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和恐龍等生物誕生在一個年代,人類還能像以前那樣叱吒風雲席捲八荒嗎?人類的歷史會怎樣發展哪?

雖然不知道恐龍的誕生背景下人類是否能出現。但我們開個腦洞,假如出現了。出現原因等等也可以開腦洞。

考慮到恐龍的歷史太悠久,人類出現時間也請自由腦洞!


謝邀。假設「存在人類」但是不否認演化論的話,那麼就得人類與恐龍一起演化,從原始靈長類一步步演化成智慧生物。

參照本位面的演化速度:

·已知最早的靈長類動物,是5500萬年前的阿喀琉斯基猴(全長20厘米、重30克,接近今天的鼠狐猴)。

·花了4000萬年演化,距今約1400萬~700萬年前有了類似猩猩的生物(人類和亞洲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最後的共同祖先)。第一次飛躍。

·與此同時人類遠祖及其近親開始直立行走,再過500萬年,距今約200萬年前開始具備打造石器和用火的能力(能人、匠人和直立人等早期人屬)。第二次飛躍。

·之後再過180萬年,距今約20萬年的時候出現尼人和智人。

·再過十幾萬年,距今約3~4萬年時智人出現技術爆炸,發明投矛器、飛石索和弓箭等對付大型動物的大殺器。第三次飛躍。

·再過不到3萬年,人類進入農業時代,能在定居下獲得動植物產品,能建造房屋甚至冶煉金屬,形成了數千上萬人的聚落(原始國家)。第四次飛躍。

而恐龍的演化,也非一蹴而就。

·距今約2.3億年前的晚三疊世,出現了體長1米出頭、重約10公斤的始盜龍。爬樹並不是恐龍的主要演化方向,因此三疊紀的原始恐龍,威脅不到樹棲的原始靈長類,無法阻止靈長類實現第一次飛躍。

·大約4000萬年過後的早侏羅世,有了體長6~7米、重約半噸的雙脊龍(距今約1.95億年前)。再過3000萬年的中侏羅世,出現了體長7~10米、兩三噸重的永川龍(距今約1.65億年前)。

這個水平的肉食恐龍,對大型猿猴水平的靈長類威脅很大,可能不低於劍齒虎、大型鬣狗等本位面早期人亞科遭遇的猛獸。可能導致智力不高於現代猩猩、體力相當於現代狒狒的人類遠祖,無法在開闊地帶立足,無法完成第二次飛躍。

唯一的機會在於,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災荒等環境劇變會刺激人類智力演化,而大中型肉食恐龍對環境劇變的抵抗力較低,可能導致它們在某一區域絕跡數百萬年,沒有新的種類頂上。如果人類遠祖能抓住這個機會,完成從原始直立古猿到原始人屬的演化,初步掌握打制石器、投擲石塊、合作狩獵和用火的能力,可望在這個水平的食肉恐龍之下倖存,並且能通過吃植食恐龍來獲得足夠的蛋白質、滋養更大的大腦。

·再過大約1000萬年(距今約1.5億年前),出現了蠻龍、食蜥王龍和異特龍這類體長超過10米的巨型肉食恐龍。

人類光憑石器時代的裝備和社會組織,已經很難對付這個級別的巨龍了。唯一希望是在此之前把智力提升到智人水平,進入第三次、第四次飛躍,形成數千上萬人的原始國家組織,甚至開始馴化植食恐龍為坐騎,才可能對付得了它們。

當然,從原始人屬到智人的智力飛躍,同樣需要慘烈的環境巨變和大滅絕為催化,這期間更會帶走大部分肉食恐龍,甚至根本就沒有大型恐龍的生存空間。

而當一個地區的人類進入農業時代,就有望殺光當地的所有大中型肉食恐龍。接著在幾千年到幾萬年的時間裡把文明擴展到全球,把所有肉食恐龍、甚至所有無法與人類共存的恐龍搞滅絕。像暴龍體型力量智力都頂尖的超級掠食者,估計就沒機會演化出來了……

(PS:本位面靈長類的演化,與開花結果的被子植物息息相關,特別是視力、大腦的演化都與辨識可食花果的需求密不可分。而本位面的三疊紀和早、中侏羅紀幾乎沒有被子植物,白堊紀時被子植物才坐大。這裡姑且假設,新世界的早期植食恐龍能適應被子植物,同期肉食恐龍的體型、運動能力和智力與本位面相同)


最後總結一下答案:最重要的變數是被子植物興盛與否和石器能不能打敗恐龍。

沒被子植物,石器無法打敗恐龍:活不過第一個冬天。

有被子植物,石器能打敗恐龍:和本位面沒差。

沒被子植物,石器能打敗恐龍:人類逐漸成為和螞蟻一樣的群體頂級捕食者,但不會誕生文明,長期看可能誕生畜牧文明。

有被子植物,石器不能打敗恐龍:著重論證的情況,人類可能會被恐龍長期捕食,而不能靠點科技樹翻身做主人。

我對 @Machairodus 的答案點了感謝,但沒點贊,因為我覺得這個答案非常有意思,但應該不是題主想要的答案。

對於 @大違章 的回答。我認為現在沒有充分的證據來證明或證否智人能否憑石器打敗大型獸腳類恐龍。因為有的時候量變會引起質變的。

-------------------------------正經答案分界線------------------------

缺乏被子植物人類無法發展文明,而對於 @Machairodus 說的古猿穿越到三疊紀,沒有被子植物的古猿可能根本活不過第一個冬天。

正如 @Machairodus 所說,靈長動物的興盛基本完全依賴於果實的出現。大部分靈長動物的主食都是果實,靈長動物的身體是適應摘取果實的,對於捕獵並沒什麼優勢,沒有果實,被迫和專業掠食者爭奪獵物,最後應該會餓死。

假如是人類穿白堊紀,捕獵能力更強的人類有可能能生存下來,但是白堊紀的植物能當糧食的只有雞頭米了,沒有穗或塊莖的植物只夠人類過冬儲存用,平時作為主食是遠遠不夠的,那最後人類應該會長期處於狩獵文化狀態。

-----------------------------------------------------------------------------

假如又有禾本科植物或者塊莖,人類又可以輕鬆消滅恐龍,那歷史的進程和本位面的人類區別也許並不大。

---------------------------------------腦洞回答分界線------------------------------

這裡討論的是禾本科和塊莖植物存在,而人類無法打敗的大型獸腳恐龍的情況。雖然 @大違章認為智人有能力殺死大型恐龍,但我認為有時候量變就會引起質變,非洲象和人類大部分時候互相規避,少部分時候人類捕獵非洲象,說明非洲象可能非常接近石器能捕獵的極限了。

而我認為人類打不過恐龍的原因在於霸王龍骨骼上大量骨折癒合的痕迹。

這說明恐龍面臨的戰鬥和大象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大象的象牙頂牛跟霸王龍傷筋動骨的捕獵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烈度。

而劍齒虎的質量是霸王龍十分之一。

人類能徒手擰死山羊,能徒手打死貓,離人能打贏豹子還有很大的距離。

這個腦洞回答主要是向大家解釋一下成為頂級捕食者和成為優勢物種事件先後的重要性。

差別會非常巨大!

兩個時間點,發生先後區別非常巨大!那就是誕生農業和製造足以抵禦天敵的武器的時間點。

現實中人類是先造了可以打敗獅虎的弓矛,再發展出農業,在發展農業之前人類從來不是某個地區的優勢物種,從而不會出現以人類為主食的生物,也沒有生物會針對人類的武器進行進化。

而在恐龍時代,農業出現的時候,人類的石矛標槍還消滅不了霸王龍等恐龍,會種植作物,得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的人類,會成為大型食肉恐龍最豐富的食物來源,人類武器的強化會給食肉恐龍帶來非常強的選擇壓力,迫使他們進化出更厚的皮膚,甚至甲片,會迫使他們跑得更快。

誠然,捕食人類是有風險的,可能會遇到陷阱,會被刺傷,但是在巨大的熱量面前風險算得了什麼?

黃蜂捕食蜜蜂也有很大風險,但是比不過蜜蜂數量多啊。風險收益比還是很低。

人類想要擺脫這一命運,唯一的方法是通過一次科技爆炸超出他們進化的速度,而第一次可以與恐龍抗衡的科技爆炸應該源於青銅器的製造。

然而很不幸,目前的考古觀點是全世界的青銅器都是單一起源的,也就是說發現青銅器是相當偶然的事件,得益於文明的交流,青銅器才在歐亞大陸普及,非洲南部,美洲,澳洲在農業誕生後一萬年都沒出現青銅器。

而在恐龍的威脅下,文明的交流只會比非洲,美洲更困難。現在農業文明產生青銅器需要一萬年,那個時候不知道十萬年夠不夠。

十萬年已經足以誕生一個物種了,進化了十萬年的恐龍真的會怕人類的青銅器?

最後的社會結構會類似於《來自新世界》的人類與怪鼠吧,人類的文明長期屈從於通過物理力奴役乃至食用人類的恐龍下,人類將能決定他們生死的恐龍奉為神明。

但是人類還是有機會的,青銅器技術不能消滅進化後的恐龍,我們在鐵器時代,工業革命的時候還有機會甩開它們的進化速度。

這個時候,歷史的分歧點就取決於恐龍的智力,假如恐龍智力低的話人類就能翻身做主人,假如恐龍智力能達到猩猩,海豚的水平的話,恐怕會有意識地阻止人類技術的使用,以防威脅自身。

這裡解釋一下,有意識地阻止技術使用應該是通過對戰鬥力突然增強的部落進行懲罰性的捕食。猩猩和海豚應該是有這個智力的。


這個問題腦洞開的太大,以至於無法回答。

我自己把問題替換成南方古猿穿越到晚三疊世,能否打得過恐龍?答案是可以,當時恐龍不像後來的那麼巨大。當時的大型肉食動物也不是恐龍。

如果問把南方古猿穿越到晚三疊世,能否稱霸全球?答案是不知道,但很可能不可以。因為地球生物界的主宰者從來不是大型脊椎動物,而是微生物。上新世的動物穿越到晚三疊世,這巨大的時代差異,因為微生物的變化,幾乎肯定可以導致進食後的腸道菌群劇變。

如果問把南方古猿隨便穿越到一個什麼他可以適應,可以生活的時代,能否演化出人類?答案是不可以。因為生物演化是一系列隨機事件的結果。幾乎不可能把三百萬年人類演化過程中所有的隨機事件重新都來一遍。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蝴蝶振翅旁邊風暴。


剛剛看了《人類簡史》的前半截。

在智人完成認知革命之後,可以組建原始社會部落,但是仍是採集生活,無農業。這樣的智人,已經具備了極高的適應能力和戰鬥力。擴張過程中,特別是進入澳洲、美洲等地,滅絕了大量的生物物種。當地的生物沒有與早期人類共同演化的過程,不能適應人類的突然出現。據推斷,當時超過50公斤以上的大型生物有超過200個屬,其中至少100個屬滅絕在智人手裡。

覺得恐龍個頭大,智人對付不了。我覺得未必,那猛獁象,劍齒虎這種,戰鬥力就不高了嗎?面對智人,很快就滅絕了。

所以我不贊同@余翰喬的回答。沒有農業革命,智人也已經憑藉智力帶來的組織能力,屹立於食物鏈頂端。


你規定一下年代吧,不同年代恐龍不一樣的。

你可以把原始人類傳送過去,但是別指望在那個時候人類演化出來,畢竟有個時間上的先後。在侏羅紀時期,我們祖先還沒有和原獸類,也就是鴨嘴獸的祖先分道揚鑣,那時候還都是卵生的。在白堊紀中期,我們才和後獸類,也就是有袋類的祖先分離。即那時候還沒有進化出胎盤。

直到白堊紀,我們的祖先還是小耗子一樣的動物,叫做始祖獸,是真獸類的祖先。白堊紀晚期基幹真獸類才產生多個分支,形成了現代真獸的幾個大類,非洲獸、勞亞獸、靈長總目等幾個大類。

古新世初期靈長類普爾加托里猴

也就是說時間上的先後要弄清楚,我們的祖先肯定是與恐龍生活在同一片大陸,但是恐龍滅絕後我們的祖先才有了繁盛的機會,進化出了古猿。那好了,自然演化出來不肯能,那就傳送。恐龍統治地球一億三千五百萬年,每個階段恐龍的大小種類不一樣。人類從最初的南方古猿到現在,也有四百萬年了,每個階段對工具的使用情況也不一樣。這是一個二維坐標系,到底讓誰碰誰?


報…報告酋長,全…全部落殺一頭,能夠吃三年!

還種啥地啊,還狩啥獵啊,史前農業不發達,一頭走向現代化。


猛獁象 高3.5米 體重6-8噸,極限體重12噸

三角龍 長6—8米 高2.4-2.8米 體重5-10噸

雕齒獸 長4米 高2.5米 體重1-2噸

小型甲龍 長5-6.5米 高1.7米 體重2噸

科迪亞克棕熊 長2-2.8米 極限體重800千克

猶他盜龍 長7米,高2米,極限體重600千克

出生點很重要

如果能熬過新手期,點出石器、長矛、標槍、弓箭、聚落科技的話,對付中小型食草和食肉恐龍應該是可以的,問題在於對大型恐龍缺乏防禦力

不過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不知人類體型會不會也變大


不能。

人是動物的一種。按照動物學家的說法,根據「界、門、綱、目、科、屬、種」來分類,人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動物綱、靈長類猿猴亞目、類人猿超科人科動物、人屬、智人。

之所以有這麼一大長串描述,因為生物的演化是一個過程,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複雜,從小型到大型。完成這種演化過程需要時間。

人並不是哺乳動物的最初形態,從地球上第一支哺乳動物誕生,經歷演化過程,直到人作為一個全新的物種出現,需要時間。

而人從作為自然環境中的一般優勢物種,到成為絕對優勢物種,同樣需要時間。

時間是關鍵。

根據考古化石研究,最早的哺乳動物在三疊紀末期的2.05億年前已經出現。

最早期的爬行動物,出現於石炭紀晚期,約3億2000萬-3億1000萬年前。

大型爬行動物,即恐龍作為地球的統治優勢物種時間大概在1.44億年前---6500萬年前,有8000萬年時間。

爬行動物統治地球的時期,哺乳動物一直處於食物鏈的底層縫隙中。哺乳動物整體在與爬行動物的競爭中處於劣勢。這種結果並非偶然。

在爬行動物作為優勢物種統治地球的時期,整個地球的氣候處於溫暖濕熱狀態,平均溫度更高,氧氣含量更高。這種氣候環境使得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的競爭中爬行動物必然勝出。

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在於體溫恆定調節系統。

哺乳動物有體溫恆定調節系統,可以保持體溫永久恆定,在全天的任何時間保持身體代謝系統的全功率運轉,一直保持正常運動能力不隨外部環境變化而變化。

爬行動物沒有體溫恆定調節系統,體溫隨外部環境改變而變化,身體代謝速率隨之增加或減慢,帶來的影響就是爬行動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運動能力變化。熱的時候運動能力強,冷的時候運動能力差。

兩隻體型相近的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當一天之中溫度最高的時候,爬行動物運動能力最強也只是擁有和哺乳動物相近的運動能力而已。而等溫度降低時候,爬行動物運動能力下降,面對哺乳動物時候會處於明顯劣勢。

所以當一天之中溫度變化比較大時候,爬行動物在於哺乳動物的競爭中會處於明顯劣勢。

但是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4℃。

大型爬行動物統治地球的時間恰恰是這個時期。

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更高的溫度提升水的蒸發量,加上豐富的降雨,大氣中的水含量更多,而水的比熱容非常大,造成的保溫效果使得白堊紀時期在平均溫度更高的同時,晝夜溫差也不會特別大。同時加上氧氣含量更高。使得白堊紀時期的爬行動即使沒有體溫恆定調節系統也能保持身體代謝系統的全天全功率運行。

擁有體溫恆定調節系統的哺乳動物並不能在與同時期的爬行動物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相反,體溫恆定調節系統是一個非常消耗能量的系統,甚至是浪費能量。這帶來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兩隻同等體型的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在攝入等量能量的情況下,不管是通過植物還是肉類,爬行動物一定長得更大。哺乳動物需要消耗額外的能量來運行體溫恆定調節系統,即使這個系統並非必要,空轉也照樣消耗能量。

兩隻同等體型的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為了保持體形,哺乳動物需要攝入爬行動物好幾倍的能量,不管是通過植物還是肉類,這造成了哺乳動物需要花費更多時間進行進食,進一步增加了其能量消耗量。不管是對於食草還是食肉動物,進食都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這就造成了哺乳動物的死亡率是爬行動物的好幾倍。

動物的體型受到單位環境的能量密度限制,因為哺乳動物維持體型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是同等體型爬行動物的好幾倍,也就造成了爬行動物的極限體型大小是哺乳動物極限體型大小的好幾倍。

即使在白堊紀,劍齒虎和猛獁象也沒辦法長到霸王龍和地震龍的體型。大型哺乳動物的平均體型普遍小於大型爬行動物的平均體型。

-

在白堊紀時代,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競爭也是一個過程,隨時間推進呈現出結果。

兩隻體型相近的爬行動和哺乳動物。

在競爭食物的時候,由於環境原因,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的代謝系統都是全功率運轉,所以第一回合雙方爭到的食物數量相近。

爬行動物的體型長大了一些。

哺乳動物體型幾乎沒有變化,因為它通過食物獲得的能量大部分用來運行體溫恆定調節系統。

第二回合開始,爬行動物因為體型優勢可以爭到更多食物。

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體型差距隨每一回合越來越大。

第N回合,爬行動物開始利用體型優勢捕食哺乳動物。

第NN回合,哺乳動物在面臨更大體型的爬行動物捕食的壓力下,還要面臨同等體型的爬行動物的平行競爭,因為維持同等體型爬行動物所需要的能量要少得多,所以爬行動物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優勢。

因為哺乳動物無法增加體型進行競爭,所以要麼滅絕,要麼減小體型到食物鏈的更下方去尋找生存空間,進入到某個可以避開爬行動物競爭的縫隙中。

-

人屬於大型哺乳動物。

在恐龍統治地球的時代,不會出現人體型大小的哺乳動物。

如果出現,很快就會滅絕。

或者減小體型向食物鏈下方尋求生存空間。

人的競爭優勢來源於其相對較高的智力水平,而維持人的智力水平需要一個足夠大小的大腦,保證一個足夠大小的大腦正常運行的能量需要一個足夠強壯的身體。

當人的體型減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將無法維持大腦的體積和重量。

當人的大腦體積和重量減小到一定程度,將無法維持智力水平。

沒有智力水平優勢和體型優勢,人相對於其他物種並不具備特別的優勢。

-

新生代第三紀和第四紀地球氣候環境造成哺乳動物生存優勢的條件下,即使沒有智力水平優勢,人單憑體型優勢同樣會成為優勢物種,只是不會成為絕對優勢物種。

爬行動物在這種環境下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分布差別。

熱帶地區爬行動物依然可以成為優勢物種。

溫帶地區爬行動物被哺乳動物全面壓制。

寒帶地區爬行動物很少。


可憐恐龍,心疼小短手,期待宮保恐龍丁。

為了讓題主說的情況實現,我們來一發愉悅的設定吧。


蒸異特龍,蒸西風龍,蒸棱齒龍,燒禽龍,燒穆塔布拉龍,燒無畏龍 ,鹵煮馬鬃龍,醬高吻龍 ,臘南陽龍 ,沉龍肚兒,晾康納龍,荒漠龍蘇盤,熏福井龍,清蒸錦州龍 ,江米黏腱龍,罐兒霸王龍,罐兒恐爪龍,鹵躍龍、鹵細頸龍,鹵子梁龍、燴雷龍、燴祿豐龍蛋、湯爆馬門溪龍脯,清拌禽龍、燜鴨嘴龍,豆鼓原角龍、烀皮角龍、鍋燒鸚鵡嘴龍,抓炒結節龍、軟炸棘龍、麻酥甲龍,油爆劍龍,熘腫頭龍。


烤全龍不錯,就是太費柴火了。


人類之所以能「叱吒風雲」,是因為環境劇變,恐龍等大型爬行動物集體滅絕,長期被壓制的哺乳動物才有機會向大型化發展。

生物的競爭本質上講從來都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的競爭,恐龍和人類產生並壯大的環境因素差別太大,強行放在一起競爭,只能說是誰的主場誰優勢就大:讓人類在恐龍時代產生,基本上還沒來得及進化出智慧就不得不向小型化發展了(走恐龍時代哺乳動物的老路);讓恐龍在人類世界產生,會因為難以適應大範圍長時間的低溫環境而無法壯大,在進化出巨大體型之前就淪為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的獵物,在熱帶地區還有點競爭的可能,而隨著其他地區人類的壯大,逐步向熱帶擴散擠占恐龍生態位只是時間問題。


有一種小型肉食恐龍,顱體比很高,群居,可以協同捕食大型草食恐龍,猩猩猴子敢下樹鐵定被他們虐。哦,不是下樹,當時人類的祖先應該還在地道中,還沒進化成猴子。這種恐龍更有希望成為智能生物,一旦科技開點了,我們就要進養殖場了。


你可以去玩兒玩兒方舟


還會,因為我們在進化但是恐龍同樣在進化,有可能它們會進化成小型動物如蜥蜴等


現代人類出現在侏羅紀時期的話可能會氧氣中毒吧


恐龍時代,巨型肉食動物實在太多,在面對眾多肉食動物的威脅下,智人不能有一個安慰的環境點亮科技樹,只有安全不受威脅、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才會有更多的閑暇時間、空間去發展部落,製造工具,如果能夠在一個沒有大型動物威脅的獨立的大陸還是有可能產生文明,直到文明足以毀滅如恐龍一樣的巨型動物才能繼續發展。

不過以當時的生態環境,人類可能往巨人發展,


百人群居規模+木器+火的人類應該可以虐恐龍了


遠古人類數量會暴增 因為恐龍行動速度非常非常慢 就算霸王龍的速度和耐力也遠不及人類 再加上恐龍那可憐的腦容量。。。 肉類供應的數量大量增加必將推高人口促進人類進化


只要智人能出現在巨型肉食恐龍之前,那麼就會吃光所有恐龍


推薦閱讀:

為什麼動物都知道近親不能交配 而人類直到近代才明白這個道理?是因為基因本能隨著進化的缺失嗎?
為什麼猴子進化為人後,身上的毛消退了,頭上的毛卻作為頭髮保留下來,而且不斷生長?
在文明的發展上為什麼只有人類一枝獨秀?
禁止有遺傳病或者基因缺陷的人繁殖是否可行?
當今生物界有哪些有明顯進化趨勢物種?

TAG:人屬動物人類 | 進化 | 穿越 | 恐龍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