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眾有看新聞的習慣?
即使絕大部分新聞都和自己的微觀生活沒有直接聯繫
傳播學對此已有解釋,人們看新聞的主要原因,是想保持與世界的同步和聯繫。大眾傳媒和新聞,起到了橋樑作用。人的內心深處,終歸怕孤獨和冷落。之所以梭羅能在瓦爾登湖畔離群索居兩年多,因為他有了可以找尋的人生方向,放下了憂慮和恐懼。「君子不憂不懼。」放之四海而皆準。
我到林中去,因為我希望謹慎地生活,只面對生活的基本事實,看看我是否學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東西,免得到了臨死的時候,才發現我根本就沒有生活過。
……一個人吃了午飯,還只睡了半個小時的午覺,一醒來就抬起了頭,問,「有什麼新聞?」好像全人類在為他放哨。有人還下命令,每隔半小時喚醒他一次,無疑的是並不為什麼特別的原因:然後,為報答人家起見,他談了談他的夢。睡了一夜之後,新聞之不可缺少,正如早飯一樣的重要。「清告訴我發生在這個星球之上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的新聞,」——於是他一邊喝咖啡,吃麵包卷,一邊讀報紙,知道了這天早晨的瓦奇多河上,有一個人的眼睛被挖掉了;一點不在乎他自己就生活在這個世界的深不可測的大黑洞里,自己的眼睛裡早就是沒有瞳仁的了。
拿我來說,我覺得有沒有郵局都無所謂。我想,只有根少的重要消息是需要郵遞的。我一生之中,確切他說,至多只收到過一兩封信是值得花費那郵資的——這還是我幾年之前寫過的一句話。通常,一便士郵資的制度,其目的是給一個人花一便士,你就可以得到他的思想了,但結果你得到的常常只是一個玩笑。我也敢說,我從來沒有從報紙上讀到什麼值得紀念的新聞。如果我們讀到某某人被搶了,或被謀殺或者死於非命了,或一幢房子燒了,或一隻船沉了,或一隻輪船炸了,或一條母牛在西部鐵路上給撞死了,或一隻瘋狗死了,或冬天有了一大群蚱蜢,——我們不用再讀別的了。有這麼一條新聞就夠了。如果你掌握了原則,何必去關心那億萬的例證及其應用呢?對於一個哲學家,這些被稱為新聞的,不過是瞎扯,編輯和讀者就只不過是在喝茶的長舌婦。然而不少人都貪婪地聽著這種瞎扯。我聽說那一天,大家這樣搶啊奪啊,要到報館去聽一個最近的國際新聞,那報館裡的好幾面大玻璃窗都在這樣一個壓力之下破碎了,——那條新聞,我嚴肅地想過,其實是一個有點頭腦的人在十二個月之前,甚至在十二年之前,就已經可以相當準確地寫好的。比如,說西班牙吧,如果你知道如何把唐卡洛斯和公主,唐彼得羅,塞維利亞和格拉納達這些字眼時時地放進一些,放得比例適合——這些字眼,自從我讀報至今,或許有了一點變化了吧,——然後,在沒有什麼有趣的消息時,就說說鬥牛好啦,這就是真實的新聞,把西班牙的現狀以及變遷都給我們詳詳細細地報道了,完全跟現在報紙上這個標題下的那些最簡明的新聞一個樣:再說英國吧,來自那個地區的最後的一條重要新聞幾乎總是一六四九年的革命;如果你已經知道她的穀物每年的平均產量的歷史,你也不必再去注意那些事了,除非你是要拿它來做投機生意,要賺幾個錢的話。如果你能判斷,誰是難得看報紙的,那末在國外實在沒有發生什麼新的事件,即使一場法國大革命,也不例外。什麼新聞!要知道永不衰老的事件,那才是更重要得多!——《瓦爾登湖:我生活的地方;我為何生活》
記得看美劇《Will and Grace》,裡面Grace曾經說過(大意):「我最近都不看新聞了,只需要在人們跟我說一個新聞的時候接上:『我知道,那真是太難以置信了!』」
笑話開場,回答問題從新聞的幾個特徵入手。非專業人士,不完全,歡迎補充。1、「新」。
顧名思義,新聞最主要的特質就是「新」。「新」意味著有什麼東西發生了變化。人對變化的很多好奇心驅使人去讀很多看似無用的東西。比如**離婚了,**結婚了,**掛了,**國破產了。本來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但是看著就奇怪,為什麼離婚了,為什麼結婚了,好像是蠻厲害的人怎麼掛了,不是歐盟的么怎麼破產了。就看了。2、整理性。
新聞是經過整理的訊息。我看新聞,總比看朋友圈朋友的言論獲得的N手信息強點吧。3、社會性,與大眾生活相關。
首先,新聞雖然不一定與個人生活發生直接關係,但是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來看一下網易新聞的可選欄目:娛樂 體育 財經 科技 原創 汽車 房產 女人 社會 歷史 軍事 NBA 中超 限時免費 情感。看到「科技」下一條新聞說開發者可以開始測試谷歌眼鏡了,雖然我用不著,至少知道有這麼一個東西,有一部分人在用,我的社會性驅使我去了解。其次,實際上並不可能確認一條新聞和自己是否完全無關,谷歌眼鏡應用到看AV上的話,似乎一下就與大部分都息息相關了。再者,現在社會當中一個人的工作,與其他所有的事物發生千絲萬縷的練習。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他們去閱讀新聞,了解世界上的人都在做什麼,獲得靈感。有的數學公式都是在數學家喝咖啡的時候獲得的線索,從新的東西獲得一場頭腦風暴更有可能。另外,對於很多工作重複性特彆強的人來說,看新聞了解社會是他們獲得社會存在感的一種途徑。4、交流媒介。新聞是連接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的媒介。
比如有個男生從來不踢足球,但是喜歡看球。按道理「足球」也與他圍觀生活沒有關係,比如他是一個化學專業的博士。一個隊贏不贏和他做的實驗也沒有直接關係,但是他說不定他就是喜歡和一幫哥們黑巴薩的感覺。或者國家又出台了限購的政策,既然大家都喜歡吐槽北京買不起房的事情,看看就有了談資。談論新聞是一種社交手段,讓本身生活交集不多的人很快找到共同的平台。
還有什麼比新聞這種社交工具更加廉價么?你不需要花費幾千塊錢買個表來跟上層人士享受共同語言,不需要看很多部電影來跟文藝青年找共同話題。不管對方是誰,只要你看新聞,你就可以說「那誰,又沒上頭條。」立馬就可以開始挖掘新話題了。談論新聞也是一個人展現自己的窗口。我是一個碼農,能夠對金融大事侃侃而談,難道不會獲得更多尊重么?或者我是一個碼農,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還能在這條新聞上談談莫言這個人,難道不會獲得更多讚譽么?-------題外話--------我現在就是一個不看新聞的人,前一陣把新聞app全部刪除,一堆垃圾信息讓人焦慮,如果有人有好的app請推薦給我。這是個好問題,因為很少人會想到問這個。
首先,得說,新聞有很多分類,不能太籠統看。而人,都是有各種各樣愛好的,這個跟生活環境,工作,地域都有關係。比如你有足球的愛好,你當然想看關於足球的新聞。如果你喜歡聽歌,你當然有某個喜歡的歌手,你就會關注TA的動態,以及他所在行業的動態。你在深圳,你當然想知道關於深圳的一些新鮮事,政策等。
你是IT行業的,你當然想知道相關的一些信息。還有,如果你正在使用iPhone,並且也喜歡他,你當然會想知道,這個款大家評論如何,又有什麼新的功能被發掘,或者下一款什麼時候出來?還有,如果你想買房,你當然想知道關於房價等的新聞。
如果你開車,你當然想知道關於交規,關於汽車科技的新聞。你有想知道的新聞了,就會通過各種媒介去尋找,這個過程中你還可能發現並不在以上範圍的熱點新聞。
習慣就這麼形成了。也不排除有些並不一定是自己真的非常想要了解的內容,可能因為工作需要,你必須知道。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因為收集談資。但大部分都是工作生活中的需求,或者興趣愛好,就關注某些新聞。1.與其他人溝通時,可以作為談資來使用。2.也是增加自己見識的一種途徑,有需要時可以對別人炫耀。3.對一些距離自己比較的遠的事情關注,一定程度上可以逃避自身生活的無奈。4.有一些新聞與自己的微觀生活還是有些關係的,沒準自己以後會碰到,到時候就有案例可循了。
OK,雖然手頭有很多工作,中間休息的時候瞅見這個問題,忍不住冒著deadline的危險回答。
目前的工作,除了日常的統計分析報表外,更多的是集中於電商行業資訊的收集與彙報方面。在電商界,資訊的及時性是最關鍵的。決策是否OK,不在於有多麼精確,而在於多麼快,因此這也是很多初出校園的大學生經常遇到的困惑:即使自己花了很大的功夫做出了一個牛逼的模型,但是就是木有領導採用。因為在做這個東西的時間內,「簡單粗暴」的決策已經執行了好多,並且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上稍微有點兒偏題,不過及時性真的是我們特別注意的東西。每天我的工作之一呢,就是在在部門內部發布今日早報,把自己挑選過的,值得關注的資訊及時公布出來。之二,每天一更的數據處理小技巧。之三,下班前匯總當天重點資訊,更新到微信公眾平台上。所以你看,其實我不但是一個新聞收集員,還是一個新聞製作者……
那麼我發布的消息,就公司內部來說,是有一定價值的。不然的話,同事們只會看一眼標題然後就關掉窗口,這就相當於我的工作是做了無用功。
因此這是一個互相選擇的模型:我要更多的關注率,不斷把更優質的內容推薦給大家;大眾呢,則需要自己感興趣的(或有價值的/或是可以作為談資的)。
好了,所以為什麼大眾會看新聞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需要。問題到了下一步:為什麼需要?
這簡直到了「人為什麼活著?」「人為什麼要吃飯?」一樣的哲學高度……一句話,人是社會人。
人的行為,不但證明了自己在社會上存在著,還能參與到社會的進程中來。正如我的同事們一樣,不但需要閱讀我提供的資訊,以吸收相對有一點兒的營養;另外當別人談起這話題時……元芳,你怎麼看?先還原一種生活場景:當你與不是很親密的同事、朋友聊天時會先問吃了沒,最近幹什麼呢這一類的寒暄和瑣事,但當這些都相互問完了呢?都不怎麼看新聞的人一般會有兩種做法,1.兩個人都掏出各自的手機看微信空間微博,2.相對無言、因為尷尬和不好意思對視而東張西望。
再還原一種場景:你和一個比較親密的朋友聊天,當然會聊比較深入和私密的問題了,但是實際上私密的生活或情感的問題也就那麼多,一次兩次還可以,時間長了是不是也會感覺有些無聊和不知道說什麼了?
好,正式入題。- 談資和見識。
- 在第一種場景中,寒暄之後你來一句聽說日本又在抗議中國的防空識別區了,然後同事說是啊,這小日本兒也太過分了,然後就balabala聊起來了,就木有尷尬和不好意思了。聊完之後雙方還都挺盡興,還感覺你這人挺有趣、挺健談的,多好~
- 在第二種場景中,聊天的過程中隨口說一句聽說什麼什麼,然後兩個人就可以又聊好久了;再或者當你說到某個事情、某個觀點的時候,加上一段新聞時事觀點或者評論,旁徵博引、論證充分,再加上些許對於時事的調侃幽默,雙方相談甚歡,何樂而不為呢?
2.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看時事新聞除了能增加自己的見識,作為以後自己談話或者寫文章觀點的論證之外,也會不自覺地激發自己對於事件的看法和思考,增加自己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另外,看新聞評論以及一些專題報道,往往能看到非常精彩的報道和評論類文章,其思考的角度和邏輯性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忍不住再看一遍理一遍作者的思考框架,從中得到的閱讀的快感以及對於思維的錘鍊不亞於看書、讀其他的文章。PS:看作者的意思以及不少回答貌似都是很不屑於看新聞,或者給看新聞冠以「恐懼」、"無聊」,"缺乏安全感「的字眼,都好像感覺看新聞有些不務正業、不大好似的。其實,個人認為,看新聞和看電影、看電視節目、看書都是一樣樣的,就是一個了解以及獲取、吸收的過程,只要用心了去看、去思考,都會有所收穫的。反之,如果走馬觀花、草草掃過,不論看什麼,結果都白搭。快節奏生活下很多人一旦發現自己沒有融入社會就會感到恐慌。與其被動接受信息不如主動尋求出口。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正好在做相關的專題總結,肯定不完善,就當拋磚引玉了。我覺得可以從這幾個角度來理解:
⑴受眾
①讀者的新聞期待。
Ⅰ儀式化事件。
Ⅱ重大公共事件。
②受眾選擇閱讀新聞的標準。
Ⅰ有用。
Ⅱ有趣。
③大眾作為一種社會監督的力量。
⑵新聞的功能
①本體功能:信息。
②派生功能。
⑶大眾傳播媒介的功能
①拉斯韋爾提出:
Ⅰ監測環境。
Ⅱ協調社會。
Ⅲ文化傳承
②賴特補充:提供娛樂。
③施拉姆補充:經濟功能。
④拉扎斯菲爾德補充:
Ⅰ賦予地位。
Ⅱ麻醉。
⑷媒介環境
Ⅰ大眾媒介通過對於信息的選擇,加工,重構從而建立了一個主觀真實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與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並不是完全的重疊。
Ⅱ人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本性在於其社會屬性。
Ⅲ當人們需要與外界進行溝通時,便需要利用媒介這個中介來獲取所需信息,從而調整人們的社會行為。而新聞便是大眾媒介傳播的主要內容。
首先,新聞自古就有,在古代,街頭小巷,茶館酒樓,都是新聞傳播的重要場所,而科技高度發現的當代,新聞就傳播的更快速了。因此,可得知:一,每個人從心理上都渴望知道一些新鮮的事情來排解消磨一下時間。畢竟每個人生活的圈子是固定的,每天經歷的那點事基本也是不變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覺得該了解一下天下事了。二,了解一下適時的新聞當做和朋友聊天的談資。三,可能即所謂的聞道,通過觀看自己很難經歷的事來提高自己的閱歷,掌握處理不同事情的方法,經歷足夠了,就可以達到隨心所欲的心態。
如果不通過與他人的接觸就無法確定自己活著,不能得知外界的消息,就無法確定時間的流動。
只是豐富談資而已。
因為這個習慣被養成了唄,總感覺問題怪怪的,
為什麼大眾有聽音樂、看電影的習慣啊?
人都怕孤獨,消除孤獨感的方法是,知道別人在幹嘛。
為了某些場合有話可說
就像皇帝每天都要批閱奏章
1.自己生活在社會中,用得關注一下社會上的事,花點時間關注自己生活的大環境。
2.增加談資,談到時事的時候好歹能說上幾句,在沒話題的時候吐槽一下霧霾是個引起共鳴的好方法…
既然人們習慣去閱讀新聞,說明新聞對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付出時間去閱讀,至於是什麼價值還因人而異:為預期未來股市變化關注新聞,為滿足自己的求知慾看新聞,為增加與隔壁老王的談資看新聞。總之是我們對新聞是存在需求的,這種鵲起需求既源於社會壓力像了解市場動態為公司提供分析,也源於內在本能,因為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必須相互交流,孤立勢必會遭到淘汰,而新聞是科技發展到現在廉價且容易獲得的形式,對於大多數人這是便捷且廉價的方式,如果放在幾百年前可能是口頭相傳或是說書的形式,所以看新聞的習慣既是人們的需求也是新聞在時代發展過程中進化為出來的。(註:本新聞概念可能相對狹隘些)
想知道在自己不在的地方 自己睡著的時間 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就我自身而言有三點原因
1 看國家大事,不說關心天下事,而是本能的想知道世界上在發生什麼。
2 看科技類新聞,因為一直想了解世界上有哪些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在發展,被創造。
3 看某些喜歡的明星的花邊新聞,純粹意淫罷了。樂呵樂呵就好。
我不知道這其中什麼大道理,我只知道看新聞能讓我在朋友聚會時說兩句,而不是全程沉默。朋友說這個我也不知道那個我也不清楚只能跟著哈哈哈的笑。我討厭這樣,恐怕這樣只會讓朋友之間越來越疏遠。我想改變。成為能令人開心的人,能和他們分享世界各地發生的有趣的事,他們不知道的世界——即使不是親身經歷。
請不要回復如「這是你對友誼的不信任,沉默也是你的相處方式blah blah blah」我認為友誼是需要維繫的,這是我的方式,個人選擇,謝謝。閑著也是閑著
為了安全感和融入感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國一華人女子槍戰 3 名入室劫匪,擊斃 1 人?
※如何看待閭丘露薇對一些電視記者的批評?
※如何評價「空中巴士」巴鐵 1 號啟動路試?
※如何看待6月7日緬甸軍用運輸機失事?
※來說說趙薇事件演化成 資本vs民意的事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