲;15-16世紀東方航線全線鞏固後,貫串起的伊比利亞半島-北非海岸-西非海岸-東非海岸-中東霍爾木茲海峽-亞洲印度-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和摩鹿加群島-東亞澳門和日本基本上暢通無阻,可謂物資豐富,要啥有啥,發展前途一片光明。舉個栗子,根據大國崛起中提到的一個數據,對比15世紀初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港的香料貿易獲取的每年100萬英鎊,15世紀末葡萄牙從香料貿易中獲取的財富高達350萬英鎊,至16世紀末其貿易總額佔到了全亞洲香料總產量的1/10。

當一條成熟的貿易線路擺在眼前的時候,人們自然不會花更多的力氣去開拓更多的地盤,想當年葡萄牙那時候也不是不能在美洲進一步開拓的,大概也是意願不足動力不夠罷。當然了,實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葡國的全盛期也過不了16、17世紀,跟西班牙在阿根廷搶地盤的時候還丟掉了一塊兒地盤呢……

最後我再稍微離下題……談談分界線問題:關於教皇線、托約和薩約。

其實,有個細節在很多地方都被混淆了,也就是托約其實並不是完全等於教皇線。最早規定兩國在海外開拓界限的問題體現於1481年的&<&<Tratado das Alcá?ovas&>&>,但這個條約只是附帶地確定了加那利群島歸屬西班牙,而葡萄牙則擁有在被征服後菲斯王國(北非)之獨有權益和「加那利群島以南、幾內亞西面及其附近將要找到的或取得的一切島嶼(緯度27)」之權益。但這意味著什麼?如果一直維持這個裁定的話,那麼歷史或許就要改寫了,因為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候,葡萄牙王室據說第一時間也獲知了這個消息,並著手在研判沿去搶中美洲地盤了,而且這樣絲毫不違反條約規定(後面大家可以看看大地圖中美洲和加那利群島的相對位置)。不過…

真正為了解決兩國在全球開拓的劃分,則見於1493年西班牙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訓諭&<&<Bula Inter Caetera&>&>。這條規定最初劃定了維德角以西100里格(舊制,約300海里)為界限,此外的一切保持各國佔領現狀,但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並不滿意這個結果(明顯違背了1481年條約的緯線規定),並與西班牙雙王尋求直接途徑的談判,並希望在最終的托約中體現1481年之緯度線,但最終無果(呵呵你當西班牙人傻么,得到了自家教皇的偏幫,到嘴邊的肥肉哪會給你吶)。於是,訓諭發布後一年的1494年,《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 (Tratado de Tordesilhas)簽訂,最終雙方在協商中將原定的100里格線推至370里格(約1,110海里)。自此葡萄牙的西進路線受到了嚴重打擊,繼而專心轉向東線發展(何況那時候巴西還沒被發現)。

具體兩條線的劃分見下圖,此圖也可以看到在17世紀中葉巴西殖民地面臨著荷蘭的巨大挑戰:

而隨著1521年向西環行的麥哲倫船隊登上在亞洲已是葡萄牙的摩鹿加群島,摩擦又起,西葡兩國又開始劃界談判,最後簽訂1529年《薩拉戈薩條約 (Tratado de Sarago?a)》,劃分在太平洋上的勢力界線,摩鹿加群島以東歸屬西班牙,而葡萄牙則以賠款的代價保留了摩鹿加群島的一切權益,進一步鞏固了葡萄牙在東方的存在。

下面這張來自維基百科的地圖非常好地詮釋了三條線的存在:

綜上所述,葡萄牙東進為主既符合情理,也基本符合規則的束縛。


墨西哥以前比巴西大老多了,山脈部分過分荒涼,大西洋部分過分富庶,士兵吊打西班牙人容易,西班牙那些小地方太精緻,發展的太好,足夠割據一方獨立


第一是殖民擴張的方向問題。出於國力原因,殖民擴張有方向性,便於集中力量發展。西班牙是向西發展,從西邊打開向東方的航路,後來轉向開拓美洲殖民地。而葡萄牙則是向東發展,向東打通往東方的航路,所以你會發現往東方的航路上的一些據點都是葡萄牙人佔先據有,比如莫三比克、果阿、澳門,早期對日貿易也主要是葡萄牙人在做。

第二點是教皇子午線。1493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在教皇的調解下,劃分勢力範圍,以大西洋之中的一條經線為分界線,以西的歸西班牙,以東的歸葡萄牙。第二年雙方締結條約將這條線向西移動,直到今天巴西中部為止。1500年,葡萄牙人發現巴西。巴西的發現具有偶然性,發現巴西的船長佩德羅·卡布拉爾最初的任務並不是發現巴西。但是由於巴西東部屬於葡萄牙的範圍所在,而且對保障東方航路作用巨大,當然當仁不讓佔領巴西作為殖民地,後來在與西班牙競爭的過程中擴張到現在的範圍,並且還越過了當初劃分的子午線。


這要從巴西從葡萄牙獨立說起。

曾經在歐洲大陸上有一個強人叫拿破崙,他打敗了全歐洲的大多數國家。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葡萄牙。

別看葡萄牙本土只是很小的一片地方,人家的殖民地可不小。國王一家為了逃避戰禍,從歐洲逃到了巴西。

後來拿破崙被打敗了,國王回葡萄牙繼續當他的國王,太子留在巴西加強統治。

然後太子發現,巴西這地方比葡萄牙強多了。就算自己老老實實等著老爹掛掉,回去以後也不過就當個小國國王,歐洲隨便哪個強國都能欺負它一下。還不如留在巴西,土地廣闊,物產豐富,沒有敵國外患。

所以他跟他爹說,爹呀,我不當葡萄牙國王了。我就只要巴西這塊地就可以了。

他爹一想,畢竟是自己親生兒子。況且就算想阻止,憑葡萄牙本土的微弱國力也難以對巴西做些什麼呀!

從此,巴西一直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存在了下去。

西班牙的殖民地就沒有這麼好運了。西班牙衰落以後,東一個西一個的格瓦拉蜂起,各有各的山頭,而且發起的時間也不一樣。想要把所有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統一成一個國家根本就不可能。


最最根本的原因是西班牙殖民地建立在科迪勒拉山繫上,一系列的山溝根本找不到一個能形成強有力的經濟中心,反而因為山地的閉塞和阻礙形成了各個獨立的經濟利益單元,使各地有獨立的經濟和獨立的戰略要地,不像米國。

  巴西雖然很大,但中心一看就在里約和臨海周圍,背面的高原也不像西部的安第斯山脈一樣對人類的各種關係活動產生嚴重的阻礙(也就是說沒絕對的戰略咽喉使某地在經濟上和軍事上獨立起來),北部大片的雨林根本就是無人區(目前的技術難以讓它宜人居住),沒分量。故巴西的分裂力量無戰略存在地。

  其實拉普拉塔是有希望效仿米國的,可那平原叫什麼什麼草原(巴玻還特么為其中一塊貧瘠的地掐了一架)。。。又沒淡水河谷,離老家又是最遠的,唉,阿根廷地區的兩洋夢就這麼被一群曾阿牛給吹了。

  PS:南美的地緣中心無疑是拉普拉塔河流域,但該流域被明顯的分成了兩部分:平原地區和高原地區。南美的博弈也基本圍繞這兩部分的分界線進行,拉丁兩語國家的國界基本就沿著這一分界線劃分;不過平原地區也很複雜,下平原地區(潘帕斯)較好開發,上平原地區(大查科)就不是了,要不也不會被譯成夏谷,更不用說高低結合部了(主要是人類複雜)。若兩平原一樣好開發,巴拉圭戰爭的結局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兩圭就像緩衝地,雖然目前巴西可能覺得完全沒必要)。

  補充:人口擴散、經濟擴散成本優勢上,北美和歐洲的距離成本優勢遠非拉普拉塔河可比。


問題的實質是,為什麼巴西沒有分裂成N個小國家吧。

我覺得還是巴西是在有個國王的情況下獨立的,而西班牙殖民地只有並列的N個總督。後來這N個總督的地盤就形成了N個國家。玻利瓦爾確實想把殖民地整合成一個國家,也出現過聯合國家,但幾年後就分裂了


西屬美洲的四大總督區和名義上其下屬的都督區都是直屬西班牙王室的,各區之間交通不便,克里奧人形成了本土意識而非統一意識,獨立結果自然是分裂的,連拉普拉塔,新格拉納達,新西班牙總督區,瓜地馬拉都督區內部都分裂了。相比之下葡屬美洲由於拿破崙戰爭時期葡萄牙王室西渡形成了統一巴西意識,以及各大州都位於大西洋沿海,使得葡屬美洲可以以統一的方式獨立,不過就這樣新生的巴西也用了二十年才完全鎮壓了各地的獨立運動。


因為一個巴西面積佔了南美一半。


推薦閱讀:

TAG:巴西 | 西班牙 | 葡萄牙 | 美洲歷史 | 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