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天五事與大天是否阿羅漢真偽?
謝題主邀,題主不妨把大天和五事之事簡略地在題目中說明,這樣沒有讀過佛教史的也可以了解了。
大天五事這件事一直是有爭議的,並且因為他引起部派分裂,甚至之後的大乘思想興起都與他有著甚深的關係。這件事其實本身也是個傳說,《異部宗輪論》唐譯本之前的兩個譯本都沒有把五事歸到大天身上,一說是外道的主張,一說是「大僧別立」,就是一些別的出家人共同的認知。直到玄奘法師的譯本才把這件事歸結到大天身上。
《異部宗輪論》梵本已經失掉了,沒法看原文,但是玄奘法師大略不會亂譯。說阿羅漢和佛的區別,如果說是外道的主張,怎麼想也不太對頭。不過大天和大僧的梵文可能搞混,大天是mahadeva,大僧是mahasamgha,如果是在口口相傳的情況下也可能傳錯。
即便阿羅漢五事不是大天所說的,也必然是有重大影響的比丘們所說。就連現在的南傳佛教也是承認佛與阿羅漢是不一樣的,具體什麼地方不一樣,必然是有各種各樣的諍論。論戰後來集中在了大天其人身上,大天是不是聖人,是不是阿羅漢,成為了五事如法還是非法的關鍵。說到這,就要說幾句牢騷。駁論的時候可以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可往往說著說著就衍生出來個駁論主。這在佛教徒身上尤其明顯,佛教徒把「聖言量」作為判斷對錯的依據,那麼是不是聖人就決定了他的言論是不是「聖言量」,是不是真理。想來想去,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合適一點的是對於古人,可以從寬,畢竟經過了時間長河的洗禮;但對於越近的人,甚至還在世的人,就要多慎重、多考慮。因為這些人的所謂弟子、後人甚至自己都可能還在,可能利用眾人的追捧加上自己的造勢實現很多利益。現在所謂什麼「王善人」什麼「因果故事」不都是這麼回事么?還有某位「雜家」的兒子徒弟也出來講學收錢——這些人真的被人看明白了,倒了,他們就沒飯吃了。對於把這些人說的話捧到天上的人,要不是壞,要不是蠢,佛弟子不能學成這個樣子。
話說回來,大天的身份是不是阿羅漢呢?
首先可以說結論,大天的阿羅漢身份,應該是確實的。他皈依佛教之前就是一位外道的領袖,皈依佛教後是一位與目犍連子帝須齊名的宗師。王子摩哂陀出家,以目犍連子帝須為和尚,大天為他做出家的羯磨阿闍梨而受戒。
目犍連子帝須主持了佛教的第三次結集,這次結集有一千位比丘參加,據說全是阿羅漢,這樣說,目犍連子帝須的聖者身份自然是無可懷疑的。結集之後,阿育王派出了九隊人馬,到全國各地宣講佛教,其中有一支去印度半島南部安達羅的隊伍,領袖就是大天。這樣的一位人物,與一千位阿羅漢的領袖齊名,並代表這些聖人到南方傳教,如果不是阿羅漢,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他的身份出了問題,簡直要檢討一下當時認定阿羅漢的標準是不是錯了!應該是在大天去安達羅宣講的旅途中,出了「夢失不凈污衣」的事情。這件事是後人攻擊大天不是阿羅漢的證據,說阿羅漢應該是無夢的,大天有夢遺,這是煩惱沒有滅盡的象徵。
這很奇怪,首先夢中怎樣是不觸犯戒律的。殺盜淫妄四大根本戒,夢中犯了都沒有關係。夢是怎麼回事,即便古人不明白,現在的人也已經很明白了。釋尊在世的時候,對於夢的態度是寬容的。在《增一阿含·卷五十一·九》中有為波斯匿王解夢的記載,釋尊並沒有說夢完全是由於煩惱所引起的。同樣是在《增一阿含》,卷四十七第十經記載了釋尊說大家修慈心解脫,獲得果報可以不做惡夢。在《長阿含·弊宿經》中,有迦葉尊者為一位婆羅門說夢的記載,這裡講到了古人認為睡夢中是有神識出入的。
夢不是不可以做的,聖人也不會因為一場幻夢而失去聖人的身份。難道五事存在,真的損害哪一位阿羅漢的高潔了嗎?損害佛陀的圓滿慈悲了嗎?反而在他們高高在上的聖者身份中,添加了一絲人情味,讓大家覺得他們不是那樣的遙不可及,自己也是能這樣成功的。大天提出的(我們暫時就算在他頭上吧!)五事,承認阿羅漢和佛尚有差距,這一方面是客觀地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是出於對佛的無限懷念與敬仰。這樣的發心,並不是壞惡的,這樣的結論,也並不影響佛教的偉大與崇高。佛弟子們反而在一次次反省自己與佛陀的差距的過程中,發展出了精彩絕倫的大乘思想。釋尊是佛法的發現者,不是發明者,釋尊也不是在其一生中便把佛法發展完全。後世的聖弟子們造論集經,慢慢地將佛學體系完整起來,成為上能解釋世界、下能指導人生的偉大宗教,這不是一個人單獨完成的。大天,也是其中付出了努力、值得尊敬的一位偉大人物。大天五事的流傳,實在地對佛教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就是我自己的一點看法,謝謝大家的閱讀。謝謝賢友邀請。大天五事非法,大天比丘提出此五事導致破和合僧,犯五逆罪,阿羅漢會如此施行嗎…關於大天五事的內容就個人的一些理解分析如下,南傳的朋友有不同見解的請輕拍:
1、「余所誘」:大天謂阿羅漢雖斷除諸漏,但仍可能因魔波旬嫉妒佛法所誘在夢中犯淫慾遺精、便溺等等。首先「魔波旬」在初始的佛教中更多是一種具象化的比喻,並非如天啟宗教那樣事實上是有一個魔鬼之類的存在。阿羅漢既已斷除諸漏,無論晝夜夢醒均正念充滿,不會再渴求五取蘊的焦灼,否則還能稱之為解脫者嗎…即使發生類似遺精、便溺類的情形,從現代看來也是因為生理上運行機制使然,如因年老體衰或激素分泌等等,於主觀上不可能有過失。2、「無知」:大天謂阿羅漢僅斷除染污無知,未斷不染污無知,阿羅漢已證涅槃究竟解脫,但由於並非正等正覺者對於諸種解脫之法並非正遍知,這一點後來的部派也是承認的,有部還有二無知之說,這是屬於阿羅漢與阿羅漢中的正覺者(佛陀)的差異,不能認為阿羅漢不是究竟解脫。3、「猶豫」:大天謂阿羅漢已斷「隨眠之疑」,未斷「處非處」之疑,即阿羅漢沒有處非處智力,這也是阿羅漢與正覺者的區別之一,阿羅漢已斷絕諸疑,只是不一定有正遍知和宿命通,也不能像佛陀那樣完善的應機說法,不足以成為指摘阿羅漢不究竟的理由,這一條與上一條同樣都是類似的意思。4、「他令入」:大天謂阿羅漢必須得到授記才能知道自己是阿羅漢,這有違經教,經典中反覆提及「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一個解脫者對於自己解脫不解脫會不知道嗎?對於自己是否有貪愛、嗔恨、傲慢的心理會不自知嗎?
5、「道因聲故起」:大天謂阿羅漢雖已有解脫之樂,然至誠唱念「苦哉」,聖道方可現起,這個理論太過於奇怪,首先佛陀反對苦行解脫與苦行無關,其次阿羅漢聖者對於世間諸法俱如實知離兩邊而得解脫,怎麼會需要進行如此的觀想,這「苦哉」非常類似漢傳所謂「觀受是苦」。這一條與上一條一樣,屬於對阿羅漢自證自知特性的貶低,大天的類似言論反過來也印證了他不是阿羅漢。曾看過一篇分析非常有道理,所謂大天五事的提出背景,實際上在那個時代正是「菩薩思想」在大眾部僧團里興起的時期,貶低阿羅漢及持保守主義的諸上座比丘是一種時代需要,即使沒有大天,也會有中天、小天做類似的事,後來興起大乘後的種種思想理論,只不過是將大天五事更加豐富及具體化了。推薦閱讀:
※永明延壽大師為什麼被尊為凈土宗六祖?
※廢物弟想請教怎樣才能讓以下大德們願意在佛教知乎上回答問題?
※《法華經》中說:「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花,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 是何意?
※痛苦的根源?
※凈空法師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水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