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理想中的社交網路是什麼樣的?


人們之所以有社交,根本需求可以概括為「互通有無」。

不知道題主說的「社交網路」是什麼意思,暫時理解為「社交類產品(網站,app)」吧。理想的社交類產品應該能滿足以下幾個方面:

因為要互通有無,所以第一個方面是要能夠讓用戶展現他有什麼、需要什麼,要讓用戶看到其他用戶有什麼、能提供什麼。

第二個方面是能夠幫用戶剔除或屏蔽不需要的信息。比如微信附近的人的篩選功能,比如知乎的防騷擾規則。

第三個方面是能夠主動給用戶提供他需要的信息。這是個大數據,用戶行為分析等可以大展拳腳的地方。

第四個方面是能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被認同,被讚美,歸屬感等)。

第五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能滿足用戶的線下需求。不可否認有很多用戶有在線聊天扯淡的純online需求,但如果沒有online to offline的轉化,這種社交就是沒有生命力的偽社交。

先寫這麼多,有時間再補充吧。


貼梁歡老師的一片文章,我認為理想中的社交網路應該是這樣的。


【紅色大巴才是最in社交網路】不要整天玩臉書、發推特,倫敦的少年們把紅色大巴作為新的社交陣地。通常,一個12至18歲的少年會花幾小時來等待同伴一起坐車。如果孤身一人上車、或者下車時丟下同伴,那就會被認為是「社交背叛」。(18歲以下的少年可免費坐大巴,憑專用的Zip Oyster Card)

我理想中的 社交網路是,大家用它來 互相聯繫 約時間約地點,然後 找一個地方,面對面地 聊天、玩。


關於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社交網路,很早之前就有過很多想法,下面簡單說一下:

自從有電子郵件開始,一代代社交網路的發展就一直是以降低信息交流成本為手段不斷革新的。

從BBS到Blog再到Friendster、MySpace、Facebook莫不如此,發展到至今,發送、獲取信息的成本都已經極低,但是大家的生活、社交活動真的更簡單、更高效了嗎?不少成年人已經開始抵觸這種低效的社交網路了,而這部分才是社交網路最有價值的一個群體。

因此,重點不再是降低信息交流成本,而是如何智能區分有效信息。

在我心目中,理想的社交網路應該是真正加入「人性化智能」的社交網路。

簡單來說,就是她懂我,信息獲取、關係維護髮展等活動,日常重複性行為可按設定智能自動執行。特殊活動,可列出相關信息和備選方案,協助我做決策,一旦我做出決策,她會計算完成決策需要具體做什麼、還需要準備什麼,幫我過濾其他干擾、找齊必備要素。

如果是那樣,你還能夠離開她嗎?


擁有少量信息就能找到這個人,在地鐵上看到的mm可以很容易知道她是誰。很容易的就能了解到周圍住的鄰居而不是告訴你他有多少米。線上的社交是為了更好的促進線下而不是只在線上聊,促進更多的聚會和線下娛樂活動,很輕易的能知道這一時間段有誰想和你做同樣的事情。讓約炮變的更簡單,不要搖一下就出來1000米內四五個和自己一樣的屌絲。就這些。開發者不要一提到社交就離不開隱私,我朝環境因素,約炮。一直覺得社交上我們沒有做本土的東西。


不管什麼樣的社交網路還是要看用戶群是什麼樣的。


覺得牧心概括的得很好。個人覺得再補充:隱私需求(溝通)、凝聚功能。


能把興趣相關的人集中在一起。


我想的社交應該是很簡單的,主要是維護自己的個人隱私,拜託有多少上了班的人之後還每天更新資料,更新說說這些的,就算是有,也會慎重去寫。社交其實就是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或者圈子,這才是重要的!說到用戶體驗,別鬧了,開什麼玩笑,我朝真正懂用戶體驗的有多少?還不是產品經理在辦公室意淫出來的節奏!


社交網路要能夠聚集我想找到的人,我能聯繫到他們,能關注他們的動態,能保護我自己的隱私,能通過看被人的資料來了解別人,能全面的展示我想展示給別人的一面,能有人關注我、認同我,能發展為現實中的關係鏈等。


對此我一直有一個設想,什麼時候科技真正可以發展到網路玄幻里,遊戲類小說的那種「虛擬世界」的水平,大家可以戴上虛擬頭盔來社交。不必像小說說的那麼神,但是可以看到對方的音容笑貌,我想還是有希望的。


別裝13,假高端。注重用戶體驗,而不是開發組意淫。當然,能加強用戶真實性就更好了,杜絕帶馬甲噴糞。


有應必求


屌絲可以約到想約的神


推薦閱讀:

現在的社交網路無法帶給你什麼?
QS大學排名有多水?
網頁遊戲和 SNS 遊戲的區別是什麼?
上層社會或者上流社會的標準是什麼?
新浪微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會對用戶的行為產生什麼影響?

TAG:社交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