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和日本的面鈔值這麼大?


題主問的應該是它們鈔票上印的數值為什麼這麼大吧?韓國不清楚,簡單說下日本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799210/answer/19353831

上面是以前寫過的一個關於日本二戰時國內物價的回復。那個時候1日元還是挺值錢的,能買到好多東西。所以當時實際流通的紙幣大的也就是10、20日元(有100、200和1000日元的紙幣,但發行數量很少,流向市場就的更少。當時日本人的月收入就幾十日元),小的有5錢和10錢的(1日元=100錢)。

戰後從投降開始的一年之內,物價飛漲了四五十倍,差不多的商品價格小數點向右移兩位。內閣被迫通過金融緊急措施令(金融緊急措置令),回收舊幣,並一次發行6種新紙幣(5、10錢,1、5、10、100日元),到了1950年,印有聖德太子的1000日元紙幣正式登場。

之後由於眾所周知的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且持續20餘年(1949-1973)的日元盯緊美元的360:1的匯率制度,物價上漲幅度很大,國民收入水平的上漲幅度更大,到50年代末,普通日本人的月收入已經達到了4萬日元左右,最大面額1000日元的紙幣用著已經有點不太方便,而且物價和收入的繼續上漲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1957年發行了5000日元,在1958年發行了10000日元紙幣。

順便說一下日本人的平均月收入在60年代末突破了10萬日元,70年末達到了30萬日元,80年代後期隨著日元的強烈升值,雖然以美元計價是高了很多,但以日元計最終穩定在了四五十萬日元的水平上,同時隨著現金以外的支付手段的普及,比10000日元更大的鈔票也不太有必要發行了,所以現在的最大面額的日元紙幣仍然和1958年時一樣。

決定流通貨幣面額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以本國貨幣單位計算的物價和收入水平。最大面額為平均月收入的幾十分之一取整數,大概一天的收入與開銷左右,是個較為妥當的數字,很多國家都是這樣的。數字大的原因除了收入確實高一些以外,更主要的是看幣值的大小。1日元的幣值在世界上算比較小的,不過比日元還小的也有不少,韓元就是這樣,被歐元替換掉的義大利里拉和希臘德拉克馬以前也比日元小。


補充一下

日元並不是沒有小額貨幣,

實際上,日元是世界上輔幣單位最小的幣種之一。這和早期日元幣值較高,民眾消費水平較低有關。戰前一日元的購買力比現在一萬日元只多不少。

百分之一日元叫錢。

千分之一日元叫厘。

日元的一厘對應古代的一文,一元對應一貫。

只是後來通貨膨脹太厲害了,1953年的《小額通貨の整理及び支払金の端數計算に関する法律》取消了元以下的貨幣。

至於日元為什麼在戰後貶值時期沒有更換新幣,我覺得單純是因為通貨膨脹率不上不下而已。

當時要換的話比例應該是1::100,有點蛋疼。


本來沒這麼大的,發著發著就大起來了,總的來說還是歷史通貨膨脹導致的,中國在有一個時期面值也很大,後來狠下心斬了一刀,現在看來壯士斷腕還是有點用的。


@jyo gan的答案已經很好了,我再來補充回答另外一個疑問:既然日元面值這麼大,為什麼不改用小額貨幣呢?像我國建國時,將舊幣1萬元等同於新幣1元。比如說著名的貪污犯劉青山,貪污總計達171億6272萬元,就是以舊人民幣計算的。

這樣換幣,對經濟不會有絲毫影響。即使存在菜單成本,但人們計算1+23總比計算10000+230000方便得多,大大減少了計價成本。

真正的原因非常微小,是日本的消費稅。

我國消費稅的徵收面很窄,基本只徵收一些被視為奢侈品的商品,例如煙酒,汽油,化妝品等。但日本的消費稅無所不在,只要花錢就要交稅,而且消費包括的含義很廣,從買房子到吃街頭便當,從唱卡拉OK到在銀行轉帳服務。所有的稅都可以設法逃稅,唯獨消費稅無法逃避。

——中山大學李俊惠博士

  • 因此,消費稅成為日本政府財政收入的命根子。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橋本龍太郎當日本首相時,日本經濟低迷,政府把消費稅從5%降到3%以刺激經濟,後果立竿見影,經濟迅速復甦。但同時立竿見影的是,政府財政赤字迅速增加,馬上出現巨額財政赤字。

  • 橋本見狀,再加上判斷經濟已經復甦,於是又重新把消費稅從3%調到5%。這又一次顯示了消費稅的威力,經濟馬上急轉直下,重新陷入衰退,橋本龍太郎被罵個半死,成為斷送日本經濟復甦良機的罪魁之一,不久就丟了首相寶座。

  • 儘管後來還有人建議把消費稅從5%降到3%,但是再也沒有一個政治家敢為了討好選民而對消費稅輕舉妄動。因為財政赤字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還有一點,日本的消費稅是價外稅,我國是價內稅,即消費稅有沒有包含在標價中。所以即時日本商店沒有標零頭,比如百元店,但結賬時還是要付消費稅的。

如果日本所有的貨幣面額縮小100倍,由於日本沒有角、分的貨幣單位,這樣最小的貨幣單位就是1日元。原來的100元店就變成1元店,由於沒有更小的貨幣單位,就無法徵收消費稅。

也就是說,一切低於原來100日元消費的消費稅都將流失。由於消費稅無處不在,實際上最大的消費稅額是來自這些雞零狗碎的消費。如果這些稅額流失,必然造成巨額的財政赤字。這才是日本政府不進行幣制改革的關鍵約束條件。

故簡潔的結論是:

消費稅徵收範圍廣——消費稅是價外稅,需額外付款——結賬時必然出現許多零頭——如果改小面額,消費稅會從5元、50元變成5分、5角——日本沒有角、分這種貨幣單位——消費稅對財政收入至關重要,不可不征——面值不可改。

那最後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日本不鑄造小面額的角分貨幣呢?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可能菜單成本會飆升吧。


因為建國初期我國為了給前政府擦屁股,實行的1:1兌換,之後人民幣信用建立起來後,一口氣把舊版人民幣砍掉了四個零。

日本則是美國人主導了戰後日本土地改革,人為且有意的貶值。

韓國不太清楚,等大神科普。


日韓人也在想:「人民幣的面值怎麼那麼小?」

或者,你可以想:「為什麼有些人皮膚是白的?」

抱歉我瞎扯了,我的意思是說,這兩個國家都是經歷過貶值且沒有調整過貨幣面值,沒有什麼特別原因

實際上,近代歷史上大多數貨幣都是在「發布貨幣&>貶值&>貶值到某個程度推行新貨幣」的循環規律下,除了金銀這樣的硬通貨作為貨幣的情況


通俗點就是貶值了


看看匯率就知道了


因為「大日本國」「大韓民國」


貨幣幣值的形成有歷史因素,過程是比較複雜的。

幣值低,也不能說是「不值錢」,要綜合考慮。

日本,韓國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他們貨幣最小單位都是「元」,是「日圓」或者「韓元」。他們貨幣沒有我們的「分」等小數。所以他們的100元,相當於我們的一元。這樣算來,幣值也不是很低。日本100日圓,相當於1美元左右;韓元100元,也曾經和1元人民幣差不多,現在貶值了,大概相當於我們的6毛。


推薦閱讀:

下圖中的「鞋子」叫什麼?
桃太郎在歷史中的真實形象?
為什麼在中國有一部分年輕人一方面很喜愛日本的文化一方面又痛恨日本這個國家?
十九世紀末的日本,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藤原氏後裔如伊達、上杉自稱自己是武家?

TAG:貨幣 | 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