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哲學問題的本質是否是語言問題?人類沒有語言是否可以思考、有實證嗎?

謝謝大家的回答,目前的答案總結就是語言是由人創造的交流工具,哲學是人的思考,不需要語言這一工具人也照樣思考,所以哲學的根本問題不是語言問題.但是由於語言這一工具的不完美,帶來了大量的所謂的哲學問題,而這些問題不是真問題,是語言的不完善問題。但我還有一個問題,即人類沒有語言是否可以思考?有沒有實證?


我覺得,這個問題改為:思維是否是語言,可能更恰當,思維是否是由語言所構成?人與動物的區別是否是因為一個語言中樞?哲學可以理解為思維的一種抽象,一種「元語言」描述的規律。如果只是圖形的,形象的、脫離語言的思想,能否描述哲學的命題呢?我認為是困難的,或者說,哲學的抽象程度,必須使用具有一定抽象程度的東西才能夠完全描述


記得在之前一個問題「哲學的定義」里做了一點自己的分享。

如果用語言來描述哲學,這顯然是將哲學限制在了語言系統里。

不錯,要表述哲學思想和哲學問題,必須通過語言。

不能因為哲學藉助了語言,就說哲學問題因語言的不存在而不存在,這是不合邏輯的。

哲學的本質問題不是語言問題,而是「為什麼」的問題。從「為什麼衍生出了「是什麼」,就是人類的另一個課題「科學」,從「為什麼」也通向「怎麼辦」,這是人類的最終問題「信仰」。

(有朋友說是科學造成了哲學和宗教,這個顯然是反了。實際上這三者是三個不同的領域,是人類在自我意識的研究中逐漸尋找到的不同分支。)

我們用語言來表述「科學」、「哲學」、「信仰」,但我們不能將這幾個最重要的課題用語言限制主,否則我們的思想就被自己的舌頭限制住了。

當我們不說話的時候,我們能不能限制自己的思考?很多形象性思維,也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如果一定要說那是某種語言,也得說那是一種「藝術語言」。

語言終究是一種媒介,我不會因為自己是個啞巴而停止我的思考,我會思考為什麼這個世界有光明也很有黑暗,有快樂也有痛苦,有生命也有死亡?為什麼黑色是黑色的,而白色是白色的?永恆是怎樣的?永恆的生命又是怎樣的?這些問題不會因為我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就不存在,至少對於我本人來說,這些問題是存在的。


思考分為很多種,一種是感官、情感、經驗式的「思考」,這是動物普遍存在的能力,目的就是為了生存。

而人獨具理性的思考能力,這是建立在語言和文字應用基礎上的。

比如中文,中文語言的結構和要素形式構成了我們理性思維的界限。我們用語言的方式清晰地划出了主體、客體之分,但在上古時期群居的人類社會,人們主客體是不分的,生命與自然也是不分的。是種完全的自然合一狀態。但隨著人類技術的演進,語言文字的日益精緻化,導致了人對世界的看法逐漸改變。語言的要素和發展緩慢而清晰地承載了一個漫長時代道德、科技、世界觀的發展水平。

你只所有認為「我」是「我」,是因為你學了中文語言,並在語言基礎上建立起了你的生活體系,你生活在語言的世界中,你的思維方式也離不開語言的邊界。因此語言的模糊會導致思維的混沌。如同有人追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難道生活真有」意義「這個東西么?

再說,我們的時間觀、世界觀完全建立在語言體系上。

一部分哲學問題其實是為政治、社會服務的。

研究哲學確實需要語言學的參與。

我認為哲學的根源來自於個體精神的痛苦,迷茫。

人類希望以自己的理性從無序的混沌世界中找尋發展規律和人性的坐標點。

但其實人類的進化本來就是偶然的,人類發展到今天也是偶然的,

而人類的理性卻無法猜測偶然和世界人性的不確定性,希望以秩序來認識世界總會被後人推翻。

理性往往會被理性所證偽,

藏在理性底下的,是人類自始永存的非理性。

只有混沌才是永恆,只有不確定才是真理。

而大部分人特別是部分哲學家不承認這個問題。

他們活在自己建構的一個確定的理論世界中。

如此而已。

人類本來就在黑夜中摸索著行走,

而大部分哲學都成了一團團鬼火,

誘使著一部分人跌跌撞撞,一路狂奔,以為會到天堂,最終只是跌下無底的深淵。

哲學本質是什麼?是人類理性的傲慢罷了。


這個問題很有趣


看到問題的第一想法是:沒有語言人一樣可以思考 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正如Pheora所說的那樣 語言是與別的個體交流溝通的工具

但是 再細想一下 問題出現了


自我交流溝通的工具是什麼?


思考是一種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過程


孩子指著汽車問「這是什麼」之前 他自己的大腦里可能會先經過思考來找尋答案


也就是說 他也許會在心裡問一遍「這是什麼」


這難道不是語言嗎?


因此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 沒有語言 人類是無法完成思考這一過程的?


而事實上 語言的概念很寬泛 它可能只是單純的一種傳達信息的方式。比如動物之間的交流 大多通過「叫聲」或者「肢體語言」。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有很長時間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相互溝通的。沒有思考,人類也不可能進步...


所以 我的最終結論就是 沒有語言人是不可能思考的...


有的哲學問題是語言的問題,比如能不能說「金山不存在」?在西方人的語言看來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話,作為主語的金山必須是存在的,斷言金山不存在就成了既存在又不存在。羅素的摹狀詞理論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提出來的。我不認為漢語裡面有這個問題,所以中國人完全可以質問為什麼主語必須是存在的。

因為哲學的討論必須使用語言,而哲學又比較抽象,說著說著就容易繞暈了。於是本來沒有問題的也說成有問題了,這是語言帶來的困擾。所以有很多哲學史上的困惑都是語言的誤用或模糊不清造成的。昨天晚上我和 Ling Zhang 討論到後來,我又一次感受到這種語言帶來的困擾,很可能讓你把原本清晰的思路變得古怪起來。

補充一點,這一點其實很重要,但我之前忘記了。就是很多人能夠在使用語言、概念之中找到一種快感,你會發現很多人熱衷於使用各種概念,玩文字遊戲,搭概念體系的積木。這種對文字的快感在很多時候都會將思考問題本身的關注轉移到文字上來,喪失最初的目的,導致討論越到後來越脫離原初的問題,越脫離實際,越來越沒有意義。

但並不是所有的哲學問題都是語言問題,有很多追問是很清楚的,或者說它們不僅僅是語言的誤用而已。比如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怎樣行動是正當的?有沒有先天知識、天賦觀念?歸納法有多可靠?「應該」和「是」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包括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世界的發展過程是不是註定的?身體和心靈之間有怎樣的關係?這些在語言上可能產生不少歧義的問題,也並不能完全由語言問題來消解。它最後追問的那些東西不僅僅是語言。

最後,語言在人的生活、思考、交流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同樣也是一個哲學追問,這顯然不是一個語言本身可以解決的問題。


「哲學問題的大部分都是由語言造成的,這些問題實際上並不存在」(並非原話,大意如此)

我很贊成維根斯坦的看法,特別是生活中這種感受越來越強烈,普通人面對面的溝通差異都能造成如此大的誤解,遑論與去研讀前人的文本。大概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笑談,哲學就是把一個簡單的事掰開了往複雜說,因為生活化,通俗化的表達太容易產生歧義了,所以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措辭和表達。即便如此,時代、文化差異、表達準確性、後人總試圖解構前人,一系列的原因,文本里還是會產生許多歧義或者模糊不清的區域。

再往下,人的世界由他的閱讀 - 「閱讀,Read」可以不只是書本,也包括生活歷練(看,這就是一個詞語延伸的例子)- 構成,人的邏輯思維與所使用的語言有關。明白了這一點後,我在思考某個問題時,甚至無法確定,這個問題是否實際上是來源於我賴以思考的語言體系本身。

這就是頭疼的地方,我們追問一個問題時,還得先確認這個問題到底存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延伸倒是蠻有意思,每一個擁有好奇心的孩子都曾追問過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存在

所以就如@唐逍所說,

我認為,還是有一些哲學的追問不是由語言問題造成的。比如保安常問的那三個問題:)


科普一點哲學史相關

語言-思考 誰先於誰的問題 在哲學裡並沒有定論,最開始人們想當然的以為是思考先於語言(語言傳達思考),但是從wittgenstein開始,人們開始重視語言對思考的局限,既而出現另一種極端主張語言決定思考(這種觀點在哲學裡還算小眾,但是作為人類學學說(以Whorf為首)一度成為主流),再後來又出現Davidson等人主張語言-思考互為前提,缺一不可。這三種觀點裡並沒有一個真正勝出。

但是最近幾十年,來自cognitive science的研究表明,基礎思維是可以被從語言中剝離出來的。


注意思想這個詞的用法,在一般語境中它的內在特徵是什麼。適用於命題的謂詞必定也適用于思想,反之亦然。所以思想就是命題,是語言結構起來的東西


哲學是產生終極問題的問題,不達彼岸,沒有終點

思維是生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到底多低等的生物開始算有了思維,沒有定論,至於【貓沒有意識】那種哲學觀點簡直貽笑大方

語言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再好的工具也仍然有改進餘地,更何況面對無限產生問題的問題

工具的問題是後來的,哲學的問題先前就有,思維是發現哲學發明工具的平台,這個平台既被看成問題也被視作工具,這些混合起來,被當成是工具的問題,說得通么?

蹊蹺的地方是哲學探究時會把哲學挖成無底洞,把思維挖成無底洞,把工具也挖成無底洞,暈乎之後如果說【世界的本源是語言,先有語言才有人類意識到自身的思維,接著才描述哲學】,貌似也和【貓沒有意識】一樣是一種難以辯駁的哲學觀點呢

【怎樣都可以】的哲學就是,有什麼樣的假設就有什麼樣的結論,什麼主義都有可能成立


哲學問題的本質應該說是概念問題,或者說是不同概念體系之間的融貫問題。但是概念(concept)不等於語言或者語詞(word),如不同語言的人用不同的詞(如「紅」「red」等)來表示同一個概念(即那種當我們看見血液時產生的感覺),任何思考都不可能脫離語言,日常語言的模糊的確造成了一些哲學問題,但是真正的哲學問題在於解決不同概念體系之間的矛盾(比如說我們既承認人體是物理的,所有物理的東西的運動都是被決定的,同時我們又認為人是有自由的,這就是物理學概念體系和心理概念體系的矛盾)。


這問題簡直不能再性感了!

哲學問題不是語言性的,哲學是超越語言的,沒有語言一樣可以思考。

頓悟的的時候語言是不在場的,只能拈花一笑。


人類沒有語言是否可以思考?有沒有實證?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語言是對客觀世界的總結、名稱指號,雖然不等同於客觀事物,卻必然需要其作代駕的工具。

哲學問題的本質如果理解成只是語言的問題,就陷入了完全主觀的世界,而忽視了客觀世界的存在。

人類沒有語言是否可以思考——不可以。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基礎,沒有語言的確立,思考只是本能的表達:喜怒哀樂。

另一個角度論述,可以:因為思考是一種本能,語言只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載體,這種能力也不會失去,但表現的形式就不是語言而是其他了——肢體動作、表情等等。

但是我們可以不通過思考而知道,譬如我現在可以立馬進入沒有任何語言、思維的空白狀態,看著周圍的事物甚至打字也可以沒有思維——就好像從哪裡流露出來的,不是思考得來的。

在這裡有沒有發現一個矛盾現象,雖然可以沒有思維,但是若有表達、表現,則必然是需要語言(動作)這個工具作為載體的。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而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因此,人沒有語言能思考。但因為其世界觀並沒有系統化理論化,所以不能稱之為哲學。人類沒有語言時,可以思考。任何動物都能夠思考。狗看到一個東西,如果他餓了就想吃,然後會去聞,然後根據聞到的氣味來判斷吃還是不吃。

哲學源於實踐而高於實踐。

因此,哲學的本質是人們對現實的思考和追問。若單純地把哲學歸結於語言問題,是片面的。

語言是哲學的載體。哲學需要語言而高於語言。


先說觀點。

我認為:人類沒有語言是無法進行思考的。哲學的本質,就是語言。

就題主的問題來說,其實有兩個問題。1、什麼是哲學。2、什麼是語言。第一個問題基本沒有人可以回答,不作考慮。第二個問題也不太好說,但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失去了語言,我們可以做什麼?

比如說啞巴,他不能說話。但是他是不是失去了語言?

顯然沒有。因為他還可以在心裏面說話。因此,我們(假設我們如上帝一樣無所不能)繼續剝離他語言的能力。讓他完全失去聲音,就算他意識海當中住了一位老爺爺,也無法聽到他的聲音。這個時候,他能幹什麼?

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就會發現,你能夠做的事情非常有限。

實際上,這時候能幹的事情,我只想出了兩件。一是在腦子裡出圖像,二是表達某種情緒。

那麼,這兩個東西可以思考哲學問題嗎?

這個問題可以先放這裡。現在再回頭思考一下,當我們被一步步剝離語言能力的時候,我們到底失去了什麼?

換句話說:語言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除了是表達方式之外,它還是什麼?)

其實,語言就是思維。或者,它至少是邏輯性思維

所以,當語言能力被抽離之後,我們的腦子裡就只剩下一些雜亂的圖像和一些情緒。當然你可能會想著把這些圖像加以編排,然後變成一部電影,而我們知道,好的電影就算沒有聲音沒有字幕也可以表達一些哲學問題的。但是,就算你擁有這樣一部電影,一旦你開始進行解讀的時候,你就不可避免地要動用語言的能力。而你要編排這樣的影像要動用的語言能力估計更多。

結論是,語言是將圖像進行連接的核心。或者,更準確的表述:語言是形象與形象的意義鏈接。

綜上所述,語言是邏輯性思維。而抽離邏輯性思維之後所剩的形象及情緒是無法進行有序思考的。所以,人類的思考離不開語言。而一切哲學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語言的問題。


哲學問題肯定不僅僅是語言問題。比如本體論,就算沒有人類存在,也仍然是有意義的。

但是思考哲學問題(也包括思考物理學或者其他什麼問題),沒有了語言能力還能不能進行呢?這個很難以想像,因為畢竟我們平時的思考都是基於語言的(就算並不必然如此)。但我覺得至少是需要符號的吧,因為哲學是抽象的學問。


http://tieba.baidu.com/f?kz=690909077

這裡有個帖子建議大家去看看。

不會再像上面的答案那樣混亂模糊了。


關於本問題,建議搜索一個學界事件名稱「the linguistic turn」, 建議了解哲學家維特根斯坦。

哎,這樣回答是不是很偷懶?但既然是學界既有的討論過的問題,其實還是看已有的討論成果還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要說自己的看法:

其實我們最熟悉的語言基本上是人類語音和人類聽覺系統的循環構造的。也就是說,我們最熟悉的那些思考,其實是語音的聽覺記憶的重現和組合。

對於這些最常見的,大量的思考,沒有語言根本無法執行。

拋開現有情況,有意使用語言,要怎樣思考呢?要思考必定要在腦中對外界有對應描述,單從視覺世界來說,人類記憶能支撐的信息量很有限。

如果完全用視覺符號思考,也應該是可行的。

然後就是是否要稱這套視覺思維體系為「語言」的問題了。


談談我的拙見:

1.哲學的思辨通常是嚴肅,且具有相當嚴密的邏輯性的。也即哲學問題是一項邏輯推理的過程。邏輯推理無法離開某種公設的符號體系存在,這就好比信息的傳播離不開信息的載體。

2.有人說用形象化思維也能思考,如果勉強同意,我也只能同意純形象思維只能思考極其簡單的問題。而事實上形象思維時看到的場景與大量語言文字本質上的異同在於,前者不是規範的統一的成規模的圖景,後者是規範的公設的海量的圖景,也即符號。大家想想,文字的本質也是一幅幅小的圖片啊

3.因此只靠形象思維,或許能有一定的思考,但肯定是樸素和原始的,這種思考只不過是本能賦予的能力。而語言符號則是將生活中的各種圖景與確定公認的文字元號進行綁定,這是物種發展史上的質的進步,這樣表達海量信息的可能性才存在。豐富的思想基礎便是豐富的表達手段。

4.還有人提到語言的困難,我覺得這不是語言本身所致,是我們思考的方式所致,也即目前的邏輯推理方法有漏洞,這不能歸罪於語言符號本身。邏輯上的不自洽,有些可以提出一些約定加以解決。

綜上,哲學問題本質不在語言,而在邏輯思考的方法體系。但邏輯思維離不開語言工具這一信息載體。如果脫離語言,只能依賴原始本能進行簡單聯想對比。但物種只要進化都會將這原始的聯想對比逐漸發展成語言。


哲學的本質問題是自殺問題。


即人類沒有語言是否可以思考?有沒有實證?

答:有實證,比如不會說話的幼兒,比如不說話的動物,有無數證據證明他們可以思考。

語言只是溝通工具的一種,我覺得不必太拘泥吧。禪宗還不立文字呢,老子還說道可道非常道呢。


推薦閱讀:

哲學家學更多物理以後會不會轉變自己的哲學觀點?
歐美國家的大學有類似於中國馬克思主義這種課程嗎?
科學反實在論的意義或目的是什麼?在科學哲學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觀點?
公孫龍所說的「白馬非馬」怎樣解釋比較準確?

TAG:思考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