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如何為成為好的產品經理?

現在自己有個小團隊做些嘗試,在團隊中處於LEADER的身份,大四,保研了,九月份上研,目標是成為出色的產品經理,畢業後,我是研究生階段繼續將我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加大呢?比如android,iphone軟體等的開發能力,還是去做一些產品方面的學習呢?比如UE之類的,我覺得還是先把技術做好,多體驗產品,看看它的UI,UE設計思想,UI想精通不太可能,需要專業的只是,UE是可以通過學習積累經驗的,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希望產品方面的大牛給我指點指點!


學院派的朋友們,注意多觀察生活

無論你做哪一份職業,你的靈感都應該來自生活的火花

積累生活經驗,積累素材,發現生活中的問題

解決它


之前跟一位網易的產品總監聊過,覺得他的有些觀點還不錯。(大概意思如下)

1,完成工作。空談理論、不能出活毫無價值,也許你看過很多書,但是這跟能夠完成工作是兩碼事。產品經理的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雜,你必須很努力地才能完成你的工作。方法論的東西絕對不是你克敵制勝的法寶,借用程序員哥哥的一句話。talk is easy, show me the code

2,勝任工作。這一階段,你已經成為熟手。你不不只是要完成一項工作。而是要解決問題,工作終止於完成,而問題永遠都在探尋最優解。你需要了解工作背後的相關人的需求,反思工具的使用選擇,了解很多背後的知識。

3,形成工作體系。通過大量的時間反思,應當總結出一套工作體系。這個體系包括理論,規則,流程。把簡單的工作流程化,為複雜的工作創造規則,挖掘工作背後原理。

4,離開這個崗位,尋找下一座高山。


學蘇傑,開個具有一定專業性的博客,堅持寫1年,肯定會有收穫


以下,我所說的不一定是對的,很有可能是錯的。如果有什麼想法歡迎在微博@霹靂

乓啷的reynold 找我。

一、做喜歡的事

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做產品也是如此。如果還是把手上的產品當作一份工作在應付,那你真的要考慮自己的下一步出路了。2012年9月18日,在我生日的第二天,我創辦了互聯網er的早讀課,這是一個專註產品、用研、交互的頻道。自己一直喜歡這些領域的領路者們帶來的經驗總結與觀點分享,日積月累自己就愈發想把這樣一個點衍生成產品,讓浮躁的互聯網人停下腳步,每天享受15分鐘的慢閱讀。沒有任何盈利模式的思考與幻想,有時候這些沒有目的的喜歡,反會讓你不受所累,讓你充滿樂趣。

做喜歡的產品,幾乎可以算是一個PM的人生幸事。如果你剛剛踏進來,那就做一些喜歡做的事情,那怕是維護一個自己博客摘錄一些心得,有計劃的對這個產品完善並收集反饋,這些都是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二、堅持去做

堅持的道理,幾乎誰都可以信手拈來並口若懸河的說上一天一夜。見過太多的人,當然也包括自己,在做一些事情上幾分鐘熱度。但是認認真真去做了以後,其實你會發現「堅持去做」的成本真的很低。對於做早讀課網站來說,我只需要每天堅持早點起床、每天多一個小時閱讀,而收益是確實極大的豐富了我的知識面。有些事情,站在一個高度去想,你不再每天都糾結「我要少睡一個小時」、「我晚上不能和朋友一起吃飯了」這些每天的細節……

人生有太多借口,可以讓自己有理由去不繼續一些事情,「我身體不舒服」、「明天要去打球」、「後天我有聚會」等等等。堅持去做一些你所認為值得去做的事情,對於一個產品新人來說,你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件事的受益,更重要的是背後養成的習慣。每天隨機到應用市場上體驗2-3個應用、每天慢閱讀1-2篇文章並思考記錄自己的收穫、每天堅持閱讀一篇英文原作…..這些都是你和我一直可以堅持的事情。

三、專註方向

任何一個產品,都應該有自己專註的方向,對於把握這個產品的你也一樣。以早讀課舉例,從正式上線以來,我們收到了大量的行業內反饋,要好記的域名、做單獨的APP、做微信公共賬號、來點群討論更甚是來點群語音討論。目前網站每個月的PV不到3萬、獨立ip在1萬左右,在這樣一個薄弱的用戶量基礎上,做任何第三渠道的演繹都是在分化自己產品的核心用戶群。相反,我們很容易在應用市場上看到一個個尾大不掉的產品層出不窮的誕生。

學會善意的拒絕一些不符合自己產品專註方向乃至是老闆們的需求,學會理清自己產品專註方嚮應該做的功能點的輕重緩急,這應該是一個產品新人從最開始要學的。此外,專註一個方向,有助於你思考產品背後的需求與細節。大家的精力只有這些,與其喊口號要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還不如滿足你能滿足的一小撮用戶。

四、權衡投入

你可能身處一個分工明確、精益協作的互聯網大公司,每天你只需要在自己的領域做一些你擅長的事情;你也有可能在一個創業型或者中小公司了,身兼數職恨不得UI、UX、PM、運營一起來。前者很可能讓你養成一種思維定勢,想產品時跳不出怪圈觀點狹窄;後者很可能讓你覺得什麼都可以做,但又什麼都不會做。我在剛做產品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自己能夠做什麼。也許你身處背景和資源雄厚的公司,一些投入可以很容易申請過來,但是脫離了這些你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做互聯網er的早讀課網站,讓我第一次花自己的錢與時間,和幾位興趣相投的朋友從域名空間、內容遴選、推廣運營、改版優化等等一個流程下來親力親為。無盈利打算下,將有限資源配置到更佳,權衡每個需求帶來的成本,這些都讓思考的視野不會狹隘,並理解每個角色的基本做事方法和能帶來的收益。現在看來,有些事情真正做了,絕不是你原來想的那麼簡單。舉個例子,我是一個非技術出身的PM,面對建站、改版、優化這些技術要求比較高的活,有些基本的東西要自己學點,做了三個多月,至少我明白了一句話今後再也不會對我負責產品的開發團隊說——「這個功能點實現起來很簡單,怎麼還不實現啊」。

五、善用工具

互聯網行業創新的速度完全可以讓你瞠目結舌,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工具軟體面世,再藉助新媒體的傳播,幾乎很多工具都被神話了。我看到不少產品新人苦練Axure技能和組件,在自我陶醉中閉關三天來設計交互原型,最後因為一個細節沒有考慮清楚全盤推倒重來,然後生不逢時的和同行抱怨自己每天加班太累太苦;也看到不少人在原型都沒有做完的時候,結果用POP、快現來看交互,最後呈獻給開發連一個完整的文檔也沒有。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沒有一種工具可以適合所有人。在別人的推薦中發現工具,但要經過自己的摸索和實踐來使用合適自己的工具。這就像是很多年前我們參加高考,各種高考狀元寫自己的心得和經驗,幾乎沒有一個人是看了這些經驗而大幅度提升。善用工具,會讓你的效率事半功倍;受累於工具,會讓你累死累活還不受人待見。

六、發現價值

這兩年來,微博、Instagram、Pinterest類等社交媒體的崛起,讓信息爆炸性產生,幾乎所有人的習慣於讀圖、看140個字等等碎片化的快餐式閱讀。如果你是一個新產品的重度體驗者,我想你可能更加沉溺於這種碎片化閱讀。如何在這樣信息爆炸的社會尋找有價值的內容是一種能力,因為你可以不受垃圾信息所累。身處龐大的信息時代,在我看來,這些信息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消息,你或早或晚會知道,比如「xxx當了總統」、「蘋果四季度利潤下滑」,這類消息知道的早晚很可能無關你職業生涯的痛癢;另一種就是乾貨,比如「移動應用密碼是否應該明文顯示」、「移動UI布局的10種模式」等等,這些都是能夠對你的所在領域產生沉澱的經驗總結、觀點分享。

對此,作為一個產品新人,在每天獲取信息和有價值的東西時,要有自己的渠道,相似的渠道你只需根據你個人的喜好選擇一個就可以。此外,不要妄圖自己看了一篇文章、聽了一個講座、看了一本書就可以快速的提升能力。任何有價值的內容對你的影響都是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七、慎言多思

在這樣信息爆炸的社會,對於一個新人來說很容易迷失自我。沉溺於沒有價值的消息,和人神侃我怎麼怎麼看衰蘋果的未來,一派指點江山的氣場;沉溺於在一些專業產品討論里,用一些「不好看」、「不大氣」、「不明確」、「一般」、「有問題」等等字眼來吐槽前輩的某個產品,卻又不能具體指出並解決問題。整個行業乃至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發現問題的人,而是缺少解決問題的人。

有人說,當情緒產生那一刻,情緒需要6秒鐘才得以與思考連接。即6秒前,情緒不被理智影響,顯示的是本能的情緒化反應。作為一個產品新人,既然你已經踏入這個行業,就應從一開始用專業的角度、專業的習慣去解決具體的問題,千萬不要沉溺於吐槽後那種快感中。

八、時刻學習

很不幸,你我都進入了這樣一個時刻變化的行業。昨天的諾基亞在哭,今天的蘋果在笑,後天的三星也許在惆悵,舉這個例子你也許會明白有些事情真的會變革一些行業巨頭的命運。身為這樣一個行業里的小沙粒,我們能夠做到的是時刻學習,不被變革所拋棄。有人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確這是一個門檻在裡面的行業。幾乎各種專業背景的人都躋身產品經理這個職業,身為一個醫學院畢業的我,也不例外。你可以一腳踏進產品的大門,卻找不到自己來時的路,迷失自我。

比如,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讓Web端的一些設計理念不再適合新的領域。現在,沒有幾個人敢說自己是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先驅。但這並不阻礙你學習。沒有人可以保證你每天學習的東西都對你有價值,但你至少可以知道你自己最缺乏什麼。作為一個產品新人,你要認識到循序漸進不是一蹴而就,時刻學習很可能沒有快速收益。

以上,就是我2012年的總結,希望對閱讀完的你有所幫助,歡迎一起交流。

作者博客:互聯網er的早讀課, http://reynold.cn 轉載請註明。


先搞清楚團隊存在的根本:目標是什麼,然後搞清楚這個目標之下,做什麼是有價值且有足夠的能力去做的,最後,就是怎麼做的問題了。如果沒有能力做,那麼應該去找外援,或者換目標。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我覺得也是很多PD新人入行開始前最想了解的問題,包括我在內,其實這個問題比較大,說起來或許很空泛,但我想提幾點產品經理必要經歷的一些關鍵歷程:

1. 目標(認清產品的目標跟自己人生目標)

2. 觀察(看用戶,組織,細節)

3. 實踐(提升最好的方法)

心態

4. 反思

5. 學習(有自己體驗的時候去看書)

6. 找組織交流(被人罵罵)

7. 沉澱(寫下來最清楚,強迫自己寫)

這個也是我在參加一次產品沙龍活動中,大家一致討論的結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後想說一點,不管別人的觀點如何,最主要的還是要相信自己,要給自己信心,並且加上自己的努力,我覺得產品經理能做好


產品經理?

用戶產品?客戶產品?社區產品?內容產品?工具產品?移動產品?網頁產品?通用產品?垂直產品?……

先明確目標,產品的類別太多了,產品經理是個高度抽象化的職業,不同門類之間之間雖有共性但其實不多,所以我基本不認可說怎樣怎樣就可以做一個出色的產品經理,頂多可以做某一類產品而已。

所以不如反過來,LZ可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我是說你對什麼領域更在行,比如對音樂的了解特別深入、比如對數碼產品很在行、比如曾經做過客戶銷售……——根據自己的優勢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領域,然後再向外圍擴展。

回到LZ的具體問題,繼續走技術路線還是走產品路線我覺得不矛盾。各種背景中,懂技術的產品經理是最厲害的,技術水平也許不用花太多力氣去提高,但至少不要荒廢,同時多看多用多感受,把自己的產品和其它產品對比,找出自己產品的不足和對方產品的不足,勤奮的話一年就可以鍛鍊出產品的感覺。

記著時刻關注你的用戶,不是通過後台數據去關注,而是深入到人民群眾身邊,去親眼看他們的操作和習慣。


想到兩點:

積累經驗,包括產品的體驗經驗,開發的實戰經驗;

理清自己,認識自己的特質,產品經理對個人軟實力也是有考驗的,越認識自己越能用好自己;


「換位思考,警惕聽不見的聲音」 聽起來簡單,但是琢磨起來又很複雜


入坑一周,為自己的成長感想找個輸出口,持續記錄

[-Week1-]

一、信息的陌生、過載、碎片化

新入坑的產品如果沒有技術背景和互聯網背景可能首先需要處理的是全然陌生化的信息內容和術語,別人的交流進入自己的大腦時往往被剔除皮肉只剩下骨架,類似於主語+動詞+賓語的邏輯結構。術語是更為抽象的表達,因此一開始會感覺到信息處理的困難,因而降低執行力。如果大腦始終在忙於理解這些碎片化信息,那麼對於整體的理解廣度和深度都會大大降低。解決的方法是在前三天放緩腳步,不要太苛求自己,放過一些陌生信息。

二、不要輕易抹殺自己的獨立見解

對於產品有自己的看法一定是入坑產品的初衷,是疑問和見解帶領自己走進對產品的剖析和思考。哪怕見解是錯誤的,然而邏輯推演是有效的,推演障礙也是有效的。也就是說,我認為見解的錯誤帶來的是新一輪的思考,而不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對於新人來說思考的錯誤意味著生命力。當自己的困惑被老產品簡單粗暴、理所當然地駁回時,內心依然可以存疑,並記住當時的思考過程、問題的出發點,然後在一周後,復盤這個問題。

三、不要讓別人左右自己的工作

新人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常識問題,需要請教別人;也會有熱心的老產品會給予你指導,告訴你就某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然而聽信他人最後踩坑,就會痛定思痛地發現:決策依然需要自己來做。聽信他人踩的坑,和自己思考後踩坑,效果會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後者會讓自己知道:原來我的思考誤區在這裡,或者原來我暫時能到達的終點只是第二步而不是第三步。當你發現自己的思考誤區時,你開始嘗試「他者意識」——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當你發現自己只能到達第二步而不是第三步,你會想到為什麼自己不能是第三步,如何才能在以後的思考中直達第三步。以上答案可能都是抽象的,甚至更多是暫時模糊的,但是意識的建立,會促使你逐漸去尋找具體的回答。

四、不要讓工作的瑣碎扼殺整體化思考

我現在更在意的是手頭的這項工作,我一定要把它處理好。可是假如我現在手頭有N項瑣碎的工作怎麼辦呢?或者我身邊正在發生巨大的信息流,想要快速學習的我很想隨時抓住。這一周的體會是,要多練習自己的判斷能力,判斷問題的屬性、歸納問題提的優先順序。有時候要學會捨棄大量的信息吸取機會。放棄學習,更多思考。在這段時間裡我不去聽別人說什麼,我去想自己的進度與缺失,我去想工作的環境,我去想產品的方向。這樣的自我管理,可能會受益更多,但這是我目前做得不夠的。

五、除了理解事物之外,更要理解人

「事」指動態的工作情況,「物」可能指要學習的靜態信息,而「人」卻是事物的主體。理解人的特色,理解人的思維方式,可能會帶來愉悅的工作心情,帶來更流暢的工作體驗,也有可能會事半功倍。理解人,你可以跳出巨大的工作流獲得自由,你可以跳出感性化和情緒化,立即獲得冷靜。開始理解人的時候,我發現了自己的問題,直面自己;也發現了別人的優缺點,並且發現事物變得沒有那麼神秘。

六、接納更多可能,尋找感興趣的方向

和別人的對比可能會發現自己缺失什麼,甚至別人可能會直言不諱地告訴你你沒有能力做什麼。但是缺失不代表沒有能力,只代表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第一周的體驗告訴我,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的初始,我需要了解領域內的方方面面。當然有一定的把握能力的時候,我會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發展方向。關於這方面,我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去形成可能的選擇面,並在第二個月選定一個點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學習。這期間可能需要的是對思考、對自我苛求的堅持能力。

最後,我告訴自己:

1、以上只是感想,我需要繼續實踐;

2、以上只是一周的感想,我需要兩周、三周、N周的思考


你很難做一個產品的通才,只能是某一種某一類型的產品經理。

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要做的這類產品的動態和趨勢。

我一直強調,產品不是技術也不是用戶體驗,要的是綜合素質和高度的預見性、判斷能力和執行力。


先成為某個領域的資深用戶再說,比方說在線旅遊,你能說出攜程、藝龍、去哪、同程、芒果等旅遊網站的特點嗎,對比之下都有什麼樣的優劣勢?

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就是積累出來的,先玩上一萬個小時


以下僅為分享下個人習慣與思考方式, 如能幫到你, 不勝榮幸:

我有隨身帶著筆記本的習慣, 只要有突發奇想的idea(不論領域)或者看到啟發性的產品, 就會寫在筆記本里。寫清產品名字,產品功能,創作目的等能理清自己想要一個什麼樣產品的一些因素。然後定期把筆記整理到Evernote再配上圖片和網址之類的。時不時想想如何解決某些問題, 比如坐地鐵坐過站, 留學中介收費虛高等等

設計產品時想想:

我是否在創造假需求?

如何把交互做到最自然?

簡約主義, 包豪斯, 蘋果。

跨界, 適用在一個領域的方法是否適用在另一個領域。

任著自己性子搞出來的產品大多時不會成功。(鎚子T1, 亞馬遜Fire Phone, etc.)

一些自己的推薦:

包豪斯現代設計之源 (視頻)

Objectified (視頻)

為真實的世界設計 (書)


多聽,多思考,別人的觀點不一定都適合你,學會兼容不同的觀點,轉化成適合自己的東西。


多看多體驗一些同類產品,有了想法通過技術去實現個Demo,過程中就會對技術有提高,之後翻回頭反思,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目標會更明確


先對自己有所認識,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實際了解下自己。個人覺得你做些產品方面的學習為好。


看完這些資料並結合實際工作中應用,你就無敵了!http://www.pm265.com/document.html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滴滴快車體驗越來越差?
當自己的產品被競爭對手抄襲的時候,產品經理該怎麼辦?
怎麼理解「垂直社交」?
互聯網廣告投放有哪些入門/基礎知識?
如何評價 Amazon 發布的 Fire Phone?

TAG:移動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產品設計 | 交互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