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昌鎬?

石佛應該是近現代圍棋歷史上最偉大的棋手之一了,如何評價?


先上結論:李昌鎬是現代圍棋史上僅次於吳清源的偉大棋手。

以下從三個方面說明:一是戰績,二是開創了一種很需要功力的特別的贏棋方式,三是對開局的下法有創新。

首先,就戰績而言,從1996-2006,幾乎有十年時間,李昌鎬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為人仰望。偶爾狀態波動一下,人們奔走相告,但過兩天他又回來了。

正是因此,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棋手都對李昌鎬十分欽佩。http://www.weiqitv.com/index/video_play?videoId=53c744f09874f0e76a8b461f 看圍棋TV孟泰齡對珠鋼杯李昌鎬對孔傑一局的講解,夢夢簡直是化身為了李昌鎬的「腦殘粉」。李昌鎬被棋手如此崇拜,我對此很能夠理解,正如彭荃在圍棋TV講棋時多次說的,李昌鎬的對手總是很困惑:我也沒下什麼壞棋,似乎還佔了些便宜,怎麼下著下著就不夠了,並且還不是差一點,而是差很多?對李昌鎬和曹薰鉉戰績都很差的趙治勳在自述中說,輸給曹薰鉉自己服氣,但實在沒看出來李昌鎬強在哪裡,大家都說計算準和官子強,但這兩點也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一定還有其他的東西。現在當然我們知道李昌鎬的強大來自於精準的判斷和對全局的掌控。時越在圍棋TV講棋時說,雖然一般愛好者可能覺得李昌鎬的棋不好看,但他們專業棋手十分佩服李昌鎬對全局的掌控,確實非常強。這就是第二點要說的,李昌鎬的贏棋方式很特別。

戰績和贏棋方式之外,第三點要說的是李昌鎬對開局下法的創新。總是有很多人說李昌鎬保守,沒什麼創新。這些人想必是被李昌鎬的棋風誤導了。棋風穩健和開局保守是兩回事。回到90年代,當時《圍棋天地》等圍棋雜誌上經常刊登韓國的新變化。而所謂韓國流定式基本上都和曹李師徒有關。

八十年代韓國興起了圍棋熱,又碰上經濟高速增長,因此很多企業贊助圍棋。儘管韓國的比賽很多都不像日本七大頭銜戰那樣持久,經常停辦,但馬上又有新的比賽取而代之,所以同時間存在的比賽始終很多,這也造就了韓國頂尖棋手驚人的對局量。訓練量的提升必然帶來研究水平的提升,韓國棋手不滿足於已有的日本理論,而是對各種老變化重新研究,重新評價,並探討新的下法,所謂韓國流呼之欲出。後來中國圍棋趕上韓國,也是在訓練量和布局研究這兩方面實現了提升。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迷你中國流開始盛行的時候,但這方面中日韓三國棋手都有功勞,韓國棋手主要是研究了星位的變化。(當然韓國棋手在小目的變化上也有創新,參見劉昌赫對趙治勳的某盤「中刀名局」。)現在我們都知道星位小飛守角後二路跳把角部實地守住很大,據俞斌說這就是李昌鎬最先意識到的。俞斌講,90年左右他去韓國訪問,和劉昌赫下棋,劉昌赫就下了這個二路跳,他當時沒見過,以為裡面還有棋,就試著點進去,結果被凈吃了,而這當時在韓國已經是常識了。我們在對局中經常看見放點入的棋子渡過,那不是因為吃不掉,而是吃掉了會被棄子封外勢。

當時日本的最強者小林光一喜歡下星加無憂角的新小林流,因此很多比賽形成了新小林流對二連星的布局。白棋的下一手一般都是拆在黑棋的無憂角這邊,有拆在星下和多拆一路兩種。最開始拆在星下多,認為多拆一路不好,因為黑棋內掛時若尖頂則黑棋在白陣中拆二,若一間夾那麼黑棋點角後白棋成為外勢加拆二的凝形。只有李昌鎬獨樹一幟,經常在一間夾取外勢後悠閑地拆二。他認為黑棋一子有活力,拆大了有破綻,所以只拆二並不是凝形,是積蓄力量的好手。俞斌也講了這一點,我當年也對這個拆二印象很深,因為這確實違反了經典的日本理論。由於李昌鎬對這一拆二的重新評價,對新小林流多拆一路也得到了重新評價,後來漸漸地拆星下幾乎絕跡了,都是多拆一路了。

不管是白棋拆在哪裡,接下來黑棋外掛後白棋怎麼走都是個問題。韓國棋手對這個情況下白棋的走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別是兩個定式,一個是壓虎,第二個是守角後黑棋飛角,白棋碰。這兩個下法如前面所說都是老變化,都不是韓國棋手發明的,但是韓國棋手發揚光大的。特別是後面的碰,甚至被稱為韓國流定式,因為是韓國棋手使這一碰從另類下法變成流行的普通定式。在這兩個定式中李昌鎬都有不少新手。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二連星對二連星成為了最流行的布局,韓國棋手對星位的研究就更有用武之地了。這一時期特別流行一間夾,李昌鎬就是這個時候用悠閑的拆二改變了棋界的看法。被一間夾時跳起的變化也有發展。這時星位變化最讓人震驚的發展是掛後飛角再拆二這一看似完美的形狀竟然可以被嚴厲地衝擊,衝擊手段是尖頂掛角的一子,不過要和二路點結合使用。但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很少看到這一尖頂了。

後來在星位的變化上李昌鎬又下出了相當神奇的棋。我們最開始學棋時都學過對掛角不能尖頂,因為這樣會給對方立二拆三的好形。高手比賽中也確實很少這麼下,坂田榮男在對吳清源的十番棋中這麼下過,那是另一邊有勢力配合併且從結果看來並不好。而李昌鎬竟然下出了被教科書徹底否定的尖頂,就是讓對方立二拆三。接下來李昌鎬是怎麼繼續的呢?是打入後再扳粘,既取地又給對手留下缺陷。要是幾十年前的日本棋手穿越到現在看到這樣的棋會驚得暈倒吧。不知道是誰發明了這種奇特下法,反正自從李昌鎬這樣下之後各種尖頂給對方立二拆三就成了一種可行的下法,因為棋手才意識到立二拆三其實也沒那麼厚。

插個無關話題,這幾年對星位掛角,二間低夾的下法比較流行,而以前要夾擊不是一間夾就是二間高夾。這有幾點原因。首先二間高夾那模樣的方向就不在夾擊這邊,要在夾擊這邊發展模樣一般總是一間低夾,但這有兩個缺陷:第一,對方跳起之後正好大飛肩沖夾擊的一子。第二,就算對方點角,那之後可以肩沖夾擊的一子,被肩沖的一方一般是爬了拐,但這就離外勢太近,太重複了,二間低夾那間隔就好些。之所以以前沒人下二間低夾是因為覺得被雙飛燕後不好,但現在大量的研究證明被雙飛燕之後還是可戰的,所以二間低夾就流行了起來。

當然李昌鎬的創新比起吳清源那是小巫見大巫了,李昌鎬只是發展了星的變化,而吳清源發展了星和小目的變化。作為番外篇就再講一下吳清源的貢獻。

提到吳清源的創新都會提大雪崩內拐,但對此事的敘述有很多錯誤,在此澄清一下。大雪崩定式中黑棋內拐時,白棋如果先擋再斷,那黑棋可以還原成外拐定式但便宜兩目,所以白棋要先斷與黑棋打交換後再擋。一般認為吳清源最開始走內拐時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不然,他是為了吃角,先拐可以緊一氣,因為當時的配置取外勢不利。當時高川格先擋,但吳清源還是照後來的標準定式下的。所以有人說高川格驚慌失措,結果應錯崩潰,也是沒看棋譜的胡說,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選擇。如果說哪裡下錯了,無非就是先點了一下,讓另一邊長不再是先手,但這個長本來就是很晚才發明的,在這個長發明之前的定式和高川格實戰的唯一區別就是先點一下損失了一個劫材和連環劫的變化,這個損失也沒有多大,談不上崩潰。還原成外拐定式便宜兩目可能是藤澤秀行的發明,而那盤棋藤澤秀行的對手正是吳清源。

其實我覺得拿大雪崩內拐當做吳清源創新的代表實在有點……這種定式中的具體新手藤澤秀行、梶原武雄、橋本宇太郎甚至不以創新著稱的坂田榮男都有的是。這幾位當然很厲害,但在創新方面比吳大師還是有差距。

吳清源的貢獻首先在於占角的選點。傳統的日本布局,都是先佔小目或目外或高目,再守角或掛角,再拆邊,再向中腹發展。秀榮開始在不貼目時大量執白走星位,但還是沒人執黑走星位。三三更是沒人下。是吳清源和木谷實的新布局革命解放了棋手的思想,使三三和星位成為可以的選項。新布局革命之後,星位和小目才成為兩大占角選點。而吳清源對星位和小目的變化都有過革命性的的影響。

我們現在看古代的讓子棋,就會發現那時對星位小飛掛,最常見的應法是大飛,單關也有,而現在最流行的小飛則根本沒有。古人覺得,要下高位就單關,要下低位就拆二,也就是大飛。幾百年大家也就這麼過來了,沒有人覺得有什麼問題,直到吳清源發明了小飛的應法。他認為,大飛看似多拉了一路,但空虛,還是小飛堅實。小飛的最直接好處是限制了對方點角後的活動空間,相比大飛相差很大。看看現在棋里對星位小飛掛有多少是小飛應的就知道這一發明是多麼重要了。有趣的是,如果把星位落到小目的位置,吳清源的看法就反過來了,他認為無憂角是凝形,小目應該大飛守角。

我們現在看三四十年代的棋譜,就會發現,那時黑小目白小飛掛黑夾擊(黑白是為了方便敘述,換做白棋先佔角是一樣的)之後,白棋總是托角,託了再虎,幾乎沒有例外。然後黑棋退,於是白棋立下,舒服地安定。但是,只有一個棋手不是退的,就是吳清源,他是扳打取角,放白棋取外勢。最開始日本棋手根本沒想過可以扳打,都覺得退是理所當然的,他們覺得黑棋角上就這麼一點空,讓白棋取外勢實在划不來。但是,就如同李昌鎬對一間夾後拆二重新評價一樣,吳清源獨樹一幟地認為,黑棋在角上提一子很堅實,而白棋的外勢反而有成為孤棋被攻擊的危險。日本棋手托虎然後吳清源扳打,這樣的對局下了無數盤之後,日本棋手也輸了無數盤之後,日本棋手終於認識到,吳先生也許是對的。後來吳清源晚年擺棋時還嘲笑說:他們就會這個托虎,被我一扳打就不會了。五十年代托還有人下,但後來就逐漸絕跡了,尖頂、飛等下法取其而代之了。

如果把占角看做第一手,掛角看做第二手,那麼吳清源首先是改變了第一手的下法,小飛應是改變了星位小飛掛的第三手的下法,使托虎絕跡是改變了小目小飛掛夾擊的第四手的下法。那些定式新手都不知道第多少手了,相比起來都不值一提了。

至於為什麼吳清源可以有這樣的創新,參見他本人的自述。

關於定式

不少人對我創造了許多新定式、為圍棋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給予很高的評價。(註:武宮正樹在《圍棋實戰研究》中有這樣的評論,作為一名經濟學學生,我每次想到那段評論都會想到肯尼斯·阿羅。) 對此,我不勝感激。倘若來問我的意見,我會開門見山地告訴諸位:盤角上的定式本來就和沒有一樣。其證據是,綜觀一流棋士的對局,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是按書上寫的定式下棋的。

角上的定式本來就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四個角在很大程度上被布局與征子所左右。由於棋子的配置關係,往往出現許多一般看來不成立的手段。大體說來,「定式」這一名詞本身就不好。既然說是「定式」,就容易被字面的含義所束縛,使人總是想當然地把它奉為固定不變的東西。可以說「走式」本來只是個單純的「標準」而已,為了向初學者傳授時方便才被過分地固定化了。因此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像奴隸一樣被它打上烙印而盲從於它。比起角上的定式,我倒是想把中盤的手筋、終盤的收官中的許多部分叫作「定式」呢。

如果說我真的創造了許多「新定式」的話,那是因為本人對歷來的「走式」毫不重視才引起的。在新布局誕生之前,「一占空角、二守或掛、三要開拆」的順序被認為是絕對正確的。因此,當年的定式相當死板的。特別是在師道尊嚴、不得造次的戰前,同一宗門的年輕棋上要想打出新手,必須要有極大的勇氣才行。只要未成強手,稍有標新立異就要遭到周圍的一陣怒斥:「你小子還沒那個份兒來打新手!"所以,那個時代很難出現新的定式。

因我並非大權威的門徒,不受既成觀念的束縛,可以自由地思考。我的師傅瀨越先生從未搞過全門棋士的研究會。只要我的成績不下降,師傅不管我下什麼樣的棋都不責怪。反過來說,我始終只能一個人單獨地研究。雖然這種千里走單騎式的方法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泥潭中去,但畢竟可以自由思考。就這點來說,我的學習環境可謂無比優越、得天獨厚。

即使是銘刻棋史的新布局,我與木谷實在擺脫傳統布局思維這一點上雖說一致,但出發點仍有不同。本谷實非常重視中腹難以計算的勢力,我則主張「將一手棋便守往角的打法省略,那怕只是一手,也要儘早在邊上展開」。被稱為「新布局之花」的三連星,就是以我首創二連星為根據的。我剛到日本時,人們都遵循本因坊秀策以來的傳統觀念下棋,黑棋的第一手只局限於投在小目上。但後來我發現秀榮名人曾執白打在星位上,於是我的黑二連星設想便找到了根據。既然執白打星位都成立,那我執黑去打就更無可非議了。我向來是我行我素,對秀哉名人的對局中,也一視同仁地打出了三三、星、天元的布局,這本來並非蓄意向本因坊門的權威挑戰,只是覺得可以這樣打才毅然打出來的。

可是,遇到難解的定式時,職業棋士也同樣容易被定式束縛。如我在「大雪崩」定式中,首次打出向內拐頭的新手時,據說在隔壁房間里研究的職業棋士們頓時騷亂起來,紛紛叫嚷:「吳先生搞錯定式了!」另外,比如某箇舊「定式」,它是一百多年來始終認為黑棋絕對壞、誰也不去打的「定式」。我之所以敢這樣打,只因我總不服氣、黑棋究竟為什麼不好?如今果然風頭調轉,都認為白棋不好了。雖說此棋形已少有人打了,但從試探起直到得出白棋不好的結論,足足花費了十年的光陰。說實在的,我本人並沒有為了打出新手而事先煞費苦心地反覆鑽研,許多新手都是在對局中靈機一動地想出來的。

目前,在幾百種基本定式的基礎上,又產生了與這些定式的變化有關的定式。也許全部加起來早已超過了一千多種。如此浩繁的定式,就是職業棋士也未必全能記得住。更何況業餘棋手那種生吞活剝式的死記硬背,不但枯燥無味,而且毫無意義。實許相告,本人不但對定式知之甚少,而且就在知道的幾個定式中仍然混雜著許多不解的東西。我覺得一般業餘棋手應該把定式只當作一種「標準」,頂多記住五十至六十種基本形也就足夠了。而後再靠自己的棋力,全力以赴地去下自己能透徹理解的棋即可。

只有心中沒有定式,才能創造定式。只有毫無拘束的天才,才能創造出最偉大的成就。但是在這一個毫無拘束的天才出現後,日本棋手還是自覺不自覺地被既有觀念束縛,直到幾十年後韓國棋手的崛起才再次改變了圍棋。


不得貪勝--- 李昌鎬的51%

喜歡圍棋的人一定都知道李昌鎬吧。

W君是做投資的。他的書房裡掛著四個大字:不得貪勝! 據說這四字箴言來自李昌鎬的自傳書名。

他說,當年他讀完李昌鎬的《不得貪勝》,便發現棋道與投資之道在本源上有很多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他特地請朋友把這四個字寫下來,掛到了書房的牆上,日夜觀之。

李昌鎬究竟有多牛?!

從1992年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起,至2007年共奪得18個個人賽冠軍,獲得過2007年以前舉辦的任何一項世界職業圍棋大賽 (包括應氏杯、富士通杯、東洋證券杯、LG杯、三星杯、豐田杯等等) 的冠軍,真正實現了世界職業圍棋比賽「大滿貫」。風頭之盛,無人能敵,開創了一個萬眾敬仰的『李昌鎬時代』。

是不是很奇怪,一個以『不得貪勝』為座右銘的人,如何成為了一個所向披靡的常勝將軍?

先看看他的對手如何說。
李昌鎬的老對手,中國圍棋代表人物之一馬曉春九段曾說,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滿分是10分的話,那麼李昌鎬的棋,每一手最多打6分到7分。

那麼他自己呢?據說有記者曾經問過他此類問題,他的回答是:「我從不追求妙手,從不想一舉擊潰對手。」 。。。 「為什麼呢?妙手是最高效率的棋啊!」 。。。 「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這裡小小科普一下,妙手,是圍棋術語,指最精妙的下法,一著妙手可解開困境,可扭轉敗局,可一舉制勝,堪稱妙到毫巔的智慧。)

好一個奇怪的51% !!!???

於是,思考題來了——每手棋只追求51%的效率,為何能做到世界第一?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進攻。如果用100%的力量進攻,不是更強嗎?

W君解釋道:奧妙之處正在於此!

表面上看似乎如此,不過換一個角度想,人求勝欲最強的時候,恰是最不冷靜的時候;對別人進攻最強的時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時候。

所以,李昌鎬用51%的力量進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這使他的棋極其穩健、冷靜,極少出錯,常使對手感到無隙可乘。年輕的他因此得了許多與年齡不相稱的綽號:少年姜太公、鱷魚、石佛……

妙手極美,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陷阱!誰能讓自己的思維一直保持在100%的高效上呢?

因追求妙手,用上全部精力,思維也像透支一樣,妙手之後,不假深思的棋也來了。如果對手沒有被擊潰,你的破綻就完全呈給了對方。全力之後,必有懈怠;極亮之後,必有大暗;邁最大步子往前沖,也最容易一腳踩空。這不是每個棋手都看得到的,李昌鎬看到了。

所以,在他眼中,極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誘惑後,落下的平凡一子。

此理通,百理通。

如果放到投資領域來,真正的妙手,就是看破暴利誘惑之後,所做的回歸常識,穩紮穩打的決策。

W君娓娓道來:這讓我想起巴菲特所反覆強調的安全邊際。在巴老看來,找到足夠的安全邊際,比找到某一隻牛股要重要的得多。成功地抓住一隻牛股無法成就你的整個投資生涯,而堅守安全邊際則可以。

孫子云:「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是戰爭的第一要訣。

所以,投資「第一要義」—— 避免大虧!!

高爾夫比賽中的最後贏家不一定是頻現小鳥、老鷹,但切記打爆。投資人也是如此,切記打爆,大虧。

投資是反人性的遊戲。這也正是李昌鎬所說「不得貪勝」的真意。

勝利是好東西,但對勝利的貪慾卻會讓你遠離最終的勝利。

記住:51% --- 勝利就在前方!

http://weixin.qq.com/r/xEg_JrTENelKrfBF9x3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何評價李昌鎬?

那我們得先聊如何評價X這個話題。

年輕時,聽一隻野狗講過這麼一段話,對我影響很深。 他聊的是,"如何評價蔣經國"

大意是:人有三種可評價境界

第一層境界,通過描述他本人來描述。

第二層境界,通過描述他身旁人來描述,包括親友,同儕和敵人。

第三層境界,無法描述。只能通過對社會小人物和異議分子的側寫來描述他的倒影。

這隻野狗是這麼總結的:

當一個人成為大人物時,反射他的面貌必須運用倒影

原話是:

這樣說,你如果拍一部【蔣經國傳】的電影,你該怎麼拍呢?我跟你說,你如果要得獎,你必須這樣做,前期的蔣經國就只是一個流亡蘇聯的年輕人,你可以大潑筆墨、大灑狗血、大談戀愛,大大的搞單一視角與主角投射,弄得壯烈無比之類,可中年後的蔣經國,他的形象卻不再單純取決於自己,而是取決於他的繼母、同儕、以及政治敵手的描寫,這些事已經是蔣經國的靈魂,而不再只是外來的壓迫事件,因為他每一刻都在下決定,都在考驗自己的靈魂。到了晚年的蔣經國,精彩的來了,這恐怕才是最精彩的,因為這時連他身旁的人物(管家、司機、下屬、子女)都不再能全面反應他的真面目,他的形象必須取決於兩種人的側寫,一邊是真實的社會小人物,因為蔣經國的力量可以觸得到他們,也正在改變他們的命運。另一邊則是反對他的異議份子。當這些人的人生被真實的描述時,我們才會看到一個真正完整的、偉大的、權謀的、或寬容或現實的蔣經國

許多政治家的傳記電影,後期都拍得極爛,因為他們忽略了這點。當一個人成為大人物時,反射他的面貌必須運用倒影。

了解了評價的基本原理,我們就可以聊圍棋手了。

李世石和古力這兩個人,無疑處於可被評價的第二個境界。他們被稱作一生的敵人。你可以通過描述古力來評價李世石,不描述古力也就無法描述李世石。反過來也一樣。

曾經的李昌鎬,也在這第二層境界。評價那個總能拿冠軍,在1995年到2004年間壓得整個中國喘不過氣來的李昌鎬,就一定要描述作為他師友的曹薰鉉,劉昌赫。也一定要描述作為他敵手的聶衛平,馬曉春,常昊,乃至周鶴洋,羅洗河。甚至還要再描述一下李世石--以李昌鎬後繼者的身份。

而如今的李昌鎬,絕對無法用第二層境界評價了。他在同代人,已經不能當他的對手了。

他是否進入了第三層境界呢? 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有無數小人物是打著他的棋譜成長的,也有很多人把 「李昌鎬已經不行了」掛在嘴邊。

如果評價李昌鎬? 不俗的人。他把這個世界襯得俗了。


當年自己為了提陞官子的水平,每次都打李昌鎬的棋譜(就是那種2目之內勝負的局)。在棋局快結束40手內,我會扔開棋譜,自己模擬雙方下,然後數目,看看最後的目數是否一樣。就這樣練了一年,段位賽直接升了4段,只能說很感謝李昌鎬


周澤雄的《天生郭奉孝》里談到了李昌鎬,令人印象深刻:

韓國神童李昌鎬的成就同樣令人不可思議:他的天才最神奇之處在於他在棋盤上完全無意賣弄天才。如此純青的爐火,如此寵辱不驚、淵停岳峙的棋枰風格,究竟是如何與少年心性結合在一起的呢?在他那老僧入定般的鎮定從容之下,我們發現擅長在棋盤上下出最為靈動不羈的著手的中國天才棋士馬曉春,竟常常顯得不知所措。我們能理解法國詩人蘭波十九歲前已完成全部的傑作,也能理解吳清源當年以神乎其技的天才把整個日本棋界打趴在地,但萊蒙托夫和李昌鎬,他們的成就卻分明逸出常理,使我們讚歎之餘只能再忙著感嘆:世界的確是詭譎多變的,難道李昌鎬像傳說中的老子那樣生來就長有一頭白髮?難道萊蒙托夫未出娘胎已經歷過慘痛的失戀?


20世紀,前有吳清源,後有李昌鎬。兩座高峰,基本標誌了現代圍棋的前半盤和後半盤。以一人之力改變圍棋下法的人,不管怎麼說,都是青史留名的豐碑。


憤而答之。

歷史地位被低估,同時也被誤解的一位偉大的天才棋手。

16歲拿世界冠軍,沒有人認為是天才棋手。那個時候的世界比賽,我的印象只有富士通和應氏杯,含金量比當代的世界冠軍可是好很多。他的老師曹熏炫也自認為李昌鎬是「可以努力的天才」,意思是比一般人擁有很多的專註力和耐心。

保持世界冠軍的總數記錄,至今無人打破,決賽保持極高勝率,巔峰期的馬曉春輸到「腳底板發冷」。如果統計世界大賽奪冠率更是要驚人了,那個時代的世界大賽很少。

大多數對手評價李昌鎬的棋都是強在官子,力量平平,看馬曉春和常昊的自評,好像李昌鎬偷了他們多少勝利。我的看法是,常馬恐怕沒完全看懂李昌鎬的棋。後來的年輕棋手一般對陣李昌鎬採用搏殺戰法,連周鶴洋這種標準的本格派都這麼干,我覺得這是在戰略上定位準確,現在的老棋手對年輕棋手也會這麼下。說白了就是採用高風險戰法,跟你梭哈,這是明白自己實力有差距的合理策略。事實上對李昌鎬保持最高評價的恰恰是李世石,他這個水平的棋手才真正明白李昌鎬的力量。常昊馬老,還是差一點。

李昌鎬記得是75年的,現在活躍在韓國聯賽一線,沒有過人的熱情是堅持不到現在的,他這個年齡段的棋手,保持這個實力,沒有第二位。

以上都是憑記憶寫的,李昌鎬是我一生的偶像,高山仰止!


整個圍棋史至少前八,現代圍棋前二...


不能說是史上最強 但全盛時期實屬一代王者

以我看最可怕的在於 棋盤361個點 他贏了那麼多盤半目棋 3目以內的棋不計其數 對於他的對手們來說是多麼殘忍 給予對手勝利的一線光明又在最後一秒扼殺

半目勝負對輸家打擊比中盤勝負打擊更大 李昌鎬執著追求的半目正是同時代棋手心裡永遠的陰影


十年前學圍棋時覺得神一樣的存在!永遠的面無表情,永遠的穩定性表現,貌似當年擂台賽的時候韓國就他一個,中國虎字輩上去圍攻,照樣被他虐。中國的天才少年一生被其壓制。起碼在我這個時代,我覺得他堪稱最偉大!


這麼比喻,高手過招,兩劍同時出鞘。

不管多麼高超的劍客,劍鋒永遠只能剛好夠到他的咽喉處。

那些人永遠倒在打敗他的前一步,半目之差,天壤之別。


在他巔峰的年代,中盤甫定收官伊始之際,當所有與他對局的人判斷自己盤面十目時,他已經精準地計算出了後半盤所有變化——雙方都下出正解,則他半目取勝。

然後結局幾乎次次都不出意外,以上這一幕在1995-2004年間上演了無數次。雖然和他搭戲的對手大體上分為老中青三代,但這齣戲基本上就沒改過台本。隨著這個劇情已失去懸念,橋段變得越發狗血,大家的台詞也漸漸固定下來——「我前半盤贏多了,奈何後來官子出錯,被李昌鎬半目逆轉」。

不過在我看來,真實的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的——

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不亦小乎?

——《莊子》

二十世紀的圍棋,概括來說,前五十年吳清源,後五十年李昌鎬。

李昌鎬不曾年輕,吳清源從未老去。

——————————————————————————————————————————

補充答案,兼複評論區 @張辰LMY兄:

那就說點你更難接受的:李昌鎬這樣的棋,實際上是圍棋發展到現今這一階段的大勢所趨。放到歷史裡做比較,舊時代日本圍棋,形態上更像宗教;吳清源、木谷實攜手完成了宗教改革;藤澤、坂田加六超幹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到李昌鎬這個階段,就輪到科學、技術,工業革命這些比較理性的內容上台出場了;而如今,道場少年的成長狀態和棋的內容,鮮明地打上了信息革命與互聯網時代的烙印。

任你不贊同、不支持也不接受,我還是認同國父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儘管我對所有的失路英雄都懷有崇高的敬仰與深深的讚賞,我也不會讓個人情感凌駕於對大勢所趨的接受之上。任何一個接受過現代科學訓練的人,都不應該將情感與理智混為一談,更不應該將個人好惡作為對事實的評判標準。

我欣賞李昌鎬,即便他在棋上所表現出來的內容相比於一個得道高僧或文人士大夫,更像是一個科學家、哲學家或者工程師,也一樣是人類的大智慧。時至今日,如果誰還非得要用「圍棋只能作為東方文化的精華產物,只能由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作為第一代表」這種狹隘的標準來衡量一切,其思想基本上還停留在鴉片戰爭以前,連近代史都沒過去。以及,這種狹隘標準的本身就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兼收並蓄、博厚淵卓的精神絕相違戾。


全盛時期的李昌鎬在圍棋界的地位就相當於的現在費德勒+納達爾,相當於C羅+梅西,相當於喬丹+張伯倫,相當於林丹+李宗偉,張繼科+王皓。

只到李世石出來以後,才能有人和他勉強抗爭。其他人都像渣一樣被碾壓。馬曉春和常昊只是中國人意淫出來的,其實根本就無能為力,不配和李並稱。

現在人不知道他有多偉大,就好像現代人想像不到體育史上那麼多的天王巨星在當時的統治力一樣。時間流逝,最後只留下一個名字。


補一個天涯的長篇

其實,我想談的不僅僅是李昌鎬(大坑竣工)


大概我小學的時候,李昌鎬的黃金年代正兇殘席捲而來。

一動不動的石佛是爸爸痴迷圍棋直播,拿著雜誌打譜的最佳對象。看著他在電視上完全無波瀾的臉,儘管年幼,我也仍能感受到他春風細雨然而紮實穩固的風格和,勝率。

慢慢的,爸爸手中的雜誌封面不再是李昌鎬,一個稚嫩而同樣獃滯的臉佔滿了各種比賽的冠軍。李世石後來常被好事之徒拿來與李昌鎬比較,往往冠以李昌鎬是第一人,李世石第二人的噱頭。07李昌鎬的全面潰退,讓我對於吳清源當年車禍以後狀態大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兵不會死亡,只會慢慢老去。但對於棋手而言,狀態的衰退和棋力的枯老無異於死亡,甚至更為殘忍:他需忍受鋪天蓋地的質疑,肆無忌憚的分析和評論,甚至被逼對當世代替自己作為第一人的存在進行封號。

這就是為什麼我很喜歡李世石。他是一個貫徹華人中庸精神到底的人,不執迷於妙手,因為他知道這有如樓梯上的靈光,esprit d"escalier,有了一手很可能打破自己思維的平衡,提早消耗靈感。故他始終穩紮穩打,狀態當打也不會狂妄激進。

而這點得益於他無比清晰的自我了解:他講過,吳清源和李世石是天才,我不算吧。所以他向來穩坐如山,不劍走偏鋒(當然作為一個頂尖棋手這也只是相對而言……),在不經意間拿下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當今棋壇氛圍已經很難有以前百花齊放的清流之態,績效的心理壓迫下,人人都只能做勝負師。所以除了穩重之外,李昌鎬還是很有些幸運的。他還是比這些後來的天才早生了幾年,享受了一段相對安閑,可以有51%的效率而不慌不忙的好時光。無論世事如何,願他始終保持初心。祝福他。


足球就是22個人在場上奔跑,最後德國人獲勝的遊戲。——萊茵克爾

圍棋就是兩個人輪流落子,最後李昌鎬贏半目的遊戲。——我


某記者當年形容「石佛」的一句話:那些年,不管李昌鎬拿多少個世界冠軍,我們都會覺得那些冠軍的含金量不是很高,因為他的對手裡面沒有李昌鎬啊。


可能這個答案有點偏題了。

我們先從古力說起,前幾天,我在北京觀看了已過巔峰的古力的一盤實戰,官子收了一半左右,我點古力黑棋盤10左右(本人強業餘,試過沖職業,無功而返),但古力開始長考,還耗掉了幾個讀秒,最後落子開始撐一個單片劫,在場觀眾無不目瞪口呆。果不其然,古力最後通過撐劫逆收最後一個單官,盤8半目勝。這著實給我震撼到了。

而論官子,古力連巔峰李昌鎬的尾巴都不看到。當然李昌鎬的長處不僅僅在官子,他的治孤,控盤也是很穩健的。他的棋譜,字裡行間都寫滿了"穩"字。

石佛之穩,滴水不漏,爐火純青,莫過於此了。


李昌鎬15年世界大賽歷程完全統計與評述

90年出手不凡:第3屆富士通杯第2輪,初次登上世界大賽的舞台就戰勝前兩屆冠軍武宮正樹打入八強,雖然八強戰半目惜敗於小林光一,但以15歲的年齡取得如此成績,可謂轟動一時。接著第2屆亞洲杯再獲亞軍,未來棋界巨星的輪廓初步形成。

91年當頭悶棍:上半年出戰富士通杯,首戰即被馬曉春挑落馬下,為日後李昌鎬對馬曉春的瘋狂復仇之戰埋下伏筆。

92年一鳴驚人:年初東洋證券杯3:2挑落林海峰,17歲初獲世界冠軍一鳴驚人,但富士通杯和應氏杯都是首戰告負,17歲的少年,還不能適宜在國外的比賽環境。

93年再度驚人:年中在第4屆東洋證券杯決賽中,以3:0零封日本本因坊趙治勳,再次引起世界棋壇的震驚。但18歲的少年依然青澀,天生怕坐飛機的他,放棄了第6屆富士通杯的參賽資格,並在第5屆亞洲杯第1輪、第5屆東洋證券杯初賽兩負依田剋星。

94年期待成熟:上半年出戰第7屆富士通杯,第一輪在「爺孫大戰」中戰勝藤澤秀行,卻在第2輪負於加藤正夫。下半年又在第6屆東洋證券杯第2輪負於聶衛平,19歲的未來棋界王者沒能突破兩大超一流的厚壁,依然期待成熟。

95年小有斬獲:上半年在第8屆富士通杯第2輪負於小林光一,老一代超一流對棋界新興力量發起了輪番圍堵,但已是黎明前最後的黑暗。7月在第7屆亞洲杯中戰勝師傅曹薰鉉,初次在國外舉行的大賽中獲得冠軍,李昌鎬征服世界棋壇的號角正式吹響。

96年稱霸世界:當年一舉拿下第7屆東洋證券杯、第8屆亞洲杯和第9屆富士通杯三個世界冠軍,21歲的李昌鎬以不可阻擋之勢登上棋界王者的寶座,其中東洋證券杯和富士通杯兩次決賽均戰勝去年的兩冠王馬曉春,改朝換代之勢來得如此迅猛,以至於去年還是「馬曉春年」,今年已被稱為「李昌鎬年」。但第3屆應氏杯八強戰和第1屆三星杯四強均負於劉昌赫,留下些許遺憾。

97年迎接挑戰:王者的寶座剛剛坐熱,就遭到不甘臣服的中日韓三國棋手的圍追堵截,十面埋伏之下,李昌鎬在各大棋戰接連失手,第8屆東洋證券杯四強戰負於小林覺、第10屆富士通杯首戰意外負於周鶴洋、第9屆亞洲杯首戰負於俞斌,一時間李昌鎬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馬曉春的疑問甚囂塵上,好在李昌鎬及時調整了狀態,並在年中和年末連拿第1屆LG杯和第2屆三星杯兩項冠軍,宣告了王者歸來。

98年維持強勢:98年的李昌鎬繼續維持強勢,在當年度決出的四項王冠中獨取二頂,但在年初的LG杯四強戰中負於劉昌赫,8月的亞洲杯快棋賽再負依田剋星,兩大剋星的存在,使李昌鎬一統江湖的腳步不得不暫時放緩。

99年喜憂參半:征服世界從來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99年李昌鎬的世界大賽走勢如梅花間竹喜憂參半,年初剛剛拿下第3屆三星杯冠軍,隨即在第12屆富士通杯首戰即遭加藤正夫淘汰。5月再次降服馬曉春獲得第3屆LG杯冠軍,但在隨後進行的第11屆亞洲杯決賽再負依田剋星,第1屆春蘭杯決戰,又因報恩負於師傅曹薰鉉。年底雖拿下第4屆三星杯冠軍,但99年的收官之戰,卻因第2屆春蘭杯首戰負於馬曉春而留下蛇尾之憾。

2000年沉入谷底:新世紀的鐘聲沒能為李昌鎬帶來好運,在2000年的五項大賽中,李昌鎬全部失手。第4屆LG杯半決賽負於劉昌赫,第13屆富士通杯首戰再負周鶴洋,第12屆亞洲杯快棋賽又輸給師傅曹薰鉉,下半年第5屆三星杯三度負於周鶴洋,宣告了新一代李昌鎬剋星的誕生,到年底頹勢依舊,第3屆春蘭杯第2輪負於孔傑,李昌鎬獨霸棋壇的時代終於告一段落。

2001年重新崛起:隨著世界大賽的增多,強如李昌鎬者,也不得不放棄獨霸棋壇的想法,而轉為合理分配精力,並在當年一舉拿下獎金額最高的第4屆應氏杯和第5屆LG杯。但在第14屆富士通杯首輪負於老將石井邦生,第13屆亞洲杯和第6屆三星杯半決賽三番棋分別負於手下敗將趙治勳和常昊,仍然讓人感到吃驚,並讓所有不甘臣服的棋手看到了打敗李昌鎬的希望。

2002年再度沉淪:當年度僅拿下第14屆亞洲杯快棋賽一頂小冠,年初在第6屆LG杯四強戰中再次報恩,下半年在第15屆富士通杯半決賽和第7屆三星杯第2輪分別負於李世石和胡耀宇,兩次負於比自己年輕的對手,不知不覺之中,27歲的李昌鎬已從王者的巔峰悄然滑落。

2003年虎頭蛇尾:年初李昌鎬再展王者之風,一舉拿下第1屆豐田杯和第4屆春蘭杯兩項冠軍,但自3月在LG杯決賽1:3負於李世石始,接連又在第16屆富士通杯四強戰、第15屆亞洲杯快棋賽首戰、第8屆三星杯八強戰分別負於年輕一輩的宋泰坤、三村智保和謝赫。正如當年李昌鎬的橫空出世一樣,棋界新興力量的崛起,已如大河奔涌不可阻擋。

2004年奔向未來:2004年李昌鎬的戰績差強人意,到目前為止,僅在年初3:1勝睦鎮碩拿下第8屆LG杯,接下來的四項大賽紛紛失手,第5屆應氏杯八強戰負崔哲瀚,第17屆富士通杯八強戰負依田剋星,第2屆豐田杯八強戰再負孔傑,第9屆三星杯首戰再負胡耀宇,僅在第5屆春蘭杯中進入決賽,對手是曾在世界大賽中三次戰勝過自己的第二代剋星周鶴洋。李昌鎬的時代是就此宣告終結,還是在短暫消沉之後再度雄起奔向未來,在明年初舉行的春蘭杯決賽中,我們就將得到答案。

2004-10-26

附:李昌鎬15年世界大賽完全歷程

1990年6月2日第3屆富士通杯 八強,八強戰負小林光一

1990年8月15日第2屆亞洲杯快棋賽 亞軍,決賽負武宮正樹

1991年4月8日第4屆富士通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馬曉春

1992年1月27日第3屆東洋證券杯 冠軍,決賽3:2勝林海峰

1992年4月4日第5屆富士通杯 第1輪負車澤武

1992年7月第2屆應氏杯 第1輪輪空,第2輪首戰負芮乃偉

1993年4月第6屆富士通杯 未參賽,由梁宰豪頂替資格

1993年6月8日第4屆東洋證券杯 冠軍,決賽3:0勝趙治勳

1993年7月27日第5屆亞洲杯快棋賽 第1輪負依田紀基

1993年11月18日第5屆東洋證券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依田紀基

1994年4月4日第7屆富士通杯 第1輪勝藤澤秀行,第2輪負加藤正夫

1994年10月18日第6屆東洋證券杯 第1輪勝張文東,第2輪負聶衛平

1995年4月3日第8屆富士通杯 第1輪勝,第2輪負小林光一

1995年7月14日第7屆亞洲杯快棋賽 冠軍,決賽勝曹薰鉉

1996年3月20日第7屆東洋證券杯 冠軍,決賽3:1勝馬曉春

1996年4月28日第3屆應氏杯 八強,八強戰負劉昌赫

1996年5月4日第8屆亞洲杯快棋賽 冠軍,決賽勝劉昌赫

1996年8月3日第9屆富士通杯 冠軍,決賽勝馬曉春

1996年10月30日第1屆三星杯 四強,半決賽負劉昌赫

1997年3月9日第8屆東洋證券杯 四強,半決賽負小林覺

1997年4月14日第10屆富士通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周鶴洋

1997年5月13日第9屆亞洲杯快棋賽 第1輪輪空,第2輪負俞斌

1997年5月19日第1屆LG杯 冠軍,決賽3:0勝劉昌赫

1997年11月28日第2屆三星杯 冠軍,決賽3:0勝小林覺

1998年2月5日第2屆LG杯 四強,半決賽負劉昌赫

1998年5月第9屆東洋證券杯 冠軍,決賽3:1勝劉昌赫

1998年8月2日第11屆富士通杯 冠軍,決賽勝常昊

1998年8月12日第10屆亞洲杯快棋賽 第1輪負依田紀基

1999年2月8日第3屆三星杯 冠軍,決賽3:2勝馬曉春

1999年4月12日第12屆富士通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加藤正夫

1999年5月10日年第3屆LG杯 冠軍,決賽3:0勝馬曉春

1999年5月29日第11屆亞洲杯快棋賽 亞軍,決賽負依田紀基

1999年6月29日第1屆春蘭杯 亞軍,決賽1:2負曹薰鉉

1999年12月7日第4屆三星杯 冠軍、決賽3:0勝趙善津

1999年12月25日第2屆春蘭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馬曉春

2000年2月10日第4屆LG杯 四強,半決賽負劉昌赫

2000年4月10日第13屆富士通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周鶴洋

2000年5月31日第12屆亞洲杯快棋賽 亞軍,決賽負曹薰鉉

2000年9月1日第5屆三星杯 第1輪勝中野寬也,第2輪負周鶴洋

2000年12月28日第3屆春蘭杯 第1輪勝周俊勛,第2輪負孔傑

2001年2月16日第4屆應氏杯 冠軍,決賽3:1勝常昊

2001年4月14日第14屆富士通杯 第1輪負石井邦生

2001年5月7日第13屆亞洲杯快棋賽 第1輪負趙治勳

2001年5月21日第5屆LG杯 冠軍,決賽3:2勝李世石

2001年11月9日第6屆三星杯 四強,半決賽1:2負常昊

2002年1月18日第6屆LG杯 四強,半決賽負曹薰鉉

2002年5月10日第14屆亞洲杯快棋賽 冠軍,決賽勝曹薰鉉

2002年7月6日第15屆富士通杯 四強,半決賽負李世石

2002年8月30日第7屆三星杯 第1輪勝邱峻,第2輪負胡耀宇

2003年1月29日第1屆豐田杯 冠軍,決賽勝常昊

2003年3月18日第4屆春蘭杯 冠軍,決賽2:0勝羽根直樹

2003年3月27日第7屆LG杯 亞軍,決賽1:3負李世石

2003年7月5日第16屆富士通杯 四強,半決賽負宋泰坤

2003年9月5日第15屆亞洲杯快棋賽 第1輪輪空,第2輪負三村智保

2003年10月15日第8屆三星杯 八強,八強戰負謝赫

2004年4月1日第8屆LG杯 冠軍,決賽3:1勝睦鎮碩

2004年4月24日第5屆應氏杯 八強,八強戰負崔哲瀚

2004年6月5日第17屆富士通杯 八強,八強戰負依田紀基

2004年8月25日第2屆豐田杯 八強,八強戰負孔傑

2004年9月1日第9屆三星杯 第1輪負胡耀宇

2004年第5屆春蘭杯 決賽VS周鶴洋

備註:第9屆LG杯目前只決出8強,暫未列入討論。

2004-10-26

輝煌背後之李昌鎬完全慘敗史

自1990年以來,15年間李昌鎬共參加世界大賽60次,其中冠軍19次,亞軍5次,四強8次,八強6次,第1輪獲勝後第2輪被淘汰6次,出戰即被淘汰15次,另打入決賽1次(本屆春蘭杯).

1 誰在冠軍爭奪戰中做了李昌鎬的手下敗將(19人次)

馬曉春4次(3:2,3:1,3:0,1:0)

劉昌赫3次(3:1,3:0,1:0)

常昊3次(常昊3:1,1:0,1:0)

曹薰鉉2次(1:0,1:0)

林海峰3:2 李世石3:2 睦鎮碩3:1 趙治勳3:0 小林覺3:0 趙善津3:0 羽根直樹2:0

2 誰在冠軍爭奪戰中戰勝了李昌鎬(5人次)

曹薰鉉2次 李世石 武宮正樹 依田紀基

3 誰在半決賽淘汰了李昌鎬(8人次)

劉昌赫3次 常昊 曹薰鉉 小林覺 李世石 宋泰坤

4 誰在八強戰淘汰了李昌鎬(6人次)

依田紀基 小林光一 劉昌赫 崔哲瀚 謝赫 孔傑

5 誰在第2輪淘汰李昌鎬,讓他第1輪的獲勝只是空歡喜一場(6人次)

加藤正夫 小林光一 聶衛平 周鶴洋 孔傑 胡耀宇

6 誰最不給面子,讓李昌鎬一出場就被淘汰(15人次)

依田紀基3次 馬曉春2次 周鶴洋2次 加藤正夫 趙治勳 石井邦生 三村智保 芮乃偉 俞斌 車澤武 胡耀宇

附:李昌鎬15年世界大賽完全慘敗史(前兩輪即被淘汰出局,共計21次)

1991年4月8日第4屆富士通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馬曉春

1992年4月4日第5屆富士通杯 第1輪負車澤武

1992年7月第2屆應氏杯 第1輪輪空,第2輪首戰負芮乃偉

1993年7月27日第5屆亞洲杯快棋賽 第1輪負依田紀基

1993年11月18日第5屆東洋證券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依田紀基

*1994年4月4日第7屆富士通杯 第1輪勝藤澤秀行,第2輪負加藤正夫

*1994年10月18日第6屆東洋證券杯 第1輪勝張文東,第2輪負聶衛平

*1995年4月3日第8屆富士通杯 第1輪勝,第2輪負小林光一

1997年4月14日第10屆富士通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周鶴洋

1997年5月13日第9屆亞洲杯快棋賽 第1輪輪空,第2輪負俞斌

1998年8月12日第10屆亞洲杯快棋賽 第1輪負依田紀基

1999年4月12日第12屆富士通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加藤正夫

1999年12月25日第2屆春蘭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馬曉春

2000年4月10日第13屆富士通杯 第1輪輪空,第2輪負周鶴洋

2000年9月1日第5屆三星杯 第1輪勝中野寬也,第2輪負周鶴洋

2000年12月28日第3屆春蘭杯 第1輪勝周俊勛,第2輪負孔傑

2001年4月14日第14屆富士通杯 第1輪負石井邦生

2001年5月7日第13屆亞洲杯快棋賽 第1輪負趙治勳

*2002年8月30日第7屆三星杯 第1輪勝邱峻,第2輪負胡耀宇

2003年9月5日第15屆亞洲杯快棋賽 第1輪輪空,第2輪負三村智保

2004年9月1日第9屆三星杯 第1輪負胡耀宇

備註:第9屆LG杯目前只決出8強,暫未列入討論。

2004-10-26


石佛李昌鎬有什麼可說的,官子獨步天下。他的一套死活、手筋的書也很不錯,做為入門教材那是極好的。


推薦閱讀:

從圍棋專業角度來看,如何復盤李世石對弈 AlphaGo 的第一局,都有哪些關鍵之處?
怎麼樣解讀《建國大業》中的這局圍棋?
阿爾法狗如果全勝,是否會對圍棋界造成影響?
玩圍棋的人都是什麼類型的?
如何看待世界最強棋士戰末局井山裕太負deepzengo墊底?

TAG:圍棋 | 競技體育 | 李昌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