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讀四書五經等古書有什麼意義?

我在讀《四書章句集注》,希望能夠真正了解一下儒家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人見到了,翻了翻書,就很不屑。他的理由是:

1、這種書所言無非為人處世的道理,很多也已經過時了,不適合於現代社會。

1、這種豎版繁體古文不一定都能全部讀懂,還不如看百家講壇或者一些現代人的白話版。

3、浪費這麼多時間去啃晦澀難懂的古書還不如干點別有意義的事情的,讀點別的對學業或者事業有幫助的書。

我該怎麼解釋與反駁呢?


四字可答質疑題主之人:恢複信仰

現在人人都說中國人缺乏信仰,其實說的主要是指漢民族


其它民族很多都還有自己堅定的信仰,如回、藏等

什麼是信仰?信仰並不僅僅是宗教、鬼神


信仰為什麼缺失是 正攵 氵台 問題

缺失信仰有什麼後果,看看微博上暴光的罪惡和腐敗就知道,看看身邊的人人事事就知道


這些我們都不談

我們談怎麼建立自己以及周邊人的信仰從而建立起整個漢民族的信仰

其實,漢民族在古代是有信仰的

用宗教來說就是:儒、道、釋

用概念來說就是:道、德、仁、義、禮

每個民族其實最初都有自己的信仰

其信仰產生的根源也是與其民族緊密相關的

傳之以教,而不傳之以環境,這教是傳不動的

所以基督、伊斯蘭等傳入中國這麼久,也沒多少漢人信仰

不僅是因為漢民族有自己的信仰,而且水土也不服

所以,我們要建立自己及周邊人的信仰根本無須copy,只須「恢復」

而且,其實恢復也很簡單,幾千年的傳承也早已融入血液、刻入基因

儒、道的經典也都還在

我們只需要去讀,去體會,去實踐

並且教小孩子從小就去讀,去體會,去實踐

順便提一句,古代士人的信仰從來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現在,幾個男兒敢言有此志

----------------------------------------------------

如果說人類知識的發展是如同一顆大樹的成長一樣的話

那麼,越古代的知識(強調是知識,而非假大空),其實越接近樹榦,也就越接近「道」的本源

而越後代的知識,越是細枝末節,也就離「道」越遠

古人可讀的書很少,但卻能據此做很多大事

當代人可讀的書甚多,但大家都在黽黽苟苟

春秋戰國時期,出了那麼多的學說,各種名相、良將、士,就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接近「道」的本源

而「百家爭鳴」其實就是各家從自己的理解爭相去解釋「道」

而「道可道,非常道」,所以百家講壇和白話文雖然也是在講「道」,但已經相去甚遠了

不客氣的說一句:用簡體字創造出的東西,沒有什麼值得讀的。

-----------------------------------------------------

馬上聖誕,公司組織互換禮物

我買了套古書影印的《四書集注》作為禮物

意料中的會不受待見,但就這麼辦。

另外,回頭看看,發現之前的回答問題很大

特補答於此:

對於「有人」,如果是關係一般的人,回答也就只有呵呵了。

如果是重要的人,回答的思路如下:

1、想學點智慧;

2、學智慧的途徑是學古代經典,如《四書集注》,學其它的多是技藝,不是不能學,而是與智慧相去較遠,與自己目標不符;

3、既然是學智慧,當然不會速成,現在看不懂,慢慢體會玩味,總能有新的發現;

再補學習智慧為什麼唯有古代經典:

首先要明白,什麼叫智慧。

智者,急中生智,奇謀也;

慧者,慧眼識珠,判斷也;

簡單講,智者如千里馬,慧者如伯樂

在日常生活中,智慧加一起,就是既想得出上中下三策,又決斷得了哪策是最適合當前上下文的。

這個非常不容易

拿互聯網產品來講,最常見的事情,就是老闆有個很二的點子,一定要你去實現。

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智慧,你就處理不了,為什麼呢?

1、因為一定要你去實現,你反駁太多只會招來「殺生之禍「;

2、雖然點子很二,但二貨老闆不認為二,他找你實現當然是對他的點子報有很大希望的,要有一個很好的結果;但也正因為點子很二,你即使實現了,也一定會讓老闆失望的,而且還花費了成本;這個時候,其實,你也是招來了「殺生之禍」。

那麼怎麼辦呢?這就要智慧了!

再補充學其它的技藝為什麼與智慧相去較遠:

《論語 子張第十九--四》: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2013-12-22 更新。


「四書五經」是中國人熟悉的一個片語,甚至已經成為簡單描述中國文化的一個基本符號。「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著作的總稱,《四書》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論語》在漢代即是婦孺必讀的書,《四書》自宋代以來是中國人必讀的書,作為當時人們的基本信仰與信念,成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傳戶誦之學,哪怕是鄉間識字不多甚至不識字的勞動者,也是通過口耳相傳,蒙學讀物與民間文藝,接受並自覺實踐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仁愛」「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僅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類文明中最光輝、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儒家核心價值,《四書》的主要內容,又通過私塾鄉校、教書先生,通過唱戲的、說書的,從各種渠道流向社會,影響世道人心。

  「五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五本經典書籍《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的合稱,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孔子的編輯或修改,這五部書是我國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獻,也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思想學術流派儒家的主要經典。「五經」長期作為官方指定的教科書,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至關重要、無可替代。《四書》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書》里很多內容告訴人們做人的尊嚴,人格的力量,,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宋代張載(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對儒學精義的概括。按梁啟超先生的說法,《論語》《孟子》等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聖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會形成共同意識。

   南宋朱熹在福建漳州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並彙集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並曾說「《四子》,《六經》之階梯」(《朱子語類》)。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與千年前就有了的「五經」雙峰並峙,共同成為中國人精神生活的基礎柱石。漢唐是《五經》(《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作為儒家學派的經書,《四書》不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蘊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也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其中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髓,是華夏無數先賢實踐的思考的結晶,至今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堪稱是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精華。

   《四書》影響深遠,後來成為中國傳統教育的教科書,使孔子的儒家思想幾與基督教《聖經》、伊斯蘭教《古蘭經》相似。人們只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它。《四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今晚剛剛讀完四書,覺得自己人生又亮堂了許多

==============2015年9月9日更新====================

讀了一半《禮記》,發現自己是個不懂禮儀的人


反駁什麼。你做事情都要求別人認同么?


不需要解釋和反駁。說句不客氣的話,孔夫子並沒有鼓勵人讀書,也不鼓勵辯論。「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文是行後事。「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予欲無言」,同樣道理。讀書不能致用,讀來干毛?


四書五經講的是:如何成為一名好領導!

知道它的意義了吧。


當今社會,你為什麼都要別人認同你的觀點?又這個時間,你自己去多看看書不更好么。

自己讀,在意別人的評價做什麼?

如果你在意別人的評價,證明你讀四書五經也是非常膚淺和浮躁的。沒讀進去。道理么,四書五經已經告訴你了。


凡事都怕比較,相比之下你讀《四書五經》是要比讀這類書有意義。

(順便說一下,建議先讀四書原文,集注這些可以後看。)


大學,最早收錄於西漢《小戴禮記》,南宋朱熹做《大學章句》,列為四書之首。大學,是宋朝起歷朝歷代科舉必考之內容,對中國人的思想乃至社會治理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其中涉及到的君子觀念,經濟管理理念,獲取財富的方法,社會治理原則與方法,現在看來,仍然有其積極的、可借鑒的價值。大學中生僻字很多,需要逐字搞懂,且一定要看注釋本,直接看原文,對讀者古文功底要求高,常人恐難達到。我個人體會是,只要認真讀懂,必有收穫。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而不墜,國家治理僅僅靠著暴力或金錢的維繫是不可能的,根源還是文化中的精神傳承,這種精神傳承,大學,在其中必有其位置。


為了知書達理。

五經太難太多,四書讀完,一些基本的倫理道德就有了。


我覺得還是有很多有指導性的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

至於,很多瑣碎的觀點,不能沉浸進去,翻一翻就行了,要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同時,要有篩選。

為什麼,我們懂這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其實,根據我的經驗來看,就是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化的方法論。

至於,世界觀我就不談了。我覺得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要務實。精神方面的東西,還是等自己的物質條件很豐裕的時候,再做探索吧。

智者無惑,仁者無憂,勇者無懼。

大學,中庸,老子,都可以提取有用的方法論吧。

還是,有建立,實踐,完善自己的方法論。不設限。


任何事物存在都有他的道理和價值,古籍亦如是。

或許有些觀點是過時了,但是他的觀點在當時之所以存在的道理卻是永不過時的。明白了這些,反過來再看現在的社會就知道該如何活學活用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道」,多看些,找到自己的路就好。沒必要過多的看別人如何。

另外,我不覺得我們該去評判它們的對錯。自己覺得能接受符合客觀規律的就多讀些吧。


題主讓我突然想起幾年前的自己。那時候我還很年輕很年輕,活在北方的一個很簡單的小城市裡,對生活一無所知,很簡單地喜歡著中國老祖宗寫的那些東西。每天做完作業以後,抽出一點兒時間就來背四書五經,讀楚辭,看資治通鑒。我所在的初中高中是外國語高中,大家都在學外語。那時候讀書真是沒有功利性的啊,現在除了不得不看的report別的真心不想動了。當時的願望也很單純很宏偉,就是繼往聖傳絕學,做一個天地間的小小腐儒。後來我命還不錯,記高三的時候正是國學最熱的時候,復旦有個讀古文寫觀後感的比賽,贏了就能一本線去讀復旦的歷史系。後來我還真拿到這個con offer了。然後我高考砸了。然後就被爸媽送去了香港。然後就發現這裡機會好多啊。然後就發現自己除了那幾本古書別的什麼都不會,機會都被那些好好學英語的人搶走了。然後就開始發奮惡補英語,沒辦法,為了生存。後來就讀了很多國外的歷史文化書,和那些明韻糞子的文章。結合自己所看的。結合自己的所想。然後整個信仰體系崩塌了。原來這麼些年我才是最大的傻逼啊。原來那些四書五經二十四史正心明理法天修德都是傻逼啊。原來中外思想的差距如此之大啊。原來我要被時代淘汰了啊。後來我的英語越來越好。後來我得到的機會越來越多。後來我離開了亞洲。現在回想自己的過去,恍如三更一夢,恍恍惚惚。雖然我今天得到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但我也失去了曾經擁有的安心立身之地。我不知道我當初來香港是對是錯。天地一腐儒是一種瀟洒和淡然的美,出海求學開闊眼界學到真本事拿綠卡買別墅又是另一種成就。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如果樓主對老祖宗的東西還沒有深究,那我建議樓主不要去碰了,安心學點兒別的有功用的東西吧。如果樓主已經一頭扎進去了,那我也不知道該提出什麼建議了。good luck。


我覺得很好啊 四書 就大學裡的知所先後 則近道矣 就很好啊


什麼都不用說,叫他好好看看再來找你


讀史可以明智


請看我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數千年而生生不息,萬邦來朝,俘獲外族,即可知作為治國之本的《四書五經》功效之強大,意義之深厚。


如果僅僅是反駁他,就說 讀這些的用處在於我不會像你這樣認為並說出來


推薦閱讀:

網上有哪些比較專業的網路圖書館?
有哪些書籍能值得我們思考和品讀的?
你的讀書方法是什麼?你如何閱讀一本書?
現在人是否有必要去讀那些很早思想家的經典書籍?
如何評價《書蟲》這個系列的書?

TAG:閱讀 | 社會現象 | 儒家 | 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