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葡萄酒在原料、工藝和風格上有哪些特別之處?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閑話葡萄酒,更多「葡萄酒」相關的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香氣新鮮、乾淨,只有11.9%的酒精度,跟透明如水的酒色一般,如一陣清涼的微風吹過味蕾,但卻是那麼鮮明難忘。如果在握壽司吧台上能有這樣一杯甲州,我應該不會再想喝任何高檔的大吟釀了。 ⑴

林裕森,這個世間最會用中文寫葡萄酒的人,是這麼說的。

其實我在讀到林裕森先生的文章之前,對日本葡萄酒是沒什麼興趣的。因為,當年我看到《世界葡萄酒地圖(第六版)》日本那一頁的第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大自然幾乎是在創造日本時玩遍了各種形式的樂趣,而且考慮周全,只漏掉了葡萄酒

後來到底還是試了幾次日本酒,倒真有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意料之外在於,日本國產葡萄酒的質量比我之前以為好很多;情理之中在於,其淡薄簡約、清麗之感,與整個日本的審美意趣、文化風格完全契合。

1877年,日本明治政府選派了山梨縣的兩位年輕人,赴法國學習葡萄酒釀造技術。由此,日本的現代葡萄酒產業拉開序幕,已經有140年歷史,其實也是亞洲國家最早開始的了。赴法學習的兩位,一個叫高野正誠一個叫土屋龍憲,回國後在山梨縣成立了釀酒公司,開始生產葡萄酒。

他們選擇山梨縣並不是隨意或者偶然的。

日本的整體氣候特徵,屬於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雨豐富,夏季溫度較高。對於葡萄酒世界常見國際品種來說,日本的氣候並不算友好。首先是,夏季果實生長的關鍵時期是「雨熱同期」的狀態,很容易發生葡萄霜霉病害;其次,來自太平洋的颱風,也常常給掛果的葡萄帶來毀滅性打擊。飽滿的降水和肥沃的土壤一起,使得葡萄果實過快膨脹生長,風味物質積累不足。陰雨天過多而日照不足,甚至還使得葡萄的糖分積累也會不足。

而山梨縣的位置,正處於富士山下,群山環繞之中。來自太平洋的潮濕水汽,很大一部分被阻擋在山的外側。山梨縣成為全日本降雨最少、日照最多的地區,也就是最適合葡萄種植的地方了。

葡萄酒的生產有一個邏輯的鏈條:產地經緯度位置和海陸地形情況決定了風土(氣候)情況,而風土氣候決定了可以收穫的葡萄原料(品種及其質量),原料決定了所用的生產技術,進而又決定了生產葡萄酒的種類和風格。

由此,日本葡萄酒獲得了如下幾個特點:

㈠原料——特色品種

日本葡萄酒行業在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引進了很多國際品種,但基本上都表現平平,現有佳作。而最能夠代表日本葡萄酒的典型品種,則是最晚1186年就被培育出來,早先一直作為鮮食品種發展的葡萄品種「甲州 Koshu」.

(圖片來源 KOSHU a€「 KOJ)

如你所見,甲州葡萄 Koshu 是一種少女心地長著粉紅色外皮的漂亮品種。

JR 大師的神書 & 中稱其為「Japan』s delicate, light-bodied signature variety that is starting to gain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這種葡萄,從比較靠譜的記載來看,至少在鎌倉幕府時代(公元1185~1333年),就已經在山梨縣的勝沼地區種植。幾百年來,甲州一直作為鮮食葡萄被廣泛種植。本世紀初的時候,日本的研究人員利用AFLP、RAPD等DNA分析檢定技術,確認了甲州有90%以上的基因來自歐洲種葡萄,但其由歐洲向日本的傳播經歷,仍然並不清楚。

甲州葡萄是一個較晚熟的品種。其果皮程粉紅色,紅色素不多,因此只用來釀造白葡萄酒;果皮較厚,又使得成酒中有一些丹寧的存在。厚實的果皮也使得甲州葡萄抵抗真菌的能力強一些,至少能夠抗得住灰黴菌。

日本葡萄酒業內很重視甲州品種的發展。2009年,山梨縣的15家甲州葡萄酒廠,還聯合了當地的工商部門和釀酒師協會,成立了一個名為KOJ (the Koshu of Japan association) 的組織來向全世界推廣甲州葡萄酒。

除了甲州以外,日本還有很多本土品種以及本土品種與國際釀酒品種的雜交品種、與美洲種的雜交品種。

比如另一個具有日本特色的釀酒品種,用以生產富含糖果香氣的甜酒的 Muscat Bailey A, 就是美洲種葡萄與 Muscat of Hamburg 品種雜交的結果。美洲種葡萄在日本的生長狀況被歐洲種好很多,所以也被廣泛種植。至於美洲種常有的「狐臭」氣味,日本倒是並不怎麼在意。

㈡ 生產工藝——無傳統束縛,大膽創新和採用新技術

由於氣候、品種的諸多限制,為了達到盡量好的產酒質量,日本的酒庄會採用一些特別的工藝,並會積極嘗試各種新的或者別處不太常用的釀造技術,舉例來說:

  • 為了解決糖度積累不足的問題,有的酒庄會在釀造時採用 Chaptalisation 工藝增加糖分;

  • 另一些酒庄則會用反滲透工藝來濃縮果汁;
  • 採用冷浸漬的方式充分浸提風味物質;
  • 薄若萊新酒曾在日本市場大行其道,也就有酒廠引進了二氧化碳浸漬法來生產類似風格的葡萄酒;
  • 採用 sur lie 帶酒泥陳釀的工藝,使以增加葡萄酒的圓潤感,在甲州葡萄酒中比較常見;
  • 還有一些酒廠會將酒放在橡木桶中發酵,稱為「樽釀造」,以增加酒體的厚度;

㈢ 風格——禪の味

Koshu wines are typically light, delicate
and fresh, with a certain zen-like
purity about them.

——Jancis Robinson, &

甲州葡萄酒愈來越被大家認可,其淡薄簡約、清新靈動的風格也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日本葡萄酒風格」。其實甲州葡萄酒的風格並非如紐西蘭長相思般只是簡單的小清新,還有著更多的內涵。典型的甲州葡萄酒酒精度不高,色淡如水,聞香是淡淡柚子和些微白花香氣,有時還有木香或礦石味隱約;入口清新靈動,酸味明晰,且有著一定丹寧澀度作為支撐。這種葡萄酒給人整體的感覺,乾淨而沉靜,時有留白而又隱有風骨,被林裕森先生稱為「禪の味」。

這種風格的葡萄酒很適合搭配日本料理,如林裕森先生所言:

精巧風格的甲州,很適合用來當餐前酒,但如果可以用來佐伴風味自然,卻又非常精巧的日本料理,對於葡萄酒迷們來說,實在比清酒更加引人,較之吟釀,有更生動的酸味與果香。如果相信地酒與地菜之間的連結,在清酒之外,甲州也許是另一個更佳的選項,特別是在搭配生魚或握壽司時。

下面貼一些來自林裕森先生的品飲筆記,可以幫助大家直觀地認識這種風格:

八種風味的甲州白葡萄酒

*中央葡萄酒 Grace Wine, 三澤, 甲州, 垣根仕立(VSP), 2010

產自明野町,海拔七百公尺的三澤農場,以高密度的VSP樹籬種植,無加糖加酸,自然釀造成帶著淡雅富士蘋果香氣,風格極為精巧素淨的純粹白酒。酒精度僅9.9%,酸味細緻,酒體輕盈靈動,如冷冽的清澈山泉般流過味蕾。

*丸藤 Rubaiyat, 甲州, Sur Lie, 2010.

1882年創立的歷史酒莊,釀法獨特,一開始採氧化法,發酵後經保留死酵母培養,轉為還原培養,釀成非常清新,強勁,而且能長保新鮮,超過十年以上耐久的頂尖甲州白酒。不只清爽可口,亦具滑潤的均衡質地。

* Chateau Mercian, 甲州, きいろ香Kiiroka, 2010.

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甲州酒款,使用風格較柔和的春日居區的葡萄,因採特選的酵母,釀成非常多香的甲州白酒,充滿柚子皮與花香。口感輕巧柔和,順口鮮美,是最貼近國際風的甲州。

* 勝沼釀造, Aruga Branca, 甲州, 伊勢原Issehara, 2010.

Aruga Branca是酒廠為新式甲州白酒所開創的系列,伊勢原為勝沼町靠近笛吹市這邊的單一葡萄園。清新乾淨的柚子皮香氣,口感精巧均衡,酸味細緻生動,有精緻卻簡約的自然風味。

*中央葡萄酒Grace Wine, 甲州, 菱山畑, 2010

產自火車站附近,朝西的菱山佃,多花崗岩的葡萄園,香氣新鮮、乾淨,非常簡約的柚子香,只有11.9%的酒精度,喝起來有微微的澀味,酸味明析,跟透明如水的酒色一般,如一陣清涼的微風吹過味蕾,但卻是那麼鮮明難忘。

*丸藤 Rubaiyat, 甲州, 樽儲藏, 2009.

經橡木桶培養的甲州白酒少有保留甲州特色的成功例子,Rubaiyat的樽儲藏讓甲州的精緻口感轉換成更堅實且緊密的質地,香氣變得收斂,成為非常嚴謹結實的奇特酒風。

*中央葡萄酒Grace Wine, 三澤, 甲州, 鳥居平畑, Private Reserve, 2010

採用朝西南山坡,成熟度極佳的勝沼千年名園鳥居平的葡萄在小型布根地舊橡木桶中發酵培養三個月而成。柑橘香氣配上淡淡的細緻木香,口感豐盈且結實有力,酸味漂亮強勁。精緻均衡,而且相當有活力的迷人白酒。

* Chateau Mercian, 甲州, Gris de Gris, 2010.

只有四百箱產量的實驗酒款,以釀造紅酒的方式所釀成的甲州白酒,經過一星期的時間泡皮,短暫四個月的不鏽鋼桶培養後裝瓶。顏色較為金黃,果香中混合更多深沉的根味,澀味重,除了不帶甜味外,非常神似咀嚼新鮮甲州葡萄的滋味。也可能跟義大利的orange wine一樣可承受十數年的瓶中培養。

總結起來,日本葡萄酒由於特殊的氣候原因,不太可能生產出當前世界主流標準下的頂級葡萄酒,但卻發展出了一種獨特的,非常適合當地文化特質和飲食風味的獨特風格。對於熱愛探索的葡萄酒發燒友,或者鍾愛日式料理的美食愛好者,找一些好的日本葡萄酒來品嘗還是很值得的。

PS, 第七版 & 中對日本的描述,第一句已經不是那種挖苦的調調了,內容也有大幅擴張。這也印證了風格獨特的日本葡萄酒正在逐漸被世界所接受和讚賞。

參考資料:

  1. 禪の味-甲州ワイン,林裕森

  2. 禪風淡滋味,林裕森

  3. 日本微醺小旅行-山梨葡萄酒巡禮

  4. 出乎意料的日本甲州葡萄酒,Diego Bonnel

  5.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葡萄酒,晉陽,《中國葡萄酒》2009年12月刊【總32期】

  6. KOSHU a€「 KOJ
  7. 世界葡萄酒地圖,[英]Hugh Johnson、[英]Jancis Robinson,林裕森、陳匡民,中信出版社,2010-8
  8. 東洋"波爾多" : 日本山梨縣的葡萄酒,熊杰、山本博,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9-1

  9. 日本葡萄酒產地,張靜等,中外葡萄與葡萄酒 6 (2004): 53-55.

  10. 日本主要葡萄酒廠及酒種介紹 (上),塗正順、張序,中外葡萄與葡萄酒 3 (2005): 68-70.

  11. 日本主要葡萄酒廠及酒種介紹 (下),塗正順、張學文,中外葡萄與葡萄酒 5 (2005): 64-66.

  12. 日本葡萄與葡萄酒產業體系簡介,楊博軒、田淑芬、馬會勤,中外葡萄與葡萄酒 6 (2009): 61-63.
  13. Wine Grapes: A Complete Guide to 1,368 Vine Varieties, Including Their Origins and Flavours, Jancis Robinson et

嗯, @藺佳 我終於交上作業沒挖坑了~~


從葡萄 方面補充一下

現在日本產的葡萄酒原料用葡萄產地北至北海道南到宮崎縣。

日本葡萄酒著名產地有,山梨縣、長野縣、山形縣、北海道

北海道葡萄酒產量為日本第三位。天氣較冷,因此都栽培的是德國系葡萄。

山形縣利用溫差大的環境製造葡萄酒。

山梨縣是甲州葡萄的發祥地。葡萄的栽培面積、葡萄酒產量都為日本第一。

長野縣主要栽培Muscat Bailey A、Chardonnay、Merlot等多個品種葡萄進行造酒

日本種植葡萄酒的範圍非常廣,因為相比其他國家產地而言,日本南北狹長,多溫高濕。葡萄很容易生病,因此最初種植地選擇少雨的地帶。之後這裡葡萄栽培因為晝夜溫差小,葡萄很難上色。因此產地慢慢轉移到內陸,形成了現在這種局面。

現在因為溫暖化的影響北海道葡萄現在也受到大家的矚目。

而且日本栽培的葡萄除了栽培可Cabernet Sauvignon、Merlot、Chardonnay這些國際品種葡萄之外。還種植了日本獨自研髮結合日本風土Muscat Bailey A雜交平品種。

這些葡萄佔據了日本葡萄酒的重要位置。

說道日本葡萄酒不得不提到甲州,因為自有的甲州葡萄,現在被世界認可的著名葡萄酒生產地。古時候經過當時絲綢之路的發展,甲州從中國引進了歐洲的葡萄再此發展,鎌倉時代甲斐國勝沼已經開始種植。甲州地區還廣泛種植跟歐洲品種一樣的Vitis Labrusca的品種。2010年都經過O.I.V品種認證。成熟葡萄果皮呈粉紅色,口感稍微有點澀味。使用Sur Lie法釀製口感稍重、放入木桶發酵·成熟後,味道豐富。

(成熟的甲州葡萄)提到日本酒不得不說Muscat Bailey A這個品種,這是由新潟県岩之原葡萄園的創始人上善兵衛把Bailey和Vitis vinifera兩種葡萄結合、開發出適合日本人口味和當地風土的黑葡萄。之後推廣開來從本州到九州廣泛栽培。日本紅酒中用的最多的葡萄。這種葡萄具有特殊的草莓的香味。2013年被O.I.V.(國際葡萄酒·葡萄認證機構)認證。

(Muscat Bailey A)

葡萄酒方面還算是個新人,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上次日本出現在國際葡萄酒總產量的官方調查還是2012年,當時日本產量和烏拉圭並駕齊驅,超過了加拿大、斯洛維尼亞、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和其他北非國家。

日本人也絕對會有越來越多的理由而為他們的本土葡萄酒而驕傲。日本葡萄酒的新生代幾乎都是天然葡萄酒,通常酒體極端輕盈,很多都十分爽脆。和這個國家昂貴的國土面積相比,引進的葡萄品種數量也驚人的多,甚至包括Kerner、Traminer和Zweigel這樣的品種,全部嫁接在美洲屬葡萄藤上,比如Niagara和Delaware砧木。

在日本看到強壯粗糙的美洲屬葡萄藤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幾乎所有的釀酒葡萄品種都屬於歐洲屬,編者注)因為日本的夏天對於葡萄實在一大挑戰。颱風頻頻,同時很多產區又極其潮濕,對於一些葡萄黴菌的滋生和傳播都是理想條件。有一幅流傳很廣的照片拍攝過這樣的日本葡萄園場景——每束葡萄都配備著一把擋雨的小紙傘。當然,這樣的葡萄大多數是被當水果吃掉而不是作為釀酒原料。(也有被拿去釀酒的,編者注)

本土品種中有專門針對這類環境的,名字很古怪,叫做Muscat Bailey A,一種日本培育的擁有抵抗黴菌和腐敗能力的雜交品種。它帶有很多美洲屬葡萄的基因,嘗起來很奇妙的,就像糖果。而三得利,日本最主要的葡萄酒生產商,看上去通過在橡木桶中陳年的手法,得到了一些最好的作品。2012年份的他們最佳的Muscat Bailey A在日本某權威的葡萄酒大賽中拔得頭籌,並很快被搶購一空。

山梨縣位於東京的西部,與宏偉的富士山遙遙相望,傳統上這裡是最重要的葡萄酒生產區域。而長野縣,位於山梨縣北部,已經基本覆蓋嫁接過的葡萄藤,以更好的對抗颱風。最時新的日本葡萄酒產區實際上是北海道的北島(主要是因為當地一個被父母遺棄在樹叢的七歲小孩最近被找到了)以及北方的山形縣。這些產區原本對於培育葡萄來說氣候略冷,但是目前因為全球變暖反而從一定程度上受益了。

因為日照時間相對較短,即使對黑皮諾這樣的早熟品種也是如此,因為在11月降雪之前就必須(完成採摘並)修剪葡萄藤了,這樣的果實很難釀出足夠飽滿的葡萄酒。

但可能最為外國人熟悉的日本葡萄酒風格是甲州(Koshu)葡萄酒,這種干白葡萄酒主要產自山梨縣,釀自日本也叫「甲州」的餐食葡萄。甲州葡萄有粉色的厚實外皮,能夠在颱風肆虐的時候保護葡萄的汁液;最好的甲州葡萄酒的香氣,很奇怪的,容易讓我聯想到米飯和清酒的香氣。這類酒輕盈、爽脆、以及極為清淡,樂觀的說有點所謂「禪意」。這類酒看起來完全體現出了日本范兒,在我眼裡相當搭配生魚片。它跟其他的經典歐洲葡萄酒截然不同。不同瓶裝的甲州葡萄酒漸漸地在英國各種酒單上登場,甚至擺上了瑪莎百貨稀有品種的貨架。此外一些優雅的日本葡萄酒也賣到了比利時,丹麥。此外瑞士也有Rubaiyat的進口商。

————————————

摘選自世界著名酒評家Jancis Robinson《日本葡萄酒的現況如何?》,由原著者授權後翻譯並發布在我們的網站上,原文鏈接:日本葡萄酒的現況如何?


作者/原文出處:中國葡萄酒資訊網

原文鏈接:日本葡萄酒產區:中國葡萄酒資訊網(www.winesinfo.com)

日本栽培葡萄的歷史傳說是源於公元718年的山梨縣,當時那裡開始栽培葡萄,也可能用葡萄生產出了葡萄酒。真正有文獻記載的是在十六世紀,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抵達日本後將帶來的葡萄牙葡萄酒作為禮物進獻給當時日本的地方長官,隨後,傳教士們不僅繼續運送葡萄酒到日本,還使用本地的葡萄混合釀造出了古老的shinshu葡萄酒。

  在日本明治維新的19世紀60年代後期,日本本地葡萄酒產業開始啟動,山梨縣於1875年的第一次正式生產出了本地的葡萄酒。公元1877年,宮崎光太郎、土屋龍憲、高野正誠等一批日本青年前往法國波爾多學習釀酒技術,宮崎光太郎回國後創立了日本第一個現代葡萄酒釀造企業——「大日本山梨縣葡萄酒株式會社」,拉開了日本葡萄酒現代產業的序幕。

  在那一時期,日本開始從歐洲引種釀酒葡萄,由於經歷了數次嚴重的病害,從歐洲引種的葡萄幾經滅絕,後改為從美國引種抗病力強的葡萄。直到二戰結束後,隨著日本國內掀起的農業革命浪潮,葡萄酒產業開始逐漸成長壯大。特別是影響全國的「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運動,使得多個地區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業有了很大發展。不過那時相對於日本大量進口國外的瓶裝葡萄酒和原酒而言,日本國內的葡萄酒產量仍然是微不足道。

  在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日本人並不喜歡葡萄酒的酸澀味,而是喜歡甜蜜的口味,所以,在釀造本地的葡萄酒時,日本人大量添加白糖使葡萄酒飲用起來溫和「甘口」。因此,本地的消費者對日本葡萄酒的認知就是那種有酒精味香甜的葡萄糖水。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日本的經濟騰飛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隨著大量的進口葡萄酒和伴隨而來的國外葡萄酒文化的影響,日本的葡萄酒消費和口味呈現了多樣化。那些有品味的消費者開始遺棄本國產葡萄酒而崇尚和沉迷於進口的歐美葡萄酒。這也刺激了日本國產葡萄酒生產企業對品質提升的要求。

從20世紀70年代起,迫於國外產品的壓力,日本葡萄酒行業也開始把目標定在生產出高品質的國產葡萄酒上面,這時日本才真正的開始認真學習西方的先進釀酒經驗,發展釀酒葡萄的栽培,專門引進培育試種篩選了適合本地栽培的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國外葡萄品種,並利用日本先進的農業科技研究的優勢,培育出適合本地條件的嫁接改良品種,不僅如此,日本各葡萄酒生產企業還積極輸送人才到國外學習釀酒技術,探索適合本地原料的釀酒工藝,提高釀酒技術水平,使得日本葡萄酒的品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漸開始得到國外葡萄酒行業同行的認可和日本國內葡萄酒消費者的認可,並在國內外各種葡萄酒評比大賽中獲得了多個獎項。此外,日本還積極發展有機葡萄酒的生產,以適應消費市場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從2002年開始,山梨縣還倡導「日本的葡萄酒只用100%日本葡萄」,以提高本土葡萄酒的民族品牌形象。

概況

  日本目前日本全國大小葡萄酒生產企業約200多家,葡萄酒年生產量在10多萬噸,產量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日本所生產的葡萄酒種類幾乎涵蓋了所有類別,包括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紅、起泡酒、冰酒、貴腐酒、加烈葡萄酒等。而日本的白葡萄酒的整體釀造水平及產品品質要高於其他類型的葡萄酒,白葡萄酒的總產量也占日本國產葡萄酒總產量的相當大的比例。日本產葡萄酒幾乎完全內銷,出口量很少。

  日本的氣候寒冷,濕度高,栽培釀酒葡萄難度大,葡萄的品質相對普遍不高。日本的主要葡萄酒產區是山梨縣、北海道、山形縣、新瀉縣、長野縣、滋賀縣、櫪木縣、京都、大阪、兵庫縣、宮崎縣。此外,以前愛知縣是一個葡萄酒生產大縣,但今天那裡幾乎已經沒有了葡萄酒生產。

  日本由於國土狹小,人均可耕種土地很少,加上歷史原因,屬於葡萄酒生產企業的葡萄園面積很少,葡萄酒生產企業大都從葡萄農戶手中收購葡萄原料,儘管如此,日本國內的葡萄酒生產原料供應還是嚴重不足,至今每年仍從國外進口較大數量的原酒供國內企業生產。

葡萄品種

山葡萄及其改良品種:日本本土原生的山葡萄品種有16種之多, 由於這些原生的山葡萄品種酸度高含糖量低,因此目前已很少被日本葡萄酒生產企業用於生產葡萄酒,而在北海道地區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在使用本地原生山葡萄與國外釀酒葡萄、本土鮮食葡萄嫁接改良的葡萄品種來生產中、低端葡萄酒。

白葡萄品種:在日本廣泛栽培的釀酒白葡萄品種有甲州、霞多麗、賽美容、長相思、雷司令、瓊瑤漿、白比諾、科納(Kerner)、尼亞加拉(Niagara)等。

甲州葡萄:這是在日本最有名的也是栽種最多的一個本土白葡萄品種。甲州葡萄皮色粉紅,易於日本本州地區栽培,既可以鮮食又可以釀酒。儘管甲州葡萄不屬於優質釀酒品種,但它畢竟是日本有可能釀出好酒的日本本土原生釀酒葡萄品種,因此經過日本葡萄酒界的多年不懈努力和日本農業科技研究人員的大力配合,通過改良釀造工藝和設備等手段,終於用甲州葡萄釀出了使國內外葡萄酒界認可的高品質白葡萄酒。

紅葡萄品種:在日本廣泛栽培的葡萄品種有美樂、赤霞珠、黑比諾、西拉、茲威格(Zweigelt)、特羅靈格(Trollinger )和日本培育的Muscat Bailey-A等。

Muscat Bailey-A (マスカットべリーa ):這是一個紅葡萄品種,是由日本的川上善兵衛(1868-1944年)引種到日本新瀉縣的。川上的目標是選育一個適應日本的氣候的葡萄品種。他雜交「Bailey/ベーリ」葡萄與「玫瑰香」葡萄得到了Muscat Bailey-A ,後來這個品種被廣泛的在日本栽培。此外,川上還開發「黑皇后(ブラッククイーン)葡萄。近年來,Muscat Bailey-A葡萄還採取晚收風乾的辦法釀造甜型葡萄酒。Muscat Bailey-A還與歐系品種混釀,生產出具備波爾多、勃艮第風格的葡萄酒。


日本葡萄酒?你是說用巨峰搞出來的東西?

算了不吐槽,開始談談吧

日本的自然環境壓根就不適合搞葡萄酒,那些比較好的酒庄一直和大自然有著血淚史詩,他們會改良土壤或者培育選擇種植適應土壤及周圍自然環境的葡萄品種(威士忌多好,不過這就要叫鏡先生來了@鏡陽秋)

日本葡萄酒為什麼不好呢?一是因為豐收的時候本應該是金黃色的季節而日本是波賽冬肆虐的季節...

二是地盤有限,但這不是什麼理由

三是排外,最開始讓一些比較沒有經驗的人來做,並且這裡工匠精神放在塞子和瓶子上了,並且不喜歡迎合他人胃口的JSA也是一群坑貨

四是大部分土壤偏酸,礦味太重

整體來日本葡萄酒有一種茶道的錯覺,因為葡萄濃郁芬芳的香味都被八百萬神靈的聖水澆成水果茶了,就算是山梨縣這個降雨量最低的地方都有1000毫米左右的年降雨量....9月份伊俄羅斯(Aeolus)又來了怎麼種葡萄...並且日本由於光照不足還加糖....能好喝嗎...

看在日本ACG產業上,講完了黑點,咱講講優點...等我回來吧


神之雫里提到過山梨縣甲州出產的白葡萄酒。不高興回去翻漫畫了直接谷歌一下。

前不久第一次踏上日本土地的時候心心念念地想要嘗一嘗。當然沒有買到漫畫里提到的這一支老藤。超市裡買到了價格適中的另一款。

和很多新世界的舊款一樣使用了旋蓋,顏色很淡,幾近透明。能聞到一點點花香和礦物。入口略顯寡淡,稱得上平衡卻沒有什麼出彩之處。2000日元的價格差不多相當於十七八塊歐元,和這個價錢在法國可以買到來自任意一個產區的白葡萄酒相比,對這款甲州白我是有一點失望的。不過下一次相遇說不定有別的驚喜。

以上是自己的經歷,沒有回答到問題。省題之後我搜了一下,找到一個法國葡萄酒評論員的一篇博客文章。這個人叫David Cobbold,有三十年的從業經驗的酒評。看完以後自己也長了不少知識。

原文在這裡,Le vin japonais,我試試看翻譯一下其中的相關段落。

「日本的釀酒用葡萄種植有三萬多公頃,大部分的都是用來釀造本地餐酒。總的年產量有三千七百萬升,相當於法國科西嘉,汝拉和薩瓦爾產區的總和,接近薄弱萊年產量的三分之一。我也不太確定這個數字是不是確實可信,也有可能我的數據來源把那些用於製作葡萄果汁飲料的也算進去了。」

「日本最重要葡萄酒產區是甲州和大阪(大阪?),山形縣和長野縣次之。在當地種植的釀酒葡萄品種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法國常見品種的身影,不過為了抵擋日本列島的濕氣他們培育出很多雜交品種。這其中有一個日本特有的品種,就叫做『甲州』(Koshu),這種果肉是白色的,皮卻是粉紅色的葡萄在山梨縣圍繞富士山的區域內被廣泛地種植。這葡萄原本是拿來當水果吃的,不過現在越來越多地被用於釀酒。甲州葡萄在田裡被種得很稀疏(一公頃大概就一百多株的樣子),但是每一株葡萄藤產出的葡萄卻驚人地多。當地的酒農也一直在尋找能讓葡萄釀出更好的酒的種法。這葡萄形狀長長的,果皮很厚,這樣在颱風季豐沛的雨水之下能保護果實不容易腐爛。甲州的酒廠反而往往很小,平均佔地才四分之一公頃的樣子。很多人從別的果農手裡買葡萄來釀酒。」

「2013年日本甲州葡萄酒在法國做推廣的時候我有幸品嘗了這個迷人的品種,因為在法國一般真的很難找到。這些酒全部都來自山梨縣,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2011年份的。大部分的酒廠偏向使用不鏽鋼罐來做一個短時間的熟成,當然也有一些會用桶。所有這些酒都是干型白葡萄酒,酒精含量在10.5到12不等。而在不同的酒款之間橫向比較的話酸度的差別很大因為畢竟釀造方式有不同。如果硬要比較的話,我得說它們像是介於雷司令和白玉霓(誰特么給起的中文名)之間的某個位置,香氣更足一點,入口細膩,柔滑。酸度明確,香氣很微妙,絕不是爆炸式的那種香氣。除了那些過了桶的以外,顏色都非常淡」

然後作者給出了他品嘗的那一波所有酒款的評價。我就不一一列出來了。

他最喜歡的一款叫做Grace Wine, Koshu Private Reserve 2011,咦好像也不怎麼貴,20歐元出頭一點~~記下啦!

哦對,酒標長這樣。

希望這些能夠滿足到題主的好奇心,我也儘力了,自己也長了知識。挺好噠,下次去日本再買來喝吧~


有幸品嘗過甲州出產的白葡萄酒(原諒我那時放蕩不羈年紀輕,沒記酒庄的習慣),整體來說和歐洲風格不同,果香和酸味更明顯些,或者說,風格更加雅緻?那餐是配合生魚片和海膽一起喝的,風格上比較搭(可能是心理作用)。


在北海道呆了一個星期,喝到了從七八千到一千日元一瓶不等的葡萄酒。日本的酒,便宜的味道有日本特色的清淡,但是沒有什麼令人不愉快的生青味道,這瓶的kerner也算是當地主要品種,味道類似雷司令,但是礦石味沒那麼明顯。可以非常隨意地喝。

那些高級一些的酒似乎受舊世界影響非常重。我在小樽街頭的酒店裡嘗了三種北海道的fine wine,品種基本因為語言不通不認識。酒標有圖回頭補。第一瓶干白是產自洞爺湖,非常清爽,一喝果味濃郁,酸度較強,顏色甚至有點綠色,風格上類似不過桶的新鮮長相思。第二瓶是干紅,店員對葡萄的形容說是偏黑皮諾,但是酒體比黑皮諾重一點,過了桶,橡木味道過頭了,以至於果味被掩蓋了許多。第三瓶是陳年過的干白,酒的顏色比較黃,經過了徹底的蘋果酸乳酸發酵,比較類似過桶霞多麗。

我在札幌便利店裡還買到了一瓶詭異的北海道甜桃紅,喝起來甜甜的,而且居然有葡萄甚至葡萄籽的味道,可能這是很多不了解葡萄酒的日本人對葡萄酒味道的認識吧。


edd


日本葡萄酒產區

先粗暴的給個鏈接,切題不多,以後理清再答


日本的土壤與氣候不適合酒葡萄的生長

他們比較鍾情清酒


日本也出葡萄酒,風味質量很一般


汗。。日本不產葡萄酒,日本產的煤是啥味,葡萄酒就是啥味。


推薦閱讀:

150元以下有哪些推薦純飲的威士忌?
為什麼洋酒(紅酒以外的)在中國普及不起來?是價格還是口味、文化等因素?
散裝白酒 純糧食酒是最好的白酒嗎,國產白酒如何鑒別?
獨飲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中國酒文化有什麼不好?

TAG:日本 | 葡萄酒 | 酒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