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筆平實的著名小說作家?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閱讀 50 問,更多「文學」「閱讀」討論歡迎關注。

所謂文筆平實,是指少用比喻、通感、象徵等手法,平平淡淡的敘述事情


至今我都覺得汪曾祺、阿城、高陽是當代中文小說寫作的收穫。

這種收穫尤其體現在語言上,借用阿城本人的說法來形容這三位作家的文筆,即是「弓馬嫻熟」。

汪曾祺的小說,完全有一股子詩意在裡頭,語言不蔓不枝,生動靈俏,透著一股活泛兒,有「人味」。隨便舉個例子,「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文句清通,形容肖像,特別好讀,讀了這句,我確實連眼睛也是涼的;

阿城的文筆,則是勁健,卻不乏姿媚,「鷹在天上移來移去」,「只見三四個女的,穿著藍線衣褲,胸撅得不能再高,一扭一扭走過來」,「這時已近傍晚,太陽垂在兩山之間,江面上便金子一般滾動,岸邊石頭也如熱鐵般紅起來」,這樣的語言準確、勁健、有詩意,源於對生活的細密觀察,更源於對生活和他人的真切感情,一個個字詞就像一個個精靈,在合適的位置,它們召喚出真誠的魔力,釋放出語言的快樂。

而高陽的文字,本於鴛鴦蝴蝶派,但因精通史部學問,所以言情處含情脈脈,論史處峻刻激烈,說文處清通簡切。尤其推薦大家讀讀高陽的《印心石》,戔戔一冊,餘韻無窮。

簡單來說,他們幾位都有極好的古文底子,但這種底子不是表現在生僻詞語的運用,我們通常有個誤解,以為古文功底好,就是造語尖新,用詞奇崛。其實不然。古文底子好,是好在節奏,這點高陽的小說表現最為明顯——句子主語不太繁複出現,句子轉折處特別自然,多靠動詞承續。而那些喜歡在句子中妝點擺弄生僻詞語的,其實不是古文黨,而是古文婊。

其次,這幾位的文筆也提醒我們關於「平實」的定義——只有有了思想、內容上的「實」,才能真正造就回味無窮的「平」。否則,所謂的平實,很可能就是平板,平庸或貧乏。

阿城經常強調一個概念,所謂白話文,不是白話就是文,而是要能成「文」。而所謂「成文」,就是要有獨特的文體質感。這一條,很難,縱是習得,亦賴天授。

最末引用阿城給張艾嘉的叔叔、著名作家張北海的序言,談談「白話文」的問題吧:

在人類越來越聰明的今天,序這個東西,應該考慮廢除了,每個人看完一本書,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序,常常是種見解,孤零零地只印序的見解,不要說一言堂的嫌疑了,有的時候,連本來應當是一條褲子的戰友,也就是書的作者都未必認同,所以常常看到有自序,比如魯迅。魯迅寫過一個條幅,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給瞿秋白的。瞿秋白先魯迅而死,雖然胡適、林語堂、顧頡剛、梁實秋好多人都活著,魯迅出書也只能自序,魯迅的序常常就是出版說明,文章是什麼時候寫的,曾經發表在什麼刊物上,為什麼要把它們結成集以及為什麼要起這個或那個題為名等等。我個人喜歡這種類似出版說明的序。曾經有種發行量很驚人的中文出版物,《毛澤東選集》,沒有序,只有出版說明,我的一個朋友很想寫個關於政治白話文的序,那結果是沒有結果。

這真是很可惜的事,因為白話文運動至今已七十年,應用在政治方面的成功例子,白話文的倡導者胡適之先生說過「共產黨里白話文寫的最好的還是毛澤東」。本世紀初提倡白話文,當時有不少的人,比如胡適、郭沫若,急於白話,結果是過猶不及。骨頭煮高湯,靠熬。白話文這鍋高湯,熬出味道,也就是說形成文體,作家裡起碼有七八位了。七十年後應該有部白話文體史來縱橫一下,縱的意思還應該越過五四上溯,白話文不只七十年。

白話文很難,其中一難是大家不容易意識到它難,比如序寫到這裡,我已經輕易地用了八個「一字」。與人說話,不易察覺,落在紙上,觸目驚心。白話入文,前題其實不是白話,而是文,就像我們要喝的是高湯,而不是泡骨頭的涼水。

白話文運動初始後,有另外一支生力軍,就是翻譯外文的中文,以至形成了翻譯體白話文。初期魯迅曾堅持硬譯,我的想法是,與其硬譯,不如原文硬上,要麼就轉達為好的白話文,好的文言亦可。明末徐光啟的《幾何原理》的中譯,影響了直到現在的中文數學語言,就是佳例。同是法文,傅雷凡巴爾扎克,李健吾翻福樓拜,同是俄文,汝龍翻契訶夫、草嬰翻肖洛霍夫,都是上好的白話文,也就是形成了文體,熬出了味道。就當今的白話文世界,大致顯現為本土口語體、翻譯體和二者結合體。


繼續為汪曾祺投堅定一票。

正如沈先生所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喪失信心。我沒有荒謬感、失落感、孤獨感。我並不反對荒謬感、失落感、孤獨感,但是我覺得我們這樣的社會,不具備產生這樣多的感的條件。如果為了贏得讀者,故意去表現本來沒有、或者有也不多的荒謬感失落感和孤獨感,我以為不僅是不負責任,而且是不道德的。文學,應該使人獲得生活的信心。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一個甘於淡泊的作家,才能不去搶行情,爭座位;才能真誠地寫出自己所感受到的那點生活,不耍花招,不欺騙讀者。

                 ——汪曾祺 《認識到的和沒有認識的自己》


除了路遙、青山七惠,華語作家還有沈從文、林海音、齊邦媛,國外還有E·B·懷特、赫爾曼·黑塞,還有許多日本作家。但是坦率講,這種寫法很不顯才華,玩得不好就是平庸無奇,玩得好,那得靠閱歷和心境


孫犁,是不是快要被忘記了,他的散文和自敘性質的文章都好清淡古樸

當然,懂一點兒冀中地區的方言最好

鐵凝的散文有些繼承了孫犁的傳統,所以味道也是淡淡的,但是有味道,

此外,鐵凝的文章也會涉及到地域性的語言表達


最厲害的那些小說家都是不玩弄比喻之類小技巧的。

在這方面做到極致而又成就最大的是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偶爾用點小技巧都讓人感覺很笨。

不僅不用這類文字上的小技巧,他甚至不用懸念這種敘事上的技巧。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抵抗不了這種誘惑。


不知題主為何要問「文筆」平不平實,感覺「文風」才是最重要的。

史鐵生作品裡手法也不少,但是語言邏輯平和到觸動靈魂的地步。


怎麼會沒有海明威呢?

砍掉所有形容詞、副詞。。。

冰山風格!

八分之一大於八分之七!

達化境就像香水中的男主一樣。。。

可是要讀者也要配合啊。太難了。

首先許多女性讀者就不喜歡看這樣的。

ps:女作家裡鐵主席的不錯


毛姆


劉震雲呀!汪曾祺雖然樸素,還是有華麗的一面的。劉震雲才是明白如話。

小林家一斤豆腐變餿了。一斤豆腐有五塊,二兩一塊,這是公家副食店賣的。個體戶的豆腐一斤一塊,水份大,發稀,鍋里炒不成團。小林每天清早六點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門口排隊買豆腐。排隊也不一定每天都能到豆腐,要麼排隊的人多,排到,豆腐已經賣完了;要麼還沒排到,已經七點了,小林得離開豆腐隊去趕單位的班車。最近單位辦公室新到一個處長老關,新官上任三把火,對遲到早退抓得挺緊。最使人感到喪氣的是,隊眼看排到了,上班的時間也到了。離開豆腐隊,小林就要對長長的豆腐隊咒罵一聲:

「媽了個×,天底下窮人多了真不是好事!」


史鐵生 沈從文


老舍;

汪曾祺不知道算不算,感覺他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有靈氣,靜水流深。


先總結一下:汪曾祺、阿城、川上弘美、青山七惠、余華、孫犁、楊絳、史鐵生、愛麗絲·門羅、高爾斯華綏、喬治·奧威爾

其餘的作家容我回頭對著書架想想,躺床上干想有點困難。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位和作品。

其實我很推薦高中生多看看這些人的作品,現在好多高中生的作文真的浮誇到了我難以理解的地步,我遇到的很多作家的文章高中課本里就有,請多加閱讀謝謝。

下面稍微加了一些不是小說家的人。

汪曾祺:《人間草木》是我最近喜歡的,高中課本上有不少來自他的文章,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先生寫的葡萄,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汪曾祺是一個人與文章都質樸淡然的人,我很喜歡把他放進高中課本的決定,對於高中生的浮躁年紀來說,他的文章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阿城:我是從《棋王》開始喜歡他的,阿城對民俗、文化、世界的看法和描寫都十分有趣。蘇教本語文練習冊里有他的文章作為閱讀。

川上弘美:《老師的提包》的作者,適合成年人閱讀,平淡但足夠打動我一個單身宅女的心。

青山七惠:日本女作家裡我的初心,《一個人的好天氣》實在是百看不厭,老奶奶的生活非常細緻平和。

余華:《活著》,不再贅述,提起就心塞的故事,用實力證明打動人心的力量也可以來自最細微的人性。

孫犁:《蘆花盪》是高中課本里有的,想寫記敘文的同學一定記得看。

楊絳:《我們仨》其實也沒有很多大場景沒有多少連喻,但就寫一個夢,就能看得我哭濕摘抄本。

周國平:講真我不算很喜歡他,但他的散文還是很適合高中生學一學的,足夠樸實地傳達了必要的觀點。

史鐵生:《病隙碎筆》小學練習冊就有摘選,高中課本也有《我與地壇》的摘選,人生閱歷和豐富的內心讓他的文字平淡卻充滿力量。我時常忘記他已經離開這件事,還依稀記得小時候總想著,科技進步了,他不知道能不能再站起來呢。

魯迅:魯迅寫起百草園也是美的,但吶喊起來也是充滿直白而澎湃的力量的,我讀高中的時候很多同學跟風要求他退出語文課本,但事實上別說我功利心,你寫作文能把先生的風格學個十分之一,模仿個皮相,就足夠得很高的分數了。

愛麗絲·門羅:《逃離》對我來說就是一本能夠把瑣事和生活寫出魅力的書,看起來舒服但並不會被輕易遺忘,可能不會很適合高中生,但很適合閱讀。

高爾斯華綏:《福爾斯世家》高中課本有,著名現實主義作家,請相信人家得諾獎是有理由的。

喬治·奧威爾:《1984》荒誕但並不浮誇的文字卻能讓人感到由內而外的深思和顫慄,我覺得現在很多人在微博寫反烏托邦和諷刺,但很多人都覺得從文筆上就得諷刺,得浮誇,得荒誕,然而我覺得真正的荒誕正是看起來循規蹈矩的表象下涌動的可笑規則。

先這些了,我個人的一些小看法可能有些不對,見諒。


路遙

路遙這輩子好像就一本書,最平實的文筆寫著最平常的故事,但是仍然死死地抓住你,吃飯的時候在想,睡覺的時候在想,彷彿書裡面的生活就是自己的生活。


夏衍——一個理工科出身的文人的睿智,代表作《懶尋舊夢回憶錄》

齊邦媛——樸實真摯的語言回憶人生,評述歷史,追憶愛情(卻動人心弦),代表作《巨流河》

茅盾——不矯情不做作,全景多角度描述社會人生,代表作《子夜》

梁實秋——簡單瑣碎的回憶中頗得玩味,代表作《雅舍小品》

老舍——生活在一點一滴間震撼心弦,代表作《駱駝祥子》

余華——淡淡的壓抑的調子,大時代里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代表作《活著》

李爽——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帶著北京女人的熱辣和奔放,代表作《爽》


知名的都被說的差不多了,提幾個不太為人所知但文筆很平實的。

廢名,民國作家中的遺珠。

葉靈鳳,魯迅非常看不上的一位,看過幾部隨筆,文筆確實很平實。

張中行,《三話》如飲醇酒久而彌篤。

姜德明,《綠窗集》讀了快30年了,至今記得封面上幾縷綠植。

趙珩,《老饕》系列,平實中的雋永不亞於梁實秋,遠勝蔡瀾和舒國治。

何兆武,《上學記》,文筆和書名完美呼應,平實且醇厚。

黃永玉,《無憂河上的浪蕩漢子》在《收穫》連載了無數期了,文筆確實夠平實。

不好意思看錯問題了,上面很多不是小說作家,但不修改了,都值得推薦。


楊絳。


楊顯惠

《定西孤兒院紀事》

《夾邊溝紀事》

《甘南紀事》


青山七惠。竺家榮翻譯的。


史鐵生,余華


我看過的書雜七雜八,但是唯有三毛給我樸實的感覺,大部分散文作品的文字很清澈,沒有刻意去追求文筆。從描述生活中的小事、細節,來表達自己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讀她的書,你會很正能量,但是這種正能量不同於其他人的給你的勵志的感覺,而是能夠從她的散文中獲得體會身邊小事中的幸福、樂趣的能力,體會生活小細節帶來的感動。你會覺得在三毛的筆下,生活是那麼有趣,開心、煩惱、傷心、挫折、爭吵、猜疑、氣憤等等等等,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是生活最本質的意義,大體上無聊、重複、日復一日,但是細節里每一天都不一樣,每一件小事每一種心情都在熱熱鬧鬧的湊成你的生活。


推薦閱讀:

有哪些只有圈內人才懂的地名?
文學作品中有哪些優秀的對人物極端絕望心理的描寫?
有什麼好看小說推薦?
還有像《英雄志》這樣好看的書嗎?
小說遮天是爛尾嗎?

TAG:小說 | 寫作 | 作家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