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秦哲學著作入門推薦?


看他人的解讀,不如自己閱讀原文。我覺得中國人很爽的一點就是閱讀古代原典不需要另外學習一門文字,比如拉丁文。如果先看他人解讀,難免帶著先入為主的印象。先秦時期哲學思想流派繁多,文本難易程度不一。可以先從文字上最簡單的開始。筆者覺得大體上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並結合自己的興趣啦。

0. 《詩經》《楚辭》

可以拋下所有思想的束縛反覆讀,真的很美。讀著讀著,或許有所領悟。

1. 《論語》《孟子》

儒家奠基性的作品,文字難度較低。《中庸》《大學》未必是先秦時候的人寫的,但其文理亦有客觀之處。認真讀完可以打敗市面上90%的國學大師。

2. 《荀子》《韓非子》

《荀子》和《韓非子》。《荀子》這書非常勵志,文字通俗。《韓非子》可讀性非常好,有很多故事寓言,讀《韓非子》可解人性,此言不虛。另外作為法家代表的《商君書》也可一讀,為專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3. 《墨子》

墨家僅此一本代表作,文字難度不高,但墨子大大的嘴炮力max,文字讀起來還是挺爽的。中間《墨經》的部分文字難懂,可能有傳抄問題,其間可見一些辯證法和自然科學的模型。

4. 《道德經》《莊子》

《道德經》我看的河上公王弼的注本,看先秦文本,挑注本的話主要是兩漢魏晉,唐以後的很少看了。《莊子》的文本難度稍微大一些,但也還好,文字極其瀟洒優美。

5. 《孫子兵法》《六韜》

兵家代表作,《孫子兵法》可以特別留意曹操的注。

6. 《鬼谷子》

市面上吹得十分厲害的謀略奇書,國學家必備,怎能不親自讀讀呢哈哈?陶弘景的注可以特別留意,此書言簡意賅,也不是那麼好懂。能悟多少,能用多少,要自己琢磨。

7. 《呂氏春秋》《管子》

《呂氏春秋》集腋成裘,以道為骨。對於先秦的哲學是非常好的整理總結,再讀完一定量的先秦文本之後,可以讀《呂氏春秋》,別有體悟。另外此書里還有不少故事,可讀性也非常好。筆者最喜歡的書之一。《管子》是齊國稷下學宮託名管仲而作,也是包容廣大,中間有幾篇是陰陽家罕有的傳世文獻。《管子》里還有很多齊桓公的八卦故事,非常好玩。

8. 《左傳》《國語》《戰國策》

《左傳》的文字難度相對較大,但如果古文功底不錯,可以先讀。經史不可偏廢,《左傳》作為史籍,能讓人更好地理解先秦時候的風貌,很多人物的談話也體現了當時的哲學思想,比如子產對於禮的論述,以及春秋末期社會變革時思想的變化。左傳的文字簡練優美,敘事於平凡中十分動人,筆者也很喜愛。《國語》作為國別體史書,同樣可以從人物的語言中體會時人的思想風貌。

《戰國策》是西漢人整理的段子,如果對戰國史不了解看起來會覺得亂。建議先讀楊寬《戰國史》,釐清大概的時間線。讀讀戰國策,也能幫助理解《鬼谷子》。

了解歷史,對於之前書中提到的典故也有更深刻的認識,有時還會會心一笑。

9. 《周易》

《周易》實際上包括《易經》孔門所寫的註解《十翼》。文本難度最高,因為很多文字古今含義有變。筆者最開始是被《左傳》和《國語》的卦例吸引,開始讀《易》。現在正在努力學習中...

10. 《尚書》《逸周書》《竹書紀年》

這三本書,流傳至今的版本成書年代都有不少爭議。但都有可讀之處,《尚書》文字最古,比較難讀,不少篇目基本靠註解。《逸周書》可以幫助了解周代的禮法和哲學思想,還有一些古國的記錄。《竹書紀年》有不少和傳統史冊不同的記載,很有意思。

11. 《山海經》

神秘世界的地理志,或許不是人間吧。

其他:

《淮南子》,漢代道家經典,承襲了先秦哲學,對天文地理人事都有洋洋洒洒的敘述。文字十分優美。

如果真的有探源之心,還可以再買本甲骨文字典看,造字之時最能揭示當時人的想法以及社會面貌。

筆者閱讀以上的書大概花了一年半到兩年的業餘時間,業餘時間還包括打遊戲看劇看電影...很多書讀了但不敢說盡得其意,但也頗有收穫。以上只是看書的粗淺體會,讀完忘的也不少。有些書過了一段時間重讀,又有新的體會,而且各家之學,觸類旁通,有時候忽然明白一些事,也是令人愉快的。


一個哈佛教授眼中的中國先哲 -「The Path」讀書筆記

2年前,看到一個哈佛教授講莊子的課,發現了這個叫Michael Puett的歷史學家,他在哈佛開的一門關於中國古典哲學的課程是全校受歡迎程度排到第三位的課程,僅次於經濟學導論和計算機科學導論,他的課程沒有PPT,全部靠作者一個人講,感興趣的可以看下面的這個45分鐘的視頻。

Professor Michael Puett on Zhuangzi in Relation to Confucius—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Q3OTE0MzUy.htm

l

所以,當看他的新書《The path》時,我雖然已經大概猜到了他會說些什麼,但還是認真的讀完了這本書。我之所以能猜到這本書的內容,是因為我看過一篇關於Pueet的新聞稿,其中描述為何Pueet的課程會這麼受歡迎。因為Pueet教授允諾他的課程可以改變你的生活。

想通過一門課一本書改變你的生活,那一定要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這裡傳授的方法論一定要是從小處著眼,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重複的。亞里士多德說過:「我們反覆做的事情造就了我們,」 孔子也持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禮儀的重要性就在於它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情感。所以這門課要想改變參與者,必須要求學生將其把所學的中國哲學應用在日常的實踐活動中。

Pueet說過,「這些中國哲學家教導我們真正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的方法就存在於日常生活中,改變人們體驗和回饋世界的方式,所以我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改變自己。我並不會給學生們多大的生活建議。我只是給他們提供一種感覺,讓他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們與生俱來的才華是有限的;如果進行自我培養,就有可能極大的發展自己的能力。你不一定要一直做自己天生就擅長做的事情;把精力放在你愛做的事情,以此為開端。中國哲學家認為對微小的事物加以關注「也能夠對我們作為人所能夠成為的事物產生影響,」Puett如此說道。

說了這麼多,你也許會覺得這本書不過是一本自助書,提供一些雞湯式的的建議,或者你會問,我們自己的先哲,為什麼要去看英語寫的解讀了?

正因為我們都太熟悉孔孟老莊這些人,我們多多少少會對其有先入為主的印象,這些人的觀念是我們的母語,就像魚是最後一個意思到水的價值的,我們不會真正意識到這些哲學家的觀點意味著什麼。而西方人則會發現這些觀點中反直覺的一面。

具體來說,這本書中描述了五位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先哲的思想,孔孟老莊荀,講述了這些思想家所處的歷史環境,講述了了為什麼中國的思想家會被人遺忘,還區別了這些人關於如何過好一生的觀念和佛教禪宗的思想有何不同。

他說孔子強調禮儀,不是因為他相信死去的人還在,而是因為通過禮儀可以創造一種想像的環境,讓我們可以在一個全新的構建出來的as if world 中重新調整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關係。孔子強調人的行走站立的姿勢要端正,強調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來通過改變自己影響身邊的人,從而移風易俗,在這本書中,Puett要求學生們要有自知之明,關注身邊最微小的細節——為某人開門,對店員微笑——如何通過我們的感受從而對一整天都產生影響。

說起孟子,人們會想起他的性善說,但Pueet說孟子說的是人有成為好人的可能,但這份潛能需要被積極的培養。孟子意識到人不是永遠都是好的,因為不想美國人通常設想的,人是靠腦袋瓜做出理性決定的。孟子認為決定是來自於內心的。在中文裡,「mind」和 「heart」是同一個字。Puett教授認為這兩者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二者缺一不可。這和《象與騎象人》的觀點很類似。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把頭腦和心靈結合起來並且知道如何把感性和理性一併考慮、合二為一的話,那麼我們就能做出更好的決定。

關於老子,Puett說的主題是影響力。他舉了林肯,小羅斯福,里根如何改變了那個時代的普遍價值觀,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講是通過複述並用自己的解釋獨立宣言中「人人平等」的部分開始的,羅斯福通過他持續的爐邊演講改變了美國人民對於新政的看法,而里根則通過塑造一個西部牛仔的形象來宣傳他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這些獲取影響力的方法不是表現出強,而是在通過共情,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重要很正確,從而獲得影響力。

莊子認為在日常生活中要把自己訓練成一個「自然而然的」人,而不是通過理性決策來封閉自己。就好比一個人勤奮練琴最終可以毫不費力彈琴一樣,通過日常活動,我們訓練自己對日常現象和經歷更加的開放,最終,正確的反應和決定就毫無負擔的在我們心靈和頭腦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莊子強調逍遙,就是看出那些虛假的區別,Pueet講述的莊子是一個積極思考的人,他的思想中反直覺的一面來自於看到了更大視野下事務的不變。

而我們不那麼熟悉的荀子,則是先秦哲學的集大成者。Pueet教授說荀子,是突出荀子對人工和自然這種虛假區分的打破。荀子所在的戰國末年,和現在一樣,有很多人想回到過去所謂的「自然」中去。然而荀子指出,人工的東西使得人脫離了茹毛飲血朝不保夕的原始狀態,任何我們以為的「自然狀態」都經過了人的改造,人性也是這樣,不是自然的孩童般的就是最好的,孩子的天性可以像「蠅王」中說的那樣殘忍,而人類自身的認知也有諸多與生育來的缺陷。只有通過了訓練和打磨,人才能發揮更大的潛力,所謂「善假於物也」。荀子的思考,在我們思考比如轉基因產品時會提醒我們,正確的問題不是轉基因是否是自然的,而是轉基因技術是否能給人類更多的福祉。

事物是相互聯繫的,要把精力放在世俗的日常的實踐活動中,以及偉大的成就發源於細微的行為,這些觀念你是否熟悉了,能否在生活中對其加以應用了?在哈佛的課堂上,Pueet要求他的學生記錄下對陌生人微笑、為別人開門、做自己愛做的事情時觀察自己是何感覺。他要求學生們記錄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他們的每個活動、舉止或言語如何強烈影響著他人的反應。然後Puett要求他們做更多他們覺得能夠產生積極、興奮感覺的事情。閱讀這本書不會改變你的一生,閱讀完這本書你做的事可以。


個人覺得看書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能看的進去到看的懂,再到能有所得。

個人推薦先從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入手,白話文註解,先了解下老子,孔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先秦哲學家的大體思想,知道梗概,有所記憶。

然後可以再看錢穆的《中國文化思想史十六講》,是錢穆先生的演講稿,半文言文,通俗易懂,解讀比胡適的更加深刻。同時可以看呂思勉的《中國文化史》,解讀比錢穆先生的詳細,同樣半文言文易於理解。且這兩位都是歷史大家,從文化角度解讀中國先秦哲學,容易懂便於入門。

接下來可以看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哲學大師的作品。明顯感覺到比前面幾位的看起來吃力,但是這裡的解讀才更加的精闢到位,慢慢看吧。這裡培養自己能看懂的能力了。

最後就到了有所得的時候,看原本的種經典,想看哪個隨便你,一時半會你也看不完。當然看你怎麼界定一本書算看完,是翻完還是一個字不漏的看過還是每一章每一節你都能有所得有所悟了,


諸子百家那麼多版本,慢慢讀啊,古文本就微言大義,不同子的著作思想相對統一,即使忽略其傳承性單獨汲取思想和觀點,也沒障礙。。。入門的話隨便拿一本開始讀和思考就是。。。


水平淺,只能為無基礎的人寫些建議。

中國先秦建議直接閱讀繁體版,這樣對後邊學習會有幫助,剛開始必然會比較麻煩,但過了階段就比較好了。

首先是從哪一家讀起,這個要看自己愛好。不過首先建議找本中國哲學史讀一讀,馮友蘭的就不錯,有個大概的了解,沒人引導的話可以多讀幾本中哲史,這樣對理解一些問題有幫助。光先秦部分的話一天就可以看完。

之後就是讀原著,原著的話剛開始讀其實建議先看一遍,不懂再看現代人的解釋,直接看解釋容易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現代人的解釋版本比較重要。論語和孟子看楊伯峻的比較好,老莊管子看陳鼓應的比較好。其他一些可以看看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國學經典解讀系列教材(這一套書里的都比較不錯,不過入門看看還可以,之後讀深了就沒必要了)。最好避免看于丹之類的書。

原著直接看中華書局的新編諸子集成,這套書可以說是權威。讀原著時能夠朗讀出來更好。至於讀書方法其實就是反覆誦讀。如果有些問題實在想不明白其實可以上知網和其他學術網站找文章一般都是有解答的。知乎上國學的問題解答還是過於主觀,不夠學術。


先秦哲學的東西很多,脈絡也很複雜。老子道德經,莊子逍遙遊,齊物論 。儒家又分為八儒,墨家分為三墨,各有千秋。從民國的一些大師的書著手吧,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國學講義 章太炎。


推薦閱讀:

道家所講「內聖外王」和儒家的有何差異?
先秦各種語言文字的共性有多大?
如何理解「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如何看待提問「易經科學嗎」?

TAG:哲學 | 中國哲學 | 好書 | 先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