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最近泄露的 2016 新款 MacBook Pro 的設計?
無實體Esc Vim黨或成最大輸家
來神預測一波,蘋果會把整條dock欄放到觸控式oled裡面,而按下cmd按鍵會讓觸控條變成功能鍵:D
不服的同學,來來來,看看這個:好了,你說吧,你服不服?!
有 Thunderbolt 3 介面支持 100w 供電自然是不再需要單獨的 MegaSafe 供電介面了。
看到這個介面相當興奮啊,終於要來啦!先看看 Thunderbolt 3 的基本信息吧。猜測 Oled 滑動就是在dock中選擇。
其它不多說,說手感差的
你們知道用15年之後NMB、RMBP的同學是多麼深信自己確實是按下觸摸板了嘛?還能按兩層!
其實要評價觸控條的未來,無非就是兩個結果之間:
最好的結果就是觸控條大獲全勝。其操作比起原 Function 鍵更易用而且有趣,而且配合大部分軟體也要更加美觀;與 X1(2014) 的觸控條走了完全相反的路。如果是最壞的結果?步入了 X1(2014) 的後塵。沒有任何誠意,軟體只能做簡單的功能且更難用;此時沒有物理回饋的短板也被無限放大,。最終在中期或者下一代灰溜溜的換回 Function 鍵。我的估測?這幾天花了點時間了解了下 X1(2014) 之後,其實我覺得 Apple 有一些先天優勢:
-首先是不需要擔心驅動程序,配合 macOS 應該 worked flawlessly;相比 X1 2014是獨立標準,Mac 如果要採用了觸控條就可以成為平台標準,意思就是開放給第三方會更容易,這樣的話就可以用它擴展很多意想不到的操作模式。-再就是實際對 Function key 的依賴,Win 要比 macOS 高一些,而至於 Mac,Function 更多就 是單純為了調整設置而存在的,所以只要找到一個更合適的方式去控制就好了。
(還有一些特殊的例子,例如 Print Screen,X1 2014用了系統自帶的截圖工具替代了本體,Mac向來就是 cmd+shift+3/4……)-實際上真的需要 Function 的話按一下 fn 鍵就可以了(Which X1 2014 doesn"t have)。
所以成敗大部分由軟體來擔當而不是硬體。
不過也有一些 questions remain:
-例如一旦離開了 macOS 會不會遇到 X1 觸控條不受支持的問題;不過至少可以肯定用起來大部分時間不會有原生環境下那麼順暢「驚艷」(尤其是在 macOS 下開放給第三方的話)。-再就是這個東西的成品會不會破壞美觀——就像上面提到的,至少把觸控條關掉了之後,一個大黑條是不是會顯得太丑。但是如果觸控條亮著的話,更多就是看軟體怎麼設計了——設計好的可以比起傳統 function 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後還有一些硬體設計上的疑問——是不是會像我說的那樣,OLED 類似獨立集成進的「終端」,在主機關閉之後自己仍然待機(因此你才能開機),或者是X1一樣的獨立出來物理電源鍵。前者會更美觀,後者更簡單。
------花了幾分鐘時間,我想到一個比較符合邏輯的,管理電腦開關機的方式。我們知道現在來看是沒有物理電源鍵的存在的,那地方也被替換成了OLED觸控條了。那麼問題就在於現在怎麼開機——總不能關機了之後,OLED一熄火,電腦就再也沒有一個實體開關了吧。(當然主板上兩個焊點加一個鎖的模式可能還會繼續存在)
所以,我覺得觸控條是類似於獨立於主機的微電腦的存在(獨立的微控制器——是的,三芯電腦(另一個微控制器還在觸控版下邊))。
這樣就是等於OLED觸控條是關不上的,就算主機被關閉了,觸控條本身還是在待命的。那麼如果電力耗盡了呢?插上電就行了,它會自啟動的。總之就是有了電就會一直 On。-------
Does anyone 想過,電源鍵會在哪個地方嗎?Touch bar 若要變成一塊屏幕而不是簡單的改觸碰的話,一旦關機那麼是不是連 touch bar 也一塊關掉了。如果是屏幕的話,電源鍵到底會在哪呢?-------macOS Sierra hints at MBP touch bar/Touch ID integration : MacOS Sierra code hints at MacBook Pro touch bar, Touch ID integration還有,各位還記得去年的force touch patent嗎?之後又有了全方面觸控板的rumors。
或許觸控條也應該有壓感的功能吧,我猜。-------
1. 好好想一想,如果真就單純把F1-F12從實體鍵換為觸碰的話,即便是可以接受,但也有為了創新而創新的多此一舉的感覺。
所以我想 OLED 觸控條或許還有著擴展新的使用方式的使命,而非簡單的替換掉功能鍵(見渲染圖和概念圖)。2. 至於傳統鍵盤支持者,我覺得他們再怎麼支持最後也都會對筆記本的鍵盤嗤之以鼻的,所以 what"s the point anyway; at least I don"t think it"s the butterfly keyboard.
還有因為鍵盤就判斷「這筆記本不適合專業人士使用」就有點以偏概全了。
3. 另外就是我們都沒看到進風口在哪裡,渲染圖也選擇巧妙的避開了。
4. 增加了喇叭,我覺得可以算一個pros,就是對13寸的需要點時間習慣。
5. 泄漏圖質量差,一定程度也影響了群眾的觀感。
6. Martin Hajek 現在的渲染圖也差不多是我想的,除了鍵盤。(話說這哥們也就是做那個鍵盤擺中間的那個玫瑰金15的人……這次跟進倒是挺快)。至於轉軸,可能渲染圖比實際物品更寬些,所以僅供參考。
http://www.martinhajek.com/macbook-meets-oled/這是概念圖
http://wap.yesky.com/notebook/163/102973163.shtml
F 區這麼一改對於定位(不是按下去的手感)是大麻煩,碼農估計買外接鍵盤的更多了……外接介面這玩意是這樣的:你可能幾個月都用不到一次,但是用到的時候卻沒有則是非常蛋疼的事情。在包里常備轉接線?那還不如買個老的呢……另外這個本子我懷疑性能到不了輕四的水準。
這鍵盤框架的意思是沒有 F 區變成 Thinkpad X1 Carbon 之前那種觸摸條咯。。。
只能說Macbook和Macbook Pro的設計者在不重視重度鍵盤使用者(如開發人員、碼字者)的路上越走越遠(越來越變成不倫不類的「娛樂本」)。
實體鍵盤轉虛擬按鍵,雖然我看得出來蘋果這次還算是克制的(按照泄露圖,只替換了Function這一排),雖然我也知道一般人估計沒多少機會按F1 - F12,雖然我也知道這一決策背後肯定有無數的用戶操作統計數據做支撐,但是誰都無法否認,虛擬按鍵在盲打時的痛苦。這隻能說明設計者越來越「隨大流」,給出這樣看似很符合用戶操作統計數據的設計(從數據上來當然是更好,就和當前的 知乎 一樣),但是內部已經開始散發出腐朽的氣息。
我一直以為原先蘋果定義Macbook Pro這條產品線,是讓它擔負著和Macbook / Macbook air這類「娛樂本」不同的使命,是為了和Windows Laptop進行刺刀肉搏的。沒想到隨著PC市場的衰退,Pro也隨著衰弱下去。有點像Intel不給力之後,AMD沒想著趁機捅刀子,而是自己跟著也開始慫了。
其實就我看來,PC市場(包含Laptop)看似衰退,但需要拿他們作為生產力工具的場景不是變少,而是變多才對(當然使用的平均強度降低了),因為雲計算這類技術的普及使得原先還有點難用的個人計算工具的使用門檻逐漸降低。
有點可惜,但這才是一般的規律,畢竟能靠自己逆生長的企業和人都不多
如果如傳言所說,引入的是 OLED 顯示屏的話,那麼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改進,可能會改變一些 App 的交互方式,比如 GarageBand / Photos。
-
掃了眼諜照和對比,說聯想哭暈在廁所、抄 X1 Carbon 的可以歇歇了。先上圖。嗯,ThinkPad 我上了3張,MacbBook 2張就夠了。先橫向對比。使用觸摸犧牲了手感,那麼廠商必須給出足夠強的優點,才能彌補掉這個不足,用戶才不會覺得不爽。如果按照傳言所說,MacBook 用了 OLED 顯示條,那麼這個進步比 X1 Carbon 要大得多。- X1 Carbon 的設計只是把按鍵改成了觸摸,並在4種不同狀態下切換液晶屏來表示當前工作狀態和觸摸區的功能。看樣子,這個顯示屏是帶背光的比段式液晶(計算器就是用的比段式液晶,看圖:徹底顛覆想像 ThinkPad新X1 Carbon展示,圖9、10),所以不同工作狀態的燈的位置還是有變化的(Lenovo 2014 ThinkPad X1 Carbon review),然而觸摸區域幾乎是固定的,所以手感不知道會怎麼樣。
- 而傳言中的 Macbook 則給出了一個屏幕作為補償。一個 OLED 屏幕觸摸能做的事情太多了,除了與 X1 Carbon 一樣可以提供當前狀態之外,還可以參考數年前 HP 的滑動音量調整的設計,甚至可以在系統級提供一個API,允許應用程序在這個屏幕顯示一行字、顯示一個滑塊甚至更多控制項。這個可能性超出想像。犧牲手感,換來如此豐富的可能性,大概i不會被罵成 X1 Carbon那樣。
- 先說Macbook。
自從 Macbook 誕生以來,鍵盤幾乎沒有變化。近幾年比較大的變動,就是把 eject(彈出)按鈕換成了電源按鈕。因為沒有光碟機,這個改動比較合理,因此批評也不多。
這次觸摸條的變動,雖然與 X1 Carbon 一樣犧牲了手感,但考慮到大部分人按 F1~F12 的時候還是做不到盲操的,而引入的OLED屏幕,不僅僅與 ThinkPad X1 Carbon 一樣可以指示當前功能鍵區的狀態,還有可能按照應用程序做個性化的顯示和控制。如果當真如此,那麼這個改進是比 X1 Carbon 的探索更優秀的。- 再說ThinkPad。
古老的 ThinkPad 鍵盤(最下)擁有兩個非常贊的設計。第一是右上角標準的3*2功能鍵區。因為按鍵尺寸不同,距離又遠,所以與其他鍵區隔度極高。這個設計幾乎是筆記本里唯一的可以盲操作的鍵盤了。第二,是獨佔一行的 ESC 按鍵。這也很大限度地避免了與 F1 的混淆。而到了 ThinkPad T4xx 時代,可能是對尺寸的讓步,這個設計消失了。鍵盤的特質也僅剩下優秀而獨特的回饋了。
X1 Carbon 試圖將一直以來的 FN 功能鍵的狀態視覺化。我得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但是走的不夠遠。另一個實驗點非常出色,就是集成了 Backspace 和 delete 在原來的 Backspace 按鍵位置(稍微侵佔了 +/- 按鍵的位置),以及將不經常用的 CapsLock 替換為 Home/End 組合鍵。但是可惜的是,CapsLock 沒有提供明確的指導(雙擊 Shift 會亮一個燈來告訴用戶當前是 capslock 狀態,但您好歹在燈旁邊寫個CapsLock啊……);由於按鍵習慣不同,有不少人是按 Backspace 右側的,現在變成了Delete,這挑戰了用戶的習慣。所以 X1 Carbon 的改進有不少人很不開心,以至於最新一代的 X1 Carbon 又改回了傳統設計,也是可以理解的。--ps. 為啥總覺得新 MacBook Pro 的電源鍵好像要集成 Touch ID 來解鎖輸入密碼……F區變成可觸摸的OLED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力反饋應該是沒有的。不管是Macbook的Force Touch還是iPhone的3D Touch,實現震動的Taptic Engine所佔體積均不小畢竟是物理上的震動(雖然Watch的要小很多,但那個體積也很難實現所有按鈕良好的力反饋)除非蘋果又黑科技…
如果這個是真的,我有理由懷疑凱基證券的郭明池先生的各種預測分析,不過是通過某種途徑提前知道了消息而已。
決定買老款的。
OLED觸控條確實很cool,但是會給工作帶來不方便。基本我所有的快捷鍵都得改了。thinkpad的F1-F12做成觸摸的被人罵成狗,沒想到被蘋果學去了
如果改成觸摸的,會非常大的影響手感,尤其使用專業軟體或者經常用快捷鍵的人,f鍵始終是重點的快捷鍵區,比如photoshop的羽化功能,顏色填充功能,快捷鍵都有f鍵,如果改成觸摸會給這類用戶造成或多或少的困擾
隨便改,別把A面logo去了就行
散熱好,才是真的好。不然我的腿毛。。
搞得我以為新款出來了……
如果取消了USB3.0介面,那是逼我買老款。
都強迫症的選擇蘋果了,還能忍受的了外接轉換頭?——————————
經過兩晚上我想通了。不就是Type-c嘛, 我買一堆的轉換頭,平時就插在u盤,移動硬碟,讀卡器,vga,hdmi上不就即解決了兼容,又解決了美觀嘛。推薦閱讀:
※蘋果公司的員工可以用 iPhone 之外的手機嗎?
※蘋果公司的產品音質如何?
※蘋果真的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嗎?
※如果 San Francisco 字體作為 iOS 和 OS X 的系統默認顯示字體,會比 Helvetica Neue 表現得更出色嗎?
TAG:MacBookPro | 蘋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