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天才長大了之後都變普通人了??
其實天才是非常多的,很久以前就經常聽到某某少兒腦子比計算機還快,7、8歲的記憶力超人,某某14歲考上哈佛,某某繪畫天賦驚人,某某幾歲就智力比成年人還高,某某幾歲就會創作協奏曲交響曲......
但是之後絕大多數就銷聲匿跡了,再也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天賦事迹了,這是為什麼?我問我比我要年長的人,他們以前也聽說過甚至見到過許多各個領域的天才。但是過了幾十年也有沒有聽人提起天才們長大了之後變得多有成就。似乎天賦就這麼淡去了。(為什麼說似乎大多數都淡去了呢,確實天才有很多,按理來說長大會很優秀,但你隨便百度谷歌各行業名人資料的時候,早期經歷那欄鮮少有描述他們曾經是天才。只有莫扎特是個標準的例外)這是為什麼?莫扎特又是怎麼回事?他不是也是少兒天才嗎我沒有專業的研究,還是不知道具體什麼科學的原因。你們認為這是為什麼?我想的頭疼。
大部分被認為是天才的兒童其實並不是天才,而是早慧兒,這類人往往智力發育比一般人早很多,但智力發展的最高值是和普通人差不多的,可以理解為智力上的早熟,所以很多神童長大後會變成路人甲。 還有少部分真正意義上的神童,小時候智商或在某一方面的感知甩我們一條街,長大後甩我們十條街。。。。。。。
環境沒有延續
一,後來評價是否是天才的標準變化了。二,原先所謂的天才隨著生活經歷增加,對於原先優秀的領域專註力有所下降,導致天才的程度降低或漸無。僅有極少數人對特定領域一直保持專註或更加專註,能力不退。三,隨著人吃五穀雜糧,涉世漸深,天生的靈性被世俗所染,能力降低或漸無。據說紀曉嵐小時候夜能視物,眼發紅光,後來此異能漸消。以上原因佔一條即會出現題主所提現象。呃,還有一個可能原因是,原先就是偽天才,靠著訓練或作假博得天才之名的。
對不起請容在下前來裝個X,當然這是個負能量挺滿的故事所以請諸位抱著娛樂態度就好。這是關於答主本人的故事,答主從小就被周圍的人誇聰明,而且記憶力非常好,按我媽的話說是7個月大的時候開始會說話,一歲半的時候看著桌上的米粒會撿起來說粒粒皆辛苦,從小開始感覺做什麼事情都很簡單,也很容易感知他人的真實情緒等。(不喜歡用第一人稱敘述,所以寫得亂請擔待)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參與過一項比較正規的智商測試,測試結果是152,所有人都被嚇了一跳,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這樣一個結果。我父母被老師建議不要向當時未滿9歲的我透露,但是智商測試結果被我自己翻了出來…後來我從三年級跳級到六年級,同時,只要是我參與了的比賽,我拿到的最差成績也是第二名。不僅僅是奧數、作文,在繪畫、鋼琴、羽毛球等很多方面都是。升上初中後由於父母為傳統的知識分子,我就沒再對任何課外內容進行系統的學習。我的繪畫老師甚至打電話懇求我父母讓我在繪畫方面進行更專業的培養,也被婉拒。答主所在的初中是省會重點初中,當時特別貪玩,還中二,基本沒有認真聽過課(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從這時候養成的,這是目前而言對答主影響最大的缺點),從未交過作業,成績是班裡的千年老三,年級前二十這樣(約800人)。班主任推崇成績至上因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偶爾跟我父母吐吐槽。此時的答主在各類競賽中也是最差拿過第二,身體素質也比同年級女生(比我大兩歲,答主是女生)好,體育成績各項都是全班第一(男女分開測試)。中考時答主超常發揮,考入省重點中學重點班(全省前50),是初中班裡唯一一個考入那個重點班的人。
高中時我對自己的聰明非常自傲,依舊作死不愛聽課。入學後班內首次自測考試(這個考試基本是班主任為了給各個學生的重要性排序而設),我排中游,但是因為在考英語的時候睡著了,英語有一半沒寫。高中班主任眼中只有前3名,因此答主第一次感受到被輕視的感覺。
一般人會知恥而後勇吧,好好表現打班主任的臉什麼的,或者沒放心上,該怎樣怎樣。答主則是反應有些過激,而這種過激的行為更像自暴自棄。我當時的想法是既然你(這個無知的凡人)認為我(這種難得一遇的天才)是個「中庸」的學生,那麼我就如你所願。於是答主的作死事迹愈演愈烈,差不多到了凡事都和班主任對著乾的地步。當時班主任教的是英語,我所有科目里最差的肯定是英語,這也導致了我現在英語水平很低,不過這都是令我追悔莫及的後話了。高考時答主超常發揮,全校第二,被中關村文理學院錄取,而高考英語分數不到130分。這個英語分數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省上了清北的同學英語沒有低於145的,我們高中班級的高考英語單科平均分是137.5。上了大學後,答主之前的「主角光環」所帶了的負面效應更深刻地顯現了出來: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為中心、自傲的同時帶來同等的自卑、情商低、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與普世價值中認可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很難感受到壓力、迷信命運等等。答主在大學中不是不想好好學習,而是根本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這就導致了答主在大學期間基本只能依賴自學。因為老師在課堂上說兩句話,我的思路就基本飄到十萬八千里之外了。自學過程也十分困難,各種艱辛就不提了,還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到了大二開始,每個學期答主只在考試前一天晚上看書,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因為不是我不想學,而且根本沒法學進去了,而且浪費了那麼多寶貴的教學資源。平時我試過去自習室,基本每天能看一頁書就是很大的進步了。到畢業時很多同學選擇了出國,答主績點沒到3.4但也僥倖保研了。在大學同學的眼裡,我的大概形象是成績一般、默默無聞、虎、善良、腦子裡有X、情商低…不能再說了,還有幾個特點說出來同學看到了估計能猜到我是誰了(-ι_- )反正答主到了大學基本上就是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失去了各種天賦和buff加成,周圍所有人都比自己強,也比自己努力。一開始不能接受,甚至抑鬱想自殺,每天都很難過,差不多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了吧。還有就是答主英語真的非常之差,尤其是本科期間,說出來真的非常給鄙校丟臉,六級第一次考還沒過~我認真答了,就是實打實沒過的那種。插個題外話,本科期間答主沒學習,時間都幹嘛去了。。呃,我非常貪玩,基本都去玩兒了,北京的,中國的,世界各地的,平時主要是玩網遊打發時間,之前玩魔獸,是某區第一獵人,後來玩英雄聯盟,手打郊區王者。第一次玩電子遊戲是6歲吧,玩的仙劍奇俠傳柔情版(大概這個名字,盜版的,勿噴),我哥當時還特感慨我第一次玩通關竟然一次沒死過。結論:木有伯樂。一般來說,人們對小孩子的要求比較低,小孩子本身的知識水平也比較低。對於周遭很多成年人來講,指導小孩子成長相對容易。但是小孩子的年齡隨著時間的增長,外界小孩要求越來越高,在成長過程中小孩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並且趨同於周圍的「伯樂」。如果他周遭沒有高人的話,他的層次也就停止了增長。於是我們就看到《傷仲永》了……
我倒是覺得,是因為他們知道天才並沒什麼卵用,所以乾脆過平常日子,有人舉例傷仲永,不傷又如何?他能當愛因斯坦嗎,能當貓王嗎?莊子說的好,樹不值得砍就會活的久,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列123如此好玩嗎 那我也按照格式來一發hhhh
1. 只是發育早熟,等其他人趕上了以後也就資質平平了。和長個子差不多,有的人長的早,有的人晚。2. 拔苗助長,地獄訓練。早些年你跟我說有個小學生鋼琴十級我可能還會驚訝表示孩子有前途,現如今鋼琴十級簡直是標配。許多心算啊會背東西啊跳級啊之類的的孩子也基本差不多。
這些「技能」不是天賦。他們要麼在達到一個標杆後就被拋棄瞭然並卵,要麼就是反覆訓練的結果。就好比就算訓練一輩子,能有博爾特跑的那麼快的人算是極少數,但是我相信在足夠的時間下背下來幾百位數字還是對對數人來說能夠完成的。當然同時也有真·天賦異稟的小孩子們,比如相機記憶等。這些天賦未必一定會直接導致人生成功,畢竟人生的選擇權還是在自身態度,但是往往鮮少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流逝。3. 人家可能還是業界領袖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只是你不知道罷了。廣為流傳的永遠是那些「14歲哈佛少年」「中專生成百萬富翁」之類的博人眼球的亮點,很少有「某某教授在學術屆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出現在一般人的首頁對吧。我們注意到並且記憶深刻的往往都是那些「哈佛畢業生刷盤子」之類的新聞。
另外就是除了雞湯以外,好像也並沒有什麼令人信服的證據表示小時候優秀的種子選手長大大多都變成了一般人的水準吧?右腦人決勝未來
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中產階級父母教育孩子的思路是: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再找一份適合當時「新經濟格局」的好工作,成為一名會計師、律師或工程師,做一份需要常規認知技能而非常規體力勞動的工作。但在過去幾年中,遊戲規則發生了變化。今天,成為一個工程師、會計師或律師,已不再是過上穩定生活的不二之選。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美國副總統首席演講撰稿人、著名未來學家、趨勢專家丹尼爾平克,在其著作《a whole new mind》中向全世界拋出振聾發聵的問題:為什麼右腦人將決勝未來?(why right 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
當前的世界經濟困境深化了右腦思維趨勢,加快了它的步伐。當今中國已經與美國一樣,來到了一個時代轉折點。它已經開始超越常規的、批量的大規模生產,轉而需要更強的判斷力和創造力以及應對複雜工作的能力。過去幾十年屬於某些具有特定思維的人,即編寫代碼的電腦程序員、起草協議的律師和處理各種數據的MBA。然而,事情正在發生改變,未來將屬於那些具有獨特思維、與眾不同的人,即有創造型思維、共情型思維、模式辨別思維或探尋意義型思維的人。大多數發達國家目前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儘管人們還未注意到。
當前,我們正從信息時代走向概念時代(Marketing 3.0「智能社會」)。在信息時代,經濟和社會的基礎是線性思維、邏輯能力以及類似計算機般的能力;而在概念時代,經濟和社會的基礎是創造型思維、共情力和把握全局的能力。
每一個想要在這個新興世界求得生存、謀取發展的人——無論是正為自己的事業而苦惱或是不滿足當前生活的人,還是渴望下一波商戰中取得領先地位的企業家和商界領袖、希望孩子能擁有美好未來的父母,或者那些情感豐富、精明、睿智、具有創造力的人,都要面對丹尼爾平克提出的問題。遺憾的是,信息時代卻總是在貶低、甚至無視他們這些獨特的能力。而大多數國家的教育體制令人失望,無法幫助孩子們做好迎接新世界的準備。
曾經,左腦思維是司機,而右腦思維是乘客。現在,右腦思維突然搶走了方向盤,加大油門向前賓士,並決定我們要去哪裡,以及怎樣到達目的地。全球首屈一指的營銷屆權威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革命3.0》中積極回應了平克對創造型社會時代即將到來的判斷,並依此構建了營銷聖經的新格局。研究表明,儘管從事右腦思維型工作的人數遠低於從事普通工作的人數,但前者在社會中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具有主導性。著名未來學家彼得、伊利亞德說:「今天我們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未來我們將生活在過去!」未來,屬於那些擁有全新思維的人。
左腦能力往往經由大學入學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等來測評,雖然這一能力仍然必要,但已遠遠不夠。相反,一直以來都被輕視和忽略的右腦能力,即藝術、共情、縱觀全局以及追求卓越的能力,將會越來越多地決定誰會飛黃騰達,誰將舉步維艱(來自公眾號:科學育兒創新社)。這是一個顛覆性的改變!
教育,需要高瞻遠矚
無獨有偶,中國的教育家們也早在數年前就發出了21世紀的「智慧宣言」:
21世紀呼喚關注人的生命與道德的智慧,呼喚能夠高效駕馭知識與技術的智慧,呼喚「知行合一」的實踐智慧,呼喚促進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它告誡我們:「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孩子,讓他們為明天服務」,已經變得困難了。一個注重右腦思維的概念時代正在來臨。要想在這個時代取得成功,就必須摒棄舊觀點,充分開發右腦思維。那些固步自封、不願接受新事物的人將會遭受重重困難,甚至會被淘汰。最終,這個慘重的代價承擔者,正是今天這些咿呀學語的孩子們。
教育,是一項長遠的工程,這就更加需要執行教育的家長和老師們具有高瞻遠矚、預判未來的能力,按照我們的孩子22歲大學畢業、走進社會時面臨的世界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和格局來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教育。
從0歲開始教育具有的重要意義
如今,美國開始重新看待幼兒教育。在柯林頓總統時期,當時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在電視里大講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並以此為開端,出現了許多介紹幼兒教育重要性的書籍,《時代周刊》還分5次出版了《0歲教育》的特刊。在美國頗受好評的《inside the brain》一書中,作者羅納德柯圖拉克這樣說道:「我們從神經生理學的實驗觀察結果得知,大腦這個組織,並不會內在地自己發育,而是由於受到環境的刺激才能有大的發育。我們必須要對以往的幼兒發育觀念進行很大的修正……一直以來我們認為,孩子只要在上學後開始學習就可以了,在此之前可以讓他們玩耍。這樣其實已經遲了。
儘管每年都有越來越多智力能力不發達的孩子進入學校學習,但這些現象其實是可以通過早期教育進行預防的。如果對這些現象放任不理,這些兒童就會在入學後成為問題兒童,就會跟不上學校的課程進度。兒童在入學前的5年里是他們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因此,必須向全美國呼籲,在入學前絕對不能將孩子放任不管。」然而在當前的中國,似乎還聽不到宣傳學前教育重要性的聲音。不止如此,那些電視、報紙、雜誌、博客之類的公眾媒體和自媒體對幼兒教育還依然保持著反對的論調。
當前,缺乏學習能力的兒童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孩子在進入高中後因為學習能力的缺乏而中途退學。當今社會,鼓勵孩子們自由發展。很多家長認為,只要讓孩子自由自在地隨意成長就好。那麼這些在幼兒期和小學低年級階段自由自在的孩子們將來會發展成為什麼樣的人呢?等他們長大後,會一事無成,甚至連社會生活必須知識都沒有掌握(來自公眾號:科學育兒創新社)。
在教育評論家中,也有人認為:「孩子小時候只要讓他玩耍就好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聽了這些專家的話,開始不學習。因此,現在這樣不具備學習能力的孩子也在增加。如今,一些被社會上認為是成功人士的人們完全不了解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卻在著書立傳,說任憑孩子玩耍的教育方式是好的。因此,越來越多的一般讀者們便對此信以為真。這一類人完全不了解最新的大腦研究成果和新的理論,只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就認為自己小的時候就是在玩耍中度過的,什麼也不需要做。單憑個人經驗,去誤導大眾教育。
作用於大腦的才能遞減法則
任何一種生物在剛剛出生後都有一個近乎怪異的、顯著的發育成長階段。科學家們發現,小動物的這個成長發育期一般較短(比如老鼠是30天),而人的臨界期則是在0~6歲這個階段。在這一階段,如果家長對孩子不管不顧,只任其自由玩耍,那麼就會使孩子與生俱來的那些優秀素質消失殆盡。正是因為家長們不了解大腦發育過程中的才能遞減法則,才會使後來問題不斷,使得自己的孩子成長得智力發育水平低下。
世界上很多學者已經意識到:在0~6歲階段,如果孩子只是處於任其玩耍的保育環境中,那麼他們的天才能力就會不斷的消失。那些進入小學後才開始學習的孩子們,往往記不住文字。這是因為他們錯過了最重要的記憶期。比起6歲的孩子,3歲的兒童在記憶文字時會顯得相當愉快。大腦生理學家都在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981年,休伯爾(DH Hubel)和威塞爾(TN Wiesel)共同合作,他們的兩個重要發現得到學術界的認可,並為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這兩項重大發現是:
(1)由感覺接收到的經驗在教腦細胞學會如何工作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人一旦過了幼兒期後,便會失去學習這種工作模式的機會。
洛克菲勒大學的前校長威塞爾曾經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洞察。人從出生到少年時代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兒童必須生活在一個具有對視覺、聽覺、語言等進行大量刺激的環境中。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是為之後的人生鑄造成長所需的基礎。」
哈佛大學Earls教授認為:「一旦過了幼兒期,大腦便進入不可逆的狀態。在人生開始的階段,有一個形成過程,過了這一階段,所有的工作便基本結束了。在2~4歲的時候,相當於基礎工程的那部分就基本結束,之後,大腦便很難有明顯的改善了。」大腦生理學家們共同強調著幼兒期教育的重要性。
全美健康研究所的佛烈德利克·固德威爾(Frederick Goodwill)認為:「孩子是我們最應該進行投資的項目。與以前相比,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大腦的可塑性。」
神經生理學家彼得羅塞爾在幫助人們了解大腦的可塑性方面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他說:「如果想要提高兒童的思考能力、獲取知識能力,那麼幼年時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階段。」
早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曾經一度如黑匣子一般的大腦研究終於在大腦生理學家的努力下開始了。漸漸地,人們了解到人所體會過的經驗會給大腦形成給予影響時,人們都收到很大的震動。那麼為什麼在這樣的事實面前,幼兒期教育特別是右腦開發還屢受非難呢?
這是因為家長們,還有那些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們,還只是一味將目光集中在智力教育上,因而造成了教育的失衡。只依靠向大腦進行刺激來進行幼兒教育是不可取的。對於年幼兒童最基本的態度應該是「用愛心、關心、話語和認可的態度來培育」,重要的是將關注的目光集中在兒童心靈的成長方面。
關於記憶力的秘密
愛因斯坦說,孩子生來都是天才,往往在他們求知的歲月中,是錯誤的教育方法扼殺了他們的天才。可以說,教育,是一門藝術。怎樣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呢?幼兒教育最重要的當然是心靈教育。
接下來,應該是提高兒童大腦的機能了。兒童的能力是通過不斷地重複來培養。重複次數越多,兒童大腦里建立起來的學習迴路就會越粗,傳遞信息來就越輕鬆。對於學習來說,重複是最重要的。但是家長們總是會錯誤地一個勁地將孩子趕著往前走,認為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能力。兒童大腦的機能,是通過反覆學習的方法來提高的。反覆學習,會使大腦更優質、記憶力更好,學習能力提高,學習也會變得更輕鬆。猶太民族就是注重培養記憶力的典範,猶太孩子從小就通過背誦經典的方式來提高記憶力。如背誦這樣的訓練方式,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記住任何內容,而是通過反覆背誦的訓練,提高大腦的品質(來自公眾號:科學育兒創新社)。
只有教育,才能決定孩子的優劣
在世界上,曾經有一位令人矚目的天才,而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個天才在剛出生的時候曾經被所有的人認定是白痴,那麼是什麼讓這個先天不足的孩子最後成長為世界公認的天才呢?這個謎底早已揭曉,只要隨手翻翻流傳於全世界注重教育的父母手中共同捧著的那本教育聖經《卡爾威特的教育》就可以了。卡爾威特認為: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取決於天賦的多少,而是取決於從出生到五六歲這段時間的教育。誠然,孩子的天賦存在著差異,但這差異是有限的。所以,不用說生下來就具有很高天賦的孩子,就是那些天賦一般的孩子,只要給予合理的教育,也都能成為優秀的人。
而兒童早期教育鼻祖木村久一進一步向人們揭示了早期教育成就天才的真實案例:美國賓州大學的斯特納夫人、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賽德茲、美國塔夫脫大學神學教授巴爾博士、哈佛大學斯拉夫語教授威納博士以及赫赫有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心理學家詹姆斯穆勒,都是早期教育的實踐者,他們用愛心和智慧通過早期教育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
被譽為「中國現代的卡爾威特」的平凡父親蔡笑晚在其著作《我的事業是父親》一書中說:「把孩子培養成才是天下每位父母最要緊的人生事業,它在所有日常事務中永遠排在第一位!」
蔡笑晚認為,教子成才的道路上不存在「偏聽則暗,兼聽則明」的問題,而是「多聽則亂,越聽越糊塗」。一套大家都滿意的家教方法,培養出來的必然是四平八穩的平凡孩子。
既然有人說了自己的經歷,我也講講我的。
本人女,INTJ。出生在一個挺中二設定的家族,叫家族只是因為人多,從前地主出身。老一輩大多都是清華等知名大學的教授,父親那一輩從商的從政的從醫的,也有延續教師工作的。
我是家裡這一輩的長女,常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但因為處於一線城市,大環境和家族環境的衝擊下變成了封建教育下的異類。
雖然家規很多(例如門禁、不允許和同學交往過密,沒有零花錢,吃穿都只能用家裡提供的),但我真的是一點都不叛逆,遵從家裡的所有(近乎苛刻變態)的要求。我比同齡人早兩年上學,跳過一級。從小學到高中,不僅學業要達標,還得同時練舞蹈、繪畫、鋼琴小提琴、馬術、網球、跆拳道、奧數等等。記憶最深的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同時學鋼琴和小提琴,把時間像海綿一樣擠,每天練琴四個多小時,到了小學五年級就考過了十級。可惜後面學了其他東西漸漸就丟了,而且家人為我安排的就業方向也不是音樂,只是為我添上證書披一些光鮮的外殼好在別人面前臉上有光。簡單來說就是栽培包裝。
我個人敏感內向,直到初中畢業都和同學們關係非常差,因為常年專註於自己的事所以完全不會社交,根本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觸怒了對方,一言不合就只知道動手打人。到了高中家裡人允許我使用電腦才開闊了眼界,閱讀非常多的書,也逐漸懂得社交的重要性。
就像之前說的,我學各種東西都非常非常快,對老師的要求也逐漸高了,身邊的老師如流水一樣走,基本上都是我覺得利用完了學到想要的了就換掉。他們對我是個天才的認知深信不疑,說以後不管在哪個領域都肯定有大作為,我登過本市新聞、也被網站貼出來當過模範之類的,小學初中高中考上的都是廣東省排名第一的重點院校(要掉碼了),通常都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考級證書啊獲獎證書啊什麼的堆了一大摞(這裡就不細說了,回憶起來真的難受)。後來有朋友戲稱我這是被家裡人精神強-奸了,其實仔細想想我那麼配合,頂多算是合-奸(…
話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如果覺得難受的話你為什麼那麼配合?我可能會給出很多答案吧,比如我知道自己的才能只有被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出來,比如我知道對自己的控制能力不如我那些有經驗的長輩一般強大,比如我知道自己喜歡被控制然後達成他們的要求,那樣會讓我感覺被認同。
我信任我的家庭勝過信任我自己。當然,這也是我最終一敗塗地的原因。
那年是高二,爺爺去世,家庭變故正在調整的時候奶奶突然就告訴我,我的父母其實早就離婚了。為什麼從前不告訴我是因為不知道父親還能不能給家裡添新丁,是歲數的原因也是對我們母女愧疚的關係不敢再娶,當初是他出軌的。如果父親沒法有新的孩子,憑我在這一輩是最出眾的又是長女,就演算法律上分給了我母親但給我繼承權也不是件很受爭議的事。但現在父親的女朋友有了他的孩子,是個男孩,他們結婚了,所以現在可以告訴我了。我可以不受家庭控制自己愛幹什麼幹什麼去了。
那時候所有的朋友都在恭喜我終於能擺脫控制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只有我自己知道這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說實在的,我是個有點偏執的完美主義者,控制欲也極強,對事情要麼不做要麼做到完美,如果沒能完全達到定下的要求會下狠手懲罰自己,比如用皮帶抽後背或者割腕之類的,在知道我為之奮鬥這麼久的家庭其實早就不屬於自己的時候整個人都崩潰了。
我甚至不知道怪誰,怪奶奶沒早點告訴我?怪當初我隱隱察覺父母離婚時詢問母親結果被扇了耳光,她告訴我話題越界?怪那個賤人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誰的錯?
即使到了那個時候我都沒能恨我的家人,我愛他們超過愛我自己。
我生病了,但我不知道(或者潛意識知道了但選擇無視),就將所有的怨恨都撒在了那個孩子的身上。因為學的理科也有製作標本的愛好,所以經常會在淘寶上購買化學實驗的材料,我拿了些強鹼,在孩子滿月慶祝時跑去廚房把它倒進了預備用的奶粉里。事後就等著那個孩子的死能夠消除我的痛苦,結果也不知道是父親的妻子出奶很好還是奶粉快過期的原因,一直都沒用上那盒奶粉。之後沒過多久,壓抑多年的情緒隨著痛苦的劇增一起爆發了,母親說從沒見過我那麼瘋狂過,哀嚎怒吼就像快死了一樣,家裡人完全被嚇到了。我被送進精神病院,他們給我找了幾個的專家做精神分析,有說是雙相情感障礙的,有說是精神分裂的,最後具體結果是什麼沒讓我知道。
我休學在醫院治療,每天吃藥,到現在過去快四年、離出院也有半年了。我還在服藥,因為藥物副作用整天渾渾噩噩,書看不進去半個字就犯困,眼睛視力下降,認知鈍化,經常半天都反應不過來別人說的話,幾乎是廢了。現在打字速度慢,重新看了一遍剛剛寫的東西文法不通詞不達意也改不動了。
但就是不甘心,真的不甘心。這麼多年我一直睡不好,每晚都是噩夢,總是時不時想起從前的自己,再對比現在……真的不甘心。我19歲生日剛過,如果沒發生那件事現在估計已經考上醫科重本快大三畢業了。落差感、無處可泄的憤恨以及常年服用鎮定類藥物所隔離的情緒讓我迷茫,我嘗試過重新回學校讀書,但藥物副作用真的一言難盡,安眠藥下肚我甚至都沒法在早上準時起來上課,最終在母親的勸說下只好放棄。
藥效到了,眼睛睜不開,雖然說到最後有點偏題——而且我也沒長成普通人,至少普通人還不需要吃藥才能穩定情緒。但就讓我感嘆一句吧: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晚安。因為沒創造力
天才是靠創造力和靈感,而不是智商。智商高的多了去了。創造力和靈感可不是人人都有
中國有句古話,叫 悶聲發大財
何為天才?天生之才!我來給你解答,正所謂世間萬物皆有靈,靈性即天生之才,但是成人天才的太少了(除非保持一顆童心),大部分都是天才兒童,因為成人的心已被塵世所污,正所謂雜草太多已至於天生靈性被遮蓋,當你滿腦袋都是愛恨情仇貪痴嗔,你的靈性註定被掩蓋,正所謂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當你死後,世間萬物與你又有何干,這天還是天,這地還是地,對於別人來說你來過,對於你來說,世界已無,回想一下當你小時候你最擅長什麼?現在你在做什麼?只是因為你過多的追求欲,這些東西已經讓我們喪失本性,喪失天地所給的那份靈感,那些東西一直都存在於我們身上,只是我們意識不到而已,人本來就是集萬千造化於一身,你聽,世間萬物多動聽,你聞,世間萬物多芬芳,你看,世間萬物多繽紛,你嘗,世間萬物多美妙,你餓,萬物中有食物,你渴,萬物中有水,你累,萬物中可以做出床讓你休息,人本來就是天之生地之養,自由之身,只不過看不透這點偏偏去追求世俗之中的慾望,正所謂有得必有失,得到的越多同樣失去的也就越多,你在塵世擁有的越多,那反而是枷鎖,我要替你悲哀,你被套牢了,你就失去了自由之身,自由之心,慾望是造物者給你行動的動力,但是,過猶不及,所以人本來是萬物之靈,反而被慾望束縛,那是因為慾望太多了,心放下了,人也就不那麼累了,不那麼苦了,為何會有佛主創立佛教解脫世人,耶穌創立基督教解脫世人,這些人都是思想開悟者,都是思想家,教育家,要想不那麼苦,累,就要慾望有個度,那樣人就非常幸福,人才對得起萬物之靈這個稱謂,正所謂: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才能不能變現
額,來一個天馬行空的回答,各位看官老爺覺得好玩一笑便可,不好玩請輕虐,求別噴?(ˉ?ˉ?)
正文來了
——————————(我是分割線(●—●)) 我懷疑啊,這些年齡小的天才都是喝的特製孟婆湯,清除記憶不清除上世已經有的智商,等到這一世報道了學習啥都是飛速,你問他他也不明白為啥,就是看了就會。。但是那個上世智商為這世開個好頭,但上世智商也是有限度的,支撐到某一時間後就竭力了,而這世智商有可能因為沒有得到開發受壓制就成種子了或者特別弱小。結果就是像你說的神童到大了基本都沒啥成就了,因為這世也是占的上世的便宜。。。這樣才能解釋通為啥這個現象。。。就好比富二代(PS:提起這個名詞我都感覺自帶光忙效果~( ̄▽ ̄~)~),他們生下來老子就有錢各種買買買,自個從小有求必應相對於不是那麼能有求必應的孩子已經是神級存在了(我小時候一直想買遙控車。。。媽蛋。。到現在了都沒實現)所以在後來慢慢長大成人後有可能(注意哈是有可能)就成了大爺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逍遙自在,也沒有考慮過自力更生、養家糊口,所以自己的掙錢養活自己的能力就很弱。如果出現電視劇狗血劇情,老子的產業崩盤了,一蹶不振,二世子發現:喔~ 買!lady嘎嘎@_@吃什麼啊,喝什麼呀,以前的依靠一毛都沒有了腫么辦 於是有兩種可能:1、廢了,自己的技能沒有好好培養,吃老本也吃不上了;2、痛定思痛,老子要買遙控車啊啊啊啊啊啊 (哎 哎 ,腫么可以拿我的理由當你的饅頭)痛改前非,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然後發奮圖強終於可以養活自己了,然後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PS:此處還可分支第3種,就是不僅翻身農奴把歌唱了,而且抓住機遇升職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這種可能就是媒體會鋪天蓋地要寫的稿子,某神童自幼天資過人,2歲。。3歲是吧,成年後默默無聞,跌落神壇,後又經過潛心修鍊重登華山之顛成就一段傳奇!。!。!。行了,逼逼的啥我都快忘了,就這吧ㄟ( ▔, ▔ )ㄏ比如說 《傷仲永》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會忘恩負義?
※「兒童是成人之父」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
※怎樣儘快讓大眾知道心理學不只是心理諮詢或弗洛伊德?
※有哪些值得推薦給初學者的英文心理學書籍?
※人的精神狀態由正常到崩潰是怎麼過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