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世界是不是冰冷殘酷無意義的?應該怎樣去面對無神論揭示的純粹的物質世界?

以現有的自然科學理論去解釋這個世界,人和人的自我意識只不過是無窮無盡物質世界裡的一個偶然,一隻漂浮在無盡虛無宇宙中的脆弱小舟,天地萬物、人類個體和種族都會被毀滅,從事自然科學研究或者工科技術工作的知友會不會覺得科學的世界是冰冷殘酷無意義的?我們應當怎樣去面對?

再補充一下題主提問的具體背景:題主作為一隻工科無知小碩在某大學工科院系學習,但周圍挺多人只把科學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使用,說白了就是糊弄著做實驗拿學位,整天星座啊風水啊鬼啊不轉十次全家遭殃啊之類的東西樂此不疲。有時候和他們聊一聊,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因為覺得科學的世界太冰冷才選擇排斥科學的。

好吧這個題目有點求正三觀的味道。求大神們賜教。

——————————————————————————————————————

——————————————————————————————————————

——————————————————————————————————————

——————————————————————————————————————

2014.2.19

感謝各位大神的回答。說我中二我能接受,本來就是來求正三觀的。看了小夥伴們的回答,自己把思路重新理了一下,發現這個想法其實跟別人沒有太大關係,還是自己對科學的態度不堅定吧。更軟弱更真實的表達應該是這樣:

如果我們相信現有科學理論解釋這個世界,我們就必須接受死亡、虛空,就要自己定義自身存在的意義。問題就轉換成了 如何面對個體及群體的死亡,個體和群體存活需不需要理由。

這顯然是一個哲學問題了....


人們早就知道了足夠多的科學規律的普適性,要嫌它冷酷早嫌了。這種傷感也早就有了。一個最直接的疑問就是:那早知道咱不研究科學了,行不?又好像不行!為什麼?所以這變成了「人類為什麼要研究科學」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theory,每個theory都值得往後進一步追問。不同人的性格色彩不一樣,反正以我的性格,我建議你應該可以通過先了解「人類為什麼要研究科學」開始尋找答案。

你可以試著看羅素的書。例如Why I am not a Christian、《人類的知識》、The Scientific Outlook等等。從第3本書你可以作為一個淺顯的科普總體看一下人類的科學知識都有哪些,從第1本你可以了解一下羅素為什麼不悲觀,從第2本你可以了解一下人類到底在科學研究這個活動中追求什麼(假如不是追求溫存的話),為什麼溫存不是一切。

因為我的性格的緣故,我對待科學具有樂觀主義傾向,所以我看羅素的書來加強。你也可能是悲觀主義傾向的潛質。要悲觀也可以悲觀得高級和有文化一些的,但是這方面我就不熟了。道聽途說,是不是康德說過除了仰望星空之外心中的integrity也可以讓他很有安全感?那是不是可以詳細地請教一下他的學說?還有也是道聽途說,尼采認為人必有一死必將孤獨人生是一個悲劇但我們可以不用像叔本華那樣自殺了事可以有一個更詩意的意義對么?那你是不是也可以去請教一下尼採的學說?但是我又聽說高端哲學圈很不待見尼采,讀尼采會顯得很low。但若是只求慰籍自己心靈又有什麼所謂呢。

但是你又問說,難道所有人遇到這種疑問都是去讀哲學書解決的嗎?怎麼沒看這麼多人都去讀這些書來著?那是的。一般情況而言我們的家庭是滲透著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不管哪個民族只要它過了原始社會,怎麼面對大自然的殘酷和未知的恐懼這方面應該就有解決之道的,宗教也好道德也好總有那麼點兒儀式、忌諱、情感模式,是可以基本解決一個人的這方面問題的。當然,沒解決好,也不一定代表這個人的家庭是禮崩樂壞了。但是題外話,我覺得現代中國家教確實普遍禮崩樂壞。


宇宙沒有目的,生命沒有意義。既沒有一個神創造了你,也沒有一個神深愛著你。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為自己尋找意義。科學是冰冷客觀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用科學來做一些讓大家歡樂幸福的事情。

話說,我實在是喜歡這個漫畫:


以非常嚴謹的態度來審視題目,科學是冰冷殘酷無意義這樣的話當然是不對的,但是這個提問的心態是非常普遍的。我謹對這個題目所折射出的某種認知做一個回應。

科學不是冰冷的,文學也未必是溫情的,能夠冰冷與溫情的只能是人,更確切的說是生命。任何文字、圖畫、音樂都只有在進入了生命的理解之後才有意義,科學也是如此。但是:

所謂價值無涉的科學,在進入了人的心靈之後,真的是中立的么?

舉一個例子:進化論

至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八個字不是中立的。總的來說,這八個字隱含著某種支持自私的意味。這八個字,引發了人的自私,引發了種族主義,引發了歧視,甚至引發了屠殺(希特勒對猶太人,不了解的可以查閱相關歷史和文化史)。也許您要說這是誤解,但這個世界不是由生物學家組成的對吧?科學理論的文化影響正是通過那些一知半解的人釋放出來的。

因此,科學並不冰冷,但確實有些人用科學將自己變冰冷了。

如果你把自己所有的業餘時間都貢獻給了科學,用大多數時間來研究事實。那麼相對的,你用於對價值的思考,對情感體驗的精力就會減少。少一分耕耘,就少一分收穫。萬事皆然。


作為一個受過正規科學訓練的物理科班畢業生,在看了這麼多關於科學的說法之後我覺得有必要來吐一下槽。

票數前二的答案分別說「科學本身只是一個事實」及「科學是冰冷客觀的」(文章各有側重,這裡斷章取義請見諒),嚴格來說這兩句話其實都非常不準確且極具誤導性——科學既不是事實,也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客觀,它其實是一種介於事實和觀念之間的奇怪存在。

首先我們不妨來假設某個黃土高坡上有一顆蘋果樹,樹上掛滿了紅嫩嫩的成熟蘋果,其中有一顆蘋果今天心情不錯,加上小風那麼一吹,於是決定要不幹脆掉下來算了,就在這個時候,一位頭戴光環手持佛珠腳踩祥雲名叫「科學」的高大上神祗出現在半空,他對這顆蘋果指揮道,請立刻按照牛頓第二定律下落!

蘋果說,好噠么么噠!然後它就小心翼翼精確按照F=ma規定的時空軌跡落了下來。(先自動忽略空氣阻力哈)

這恐怕便是很多人眼中科學的形象。在同有神論的戰爭中取得巨大勝利之後,科學似乎已成為一位凌駕於宗教之上超級權威,它嚴肅客觀,毫無感情,精確規定著世間萬物的運行,並且極端苛刻到難以允許宗教這種唯心的存在。

當然還有很多人會覺得,科學就是自然本身的另一個代名詞,它就是核子電子,就是太陽黑洞,就是我們每個人腦袋裡的神經細胞,還有那瞬息萬變,承載著我們情緒、感知以及全部自我的一股股生物電流——正如題主所感嘆的那樣,科學將這個美好人間還原成了純粹的物質世界

可真的是這樣么?

我不得不說,你們太看得起科學了。

從最開始一直到今天再到人類可以預見的任意長遠的時間之後,科學這麼一個由人類小得可憐的腦子所創造的奇怪玩意兒,從來就只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不停的追求並接近自然。科學絕不是自然本身,它永遠都只是在模仿自然。

大家其實都被科學君的外表騙了,他才不是什麼毒舌冷血一天到晚板著臉的討厭傢伙,他根本就只是一個屌絲罷了。自情竇初開之日起他便一心一意追求著傲嬌的自然女神,絞盡腦汁,百般接近,處處討好,而且越挫越勇,歷時數百年終於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勉強有了個備胎的樣子。

而這就已經快到科學君的極限了,因為這位自然女神實在有夠高冷,她從頭到尾根本就懶得搭理可憐的科學君,總是自顧自的過著自己的生活,該睡覺時睡覺,該呵呵時呵呵,該洗澡時洗澡。

為了摸清自然女神的脾氣,科學君註冊了所有女神會上的社交網站,看完了女神開放許可權的所有微博狀態相冊貼圖日誌,並把它們全部牢牢記住,然後在無數個輾轉反側的漫漫長夜裡拼接推想著女神的成長故事。意志堅定的他甚至還費勁千辛萬苦摸到了女神的家,從此每天走三圈,流連忘返加跪舔,後來更是擠出可憐的生活費在女神家外各個隱秘的地方一個接一個裝起了攝像頭。

什麼,你們說科學君怎麼能這麼猥瑣!噢,請原諒他,這完全是出於真愛啊。

總之,慢慢的科學君對女神有了越來越深入的了解,他能說出女神每天幾點睡覺幾點起床,早點吃什麼,平常在家裡看什麼電視劇,看到什麼橋段會哭會笑,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幾點洗澡。

說起來簡直就像個很稱職的備胎呢不是么,這在以前的他壓根都不敢奢想。那個時候女神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從他面前翩然出現,巧笑嫣然兮,顧盼似有情,美的如詩如畫……

了解科學君追求史的人,都會為他的執著堅貞而感動不已。我寫了這半天早已禁不住涕泗橫流,現在請讓我稍微平復下心情,擦兩把鼻涕,接下來好進行更深入的論述。

回到最初的蘋果落地問題,真的是有一個名叫「科學」的神在規定蘋果按照牛頓力學下落么,很顯然不是這樣。蘋果它根本就不管什麼牛頓定律馬頓定律好么!沒別的,它就是那麼直直掉下來了,僅此而已。是我們這幫愚蠢的人類拿把尺子拿塊表量來量去,然後寫寫畫畫計算半天終於得出了一個稱之為牛頓定律的奇怪東西,然後我們妄自尊大的宣稱:

噢,你看,蘋果下落這麼一個運動啊,它服從牛頓第二定律。

這話我想所有人都聽過吧,看起來是那麼順理成章毋庸置疑是吧。就連正兒八經的物理學家們也早都如此說慣了。

可真的是這樣么?

屌絲科學君在自然女神家周圍裝了越來越多的攝像頭,他已經完全弄清楚,原來女神每天早上九點起床,喝杯鮮牛奶吃個烤麵包作為早餐,上午看《數學物理方法》,吃完午飯後補個午覺,下午兩點半開始看《量子力學》,吃完晚飯後看《熱力學統計物理》,一直到晚上十點,女神終於放下了書,她要去洗澡了,這個澡她會洗四十分鐘,完了舒舒服服鑽進被窩,睡個美滋滋的美容覺。

科學君將這一切告訴了小夥伴,小夥伴們最初打死不信,可在看到科學君調出來的視頻資料後,他們終於驚呆了,天啦嚕,女神竟然這麼聽你的話!

這時科學君淡然一笑:

噢,你看,女神洗澡這麼一個運動啊,服從我的香香第二定律。

這可真是笑掉大牙了!女神只是我行我素過著自己的生活,人家從頭到尾根本就沒有管過你好么!

你不能說女神洗澡服從你的香香第二定律,你最多只能說你在用香香第二定律描述女神洗澡。

在此還必須提到的是,我們這位自然女神生活習慣和脾氣都相當的穩定,諸如光速、萬有引力常數、真空介電常數、以及強弱相互作用等基本宇宙常數,都只在億年的跨度上才有極其微小的變化。如果你看過劉慈欣的《三體》,知道所謂射手與農場主假說,你或許就能體會到,宇宙基本常數的穩定,是一件多麼值得慶幸的事情。

正是多虧了自然女神的穩定,我們人類才得以有幸進化到今天這麼中二的程度,並且建立出一套龐大的自然科學體系,用以精確描述世界的種種現象。

而這裡所謂的精確,也只是一個相對的、實用範圍永遠有限的程度罷了。

屌絲曾以為女神每次洗澡都會洗四十分鐘,直到一百年前他才發現原來女神在每年的除夕夜都會多洗二十分鐘。

我們曾以為世間萬物都精確符合牛頓力學的運動規律,直到一百年前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和氫原子光譜等諸多問題出現後,我們才發現在微觀尺度上牛頓力學已完全失效,不得不十分吃力的建立起了量子力學。

屌絲為了搞清女神在這多出的二十分鐘里都幹了些什麼,他又買了個竊聽器裝在浴室外邊,於是聽見女神總是在唱一首憂傷的歌。他第一次在日記里寫道,」女神在除夕夜心情不好「,第二次又寫道,「女神情緒不佳」 ,一直到第三次,語死早的科學君這才意識到原來「心情不好」和「情緒不佳」壓根就是一回事兒。

量子力學建立初期,玻恩等人在可觀測算符矩陣的概念基礎上,發展出矩陣力學,後來薛定諤又發展出波動力學,用波函數也就是波動方程來描述電子運動。於是當時一下子冒出來兩套截然不同的數學在描述同一個東西,把局面弄得十分尷尬,好在薛定諤很快又進一步證明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在數學上完全等價,挽回了業界的尊嚴。

對科學來說,數學就是它的語言。我一直覺得中國之所以沒能出現成體系的數學乃至引發近代工業文明,排除種種政治地理文化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文字里的數字實在是又丑又麻煩,加之沒有字母系統,老祖宗們根本沒法作複雜的符號運算。

不是說夏蟲不能語冰么,如果它有一位好的語文老師,說不定還真能語出來。

我們人類從未見過原子電子長什麼樣,我們只是通過各種稀奇古怪的實驗間接探知它們的存在,然後小心翼翼處心積慮用更精密的實驗揣測它們的性質。為了克服人類先天的感知缺陷,我們創造出了數學這樣一個神奇工具,利用它抽象一切,並以此建立起了一座宏偉精緻的觀念宮殿。這座宮殿里擺放著一個又一個模型,勤奮的科學家會將它們一一篩選、打磨、修補,從中挑出最直觀美麗同時也最符合實際的模型作為新的磚石,向著天空繼續修建著宮殿,一切都只為更接近在雲端安然淺笑的自然女神。

當然,她也可能只是在呵呵而已。

有人會說,利用隧道掃描顯微鏡不是可以直接看到原子么?其實那不過是利用極細探針的隧道電流隨原子起伏而作周期變化所模擬畫出來的圖象而已。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在400~700nm之間,原子尺度卻只有0.1nm的量級,再怎麼都不可能看見的。

就好像作為夏蟲,冰是什麼樣子,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但我們總能用語言去無限逼近,說它是透明的,是堅硬的,是冰冷的,是會在溫暖到來時悄然融化的,就像戀人那顆早已凍結的心。

這便是科學,自然女神的忠實追求者,夏蟲語冰的一個嘗試罷了

現在終於可以回到題主的問題,科學真的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冷冰冰的純粹物質世界么?

至少對我而言若將宗教信仰看作一種廣義的人文關懷,它的地位要高於自然,自然的地位又無疑高於科學。那為何宗教和科學又總是在掐架呢?說白了不過就是個話語權的問題。

最後祝願題主能在這三者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三千人世繁華,一盞紅塵美好。

這才是意義,不是么。


一、

這個問題跟我前幾天答過的問題很像理性是殘忍的嗎?,題主先生犯的錯誤,與這位題主一般無二,都是沒有做到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兩分。

科學本身只是一個事實,而冰冷殘酷卻是一個價值判斷,我們不能從一個事實判斷直接跳躍到價值判斷,就好像我們不能說蘋果是邪惡的,橘子是善良的,只能說蘋果富含維生素,在我們眼中呈現紅色,絕大多數時候是甜的,或者說用一堆蘋果砸死路人是邪惡的。

因此,無論說科學本身是冰冷殘酷無意義還是溫暖動人,都不嚴謹,我們只能說科學這一事物在我們心中產生了某種道德直觀,或者說因為科學而引起的某種結果是好的壞的。我們往往對科學賦予了某種意義,但這種意義並非科學本身。

二、

科學只研究事實本身,與價值無涉,除非研究價值如何形成,如何參與社會運作的事實。因此不要指望科學可以解決所有終極關懷,能與科學掛鉤的終極關懷,只有對真理的不斷嚮往與追求,而如何在虛無和困頓當中安身立命,科學是無能為力的。因為這並非科學的場域,就好像你不能指望武漢521路公共汽車可以飛天登月探索外太空,而玉兔月球車每天載我從廣埠屯到關山口。

但科學可以為解決這些終極關懷,提供間接性的作用,比如經濟學對人際關係的實證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清人在族群中的位置。自近代以來,科學對絕大多數神聖之物起到了祛魅的作用,使得傳統的道德倫理都必須在理性面前重新審視,但道德被祛魅並不意味著它從此就一無是處,而是說當我們真正理解某一價值的意義時,我們才能更好地實現它。

更何況,從事科學研究而帶來的副產品:嚴謹的懷疑主義、紮實的邏輯能力和實證分析的方法,以及以理性審思一切的生活方式(或者說這才是科學本身),使得人們很容易處理科學之外的場域,比如哲學、神學(但不包括文學,除非是文學史),並在群氓之中脫穎而出。

三、

因為人自身的有限、無根,和目前科學研究的局限性,使得人類很難不在宇宙星辰面前感慨自身的渺小和脆弱。但對此形成怎樣的價值判斷,全看人的喜好。我們既可以悲觀地感慨:在無止盡的困惑面前,我還有研究的必要嗎,也可以達觀地想:正是因為可以克服一個又一個挑戰,生活才有意思。

如果題主因此形成了對終極關懷的追思,我覺得這是好事,因為這蠻好玩的,可以供無聊的時候消磨時間用。哲學形成於閑暇時光,是紳士們對自身的理性反思。這個時候就應該去讀一讀有關這方面的著作,雖然這段時間我在質疑這到底有何意義,但在我沒有理清思路之前,還是聽從前輩們的意見,人云亦云的好。=w=

不過不建議讀佛學以及以易經為發端的玄學,邏輯混亂、定義不清晰的書只會越讀越糊塗。以題主工科生的背景,分析哲學更適合您。

四、

題主所提到的周遭的盆油,似乎只掌握了前人科學研究所帶來的知識,卻缺乏自己進行科學研究的熱情,(至於每天轉發偽科學其實是一種社交行為的可能,在此按下不提)題主困惑於此,但自己內心卻依然有熱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並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由於素不相識的緣故,我不想評價您朋友的選擇,我只是認為對未知的領域進行探索,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哪怕自己未必會在此產生多少創見,但這積少成多,逐步填平智識上的空白本身很能給我帶來滿足感。只要題主您相信在智識上有中人的水準,足以應付科學研究,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是比較希冀題主您堅持下去的。我就是因為智商不夠,精力有限,所以只能被科學家進行智識上的碾壓,過屠門而大嚼。

當然進行科學研究,也很可能遭遇長年的失敗和挫折,以及不能被他人認同讚譽的苦悶,事業上的不幸與家庭的失敗更可能接踵而至。但如果題主能夠承受這種預期,那麼何必在意他人看法。如果不能,唔,那您可以刷知乎賣萌啊。╰( ̄▽ ̄)╮

又:感謝 @澤地 先生的提醒,在此註明:一般來說,人們認為社會科學包含有價值判斷,但在我看來,社會科學中只有研究事實的部分能稱之為實證科學,而包含價值判斷的部分悖逆了科學的定義,並不能算科學。


科學的世界不是殘酷的,沒有科學的世界才是殘酷的。提出並支持無神論,是科學工作者為了減少對未知世界探索過程中「神」對自己的干擾而做出的犧牲。他們拋卻了信仰「神」,因為他們信仰真理,「神」和外星人、和鬼魂、和種種一切未知的事物一樣,我們不能單純地肯定或否定TA(如果有神論者看到請原諒,我不知道該是用他、她或是它),但是在追尋真理的過程中,盡量地拋棄了「神」在內的一切干擾,只為了我的求知軌跡能夠盡量「筆直」(我一樣不知道走的道路是否真的筆直)。當義無反顧地拋棄了「神」,困境中,我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我們能靠近的只有「真理」(這是我能想到的比冷眼旁觀世人的「神」更現實更可以依靠的東西)。


題主你是誰?我決定關注你哦

你一點都不中二,真的,因為這些問題是每一個現代人的精神困惑,也無法被徹底的解答

你提出這些問題確實說明你對人的生命、生活、人和世界的關係有思考,這些思考已經走入了哲思的大門

你的這兩個問題,在薩特一代人的哲學家和思想家當中被熱烈的討論著,產生了種種思潮,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回顧那一段歷史。完全解決你的困惑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夠使你理解你的環境。或者,說的奇怪一點,能使你理解你所提出的這個問題

樓上的各種回答,都是來自工科生,他們的回答太粗暴和武斷了,我是很高興很高興工科生里也有你這樣敏感的人的,我不知道你是哪個大學的,但是看起來不錯,那麼你完全可以找一位哲學專業的老師或者同學討論一下啊

如果我有時間,我會試著整理思路,來完善一下這個答案

但是最好的答案,在你自己的身上

因為這不是簡單的問題,而是你的生命體驗

當你了解了哲學,你可能會覺得它比科學還要冰冷

科學至少肯定了凡人的力量和意志,或者說,它是因為人類而誕生的

但是哲學,它的開始是為了像神一樣思考。蘇格拉底死後,哲學家背對著自己的同胞和人類的將來。

哲學並非為了解救人類而存在,哲學家也不愛人類。

這就是根本的問題,冷冰冰的來源

人類是被愛的嗎?

上帝愛人類,我們確定上帝已死,尼采說超人就是人類存在的意義,超人愛人類,而後超人被消解在我們之中,薩特說他是,任何人都是,只能是,與他人相當的人

然後,人和人是相愛的嗎?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只有你選擇相信或者不相信

這其實是一個神學的問題啊,它需要宗教來消解

所以你大概可以了解,那麼多的科學家和哲學家都是教徒的原因了,這些人選擇相信


宗教的世界是不是冰冷殘酷無意義的?應該怎樣去面對有神論揭示的神與人的世界?

以現有的神學理論去解釋這個世界,人和人的自我意識只不過是神的創造物,一片須彌山中的小白鼠,必要時將犧牲於祭壇,天地萬物、人類個體和種族都會因神的一時興起而毀滅,從事神學研究或者宗教事務的知友會不會覺得神學的世界是冰冷殘酷無意義的?我們應當怎樣去面對?

如果我們相信各種神學理論解釋這個世界,我們就必須接受死亡、虛空,就要自己祈求得到自身存在的神的意圖。問題就轉換成了如何面對個體及群體的死亡,個體和群體存活需不需要理由。


不科學的世界才是殘酷的。

還有我不理解啥是冰冷,我很確定運轉中的電腦是溫熱的,除非你用液氮散熱。

尺規有感情么?示波器有感情么?多軸車床有感情么?玉兔登月車呢?歐洲對撞機呢?

沒有感情,談何殘酷。

我一直覺得,覺得科學冰冷殘酷的人,是自己沒有把科學的位置擺正,對於科學的理解有問題。

你期待科學是什麼?

是救世主,福音,頭戴荊棘王冠身背十字架?

是天使,女神,背後伸展著潔白的雙翼,散發著金色光芒?

是魔鬼,風度翩翩,甜言蜜語地誘惑著人類,就像蛇誘惑夏娃?

還是惡魔,渾身覆蓋著火焰,手握彎刀和長鞭,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不,這些都不是科學。

你期待它是什麼東西,期待著溫暖,救贖,最後當然會覺得科學冰冷殘酷。

科學龐大,壯麗,複雜,我會讚歎它的存在,如果非要做個比喻的話我會說它像個黑洞,但是,黑洞也只是個客觀存在,它也沒有感情,就算吞噬再多物質,它也不是殘忍的。

然後說說意義,意義是人類賦予的,石頭有什麼意義?有人敲敲打打弄出了維納斯,然後就有了意義。

科學的意義在於,即使最後宇宙都會毀滅,至少在人類所存在過的時刻,我們更加積極地改變著這個世界,從茹毛飲血變成了現在坐在餐桌前拿刀叉吃牛排,也許有人覺得這沒意義,但是我不這麼認為。

而且,萬一最後我們發現了什麼科學方法能阻止一切的毀滅呢?XD

然後,談談具體的人,我要說混學位什麼的人,其實……好吧我不想談具體的人……


人們覺得無法理解人的生死、存在的意義是很可怕的,因此有的人會信宗教,以此來給自己一種開解,一種不需要來由的依存感。

然而科學算不算的上是一種應該被用來解釋這樣的事情的信仰?我認為不算。因為科學強調是一種處理事情的方式,而非指科學的結論就都是絕對的真理。科學研究也只是一種人類以自己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認識世界的過程(人們把所看到的大自然的現象翻譯為數學語言,這種語言對人類而言是相對而言最為清楚明確的,因此也就更容易理解的清楚。),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不斷的犯錯誤和糾正錯誤,這都是常態。

你之所以覺得「冰冷」,是因為你指望科學能夠起到一些宗教對人們所起到的作用,可它卻沒能給你這樣的答案,因為它本身就與此無關。然而人們之所以會需要一種關於人的生死、情感等所有事情的解釋,乃是因為人們總把自己想的特別全能,不能允許自己有不知道的東西,一旦不知道就感到恐懼。因此當人們錯誤的把這樣的希望寄託於被認為很厲害的科學上,就不免感到失望。科學的厲害之處從來就不在於能解釋所有的事情,而在於能提供一套相對比較好的認識世界的方式而已;與宗教那種不需要問為什麼就可以下結論的性質不同,科學卻是一定要問為什麼的,因此人們更多的是說:「經過研究我們不敢確定XX是因為什麼原因引起的」,或者「XX可能是因為什麼引起的」;而很少說:「經過研究我們百分之百確定XX是正確的」。

我認為學習科學、研究科學的過程可以讓人漸漸的更加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認識到人在宇宙中的渺小。或許有的人要因此而感到「冰冷殘酷」了,但是繼續往下想:世界萬物不都是如此么?宇宙的各個角落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我們這些小小的人更不會是萬物的中心,甚至我們有生之年可能連自己是從哪來的都不能搞清楚呢,這才是正常的啊。因此也就能更謙卑、更平靜的看待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水平之淺薄。當我們不再那麼自大、能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時候,就能從對 自己不是萬物的中心 這件事的恐懼之中走出來。而這樣的感受與冰冷殘酷或者溫情美滿都沒有什麼關係。

另一方面,世界上最積極的情感體驗或許本來也不是興奮喜悅、幸福美滿,而是看待自己與世界的平靜和淡然,這種平靜必然是要經過漫長而艱苦的對世界的真相的追尋才能夠得到的。這或許也是人們要研究科學的原因之一吧。

科學無所謂冰冷殘酷,人事才有所謂冰冷殘酷。前面的答案都已經說過了,我就不廢話了。


我來說一下無神論為什麼也是一種信仰。無神論的神。

關於信仰,有三種比較特殊的理論,一種是純粹的唯心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能依靠信仰而改變世界中的現實,故虔誠的基督徒死後上天堂,老僧圓寂後則去極樂世界)。第二種是能夠否定一切理論的不可知論。第三種,其實,就是無神論。

「神」是非常高級的生物,跟人類或許相似,或許完全不同。因為他比我們高級太多,所以我們不知道他的住所,不理解他的感情,不知道他做過什麼事說過什麼話。於是我們只能從身邊的他所創造的世界來了解他。我們發現了世界的規律,給這些規律命名為物理、化學、數學、哲學。這條路並不一帆風順,我們遇到了很多規律解釋不了的事件,一部分迫切的想要得到答案的人就創造了各種神話,進而信仰了各種宗教,告訴大家自己已經找到了神,並且把那些規律解釋不了的事件稱之為「神跡」。

然而,終於我們會找到所有的規律,會解釋所有的迷,知道了這個世界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是怎樣的。我們把這個世界雕刻在了一顆沙子上,讓它重複這整個過程,從一開始,到有人類出現,到最後。這時候我們也是神了,我們當然也知道,我們自己也存在於一個這樣的沙中世界裡,是由一個比自己還高級的存在所創造的。我們仍然不知道那個更高級的存在,他住在哪裡,他的感情,他做過什麼事說過什麼話。然而有什麼所謂呢?

有沒有神,有什麼差別呢?即使無神,只存在我們找到的世界規律,世界也一樣運行。即使有神,既然存在我們找到的世界規律,神必定也屬於世界規律的一環。所以無神論之神,或許也就是世界規律本身吧。


題主不知道有果殼網、科學松鼠會這些這麼有愛又賣萌的東東么?有空多去逛一逛,可以體會一下科學可以多麼有愛。科學甚至工程也可以變得很浪漫的,或者說都可以用來營造浪漫的。


當你通過科學真正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它的瑰麗和奇幻遠超一切人類和宗教典籍的想像。


作為一個正在調整中的人,說上兩句。

首先上自己非常認同的一個定義:科學是一種方法,一個過程,一種思維的方式,是使人們可以更加接近和了解事實真相的有力工具。

其次,世間存在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科學的世界在我理解中,就是一個概念框架。一個更加接近真實世界的表達框架。這是我所理解的科學世界的實質。

至於冰冷殘酷無意義,則是個人所賦予的,即價值判斷。至於為何有價值判斷,個人認為,一個有思辨能力的人都會有。更深一步的話,就是有了我生有涯而學無涯的意識。

至於題主問怎麼去面對,以及題主的回復,我覺得題主你已經陷入了為追尋意義本身而追尋的困境。更深遠地說,你想尋求一個終極框架,來解釋你的所有疑惑(不知道我的結論正不正確)。舉個例,我今天玩得很開心。你的情況就像,只知道開心的概念,而沒有開心的實感。

就到此為止吧。


-

讓我來講個溫暖的科學故事吧!

今年2月14日,元宵喜逢情人節。一名為科學事業添磚加瓦的小師弟早早地回到了實驗室。寒風凜冽,師弟埋頭在在示波器明明滅滅的綠光中。

「你孤獨嗎?」

「我不估讀。」溫度計說。

「我也不估讀。」遊標卡尺說。

「我們都不估讀。」

小師弟看著實驗報告,默默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嗯,可以進行誤差處理了。」

-

針對題主的問題描述,我覺得應該再講一個故事:

-

「……嗯,回答正確。D選項經絡不屬於我們的人體結構。總結一下,這堂課中,我們知道了細胞組成了組織,組織組成了器官,器官組成了系統,系統組成了個體。下面,我們閉上眼睛,來做眼保健操。」

——生物教師。

-


這個世界是不是物質的呢,答案是不。物質不是真的,在科學家的儀器那裡,分解到了原子,然後到了夸克,然後又到了中微子,最後到了什麼---念頭的波動。科學家發現了,物質分解到了最後是念頭的波動,就是我們的所思所想,這個所思所想變現了整個世界。現在的科學家正在找證據,證明這是真的,就是這樣,事實真相被發現了,還得找到鐵證,這樣人們才不會懷疑你所說的。


科學只是不想聽你傲嬌而已


題主說:「現有科學理論……天地萬物、人類個體和種族都會被毀滅」。

這一段恐怕恰恰不是科學理論。

科學理論,基本的特點是:有條件限制。

「天地萬物」或宇宙,這是試圖將科學的觸角伸到幾乎無限的空間尺度(對比一下現在的科技現狀:美國人的探測器好不容易才飛出了太陽系);

「都會被毀滅」,這是試圖對漫漫的時間長河做判斷,又是一個無限大的尺度。

這兩個如此巨大的尺度,都是現在的科學理論所無力把握的。所以題主的推論,存在著邏輯上的斷裂。

也正因為如此,科學所揭示的世界,恐怕也的確並不是像你所描繪的這樣。關於這一點, @文鐳 的回答就提供了另一種畫面,而 @陳毓秀 的回答,更進一步認為,科學本身只提供事實判斷,並沒有包含題主所說的主觀性的世界觀畫面。正是因為科學理論和世界觀的二元分離,使得即使科學理論大體上是較為統一的板塊,也並不妨礙各種不同的世界觀畫面的並存

比如,未來是樂觀的、進步的、充滿無限可能的;

比如,未來是完全不確定的、偶然的、不可預料的;

比如,未來太遙遠,人類的歷史充其量才幾萬年,不必杞人憂天。

等等。

至於題主的第二個問題,「怎樣去面對無神論所揭示的純粹的物質世界?」 恰恰可以脫離第一問,做專門的探討。

因為這是人生觀問題。 @冷哲 的回答中,對人生或者說生活的意義的描述,相當有說服力,對日常生活而言,似乎已經足夠了。

結論:科學理論、世界觀、人生觀三者,是相對獨立的,分別探討,可以更加有成效。


題主你已經看到了一個冰冷無情的世界了。很多人也和你一樣看到同樣冰冷無情的世界。那麼怎麼辦?


好問題。談下我的看法。

你對科學有理想化的印象,你可能以為科學無處不包,囊括一切,其實,它只是一個很小的領域,隨著科學家的努力,慢慢在擴展。科學只是我們對世界的一種看法,雖然可能是最靠譜的看法,它不涉及價值判斷,你的疑惑在科學不昌明的時代,無數人經歷過。所以誕生了哲學,你應該尋求這方面的幫助。


推薦閱讀:

在轉基因問題上,為什麼民間科普往往挺轉,而在科學傳播學界卻不以為然?
為什麼要反對民科?
為什麼雲朵不會掉下來?
癌症能不能傳染?
如何消除女友對網路謠言產生的恐慌心理?

TAG:科普 | 哲學 | 世界觀 | 人生意義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