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理解道德的階級性?

怎麼理解「在階級社會中,占社會統治地位的道德是統治階級的道德,而同時存在著的被統治階級的道德則總是處於從屬的地位。」?難道統治階級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被統治階級是全然不同的兩套?就現在當下的社會來說,上層道德與底層道德有什麼不同?


視頻封面我沒有錢我不要臉巫啟賢視頻

視頻封面孫輝《沒有車沒有房》_高清視頻


近代歐洲,上層婦女的日常著裝,禮服都有大面積的裸露,主要集中在胸口和後背,這一設計現在的女士禮服也保留了。這種裸露是特權。而社會其他階層的女性著裝除了手和頭是沒有裸露的,要不然會被視為放蕩。

比如唐頓莊園,老爺家太太和幾個女兒的著裝對比以休斯太太為首的女僕們的著裝。


道德的階級性即利益的階級性。


婚姻方面上來說:

有的人可以接受在婚後保持OPEN,接受對方有其他伴侶;

有的人可以接受結婚對象之前談過戀愛,和其他人發生過性關係,但婚後再有就是不要臉;

有的人可以接受結婚對象之前談過戀愛,和其他人發生過性關係,但要是發生性關係到不能生孩子就是不要臉;

有的人可以接受結婚對象之前談過戀愛,但不能發生性關係,不然就是不要臉;

有的人不接受結婚對象談過戀愛,不然就是不要臉;

有的人認為結婚對象自慰過都不行,不然就是不要臉……

消費觀念上來說:

有的人認為大量的消費和投資一個都不能少,不然就是**;

有的人認為適當的消費和小額的投資可以,多了少了都是**;

有的人認為簡單的消費可以,其他錢存起來,投資的都是**;

有的人認為錢存銀行不如拿手裡,相信銀行的都是**;

有的人沒有錢……

題主,你可以體會一下我上面說的這些人在現實中到底是哪些人,他們道德觀不一樣的同時,階級是不是一樣。


對於柯南這種富二代,正義和道德就是你就算全家被富裕階層迫害致死、在法律體系內求告無門也不能以違法手段復仇。

以上觀點如果讓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毛澤東或列寧看到……

我們都懂


道德是用來維護社會秩序的。

上層和下層期望的社會秩序不可能一樣。


我不太記得問題補充里給出的話的出處了……所以我暫時按照自己對題主需求的理解,查了兩篇文章過來答題。

《孫皖寧專訪:工人文化――不平等的階級政治》

《讓人「非人化」的工廠文化》(本文是我複製來的,沒有聯繫作者,如果作者不同意我轉載,我就刪除)

(3)沒有名字的世界

進台資廠的時候,我從中介借了身份證以後就到了勞務派遣公司。我很擔心我記不住我的名字,但是我後來意識到,除了點名的時候,沒有人再會問我名字。我是誰完全不重要,我只是眾多求職者之一。在等工作的幾天里,一直跟勞務派遣公司的幾名工作人員接觸,從來沒有一個人跟我們介紹他/她們是誰。管理著我們但是卻用不著告訴我們他們是誰, 這是一種對我們特別大的蔑視。只要在勞務派遣公司里工作的人,都可以吆喝我們。我意識到,「讓你不知情」是會造成某種威懾和壓力的。我們很不知情,又要等待,有很多詢問和疑惑,但是又不敢問,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問誰。我們的等待越漫長,我們的詢問和疑惑越多,越顯示出他/她們的重要性和威懾力。

剛分到廠里的時候,我們30個分到同一個廠的新人被集中到一個會議室里接受入廠培訓。負責接待新人的是個年輕的女孩,梳著長發,看起來挺文靜的,但對我們說話非常粗魯。她也沒有做自我介紹就直接開始對我們進行訓話。不自我介紹就是一種對聽眾的蔑視,她太瞧不起我們了,根本不用告訴我們她是誰,我們也用不著知道她是誰。

各個車間主任來挑人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就像是集市上的商品,讓別人看看,新鮮不新鮮,形狀合不合適,合適了從筐里拿走。工具只要能用就可以,只需要知道品名,沒有具體的名字。

當到車間里的時候,我不知道誰是誰。我通過衣服判斷出了車間主任。通過指揮的角色判斷出了線長。沒有人會跟你自我介紹。線長也不會稱呼你的名字,就是點你一下,或者「唉」一下招呼你,告訴你要做這個或者那個。所有的氛圍,都充斥了對我們的忽視和無視。

從求職到進廠的過程,就感覺這個世界是一個你自己沒有名字的世界。前面說到會點名,但是點名那個時候你會很不自在的。被點名感覺挺羞恥的,因為我做這個事情沒有什麼值得我驕傲的。在這個世界裡,我們的名字不重要,或者我們叫什麼也無所謂。這是一個對每個個體的人都非常貶低的世界。

勞動的價值

在台資廠打工期間,我只在流水線上工作了5個晚上,其中4個晚上是貼標籤。貼標籤這個工作本身是特別簡單的,只要是四肢健全的人都可以做這個事情,動作也非常簡單。因為工作很簡單,任何人都可以做,你是可以被替代的,所以這個工作的價值是很低的。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推理的話,做這個工作的工人是不是就感覺到自己本身沒有任何的價值可言?

但是我自己做了這個工作之後,我的體會是這樣的。我在一個晚上重複一個動作,重複了2620次,而且一直是站著做這樣的動作,而且產品在流水線上流動,我要在移動的產品上完成這樣的一個動作。正因為它很枯燥,需要重複,而且長時間重複,是非常辛苦的,它的價值就體現在這兒。所以人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邏輯來看待同一個事情所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

工人與工人之間的工具性的關係

在工廠的生產線上,工人與工人之間的關係僅局限在生產崗位之間的關係。在工作崗位之外,工人很少發生社會交往。這樣的現狀導致工作和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完全脫節,使得工人沒有空間和時間形成對工作場所狀況的分享和辯論。事實上,工人與工人之間是如此地「工具性」,彼此之間的任何社會交往都似乎成了不必要和意外。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台資廠經歷的一個關於棒棒糖的小故事。

我們產線上有一個男工,我上流工位的大姐告訴我說,他已經申請離職,馬上要走了。我就問大姐:「線上的人都知道嗎?」大姐說:「他已經把離職報告交了,別人就應該知道了。」在我們下班排隊的時候我就問他:「聽說你要走了。」

他說:「是。」

我問:「你在這裡工作多久了?」

他說:「6個多月了。」

我問:「跟線上的人說了嗎?」

他的第一反應好像是:我這個問題很奇怪,然後他說:「沒有說。沒有什麼好說的!」

我們倆在60多人的隊伍中說了上述這番話,我們的聲音不大,但是我可以感覺到我們周圍的所有耳朵都豎了起來在聆聽我們的對話。我們倆個的對話很平常但是卻有很不同,因為平時除了偶爾的打鬧嬉戲,我很少看見工友之間的語言交流。

第二天這位要離開的工友來上班了。我問:「你不是要走了嗎?」他說:「今天上完班之後就走了。」過了一陣兒,線長給我們每人發了兩個棒棒糖,說是那位工友送給我們的。大家拿著棒棒糖的時候,我想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點感受,但是沒有一個人說話。在這樣的氛圍下,我也無法表達什麼。但是,我告訴我自己,一定要跟他說句話,否則這輩子就沒有機會了。我趁著他路過我身邊的時候對他說:「謝謝你的棒棒糖。」 他頭都沒有抬,也沒有什麼表情,只是「嗯」了一下。

壓迫傳遞

被壓迫者最可悲的一種狀態是,雖然自己也是被壓迫者,但是卻成為了壓迫者的「代理人」,進一步去壓迫其他的被壓迫者。這種狀態有不同的形式。

一種是正式的「代理人」:這包括工廠中的各層管理人員。當然,底層打工者接觸最多的是低層管理人員,如班組長和線長。

還有就是非正式的「代理人」:雖然自己也是普通的低層員工,但是卻自覺、不自覺地把壓迫和控制的思想體現在日常的行為中,包括:老員工欺負新員工的、本地員工欺負外地員工、一個崗位的員工欺負另一個崗位的員工,等等。

這樣的壓迫傳遞大大節省了資本家的管理成本。並且由於員工的分化和疏離,使得資本家的控制力量非常強大,而員工雖然人數眾多卻一盤散沙。

我在台資廠體會到的壓迫傳遞來自:車間主任、線長、線上的個別老員工。

我在德資廠體會到的壓迫傳遞來自:線長、線上大部分的當地員工;還有我們線上員工對餐廳員工的斥責和不尊重。

受僱傭者不受尊重 - 能用錢買到的就只是「東西」

壓迫的傳遞者和被壓迫者似乎都認同這樣一個道理:老闆花錢僱人,那麼受僱傭者就須接受一切。

在幾個場合我在壓迫的傳遞者那裡體會到了這一點:一次是在面試的時候,人力資源公司和德資人力資源的工作人員反覆強調,這裡加班很少,所以工資不會比加班多的廠子高,要自己考慮清楚;二是我們線上的員工對食堂員工極為不尊重,而她們這樣囂張的理由就是德資廠花錢承包了餐飲服務,德資廠員工有權為服務打分。

我也從被壓迫者那裡體會到了這一點。我對德資廠工作的車間有椅子有踏板覺得非常好,但是我被告知下個月就必須站著工作了。當我提出疑問的時候,線長和老員工都說:「生產需要,那有什麼辦法!」在台資廠的時候,當我和一位在同一條線上的學生工抱怨站12個小時太累的時候,她說:「在上班就得這樣,回宿舍才能休息。」

也就是所從僱主到受僱傭者,都因為僱主購買了僱傭勞動,因而購買了在工作期間處置工人的很多權力。就如果購買了商品,從而有權處置這件東西差不多。

壓迫文化的典型表現:沒有詢問的權力

「服從」是壓迫文化下對受壓迫者的要求。服從的最典型的表現是:壓迫者或者壓迫傳遞者說什麼就是什麼。在這樣的氣氛下,不僅不可以質疑,詢問都成了「異樣」的情況。比如,在德資廠,當我對如何計算工時進行詢問的時候,線長抵制並且變相的拒絕回答,其他人露出詫異的目光。再比如,我對工位上的簡單工作的任何一點兒觀察和思考都被看做是「異端」和沒有必要。這些看似簡單的「禁止」,卻造就了一種瀰漫的壓迫氣氛。

人不如產品重要

這一點我在台資和德資工廠都有體會。但是在台資工廠的體會要深得多。在台資工廠,機器和操作幾乎不考慮安全隱患;而且有害的藥水也是大張旗鼓地使用;帶手套或者指套是為了保護產品,而不是為了對員工的勞動保護。

在德資廠,我做過一個工位,為了防止工傷,一個壓床,只有兩個手在兩邊同時按下按鈕,壓床才開始下壓(我偷偷嘗試了一下,如果只按一個按鈕,真的不會啟動)。而且,每個涉及到夾壓的動作都有把手,從而保證手和機器的距離(我上面講到的差點兒壓到手指是線長為了提高速度不提示我安全操作造成的,而不是技術設計的問題)。唯一一處讓我體會到人不如產品重要的是我用拇指壓插片到產品里的那個操作。我覺得技術上只要考慮到一點兒保護措施就可以,但是老員工只是對我說:「做這個崗位手會疼的。」,僅此而已。

請注意我黏貼過來的文章里

「在台資廠打工期間,我只在流水線上工作了5個晚上,其中4個晚上是貼標籤。貼標籤這個工作本身是特別簡單的,只要是四肢健全的人都可以做這個事情,動作也非常簡單。因為工作很簡單,任何人都可以做,你是可以被替代的,所以這個工作的價值是很低的。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推理的話,做這個工作的工人是不是就感覺到自己本身沒有任何的價值可言?

但是我自己做了這個工作之後,我的體會是這樣的。我在一個晚上重複一個動作,重複了2620次,而且一直是站著做這樣的動作,而且產品在流水線上流動,我要在移動的產品上完成這樣的一個動作。正因為它很枯燥,需要重複,而且長時間重複,是非常辛苦的,它的價值就體現在這兒。所以人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邏輯來看待同一個事情所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

或許這段話可疑給「在階級社會中,占社會統治地位的道德是統治階級的道德,而同時存在著的被統治階級的道德則總是處於從屬的地位。」提供具體的分析。

對勞動價值的理解,對交換(經濟行為)的理解屬於道德。


舉個例子,東南亞國家不把他們的領海(從客觀來說,還真應該是他們的)劃給我們搞開發,我們就扣他們的香蕉啊,海產啊之類的。

對我們來說當然是道德的,對它們當然是不道德的。

但是,你要明白一件事,階級之間沒有道德可言。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屁股決定腦袋。

雖然上面的話非常極端而且有失偏頗,但是道理是這個道理。


來來來 給題主一段百度百科:

主人-奴隸道德說是德國哲學家尼采提出的哲學概念,最先出現在《善惡的彼岸》,後在《道德譜系學》一書中得到最大的發揮。尼采認為,最基本的道德形態有兩種--「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主人道德把行為放進「好」與「壞」的標準之中;奴隸道德即是把行為放進「善」與「邪惡」的標準中。主人道德的主要特徵是:自我肯定、驕傲、主動。奴隸道德則是:自我否定、謙卑、反動、憐憫。

但是這不是重點啦,尼採的意思是善良的基督徒們左臉被打還要把右臉伸過去這種是奴隸的道德觀。所以只有窮人才分善惡,富人只分利弊?


只能說有傾向性,不能說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道德標準是完全割裂開來的,但似乎合法性準則更加掌握在統治階級。

道德本來就是模糊的存在,而就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通行的道德是歷史傳統沉澱下來並且為人民群眾廣泛贊同的行為規範。這種行為規範更多是一種依據,而不是法律式的。

而在我國現在更模糊,你怎麼去分別?社會主義國家的統治階級是工人階級,而事實上是道德把握者似乎是社會中層,這些中層基本上屬於脫離了財政束縛的小資產階級,在公眾領域他們更有話語權,能引領輿論導向,能創造價值取向。工人階級的道德標準在市場潮流衝擊下顯得格外單薄。

私以為道德標準與社會自由度息息相關,在剝削階級國家,他們似乎更加推崇自由主義,所以他們統治階級的道德規範更加明細。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可以歸因為經濟形態。

是市場還是計劃?

進一步的說社會導向是什麼?

社會財富形態是什麼?

這些都影響著整體道德標準的劃分,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究竟道德標準的存在掌握在哪裡,不僅受整體環境影響,更與個人和評判所涉及的小範圍有關聯。

其實再細分看來,道德標準是絕對帶有地域性質的。地域文化特色各不相同,導致各地域道德標準有出入,一個本不算禁忌的事情到了另一個地域就成了禁忌是鮮見的。特別是在一些民族主義的國家和地區。

政治的實質是階級。在政治上佔有統治地位的群體往往壟斷著經濟,但如果簡單的認為統治階級佔有道德制高點就錯了,這是忽略了人民的反叛性和道德的博弈特徵,統治階級的文化戰線也只是引導引導再引導。統治階級掌握了權力,有權力必有鬥爭,這個鬥爭範圍著重體現在文化領域,因為文化領域自身帶有的特性使得它成為自古以來的鬥爭前沿,無論和平與戰爭。

所以,「掌握的大多數」大概更是標準的持有者。


上層的道德是如何儘可能地掌握他人的生存權利; 底層的道德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生存權利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


老子拼了20多年還是一無所有過過自己的小日子惹著你們了?還得天天被你們說沒道德


又沒有好好看馬原,我的理解是:

已知條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道德從屬於上層建築。

推論:不同的經濟基礎決定不同的道德。

統治階級的經濟基礎也是基本處在統治階級的,比如中石油,中石化。所以把社會按照經濟基礎分層,統治階級和普通大眾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道德觀念自然也就有所區別。

哈哈哈哈,我都覺得好有道理。

然而

書上這麼說了,你就當它是對的就好了,畢竟,考試能過才是真理啊!!!


舉個例子: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以皇帝為代表,所以皇權神聖不可侵犯,所有的道德都是以這個為基礎。但是一些共同的人類社會道德比如對偷竊、通姦這些都是認識一致的;而資本主義社會奉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所以私有制就是合理合法的,凡是試圖破壞私有或者建立全社會公有制的行為都是違反道德、法律的。當然同樣存在一些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一致的道德,這是基於人類社會的一些共同認識和統治階級的讓步。所以並非統治階級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被統治階級是全然不同。當下的社會不好說,其實也好說。自己慢慢體會吧


我爹天天教育我要大方要慷慨。然後同時他天天和我嘮叨賺錢有多麼不容易。他每次買菜都買處理的水果蔬菜,買稍微貴一點的東西肉疼就寫在臉上。把同學請家裡吃飯就一定要讓他父母知道。

你說我是會變得小氣還是大方呢?有錢人更大方,還是窮人更大方呢?


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飽暖思淫慾 饑寒起盜心


這事,我就說兩句吧。

道德,老話說得好,走道要有德。

老老實實走路,別七扭八歪,別亂超車。

別被人打了。

能走道的別踩了要飯人的腳,不然他打你。

別亂變道,後面的車追你。

沒有階級,哪還需要道德,都沒道了。

有階級,就有方向,有方向就有追求。

有道德至少能不被打。

就這樣? ? ?

看我機智的眼神,你明白了什麼?右上角,點贊。


倉稟實而知禮節


我覺得最明顯的差異體現在對勤勞的看法上。社會地位越低的人越看重勤勞,喜歡批判別人懶。社會地位高的人希望別人都勤勞,而自己以幹活少為榮,誰幹得多誰丟人。在那樣一個圈子裡,很容易出現互相推諉。如果可以綜合一下也許會更好。社會是一體的,任何一個階層的互咬、墮落都可能帶來連鎖反應。即使階層固化也只是短時間的固化,50年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過去50年已經發生了那麼多變化,人也不可能只活50歲。刻意去劃分界線,恐怕不詳。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上說,得先有度過溫飽階段,才有可能上升到小康階段,才可能意識到道德的階級性。

所以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時,就產生了階級性,那麼當然就包括你所說的道德層次上的階級性!


文革的血統論——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

不過強國歷史上還有另一個名句——侯王將相寧有種乎?


推薦閱讀:

您是否覺得現在一部分人過分誇大了民國社會和民國人物的美好?
你認識的御宅們為什麼脫宅?後來都怎麼樣了?
中國的窮人到底有多窮?
人特別老實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道德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