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員有什麼有趣的職業慣性?

問題中交易員是指,自有資金交易,他人資金但是有自主交易許可權,不包括下單員、分析師。

職業慣性具體指精神、思維方式、三觀和生活中受到的影響,不包括身體疾病,比如頸椎病、腰脫等。

我接觸交易斷斷續續5年了,思維方式變化很大,不愛說話,覺得自己變孤獨了, 什麼事情都先想損失多少、如何止損, 至今沒想明白一些人生大事如何止損,比如結婚,孩子

和大家分享一段我喜歡的話:

請相信我,我們從來都不曾真正的得到什麼,我們得到的只不過是靠失去另一些東西而換回來的。交易同樣不可能存在不勞而獲,更不可能存在無本萬利。到底我們用什麼換來了真實的利潤呢?我告訴你,交易的利潤只不過是來自於對心靈折磨的補償。你可以做一個獲利豐厚的交易者,也可以做一個隨心所欲的交易者,但你絕對無法作一個即隨心所欲又獲利豐厚的交易者。

金融帝國


謝邀,好難回答的問題……

1.確實有些變化,遇事情先想成本,想止損,想最大虧損額,想這件事最糟糕可能是什麼情況,嘴上最願意念叨的是「慢慢來」和「都正常」,再就是「做最好的期望,做最壞的打算」

2.孤獨倒是沒有,在知乎上多認識了很多老哥,說話又好聽……

3.圈子外聊天,涉及到經濟,金融的所有內容,一概不再開口,因為實在是太費時間……

4.親戚朋友問起工作,從來都是「哦在某大三方做後台呢」「恩恩,對接私募和信託的」

反正他們也都聽不懂┑( ̄Д  ̄)┍,這麼回答又堵嘴又裝B,一舉兩得

5.對日期沒有概念,只對星期有概念,對十一長假又愛又恨

6.生物鐘對於8:50 13:20 14:50 20:50 這幾個時間很敏感

暫時先想到這麼多,回頭看看還能想起來什麼……

剛才老頭子來電話,聊天的時候就跟他說起這個事情,他說了個他自己的想法

老頭子97年進入期貨市場,2015年進入半退休狀態交棒給我,他說這麼多年過去,他對於期貨的看法在一點一點的轉變。

一開始覺得期貨是遊戲消遣,後來覺得期貨是打開寶庫的金鑰匙,再後來覺得期貨是甩不脫放不下的毒品,再後來覺得期貨是廣闊浩渺的一門學問,再後來覺得期貨是一項技術,再後來覺得期貨是充滿不確定性的藝術,最後他退出市場的時候,他覺得期貨說到底還是一門生意,一項手藝。

我進入市場的年頭還不夠久,有些東西也不好憑著自己的這點理解亂解釋,就放在這裡吧。

————————————————————————————————————————

臨收盤前再隨便扯個淡……以前的時候,有圈內的友人找到老頭子,說自己的父母/岳母/老婆不願意自己從事期貨,怎麼辦?

老爹給了這麼一個主意:你隨便在哪租個辦公室,不用大,但是弄得規整一點,掛個XX貿易公司,列印幾盒子名片,煙酒糖茶都備上,這樣能堵住各路人馬的嘴,有朋友來訪還有個招待喝茶的地方,而且比你在家做期貨消停的多……至於大家問起來的話,基本面挑一個陪著吹唄,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外行不是┑( ̄Д  ̄)┍

友人:善!

回去弄了一下,立竿見影,他父母對外都說自己兒子是做外貿生意的了……


謝邀。

隨心談談吧:交易對我的三觀改變是緩慢的,但很巨大。

凡事喜歡按交易思維去觀察定論,這個大多數做交易的人都有吧。

我在生活里其實百無禁忌,但意識到在特定環境必須遵守其規則才能自由,這是等價的。

通過交易,我喜歡老子。老子有句話叫: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我是這麼理解的:天道永遠處於動態平衡中,靜態的東西無法發展,而人之道就是這種動態的推動力。兩者相互制約。我覺得很妙,無論是交易還是生活到處都可以印證這句話。

我不信善惡有報,只信存在即合理。

交易觀上:透過平衡,充分體現自己在市場的競爭力即能保證自己的存活。這是我理解的「順勢」,順天道並順人道,才能賺錢。

反映到生活上:一切順其自然,但不忘自己的初心,有效的規律規則反覆去體現,反覆做的結果,當然就是核心競爭力的加成。一個動作重複上萬次,你可以比99%的人做得優秀。

缺點:我喜歡套路,凡事按套路來,效率最高,最不容易出錯;對什麼都可以隨意,但定好的時間做的事不喜歡被中間插一腳,這方面比較刻板。

至於結婚生子,首先當然是錢了。主要是交易本金的問題,在深刻意識到風險收益相當之前,別輕易結婚。 按我的觀點:遵循天道為以大博小,遵循人道為以小博大,但互不為矛盾,都可以在交易理念上得到反映,而且必須反映出來。交易需要一定的本金,好以大博小,操作上設定止損,以小博大,後者的「大」不應凌駕於前者的「小」,更不能凌駕於前者的「大」,否則就是違背天道。低收益+低風險,做穩了再考慮結婚生子。

語言組織比較吃力(這也可能是長期交易疏於人際交流導致的),

最後我提供幾個關鍵詞來綜合一下吧:沒有免費的午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稀缺的人性、創意、套路、重複、平衡。

止損時你並沒有失去什麼,因為你肯定得到了什麼。

一通妄語說了這麼多,就這樣吧。


謝邀。題主應該多接觸這個社會。我全職交易那段時間,人很孤僻,跟社會脫節,出去跟人交流,說話都結結巴巴的。

後來感覺這樣不行,就出去工作,看各類書籍,看時事新聞,參加體育鍛煉,才調整過來。現在精神上的職業病,我覺得就是偏執。還有就是跟別人談話,總喜歡分析個頭頭道道(腦中分析,不一定要說出來,除非特別熟的人)。偏執就是堅持自己認為對的,對自己有用的,根本不在乎別人怎麼看!

另外如果題主也有上述情況的話,千萬不用到女人身上。你講贏了,她會認為你死攪蠻纏;你講輸了,她就會喋喋不休把你講的體無完膚。對女人最好保持沉默。


並沒有,不是每一個職業交易員都要有精神上的問題。

————————————

我覺的應該要先搞清楚兩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到底是你找到交易員這份工作還是這份工作找到你?第二件事情是,你把交易當成什麼去看待。

以前找私募的時候,一直有件很奇怪的事情,大部分並不怎麼想要找交易員工作的人都能很順利的找到私募公司,並且是以公司領導很滿意的情況下進入。然後我跟他們談起來的時候,總是很羨慕他們能夠做交易員,因為那是我一直想要做但沒有機會做的事情。

可他們回復我的話卻大致都是這麼個意思,:「其實沒有什麼的,最後都是要看業績的,做不出就做不出,一點辦法都沒有,不像其他行業還能靠別的混混,我都想早點換工作了。」給我一種非常失望的感覺,我趨之若鶩,他卻棄如敝履。

後來我想明白了,這其實是一個歸屬感的問題,就是題主你說的精神上的,三觀上的,思維方式上的歸屬感。

物質生活到了一定程度後,終究是要去尋找精神上的歸屬感。結婚也好,工作也好,交友也好,都是這樣的。我們去找工作,看學歷,看技能,看經歷,看背景,但好像很有少有人看精神狀態的。可恰恰精神狀態上的問題決定了我們在工作在生活中的一切。

所以最後我們去看找工作這件事情,他其實還是要找自己的精神歸屬感。工資重不重要,當然咯,在剛開始當然重要咯,那麼溫飽了以後呢?不談你非要干一番大事業,在社會穩定立足了以後,是不是還需要那麼點能讓自己興奮起來的,能夠再一次的體驗那種好久沒有全身心忘我投入的暢快感?是不是有的時候我們會去追求一些,不為名不為利,只是想滿足一下自己內心深處最渴望想要做的事情,哪怕它是一件很費時費力,很吃力不討好,在別人眼裡看起來甚至有點荒唐的事情。

所以我們要問問自己,是不是在現在賺了錢以後還有這種感覺,是不是完整的走完了一整個交易周期以後覺自己認真投入耐心,然後市場給我豐厚回報,那種能夠滿足自己內心成就感的開心。

任何行業初期都會有五花八門的條件和門檻,但把眼光放的長遠點,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後,你真正在意的還是自己內心的那塊天地。

我說我是主動選擇了交易,然後交易這個工作也認可了我。我就是喜歡正面硬肛的人,交易這份工作也需要有這種素質,我有什麼好改變的?到不如說我做回了本真的自己。

第二件事情說來很好笑,我剛入行的時候也跟各位一樣,妄想把交易和生活划上等號。

因為在一個初入者看來,那麼多高人牛人都在交易面前慘敗,我在這裡不痛下苦功夫何德何能把交易這件事情做好。所以我決定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研究交易。

這句話可能會被刪,但我還是想說出來,一個人的命運固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對不對?

個人能力是極其有限的,在時代潮流在國家政策面前連一粒沙子都算不上。要搞事業,要賺錢,不僅僅是個人能力和奮鬥,還要看天,看大趨勢,大方向,年少輕狂是不行的。以前我看不起投機,覺的不是靠真本事,真水平,算什麼東西,後來明白,除非你真有能力搞科研藝術創作,否則不全都是投機,哪個行業不投機,投機看什麼,不還是看大趨勢大方向,看對了大趨勢就能做的起來。個人努力?個人努力在趨勢面前不值一提。

經營私募公司,要宣傳,要融資,要找客戶,要跟客戶談,要路演,這些都是事情,而且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然後還要關心市場有沒有行情。哪裡是一個人搞的定的?所以就普通人來講,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真就不錯了。

無條件承認自身的局限性,然後就會明白很多事情是不應該自己去操心的。

所以一開始把交易這件事情跟整個生活划上等號就會很累,覺的交易失敗,自己整個人生也失敗。但其實你個人因素在交易這件事情上能佔到的比例實在太小了,除非你已經是手握巨額資金能左右市場的大鱷,否則都只是搭上行情的順風車而已。

我們講入場交易要看時機,在對的時機入場比什麼都重要。指標也好,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時機對了這些都正確,時機不對都是胡扯。所以說贏錢不是真你技術牛逼,是外部因素配合了你,外部因素是占的大頭,你只是順便響應了它而已。

然後再走出來看看,既然很多事情我是無能為力的,所以我還是有很多時間的對不對?我還是有很多狐朋狗友可以出去浪一把開心一回的對不對?我還可以找點自己喜歡的音樂聽,看看好的書,看看精彩的電影,玩一把星際。然後交易它就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從原本的佔滿的比重下降到了六分之一。畢竟生活不隻眼前苟且,還有酒和小芳。

對於交易這類較為自由的工作,職業病這種東西,都是自己給自己逼出來的。天天把這件事情看的很重,精神不出問題才有鬼了。

——————————————————

一點微小的經驗,見笑了。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利弗莫的最小阻力線原則。萬事萬物都遵循最小阻力線運動。這句話永遠的改變了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漸漸的我發現英雄犧牲自己拯救世界是因為對他來說犧牲比苟且更符合他的最小阻力線。當英雄遲暮,被大眾遺忘,最後居然因內心的失衡做出了反社會的行為也因為這時候這麼做更符合最小阻力線。我們就這樣接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刺激。我們的人生就像市場行情一樣,起起落落,真的有特定的目標或者意義嗎,我們不過是遵循著最小阻力線,亦步亦趨。

當我們需要選擇方向的時候不管你多麼糾結,你的人生就像整理行情一樣,在糾結中總能尋找到方向。橫有多長,豎有多高。在漫長的徘徊過後必然是突破整理區間時的宣洩。但是單邊的日子也不可能是永遠的主基調(但的確有可能,有的人從頭到尾都是筆直前進,他們的人生就是個漫長的單邊市)

漸漸的你會發現原因是最不重要的。因為我們只要活著就必然會波動。


長期伏案容易得頸椎病,行情有重大不確定性的時候失眠,行情好的時候容易過度亢奮,有很多還有抑鬱,工作壓力大,學習強度大,這是一個人與人對標的行業,相當於讓你二十四個小時都在進行思想對抗,但是結果得很久以後才知道。現在的成功不能代表未來,因為本金增加以後你的任何一個小失誤可能讓你之前所有努力灰飛煙滅,所以壓力是成倍的增加。一開始資金小的時候還有親戚父母可以幫幫忙,資金大了以後誰也不能拯救你的錯誤,比如這次溫州幫爆倉,一般人靠打工根本不可能填坑。只能是繼續在市場交易,但是過去的陰影對人的考驗是很嚴酷的,這個你看利弗莫爾就知道了,回憶錄有部分涉及,最後結果也很悲劇。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覺得多上上班是不錯的選擇。至少有一個安穩的生活保證。


哈哈,我還真有個不知道算不算有趣的職業習慣。

因為我的交易策略只針對收盤價,所以除非重大數據時間段,我並不是隨時盯盤的。

以前交易小時圖的時候,怕錯過時間,或者忘記看收盤價,就買了一個可以上弦的那種大座鐘,正點會duang duang duang響的那種。然後將時間調快3分鐘。

時間長了,就養成了聽響看盤的習慣。

後來雖然不交易1小時這種小周期,可是不聽到響就難受。但是晚上這東西對於聽不習慣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災難。兒子也總被吵醒,所以我就換了可以正點震動的手錶帶。

睡覺時帶著,睡得特別安穩。

看到題主說孤獨,不愛說話,我仔細想想,還真沒有。

每次小夥伴來我的交易室玩,我就沏壺茶開聊。

基本上聊天都是這樣結束的:

大哥,你不看盤嗎?

沒事,不用看。

大哥,要不你看看盤吧。

沒事,你來一次不容易。

是啊,大哥,這特么都半夜了,回去更不容易。

**********************

看各位回答都太認真了,不如放輕鬆點。

我要帶著手錶睡午覺了。


對一切好奇,對一切存疑。不喜人際交往,更不會虛情假意的逢迎。十年之前還是內剛外圓昂揚向上的有志青年,現在是無縫焊接內外皆剛的深邃大叔。


看到新聞,先是想到:關聯啥品種?利多還是利空?


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

悟道就是與一切在玩耍。

現在的我,有一種玩耍的感覺。

遇到什麼,就對什麼有好奇心。但又好像不會去留戀什麼。

得到亦喜,失之無憂!

舉個例子·我寫了一篇文章,用詞犀利。

有人說好,我會很高興。

有人說不好,我會根據他說的不好之處去修正自己。爭取下一篇文章寫的更好。

有人在評論里罵我。根本對我的心情不構成影響。我是不過腦子的。

我只表達我最真實的想法,是非對錯任由評說。


2017.04.27更新:忽然發現題主改標題了。因為我說叫職業病不好嗎?備註原貼問題標題:交易員都有哪些職業病。

謝邀,不過用職業病不太好吧?各個行業都有各個行業的需求,而為了適應這個需求,人會變的。所以這麼看的話,其實是: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轉變從而適應這個環境(市場)。想起《無間道》的那個著名台詞:人改變不了事情,都是事情改變人。

我個人的話,反而喜歡把變化看成是正向的,因為我個人相信「世上一切事物都是最完美的,因為它是事實,而事實就是完美的。」如果不能完全接受這些改變,或者不能樂觀的接納自己,可能心態上會問題,而在交易當中,幾乎所有問題的根源都來自於心態的轉變。這樣的隱患,我擔不起,我的家庭擔不起,我的賬戶擔不起。如果這樣的話,我就知道我會被市場所淘汰,早晚的事兒!

比如您說的不愛說話。

為什麼不看做是自己變得謹言慎行了呢?或者自己開始三思而後言了呢?智者不都這樣嗎?

覺得自己變孤獨了。

我也會這麼覺得,但是我們本就是一個一個個體啊,沒人理解我們很正常,可能是我們的思考方式,也可能是我們自己沒有努力的尋找慰藉。但辯證地看,孤獨不好嗎?直面自己的內心,可能您的內心在告訴您,找些東西充實我。它不要錢的,它要的是交流,要的是您對於他人的付出。

什麼事情都先想損失多少、如何止損。

很好啊,不應該是這樣嗎?當一個人有了一個更高的維度後,我們能知道可能付出什麼代價,這難道不是好事嗎?我對您這句話的理解是對比交易中的標準,但是在交易當中我們可以做到量化自己的預期,但是生活中不能,所以寬以待人,嚴於律己就好了。畢竟交易也是交易的自己的預期,我們只能量化自己,而我們無法左右事情的發展,所以接受就好了。接受不了的話就離開,或者訓練自己接受,比如抽煙,一開始很嗆很難接受,但是願意接受的話,總會找到方法的,戒煙也是一樣啊,根源在於願不願意接受。所以止損和損失是對自己而言的,對事物,隨它去就好。往往去想,就像猜價格漲跌一樣,其實沒多大的必要。

結婚和孩子的問題。

我在婚禮上當著所有人說「對於下一秒,對於明天,我們註定都是孩子,我們不知道會出現什麼,但是今天開始,有人陪著我去面對了,同樣,我也會陪你一起面對、經歷那些未知。」所以還是那句話,順其自然就好,把用在擔憂上的時間用來想想老婆喜歡什麼,惹了人家不高興的時候要去好好哄,畢竟沒有對與錯,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一起很和諧很開心,這就好了。孩子的問題也是一樣,雖然我還沒有孩子,但是他也是個個體,讓他按照生物性自然的發展就好了。而他也一定會模仿我們,那就做個榜樣給他,他總會自己選擇學什麼,討厭什麼的。

最後的根源還是管好自己,自己真的心態健康了,樂觀了,也就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了,慢慢你的人氣就高了,人總會願意和樂觀、有同理心、保持微笑的人接觸。慢慢的也就不孤獨了,一個人的時候有顆美好的內心,兩個人的時候就有陪伴和內心的傾訴,三個人的時候也就有了默契,很多人的時候,就有了和諧。

最後那句話,您可以這麼理解,那麼說也沒錯。但是,如果讓我說的話,我會說「真好,我得到並且經營了我的人生。」不是什麼都可以用那句話里的利潤來概括的!我們通過交易更好的認識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圈子,有了利潤來去照顧愛的人。您可以說這些都是虛的,但是如果這麼說的話,那為什麼還在這個市場待著呢?修行啊? 「你絕對無法作一個即隨心所欲又獲利豐厚的交易者。」這不是廢話嘛!想得到什麼必須去適應環境去付出啊,這是交易者的入門啊!再說了,沒必要那麼看重收穫看重利潤吧?該是自己的總會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早晚也會跑掉,所以還是別太求回報,做好自己該做的付出就好了,付出其實就是收穫啊,因為是人生啊!

最後,交易不是全部,它改變不了您,甚至改變不了任何東西,他只是我們獲取資源的手段,而這種手段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從社會中獲取資源。我們都一樣,想要獲取資源就要按照環境來適應和改變,不然我們無法獲得任何東西。所以我個人認為沒有什麼工作是不特殊的,大家都一樣!

我們的一切都在於自己的選擇,選擇相信什麼,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選擇自己的立場,選擇怎麼看待所謂的「收穫」。而這一切也都有兩面性甚至N面性,比如現在這個回答的人,就喜歡把別人的不理解當做是對自己的動力,他會想這個人給我的內容是我沒有觀察到的,這是收穫,然後對著不理解的人說句謝謝。生活也是一樣,沒什麼所謂的順和不順,也不存在什麼精神病,精神病人只是看事物的方法和行動非常獨特罷了;順境和逆境也一樣,都是境,也許環境再告訴你,別急,再等等,先去給自己放個假放鬆一下再回來。也說不定啊。

相信都會好的,沒錯吧。以上。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就算是影響也是影響了思維方式。

最大的慣性,就是人自律多了。。。輕易不打破自己的規律。


花錢變得大方/大手大腳!

賺了,買買買!花花花!花這點還不到一天賺的零頭!

虧了,買買買!花花花!花這點還不到一天虧的零頭!


1、一個人的時候不怎麼說話、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也不怎麼說話;

2、不管顯示器有沒有分屏,坐下來習慣性地看一下左上方;

3、不盯盤的時候喜歡泡茶喝喝;

4、新聞聯播插播國際新聞的時候第一反應是美聯儲;

5、(接上條)或者是哪裡打仗、重大自然災害;

6、朋友說出國旅行的時候下意識告訴對方當前的匯率;

7、辦公室里總是有一箱泡麵;

8、(接上條)通常還會有被子和枕頭;

9、比較喜歡吃甜點;

10、有小夥伴曾經試過把老婆買豬肉的價格做成K線圖,然後算出了春節前的做多點位。

ps.是一些我以及我身邊朋友的職業慣性匯總。

----

個人微信號:sushaowei005


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人

你說能有啥習性???


生活中一些肯定的回答,慢慢加上了「大概率」這三個字。


首先考慮風險

平時去酒店入住或者電影院等人多的地點時,會選擇離安全出口近一些的位置,提前擬定好逃跑路線,交易失敗了可以重新再來,生命無法重新再來,總是優先考慮風險在哪是什麼,並想辦法減少損失發生的概率和損傷面積,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是風險厭惡者。

喜歡做有風險的事情

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穫,交易員明白風險和收益就像硬幣的兩個面,當你拒絕風險的時候,收益就無從談起,所以當一件事情有風險眾人退縮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想試試看,不過,第一優先還是考慮可能會有什麼損失,是否可以承受這樣的損失,然後再考慮可能的收益,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是風險的擁抱者。

從來不把責任推卸給其他人和環境

當自己的交易出現問題,我們不能責怪其他任何人,也不能責怪外部環境,畢竟所有的操作都是自己一手完成。這種凡事都先從自己反省的態度給生活也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好處,從自己的行為著手改變,總簡單于改變其他人,把自己的人生牢牢掌握在手中的感覺真好。

從期望的角度思考問題

當你建立起一個正期望的交易系統後,你不再計較於單筆交易的得失,因為從長期來看,你的收益將遠遠大於你的損失。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都是無法看到立即短期的好處,就像鍛煉身體、練字等等,但是你堅持下去,那麼再小的正期望也能積累成巨大的成功。

從言行是否一致來評價人

一個無法一致性執行交易系統或者交易計劃的交易者,必定是一個失敗的交易者。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用這種角度看待,CEO是否踐行了給股東的信的承諾、基金經理是否按照其公開的投資方法踐行實踐、朋友是否兌現「改天請你吃飯」的諾言…..


1. 最典型的吃飯去街看盤,在和朋友聊天,突然拿出手機看盤,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2. 還有一點就是睡覺,晚上如果醒了,第一時間絕對看價格,然後再睡,如果那天有大事情,會調鬧鐘一直看,有時直至通宵。

3. 以前簡單的事情都硬要去分析一番

4. 強迫症,不到點位哪怕差一毛,有時都不想平,最後很可能吐回獲利

5. 最重要的一點,沒有女朋友,自接觸這個行業以來,都沒交到女朋友


"幫我選幾隻股票吧"

"不行,風險太大了,我不會帶客理財"


又一個問題比答案精彩系列,金融帝國已經把話說盡了,這也是我以前自己悟出來的觀點。自有資金和他人資金操作感受肯定也不一樣。難就難在一致性,即生活與交易要一致,即使是天才也不能違背。一個交易者大把揮霍、精神懈怠肯定不行的。這個不僅僅是對於交易員,對於頂尖的科學家都是這樣。我反覆研究李佛莫爾,感到他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市場的結構性改變與交易生活的不一致。即使情緒控制能力再好,總會有一天潰敗。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的,不只一個人提到過,年輕時沒錢想通過交易暴富,後來真的有錢了反倒沒有那麼多花錢的慾望了。我想也許正是沒那麼渴望賺錢了,才開始入正軌了。


推薦閱讀:

新手想了解股票該看什麼書?
如何看待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被查?
2015年9月8日下午的滬指直線上漲應如何理解?
怎麼評價2016年1月4日首個交易日觸發熔斷機制?
如何看待8月7號股市大跌,歡迎分析?

TAG:股票 | 期貨 | 外匯 | 投機 | 交易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