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看待大學的學習?

很多人說大學是學「自我學習」的能力,那麼對於大學的專業課來說 ,大學生應該什麼樣的心態來學習呢?還是認為說大學學的都是最基本的,大學生應該儘可能地多學的其他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那麼對於大學的考試也是不掛課就好?


謝謝邀請。

以下是我一篇老文章的節選,經過了一些修改。這主要是針對工科學生,但是其他學科的學生也可以借鑒。

在國內讀大學,似乎日子一眼就能望到頭,無非是上課-考試-放假-上課-考試-放假……畢業設計-畢業。大家曠曠課,考試之前突擊一把,似乎也能混過關。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就不要抱怨以後找不到工作了。

首先,大學和中學不一樣。中學有老師督促,所有課程都是擺在面前的。上中學的目的就是上大學(否則還不如去上技校更有前途),上大學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範圍都是限定死的,大多數人只要沿著這個軌跡就行了。學生學多了就產生了路徑依賴,到了大學裡也覺得只要把課程分數混高點就萬事大吉,結果造成很多中學裡的尖子最後「泯然眾人矣」。

大學,很多人講過,應該是一個學習怎樣自學的地方。很遺憾的是,即使是美國的大學也很難做到這個目標。概因自學其實是一個很難的過程。自學並不僅僅是自己感興趣了、找本書看看就行了。在社會上,自學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我這篇文章其實講的就是如何自學。

這篇文章里,我要講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四個方向。

1, 一個中心——主動出擊、竭盡全力

主動是人在社會上混的最重要品質。機會從來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必須要主動才能獲得。聽說有一個鍛煉機會,就不要放過,主動出擊,去爭取過來。有些看似沒有希望的事情,主動出擊並竭盡全力有的時候會有奇效。

舉個例子,自控原理學不懂了,就去找其他的書看看,看不懂,找個機會自己練練。到哪裡練呢?找實驗室啊。實驗室不開門吧……找實驗員問問吧,說不定別的學生結束了實驗有空餘時間,能讓你玩玩呢?在具體著手做之前,千萬不要說「不可能」。「不可能」只能是你做完之後才下的結論,而不能是你實施前就做的判斷。遇到問題,先要主動去解決,全力以赴,然後才能談成敗得失。

我有個自己的例子。在美國上博士,大家知道都會有一個博士資格考試。我所在的系,博士資格考試規定必須在第二個或第三個學期完成,否則取消博士資格。入學以後第二個學期,我選了兩門課(其中一門非常重,曾經有一周在實驗室里做了超過20小時實驗),我還要擔任一門課的助教。同時國內還有一些事務沒有完成,不但前半學期要做相關準備,中途還要回國兩周。等到其他事情處理完,回過頭來要準備博士資格考試的時候,只剩下大概不到3周時間。這是非常困難的——很多人為了博士資格考試這一個學期都不選課,要充分準備,還不一定能過。

於是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是不是放棄算了,反正還有一個學期。但是我又想起來以前我曾經犯過的錯誤——以為自己還有機會,放棄了眼前的機會,結果全盤皆輸。反正拼一場輸了也無所謂,所以我就拼了。當時預約各個教授已經有些遲了,來來回回折騰了很久才定下來博士資格考試答辯的時間。我博士資格考試的小論文是在考試當天早上6點鐘才寫完的。中午上課,下午答辯。場面相當驚險,主考動力學的教授問的第一個問題幾乎讓我掛掉。最後居然是用控制學的知識解動力學問題。不過還是過去了。

從事後看,不過是我主動做了、拼了、贏了。但是之前看,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經歷告訴我,不要在事前說不可能。寧可先去做,去拼,然後再說不可能。

2, 兩個基本點——機會和成績

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對一個人的人生最重要,一個是機會,一個是成績。

機會,是用於自我實現的。上好大學、去好公司、做好項目、升職位,這都是機會。機會人人都想要,所以不要指望機會會從天上掉下來。爭取機會靠什麼?靠運氣么?不,要靠成績。

成績,是用於證明自己的。考試成績、完成了的項目、大學文憑,工作經歷,這都是成績。成績是用於證明自己能力的。而且成績的保質期相當短。你高考成績是現在大學班裡第一?在大學裡有什麼用么?你大學是班裡成績第一?工作了還有用么?你10年前做過一個相關項目,現在求職還有用么?都沒用了。所以成績的保質期相當短。要獲得好的機會,就要不斷創造成績。這就是常說的「一步一個腳印」,做一件事就要做出成績,既然投入了精力,就乾脆作出點東西來,否則時間精力就全白費了。

無論是在社會裡還是在大學裡,成績與機會都是相互轉化關係:先獲得低階成績,然後用這個成績爭取機會,通過這個機會鍛煉自己的能力,同時產生更高等級的成績,再用更高等級的成績爭取更高等級的機會,如此往複。所以,既不能不重視成績,也不要對過往的成績看得太重。不能用於獲得下一個層次機會的成績,就扔到標著「紀念品」的抽屜里吧。偶爾拿出來看看可以。如果你經常想要拿出來看看,就說明你老了,該退休了。

3, 四個方向——技術、經驗、人際、團隊

無論走出校園做什麼工作,這四項都是不可避免的,只不過輕重不同。

3.1 技術:

不但要懂理論,還要會操作。要會理論分析,要會實際設計,要會專業軟體,要會寫相關文檔(設計文檔、項目書、備忘錄)。不要輕視裡面任何一點。特別是文檔,實際上別說中國學生,美國學生寫文檔寫得一塌糊塗的,也不在少數。

理論搞不清楚,你就很難解釋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且理論設計,可以節省大量的工程實現的時間。

實際設計也是很重要的。理論分析不可能涉及很多細節。而魔鬼就在於細節。自動控制原理考100分的人,不見得知道怎麼設計哪怕最簡單的PID控制系統。實際設計能力決定了你是不是能一入職就快速開始工作,而這個往往是公司最為看重的。

專業軟體是進行實際工作的基礎。你做計算機的,起碼C++、JAVA、彙編什麼的都要會吧。你做控制的Simulink、C總要懂吧。你做機械的,AutoCAD、Solidworks/Pro-E總是要能用的吧。課程只能交給你最基本的。在課程結束以後還要經常練習提高,才能保證能夠直接進入工作狀態。

寫文檔是大學生往往忽略的。實際上文檔的格式都很八股,條條框框很明確。國內大學不培養這個,但是你自己也要會。找些文檔寫作的資料看看。等到以後上班了,寫出簡明清晰的文檔往往能讓上級眼前一亮,這就是機會。

3.2 經驗

你有可能很平庸,那些天才的工程師學什麼都比你快。但是有一樣東西,卻不是才智能夠打倒或取代的,那就是經驗。這世界上,多數工程師都是越老越吃香。靠的就是經驗。

為什麼經驗這麼重要?因為經驗是用時間堆出來的。聰明的人也許可以縮短投入的時間,但永遠不可能跳過去。所以,經驗,是用人單位最喜歡的東西,這意味著他們僱用你,可以節省項目時間開銷,減少因為失誤造成的額外成本。

經驗從哪裡來?從實踐中來,看書看不出經驗來。更準確地說是從失敗中來。成功只能告訴你某幾個因素的組合可行,但是否完全可行,是否能和別的因素配合,你永遠不知道。所以成功給予你的經驗很不確定。而失敗永遠是清晰的,你會發現有那麼一個因素就是造成你失敗的直接原因。這種經驗是明確的、普適的。

所以不要害怕失敗,事實上,當我在項目中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有些興奮,因為這是新的經驗就要產生的跡象。而經驗,能使你的價值越來越高。

不過要注意一點,失敗憑什麼是成功之母,憑什麼不是失敗之母?我們從小寫文章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可真正理解的人並不多。我前面說,失敗會帶給你真正的經驗,可這些經驗並不是你一失敗就自己蹦出來了。是要靠你自己去挖掘去思考的。很多時候,失敗了,換一種方法就能行,這樣只用花一個小時,而要深挖為什麼失敗了卻要花五個小時。你在此刻耐性、決心就決定了你能不能從失敗中獲得真正的經驗。

3.3 人際

一個不會與別人相處的人,永遠不會在事業上有什麼大的成功。

現在這個社會,做什麼事都需要有周圍的人幫助。孤膽英雄的年代已經過去了。所以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要做事,先做人」。大學,是你學會做人的最後一個友善的環境,一定要珍惜。

在職業場上,人際的目的無非是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有人願意幫你。所以人際關係方面的建立,最基本的就是你幫我我幫你和回報問題。

我在這裡並不想談和上級如何建立人際關係。這個非常複雜。這裡想說的是如何在普通人之間建立和經營人際關係。

最簡單的:

請人幫忙就要給人回報。回報最好高出他幫你的價值。這樣下一次請人幫忙就更容易了。不要覺得自己虧了,總是在這種事情里斤斤計較的人,既交不到朋友,也無法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獲得幫助。

拜託別人的時候,要察言觀色,如果對方有任何勉強就立刻停下。除非你必須要對方幫這個忙,那麼你事先一定要講清楚,而且事後要加大報償。

不要佔別人的便宜。如果不知道對方只是客氣還是真的願意給你,寧可拒絕。如果因為某些原因,確實需要佔別人的便宜,事後加倍還回去。

不要怕被別人佔便宜。別人占你便宜的時候,是你對他的一個測試。如果他經常占你便宜,而你要他幫忙的時候總是不順利。那這種人你可以直接離得遠遠的。

別人幫了你的忙,除了酬謝,切記你們兩個並沒有扯平。如果對方要你幫忙,最好比對普通人的求助更熱心一些。這個世界很簡單,成年之後的朋友關係,多半都是從這種你幫我我幫你的活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事情決定了、做了,就不要抱怨。抱怨不能成事,只能讓人心煩。

如果有些話你不想讓某個人聽見,那就永遠不要從你嘴裡說出去。不要覺得任何一個聽眾很可靠。

3.4 團隊

現在的工作,很少是單打獨鬥的。你必須了解團隊是如何運作的。在大學裡,最好主動加入一些經常有活動的組織,熟悉在團隊里的工作方式。如果有運氣,能做一做小頭目就更好了。理解了團隊的運作方式,就能理解什麼樣的人在團隊里最受歡迎。也就能在未來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比方說,現在有兩種人,一種人水平很高,但是做事三心二意。另一種人水平不高,但是為團隊做事勤勤懇懇。那麼哪種人更應該受團隊歡迎和器重?

大學的時候,我答錯了這個問題,結果撞得頭破血流。

其實後一種人才會受到歡迎和器重。即使你有水平,也要勤勤懇懇地做事,不要覺得日常事務不能體現你的水平/價值,所以就不該你做。團隊不可能因為雜物不能體現成員價值就去外面雇一個人來做。每一樣事務總要有人來做,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做了就做了,既不要抱怨也不要太計較得失。如果你實在理解不了,等你有一天當了小頭目,就能理解了。任勞任怨是一種團隊極為器重的品德,如果你還有技術,那前途可是大大的光明,就算在一個團隊里不得意,換一個團隊也能吃得開。

——————————————————————————————————

那麼回到題主提到的一些細節。

是不是大學的考試不掛科就可以。的確可以。但是未來你打算如何證明自己的能力。大學成績是一個基本的「成績」。如果你沒有這個成績,你就要在其他方面獲得顯著的成績,從而去贏得機會。如果你大學考試成績都是低空飛過,而其他方面有沒有顯著的成績支撐。那麼別人憑什麼給你一個好的機會呢?如果你沒有把握在其他方面搞出足以為你贏得良好機會的優異成績,那麼還是先老老實實把課程成績搞好吧。那個是你最容易得到的成績。

大學的確是要學會自學能力。但是大學的學習並不是單純為了學會自學。大學的學習還是一個培養基本的專業技能的過程。專業課還是要老老實實去學。用人單位沒有多少興趣花錢雇你,然後還要等你自學你的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你要給別人一個僱傭你的理由。自學能力是無從證明的,專業課成績則是明擺著的。自學能力當然重要,但並不是說別的就不重要。培養自己的能力,很關鍵,但是沒有相應的成績,就不能為你贏得機會。

拓寬視野是很好的。盡量多接觸一些人、一些組織。多一些了解,多一些互動。發現自己的不足,了解可能的職業發展道路。但是,成績、能力、機會這些是根本,不要把主次搞錯了。


在大學,學習還是第一重要的。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練好看家本領,證明自己有優秀的能力(to be capable of being excellent)。專業學不好,如果沒有換專業而去主攻其他的,一是捨本逐末,二是想逃避,會在心靈深處否定自己,最終會逃無可逃。學有餘力再去拓寬視野。一專多能,專的高度上去了,才能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視野。

無數的作為,無數的思想和話語,無數的選擇……構成了今天的「我」。所以要認真活著,認真做事。把當前的事做好,即使下一階段不一定與此相關。要做好當下應做的事,不是求不掛科就好。

小學成績好,認真就行;初中,要會自己劃重點難點(也就是考點);高中,有自己解決重點難點的能力;大學,能從同主題的書中找出有價值的思想,內化成自己的;大學後,把問題課題化,獨立做課題。哦,對了,這些能力需要往上疊加。


不要想太多,大一進去好好刷高GPA,加強英語。學有餘力就多參加比賽,努力拿個國獎。大一暑假,反思過去,制定策略。

大二開學,憑著之前的GPA,交流交換機會手到擒來。大二出去開闊眼界,在更高的平台上繼續反思過去。多試錯,多折騰。儘早定下目標:保研?出國?工作?多接觸高年級的優秀前輩,虛心取經,他們的建議是你的財富。

大三就是對既定目標的踏實邁進,大二結束的你理想狀態下應該有:高GPA、國獎/科研經歷、交流交換經歷。因此,大三的你心態應該是大學以來最穩定的時段。

大四,無論什麼選擇,都不要在努力並且成功後放鬆,人生還長著呢。

所以什麼時候開始努力都不算晚。

只是你早開始努力,會更遊刃有餘。


大學學習分兩種:有目標的和無目標的。

有目標的,以大學為求知平台,向目標努力就行。

無目標的,先泡圖書館,多與好學的同學交流,泛覽與交流中漸漸確定自己的興趣點,目標也會日漸清晰。

總之,無論哪種情況,不可虛度光陰。如果讀完大學沒看幾本有價值的書,這大學也白讀了。


大學學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識—————按我的理解,我覺得比較容易引起誤解,或者說在理解「基本」這個詞上有點看輕了。其實,以後的工作大多都是自己所學的很細小的一部分而已。希望你多多接觸你專業的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這需要一些學長/老師的引導,也需要自己去接觸體會了。舉個自己的例子吧:自己學習的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我選了汽車這個具體的機器來了解。其實汽車是很多零部件構成的。所以我去試著理解一些重要的零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差速器/ABS系統。再具體下去就發現,硬體(發動機/變速箱/差速器)所涉及的知識,不是簡單的原理理解而已。在現在這個分工極細的社會裡,會和我專業的知識:設計理論/製造工藝/自動化流水線等有了更大的聯繫。如果再仔細討論,就可以和很基礎的科目聯繫起來了:材料/強度/剛度/自動控制理論/工藝基礎(這就是所謂的基礎)。而ABS系統除了電路上設計/電路布局等,還會涉及到計算機編程方面的知識。

總體而言,受「基本」一詞影響,是因為現在高校普遍脫離實際而照本宣科。個人在學習這個具體的汽車過程中,發散了思維,也調動了自己的積極性,我認為比在課本上收穫多得多。

另外。千萬不要抱著不掛科就行的心態,這個社會遠遠沒有那麼多伯樂來相中你的。大多的Hr還是第一眼看你的成績單(多數混社會實踐的除外,但畢竟還是太少了)/四六級證書,再看看你語言表達是否自信。大多Hr也不是想像中那樣一眼能看穿一個人的,那簡直是要殺人了:一輩子就這麼確定了?誰敢說誰有這個能耐呢?所以,不要忽略了成績,這是一個自己能力的憑證(明擺著的,潛在的可真說不準啊),而且在接連打擊之後,自己也很容易應為成績差而失去信心的。


對於獲取知識來說,上課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對於獲取知識來說,上課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對於獲取知識來說,上課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你不能暫停,快進,後退,沒聽明白也就過去了不如網上可以再看。當然你會說可以要求老師再講一下,那麼首先,不可能一節課要求好多次,畢竟同時佔用的還有別人的時間,但是大學的進度我看視頻後退好幾次是很正常的。其次,不能快進,我相信有些地方對於大家來說真是很容易理解,比如當時我們在學習積分,因為上海的同學高中沒有學過,而我們這個可是高考重點誒,老師為了整體的教學,是一定會講的而這對於學過的就是浪費的時間。所以說對於學習知識來說,上課是很奢侈的一種行為。

當然,老師的也是有作用,但是要去發掘,很多人並不會和老師相處,我的這個相處不是說交朋友什麼的,讓我用一個沒有人情味的詞來說就是使用。很多人對於老師的使用只是復讀機,上課的時候聽老師巴拉巴拉的復讀。那麼該怎麼使用呢,個人意見,首先開始幾節課老師一般會講講注意事項或者推薦的參加書籍還有聯繫方式,教學計劃之類的,這個要去聽。還有最後幾節課一起複習加畫重點的時候要去。其他時候,老師的作用並不比視頻好。能快速解決問題,指點正確方向我覺得這才是老師優於視頻的地方。而這才是我們需要老師的地方


一晚上就可以搞定的事,非得讓我學一學期


老師以4G的速度講課,

學霸以Wifi的速度聽,

學神以3G的速度記著,

學酥以2G的速度干瞅著,

學渣當場掉線,

而我,壓根就沒開數據連接。

學不進去無非五個原因:

1,手裡有個手機。

2,心裡有個傻比。

3,旁邊有個逗比。

4,智商不在服務區。

5,窗外有台挖掘機。


我只說一句

寢室是意志力的黑洞。


所謂「學-生」,即學習如何生存、如何生活。


學了的知識在考完試的第二天可以忘掉百分之五十


一個學長告訴我,如果考研,那麼平時的成績不重要,只要不掛科就行。

我現在只想tm一竹竿打死他,胸都給他打腫。


大學學習當然既要學到真知識,又要期末考試考的好了。具體闡釋見我的另一個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61908561/answer/193050748?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這是我們在上混凝土課我想說的是

先把專心聽課做好吧!

先把專心聽課做好吧!

先把專心聽課做好吧!


現在正在離開生活四年的城市,離開大學踏往新生活的路上,夜深無事順手來答一波。

工科本科四年學習大抵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兩年的公共課學習,因為受體大,所以市場比較完善,百度文庫一搜就有大量期中考試題和重點總結,學校考試內容相對有跡可循,考試並不是一件難事。我認識好幾個本科一二年級學習很好的同學,他們上課並不認真聽講卻常常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正是因為抓住了規律。在應用方面,公共課的應用是在深刻了解實踐的基礎上,往回看,頓時感悟到當年課本的那一句話就是應了我此情此景。第二階段主要集中在大三一年,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性體現出來,專業特點決定了沒有那麼大的市場,考前衝刺的應試方法不再那麼有效,而課堂聽講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很多專業課學習之後成績下降的原因大概要麼因為專業不對口,要麼自以為聰明上課不聽講。當然,如非蠢人,即使不聽講稍微衝刺一下也不會掛科。小專業de特點還體現在識記內容變多,大三的時候我不以為然,認為理解才是最重要的,現在發現聰明人那麼多,要是光靠理解就可以解決問題,我憑什麼在這個領域有一席之地。另外,大四是八仙過海的時候,考研,工作,轉行,這段時間並非集中學習的好時候,特點是自己會選擇一個方向學習相應的內容,完全沒有約束,我想,大四的學習大概反應了畢業之後的學習情況吧。

希望大家一帆風順。


誰說大學進度遠遠快於高中。

答主的大物上下兩冊一個學期被學完。(PS:馬丹,高數基礎差,還上那麼快!這門課我們班總共32個人掛了十幾個)

答主的Java一學期就學了運算符,循環語句,面向對象。(ps:連繼承,多態,異常都沒學,就等於把c語言又過了一遍。)

答主的c學校就教到了數組。

這還不是問題,問題是在學校了你要是稍微比同學多學一點都會被稱為大神。大學裡大部分人還是跟高中一樣被推著學,最後出來導致什麼都不會就是這個原因。跟著學校的進度你永遠不可能有好的工作!

說實話在大學確實沒什麼精力和心情搞別的。一群人在那lol,時不時還來互相串個門,看到答主在那調試程序,一個個跑過來打擾答主,答主又不好意思翻臉。哎……

去圖書館?帶筆記本去?圖書館又沒網,關鍵是還不定有位置啊,而且出宿舍拿電腦還要找大爺簽字,萬一大爺不在呢!

大學我學得最多的時間就是考試前,但這忘得快。其次就是寒暑假不在大學學校里的時候,但這幾乎是按照自己感興趣的以後的職業規劃學的。


抱著什麼心態?

各學科每個人可能對學習的目的不同,但怎麼學得好效率高,我覺得跟著老師思路走並不一定是個好辦法。

有些人會覺得很多課程明明幾分鐘就能搞定的一個理論偏偏要講一節課,因為要配合大多數人的節奏啊還有各種無關緊要的互動啊活躍課堂啊,可作為一個學習者來說,難道不是應該以自己學習需求為中心,"自私地"提高下自己效率,考慮利益最大化嗎?

另外有些人是過分看中課堂的教學內容,甚至於覺得自己待在教室里學的就是所有。。。認真聽課後還有淡淡莫名的優越感,不逃課啊把所有PPT原封不動地抄在筆記本啊,看起來很認真對不?而對於課上沒講的東西不會去探究和思考,或者覺得很次要,過分依賴老師失去獨立的學習能力,導致的後果是知識面狹隘,說到底就是沒有以自己為中心去學習,不懂得自己的需求一味被灌輸。

其實每個人在知識結構等方面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得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哪怕你的方法是逃掉上課選擇自學(☆_☆)


大學的學習 尤其是理工科學習

可以叫腦力工作者 體力工作者賣體力

你賣腦漿 就這麼點區別 哦 還有報酬高些

為什麼要自學呢 因為你的工作性質決定

就是把感性的目的 用理性的思維轉化為結果

直接的運算不需要 電腦算的比你快 執行直接的步驟也不需要那是工人或機器的工作 要的是在一團亂麻種 快速拿出解決具體方案 電腦可做不了這個工作

所以你要熟悉原理 掌握內容技巧

然後你才能勝任這個工作

大學就是教你如何自主快速的掌握的

所以你的工作重點就是快速的把知識連貫起來


大學也是市場營銷的一種

任冉冉 2014.11.22

做這個營銷的一方 或者是中國 或者說是整個世界 就像小米手機的造勢一樣大家都會搶著去買那些看著不去搶就吃虧的東西。大學也一樣,大學大家都是爭著搶著去上的,你搶的你只知道是一個好東西卻不知道你搶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他到底好在哪裡,其實你也不知道。換句話說,大學是一個產品,生產這個產品的是國家或者整個世界。大家都說這個產品好,都是拼盡全力去購買,去換取。國家是這個情況的成功營造著。目的是什麼?相對於經濟市場的盈利國家必然不是出於這個原因。國家更在乎的是社會的穩定,便於管理。如此眾多的青少年走入社會必然是會帶來巨大的生產力,但是畢竟是青少年,就好像一個人吃的飽穿得暖之後不是終結,他們一定會找些事情做,這些事情或好或壞,也就是這些生產力生產出來的東西,或者是好的東西或者是壞的東西。不利於掌控。於是就給他們一些知識去學習,因為現在的社會還不需要他們進去了犯錯誤的情況會佔大多數。讓他們有事情做給他們一個所謂的希望,他們就朝著那個目標奮鬥著。因為像人類這樣的靈長類動物,越是智商高越能力大是危險。當然,就像所有產品都與售後服務一樣。國家也會拿出一大筆錢用於產品維護,就是所謂的給教育事業所撥的款項。出台各種政策,放給大學各巨額貸款。用於校園等教育設施的建設。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所支付的有學費以及國家更想要的精力。你的精力用於學習了, 就不會有精力幹壞事了。基本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學習的是什麼東西呢?作為消費者我們的投入與回報成正比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一個問句。為什麼幹什麼事情都要有用呢?對啊,為什麼幹什麼事情都要有用呢?多少算多呢。到底做什麼事情是對的呢?世事無絕對,連喜歡與不喜歡一個人之間都沒有明顯的界限,有的話也是自己給自己加上的責任與信仰。 所以為什麼事情都分到那麼清楚呢?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推薦閱讀:

有哪些城市值得去那裡生活大學四年?
明年想考巴黎美院, 怎麼提高繪畫水平?
在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大學平時的課程論文該如何寫?
有哪些只看名字容易被誤會的專業?

TAG:學習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