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半自動咖啡機做espresso,對比標準要求,無法控制萃取時間怎麼辦?

咖啡入門…問一個可能很低端的問題…許多地方都能查到espresso的標準…大概是下面這樣

1,容量。咖啡的量是lounce(包含了crema在內,在25~35ml之間)

2,水溫。使用水溫為90.5~96度的水萃取。

3,氣壓。氣壓為8.5~9.5個大氣壓

4,時間。萃取時間在20~30秒

5,時差。每款咖啡的Espresso萃取時差在3秒之內。

6,咖啡杯。Espresso必須被撞在60~90ml的容器,帶一個杯耳的專用咖啡杯。專用的咖啡杯有個獨特的名字叫demitasse cup.

那我想問的主要是第4條…我用咖啡機等水加熱好後…按一下就直接出咖啡了…雙孔的出一份30ml左右的只要幾秒…那這個萃取時間是什麼道理?

還有一個…製作espresso的咖啡豆是否應該高度研磨?粉越細越好?


瀉藥,咖啡萃取是一個多方面影響綜合加成產生的結果,水溫,氣壓,萃取時間,研磨度等對咖啡的萃取都有影響。

但是這麼多變數共存,製作起來就非常麻煩了,於是人們通過大量的實踐,固定了其中幾個變數。

使用咖啡機將壓力固定在8-9帕

將水溫穩定在90℃-93℃

然後我們就能通過剩下的兩個變數去互相控制了。

對的,就是用研磨度來控制萃取時間。

咖啡粉越細萃取時間就會越長。

你現在出水太快幾秒就萃取好了,就說明你粉粗了。再往細的調節。直到進入20-30秒內。這杯咖啡才進入金杯範圍。才能成為一杯好喝的可能性高一些的咖啡。

這就是一般咖啡店的方法。用研磨度來調節萃取時間。以達到金杯。

但是如果你是個高端玩家。你就會繼續研究改變水溫對咖啡的影響(獨立溫控咖啡機,能精確到0.1℃)以及氣壓對咖啡的影響(變壓咖啡機,四段壓力萃取法)。機器玩完了就開始研究烘焙對咖啡的影響。學了烘焙就要學杯測。然後去產地。跑莊園 。去競拍生豆。

所以一入咖啡深似海啊。少年珍重吧。


謝_@孫泊川孫老師的邀請。

電腦沒電了,用手機碼字。

20s-30s是比賽的一個建議範圍,也是金杯的一個範圍。

你說在咖啡機正常的情況下,雙頭出30ml只需要幾秒,什麼原理?

假設粉量為18g 10s萃取 30ml

那麼你這個咖啡是屬於萃取不足。

1:水跟咖啡粉的接觸面不一定完美

2:粉的太粗,這樣導致粉與粉之間的密度是非常鬆弛的。

我們用一堆石頭,一杯水倒下去只需要幾秒。

在用一堆沙子,一杯水倒下去的時間會慢很多。

這是一樣的道理,那麼為什麼呢?

因為密度,當你粉比較粗的時候,在萃取過程中,是沒有全部被萃取的,而是直接經過,帶出表面,而在內部的一些物質,是沒有萃取到。

那麼,這樣子的風味會偏酸澀和雜,風味不全或者無風味表現。

ok,第一個問題解決了,就是需要調粗細度。

我所經手的咖啡廳,每天必須調粉,這是死要求。

第二個問題:製作espresso的咖啡豆是否應該高度研磨?粉越細越好?

什麼是高度研磨?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詞,你解釋下我可以更改答案。

粉越細越好?這是個錯的概念。

一旦你的粉細到60s出60g了,你的espresso會很苦和焦。

粉的粗細度根據你的萃取而調整。

我一般都是採用18g 23s 萃取60g

如果我採用18g 23s 萃取低於60g 我會調粗,如果高於,我會調細,這是最基礎的入門知識。

粉,不一定是越細越好。讓我們幹了它?


謝邀!技術面的問題己經很多大拿回答了!

我就是覺得,您列出的所謂標準里,少了咖啡烘焙度、新鮮度和研磨粗細,建議調整一下粗細,磨豆機天天校對是很重要的。

另外,也可以從圧粉的方式找找問題


補充:我看明白了,題主用的是全自動咖啡機。所以調試流速,就要把研磨調戲(調細)。那個流速做出來的咖啡確實很差。

………………………………………

瀉藥:首先這個標準不是「標準」,不要以他作為好咖啡的標準,因為他不是。那頂多就是一個初始的參照數據,做好咖啡只能按照口味來調整。

例如,他說的萃取時間並不能確定咖啡就是好喝的,他只能說明,如果你的萃取時間差距太大,例如十秒,那肯定是不好的。如果超過五十秒,也不太可能(但不能確定)是好的。這之間的巨大區別,就只有根據口味來調整了。好喝的才是好的,因為咖啡就是讓人喝的。有人喜歡,才會有人願意花錢買來喝。


2333。。。昨天還說不能自嗨,今天就有嗨的問題的~

在我之前孫老師和Ray老師都答過了,我盡量追隨兩位的腳步再闡述下我的觀點。

題主首先要確定你的咖啡機配置正確。。。正常的商用半自動機器上會有一個儀錶盤,兩根指針,一根指向0.8~1.5,一根指向8.5~9.5,你先檢查下指針是否在正確位置上。。。如果只有一根指針的話就是8.5~9.5那個,要在有粉萃取過程中才有讀數,這個就是所謂的萃取壓力。。。

萃取的時候請看看雙頭是不是同時流出。。。要是一前一後可能是粉餅不平。。。

然後題主請用手摸下你的剛研磨出來的咖啡粉,如果覺得像味精一樣就是太粗了,一般在食鹽和白砂糖之間那個粗細正好。。。

萃取完成後請題主檢查下粉餅,有沒有裂開或者向一灘稀泥一樣,如果裂開就是乾粉餅不平或者有裂痕,像稀泥一樣可能是粉太細或者分量有問題。

萃取壓、研磨度和壓粉餅三個都沒有問題的話。。。題主你的豆子是不是放的時間太久了。。。聞聞看有沒有怪味,特別是類似炒鍋沒洗乾淨就放了很久的油變質的味道。。。然後拿幾顆出來看看有沒有霉變,豆子表面的油脂是不是還在。。。

如果一切順利,調節完成後就可以再萃取一杯,以三秒內出液,液體比滴下來快,比男生尿尿慢,雙頭取2盎司在40~60秒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就你看怎麼調節味道好再進行調節就行~(3s出液並不嚴謹,是我主觀臆斷了,評論區兩位老師已經指出~)


不知道題主是否注意到,雙孔的粉碗比單孔的粉碗容量要大,一般單孔的粉量是7克上下,雙孔的粉量是15克上下,注意到題主是雙孔出30ml,是否用雙孔的手柄,裝單份的粉出單份的量,雙孔出雙份,也就是15克粉出60ml左右。


我就多說一點

麻煩把毫升這種體積單位

換成質量單位

這樣 粉重和液重 才有討論的必要

濃縮的定義畢竟有很久沒有被更新了


其它答主都說了萃取時間過短可能是粉太粗了的。我再提供幾個其它的可能出現的問題。

首先是咖啡機。題主說自己是咖啡入門,所以猜測你使用的不是昂貴的商用機。而便宜的咖啡機常見的問題就是壓力很不穩定,有時極大,萃取時流速很快,有時極小,流速很慢甚至萃取不出來。而在壓力穩定時也未必能達到合適的萃取壓力。所以使用合適的咖啡機並且在合適的機器狀態下製作咖啡,才有可能有良好的出品。

其次是布粉不均勻。這是咖啡初學者非常容易犯的錯誤,它會使粉餅的密度分布不均。而萃取時水會沿著壓力最小也就是粉餅密度最小的地方流出,就會導致流速過快。嚴重的會產生粉餅穿孔,但並不意味著沒有穿孔就是布粉均勻了。

而研磨度是不是越細越好,其它答主已經回答得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贅述了。

多啰嗦幾句。我感覺目前咖啡行業有個很常見的問題,叫做標準崇拜。動不動就說SCAA、WBC的製作標準是水溫多少壓力多少粉量多少萃取時間多少萃取量多少……然後為了達到這個標準而不斷地進行調整,卻忽略了一個製作咖啡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口味。很多人一上來就說,你這個粉量不對,你這個萃取時間太短了,你這個水溫有點高,不符合某某某製作標準。但是我這杯45s萃取的espresso就是比你30s萃取的好喝,我幹嘛要為了達到你所謂的標準而放棄口味呢。

標準只是一個參考而已,它只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操作方法,但並不是咖啡的絕對衡量標準。因為不可控因素太多。就比如我上面所說的咖啡機就是一點,你這個咖啡機在這個研磨度這個粉量能有好的出品,我這個咖啡機也許就不行,就得去調整,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而即使咖啡機的問題解決了,操作手法也會出問題,比如布粉,比如粉量的控制,研磨度的控制,都不是掌握了幾個標準數據就能解決的。只有掌控了這些變數,都調整合適,才能做出好喝的咖啡。不要一切以標準至上,只要做出的咖啡好喝,就去他娘的標準吧!

達不到所謂的標準但是依然好喝的咖啡不是沒有,但是達到了標準卻並不好喝的咖啡,我的天,簡直一抓一大把根本數不過來。


因為咖啡的萃取,是在一定壓力下水通過一個粉狀顆粒床層,帶走床層上物質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幾個問題:流體繞咖啡顆粒流動時所受的阻力,水和咖啡粉中水溶性物質在特定環境下的溶解平衡,咖啡粉在濕潤和壓力的作用下產生的物性變化。

所以所謂幾秒鐘流出30ml咖啡,和後面兩個問題無關,只和第一個問題有關係。

按照一般經驗,是你咖啡粉磨太粗了。


萃取時間是靠研磨度和粉量調整的,自己喝的話不用考慮這些,只要口感和味道你自己能接受就行。不要被數據誤導。


一切以口感去適應調整,而不是看數字,口感偏酸調細磨粉,口感偏苦調粗些,口感體會才是最重要。


一般來說 粗細合適的咖啡粉需要在9-12bar. 87-93攝氏度(沒記錯的話)下萃取23-28秒

超出這個區間一般是咖啡粉粗細不對或者發生chanenling,即布粉不均勻而導緻水流過粉餅速度不一致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觀察萃取咖啡的流速以及顏色 從preinfusion5秒左右沒有水流到黑棕色的萃取咖啡再逐漸變淺 等到流出的咖啡變成黃色我們就可以關掉水泵了

整個過程時間大概就在上述的那個區間 考慮到不同咖啡不同研磨粗細和喜好風味 時間會稍稍不同的


推薦閱讀:

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的咖啡品質如何?
只有酸的咖啡才是最好的嗎?
溫度如何影響咖啡風味?
不同種類的咖啡有何不同?
中國茶能否走出星巴克之路?

TAG:咖啡 | 咖啡機 | 咖啡豆 | 咖啡粉 | 意式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