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中的 Dr. 魏(魏坤琳)的學術造詣如何?

如題


點進來看了一些答案,決定來答。

回答之前想說一句,有些人,真的不用來強答的。。

首先明確觀點,dr魏是中國一流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尤其是在運動控制這個分支上面,幾乎是國內做的最好的。

另外的答案已經明確列出了google scholar上dr魏的publication,這種問題就是直接甩數據乾貨,有什麼好胡亂評價的。在這個答案之外,補充幾點。

首先,dr.魏09年入職北大心理系,一進來就是副教授職稱,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次,另外的答案只截了Google scholar的圖,沒有包括他近期工作,反而我認為回國後獨立做出來的科研成績更有說服力。在2014年,dr.魏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和Current Biology這兩個傳統意義上的高影響期刊上連續發表文章,也正是這些高水平工作,於2014年末被北大提升為正教授。難道你們以為是因為上節目了,當網紅了北大就會給你正教授?此後,2016年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就運動學習又發文一篇。2016年,還榮獲了國家優青。

再次,說以上這些外行人可能看不出什麼門道。做個比較好了,認知神經科學界目前全國加起來十來個長江學者,從09年到16年,算髮表高影響因子的文章,只有大概一半的人比dr魏強。考慮到一個新入職的教授最初幾年還要摸索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然後才能走上正軌, 能做出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附上文獻

Wei, K., Glaser, J. I., Deng, L., Thompson, C. K., Stevenson, I. H., Wang, Q., ... Kording, K. P. (2014). Serotonin affects movement gain control in the spinal cord.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4(38), 12690-12700.

Wei, K., Yan, X., Kong, G., Yin, C., Zhang, F., Wang, Q., Kording, K. P. (2014). Computer use changes generalization of movement learning. Current Biology, 24(1), 82-85.

Yin, C., Bi, Y., Yu, C., Wei, K. (2016). Eliminating Direction Specificity in Visuomotor Learning.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6(13), 3839-3847.


評論一個心理學/認知科學家的學術水平,要看他在學術領域做了什麼貢獻,比如發了多少 paper, 分別是什麼檔次,又被多少人引用(h-index),等等:

source: https://scholar.google.com.hk/citations?hl=enuser=wGn-4gEAAAAJview_op=list_works


抖機靈:就dr魏的文章,換算成導演相當於張藝謀,換算成作家就是賈平凹。為什麼換成這了兩個單位?因為郭比特人唄(手動滑稽)。


搜publication都不知道怎麼搜的就不要來強答了……←_←

——————————————————————

分割線:早晨起來看到很多莫名其妙的回答所以心態有點不好,這裡鄭重地跟樓下那位因為時間倉促只發了中文文獻的同學表示道歉_(:зゝ∠)_


要不就去討論魏在節目中表現如何如何,要不就去討論他學術如何如何,兩件事能扯到一起的答案也是醉了


一個從事多年的心理專家可以吐槽中國心理學發展程度。但是對於連門都沒入過的諸位來說……你有資格評論心理學?

另外有些人連文憑,職稱的含金量和專業內涵都沒弄懂就別說話了吧。

最後。拿文理科劃分人種成分的,請你立即去世。


要不是沒有水軍,我都懷疑是郭比特發的提問


在討論人工智慧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什麼是人的智能。

2016年4月15日晚,北京大學研究生會、北京大學燕新社聯合Xtecher共同主辦「未名對話」系列講座之一——「對話人工智慧」。作為嘉賓之一,最強大腦科學判官Dr.魏發表演講,主題為《人的智能》

演講嘉賓魏坤琳,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運動控制實驗室負責人、最強大腦科學判官。

本文整理:Xtecher特稿記者 凌雲

以下為魏坤琳教授演講實錄:

人的智能

(瀟洒地把大衣脫了)我起了一個非常大的title,有一個非常大的野心,要在20分鐘里把人的智能講清楚。

大家都在談人工智慧,那你們猜:什麼是智能?什麼給我們智能?什麼時候你會認為一個機器人享有智能?

(女同學甲:有情感)

OK,有情感,哺乳動物就開始有情感了,就有所謂的「情緒腦」。

(女同學乙:會思考)

會思考,thinking,thinking太複雜了,是不是包括太多?

(女同學丙:認知)

認知這個詞也太複雜了。

智能不等於智力。

智力是人的能力,可以劃分為推理能力、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讀寫能力、理解能力、視覺加工能力、聽覺加工能力等等。這是在《最強大腦》上講的東西,智力是對人的能力的衡量。

那到底什麼是智能

我認可的定義是:面對障礙的時候,能夠根據理性的規則,遵循事實作出決策,從而達到目標。

按照這樣的定義,現在的人工智慧都是非常專業化的智能,能夠下象棋、下圍棋、做語音識別的,但人的智能就比較通用。面對障礙,人能夠認清楚什麼是事實,能夠把知識給抽象化,能認識到規則,然後做出決策,從而達到目標。

舉個例子。假設你以一個上帝視角來看這個世界,有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你發現他喜歡抱著大樹。你會覺得外星人在犯傻嗎?他有智能嗎?沒準大樹有提供他需要的養分,是他們需要活下去的根基,他可以依靠大樹形成自己的文明。那他就是有智能,因為他根據他的規則達成了他的目標,我們不會說他傻,OK?

Part 1: 心智運算

在我看來,智能就是做運算。這點跟人工智慧很像。為了說清這件事,我舉幾個例子。

▼運動

人腦怎麼控制運動?比如要做一個伸手夠物體的動作。幼兒大約在七八月的時候,就可以伸出手去準確地夠到一個物體。

我們來分析一下人的胳膊。

粗的黑線全部是你的肌肉。有些肌肉是單關節的,有些肌肉是雙關節的。那個動作的目標是控制兩個肢節,從一點到另一點,越快越准越好。

但當你要控制這麼多肌肉的時候,你會發現,啊哦,我該怎麼控制這麼多條肌肉?我大腦要同時發出多少指令?這些指令是什麼樣子?

上圖的每一行是一條肌肉的激活信號,每一列是手往不同方向運動的要求。向前運動和向後運動的肌肉激活完全不一樣,因此,每做一次最簡單的動作,都需要發出大量的運算指令,來告訴每一條肌肉應該怎麼激活?怎麼協調?相互大小多少?相互時間關係多少?這都需要大腦當場把這計算出來。

那你會意識到你的大腦在做這些運算嗎?

沒有意識。以前心理學研究認為這並不重要,但當我們去做機器人的時候才發現這很重要。人類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能完成智能的表現,但機器人到今天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因為我們並不了解大腦是如何進行運算的。

在人工智慧剛剛興起的時候,大家提出了質疑,覺得人類的驕傲是操控符號的抽象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拚命往那個方向走。結果,計算機已經是操控符號的佼佼者了。

但是,人工智慧還不知道如何像人一樣很好地控制運動,連運動這樣的「低級」智能都搞不定。我們人類還生怕運動的挑戰不夠難,發明出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挑戰自己,簡直是赤裸裸的炫耀啊,向機器人炫耀這個智能。

不過,最近,在神經運動學方面,科學家大概找到了人腦如何控制運動的演算法。

我知道每次把公式亮出來的時候,觀眾會走掉一半。

(小X:男神看到沒有人起身,一臉傲嬌,好啦,誰叫你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男子呢?(? ???ω??? ?)?)

(此處Dr.魏進行視頻演示)我們可以根據上面的公式進行模擬實驗,模擬出一個虛擬的人形肢體,輸入一個刺激,把它的重量突然變成一倍,它會跪倒在地,然後試圖慢慢地爬起來,是不是很像智能的行為?這就是對付擾動時應該做出的反應。拉他一下,你看!已經很像人了,對不對?

(此處Dr.魏進行視頻演示)還可以教一個機器人怎麼拍乒乓球。我的博士論文就是學習人類怎麼拍球(害羞又得意地笑)拍球是一個不穩定的行為,球的高度、角度、落地都不穩定。我們需要知道人是怎麼通過視覺感知乒乓球的運動從而做出智能判斷的。機器人能實時地立刻學會。騙他一下哈,用手抓一下,OK,它馬上克服了,你看,聰明!

(此處男神正在各種調戲這個機器人……

小X只想說,別動機器人,沖我來!)

那人到底是怎麼控制運動的呢?(一秒變正經)

大腦有一項功能叫做運動指令拷貝(Efferent Copy):當運動指令發到肌肉之前,會進行一個備份。這個備份會在大腦里做一些模擬,它可以預測這個運動的行為是什麼。肌肉對指令的感覺回饋有一些延時,但是運動指令拷貝的預測沒有延時。預測和反饋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就能估算出當前的狀態,從而做出最優的反應。因此,人的運動控制實際上是個優化過程。

根據什麼優化呢?就是運動指令的大小,運動指令要越小越好,也就說越偷懶越好,運動指令太大了會消耗能量。

基於上述框架,人腦進行了最優運算,算出了一個最優的控制指令,發給肌肉,人就表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行為。

這個公式很簡單,但並不是所有的認知系統都能找到大腦的實際演算法並寫出公式來。我們希望看到這樣的演算法用到機器人上面。

▼知覺

你是不是覺得知覺特別地簡單?

比如,我站在這裡,這個房間大概多深,你們離我多遠,我的眼睛能識別出每一個人的面孔。這是不是對我們人類來說毫不費力?

是的,毫不費力,但是這背後的運算是非常大的。

舉個例子。一堆煤球在太陽光下面曬。太陽光直射的時候,煤球反光。還有一堆雪球在室內,也會反光。但是,煤球反光的強度大小其實是高過雪球的,也就是說,煤球的反射光比雪球的反射光更亮一些。好,那大腦就得到了這樣兩個信號。按理說,信號越強就應該越白,但是你的大腦卻認為煤球是黑的,而雪球是白的。

為什麼大腦做出了一個相反但聰明的翻譯?人的知覺的這種翻譯是毫不費力的,跟運動系統一樣,同樣的刺激信號會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翻譯。你的知覺實際上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翻譯。

再舉個例子。

不同距離的樹在視網膜上的投影都是一樣大的。但你能毫不費力地判斷這些樹的遠近。

每一條線的形狀都不一樣,傾斜角度也不一樣,但是在視網膜上的投影也是一模一樣的,可你還是能判斷得出來。

這說明了什麼?當你只有非常模糊、模稜兩可的信息時,你的大腦依舊能能識別出來,這是因為你的知覺系統做了很多的運算,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情感

推理、記憶也都是運算,大家比較好理解,那情感呢?情感也是運算。

人類有六種最基本的情緒:高興(happiness)、悲傷(sadness)、驚訝(surprise)、厭惡(disgust)、害怕(fear)和憤怒(anger)。

在這個世界上,好像理性的人會更佔便宜一點,他們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斷。總有些人說,情緒會讓人變得不理性,情緒泛濫會有什麼壞結果。

那人為什麼要有情緒?情緒在進化上要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我把情緒看作是一種判斷、一種感知。其實,人所有的記憶都有情緒的色彩。你的人生發生的任何事情實際上都有一些情緒的色彩在上面,我們因為情緒有了一些偏好,有自己喜愛的東西。

那情緒在運算上起什麼作用呢?我覺得它是一個動力源,人可以通過情緒調動認知資源。

比如說憤怒。要激起一個人的憤怒特別簡單。我走到一個人面前,他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啪」的一巴掌,三秒鐘之內,他的火就騰起來了。憤怒,是自動的,來得非常快。你當時還在平靜地聽我講座,突然一下你就進入了戰鬥狀態,它讓你從一個狀態跳到另一個狀態。這在計算機裡面叫做中斷,直接把你原先的狀態切斷,跳到另外一個狀態,情緒可以干到這種事情。

情緒可以切換模式,這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悲傷讓我們有決心去改變生活的軌跡,害怕讓我們逃跑,歡樂讓我們追求某種愉快的事物。我覺得情緒像中斷信號、強度信號。

我們還有更複雜的情感:驕傲(pride)、內疚(guilt)、尷尬(embarrassment)、羞恥(shame)……這些情感是社會化的情感。因為我們是社會化動物,情感能讓他人判別你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這是非常重要的。換言之,社會化行為是要社會化運算(social computing)的。

比如說,孤單可以讓你去尋找別人的安慰陪伴,親情讓你更有動力去撫養兒孫,這在進化上非常有意義。必須愛你的子孫,才能夠撫養他,才能夠將基因延續下去。這份愛好像是天生的,無條件的巨大付出,這是人類通過情感做出的運算決定。

講了這麼多例子,就是想告訴大家,無論是你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大腦一直在做各種運算。

關注本公眾號(ID:Xtecher),後台回復 「魏坤琳」 ,可獲得演講PPT。

Part 2: 意識

下面講一個更大的topic——意識。

意識是什麼東西?

(女同學A:人覺醒時的一種狀態)

OK,就像早上把電源打開一樣,咚,起床,然後look around……還有什麼?我們要「給電腦以意識」,要「給人工智慧以意識」,到底什麼意思?

(女同學B:對固定和流動的東西都有很強烈的覺察)

哇,在心理學我就把你這句話解構成注意,這是一個很好的回答,還有什麼?

(第一位男同學上線:對周邊環境產生的想法)

OK,看到一個東西,對它進行更多的處理,還有什麼?

(女同學C:對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有獨特的解讀)

對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對,其實最關鍵的一個就恰恰是她說的。

▼自我意識

首先認識到自己,這就是自我意識。

不是所有動物都有自我意識。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鏡子測驗:把動物放在鏡子面前,看它能不能意識到鏡子裡面是自己的影像。

比方猴子在額頭中間點個紅點,猴子過去一看,誒,有個紅點,我把它擦一下,你也會做這樣的行為,ok?(小X:男神,你說就好了,沒必要真的去摸自己的額頭……)

有些動物可以通過測驗,比如,猴子、大象、海豚、某些鯨類、喜鵲等。

很多人會問,人工智慧會不會有自我意識?首先我們要知道,自我意識只是意識中的一部分,但恰恰是最簡單的一部分。

每個人的心智(mind)中都有一個關於自己所有表徵的條目。自我意識的判斷就是去匹配這個條目是否符合。

我知道我自己好多特徵,我一看那鏡子,誒,這個特徵和我的條目剛好match上了,我當然可以去抹我自己的東西了,對不對?抹這個紅點,是最容易的。當然,進化有一個自己的條目很難,大腦必須足夠發達才行。

▼信息訪問

大腦有兩種信息的訪問:一種是有意識的信息,另一種是無意識的信息

有意識的信息很多是視覺信息,也有聽覺信息,它們一般都存儲在短時記憶中間。

比如,我現在閉上眼睛,沒有了視覺輸入;你們沒人說話,也沒有了聽覺輸入;但我在想一個數學問題,3+2等於幾,這還是有意識的訪問。我從長時記憶中將「3+2」調入短時記憶(也叫「工作記憶」)中,進行處理。

大腦還進行了很多無意識的處理。

比如說,視覺背後的很多運算。視網膜上統一投影的影像來自不同的物體,我們一下子就將它們分離開來,你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解釋,因為這個運算是在意識層面以下,直接自動地就完成了。

運動也是如此,我在這晃來晃去跟你們做了這麼多手勢,從來沒有想過這些手勢應該怎麼做,從來沒有想過要對肱二頭肌說,喂,拜託,你多用力一點。

語言也是,聲音聽到你們耳朵里,大腦就自動翻譯成語義了。

還有閱讀的時候,文字是個視覺的輸入,但是你不會注重那些文字的視覺細節,你直接看的是語義,不然你怎麼看得下去,對不對?

意識的研究核心是有意識處理的信息。

有意識的信息處理叫做信息訪問的意識。信息訪問是在工作記憶中。工作記憶相當於一個公告板,對一個信息進行多個系統的處理。

比如,我看到了一瓶水,這瓶水出現在了「公告板」上。我的語言系統可以描述它,我想告訴你,這水我剛喝了一口,就下去了一丁點;我想這個瓶子到底有多少水,估重多少,這直接傳到我的運動控制系統,想讓我用手去抓它,雖然我現在沒動,但是我想去抓這件事情已經讓我的運動系統觸碰這個信息了;你可以推斷,蓋子是打開的,那肯定是被喝過的;你可以對它進行進一步的運算,你可以仔細地分析它,比如說,因為我老上電視,嗨,我沒有老上電視,就上了那一個……但我特別敏感,我們經常會把瓶子上的包裝給撕掉,怕給人做廣告,所以你會仔細地分析當時的場景適不適合把這個廣告給它露出來。

由此可以看出,工作記憶臨時存儲的有意識信息可以被大腦中多個系統訪問,這是個並行系統。

我們的大腦同時大概可以處理四個信息。按理說,工作記憶越廣,人的智商越高。但是為什麼人類只能同時處理四個信息?因為大腦是有算計成本的。

第一,空間的成本。象棋有N個下法,大腦試圖記住所有的格局和路線是不現實的,大腦的空間是用來存儲演算法而不是內容,不需要佔用太多的空間。

第二,時間的成本。假如工作記憶塞了很多東西,假設你是個超級外星人(小X:男神真的好喜歡外星人這個梗啊~),不是四個items而是四萬個items,從中間建立一些聯繫,找到所有的可能的話, 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我們需要快速地決策,必須要在決策差不多的時候在說,OK,let"s make a decision.

第三,能量的成本。這其實相當一個處理器,我們都不希望處理器太耗能。

綜上所述,人類的工作記憶就只有這麼大。

更多內容可點擊: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zQ4OTE5Mg==mid=2654428709idx=1sn=9175d52cd31bd8fa8bd48f59aca915eescene=0#wechat_redirect


我就是想吐個槽。

講道理,從這節目里看不出來的水平是應該的。一個綜藝節目你要在裡面看嘉賓的學術素養,不就相當於去窯子里開個論壇讓大家談談愛情么?

本來他的發言時間就不夠長,很難系統地講一些理論方面的知識。更不用說還有郭敬明這種人在裡面攪屎(對我就是四娘黑而且黑起來對人不對事科科)。

至於他的學術水平究竟如何其他的答主已經給了很詳細的論證我就不多說了。

看綜藝節目嘛,別那麼認真。

真的要認真就去讀paper 啊。


一個能把複雜的答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本身就體現出了Dr.魏的能力


P大校內副教授升正教授沒那麼容易的,你覺得呢?


學術造詣了解不到,但就情商和人品肯定比小四高過太多。


弱弱匿名反對一下最高贊答案。建議將標題選項加一下 學術論文,研究生 請更多的學術界的人來評價。

1、首先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確實是高水平的期刊,影響因子6.3。然而這期刊上發表的國內的研究論文還是比較多的,幾乎期期會有國人的論文發表。周刊。如果論影響因子說的話,說Dr wei的水平比相應的部分長江學者水平高,可以。照此推理,近些年來,是不是在此期刊上有兩篇及其以上的作者水平都比長江學者高?是不是真的只要領域分的細,誰人都能當第一?最高贊的答主也是做學術出身,為何不用一些更學術的評估指標。H-index?是不是選擇性的忽略一些指標?夸人可以,但不要過度拔高。

2、從論文發表的期刊上看,確實屬於高水平。論文具體內容還沒有仔細看,具體是不是灌水論文等看完後再分析。

2、既然是導師,且從事的是自然科學方向的研究,能有時間出去走場。證明其能力比較強。不過我弱弱建議還是專心科研吧。走場的話,去開一些學術會議不好嗎?


大半夜的,歪個樓,這不就是泛化,或者叫逆暈輪效應嗎

在節目中表現的傻逼,不專業,那麼他的學術一定不好,就這邏輯唄

可惜事實恰巧不是


從一般人可知的指標上,強於知乎九成多的人


2016國家優青得主。


還有人提小四?這就是一傻逼,別為我魏教授添堵了!


瀉藥,國內做的還可以,發過CB。


@Ruyuan Zhang反對高票的回答

魏坤琳北大教授恐怕不無北大心理學學科偏弱或者說整個中國心理學起步晚之利吧?

一些學科長江學者太少,恐怕也不是什麼高能物理學的人太少的緣故吧?

中國心理學怎麼樣?那些考研考心理學,考心理諮詢師師最能說明一些普遍的情況吧?

北體賓州大學的路線,體育、體育運動、心理學再到才剛起步神經科學~~討巧的嫌疑很重吧?

我校一個普通的院校,一個神經語言學都可以拿國家項目,帶頭人是長江學者~~呵呵(誅心的話不想多說,新領域沒成果,沒人才)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對於科學研究,在門外看著雲淡風輕,門內確是星辰大海。

對於自己不懂得東西,還是保留一份敬畏比較好!


推薦閱讀:

考上清華北大很難嗎?
獲得學校保研資格,如果班級排名不是一二,保研北大有希望嗎?
什麼樣的人能夠考清北?
北大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城市與環境學院有什麼區別?哪個比較有前途?
考不上北大清華的人,就是盧瑟(loser),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TAG:心理學 | 學術 | 北京大學 | 神經科學 | 最強大腦電視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