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電影里、小說里、甚至現實生活里很多人都覺得金融從業者很浮誇呢?

艾瑪!第一次在知乎認認真真提問,問完以後就體會到「善於提問」的技能沒有get√ 到是多弱爆的一件事……

~~~~~~~~~~~~~~~~~~~~~~~~昏鴿線~~~~~~~~~~~~~~~~~~~~~~~~~~~~~~~~~~~~~~

之前問的是很多人覺得「學金融的」浮誇,現在改為「金融從業者」,細細各位知友提醒TAT~

在問題前半句加上「電影里、小說里」,只是因為提問的時候想到這些裡面經常會有醬紫的情節:

主人公或者男N號本來是學/想學理工科的,結果最後去讀了商科(這裡不區分商科和金融),然後主角自己又覺得很浮誇或者這樣的人物在主人公眼裡很浮誇什麼的……

其實主要還是問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金融從業者很浮誇~~當然也想聽下電影、小說里出現醬紫的設定有木有啥特別的原因~~~

其實對熟悉這方面的人來說商科、金融、經濟自然是千差萬別的,搞學術研究、做產品或者模型設計和拉客戶銷售產品肯定不能混為一談,但這裡主要討論普通大眾對談到金融從業者時直接反應的印象。

細細大家的回答~~~(一隻知乎菜鳥飄過)~~~~


穎後邀請,必須回答。以下回答暫時不考慮邀請者的自身感受(⊙v⊙)。

利益申報:本人理科Nerd, 常年黑商科已黑出感情黑出慣性。

答案論述如下:

一、審題。我把問題細分為三個層次。

①在電影、小說等文學形式,以及日常生活的言談中,體現出一種對學金融的人的刻板印象/固有偏見。

解讀:對前半句,我不認為在電影小說中有特別突出的此方面描寫。也許題主可以補充一些有代表性的栗子。後半句,我的確承認這種刻板印象的存在。但刻板印象的主體,「做金融的人「更為合適,學金融的商科生只能算被地圖炮的餘波打到。

update:題目修改後可以回答一下電影文學形式里的金融浮誇。在我看來這可以部分地說明這種印象有多深入人心。【另一個栗子是,上街買菜的隔壁大媽,如果你問她對金融的看法,所得到的形容詞也見不得好。】

另外還有兩個理由,一是金融的狂飆突進是整個時代的縮影,要說到一個人的生活經歷的變遷,或者說混的好不好,拉來和搞金融的做個對比就是了。這種對比太過典型,文人忍不住不用。二來,要知道,文字工作者【作家、寫手,編劇】的收入,和金融一比就像被遺忘一樣。

金融從業者的範圍相當廣,但的確比「學金融的」更加適格。

②這種刻板印象認為學金融的人很浮誇。

【浮誇的字典義是1、虛浮,不切實際,2、誇張。我想和這裡要表達的意思差別不大,好高騖遠,愛吹牛,好裝B,愛用大詞唬人,熱衷於給人留下高於自身實際水平的印象】

解讀:第一點解決了「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這裡來「區分事實與觀點」。這是在闡述自己觀察到的客觀事實,還是有別的動機?是來自內部的自嘲,還是外部的攻擊?情況可能會很複雜。

③為什麼存在著這種負面評價?

【題主的潛台詞似乎是,「其實學金融的人本身不浮誇啊,為什麼會存在這種不太客觀的評價?請說明作出這種評價的理由」 】

終於到問題了。

刻板印象的產生,最主要的原因是,金融從業人士的確普遍浮誇。

(以下論證皆在TC語境下)

1.在普遍浮誇的社會大環境下,離錢最近的金融業是狂飆突進的最前端,不浮誇簡直天理難容。

改開以後TC的傳統價值觀解體,價值觀真空時期資本迅速上位,金錢迅速成為壓倒一切判斷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核心標準,大環境本身的浮躁奠定了整個社會語境的基調。而離錢最近的金融業,無疑是熏陶最多的。

離錢最近有兩個含義,一則是本義,整日和錢打交道;二則帶有TC特色。經濟規模擴大不可能是均勻擴大,必然有先富和後富的區別,金融業離錢最近先拿到這筆新增的財富,用還沒漲價的價格用出去,無形之中將稀釋了經濟鏈遠端人的財富,金融業,房地產業這些離錢近的行業都是這麼實現了資源集中賺大錢的。TC放量增長這麼久,賺得盆滿缽滿太輕鬆了。

2.資本回報率遠高於勞動回報率。

用時髦的Piketty新書 Capital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的觀點,這是金融業浮誇的根本原因,換句話說,錢生錢太快。資本的神話每天都在上演,這些弄潮兒的成功,比起其他行業來說,容易太多了。

3.在這樣強大的原始驅動力下,金融er還發現,浮誇風還帶正反饋,越會吹,越有業績。賺得越多。

這種自激勵的翻倍效果實在拔群。

一方面浮誇有一定的合理性,是銷售口與人交際推銷的需要。在社交中裝B是極其必要的,方便推銷,還給人以尊重。此處浮誇無貶義。

另一方面,那些愛用360,沒事轉雞湯傳謠言的普羅大眾,實在是人傻錢多速來,不吹點牛忽悠忽悠你都不好意思啊。

4.如果說正常金融業的發展就足夠暴利足夠讓金融業自我感覺良好,更何況現在野蠻生長的TC特色金融業的種種亂象。

不多說,一搜一大把。鋌而走險鋃鐺入獄的都那麼多,吹個牛浮個誇實在是細枝末節。

5.真正厲害的金融業雖然也盛產裝B人士,但那些是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一群天才,即使我對金融的研究方法有再多微詞,也不得不承認這幫人的確NB。但天才總有不學無術,滿嘴跑火車的豬隊友,那些半壺水響叮噹的浪蕩子,只需要極少的比例就能造成數倍的負面輿論,讓人對金融業頓無好感,這或多或少連累了那些真正有才學的精英,以及一分錢沒賺到還被黑的商科學生。

6.裝B,浮誇,愛秀是人的天性。

以上說明,說你們浮誇不是沒有理由的。

與此同時,又有這些原因會放大這種刻板印象:

1.TC的傳統文化講究溫良恭儉讓,槍打出頭鳥,這與高調外向,金融起源的西方大不一致。浮誇一詞的貶義程度在東方遠甚於西。

2.小農意識對資本遊戲骨子裡的排斥性。對社會上大多數人(尤其是還不習慣資本遊戲規則的底層)來說,只有實業經濟才是妥帖的。對錢生錢的遊戲他們真的不信任。

【往開了說,金融業的狂飆突進和實業經濟的萎靡不振本來就不是好事。】

3.賺錢也請聽長者的話,悶聲發大財,不低調就必然有人眼紅,覬覦心起人啥事干不出來,說幾句風涼話說你浮誇算輕的。

4.刻板印象存在的必要性。

前面說了這麼多次刻板印象,金融業浮誇,這跟猶太人精明愛算計,娛樂圈亂,程序猿猥瑣,理工男情商低這些固有偏見都一樣【在這裡略去一些政治不正確的栗子】,自身在統計相關性上就有一定的說服力;同時,刻板印象也是自激勵的不斷加強的過程;再然後,人們都太懶,不太願意多想,刻板印象省事,減少社交成本。

自激勵不斷加強,是因為人們總是不願意放棄已形成的固有印象而選擇性地採納事例。熱戀中的情侶不是看不到對方的缺點,而是選擇性地忽略。10個搞金融的有7個不浮誇不愛吹牛你覺得無所謂,刻板印象有弱化但不會明顯改觀,而只要遇到一個滿嘴跑火車的,這個刻板印象就一定又大大加強了。

減少社交成本。有相當一部分妹子信星座,只是單純地覺得把這用在人際交往中會省事不少,一來指導生活,二來和姐妹淘有固定八卦話題,三來以別人對待星座的態度判斷其情商。那些一心想在公共場合把對方辯倒不再信星座的人情商為負直接Pass,至於星座本身靠譜與否,倒沒有太大關係。這裡同理,人們太懶,使用這樣的刻板印象多少有用,真的很省事。

最後,在各種小圈子內部的交往中,刻板印象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快速融入一個群體?罵共同的反感對象。怎樣和天津人迅速打成一片?罵國安SB。在和程序猿、理工男這些群體聊天的時候,講講金融界的黑段子很有效。我們都知道那個「就差一個寫代碼的了」 的典故。內部嘮嗑自黑也是合理的,程序猿最愛自黑,金融業自己自嘲自己浮誇,相信也有個例。此種言論其實並沒有太多攻擊的意味,是社交場合合理的廢話。

update:在大眾語境里人們通常有意無意地忽略一整個行業中的角色細分,而是籠統地論斷,金融浮誇,房地產暴利。金融業這麼大的範圍,假設浮誇均值有70,而個別峰值到了100,這種武斷的歸併就有意無意地把個別極值泛化到整個行業里。這也算是刻板印象的共性。

金融業的概念相當寬泛的大行業,裡面做學術的可能和物理Phd風格近似,跑模型的作風可能很像程序猿。越從事技術,能力越有更明確的,可量化的依據的行業,就更加踏實不浮誇,因為說真話最省事。而越玩嘴皮子功夫的,過程黑箱不透明還商業機密的,結論自己想。都是金融業也有這麼大的差距。

還有幾個腦洞待補完。有些理由還可以引申展開但現在先放那了。小夥伴想繼續聽我扯淡的請接著贊~(≧▽≦)/~.


因為金融業本身就是一個浮誇的行業。


在不知未來市場行情前,金融業很多東西無法用一個確切指標來評判好壞,哪怕通過了實證。而其他產品絕大多數是可以的,如一個手機性能,一個程序效率等。為了讓別人信服理財產品,模型 只有將其與良好的口才結合,顯得略浮誇。由於主觀因素較大,所以現在量化這一塊正在加強,但無法完全避免。

一般金融從業者一般穿著正式,所以電影導演為了把身體禁固與靈魂自由進行對比,往往就把金融從業者作為題材。還有就是物以類聚,由於金融業已經給人這種感覺了,而那些還想進這個門的人往往就是相對外向的人,所以就顯得更浮誇了。


徒兒 科技改變生活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印度廢鈔失敗後,莫迪的人民黨支持率反而暴增?
地下錢莊是如何將大量資金流轉至境外的?
投資銀行與證券公司有什麼區別?
貨幣是否不合理?
股票中K線圖是什麼意思?

TAG:投資銀行 | 生活 | 經濟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