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笛蕭大師都有誰?各自有什麼代表作?


(歡迎各位指正,錯誤疏漏難免會有)

竹笛在上個世紀有四位水平極高、貢獻突出的大師,並稱竹笛四大家,北派和南派各有兩人。北派的是馮子存和劉管樂。馮子存先生是河北人,受「二人台」(注意不是二人轉)影響較深,綽號「吹破天」,代表作是《喜相逢》《五梆子》。劉管樂先生也是河北人,代表作為《賣菜》《蔭中鳥》。南派的是趙松庭和陸春齡。趙松庭先生是浙江人,是上海法學院的高材生,也是四位大師中文化水平最高的,創造或者說從嗩吶上移植了「循環換氣」的技法,並培養多位著名弟子,號稱「江南笛王」,同時還是制笛大師,著有論文,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看看,代表作是《幽蘭逢春》《三五七》。陸春齡先生是上海人,代表作為《小放牛》《鷓鴣飛》。四位大師中僅有年過耄耋的陸春齡先生在世,其他三位均已仙去。他們之所以稱為大師,不僅在於演奏技法的高超,更在於對於竹笛藝術開創性的成就和竹笛教育事業的貢獻。

下一輩的大師中,最有影響力的、不得不提的是俞遜發。他受教於上面四位大師,南北兼通,嚴格的說應該屬於南派。創造和改進了多種竹笛演奏技法,發明了「口笛」,是一位天才竹笛音樂家。代表作有《秋湖月夜》《匯流》《琅琊神韻》。

其他的大師(不好分輩分)大致說說(有的其實算不上大師):

江先渭《姑蘇行》

魏顯忠《揚鞭催馬運糧忙》

寧保生《春到湘江》

李大同《帕米爾的春天》

張維良《梅花三弄》

詹永明《西湖春曉》

戴亞《楚魂》

杜如松《雁南飛》

馬迪《秦川抒懷》

蔣國基《水鄉船歌》

簡廣易《牧民新歌》

許國屏《小推車》

再說一點題外話,答主是簡廣易老師再傳弟子,真是忝列門牆……

對於俞遜發老師,真是英年早逝,平時的曲子都是聽他演奏的,超級棒!也建議初學者在練習時,多聽聽每首曲子俞遜發老師演奏的版本,錯!不!了!


附上以前的一篇論文。

希望能幫到你

淺析竹笛流派的演奏風格技巧

摘 要

中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給中國人民留下了經久不衰巨大的寶貴財富,而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各有特色,不管像葫蘆絲還是巴烏,馬頭琴還是二胡,不管京劇還是越劇,舞蹈還是歌唱等等等等,都沉澱出民族音樂的精華。竹笛,亦是如此,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流傳至今。

竹笛,俗稱笛子,橫笛。作為民族樂器之一,常用於獨奏,合奏以及樂團演出等,在我國各民族地區,都廣泛被人所知,本身具有濃厚獨特鮮明的表現力,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一 竹笛流派

自有著強盛文明和發展的唐朝到現起,到19世紀50年代,竹笛從發展到沒落,再到近代興起,更是發展到一個巔峰的高度,以南派,北派,再到新派,和曲祥為代表的派系,他們對笛子的發展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一)南派

自古江浙地區富饒,人才輩出,南派竹笛代表人物有:趙松庭,陸春齡等大師以堅實的民間音樂功底創作和改變了一系列至今膾炙人口的竹笛獨奏曲,對後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1.江南絲竹

在江南水鄉,常常演奏南方戲曲音樂,江南小調等。以圓潤典雅,又以秀美醇厚為特色,具有典型的曲笛特色,氣息比較平和,舌頭動作較小,指法講究出手就是顫音,疊音,贈音,打音等技巧,南派竹笛陸春齡接受的主要是江南絲竹和崑曲等民間藝術,並且從中吸取了大量而豐富的藝術營養,他是我國南派竹笛解除的代表之一,被國內外的聽眾譽為「魔笛」,他不但是笛子演奏家,並且還是一名音樂教育家,而且還是一位多產的民族器樂的作曲家,經他改變和創作的許多笛曲,已經成為很多笛子演奏家和演奏者常常演出和比賽的必選曲目,他從事民族音樂很多年,在這麼多年中,其氣口精微,指法之奧妙,音色純凈,並且風格獨樹一格,韻味和音色都是有相當大的特色,尤其在絲竹這一方面,兼容並濟,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流派。陸春齡演奏的比如《歡樂歌》《梅花三弄》等都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令人嘆為觀止。

江南絲竹的流傳於蘇杭一帶,我們知道他們民歌旋律是以曲折的級進為主,旋律的骨幹音以級進為常見,有些跳進的特性樂匯也可以轉位花邊,曲子調性的風格婉轉清新流暢,且圓潤而細膩,指法將就輕盈靈敏,並且迅速和力度始終,小顫音是典型代表,可參《歡樂歌》一曲。

2.崑曲

崑曲流傳至今已經有四百多年,劇種的腔調流暢悠遠,輕柔婉轉,又有雄勁意濃。竹笛主要是為了伴奏唱腔而用,一般來說,演奏者會按照演唱中講的鳳頭,豹尾等:起音出字有噴口,收字歸音要率,中間的行腔有起伏變化這些要求去演奏,所以,竹笛在崑曲中演奏特點是剛柔相濟,力度變化大,腹震音突出,運指要有力而富有彈性,要求乾脆利落。

竹笛演奏大師趙松庭先生是浙派的代表,在浙派一系中,演奏的風格主要特徵就是,他打破了南派和北派風格的局限性,吸取不同的特點化為己用,江淮地區的民歌是典型代表,有南北特徵,但沒絲竹那麼頻繁,有些旋律比較曲折豐滿,曲調風格婉轉秀美,並且從嗩吶移植技巧「循環呼吸」,例如趙松庭寫的《早晨》一曲,從引子就出現循環換氣這一技巧,貫穿整個曲子,有疊打顫技巧,還帶有剁音花舌等技巧。

南派以出手,疊、打、顫豐富的技巧形成了江浙地區獨特濃厚的風格,通常為江南絲竹崑曲所伴奏,表現力比較注重內在美,一種江南吳儂軟語的風格,所演奏用的笛子以,C調以上竹笛,叫做曲笛,音色柔美,婉轉細膩,韻味十足的演奏風格。一般來說,江南絲竹都有一定的演奏形式:慢板,中板,和快板。但有時候合奏為了避免拖長,只演奏慢板和快板。南派膾炙人口的作品有《姑蘇行》《水鄉船歌》《早晨》《鷓鴣飛》《小放牛》《歡樂歌》《中花六板》等。

趙松庭:竹笛演奏家,1924年出生於浙江東陽,9歲學習竹笛,14歲就擔任劇團的正吹(類似現在首席),16歲中學畢業之後,參加崑曲班,師從民間藝人葉小苟,後入錦堂師範學習,上海法學院畢業,曾擔任縉雲師範學校音樂老師,建國後,考入解放軍第二十一軍文工團,參加過抗美援朝,後來創作出大量竹笛獨奏曲,如《早晨》《婺江風光》《採茶忙》《幽蘭逢春》《鷓鴣飛》《三五七》等作品。

趙松庭從嗩吶移植首創的竹笛循環換氣,對後人有著莫大的啟發,從他自己的作品《早晨》《三五七》《幽蘭逢春》《鷓鴣飛》,再到《春風遍江南》《西湖春曉》《水鄉船歌》等近代大部分竹笛獨奏曲有著卓越的貢獻。

(一)北派

一提到北派竹笛,就會對南派和北派所對比了,南派以雅緻細膩取勝,然而北派在竹笛風格上則以粗獷豪邁見長,主要受到河北一帶梆子的影響,還有山東山西蒙古河南陝西甘肅等地區。竹笛演奏的棒子戲曲音樂,二人台音樂和山歌小曲等,音色比較高亢嘹亮,以模仿戲劇唱腔和自然的音響,有北方梆笛特色,演奏時有力度,並且氣息的氣流較大,舌頭技巧多,經常使用花舌,吐音,喉音這些技巧,在指法上喜歡用滑音,歷音,剁音,飛指等技巧,北派老一輩的藝術家以馮子存和劉管樂等大師為代表,他們對北派竹笛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馮子存:外號「吹破天」,北派代表人物之一,1953年在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的大會中,馮子存將笛子以獨奏形式推向了舞台,演奏了他自己創作的《喜相逢》《放風箏》2首笛子獨奏曲,奠定了他在中國笛壇的位置,因為北派竹笛具有豪邁粗獷和熱情奔放的特色,馮子存把吐音,滑音,剁音,花舌等多種北方技巧融合運用,在樂曲中演奏出抹音,滑音等多種音色。

劉管樂:北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演奏的音色高亢堅實,具有熱烈的光彩性,創造出笛子模擬蟲鳴鳥叫的聲音,由於受到河北梆子的影響,他在演奏的過程中常常用頓音,短顫音及花舌加滑音等技巧來裝飾樂曲。用單吐,靈巧的音色,像作品《賣菜》《蔭中鳥》《和平鴿》等曲子為代表曲目。

二人台音樂主要劉闖黃河中上游,陝西北部,山西北部和晉西北大同等地區;另外還有在陝北存在的秦腔,是包括葬禮中的哭腔有著淵源關係,在秦腔中,竹笛出現的顫音技巧,模仿板胡中的揉音,使曲子更為生動,貼切,比如馬迪創作的《秦川抒懷》和戴亞演奏的《秦川情》都很有特色。

北派竹笛一般都是以小笛子見長,比如小G調,F調,E調等,尤其像代表曲目《揚鞭催馬運糧忙》《五梆子》《喜相逢》《掛紅燈》《萬年紅》《蔭中鳥》等作品,幾乎都是用的小G調笛子。

在北派竹笛演奏技巧中,不同於江南絲竹的「出手疊打顫」,而是以豐富的演奏技巧,比如剁音,花舌,飛指等一些在北派竹笛中經常用到的技巧,效果則十分誇張,另外,還運用到滑抹揉壓等演奏技巧,可以體現到北派粗中有細的一面。演奏手法對於梆笛佔有很大的比重,除了在裝飾音形成了北派的獨有風格,而且對於樂曲中也會有控制力和體現里的作用,當演奏手法成為樂曲發展的決定性時,梆笛就有了獨有的魅力,讓人印象深刻。

總體來說,北派演奏很強調一種誇張的力度,和強調一些樂曲的跳動感,並且還強調藝術的美感極其歌唱性,像大量使用吐音的曲子,體現北方人歡快活潑具有十分顯著的地域性和誇張性。

(三)新派

自19世紀50年代後,除了以陸春齡,趙松庭為代表的南派和以馮子存,劉管樂為代表的北派,他們在各自不同的時間段有著不同極為濃烈差異的藝術差異對比,經過一系列漫長的發展逐漸成型,遂成為中國笛子界主要的兩大派別,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五十年代後期,以著名竹笛演奏家劉森為代表,開創了一條有著迥然不同的風格,有著極其有著激情和新生活的氣息演奏,在笛壇和曲祥為代表,以山東風格為對比,有著鮮明的演奏風格,發展到現在的「新派」。

新派,顧名思義,和我們傳統所說有著不相同的南北兩派之間的區別,新派不像北派那麼粗獷豪邁,也不像南派那麼優雅細膩,而是極富有抒情和歌唱性,新派演奏風格不管從氣息方面,還是手指運用方面,運用舌頭的方面等,都跟南北兩派不一樣,比如曲祥的沂河歡歌,比如劉森的牧笛,都是突破傳統竹笛技巧,不同於南北派別,但是又融合兩派的技巧,有著獨特的田園生活風格的魅力。

在《牧笛》一曲中,劉森運用了和傳統氣息不一樣的氣息方法,這些技巧在兩個派別都屬於比較少見的,但是富有獨特音色和感覺的魅力,採用有著密度比較大的氣滑音和氣震音,因此他所演奏的牧笛,不管從演奏還是聽起來都充滿歌唱性的美感,而且在牧笛的引子中,把這兩種方法都運用的很好,並且藝術效果是相當不錯的,曾經趙松庭大師就說過:「他的這種方法堪稱一絕」當然,我們也承認,所聽到的這種演奏技巧其實是指滑音所無法相比的,個人認為這正是劉森在竹笛演奏和個人欣賞給聽眾帶來的特別之處,跟南派北派都無可比性。

劉森所改變創作和移植許多曲子,如《霍拉舞曲》《牧笛》《山村小景》《雲雀》《天鵝》等,都對後人產生影響。除了有劉森所開立的新派之外,還有以山東派系,曲祥為代表的派系,也是融合了南北差異不同,揚長補短,以北方的代表,又和北派炫技手法所不同的演奏方法,折服了大批聽眾。

曲祥的作品,笛聲嘹亮,在多年的演奏中,創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像《紅領巾列車奔向北京》《清泉話喜訊》《嚮往》《沂河歡歌》《走進快活嶺》等幾十首題材廣泛的作品,有著熱情,氣象萬千富有魅力的竹笛演奏風格,苦心鑽研和演奏長笛八年多,又豐富了自己的演奏技藝,創造出有區別與劉森的新派的演奏手法,被譽為「山東一派」,還曾和曲廣義合編《笛子練習曲選》,對於笛子初學者和達到一定層次的人,都有良好的啟示作用和指導作用,並受到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通令嘉獎》和享受國務院征服特殊津貼。

二 竹笛演奏技巧

在近代竹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時代,人民藝術家們不滿足只是單純技巧處理的方面,在逐漸完善竹笛樂曲的處理中,慢慢也對樂曲現代處理方法提出了改革和改進,比如音準音色和對於樂團中的地位都進步,不管在樂曲獨奏和樂團伴奏處理中,音準和音色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是樂曲表現的基礎和前提,而然這一情況通常會發生,出現音色不準的情況,這一方法很難解決,如果音色和音準有失偏差的話,那麼對於樂曲整體將大打折扣,在民族樂器中,竹笛製作方面先天優勢並不是很足,因為收到竹笛本身竹子結構,和演奏者視唱練耳或者練習方法習慣這些因素影響,對於音準沒有良好的把握和自身音樂層次修養不夠,導致部分人對於音準不敏感,吹出的樂曲,往往不盡人意,所以說,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在後期通過遵循科學的製作竹笛的方法,和逐步完善科學的教學方法和訓練中,這一弊端才得以改善,是可以把竹笛音色音準解決好的。

(一)竹笛構造因素

竹笛首先要解決自身音準問題,得從竹笛自身結構開始了解,會對音色完善有幫助,竹笛通常一般用於竹子製作,當然近期也有許許多多的其他材料製作,比如高複合塑料製作的笛子,和烏木製作的笛子,還有紅木檀木等一系列嚴格不算傳統竹子製作的材料,在音色方面各有千秋,但是,對於傳統竹笛來說,顧名思義,竹笛竹笛就是竹子製作的笛子,如果換成其他的材料,雖然構造結構都有所不同,但,已經脫離了竹笛的範疇,屬於笛子種類的一種,當然他們也對竹笛改革和改進有著莫大的幫助,但是歸根結底來說,還是圍繞竹笛的主題,不會脫離這個範圍。

前面我們說到,除了其他材料,傳統的竹子,一般通常產地不同,所製作的竹笛各有優點和缺點,像浙江杭州地區的白竹製作的竹笛發音清晰明亮,還有江西安徽地區所產的紫竹,發音柔和一些圓潤一些,還有近代所發展的改善的湘妃竹,優點是不容易裂,鐵心竹音色實在,不容易發飄等優點。雖然這些來自不同的產地作成的笛子,但是,並不是材料好,就可以做出好笛子,好的竹笛是可遇不可求的,對音準音色都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我們手中有不錯的笛子,但是演奏中,笛膜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厚一點的笛膜不容易震動,但是聲音紮實,相對薄一點的笛膜雖然容易震動,音色較為明亮,但是缺點是在曲笛中運用會相對缺少些韻味,所以選好笛膜也是每個人需要注意的地方,對音色有不一樣的影響,這點我們應該注意。

(二)演奏者自身因素

除了竹笛自身之外,演奏者也是對音色音準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應該知道,有的時候因為氣息,口風,嘴型和演奏姿勢這些因素導致竹笛音色和音準忽高忽低,當然還有各地區氣候不一樣,演奏的音準也是不一樣,這些都需要我們慢慢找到原因去克服,我們在演奏和練習過程中,自身需要有著良好的音樂概念,就像初學者吹曲子的時候,自身聽不出來自己出的樂曲有些地方音準不夠的地方,但是,像對於音樂有一定造詣的人們來說,他們就很容易聽出來別人的缺點,這就是初學者沒有音樂和時間的沉澱,這一點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個人已經過了初學的階段還依然音準有問題,這是自身不注重音色和音準導致的,需要對音準有著正確的概念,知道什麼是標準的音準,並且需要自身不斷調整,要對視唱練耳方面加強訓練,不能忽略了自身耳朵對音準的要求,因為在樂曲演奏中,也會有一些人對別人的音準很敏感,但是往往對自己的音色聽不到,所以說,就會對自己音準忽略,而這種解決方法需要很多方法來解決,因為,鑒於竹笛技巧的因素,有些演奏者會只顧著某個地方的技巧忽略了自己本身的音準;還有一些演奏者會對於有一定難度的竹笛樂曲中的指法太注重,卻不知道竹笛自身結構獨有的特點,把音準忽略了,就像同音作2的中音1這個音,有的笛子音準很標準,但是有的笛子卻音準偏低,有些笛子卻偏高,所以我們要通過自己耳朵對於音準的敏感度,來不斷完善自身的音準,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在樂團中,一般往往都是很多聲部一起演奏,但每個人對於音色音準和自己與他人的合奏中,方法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我們訓練自身的良好團隊協作能力,跟獨奏不一樣的是,自己演奏,只需要注意伴奏和節奏等問題,而樂團伴奏中,需要我們多注意別人音色和音準,時時刻刻注意別人的音準,尤其在與西洋樂團伴奏中,要盡量把音準吹的准一點,這樣才能對音準有所幫助,以上這幾點都是對音準有比較大的制約因素,我們在今後的吹奏中,一定要克服。

除了以上所述幾點,我們平時演奏,對氣息也需要注意,從技巧來說,我們發現有些地方,笛身在演奏中,向里稍微靠攏一些,容易吹奏低音,把口型保持住,對高音比較容易吹奏,但是,如果這種方法過度出界的話,比如太靠外面,音準容易偏高,加上氣息比較沖的話,就對演奏本身音準造成不便,太過靠里,那麼就會使音準偏低,在演奏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不斷調整演奏姿勢,口型,氣息和持笛方法等種種不同的方法,才能使自己不斷完善,避免這些容易出錯對音樂作品有印象的狀況,並且氣息運用中,氣流緩急的運用方法都會對演奏的音準造成不同的狀況,如果不做反應和調整,音準就很容易出現忽高忽低的情況,這些情況一定要避免和改進。

(三)演奏方法因素

之前對於提到竹笛自身構造之外,然後綜合所說的氣息控制、口風問題等,但有些竹笛依然有偏差,這種情況就會需要我們自己手指去改進原來不同與指法的方法來控制只准,譬如C調竹笛同音作5的情況下,我們吹高音6這個音,前提說到,有竹笛本身因素的原因制約,導致這個高音無法完美演奏,那麼就需要我們加強氣流的氣息控制和口型控制,但是如果這種方法依然不能解決之外,我們除了放棄這根笛子之外,難道沒有別的方法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有!解決方法就是,我們通常演奏這個指法需要,放開一孔和四孔,按二三五六這四孔,因為吹不上去,我們把按住的第二孔,稍微輕輕的放開半孔,也就是按二孔的一半,加上原來三孔五孔和六孔,這樣就很容易解決了,這種處理指法是我的專業老師,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曹雪楓先生在自身演奏多年中,通過自身多年研究演奏和教學中,獨創的指法,這種指法不僅完善的解決了高音吹奏不上去之外,而且音色音準都加以完善,並且不費力氣,很容易控制,這樣的話,不管笛子如何,我們都可以通過這種很具有科學性的方法去解決。

通過前面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得知竹笛演奏的音準是不拘一格的,但又脫離不了基本控制的一種樂器,沒有自身一定層次音樂素養和通過科學性的教學方法是獨立完成不了的,世界是不斷發展的,而我們竹笛也是不斷發展的,所以說,竹笛並不是朝夕就可學好的,需要通過長期不斷積累自身修養,豐富自身技巧之外,它還是漫長的道路,所以只有通過科學的訓練和指導,加上自身不斷完善的理論知識,加強自身音樂修養,良好的音準觀念,再有著技術和技巧上的訓練,我們從各方面對音準的把握能力和氣息與技巧的控制能力,才能不斷完善自身演奏過程中的不足,逐步解決竹笛演奏中的很多問題。

結 論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說的正是如此,各地人民衣食住行習慣不一樣,也就造成了各地音樂有著相差很大的差異,譬如有的人喜歡流行音樂,有的人喜歡京劇,有的人喜歡歌劇,還有的人喜歡輕音樂等不同的品位,竹笛根據各地人民生活習慣不相同,所積累的文化觀也有所不相同,笛子在幾千年不斷發展中逐漸發展到近代有著突飛猛進的進步。

根據綜上所訴,現在的時代是一個不同於以前的世界,音樂有著無國界這樣的說法,使我們中國民族器樂在外國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相比較中,他們在不斷融合成長,是我們新一代民樂音樂者可以值得思考的問題,當然,不管和南北竹笛流派一樣,還是和其他流派一樣,「新派」竹笛演奏只有紮根於廣大人民群眾,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基礎,才能不斷汲取有利於自身流派發展的一種重要音樂素材,其中包括不管是外國音樂素材,還是國內的音樂民間藝術,都會以開放形式的姿態去接受對於自身發展有利的新生事物,這樣我想,「新派」演奏流派的生命才會更好的延續下去,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值得高興和欣慰的是,我們今天依然還能看到新派和南派北派等竹笛演奏家在舞台上依然充滿激情爆滿創作的身影,演奏家們以積極的姿態,以自己對的流派竹笛演奏藝術流派的感悟和責任,創作、演奏,許多大量帶有明顯新派竹笛演奏藝術流派的作品,而發展也進行著大膽的探索、進行不斷創新。

=========================================================

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再問我


趙松庭(已逝)(很可惜沒見過面),馮子存(已逝),俞遜發(已逝)(被表揚過)等

詹永明(曾經是老師),蔣國基(指導過),張維良(主要是簫),戴亞,杜如松等

大師這個稱謂很籠統,看大家怎麼定標準吧,另外上面的雲飛揚同學說的已經很具體了。


俞遜發,天才啊。當初正學笛子的時候聽到過世的消息。

大師雖去,幸留有遺響。

琅琊神韻,秋湖月夜,匯流,赤日,天地太極...

南派北派融會貫通,只有仰慕的份


簫這個話題總是冷冷清清的,勉強來提一提熱度吧。

樓上各位都把大佬們給寫完了,我就寫我師尊吧。

老師庄孝豐,一竹。老師對簫的製作和吹奏都很棒。尤其是製作,大家應該知道可以拆開來的簫連接處應該是銅管,但老師的簫可以做到全竹。幾年前在上海展示過他的技術,也有日本尺八大師專程過來。

部分大師見面難,但是我師尊倒是很平易近人,在奉化就開了個培訓的地方,喝喝茶教教學生看看書,找找奇竹改進工藝改良笛簫。

誰去都會接待,如果對簫有興趣,找我師尊聊聊天最合適不過了。

師尊不知道那個淘寶店還開不開,笛簫人家可以搜搜看


竇唯。代表作 蕭樂冬爐


下面這個網站有笛子大師的簡介

藝人簡介_佳鑫笛子網站


笛子:趙松庭、俞遜發 ,簫不清楚,張維良算不算?


有中央音樂學院的戴亞!中國音樂學院的張維良!上海音樂學院的詹永明,南昌大學的熊志音………等等,還有好多好多


中國最出名的笛子應屬俞遜發 路春齡,蕭還不清楚


推薦閱讀:

初學笛子,怎樣練「氣功」?
竹笛入門應買什麼樣的笛子,價位應是多少?
如何從一個笛子新手自學成為高手?
簫和笛子哪個好學?
笛子如何入門?

TAG:音樂 | 民樂中國 | | 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