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是否真正悲觀,未來在哪裡?

特殊的日子,重新審視我們所在的節點


我的家鄉,離北京200公里的一個小城市。沒有什麼大公司,除了醫院學校警察等事業單位以外,就是餐飲酒店商場等行業,一般工資兩千多吧。超過四千的很少。但是房價是這樣的。

我從小生活在城鄉結合部的地方,現在家裡附近是這樣的。

那些藍色紅色的小屋子都是臨時建的為了增加房屋面積多拿錢。但是大多沒什麼用,開發商也不是傻子。

現在在老家的公交車上聽到最多的話題就是誰家拆遷,拿了多少多少錢。誰家沒有拆遷,但是據說什麼時候就要拆了。

小學同學上大學的大概20%,現在大多都不工作或者隨便找個臨時的工作。但是每個人都很闊,幾乎都有車和至少一套房子。我小時候學習比較好,高中到了當地最好的高中,同學也都是城市裡出身,家庭教育都很好,我們經過三年艱苦學習,在河北的高考分數線下殺出重圍,高中同宿舍同學8人幾乎都上了211/985,但是高中的這部分同學都非常迷茫,在河北無非就是在老家工作或者在北京工作。但是無論哪邊,都買不起房。大家都沒了高中時候的那股拼勁,看到周圍農村一些不用努力卻突然報復的初中畢業就退學的年輕人,還談什麼理想和奮鬥。


我多年的研究最終發見:

餵飽最底層

安撫中下層

滿足上層

約束最上層

然後各階層聯合起來剝削壓榨中產

是實現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唯一不二法門。

需要特別聲明:上述中產的定義是指,上一輩家庭沒有財富積累,自身收入來源絕大部分是工資的人群,其中主體部分是拿到每年6萬到20萬之間的所有人群(包括白領、自由職業者和創業者)。20萬是個暫定數字,也可能調整為30萬(比如在一線城市)。如果你年薪百萬但只有工資收入,你也是中產。

未來經濟發展好壞,取決於上述方案實施的效率。

有時間以後會說明上述結論的推導過程。

***********************

稍微再詮釋一下。

餵飽最底層————精準扶貧(增加財政支出)

安撫中下層————低工薪階層減稅、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租售同權(減少財政收入、增加財政支出)

滿足上層————不徵收房產稅、資本利得稅(減少財政收入)

約束最上層就不說了

好了問題來了:

各個都是減少收入、增加支出,那麼虧空這一部分從哪來呢?從哪來呢?

中國經濟的未來就在於不斷的剝削中產,還有疑問么?

好我就知道你們有疑問。

稅收的構成:其中增值稅、消費稅是大頭,個稅占的比例不大。

個稅:毫無疑問的,中產貢獻了絕大部分。低收入者不交稅;高收入者有一百種方法避稅逃稅。

增值稅:商品在流轉中增值形成的稅,由最終消費者承擔全部稅收,流通環節中交的增值稅都能抵扣。而哪個階層是消費主義的信徒,消費支出最多呢?

消費稅:看名字就知道了。

關稅:進口車、進口表、進口奢侈品,價格都要比國外同類高一倍以上,多出來的差價有很大一部分是關稅增值稅。這些商品都是誰買的最起勁呢?

前一陣子華為報道一個傑出員工,13級的工程師就拿了一百多萬的年終獎。但是各位,你可知道這一百多萬年終獎里多少要交稅嗎?(假設華為誠實交稅不逃稅)這位工程師熬的多少個通宵是為了給最底層、中下層、上層請客買單而去熬的嗎?

嗯,看最後一行——最低貢獻出418,495元。


原文鏈接在此,多讀少說,沉默是金

梅新育:中國前途:魚躍成龍還是起飛夭折?

一、新興國家起飛夭折警示中國

  毫無疑問,在1980年代以來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是發展實績最為出色的一家,即使不將港澳台地區納入統計,中國也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出口大國,擁有全世界最多、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巨額外匯儲備,裝備製造業產出2013年就佔到了全世界1/3,相當於第二名德國的兩倍半,被國際社會普遍視為19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最大的贏家。由此上溯到二戰之後,乃至鴉片戰爭以來,面對西方挑戰和「趕超」的壓力,中國即使不是迄今表現最佳的國家,至少也是表現最佳者之一。然而,中國此前數十年經濟社會起飛的最終結果是什麼?魚躍成龍?發展停滯?還是更糟糕的起飛夭折?隨著中國攀上如今的高度,這個問題也日益鮮明地擺到了我們面前。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較長時間跨度上考察全世界,我們不難發現,從二戰之前到二戰之後,直至冷戰結束到如今,出現過良好發展勢頭、經歷過經濟「起飛」的發展中國家可謂多矣,修成正果躍居發達國家者卻寥寥無幾。1970年,全世界有108個人均收入低於7000美元的國家;到2010年,其中只有4個上升為按世界銀行標準定義的高收入國家,[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第42頁。]但其中安地卡及巴布達、赤道幾內亞、馬爾他3個屬於地小人少的島嶼經濟體,且赤道幾內亞盛產石油,不僅不具備代表性,而且赤道幾內亞實際經濟社會發展遠遠達不到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這三個小國高收入的可持續性更令人懷疑,只有韓國算是例外,人口較多,國土面積接近10萬平方公里,經濟社會發展可持續性不錯。除了極少數成功者魚躍成龍之外,絕大多數經歷過經濟社會發展「起飛」的經濟體都折戟沉沙,要麼是在經濟增長戛然而止之後陷入長期的「發展停滯」泥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拉美化陷阱」;要麼下場更加糟糕,整個社會在經濟崩潰與內亂、戰爭相互增強的震蕩之中徹底崩潰,我稱之為「起飛夭折」。

  「趕超」不成反而「被趕超」是經歷過經濟社會起飛的後發國家的常態。即使不回顧二戰之前,二戰之後的歷史就已經一次又一次見證了雄心勃勃奮力趕超的發展中國家遭遇經濟崩潰而使其前期成就化為泡影:1950—1980年間,巴西人均GDP增長接近5%,但在1980年代的債務危機中全面經濟崩潰而陷入「失去的十年」。阿根廷的經濟崩潰更為驚人:1913年,其人均GDP超過歐洲,2007年則僅相當於西歐的1/5。[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第42頁。]……至於遭遇「起飛夭折」的國家,其處境更是悲慘:

  今天提起阿富汗,一般人能夠聯想起來的恐怕就是塔利班及其「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的極端主義統治:被炸毀的巴米揚大佛,禁止女性上學,暴力強迫女性穿戴面紗罩袍,《時代》周刊封面那個慘遭丈夫割鼻的18歲阿富汗少婦艾莎(Aesha Mohammadzai),……,以及連綿不斷的戰亂,塔利班已經令阿富汗政府焦頭爛額,更極端的伊斯蘭國(IS)又異軍突起。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的全面統計更顯示,該國可以享受自來水供應的城市居民不到20%,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基本醫療只能覆蓋40%人口,嚴重缺少醫療人員,尤其是女性醫護人員;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65‰,平均壽命44.5歲;……[ 外交部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然而,在1970年代動亂之前,如今滿目瘡痍的阿富汗也曾經取得過長足發展:設立了一批紡織廠等近代製造業企業,建設了水電站,首都喀布爾可以看到現代商業設施和大面積的玻璃櫥窗,1946年成立了全國最高學府喀布爾大學,女性可以穿著西式時裝、乘坐公交、讀大學、上班,……但1989年蘇軍撤走後經過20餘年內戰,阿富汗已經淪落到如今這幅模樣,民生凋敝,就連傳統的農牧業也衰敗不堪,只有漫山遍野的罌粟花燦爛得令人心悸,種毒、制毒、販毒全產業鏈「欣欣向榮」,成為該國頭號「自主創新支柱產業」,躍居世界第一大毒源地「金新月」中心。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2012世界毒品報告》、《2013世界毒品報告》提供的數據,2012年阿富汗罌粟種植面積比2001年增加20多倍,鴉片產量增加近40倍,佔世界非法鴉片產量74%,海洛因產量佔世界總產量80%以上,鴉片貿易收入占其GDP總量的8.2%。

  今天的巴基斯坦經濟發展滯後顯而易見,以至於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2011年5月9日發文《親愛的中國:請幫我們搞定巴基斯坦》,文中稱巴基斯坦為「世界上最破敗的國家」。2011年,巴基斯坦經濟增長率僅有1%,通貨膨脹率則高達12%。然而,巴基斯坦並非一直是這種破敗模樣,而是也曾經歷過經濟增長迅速的光輝歲月,1960年代就被巴基斯坦政府稱作「發展十年」。在那段時間裡,巴基斯坦經濟增長率連續十年超過6%。但也是在這一時期,巴基斯坦東西部收入差距擴大了一倍多,產業工人工資暴跌1/3,國家外匯收入落入精英階層腰包,22個家族控制了全國2/3的工業資產、4/5的銀行與保險業務,……[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第12頁。]1970年12月,以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為首、代表東巴基斯坦利益的人民聯盟獲得大選勝利,東、西巴基斯坦區域矛盾陡然激化。1971年3月26日,人民聯盟宣布東巴為自主、獨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當年11月21日,印軍大舉入侵東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12月17日,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巴基斯坦戰敗被肢解,原東巴獨立成為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而巴基斯坦的「發展十年」也徹底終結了。

  2011年大選後巴博和瓦塔拉兩派武力爭奪總統權位的內戰令象牙海岸滿目瘡痍,集體屠殺和大規模強姦令象牙海岸人民蒙受了慘痛的災難,強姦最小受害者年僅7歲。倘若沒有利比亞戰爭,始於大選爭議的象牙海岸內戰就是2011年非洲大陸最慘烈的戰爭。儘管瓦塔拉在法軍獨角獸部隊支持下取得了勝利,但這位前國際組織職員一直被許多象牙海岸國民視為鄰國布吉納法索人,尤其難以贏得原來占象牙海岸人口多數且經濟文化水平較高的基督徒衷心擁戴,能否長久有效駕馭住那些在西方武力威懾下對他表態效忠的政黨軍閥尚在未定之天,即使他駕馭得住林立的政黨軍閥,即使他能贏得中部和南部基督徒順從,他要收拾的象牙海岸經濟社會爛攤子也令人觸目驚心:

  象牙海岸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的「重債窮國」,即使在巴博-瓦塔拉內戰爆發之前,近年經濟也只能維持低速增長,社會狀況更是一團糟。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9年人類發展報告》,象牙海岸人類發展指數在世界182個國家中排名第163位;在《2014年人類發展報告》中,2013年象牙海岸人類發展指數在世界187個國家中排名掉到第171位;14%的國民食不果腹,國民人均壽命從1980年的56歲降至2008年的47歲,2013年居民預期壽命才回升至56歲;在這個西非地區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國家,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的44.6%,經濟首都阿比讓集中了全國人口的20%,但只有77%的城市居民和不到15%的農村居民使用電力照明,2012年通電率為47.3%。艾滋病傳播迅速,2007年艾滋病患者佔15—49歲年齡段人數的4.7%,是西非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國家,目前約有57萬人感染艾滋病;……

  可是,象牙海岸在二戰後獨立初期也曾經歷過穩定發展的好時光。在號稱「非洲聖人」的開國總統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Felix Houphouet-Boigny)領導下,1960—1980年間,該國GDP增長22倍,年均增長率高達11%,創造了「經濟奇蹟」,且獨立後二三十年內國內政局一直平穩,在動蕩不安的黑非洲堪稱和平綠洲。因此,直到1990年代初,西方國家都一直將象牙海岸譽為「黑非洲獨立發展道路的標尺」,法國人更將這個昔日不入眼的前殖民地親昵地稱作「法蘭西後花園」。然而,進入1980年代後,受西方經濟危機影響,象牙海岸經濟就陷入了多年頹勢,1990年代中期雖曾一度復甦,但在這個多部族、多宗教國家,多黨制後冒出的150多個政黨之間鬥爭很快就突破了一切底線,1999年開啟的軍事政變和2002—2007年全面內戰徹底打斷了該國經濟重拾起飛勢頭的希望。2011年被推翻的前總統巴博執政後,厲行財政緊縮政策,開源節流,刺激出口,鼓勵投資,積極改善同國際金融機構和西方國家關係,努力尋求外援,取得一定效果,但經過這又一場傷筋動骨的競選和內戰,象牙海岸經濟至少需要四五年時間才能恢復到巴博和瓦塔拉競選之前的水平。「在我之後,洪水將至」——開國總統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1993年末臨終時的憂慮已經成為這個國家難以改變的殘酷現實。

  曾幾何時,南斯拉夫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中經濟最發達、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出國旅遊、私家別墅、私人轎車、……,其居民早早過上了猶如西歐居民般的生活方式,曾令1980年代的中國國民艷羨不已。1979年南斯拉夫人均GDP已達2635美元,同年中國人均GDP只有419元人民幣。南斯拉夫電影之所以流行於我的少年時期,這是重要原因。在科技方面,這個中型國家曾經在橋樑等領域創造過多項世界第一:1956年,貝爾格萊德建成跨徑261米的薩瓦河一號橋,成為世界第一座大跨徑鋼箱梁橋;1980年,南斯拉夫建成跨徑390米的鋼筋混凝土拱橋;……然而,一場內戰把統一、富庶的南斯拉夫撕碎成了一群孤立、窮困的小國,現代橋樑技術曾經領先於中國的塞爾維亞現在要依靠來自我家鄉武漢的企業建造其境內第一座多瑙河大橋——澤蒙大橋,在南斯拉夫的廢墟上還冒出了科索沃、波黑兩個黑幫橫行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政權,2010年歐洲委員會授權迪克·馬蒂撰寫發布的科索沃問題調查報告直指科索沃總理哈希姆·薩奇為「犯罪集團首領」,長期從事毒品、武器乃至人體器官走私活動。「阿拉伯之春」爆發、伊斯蘭國興起之後,科索沃、波黑、馬其頓等西巴爾幹國家和地區更大有成為歐洲大陸恐怖主義淵藪之勢:

  2015年5月1日,美國30家日報同時刊登文章指出,西巴爾幹國家是恐怖分子招募地,波黑、科索沃、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尤甚,是」伊斯蘭國外籍戰士的歐洲來源地。科索沃儘管人口少,而且最親美,但加入伊斯蘭國人數占人口比例最高,科索沃和波黑可能成為向西方輸送聖戰者的通道。伊斯蘭國幾年來早就聲稱要佔領巴爾幹,將巴爾幹納入自己的版圖。文章稱,巴爾幹地區戰略地位重要,現在處於危險之中,尤其是波黑、科索沃和馬其頓,這些瓦哈比教派影響力和滲透力最甚的地方。[ 王洪起:《美及北約加強與巴爾幹各國合作對抗俄羅斯》,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世界問題研究》,2015年第190期(總第3826期),2015年6月7日。]

  2015年7月19日,英國首相卡梅倫提出打擊本土伊斯蘭極端主義蔓延的五年計劃,此時伊斯蘭國已在距波黑首都薩拉熱窩不足100公里的奧斯韋村秘密買地建立了據點和訓練營,該村幾個月里有12人赴敘利亞參戰,5人戰死;整個波黑兩年里逾200人赴敘利亞加入伊斯蘭國,其中51人參戰後回國,[ 《英國誓言與IS爭奪下一代》,《環球時報》,2015年7月21日,第16版。]成為在該國乃至整個西巴爾幹地區散布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的「播種機」。

  ……數百萬傷亡更給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打上了「二戰之後歐洲最殘酷戰爭」的標記,2011年姆拉迪奇將軍(原波黑塞族軍隊領導人)被捕又撕開了塞爾維亞、波黑等前南斯拉夫國家人民的傷口。從2011年到2013年,連續數年的5月25日鐵托誕辰紀念日,前南斯拉夫各國成千上萬人都舉行了如同南斯拉夫時代那樣的紀念活動,懷念那個逝去的時代,但失去的統一國家、富庶和平生活和生命已經無法挽回了。

  蘇聯曾經是世界兩大超級大國之一,一場劇變徹底斷送了它的地位,三百年來統一的俄羅斯/蘇聯國家四分五裂,俄羅斯等前蘇聯共和國經歷的經濟倒退和損失超過衛國戰爭,社會倒退更令人觸目驚心,全世界目前共有9個國家的預期壽命低於其1970年水平,除了6個非洲國家外(剛果民主共和國、賴索托、南非、史瓦濟蘭、尚比亞和辛巴威),另外3個是前蘇聯國家: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其中,俄羅斯聯邦男性預期壽命在1989—1994年間銳減7年之多。[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第32、34頁。]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開始在中亞、高加索和韃靼斯坦復活,一夫多妻、奴隸制度在某些地區堂而皇之走上前台,12世紀形成、被蘇維埃政權嚴厲禁止70年的「搶婚」風俗沉渣泛起,在中亞和外高加索日益流行;新納粹武裝橫行烏克蘭;車臣戰爭、納卡戰爭、塔吉克內戰、喬治亞內戰、烏克蘭戰爭、接踵不斷的恐怖襲擊、接二連三的政變……更給蘇聯解體進程抹上了無法消除的濃重血色。這個君士坦丁堡陷落後號稱「第三羅馬」的國家,它驍勇的軍隊數百年間令各穆斯林對手聞風喪膽,頓河哥薩克高唱軍歌「用鋒利的馬刀向土耳其人的脖子問安」衝鋒陷陣所向披靡;如今則被科威特女政客公開揚言當作為本國男人採購性奴的來源地。

  ……

  根據Paul Collie和Anke Hoeffler估算,當今各內戰國家要恢復到沒有戰爭時期的GDP水平,平均需要21年時間。獅子山經歷了11年戰爭後,居民收入減半;賴比瑞亞估計的退步程度為80%。代頓和平協議簽署18個月後,波黑居民失業率仍高達65%—75%。[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第56頁。]

  進入新世紀以來,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表現優良,增速明顯超過發達國家,歷時近十年之久,在世界經濟中所佔份額顯著提升,而且較高的經濟增長從東亞擴散到了南亞、拉美、非洲等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令1980年代以來「失去的十年」乃至「失去的二十年」恍如隔世:

  1983—1992年間,世界實際GDP年均增長3.4%,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一枝獨秀,年均增長率達到7.3%,非洲只有2.0%,中東、馬爾他、土耳其為3.5%,西半球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只有3.3%。1993—2002年間,世界實際GDP年均增長3.5%,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繼續以7.2%的年均增長率獨領風騷,非洲為3.1%,中東、馬爾他、土耳其為3.6%,西半球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只有3.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2001年10月)》,第195頁。]

  此後,新興市場經濟體實際GDP增速全面超越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席捲西方世界的次貸危機也未能打斷其上升勢頭。2008—2010年,世界實際GDP增長率依次為2.9%、-0.5%和5.0%,其中先進經濟體增長率依次為0.2%、-3.4%和3.0%,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則為6.1%、2.7%和7.3%。這樣,在2010年全球實際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所佔份額已達47.7%,僅中國一國就佔13.6%,接近整個歐元區所佔份額(14.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2011年4月)》,第181—188頁。]到2012年,全球實際GDP中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所佔份額已達49.9%,僅中國一國就佔14.9%,超過整個歐元區所佔份額(13.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2013年4月)》,第139頁。]特別是中國等東亞經濟體在製造業領域顯示出了強大的競爭力,中國已經躍居世界頭號製造業大國,尤為可喜。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黃金年代」,從總體上看,各國人均收入差距仍在繼續擴大。1970—2010年間,發達國家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3%,而發展中國家為1.5%。1970年,全世界收入最高的1/4國家其平均收入是最低1/4國家的23倍,2010年可達29倍。最富裕和最貧困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鴻溝已經前所未有地擴大而難以逾越。今天,最富裕國家列支敦斯登要比1970年最富裕的國家富裕兩倍;而今天最貧困的國家辛巴威則比1970年的最貧困國家(也是辛巴威)窮25%。而且,實際平均收入低於1970年水平的不止辛巴威一國,而是有13個國家,均處於全世界收入分布最後1/4的國家群體。[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第42頁。]

  哪怕是那些增長最快、被視為發展中國家之光的國家,其人均收入與西方國家差距也很大:1970—2010年中國人均收入增長21倍,波札那增長8倍以上,馬來西亞和泰國增長4倍以上,但中國人均收入僅有發達國家平均值的1/4,波札那、馬來西亞和泰國離這個水平還相去甚遠。[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第42頁。]更不用說這些國家的快速增長不能掩蓋發展中國家群體內部分化大大加劇的現實。中國、波札那、馬來西亞等國自1970年代以來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任何一個富裕國家,但葛摩、伊朗、塞內加爾等國則停滯不前,象牙海岸、馬達加斯加、辛巴威等國更深受經濟崩潰之困,其中辛巴威經濟自新世紀以來萎縮了30%之多。

  正因為如此,近年一度流行的「西方經濟政治霸權是否會被新興國家取而代之」很大程度上是個偽問題。不錯,近年來,從次貸危機到主權債務危機,西方國家深陷金融經濟危機困擾,風波迭起,新興國家則表現相對優異,越來越多的人在越來越多的場合提到了這個問題,以至於美國總統奧巴馬2011年5月25日下午在英國國會演講時也認真地談論了許多西方人的這一憂慮。2011年,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總裁人選之爭中,金磚五國就此集體發聲,更被世人視為對西方國際金融霸權的公開挑戰。但自從2012年以來,在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否退出的懸疑陰影下,在逐步深化的初級產品熊市壓力下,新興市場經濟體已經相繼大面積陷入嚴重經濟震蕩,「阿拉伯之春」動亂和由此而來的利比亞、敘利亞戰亂,更讓人們看到了新興市場經濟體再度「起飛夭折」的風險,而目前世界上面臨戰爭和內亂風險的國家不止一個,其中不乏印度這樣的熱門新興市場經濟體。

  二、中國是否會重蹈動亂覆轍?

  中國歷史上曾經不止一次經歷過人口銳減、社會經濟文化大幅度倒退的「天下大亂」,漢末三國、晉末五胡十六國、安史之亂、靖康之變、蒙元入侵中原、明清鼎革、咸豐同治戰亂……在這些大動蕩中,中國人口減少幅度往往超過一半,甚至超過3/4;人口減少絕對數字數千萬,甚至上億。與這些動蕩造成的人口損失比例和絕對數字相比,造成3500萬中國軍民傷亡的14年抗日戰爭猶有小巫見大巫之感。慘痛的歷史教訓,凝結成了「黍離」、「荊棘銅駝」等一批指代國破家亡離亂之悲的成語典故,在民間留下了「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之類痛徹骨髓的悲歌。經過60多年奮鬥贏得的發展之後,今天的中國如果如同巴基斯坦、象牙海岸、南斯拉夫那樣被內亂、乃至內戰打斷發展進程,我們的損失又絕非這些國家的人民所能比擬。因為即使不將港澳台地區納入統計,中國也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一貿易大國,又是全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被國際社會普遍視為19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最大的贏家。

  無需諱言也無人諱言我國還存在許多問題,不少問題還相當嚴重;但無論是縱向比較還是橫向比較,我們都不難看到,中國能有今天,成就何其巨大。因為新中國脫胎於這樣一個國家:

  大大小小的軍閥和土司、喇嘛、阿訇門宦們各據一方,名義上的一國之內有數十上百支互不統屬的武裝,不僅沒有統一的財政、貨幣體系,甚至沒有統一的鐵路軌距;海關(舊中國最大稅源)和海岸警備部隊全部由西方人把持;財政支出須由駐華外國使團一致簽字批准;進出口關稅稅率由西方國家制定;主要港口、咽喉要道和首都均駐紮外國軍隊,外國軍艦自由出入長江和其它中國主要內河,在遠離長江口兩千多公里航程的重慶和長沙肆意橫行,僅1926年9月5日英國軍艦炮轟四川萬縣縣城(今重慶市萬州區)一案,中國軍民就死傷千餘人,被毀民房千餘間;西方人在中國享受治外法權,美軍大兵強姦兩江總督孫女和地方政府現任高官夫人也可逍遙法外;……某些中國自由主義者盡可以將鐵證如山的1946年沈崇案說成是中共地下黨設置圈套,而為他們心愛的美國和美國大兵百般辯解,無視基本事實、基本邏輯,無視數十年來世界各地美國駐軍層出不窮的嚴重性犯罪案件,但1946年沈崇案,1948年20來個美軍飛行員設局輪姦30多名中國名媛的武漢「景明樓事件」,……所有這些案件,永遠會讓擁有起碼廉恥感的中國人感到刺骨的屈辱和憤怒。

  直到抗戰之後,中華民國名義上已是世界五強、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絕大多數人一致公認的某些小國、弱國也敢於向中國伸手。當時在分裂、反分裂鬥爭激烈的新疆,不僅蘇聯、美國、英國等大國設立了領事館(其中蘇聯5個),連阿富汗這樣不大的中世紀王國,連剛剛獨立、還在為瓜分殖民者遺產大打出手的印度與巴基斯坦也在南疆設立了領事館,將政治觸角深深插入中國國土。這些領事館在新疆大力發展雙重國籍,僅同時擁有蘇聯國籍的中國公民就達一二十萬之眾,獲得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國籍的中國公民也為數可觀。到1962年中蘇論戰激烈之時,依靠長期積累的影響,蘇聯策動「伊犁事件」,五六萬邊民外逃,兩名少將和40多名校、尉軍官出走,西陲震動。

  對比今天驅逐了外國駐軍、向非洲大陸派駐維和部隊人數為聯合國「五常」之最、2013年首次向馬里派駐成建製作戰部隊執行維和任務、獨立自主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新中國進步之大,顯而易見。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都是既得利益階層,沒有任何利益能比這份既得利益更大。為了贏得這樣的進步,我們在建國前付出過數以千萬計的犧牲,在建國後付出了兩三代人的血汗。為了集中資金用於投資,我們曾經大大壓縮了國民的消費,以至於我讀小學時語文作業造了這樣一個句子——「我們晚飯搶豆腐達到了白熱化程度」,逗壞了父母和老師;而且我生長在大城市武漢,並非窮困鄉村。中間磨破的枕巾也捨不得馬上全部丟掉,善於持家的母親會把它剪成兩塊,補在另一塊磨破的枕巾上,繼續使用,白天則在縫補過的枕巾上加蓋一塊完整的新枕巾。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的中國城市居民中並不少見。直到國家已經全面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1980年代,西藏軍區副司令員仍然活活累死在巡視邊防線的風雪路上,我父母老領導劉伯伯身為海軍高級軍官的女婿仍然犧牲在南海一線,而這位烈士的父親曾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劉伯伯的丈夫也先後擔任過武漢軍區和瀋陽軍區的炮兵司令。保衛先輩和我們付出巨大代價方才贏得的勝利果實,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更是我們和子孫後人安身立命、爭取更大發展之本。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經歷了開元天寶年間的極盛時代和安史之亂後的顛沛流離,詩聖杜甫寫下了這首椎心泣血的《憶昔》;國家不幸詩家幸,這種經歷,我不願親身體驗,我希望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國家避免遭遇這種厄運,相信這也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正常情感。

  三、全球金融危機及其轉折——我的心路歷程

  那麼,我們能夠保住今天的成果並爭取可持續的發展嗎?對我們奮鬥目標的最大威脅來自何方?我們有無可能遭遇這樣的「發展停滯」乃至「起飛夭折」?這種風險客觀存在,而且不容忽視。變生肘腋,禍起蕭牆;雖然早在10多年前我就親身遇到過極端敵視中國之輩,從那時起我就對他們的野蠻、殘忍不抱任何幻想,但這番憂慮真正浮上心頭,還是在次貸危機升級之後,因為從次貸危機一開始,我就不認為單純的經濟衝擊能夠嚴重損害中國,而是認為最大的風險在於經濟衝擊可能引發社會危機、政治危機並與經濟衝擊相互促進。在2009年2月20日《經濟觀察報》上,我以《中國外貿在危機時期的主要風險》為題撰文,其中有這樣一段:

  「不僅如此,貿易夥伴的經濟危機還有可能向政治危機轉化,不僅損害貿易夥伴吸收進口的能力,還危及我國企業、國民的人身財產安全。經濟危機轉化為政治危機,歷史上從來就不鮮見,因為統治集團的反對派必定會視之為奪取權力的機會而力圖充分利用;以下因素又將加劇這種風險:政府實施反危機政策損害部分群體的利益,如拉脫維亞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救援條件實施的結構調整所引起的不滿,俄羅斯限制進口損害了濱海邊疆區的汽車改裝業和國內眾多地區發達的消費品進口相關產業;公開或潛在的敵對、競爭國家藉機支持反對派挑戰執政集團。從一向公認存在較多潛在政治麻煩的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俄羅斯到屬於西方集團的冰島、法國,規模可觀的遊行和罷工已經揭示了這種風險,更大的政治動蕩乃至政變風險還在後面。

  即使在中國,經濟降溫也同樣蘊藏著不可忽視的政治風險。在2月17日啟動『千萬農民工援助行動』的電視電話會議上,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孫春蘭表示要嚴密防範『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一些企業遇到的困難對農民工隊伍進行滲透和破壞』,不過是一聲警鐘而已。倘若既得利益集團不能與大眾共度時艱,而是打著『反危機』旗號企圖加大力度剝奪普通國民的經濟和社會權利,上述風險還會升高。」

  後來給另外一家報刊寫的同類主題文章中,第二段我是這樣寫的:

  「在我國國內,經濟降溫同樣蘊藏著不可忽視的政治風險。因為我國出口企業的勞工權利等問題一向嚴重,在繁榮時期容易掩蓋,在外部市場蕭條、大量失業之時,失業大軍此前多年積累的怨氣就有可能爆發,我們的敵對勢力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更糟糕的是,既得利益集團會打著『反危機』的旗號企圖加大力度剝奪普通國民已經所剩無幾的經濟和社會權利,如對新《勞動合同法》、最低工資制度的攻擊,廣東有政協委員要求取消工人帶薪休假制度,以及公安部長助理鄭少東(已因經濟犯罪被雙規)和廣東省檢察院的『法不上高管』主張,都可作如是觀。這些主張將加劇中國社會的矛盾,『法不上高管』之類主張甚至不如兩千多年前的商鞅、王莽,因為前者敢於處罰太子的師傅,後者能因親生兒子殺害奴婢而令其自殺,堪稱中國人權、法律的歷史性巨大倒退。政府如果不能有效壓制這類剝奪國民權益的企圖,目前尚在正常限度內的社會階層矛盾未嘗沒有可能轉化為激烈的階級鬥爭,包括嚴重暴力衝突。所以,我們在考慮外貿解困措施時必須防止淪為剝奪普通民眾的工具,否則,一旦激起社會動亂,我們百死莫贖。對我們來說糟糕的是,由於我們把『改革』作為至高無上旗號時間太長,權貴階層只要打起『改革』的旗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踐踏一切法律、道德,不可避免的結果是一切法律、道德都喪失了威信,既得利益集團的掠奪行為也就越發肆無忌憚。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問題會日益顯著。」

  同年7月,吉林通鋼事件和令人椎心泣血的烏魯木齊「七五」暴亂先後爆發,深受震撼之餘,我於7月28日寫下博文《728隨筆》:

  「此次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爆發以來,2009年7月當屬中國受衝擊最嚴重的一個月,不是這個月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數字不夠光鮮,而是社會穩定所受威脅顯露。對於任何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而言,從月初到月底分別在西北和東北發生的兩起事件,都是對他們敲響了警鐘。有必要再次提醒我們大家明白,我們享受的和平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我們無所作為就能夠永遠保持的。

  有時候我會羨慕我去世已逾十年的奶奶,她在青少年時代經歷了軍閥混戰、全面經濟衰敗、外敵入侵,幸運的是解放後享受了近50年的國內和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亦福哉!我們生於安樂,是否會死於憂患?從小讀了很多歷史書,對動亂、社會解體多少有些概念;我也常常回想胡繩老人在1989年的那句令我倍感震撼的話——『我生於憂患,希望不要死於動蕩』。

  我們能否保持長治久安?看看大漢王朝前期遭遇過的驚濤駭浪,看看我們的一些條件,我時時感到鼓舞;看到某些言論和行為,我又感到信心受挫。不管如何,我們還是要儘力而為。哪裡可能出問題?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如何解決?這都需要我們站在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立場上、本著客觀的精神去探索,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也是忠誠的具體體現。寧可滿懷憂患防患於未然而生,不可渾渾噩噩坐等災禍臨頭而死。畢竟,我們與有些人不同,他們早已把大部分資產轉移到海外,手持N本外國護照,每日所思所想,不過是挖空心思設計新的劫掠方法而已,一旦出事,拍拍屁股,一飛了之,而我們絕大多數人要世世代代生在中國,長在中國,死在中國。希望在臨死之際,我們回顧一生,能夠自豪地說:我們的國家闖過了其他國家所無法承受的考驗,我們為此盡了自己的努力。

  心有所感,把自己的一些文章和言論在此整理貼出,願與有志者共勉。若能有所助益,則筆者幸甚。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放眼更廣闊的時空背景,我逐漸進一步明確意識到,發展停滯、起飛夭折的風險之所以存在,之所以不容忽視,是因為經濟增長和社會變遷本身便會不斷產生新的內部矛盾,而國際競爭又會令外部有心人刻意凸顯、放大、激化乃至憑空製造這些矛盾。畢竟,在冷酷的國際競爭中,要擊敗對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在對手國內製造內亂,其次是扶植對手的競爭者以遏制對手成長,親自出馬直接與對手較量不過是最後選擇。守成霸權要遏制新興大國成長,更傾向於在對手國內製造內亂的辦法,因為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其軟硬實力優勢,不戰而屈人之兵。在2011年11月的總統競選人電視辯論會上,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公開主張要藉助中國網民來「扳倒中國」(take china down),實現美國經濟復興,就道破了這一策略的箇中奧妙。某些關於西方國家和印度等奉行西式政體發展中國家「優越性」的荒唐說法流傳甚廣,李剛、錢雲會、723溫州動車事故等案後,非理性情緒一度大行其道,某些機構和個人更蓄意製造和傳播荒誕不經的謠言,給非理性情緒推波助瀾,事實、邏輯和知識則被棄若敝屣視若無睹,又讓我們看到了上述策略得逞的風險。2010年12月錢雲會案發生後,我有感於某些荒誕謠言之猖獗,查閱、計算後寫下一篇用數據說話的博文《錢雲會案件中寨橋村征地款7億元之說當系謠言》,在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都獲得數以萬計的閱讀點擊量和大量轉發,也招來了成千上萬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和邏輯可言的瘋狂辱罵留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必要重申,穩定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穩定壓倒一切。無論某些勢力如何醜化「維穩」一詞,即使他們製造動亂得逞而成功顛覆政權,中國未來要重新走上發展道路,也必須維護穩定。

  雖然早在2000年第9期《國際貿易》雜誌上,我就發表過關於印度經濟的論文《勵精圖強——印度外向型軟體業的成功和啟示》,此後又應《上海證券報》等多家報刊邀約寫過一些關於印度經濟分析、評論的文章,但以前並未動過念頭要以印度為題撰寫專著。基於上述對國家發展逆轉、內亂和崩潰風險的認識和數年來的積累,2010年4月6日的丹特瓦達(Dantewada)之戰觸動了我,我感到一股發自內心的戰慄,數篇評論之後,意猶未盡,就決定以此為切入點寫一篇比較詳細的東西。起初寫成的是一篇五六萬字的論文《低烈度內戰及其貧困和社會矛盾根源——政府軍兵敗揭破印度軟肋》,在王小強先生主編的內部交流刊物《香港傳真》全文刊發後仍然覺得意猶未盡,再加上一些友人對此文的稱讚,便決定繼續將此文修訂、發展成一部完整的書稿。在寫作過程中,先期在《中國金融》、《學術前沿》、《同舟共濟》、《中國社會科學報》、《南風窗》等報刊發表了部分內容,2011年下半年以來印度和其它新興市場經濟連續數年動蕩等事件證實了我對印度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宏觀經濟穩定性缺陷的分析,也激勵我加快完成全書。2012年本來已經打算完稿,由於種種原因擱置了一段時間,又做了一些潤色修訂,直至2013年9月基本定稿。2013年初,由於知名學者華生一條微博透露王岐山閱讀《舊制度與大革命》,國內一時掀起《舊制度與大革命》熱潮,也鼓舞了我進一步花大工夫潤色修訂這本書稿。

  筆者本人對印度國家及其人民並無多少敵意,一向主張加強發展中印經貿合作,而且我不止一次在公開演講和文章中判斷今後十年印度經濟增速對其南亞鄰國的優勢將進一步拉大,無意耗費時間精力去刻意醜化、抹黑印度形象,也相信印度與其它國家一樣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長處,但印度優點、長處的成色如何?可行性如何?制約條件如何?我們對這些需要有客觀全面的評判。最重要的是,但為收防患於未然之效,為避免我們重蹈覆轍,我們需要研究、汲取其它國家內部動蕩的教訓,特別是與我國情況相近國家的教訓,需要擺事實、講道理以打破某些勢力極力推銷的用謊言構建的模範樣板,這就是筆者寫作此書的最初動機所在。若有某些言語文字失之尖刻之處,還望印度人民理解。

  如果說這本書我最初的寫作動機是對動亂的憂慮,那麼,隨著思考研究的展開深入,以及與同期其它研究項目的觸類旁通,我逐漸感到,這個題目實際上具有更加廣泛的代表意義,越來越把它放在整個新興市場發展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變遷、中國改革和發展方向的背景上思考。中印兩國面臨的眾多經濟社會問題實際上也是其它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同面臨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決定各國發展的方向、道路與業績。在2012年為本單位所作課題《新興市場十年發展及潛在危機對世界格局的衝擊》中,[ 以「新興市場經濟體崛起的冷觀察」為題發表於《學術前沿》2013年9月(下)號。]我分析了新興市場積累的嚴重經濟和社會矛盾(其中很多就是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得出的研究結論),判斷在未來10—20年間,新興市場經濟體作為一個整體的高增長時期將走向結束,轉而進入經濟與社會震蕩高風險期,他們作為一個整體在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上升的勢頭將在相當程度上逆轉。在當前和未來的經濟社會問題考驗下,這些年同等炙手可熱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將出現劇烈分化。在經濟上,初級產品行情和主要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變動將成為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發展態勢的轉折點。這一轉折將決定未來十年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前途命運,以及整個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此前60年我們的業績可謂優秀,在這場已經啟動的劇烈分化中,中國將交出一份什麼樣的答卷呢?我希望,這本書中的分析研究能為我們面對未來的新興市場分化提供一點思想準備。

  更重要的是,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某些流行西式理念和制度真的就應該是我們發展的方向?……我們永遠要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但時至今日,中國要想持續「趕超」而不是「被趕超」,就必須更多地依靠自主創新取代技術引進,也必須超越「因為美國這樣,所以我們應該這樣」的思想窠臼,才能趟出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周秦之際和近現代都是中國歷史性的大轉折,我的祖輩經歷了秦末般的戰亂,我的父母和我經歷、見證了大漢初創時期般的艱苦奮鬥和政治經濟震動,希望我們現在經歷的是從「文景之治」步入漢武帝時代,奠定長期歷史發展的根基,進入「昭宣之治」。

  四、穩定的基礎在於維護最大多數國民權益

  在可預見的未來,除非中國自己犯下大錯,否則「趕超中國」就只能是印度的一廂情願而不可能成為現實,這一點不因當前中國經濟的某些波動而改變;反倒是從印度反政府武裝發展壯大中折射出來的印度一系列致命社會問題,我們本來已經通過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予以消除了,並藉此奠定了國家工業化和趕超發達國家的基礎,希望不要在塞進「改革」之類旗號的私貨忽悠下倒退,以至於貽禍深遠,不要為某些資本和其它分利集團的局部利益而犧牲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

  對比反政府武裝和非法私人武裝林立的印度,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目前享受的國內和平多麼可貴;而我們享受的國內和平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我們無所作為就可以永久享受、揮霍的,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基層國民既是國內局勢穩定與否的關鍵,又是我們經濟社會發展所服務的目標。對這一點,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和憂患意識。我們要勇於改革,但我們同樣要清醒地認識到改革進程中的潛在風險,防止改革非但沒有消除社會矛盾,反而因被塞進私貨而引爆社會矛盾。只有一個強有力而且「中性」的政府才能領導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沿著正確方向完成必要的改革,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升級。

  一個潛在風險點是國企改革。為了保證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國有資本必須有流動性,因為國民經濟是不斷發展的,昔日的支柱產業今天可能已經喪失這個地位,國有資本只有不斷退出夕陽產業而轉向前沿產業,才能保證自己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但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不顧一切以國企全面私有化為目的都是絕對不可取的,蘇聯解體後國企全面私有化的教訓已經觸目驚心,就是1990年代的中國國企重組和改革,雖然就整體而言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造就了一大批在新世紀活力勃發的「新國企」,其相關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2009年7月18日,在「《環球時報》十周年國際論壇版十周年紀念暨中國輿論與世界變遷」研討會上,我發言質疑「以私有化反危機」的主張(發言全文參見本章末附錄三),認為正是在九十年代末的私有化浪潮中,中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所佔份額顯著下降,且不說這樣做的經濟後果,在社會穩定方面也埋下了巨大隱患,因為這等於是消滅了原來已經存在的一個巨大中產階層,而且他們的不少子女也因為家庭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同時政府又實施了教育產業化而喪失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也就喪失了在現行社會秩序下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樣一個數以千萬人口計的群體,他們因此會對社會和政府產生什麼樣的感情,可想而知。因此,我們經受不起原模原樣再做一次九十年代末那樣的事情。不到一周後,通鋼事件爆發。難道建言者希望誘導政府站到大多數國民的敵對面、把大多數國民逼上梁山、同時還要放棄自己的執政基礎太阿倒持?

  在當前中國經濟、財政收入增長減速而社會保障等項支出和減稅需求上升的背景下,簡單大面積把國企一賣了之從財政目的考慮也是不可取的,因為此時財政對國企的依賴性將有上升之勢,需要通過提高國企上繳紅利來保證政府有足夠財力提供相應公共服務,同時還能總體減輕稅負水平,以保持和增進經濟活力。儘管大面積出售國企也能獲得巨額財政收入,但這類一次性的「橫財」通常會激勵非投資性的、甚至是浪費性的支出,細水長流的國企稅收和紅利上繳收入更能得到精打細算的有效運用。在盲目追求主張希臘式社會福利的經濟民粹主義壓力相當顯著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比國企改制潛在風險更大的是甚囂塵上的土地流轉。從整個世界來看,耕地是許多農民(包括自耕農和佃農)的主要生活來源,甚至是唯一生活來源,與大資本進入相隨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轉移往往等於奪取相關農民的生活來源,發展中國家農民普遍缺乏地契進一步加劇了失地農民的補償問題,大資本從事的大規模農業開發相應有可能在當地引起激烈社會爭議,甚至演變為嚴重社會動亂。2008年,韓國大宇物流與馬達加斯加政府簽約,在該國租賃130萬公頃土地(相當於半個比利時國土面積)從事農業開發,結果在馬達加斯加引爆了大規模反政府暴亂,最終政權更迭。

  作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二經濟大國,中國在轉移農村勞動力方面擁有其它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開放環境下來自進口農產品的競爭壓力也要求我們通過土地流轉有秩序地適度提高農地經營集中度,某些地區和某些領域也完全具備大規模大農場經營的條件。儘管如此,全國普遍實施美式農業經營模式仍然不可想像,因為耕地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社會保障功能。老人和婦女留守農村,為外出增加現金收入的壯勞力提供了退路;在2008年末、2009年初的兩千多萬農民工返鄉風潮中,這一點對經濟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們不可高估農民進城定居的潛力,由於城市生活成本過高,絕大多數農民工難以在目前他們奉獻血汗的大城市立足定居,最終還是要到鄉村(其中一部分鄉村將逐步發展成為小城鎮)落葉歸根,耕地將長期發揮不可替代的社會保障替代品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就算可以不考慮經濟周期波動的衝擊,為了讓十家八家大資本能夠佔用農地多取得一點利潤,難道我們就該逼迫千千萬萬家普通農戶離開家園湧入城市在貧民窟中掙扎等死?

  農村、農業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正是基於這一認識,自2004年以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已經連續10年制定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而人多地少決定了小農體系將是中國農村、農業長期不可改變的現實,預計2030年中國人口將穩定在15億,屆時中國城市化率即使達到70%,也仍將有4.5億人口生活在農村;即使18億畝耕地的紅線能夠守住,彼時農村人均耕地規模也只有4畝,中國農村作為小農社會的基本性質仍然不會改變。而小農經濟儘管有其不足,但在農村和農業大規模基礎設施已經在毛澤東時代建設完成、工業化基礎已經相當雄厚的情況下,在「集體所有,農戶經營」的雙層土地所有制度下,這一結構能夠讓農戶以兼業方式參與工業化,分享其收益;以漸進方式加入城鎮化,儘可能消除其副作用;因此有著顯著的優越性。保持這一體系的穩定,相應也就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的根基,土地流轉制度設計不能動搖這一基礎。然而,各路資本對農地「開發」巨額潛在收益虎視眈眈,「土地流轉」實驗在某些地區有失控之虞,正讓這一根基面臨遭受侵蝕的風險。

  這些年來,打著形形色色旗號的收益私有化、成本社會化招數已經製造、激化了眾多社會矛盾,而在土地問題上如果有人企圖全面如法炮製,社會化的「成本」將是整個社會的天翻地覆。那種後果可能是某些人所期望的,但絕對違反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切身利益;假如實現了這種後果,即使目前期望如此者中也會有很多人幡然悔悟,恨不當初,卻無法挽回。有些人目前極力主張不顧一切的土地流轉乃至全面土地私有化,一旦這種做法引發了爆炸性的社會動蕩,他們屆時又會扯起「保護農民土地」之類旗號煽動動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願主政者和掌握話語權力者思之,而投資者也不要指望犧牲整個地區、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穩定能夠換來可持續的投資收益。

  五、一切中外對比皆須全面客觀

  要正確評估本國和其它國家的已有成績和發展前景,我們首先需要的是擺脫盲目崇尚和追隨西方、對西方人云亦云的思想束縛,而這一弱點在中國社會堪稱流行病,在某些知識分子身上暴露得尤其突出,把隨聲附和西方刻意向中國這個最大潛在競爭對手灌輸的某些思想當做獨立思考的表現,把人家的希望當作他們已經實現的現實。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高級知識分子以西方媒體報道來依據對中國政局、中國社會、中國經濟大發議論,殊不知根據筆者本人與眾多西方主流媒體打交道的親身感受,不少西方大牌媒體駐華記者不諳漢語,對中國社會一無所知,在工作中不過是按照頭腦中經歷了多年灌輸後既定的框框和上司的要求選擇報道題目和視角,然後依賴中國助理具體聯繫辦理;等到他們好不容易對中國社會有了一點了解,兩三年的駐華年限已到,他們必須調走,新來的記者又要周而復始從頭了解中國。如此反覆,這些媒體對中國的了解永遠難以深化提高。這種體制,與中國官方媒體駐外記者都必須通過嚴格的當地語言選拔考試相比,其缺陷顯而易見。而一個大國的所謂高級知識分子,竟然要把某些近乎白丁者的說法奉為玉旨綸音,那就未免太可笑復可悲了。

  與不自覺地陷入思想束縛相比,等而下之的是有意識的偏見。聲稱印度貧民窟是「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因此印度貧民窟居民享受的人權高於中國城鎮小康之家,即使不考慮其立論基礎本身便不符合事實,這類言論本質上也不過是「寧要資本主義的草,不要社會主義的苗」。在很多情況下,這種有意識的偏見甚至會驅動當事人去蓄意造假,從對中共黨史和新中國歷史的蓄意抹黑,到對國民黨和蔣介石的謊言美化,一直到借2010年4月斯摩棱斯克空難而捏造波蘭政府「節儉」、「民富國貧」的謊言,並據此對中國含沙射影,莫不如此。最讓人好氣又好笑的是,2010年11月,即惡評如潮的新德里英聯邦運動會結束將近一個月之後,中國還有位有點名氣的博客寫手撰文聲稱「上海世博至少落後廣州亞運一百年」、「廣州亞運會至少落後印度英聯邦運動會一百年」。

  要正確評估本國和其它國家的已有成績和發展前景,我們還需要提升自己的觀察分析能力。中國和東亞經濟體一度深陷銀行不良資產泥淖,於是乎中國國內就有一些人附和西方彼時流行的說法,指責中國等東亞經濟體擁有強大集中、動員國民儲蓄能力的金融體制,讚美印度金融體系的高利潤、低不良信貸。直到中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問題已經解決、市值和資產規模穩居世界前列的今天,這類說法仍不絕於耳。殊不知金融體系存在和發展的最大意義不在於金融體系本身,而在於為實體經濟部門發展服務,為此,金融體系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必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失敗,就如同科技創新一樣。一個沒有失敗的科技體系必然是沒有創新、因而也就沒有多大存在意義的科技體系,印度金融體系曾經有過的高利潤、低不良信貸靠的是高利貸和過度審慎的信貸政策,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部門發展的支持功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遭到廢棄;而這樣的金融體系,又有多大存在意義呢?

  民國後期金融業和金融市場也曾頗為「繁榮」,私人銀行職員工資超過新中國成立後市長、部長、局長的收入,但這種「繁榮」是建立在驚人的高利率之上的,其利率之高,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2年6月,銀行年利率仍高達36%,以至於陳雲希望把銀行利率降低到抗戰前水平,或者略高一點,即年息10%—15%,[ 陳雲《市場情況與公私關係(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一日)》,《陳雲文選》第二卷,第167—181頁,人民出版社,1984年。]而民國金融業的這種「繁榮」給當時之中國造成了怎樣的毀滅性後果,也是眾所周知。「國家銀行被救活了,人民卻被毀了」——這段話描述的是1819年美國陷入經濟危機時第二合眾國銀行(實際上的中央銀行)所扮演的負面角色。當時深陷危機的美國經濟迫切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新上任的第二合眾國銀行總裁蘭登·切夫斯卻拘泥於銀行自身一時的資產質量,大力削減貸款,從而以加重貸款人負擔為代價而改善了銀行自己的狀況。對比一下印度實體經濟部門和金融部門的發展,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也適用於印度相當一段時間的情況。與此同時,2010年10月爆發的印度微型貸款(microlending)危機,又表明西方和我們國內某些人對印度金融體系「高利潤、低不良信貸」的褒揚至少並不完全符合事實。

  借他人的酒,澆自己的塊壘;中印比較、中國與其它國家比較的話題之所以能夠在中國走紅,重要原因是很多議論者藉此寄託自己對中國發展方向的期望。惟其如此,我們尤其要強調從中國獨立自主的利益出發,本著維護絕大多數國民長期利益的立場,開展客觀、全面的觀察和思考,而不可墜入外部勢力彀中,不能把自己的期望當作現實,更不可捏造。

梅新育:中國前途:魚躍成龍還是起飛夭折?

這裡還有一篇文章,我就不轉載了,放上鏈接,有心人自己去看吧~

後沙月光:亞投行的前世今生腥風血雨


我覺得現在最大的危險根源在於社會投機心理太重。辛辛苦苦幹一輩子不如拆遷賺的多。牛市來了一窩蜂買股票,黃金漲了一股腦炒黃金。全民都指望趕上一次風口,當一回飛豬。因為改革開放以來這麼多年的經驗就是這樣,不破除投機心理,社會經濟難談穩定。


據我所看到的,我對中國的經濟環境不報很樂觀的態度

最近換了工作崗位,我把轄區內的企業挨個跑了一片,真是哀鴻遍野,企業家們反映最大的就是擔保貸款的問題太嚴重了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市有個很大的機械企業,訂單很多,但是他的回款周期特別慢,可能需要好幾年。一個三千萬的設備,利潤在五百萬左右,但對方只給他打四百萬的定金,剩下的兩千六百萬從哪裡來呢?銀行貸款。但他不是只有這一個訂單啊,其他的訂單都是一個操作模式,那機械企業的資金缺口就會越來越大,他所需要的貸款就會越來越多,直到銀行不敢貸給他為止,但企業的資金缺口就在那裡啊,怎麼辦?

這個時候,我們的主管工業金融的副市長就出馬了,因為一個地方的主官他是需要政績的,他的政績就是靠無數個企業支撐起來的,我們的副市長就跑各個銀行協調,你看再給我們一點貸款吧。銀行也很為難。銀行為難在,貸給他有風險,但不貸給他風險更大,企業破產了之後他那些東西在銀行手裡根本就不值錢。後來銀行就想了個辦法,你這個機械企業不行,回款慢,但是有好企業啊,回款快啊,比如說化工企業。那銀行就會對我們副市長說,讓化工企業擔保貸款吧,我給他兩家各放兩千萬。

你說不擔保行不行?答案是不行。你企業需要水電,需要各種手續,需要迎接各種檢查,副市長的話你不聽,你讓副市長不痛快,那他會有一百種方法讓你更不痛快。想要把一個企業做好很難,但是政府想要搞壞一個企業那實在是太容易了。於是,擔保吧。

目前來看,形式一片大好。政府主官保住了一個企業,機械設備資金缺口被暫時堵住了,化工企業也得到了貸款可以擴大規模,於是皆大歡喜

但是以後呢?

機械企業的錢還是要不回來,永遠這樣循環,到最後老闆不是破產就是跑路。擔保貸款的化工企業就哭了,他跑了我得給他還貸款啊。所以,多少好企業就這樣被拖垮了

至於我們的副市長,咳,早就到了另外一個市干市長了,不管這個事了

但我們市裡還有另外的一個需要貸款的機械企業,還有另外的一個好的化工企業,也有另外的一個需要政績提拔的副市長。至於銀行,他要不回來的貸款多的都不敢讓任何人知道。

我覺得這是個死局,無解


具體情況各行不同。以下內容本是在下崗潮下的回答,被和諧了,轉發到此。不被和諧就持續更新。

————

就這話題來談談,且聽我慢慢道來。

其他行業不了解,不能下斷言,但零售行業和房地產業真的真的很危險。

這麼說吧,我所在的城市,2000年左右,房價六百一平到頂了,到2005年也沒有突破一千。在那個時間段開始租間鋪子租間門面做個小生意的人太多了,房租便宜,人工便宜,有得賺。

但是這種生意模式無論做大做小,從前兩年開始陸續都要面對房租乘著火箭般上漲的局面。

目前本地商品房價六千左右,商鋪這幾年依地段不同基本均價在三萬到五萬。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門面或商鋪生意的租賃合同大部分都是十年,陸續到期後租金基本是最低五倍以上漲幅。

你做是不做吧?做吧費用太大無利可圖,不做吧又做什麼去?

所以最近隨便上街都能看見無數門面商鋪門前大書轉讓二字,開在臨街一樓的超市首當其衝基本全部關門。但關門後又大門緊鎖,空著了,沒人敢接盤。

這真的是很危險的信號。

有人要說房東傻了嗎?與其房租這麼高租不出去還不如把租金降低,有錢收總比空著好嘛。

我只能說小哥你的願望真是美好。

這個玩意兒是一環套一環的。比如某新商鋪地段好,月租金一百五每平有人做。舊商鋪心理就不平衡了,尼瑪你和我地段一樣,你租一百五我這才十五二十?真是虧大發了。於是好不容易等到合同到期,對不起,至少友情價一百起。於是連鎖反應的威力就體現出來了,房東們就在各自的原合同到期後齊心合力抬高了租金。

話說租金低寧可不租的也大有人在,這就差不多徹底砸手裡了。假設他因為買了這商鋪每月要還貸一萬,結果你告訴他我只願意出五千,那我想他扇你兩耳光的心都有。以租養貸是這些人最基本的要求,租給你月虧五千或三兩千,合同一簽十年八年,傻子也算得過來這特么是虧本買賣。所以寧可不要你這五千或八千,等著願意出一萬的傻子來。

行情好的時候,這裡的門面商鋪但凡地段稍好的,你想要租轉讓費都是十萬八萬,據說有人專門到處租了房子等著轉讓給人。這錢掙的,讓人無語。

現在則是求人接盤都沒人肯干,十幾二十平門面尼瑪做什麼生意能負擔每月一兩萬租金?除了那啥和那啥的,基本沒傻子敢當這種冤大頭的。

所以商鋪的行情不好就直接反應到房價上,自年初開始,一直居高不下的房價羞答答的慢慢下探到四千左右。可惜,然並卵。

我一朋友,本市赫赫有名的商會會長。其人生性豪爽,自己開一大奔,多少錢你懂的;老婆開寶馬,裸價八十八萬那款;兒子去年大學畢業,他送了部奧迪Q7;今年兒子結婚,婚房加裝修接近六百萬,還給兒媳配一奧迪A7,進口的;好吧,這一家子BBA都置齊全了,風光吧?

八月份扭扭捏捏跟我借十萬應急,要還一筆銀行貸款。我大吃一驚,大哥,您老人家億萬的玩家,十萬八萬的您也張口?

頓時眼淚就下來了,兄弟啊我實在沒招兒了吧啦吧啦一大堆。

末了說兄弟你幫幫我,我這輩子不會忘記你,今天這錢不還上我就完了,我借遍了所有朋友都借不到啊特么的。

這兄台玩房地產的,上個月所有資產被銀行查封。不過幸好我的錢倒是儘快還了。

————

(故事是假的吧,這種人資源那麼多,不差10w塊吧,除非被政府整了)

這是一位涉世為深的朋友的疑問,先針對這個說幾句:

兄弟,你要知道,到了他們這個級別,平日里生意往來夥伴基本是同一層次的,也基本是同一個圈子的。

那麼這個圈子是什麼情況呢?

先扯扯這行最牛的王健林吧,你以為媒體封他個首富他就真首富了?那不是真金白銀,那只是數字和概念。

這麼說吧,就好比青樓里的姐兒們,買春客是看著你姿色(業績)的上下和活兒(前景)的好壞給你下菜的,所以願意給你股票估值為一百來給你錢讓你發展,到某天你年老色衰(發展到頭)了倒貼都沒人光顧你。

他們這些人都是靠排場和場面撐著的,要說有錢吧,那是真有錢,問題是那都是資產。看清楚了,那是資產,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所理解的錢。

以王為例,你覺得他賬面上的幾千億財富就是錢?錯,減掉銀行貸款你看還剩幾根毛兒?再算上負債,算上應付賬款,算上循環利息。只算這幾項,他的發展一旦到頭就是死。所以才要拚命擴張不斷拿地不斷上馬新項目,根本停不下來,一停就死。

————

言歸正傳:

那位跟我借錢的哥是這麼個情況。人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相當年和市委書記稱兄道弟的。

大家要認為圈子裡自然也都是人物吧?其實狗屁。

他們這種人眼界都高,排場一個比一個大。但他們有個大缺陷,普遍沒文化,不知道防範風險,這個稍後再表。

生意場上基本都是魚找魚蝦找蝦,很少有跨界玩的。這就帶來個大問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自去年年初開始,這些做房地產的就很少能再從銀行拿到貸款了,他們又都是講排場的,一千萬資金就敢做一個億兩個億生意的大有人在,銀根一收緊,最先倒霉的就是他們。

我這朋友倒是跨界,還有廠,廠子固定資產投資兩千多萬,行情好的時候一年掙幾百萬不在話下。於是他就是本地娛樂行業美女們的最愛,在夜場一擲萬金是常有的事兒。

此公最為人稱道的是某人生意做敗後給他磕了三個響頭他就給了人五百萬,特么還不用還的。他酒醒後倒也後悔,不過也只好大丈夫說話算話。

去年開始他玩不轉了。銀行不僅貸不出款了,還特么都要抽貸,當初為開發樓盤的私人借貸也成天追著要抽資金。爺,不要利息了唄,本金還我就成。

這麼七一抽八一抽,慢慢就把他抽幹了。

先前說過了,他們這樣場面上的人,再怎麼難受也不能表露出來,更不能和圈內人透露,否則大家都混這圈的,做生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擔保啊什麼的都沒少干,你就哪怕透一絲風兒出去,大家嗅到危險,立馬就拜拜吧您吶,不帶你玩兒了。

他們是靠面子做生意的,至於里子怎樣沒人關心沒人在乎,但是你拉下面子跟圈裡人借錢?對不起,面子丟了里子就更破了,沒人會搭理你。

這就是所謂商人重利輕情義了。

————

這位爺具體怎麼倒的呢?

這個說來話一點都不長。

第一,沒文化,勉強能夠寫通順簡訊的水平吧。早年靠著膽大和關係(和某區長拜把兄弟)掘了好大一桶金,玩的是風生水起。

第二,好賭,我經常看他一晚上輸掉幾十百把萬,特么我都替他肉疼。

第三,太好面子。比如你和他做生意吧,某貨原單價78,總價78萬。你和他說句好話,哥,你看咱這麼多年弟兄,您老人家把零頭去掉唄。奉承到位了,這位爺眼一閉手一揮,去掉去掉。

話說,就這麼一人,又沒文化又好賭又好面子,不敗才真叫沒天理。

起初他弄到塊地,地段不錯,當然價格也奇高,他認準了這買賣有得賺,就抽了廠里的資金拿下來了。

接著就是規範流程:拿批文。貸款。找承建商,預付百分之十或二十,開工。送禮,拿預售許可證,開賣。

他卡在預售這塊兒了。整整拖了半年,就這半年直接就要了他的命。

等預售許可證下來,房價已經開始下行。本來吧,趁早拋售還不至於虧,但吃了沒文化的虧信了日人民報和ccav,相信房價只是暫時回調,再觀望觀望吧。

這一觀望不打緊,三個月之內由五千五跌破五千。這位爺一算賬,媽蛋的幾千萬沒了,那就賣吧,不捂了。

誰料為時已晚,對房子,國人一貫買漲殺跌,越漲越搶。但你要是跌嘛,那不好意思,巴不得你白送給他一套。

銀行貸款每月連本帶息要還,怎麼辦?房子賣不掉,怎麼辦?工程款要付,怎麼辦?工人工資要付,怎麼辦?各路神仙要孝敬要打點,怎麼辦?

那就再想轍貸款吧。

廠子,房子,車子,統統抵押,弄回來一筆救命錢,苟延殘喘了一段。

但你這是玩房地產好不好?一千兩千萬不夠塞牙縫兒的。

到他終於無計可施高息貸款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位爺算徹底倒了。

據目前所知,所有資產算上樓盤,凈負債大概兩千萬吧。具體我不是太清楚。

年初一起吃飯的時候,同桌居然有八家小額信貸公司的,也是讓人嘆為觀止。

後來我問他,這些人能給你貸多少?恩,一般三十萬吧。哦,那最多兩百來萬,夠不夠你塞個小牙縫兒哥?

特么人到黃昏無限愁啊。

最悲催的時候,他開一大奔加不起油,說出去自己都嫌丟人。現在大奔也沒了。更悲催。

————

接著來:

話說這位爺很豪爽,做生意嘛是全憑老子高興,手一向很松,人給他說幾句好話,就能幾十幾百萬的貨不給錢就拉走,所以外面撒了很多錢。

到了自己撐不住的時候,才想起來要出去討債。

但人的討債都不一樣。進川去討債還帶著兒子兒媳,說兩孩子沒去過四川,一起去玩玩。

好吧,等爺三個玩了幾天找到了地方,尼瑪啊倒閉了,廠子被政府接管了,廠門口被工人堵著,政府正維穩呢。

五百萬啊我天,進去一看,媽蛋的全是債主,老闆不知道溜那兒去了,失蹤了。

政府出面善後,召集債主們開會,統計負債金額。一匯總都嚇了一跳,廠子固定資產早抵押給銀行了,想都別想。欠銀行一千多萬,供貨商幾百萬,生意夥伴接近一千萬,尼瑪破設備撐死能變賣兩百萬,再加上其他的破銅爛鐵算一百萬。

政府代表苦著臉和債主們商量:你們都是大老闆,你們看這傢伙就這麼跑了,這幾百號工人都還有幾個月工資沒領呢,你們看他們都拖家帶口的……

得嘞您吶,咱走還不成嗎。

當然,這是他回來後跟我借錢時才說的,眼淚那個嘩嘩的。

想想也是哈,就那破廠那情況,變賣點玩意兒也就只夠政府先維穩了,接著還有銀行,骨頭渣子都沒了。

即使還有什麼吧,那尼瑪我政府人力物力的不該得點好處啊?

你是債主?那你找老闆去吧。就這麼打發你你還真就沒有屁放。

————

跟我借完錢後他又出去討債,半個月都沒消息。某天我正吃早飯呢,這位爺電話過來了,要我幫忙趕緊找十五個司機到南陽去。原來他去討債,人沒錢還就抵給他十五台工程車。

等他回來我到他廠里一看,尼瑪空地停滿了車。他自己名下本來就有九台大貨車,我們這邊俗稱後八輪,就是你在高速上能夠看見的最長的那種貨車,再加上十五台工程車,嘖嘖……

他笑得像朵花兒似的和我說,這下我可能喘口氣了吧,這工程車都是新的,你說我二十萬一台應該好出手吧?這好歹也是要回來三百萬啊。

屁,你那是一堆廢鐵。沒人買廢鐵都不如,還特么三百萬。

晚上吃飯時他說,勞資想好了,除了銀行,再有要債的,對不起沒錢還,抵車,一台工程車三十萬,一台貨車五十萬,尼瑪愛要不要,反正沒錢還。你的錢我也不還了,你看上我家裡哪台車就開哪台走,要不我把寶馬給你?

我去,您逗我吶?你家裡那幾台BBA哪台沒抵押給銀行?……

————

這位哥為人還是不錯的,自己發達後七大姑八大姨基本沾點親帶點故的都跟著他在混生活。早幾年生意好做,廠子里都是他親友管事,尼瑪當老爺的比兵還多。

不過那都不是事兒,只要行情好,養這幾十號寄生蟲沒什麼問題。

問題是這些傢伙們一個個是真特么的壞。比如他某遠房親戚吧,在廠里負責採買,據說一年都能掙十幾二十萬外快。他拉不下臉來計較,想想算球勞資打一場牌也不止這個數。他小舅子,廠里車隊隊廠,那一年的外快不要太多。

你說就這樣做生意,金山也得被這幫人挖塌了。年初他自己撐不住了,終於把這些跟著混吃混喝的親友們都清理走了,這就徹底把人得罪了,等到自己落難,這幫人都特么遠遠的看著沒人願意伸手拉他一把。

他好面子到什麼程度呢?今年獨子結婚,女方家是本地的鋼材大王,也是獨女。婚房是早年買的複式樓,接近四百平,房價不過一百多萬。裝修是找上海公司來做的,本市獨一號,花費大概五百多萬。

婚禮時的排場就不具體談了,只說一個細節,尼瑪來客簽到隨禮處佔了酒店一個廳,我看了一下,寫禮單連收錢帶數錢的一共二十多號人。

但那天我看他基本就是全程強顏歡笑,就想這位爺八成是出大問題了。

————

這位暫且停下稍後談,再表一枝吧:

我另一朋友,姓周。02的時候是某糖企業務員,轉年看超市行業要火,就開了一兩百平不到的小超市。那時生意好做,此人腦瓜子靈活,拉來兩朋友入股一年不到接二連三開了七家連鎖店。

人吶,再好的朋友一旦和利益掛鉤就藥丸,沒多久三個人就鬧翻了,那兩位聯合著把他擠兌走了。

這周老闆也是個角色,殺到武漢不過幾年就折騰出一糖廠。當然,說廠有點大而不當,其實就是個小作坊。不過口氣大破天,自己註冊了商標,成立了所謂湖北省某某糖業有限公司。

09年,他和我們這邊郊區某鎮一把手勾搭上了,那時那裡正在籌建什麼工業園,於是此人給書記送了不知道多少萬,以極低的價格租到一百畝地。好戲開演了。

此人串通書記偽造買賣合同,那塊地搖身一變就成了他買下來的了,於是找到銀行貸款,三百萬到位。我另一朋友是做基建的,不知道怎麼的被他忽悠過去墊資給他建廠房。

廠房建好,再偽造一份合同換家銀行貸款,這次不是荒地了要加上廠房,弄到手一千萬。然後設備進場,當然也是貸款買的。

你道他真是糖廠嗎?特么就一二道販子,買來散糖,他給精選一下,自己的包裝一上就開賣。白糖冰糖紅糖都齊全。

你要說利潤嘛,是,還比較高,我承認,問題是這尼瑪哪有半點技術含量哪有半點競爭力?就這還招工一兩百號人做起董事長了。

既然董事長嘛,面子要跟上,於是提回一大奔,老婆上一寶馬,高檔住宅再來一套,這就變上流社會了,乍一看也好不風光。

我和他認識十多年,對他的尿性一清二楚,勸了他好幾次別這麼玩。結果人家說,有什麼好怕的?尼瑪我本來一窮二白的窮小子,這能折騰起來就起來,折騰不起來大不了我再打回原形唄。

好吧,特么您老人家厲害,玩不過你,離你遠點還不成嗎。

果然,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聽說他到處借錢,一萬兩萬三千五千都不放過,他廠里一百多號人和駐各地的銷售團隊一百多號人差不多都被他忽悠拿著血汗錢入股了,這尼瑪要一完可就不是他一個人藥丸了,幾百個家庭啊。

據不完全消息,這位爺折騰這麼幾年,銀行貸款加私人借貸加高利貸近三千萬,資金鏈一旦出問題,骨頭渣子都不會剩一點。

————

有朋友挺疑惑,私信問我是幹嘛的,怎麼能「編」出這麼一事兒來?

您老人家別少見多怪了,隔行真的比隔山厲害。您以為那些開大奔寶馬的真的很瀟洒很牛?這麼說吧,這些人這兩年開著百萬豪車加不起百把塊油的比比皆是,您在大街上隨便扔一磚頭都能砸到好幾個。

至於我嘛。

我自己不做生意,我專門替這些做生意的打理生意。說好聽點,就是職業經理人。說難聽點,就尼瑪一跑腿的。

但是呢,我不專為某一位老闆服務,這麼多年下來,各行各業的老闆見得多了。要說內幕,要談經濟好壞,捧著書本的磚家叫獸都特么給我死一邊去,紙上談兵閉門造車,這國經濟壞就壞在這幫孫子手裡了。

有人私信問了,這老闆都這樣了,怎麼不低價拋房回籠資金啊,這樣還不至於這麼慘吧?

兄弟,您老人家不是外國人吧?

想當年南京那位天價煙局長你還記得不?

你以為項目是你的你就可以隨便低價拋售?拉倒吧你,分分鐘治死你,隨便安個罪名你就吃不了兜著走。

目的是什麼呢?你自己猜猜?

————

先把這位大哥放一放,接著來談談和大家日常生活聯繫最緊密的超市行業,回頭再說他:

01年的時候,我們這裡超市行業剛開始興起,第一家是國營的,那生意簡直不要太好,人山人海,收錢像收紙一樣。

於是我另一朋友張老闆入行了。此公本端著商業局的鐵飯碗,因為他大哥是局長,這位就私底下自己折騰起一超市。

結果這一做就一發不可收拾。那個時候門面房空置率嚇人,此公以極低的租金幾年內接二連三開了十幾家,日子越過越滋潤,索性就扔了那個鐵飯碗,一心一意在商海里撲騰。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超市盈利模式,覺得那玩意兒做再大不就是賺個辛苦錢嗎?能有什麼前途?

傻了吧你?沃爾瑪知道不?想當年世界五百強冠軍,人家賺錢的路子有多野你自己想吧。

超市面向千家萬戶,上至億萬富豪下至引漿賣酒者之流,你可以不打牌不買車不買房不旅遊,有種你不吃不喝不穿衣服對吧?否則你能離得了超市?

這就是所謂終端為王。

開超市一般什麼流程呢?我們從頭說起。

臨街門面,租。裝修不用太好,乾淨整潔就可。硬體投入,收銀系統防盜系統什麼的根本不用付現,大把的人搶著給你做。貨架等等之類,最多付很少一部分就可到位。然後招人吧,早些年沒事兒干閑得發霉的年輕人不要太多好吧,來上班可以啊,每月工資三百你先交五百壓金吧,就這都打破頭來搶。這先就小進賬一筆了。

接著就招商。你代理什麼品牌要進場?可以啊,我這十幾家超市能給你跑多大量你自己琢磨琢磨,想做就先談費用吧。

這個費嘛,名堂很多。進場費,一般俗稱開戶,到一定規模的連鎖超市基本兩萬起,只算兩百家供應商吧,這是多少錢?

條碼費(商品條形碼應該都知道吧),大點的連鎖每條碼兩百。咳咳,隨便一個品牌那單品不要太多,只算五十個吧。

陳列費,這個有多有少,看品牌看陳列位置,不能一概而論。一般單店只算月收你三百吧,算二十家店,一年一家多少錢?

堆頭費。咳咳,這個是大頭,這個堆頭我想大家逛過超市都知道,不用多說。大點的賣場,位置稍好每月一千兩千都正常,小點的也起步三百五百。這麼二十家你算下來,一年又多少錢?

節慶費,一年八節慶:元旦、春節、元宵、端午、五一、中秋、國慶,哦,還有個情人節。每個節友情價算五百吧,這一年下來又是多少?

店慶費。要點臉的超市就統一一個店慶,不要臉的就每個單店整出個店慶。那就甭廢話再交錢吧,也只算五百。

你商品進場難道不銷售嗎?那就上促銷吧。稍微成功(不要臉)點的超市除了管理層和收銀防損之外基本就不用另外負擔人員開支了。

哦,對了,你的促銷員在我這裡我不得費心管啊,那再交管理費吧。

哦,還有,你商品進場了我不得做促銷給你沖銷量啊?那做吧,交錢唄廢什麼話。

現在你們都知道物價為什麼越來越高了吧?

————

這位張老闆和另一位本是供電局某頭頭轉行的另一位趙老闆號稱超市雙雄。

張老闆連開五十幾家店,供應商的錢放在賬上閑得發霉——哦,對了,忘了說,超市行業結算是這樣的,如沃爾瑪那樣的大牛是九十天賬期,行業規則一般是五十天左右。這麼循環下來,就始終有近兩個月的銷售款握在超市手裡了。假設單店月銷一百萬,五十家店兩個月算下來,你們自己想想那是多大一筆錢——,於是幾年前就成立小額借貸公司,拿著人家的血汗錢放起了高利貸。

這位爺本來不沾房地產也就罷了,壞就壞在他看房地產這幾年火到沒邊了,於是腦子一熱就把錢給放了出去。本來是算得一筆好賬,房地產是暴利行業,來錢快,資金需求大,這月息兩分三分的,一個億一年多少利息收入啊?這簡直就特么的是撿錢好不好?

但他沒想到房地產這麼快就倒霉了,任他老奸巨猾及時收手也損失了好幾千萬。房地產一倒那些老闆個個都死豬不怕開水燙了,尼瑪我是欠你錢對吧,我沒錢還怎麼辦?抵房子你要不要?要不你就起訴我去?要不你那啥了我?

抓狂。起訴?得了吧,高利貸不受那啥保護。那不要利息還本金成不?爺,只有房子你要不要?

這才真是沒法可想無計可施。

趙老闆畢竟厲害,前幾年看情況不對及時套現把四十幾家超市賣了個好價錢,拿著幾千萬到省城玩西餅屋又玩得是風生水起。

張老闆這邊嘛,三年前他八十幾家店,中百和他談收購,給他兩個億讓他滾蛋他居然不滾。也是,那個時候他根本沒把這區區兩個億放在眼裡。如今再談合作,對不起,目前行業不景氣,暫時沒有這個計劃。

得嘞,那就慢慢等死吧。

————

有人就說了,房子賣不動超市關門關我屁事兒?我該幹嘛還幹嘛,該上班上班該睡覺睡覺該吃飯吃飯。

哥,您還活在史前時代吧?

先說超市吧,一旦業績大面積下滑或倒閉,從業人員就不談了,那些供應商首先就要跳樓,這些又是一環套一環的。

比如吧,這些供應商要維持正常運轉,他得有人做事吧,他給超市配送得有交通工具得有司機得有工人吧?他要保證正常經營只算雇十幾二十個人吧,這些家庭可就靠著他吃飯了。

一旦超市不定貨了,這些人怎麼辦?生產廠家怎麼辦?廠家上游企業怎麼辦?這會導致一系列後果,所謂牽一髮動全身就是這個道理。就這些人,七七八八一算,全國得有多少?你讓他們怎麼辦?

這些人沒了工作,後果是這樣的:本來每月逛幾次超市雜七雜八消費個三五百塊的,現在一看錢包,媽蛋的不行,手得緊點,改只消費一百兩百了。

大家都這麼干,好吧,超市越來越難最後關門,如前所述的那些相關從業人員更沒錢掙了。這就是個惡性循環。

再說房子,那牽涉的行業不要太多,房市一旦萎縮,那就是要命的事兒,要不你以為房價為什麼要死頂住不降價?沒有退路了唄,上上下下多少行業多少人被捆綁在房地產上了?要完就大家一起完,誰也別想好。

所以,看任何事情一定要多想想背後是怎麼回事,想清楚了再開口,也免得吃虧。

誰都不要以為社會和自己無關,那是不可能的。時至今日,人和人和社會之間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任何時候都是這樣。

————

再信馬由韁來接著談:

本市前任市委書記是個狠角兒,所以市長被壓製得屁都不敢放一個。此公據說是城管系統出身,咳咳,那作風嘛不要太土匪。

此公到任後辦的第一件事兒,就是下令所有臨街房屋必須統一色調兒,臨街門面、商鋪招牌必須統一樣式,字體都不許有半點差別。還有,所有進城道路兩側民居牆壁一律要刷白。

這政策一出上上下下怨聲載道,各級官員叫苦不迭,尼瑪你這腦袋一拍倒是簡單,我們怎麼辦?這特么的怎麼執行得下去?

費了好大勁兒辦不了,但這政策已經寫進所謂五年發展規劃經市人大常委會討論通過了又不好意思打自己嘴巴對吧?

沒辦法,市長只好提出要不這麼辦,咱就把走在街上能夠看見的那面牆給刷刷得了,反正背面的沒人看,資金嘛就由財政墊付。書記笑而不語提筆批示:准!

好吧,既然是政府行為了,總不能市長帶著各級領導去刷牆換招牌吧?那就整一招投標吧。結果招標會剛露出風兒去,就有人拿著書記大人批的條子來了,您看也別白費勁兒了吧?還唱那齣兒戲幹嘛呀麻不麻煩?

市長這才回過神來,尼瑪啊你這招兒真是,太特么缺德了吧?哦,我就這麼被你給繞進去了,這好處都尼瑪你得了,罵名都我背著?

不愧是城管出身的,厲害厲害,佩服佩服!

書記大人第二次出手是考察完浙江後要建大型批發中心,於是,咳咳,發話要建幾個大型批發市場,將市區所有批發市場統統外遷。騰出來的地塊兒拍賣蓋樓不就能拉動那啥啥啥了?

市長又傻了眼。這理兒倒是那個理兒?問題是這也太冒進了吧?

這事兒據說爭吵了好長時間,好像還鬧到省里去了。但書記大人後台硬,這事兒後來還是定下來了。

於是六個大型市場同時開建,本市新聞媒體攢足了勁兒的忽悠,一時全城老少爭相出手認籌商鋪。

五年過去,所有市場全部半拉子工程撂那兒了,被套進去的認籌了商鋪的倒霉蛋們哭天喊地也沒招兒,尼瑪這是市場經濟,你自己要掏錢的對吧?政府又沒把手伸到你錢包里去?對吧?老闆跑了你找老闆要錢嘛,政府又沒收你錢?

先發,看情況接著再更。


經濟那麼大,微觀上總是能找到很多悲觀的例子,同時也可以找到很多樂觀的例子,所以,回答此類問題,管中窺豹、一葉知秋的答法很難讓人信服。

經濟走勢的下行,理論上是有必然性的,持續的高速增長是不現實的,地球就那麼大、資源就那麼多是吧,哪能一個國家持續高增長呢。在高增長向中低速增長轉型的過程中,增速的下降會在微觀上帶出很多問題來,給當事人很悲觀的感受,但宏觀上看,只要就業率沒問題、社會正常的商品生產沒問題,微觀領域的優勝劣汰無礙大局。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意思是:只要選對了方向、抓住了時機,再笨的人都能被托起來。這就是「飛豬理論」,它的創始人雷軍。

「飛豬理論」成立有兩個前提:

1、中國經濟一定要處於上行時期。

2、你選擇的行業一定還處於紅利期。

然而這兩個前提在中國都已經不存在了……

比如05年房地產開始紅火,閉著眼睛投資幾套房子,今生再也不用去奮鬥了。而如今房地產行業開始分化,什麼樣的房子還能升值,「豬」是肯定沒有能力判斷出來的。

比如07年適逢中國股市大牛勢,隨便買只股票都能賺錢,15年這些豬全部摔了下來。如果看不懂中國經濟和時代大勢,今後很難再玩的轉股票。

比如10年自媒體紅利開始,你隨便申請一個賬號,隨便去搬運些內容都能積累幾十萬粉絲,然後靠接廣告賺取不菲的收入,而從今年開始他們的收入開始下滑。如果沒有原創能力,很難再玩的轉自媒體。

再比如雷軍的小米,先順勢再借勢,成為當時最受矚目的明星企業,中國大大小小無數企業爭相去效仿,然而在享受完中國粉絲經濟的紅利之後,如今也不得不去面對正在遭遇的危機。

靠人人會走,靠山山會倒,靠風風會停。所謂的經濟大蕭條,無非是一場社會大洗牌。無破則不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所謂的「風口」,就是中國最傳統、最典型的商業思維,充滿了投機和捷徑。如果大家都想找捷徑而不是腳踏實地,那是很危險的。

可以這樣說,中國今後都不會再有這種投機和借勢的機會。否則,整個國民會永遠陷入一種找風口、耍小聰明的投機主義,中國充其量永遠只能是一個二流國家。

更何況選擇「風口」只是在賭賽道,對於提高成績來說,永遠都是有限的。世界變化那麼快,沒有永遠熱門的行業。

有人埋怨,中國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宏觀經濟上漲大勢和各行各業的紅利期都已經不在,而我認為中國最好的時代就在眼下!因為湊熱鬧的人都離開了,只剩下真正熱愛這個行業的人在堅守。

我堅信:只有這些堅守的人,才是真正熱愛這個行業的人。只有他們才能將這個行業引向光明。

中國以前是這樣的:如果一條路看起來很「好走」,那麼踏上這條路的人就趨之若鵠,以至於很多人總要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傳統而畸形的中國社會,讓一部分「見利忘義」的人成了暴發戶。成全了一批善於投機取巧的機會主義者,哪裡來的熱愛、哪裡來的價值觀、哪裡來的理想,就是哄搶、爭奪而已。亂作一團,就像魯迅說的那樣: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這根本就不是一場變革,這分明就是一場革命!革命必須有流血和犧牲!而善於投機取巧的那批商人正是這次革命犧牲的人。如今時代必須清算這一批人,中國才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中國傳統商業長期的畸形已經導致一個非常惡劣的局面,可以用一句國際上的評價來概括:中國人生產什麼,什麼價格就跌;買什麼,什麼價格就漲,因為中國人永遠都是在盲目跟風!在選擇行業時沒有熱愛、沒有興趣、忽略自我特點,直接導致「一窩蜂」的哄亂局面。

08年時候,很多傳統企業看到房地產形式好,再加上國家的四萬億投資,都去轉型做了房地產,甚至包括很多服裝企業,如今這些企業也在遭受時代的清算,資產全部變成了固定資產,而中國傳統產業的升級,也被這樣錯失了!實在太可惜!

猶太人跟中國人同樣的聰明,但猶太人的智慧顯然更勝一籌,因為傳統中國人做事總會演變成「同質化競爭」,而猶太人做企業時永遠都奉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奉行「差異化共存」的大局面。

那麼,為什麼「一窩蜂」在中國以前是有機會呢?因為那是我們產能還沒有過剩,只要你能生產出來,都會被社會消化掉。而中國現在產能已經大幅過剩,再去「一窩蜂」般的湊熱鬧就是自殺式襲擊!如果企業還不能深刻理解這個變化,未來是非常危險的!

在當前的經濟轉型時期,企業最重要的任務不再是發現市場和機會,而是必須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如何圍繞核心競爭力來構建商業模式,在市場上取得獨特地位!

不要看到很多企業依然舞照跳、馬照跑,即便是他們早已積累的家底深厚,面對正在到來的新時代,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調整自己定位,樹立正確、負責的心態和目標,一場財富的硬著陸就在眼前。

這場危機,其實就是一場清算式的危機。這一輪大調整,必須先犧牲一部分人,即中國傳統的既得利益者們,也就是那些不顧一切、只知道一味賺錢的商人們,這個時代首當其衝的要先將它們淘汰。

隨著中國社會的完善,今後再也沒有「風口」可搶。這個時候大家不妨沉澱下來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我適合做什麼?

我的長處是什麼?

我有理想嗎?

我可以為這個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對於今後的企業的戰略來說,目標不是做到多大多大,而是做精。以前的企業是越做越寬,今後企業一定是越做越深,要做就把一個行業做徹底、做極致、做到具備不可替代性,此時不僅牢牢抓住消費者和客戶,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定價能力。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成功的秘訣,也沒有必勝的法則。貓有貓道,狗有狗道,你踏踏實實的走自己的道路,不要左顧右盼,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世界上最悲慘的事就是貓走了狗道,而狗的道路被霸佔了,被迫去走貓道。

走別人的道路,讓別人無路可走。自己迷茫,別人痛苦,何苦呢?

所以要清醒的認識自我,知道自己優勢和劣勢,知己知彼。然後再給自己合適的定位,使自己揚長避短。將精力和目標聚焦在自己適合的領域,發揮自己所長,讓自己強大起來!

另外,從動力方面來講,名利只是才華的副產品。創業不等於出人頭地、富裕顯赫,創業是為了戰勝自己,因為它可以超越內心的虛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永遠不要忽略你內心的追求,只有這種正能量的「追求」才能支撐起獨立進行思考的能力,才能支持我們進行創新!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如果你真的可以超越自己,即使不站在「風口」上,你照樣可以做的很出色,創造出非凡的價值!所以,一隻豬的出路不是去尋找風口,而是戰勝自我,最終肋生雙翅,使豬變鳳凰。否則,一陣風過去之後,你會摔的很慘,因為你始終是一隻豬!

狼行千里吃肉,

馬行千里吃草。

活魚逆流而上,

死魚隨波逐流。

時代正在經歷臨界點,當下就是一道分水嶺。今後我們可以走多遠,外界因素的影響將變得越來越小,自身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

我依然堅信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它如此純潔,純潔到我們只需做好我們自己就可以了。

我依然堅信只要可以創造價值,我們就有存在的價值!

http://weixin.qq.com/r/ezuagkzE_RGGrQjh925p (二維碼自動識別)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家辛辛苦苦埋頭苦幹了40年,好不容易才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富,讓中國成為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然而,就在這短短的十年間,相當比例的家庭,僅僅是為了買房付首付,就讓幾十年的儲蓄消失無蹤,甚至還要背負長達30年的負債。

過去20年的儲蓄+近10年的工作所得+未來的20年透支,全部變成了一套房子,一套只有70年居住權的房子。

這正常么?

正是靠著這種透支,才造就了房地產當下虛假的繁榮,也正是這種虛假的繁榮,讓中國的經濟雪上加霜。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在你身邊,有多少坐擁幾套房產的千萬富翁們,在幻想著不勞而獲的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好時光?

這一點都不誇張,只是漲十倍而已,北上深未來房價100萬/平不知道被多少人吹噓過。

然而,真正明白的人心裡其實都清楚,這只是一種假象,是一種博傻的行為。

大家都在賭,賭自己不是最後的那一棒。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既然你說聰明人,有錢人大多知道這是博傻,那為什麼他們仍在買房?

因為他們相信,靠著自己的人脈,自己的信息流,可以幫助他們提前一步逃出來,自己絕對不會是最後的那一棒。畢竟信息的傳遞,永遠都是自上而下的,只要自己不是最後的那一批,自然不會那麼容易被套牢。

那老百姓呢,靠什麼跟他們比,又有多大的把握,能在終局來臨前逃脫?

說白了,這一輪的上漲,靠的是貸款,靠的是預支年輕人未來幾十年的勞動成果,透支一輩子的收入,硬生生的拉高了房價。

那下一輪呢?還能靠什麼?要把人們的退休年齡再延後30年么?

況且,樓市絕對不能一直火熱,不然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而且很明顯,17年這一輪的樓市已經接近尾聲,甚至可以說馬上就要收網撈魚了!

就在前天,人民日報發表了文章《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其中更是重點引用了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的論斷: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可以肯定的說,這篇文章,是在給我們一個暗示,一個預兆,一個未來的態度。

「要讓資金脫虛入實」,將會是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都知道,虛指的是誰,也都能明白,脫虛代表著什麼。

1.

三四線利好會很快消失

大家一定不要小看這一次官煤透露出來的信息,這次跟以往的那些都不一樣。

首先,是時間點的選擇,要知道,這兩天正是在開會的時間。

在這個時間點上,普通的媒體屁都不敢放一個,而黨媒這時候說的話,意味如何不言而喻。

話已經說的這麼直白了,聰明的你,一定要看懂,一定要想明白。

其次,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國家每年的重點到底是什麼,以及重點工作背後意味著什麼。

2016年,工作重點其實還在去庫存上,歷次工作會議,也都是以去庫存為主要內容,同時防風險為輔,所以你才會看到,分城施政的調控,你才會看到靠房價上漲來去庫存的三四線,和房價不漲被強勢壓制的一二線。

但是現在,一切都不同了,去庫存已經很久沒有再提了,反而是防金融風險這件事,變為了會議中的常客。

去庫存,其實已經接近尾聲了,三四線的利好,也馬上就要消失了!

而且更巧的是,就是人民日報發文的前一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8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數據,根據統計顯示,8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上月末擴大1個百分點,樓市庫存創下2015年1月以來的新低。

按照當前銷售速度來看,全國樓市的庫存消化周期為5.1個月。而再次之前,更是有易居研究院報告稱,30個三四線城市庫存小於或低於12個月。

看完這些,你是否明白了一些官方的深意?

除此以外,再看房價。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15個熱點城市,沒有一個上漲。

其餘的55個城市之中,只有2個當月環比漲幅超過1%的,而且漲價的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中,一二線城市基本上已經全線沉寂。

所以,在此提醒朋友們,近期不要再有靠買房短期暴富的幻想,一定要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

資金一旦開始脫房入實,樓市的秋天和冬天也就要來了。

自1998年房改以來,樓市已經火熱了20年的時間,也許未來還有10年的機會,樓市依然會繼續發展,但是那麼多國家的歷史都已經證明了,沒有任何的東西,是可以永遠上漲,只漲不跌的,我們一定要做到心裡有數。

延伸閱讀:

2018年房價會漲嗎?

中國樓市有哪些精準到可怕的預言?

在買房之前,有哪些問題是必須考慮清楚的?

再回到這個話題,中國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2.

中國真正的未來,很大一部分將會集中在教育領域。

雖然靠著這一輪的房地產刺激,我們甚至開始幻想去衝擊高收入國家的門檻,然而真正想要跨過去,絕對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黨媒也說了,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大的問題在於,勞動力成本上升,創新不足,收入不平等,經濟活力下降。

而造成這種問題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當下人口紅利的快速消失。

尤其是人口紅利消失的同時,人均教育水平的提升卻跟不上來。

人均知識技能水平的提升,彌補不了人口增速紅利的減少,才是當下最大的問題!

據統計,按照目前的趨勢,最早2021年,最晚2030年,我們國家就將迎來人口負增長的拐點。

人少了,人工就貴了,廉價勞動力相比於東南亞就沒有優勢了。

人少了,能創造價值的人沒那麼多了,GDP的增速也就下來了。

我們常說,數量不夠,就要用質量來彌補。

而通過教育的提升,讓每個人多創造一些價值,就能彌補一部分GDP增速的下滑。

低端勞動力成本比不過別人,就想辦法轉型成為高端勞動力。

這些改變,都需要靠教育來實現,未來任重而道遠!

目前,鑒於體制原因,教育資源的分布極不均勻,大城市資源比小城市多,公立學校資源比私立學校多。

但是隨著以後的發展,相信私立學校將會慢慢扭轉劣勢,在歐美,公立學校只是兜底,美國前十大高校只有一所是公立的,哈佛,MIT,耶魯,長春藤里的大學基本沒有公立的,而我們的公立學校卻集各種寵愛於一身。

體制對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配也許會長期存在,但是社會資本推動發展的私立學校將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未來將會有一大批優秀的私立小學中學成長起來,他們用教育質量贏得口碑,但是不菲的學費也代表著不低的門檻,需要有高昂的學費來支撐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如果砸重金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純粹的從公平的角度講,這個受益方應該是教師和學校,而不應該是學校旁邊的學區房。

那些破舊的房子動輒幾百萬,只是讓房東受益,沒有讓教育行業受益。

目前,國家正在改變,租售同權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有預見性的一步!

未來,填鴨式的教學一定會被淘汰,因為人工智慧越來越先進,越來越普及!

縱然你有超強大腦過目不忘的本領,也干不過電腦和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

你一輩子讀的書,電腦幾小時,幾分鐘就學完了,而只有人的魅力,那種知識積累產生的氣質和高大陽光的肉體,才是機器人無法取代的。

想想這兩年被辭退的5萬+銀行櫃員們,再想想輸給阿法狗的柯潔,我們一定要有危機意識。

過去我們那種填鴨式的,整齊劃一的教育雖然飽受詬病,但是這套教育體系確實非常適合正在發展工業的中國,我們需要大量高效率的產業工人和技術工人。

但是今後,邏輯變了,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將可以替代絕大部分的基礎工作,甚至高級技術工作。

這意味著不同學科知識的含金量也開始分層,以前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後在數理化方面有天賦的人依然會得到更多的財富溢價,但是沒有天賦只是為學而學的人,你的價值不會比幾萬塊一台的機器人高。

相對的,藝術,人文這些計算機做不了方向會得到更多的發揮空間。

所以,如何挖掘孩子的天賦,將是未來的父母,學校,全社會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

3.

說完教育,再來說說醫療。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人們逃不脫的日常。

如果說,未來還有什麼方向,能跟教育一樣相提並論,能像現在買房一樣,這麼容易實現財富倍增,那麼一定是醫療!

教育和醫療,你一定要有所涉足。

你可以是相關內容的直接從業者,也可以是上下游產業,如果你想在未來率先掌握風口,站在風口上飛,那麼一定要對醫療和教育有所涉足。

畢竟,對生命長度的渴望,從人類還是猴子時就已經開始了。

社會越發達越渴望,財富越多越渴望。從占卜術到煉丹術,從皇陵地宮到埃及金字塔,從中醫到西醫,從細胞到基因剪輯,人類對生命長度的追求孜孜不斷。

而眼下,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有錢人想活一百年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今天中國人年齡的中位數是37歲,也就是說,至少一半的人大於37了。

再看看社會財富主要掌握在誰手裡?

大多都在60,70後手裡。

根據胡潤百富榜統計,前100強的平均年齡為53歲,中國億萬富豪平均年齡57歲,千萬富豪平均年齡43歲!

而真正知識密度最大的80,90後們,正在艱難的爬行,被先行者們建好的一座座收費站雁過拔毛,提前透支未來30年的收入,也不過就只能買起一套房子。

不僅中國如此,全世界都如此。

財富越來越集中在老年人手中,而老年人的數量和比例從未像今天一樣高,在人類歷史上都從來沒有過。

你就算算自己父輩那一代人有幾個兄弟姐妹,我們有幾個,我們的下一代又有幾個,標準的倒金字搭結構。

這麼多有錢人渴望拿錢換命,想想機會有多大!

醫療行業能賺到的錢恐怕不會比今天的房地產行業少,巨大利潤的刺激下,延長人類生命的科技會加速發展,現在除了頭不能換,人體的各個零部件還有哪個不能換?人越來越像電腦,內存不夠,多加一塊,顯卡壞了換一塊。

今天,治療心臟病的主要技術是植入支架,價格不菲,而德國西門子發明的設備,只需要在靜脈中注射一點點造影液就可以測出來你心臟每塊肌肉的活動能力,診斷結果就是給你一段精彩的如同動畫片一樣的視頻,詳細告訴你的心臟如何工作,哪裡有問題。有相當多比例的心臟病人根本無需花大錢植入支架。這麼好的設備,我們造不出來,他們也不賣,想檢測就得去他們國家花錢排隊。造福全人類的前提是你得有東西值得交換,這就是技術壁壘給他們帶來的利益。

再舉個國內的例子,北京的一家IT公司正在收集北京市內好多家大醫院主治大夫的診斷病例,把各科室最優秀醫生日常看病的數據匯總成一個數據中心,最後發現,這套系統診斷的準確率高達96%, 高於這些最出色醫生的平均水平。

這個準確率已經相當讓人滿意,如果將來這個系統普及,你在十八線縣城看病並不會比親自跑到北京差很多,所有人看病的成本將會大大降低。看病難看病貴將會大大緩解,這也是技術進步帶給我們的福音。

所以你看,中國未來突破的方向,其實有很多很多,但是核心,通通都離不開創新。

而在創新的背後,正是教育資源的真實體現,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底蘊之所在。

未來,中國經濟什麼時候能夠再度煥發以往的繁榮,創造10%增速的奇蹟,我們很難預測。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國的未來絕對不會出現在房地產里。

掌握中國未來的,也絕對不應該是那些炒房客們!

延伸閱讀:

2018年房價會漲嗎?

歷史上有哪些精準到可怕的預言?

在買房之前,有哪些問題是必須考慮清楚的?

-----------------------

更多樓市分析關注公眾號【樓市時評】

微信號 zzlssp

歡迎關注,歡迎來公號交流


分享一個樂觀的視角吧

轉自:財經評論

原文鏈接:和外媒相比 為什麼知乎用戶對中國經濟更悲觀?

據美國《商業周刊》網站12月4日報道,過去十年,中國高等教育的規模迅速擴大。2000至2010年,大學入學人數增加了兩倍,從220萬增加到660萬。不幸的是,就業機會未跟上擴招步伐。根據《中國經濟季刊》得到的官方調查結果,2013年中,中國每80個白領職位有100名申請者。然而就藍領崗位而言,情況截然不同,每125個崗位有100名申請者。

報道指出,由於中國大學畢業生過剩而低技能勞動者供應不足,過去四年藍領工資的增幅大於白領工資。2009年以來,專業人員的工資平均年增長速度為12%。與此同時,製造業、農業和建築業的工資年增長速度為14%。

結果是什麼?白安儒和加特利說:「所有數據顯示,從事較卑微工作和收入較低的家庭的收入增速要高於從事專業工作和較高收入的家庭。中國的收入差距正悄悄縮小。」報道稱,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感覺到競爭環境越來越公平。

恩,我很喜歡上面那則報道的最後一句。

為了證明我沒有污衊知乎用戶,我來找點證據:

哪一刻讓你終於意識到了和對方階層(階級)不同? - 知乎

上面這個問題有7000個回答,我把他們分成三類,第一類談比自己高的階層,我標為「富」,第二類談比自己低的,我標為「窮」,第三類綜合性論述,我標為「平」。統計結論如下:

1-4——富

5——平

6-7——窮

8-11——富

12——窮

13——平

14——富

15——平

16-17——富

18——平

19——富

20——平(調侃)

21-23——富

24——平(調侃)

25-27——富

28——平

29-30——富

(2017年3月29日數據)

看到問題所在沒有?前30條,有3條描述了比自己窮的階層,有7條是「平」或調侃,剩下20條描述的全是比自己富的人。而且,考慮到前30條是知乎用戶自己點贊點出來的,可以說不僅體現了知乎用戶們的直觀描述,還體現了他們認為哪些描述更接近(自己眼中的)「事實」。可是你猜猜他們平時見到的窮人多,還是富人多?

這就是知乎主體用戶對「階層」這兩個字的概念。即比他們窮的人,過得好一點壞一點他們不會發現;比他們富的人如果和他們繼續拉開差距,他們卻非常在意。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比最底層的悲觀,比最上層的悲觀,也比外媒要悲觀——雖然我認為盲目樂觀也不是什麼好事。

中國歷史上也一樣,從1952年到1979年,國企職工的數量增加到原來的5倍,人均工資增加了50%左右,但從50年代就進入國企的那些職工看來,他們覺得日子在變好嗎?

當然沒有!

在他們看來,平均工資每年只增加1%多一點,而每年還有200多萬勞動力(以及他們贍養的200多萬人口)從農村走出來,和自己達到了同樣的生活水平!這意味著50年代的體面日子,現在變的不那麼「體面」了(因為國企職工佔總人口的比例飆升),而50年代雙職工本來可以在農村雇一個聰明伶俐的保姆,到70年代只能雇一個粗笨大媽了!(因為知青下鄉,招工不由城裡人壟斷,聰明伶俐的農村人讀了中學,會爭取進城工作、去社辦企業或是當赤腳醫生民辦教師)這當然很讓人不爽。他們當然支持80年代國企用技改資金髮獎金,支持下鄉知青一律回城就業,國企子弟壟斷招工!

今天的知乎用戶主體也一樣,他們一方面覺得頭頂的富人越來越遙不可及,另一方面無視後面的窮人日子在變好。就算他們發現窮人的工資有所上升,也往往認為是壞消息,這幾方面感受綜合起來,當然對中國經濟有不一般的悲觀!

然而,這無助於中間階層改變自己的地位。從歷史上看,如果中間階層拋棄底層,單獨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結果往往是被頂層和底層一起鎮壓——西歐國王喜歡和農民一起對付貴族(17世紀),東歐權貴喜歡調農民軍隊進城鎮壓中等階層的自由化運動(1848革命)

下文引自《革命的年代》

霍布斯鮑姆:

我承認,中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產業升級速度還不夠快,以至於技術階層的上升機會低於預期,而頂層金融資本和官僚資本的膨脹卻相當驚人。但這並不能改變最大、最窮的群體生活在改善這一現實啊。既然中等階層如此痛恨頂層拋開自己,既然知乎用戶開始發現金融和權力的結合體不可抵抗,既然大家認為自己屬於底層……那就真的關注一下底層,和底層站在一起吧,不要以為單獨宣揚悲觀情緒就能改變什麼。

最後附上中國底層真實的生活狀態吧

中國的窮人到底有多窮? - 知乎

中國「底層社會」的生活是怎樣的? - 知乎


悲觀的人通常有兩個理由:

第一,經濟增速放緩,就業壓力較大。中國已經高速增長了近30年,放緩是客觀規律,對普通吃瓜群眾而言,就業壓力才是相對直觀的感受。

但不能只看總量的變化,也要看其中結構的調整。

早些年經濟的高速增長,是由房地產牽頭的產業鏈帶動起來的。一個房地產背後,養活了無數的行業,比如鋼鐵、基建(含水泥)、機械、有色、煤炭、航運等等。

所以房價之前為什麼不能降?比起有產階級那點微不足道的抗議,國家更關注的是每年新增800萬人口的就業!

試想一下,這些年富力強的青壯年,如果都是失業狀態,無法養活自己,社會會增加多少打砸搶?

那為什麼這幾年敢了?

感謝偉大的互聯網泡沫~

你以為,那些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快車司機,都是從哪裡來的勞動力?

不管互聯網泡沫白白燒了多少錢,糊弄了多少年輕人滿懷創業之夢,單就燒出用戶新的消費習慣,提供大量就業這一項,就功德無量。

但現在互聯網面臨的挑戰,恰恰在於,持續高漲的人工成本,和過高的地租成本。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普遍悲觀的點,年輕人的生活被房價(或者房租)綁架,而企業在一個已經不再高速增長的存量市場中,無法持續提供更高的職位、和更高的收入。

所以你看,zf高瞻遠矚的幹了兩件事,

第一,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搞增量改革,國內不是沒增量么?我去海外找。你那些國家不是貧窮么,我幫你發展。

一帶一路提出來的時候,就覺得,簡直是太聰明了,這幕僚之中,必有高人。

讀讀宋朝的王安石變法、再讀讀明朝的張居正改革,權傾天下,也只能保證存量改革人在政在,只有增量改革,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延續下去。

所以,千萬別覺得這只是口號,這是一次比深圳改革開放意義更大、影響更深遠的改革。想想看,當年改革開放富了多少人,這絕對是80、90後重新分配財富的機會。

第二,今年開始,態度堅決、不計一切代價的壓制房價。很多人其實年初時沒有意識到,這次調控不是增加了摩擦性,是乾脆凍住了交易。

說白話就是,我不讓你跌,只是不讓你買賣。

如果同時炒過A股和港股就會知道,沒有流動性的資產意味著什麼?

插一句題外話,許多企業願意上A股的原因是估值高,殊不知對於企業而言,短期估值高是沒意義的,因為總有牛熊,你總能等來一個牛市,也總有慘不忍睹的時候,但A股巨大的交易量,以及植根於這種流動性充沛環境中的融資能力,對企業而言才是最該具有吸引力的。

扯遠了,說回來沒有流動性的房產,結果顯而易見,房價開始調整。

所以我是不贊同,美國減稅,咱們也減稅的。

對於吸納了巨大勞動力的互聯網企業而言,企業賦稅負擔並不重,重的是個人賦稅,一個稅前1萬月薪的員工,到手可能只剩下8、9千了,而企業付出的各種金的成本,大約是1.6萬。

而房租上漲帶來的人工成本被動上漲,更是雪上加霜。

前幾年還有資本給你燒錢,這兩年都看盈利了,所以重運營的公司,人工成本都是亞歷山大。

而個人賦稅牽扯了太多利益,所以壓房價、壓房租,我絕對是舉雙手贊成的。

誰不希望,自己的企業,除了能給用戶創造價值外,也能讓自己優秀的員工,實現個人成長、有著優渥的生活?

未來會怎樣?

套用一句劉煜輝老師的話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邊是傳統經濟與商業銀行之間巨大的債務撕扯,

一邊是以5G時代、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物聯網時代的到來。

很多人忽略了,zf在基礎通訊設施建設上,不計成本的付出,該是收穫的時候了。

當我們企業走出國門時,看到的是企業通訊設備只鋪設在人口集中地區,看到的是商業銀行只願意做10%的人口的生意,

所以移動支付,寸步難行。

而國內,不計代價的鋪設光纖、電纜、不計成本的通過信用社發卡、實現大多數人的貨幣金融化,使得我們在5G時代已經領先歐洲半個身位了。

所以,悲觀的人眼中,只有那一半的海水,當你看到全貌時,就會發現,

不但不該悲觀,還應該激動,

畢竟,這是明末我們錯過那波全球化的國運後,

之後幾百年的時間裡,

第一次,重新真正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還是那句話,恭逢盛世,國祚綿長

——————————————————

PS1: 本文部分觀點參考了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老師的發言稿《中國將展現出前所未有之定力》,強烈推薦大家讀一下原文,雖然長了些,但洋洋洒洒、邏輯清晰,非常有見解。

PS2: 這個問題比較大,所以嘗試從邏輯而非數據層面去論證。

有關房價的問題,大多比較關心,多說兩句。樓主不是房地產專家,加之這個話題太宏大,論點和數據都基於最近的研究報告觀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一下。

關於壓制房價,其結果不見得就是房價下跌,也可能是壓制過快的漲幅,這個數據層面應該不需要論證了,隨手一搜應該到處都是。

也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有價無市,交易量沒有去年那麼火熱,想必這個直觀感受一定有的。

關於就業人口的結構,不是說以前工廠的人,就直接去做了快遞,而是說從吸納新增就業人口方面,支柱從房地產產業鏈轉向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

一家之言,姑妄聽之吧。

?除特殊標註外所有內容都為個人原創,若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若對金融分析、證券研究等方法論感興趣,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孤獨的修行》,或者點擊投資和研究,都是孤獨的修行——證券賣方研究方法總結(一)


大家都是中國人,誰不希望祖國強盛,人人都可分一杯羹?但我們不能把眼睛閉起來,假裝看不到障礙,看不到危機,好像它們就不存在了。更好的做法,是睜開眼睛,承認危機是存在的,看清楚危機爆發的條件和節點,然後繞開它們。

原答案:

如果美國和歐洲都比大陸爛,資本何必出逃?逃到資本回報率更低的地方去?

出逃就代表在全球主要金融機構的評估里,中國未來十年已經不如美國了,哪怕美國爛如泥。

全球資本已用腳投票,我等小嘍啰又哪來的自信,堅信我們的眼光比華爾街搞投資的那批精英還好?

保持謹慎、避免投機、艱苦奮鬥、不要盲目自大。

附贈一張圖

外儲真的已經很緊張了,小川行長也在努力加固堤壩,剩下一波人在這裡歌舞昇平,真不知道是蠢還是壞。

我並不認為中國經濟會崩潰,但肯定沒有預期的那麼樂觀。以更穩健的心態去看中國經濟,設置更多保障,少些吹噓,難道不是好事嗎?難道這樣也要被批評?

中國經濟是有未來的,但這個未來暫時比較遠。

兩條路

一是工業4.0科技強國,把高新技術賣到發達國家掙錢。這條路需要科技人才和知識產權的迸發,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少說也要小十年。聽說國家已經在鼓勵新能源汽車和晶元行業,是好事。

另一條路是一帶一路,把產品輸出到人口巨大的東南亞和非洲去,在那邊開血汗工廠,他們掙錢我們來花,就像20年前美國對中國一樣。但是現在人民幣還沒國際化,中東局勢不明確,非洲也太窮,所以一帶一路也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優勢在於TG早幾十年布局了非洲,有一天非洲崛起了,中國一定是第一個吃到螃蟹的。

劣勢也很明顯。

高房價和槓桿對人民的壓迫,抽血,不僅僅透支了近幾年的需求,同時把社會變得浮躁。浮躁了還有什麼人去投身科研?還有什麼人去投資建廠?

還有即將到來的人口結構失衡,還有10年,巨額養老金會成為社會的一大壓力。

所以說中國經濟就是個賽跑的過程,如果「科技強國+一帶一路」能跑贏「槓桿+老齡化」,那中國的未來妥妥的!如果跑不贏,一切都是泡沫。

這場賽跑,靠的是中國人民一如既往的艱苦奮鬥和悶聲發財。如果有一天人民不奮鬥了,有房的坐等房子升值,閑來上知乎說說經濟繁榮,沒房的通通變成閑魚,不再抱有希望,那我們拿什麼去拼未來?

失了什麼,也不要失了民心啊。


我只知道現在身邊我所認識的人,沒有一個說錢好掙的,沒有一個不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我們是做外貿的,主市場在中東和非洲,早兩年,利比亞和敘利亞戰爭發生後,我們失去了百分之三十的客戶。利比亞沒打仗前,客戶又多又有錢,大部分客戶都是純正的穆斯林,心地特善良,彼此之間信任度特高,還特愛給你免費介紹客戶。我想也正是因為大家都太善良,太單純才會被美國唆使,導致今天的局面吧。去年美國加息幾次,非洲各個小國,貨幣貶值得厲害,中國因為有政府維穩,匯率變動很小,直接導致非洲各小國和部分中東國家來中國購買的成本上升了近一倍,又導致我們丟失了百分之五十的客戶。現在就僅存的阿曼,沙特,蘇丹這幾個稍微相對穩定點的國家帶來點點客戶,又因為市場蕭條,同行競爭惡劣,原材料上漲,國家動不動還要查查環保。現在都是在熬……僅憑一口仙氣吊著!國內做生意的,我不是太清楚,但是在我窄窄的交際圈內,也都是哀鴻遍野,叫苦連天!很多臨街鋪面都空置,市場內的更不用說~現在給我的感覺就是每個人都焦躁不安,想做點什麼,又不知道該做什麼,手頭有點小,放在銀行會貶值,買房現在是高位,各行各業都是怨聲載道,又不敢輕易下手投資。於是各個又守著這點錢繼續唉聲嘆氣,繼續焦躁不安!


我是覺得挺悲觀的。

原因很簡單。沒有足夠大的新市場來承接中國崛起。

西方列強,他們崛起時,面對的是外部足夠廣闊的新市場。

大航海時代,外部市場足夠廣闊,他們可以憑藉堅船利炮敲開別國大門,然後用商業剝削新市場、傾銷各種商品。什麼鴉片啊、洋火、洋胰子之類的。而且那時競爭並不激烈,因為新市場實在是足夠廣闊了。

越是先發的工業國家,享受的先發優勢越大。

而中國,實在是太龐大,而且國際市場方便咬的肉全被搶光了,只剩下一些難啃的硬骨頭,對於中國這個體量,實在是不夠塞牙縫。

雖然有一帶一路的策略,但如果這些新市場肉足夠豐腴的話,早就被西方搶了,也輪不到你中國了。

當時西方產業轉移給你,讓你干一些中小商品,是因為你勞動力等成本更低,他們能享受到更低的生活成本、更高的利潤等等。對他們資本家也是有好處的。

而現在,你不滿足 ,也想要更多蛋糕吃飽,產業升級,現在可就是扎紮實實地要搶他們的蛋糕,一帶一路的蛋糕肯定不夠的,必須要把那一堆發達國家給拉下來。以前雙贏,尚可容忍,但現在,我敢說,世界接下來絕對不會太平的。

利益之爭,可不是好玩的。

每次有新興國家崛起影響世界格局時,都是一場大戰。現在雖然有核威懾,可能不會有正面戰爭。但世界絕對會有其他形式的大動蕩的。

這一次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可能是長期性的。不光是中國,可能全球都會陷入長期性的經濟泥沼。

資本主義世界,如果經濟一旦減緩停滯了,那麼面對的,就是內在互相傾軋、矛盾會越發尖銳。

必須要有新蛋糕來餵飽資本增殖的胃口。

一場新科技革命,或者一個足夠廣闊的新興市場。

後者是難了,前者,按照目前這科技發展速度,我估計也夠嗆。

總之,大家先看看吧,不用太久,這幾年,應該大概就能看出接下來的趨勢了。

反正,我是想不出不悲觀的理由。而且不僅僅是中國悲觀,可能是世界範圍內的悲觀。


堅定的悲觀,來自於眼見為實。

大多數企業只能靠借新債還舊債勉強死撐,貨幣緊縮貸款不好拿了利息高了,貿易戰一開火貨也不好賣了,到時候怕是利潤連銀行貸款利息都覆蓋不上。

這樣的企業國家肯定希望早破產早死掉,不惜拿出環保為借口逼停。這個叫主動去產能。不去掉這些企業貸款肯定越滾越大,這個就叫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這都是連著的,銀行貸款抵押物都是酒店寫字樓住宅樓,這些抵押物的價格又是靠增發貨幣(低息放貸)吹上去的。這個邏輯不贅述了。

而去產能的實際執行情況就很有意思了。

這些苟延殘喘的企業跟地方政府早就密切掛鉤了。甚至很多企業有地方政府投資。畢竟關係到地方稅收,地方建設,地方就業率,地方人均收入。這些都是亮閃閃的政績啊!開玩笑呢說不要就不要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所以地方保護,中央要求去產能。最終去掉了誰留下了誰,我只能微微一笑。而留下的企業質量,我還是只能微微一笑。去完了產能這些失業人群怎麼辦反正我是不知道。

好多朋友說了,全世界都差不多,比爛嘛,我們遠遠不是最爛的。再說你這連數據都沒有都是瞎猜的。

可你忘了倆事實。

第一,要講真話,美國是大佬,而不是中國。美國人放出去的債,是為了受到供奉,為了方便操作美元剪別國羊毛。不知道你當沒當過黑道大哥的債主,還美滋滋,那是保護費好么。道理就是這麼粗糙,秩序就是大佬的意志而已,國家之間最終還是要比拳頭。跟大佬比爛?跟大佬講道理?

第二,要認識自己。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你拿出一堆數據跟我講我們的情況比他們好多了,殊不知這些數據是我們拿行政手段調整過的,不是自由市場產生的真實數據,更別提直接在數據上做改動的可能性了。可比性在哪兒我都不知道。跟自由市場比數據?

完了,說到這兒估計開始有噴子要開始了。什麼美分什麼的,我都不太懂這些臭詞兒怎麼編出來的,就知道扣帽子。

說真話跟愛不愛國是兩回事。愛國和愛統治階級是兩回事。愛國和愛十六億多同胞,我覺得才是同一回事。我眼睛看到了心裡想到了,老百姓可能要有難了,我嘴上難道還必須為統治階級描摹盛世繁華?再說也不缺我這麼一個屁民的筆杆子啊。

這種騎虎難下的破形勢,去了小資的產能,去了居民口袋裡的儲蓄搞去庫存轉移風險,又搞起了國企私有化,農村土地流轉。

話總是要說的。無產階級又一次逐步喪失了生產資料,又面臨失業和惡性通脹的威脅。期待大會給經濟形勢打一針真正治病的葯,而不是水。

~~~~~~~分割~~~~~~~

補充一下,有朋友問我的立場。我覺得很有必要講清楚,我是個無產階級老百姓,湊巧做的工作見得到一些真實情況。我站出來講,不為名利,為了如我一般的無產階級老百姓能看清節奏這幾年控制好家庭負債,謹慎投資,減少跳槽和創業的想法,認真關心食品價格,不要貪圖小利息。我沒什麼對策,也壓根不存在什麼不傷害權貴又利好老百姓的對策。我只是權貴眼中的爬蟲(這句話不是抱怨和諷刺,是真實體驗,具體以後有機會慢慢說)。

無產階級請不要互相諷刺互相侮辱了。其他階級講我井底之蛙也好,狹隘也好,我都承認,我沒資格參與你們的操作(這句話也不是抱怨和諷刺,是真實體驗),但把事情編排複雜並沒有用,該是什麼就是什麼藏不住的。我想對你們講,富貴你們享,出事了風險用各種招式丟給小老百姓,這種事情要適度。


中國經濟不是悲觀,而是競爭會越來越嚴重

跌入底層也越來越容易

你想上升一個階級卻是千難萬難

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在2000人的完整榜單中,阿里系有43位股東上榜,比去年新增25人。其中,排在馬雲之後的六人均來自螞蟻金服,其中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以400億元財富位列阿里系第二名。胡潤表示:「如果加上蔡崇信、前阿里系的滴滴程維和蘑菇街陳琪,大阿里系都有近50人上榜,99年我們第一次發榜時,全中國就找到50個人。

中國目前僅僅胡潤榜調查都有2000位20億富豪

根據他們估算中國加上隱形富豪大約在6000位(資產在20億以上的)

很明顯這些富豪數量在增加

而且財富值也在增加迅速

許家印的財富是2900億,

2010年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以534億人民幣資產登上今年首富。

僅僅7年時間,首富的財富值已經增長了5.5倍左右

而多少家庭除開房地產,還是原地踏步

甚至自己家庭存儲的財富在減少?

中國經濟目前不是困難,其實比周邊許多國家發展迅速的多

但競爭在加大

1990年,不過20多年前

做生意沒有不發大財的

賺錢好像流水一樣

1995年左右到2006年,開工廠的也沒有不賺錢的,除非經營能力太差了

2000年到2016年炒房大多賺不少

但這些全民發財的機會卻在變少

以前你找到趨勢,進去就可以賺錢

但現在不好意思

真的大多數人除開工作是虧錢的

未來炒股,炒房,炒大多數東西都是這樣

你自己開工廠,做生意也是這樣

大多數是虧錢的

現在大家都說是互聯網時代

但你沒有幾百萬資本,沒有好的技術,

你覺得你可以活下來嗎

門檻太高了

大多數人底層唯一出路是努力讀書,讀211,985;慢慢在職場上混

最後混個中層

在二線城市買個房就不錯了!~

在想80年代,90年代那樣爆富

或者21世紀初那樣炒房大賺一筆

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中國未來是階級慢慢固定

也許60,70年代從底層到頂層10多年就夠了

但現在需要一代人,二代人,三代人,甚至四代人更多人努力

你家很窮,但你爸爸咬著牙讓你讀書

你來到城市裡面,慢慢耕耘,總算有套小房,最後供孩子讀書

你孩子讀所好的學校,找份不錯的工作,有所大房子子,

而你孫子慢慢享受良好的教育,從小進重點,最後頂尖學校,成為上市公司高管

最後你重孫受的精英,私人定製的教育,最後要麼從政,要麼經商

成為頂層

這些才是未來階級躍升的常態

而不是一個人一飛衝天,那是天才

而我們大多數是普通人

僅僅普通人而已

需要慢慢攢錢買只雞,接著雞變成鴨,鴨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

而現在我對許多人悲觀的是太急躁了

太急於求成了!

甚至自己10年的努力都不願意用

巴不得自己一飛成名,

巴不得自己一朝富有

這才是悲觀的地方

因為急躁他們即使有機會也抓不住

因為急躁他們沒有能力抓住機會

還有競爭的激烈

90年代開店子就賺錢!

但現在開店子大多虧本

中國現在商業嚴重過剩了

新手進去死亡大半

而國家一直宣傳大學生創業,大概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

但我覺得不太合適

騰訊胡皓: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達95% 創業的高度決定能走多遠

20個人創業活下來1個

太難了

而且大學生創業往往消耗的是家裡的財富

最後虧本也是家裡的

自己沒有太多能力去承擔這些

其實創業失敗失敗是家裡的錢!

我覺得

許多年輕人浮躁了

總覺得自己是有理想,有夢想

你可以問問你爸爸媽媽

看他們有沒有理想,有沒有夢想

都有,能怎麼樣了

大多數我們都是普通人

理想這個東西你有2,3年就瞎想

你堅持20,30年並且付出行動這叫理想

理想如酒,時間越長越好喝

沉下來,先慢慢適應這個社會

把理想放在心底

慢慢讓自己根繫緊緊和社會在一起

慢慢讓根系發芽

你才長的多

中國經濟悲觀也好,不悲觀也好

富豪增長大量創造

你要做的不是因為擔憂而停止不前

你需要的是把自己的根長的多更些

長的更茂密些

這樣吸收更多的水分,更多的營養

你經濟不景氣,可以慢慢積蓄力量

一旦經濟景氣,你一飛衝天

這才是關鍵,

說實話,誰也不知道未來20年怎麼樣

最多預測

全世界最頂尖的經濟學家也預測不出來

2000年,你說中國經濟2020年會有美國的60%

全中國的人都覺得你是傻子

但2016年我們的經濟是11萬億美元。

美國是18.03萬億美元。

16年中國經濟達到美國的61.01%

在過20年了,不知道

只能預測

但我想我們要做的不是知道結論去找原因

或者但心

而是一筆一個腳印走下去

提升自己的實力

不管經濟形勢好,還是怎麼

自己都有立足之地

提升自己的階級

中國未來競爭,淘汰會越來越激烈

而上升一個階級卻千難萬難


還有一堆人說未來悲觀,

那麼短期之內就還挺樂觀的。

真正形勢嚴峻的時候,大家的說法一般都是:

相信未來

明天會更好

至於長遠,

長遠來看,我們都是死人。


題主提的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比較寬泛和開放的,

首先,這個未來沒有限定具體的時間範圍,是未來3-5年,還是未來10-20年,時間範圍的不同,會導致討論的結果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

其次,悲觀這個詞是有明顯主觀傾向的,每個人對中國經濟的是否值得「悲觀」的判斷標準都不一樣,有人被下行周期影響到了就業前景,因此而感到未來很悲觀;有人因為近年房價高企,影響了幸福感和個人生活質量,這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確實也值得悲觀;從個人角度來看,有人會覺得經濟增速下降就很值得悲觀了;但是也有人從經濟學的視角來看,認為會覺得只有「中國崩潰論」這種情況出現,才算得上是悲觀。

所以這裡不以個人主觀的觀感來作為判斷的依據,而是以一些歷史數據和歷史經驗來簡單說一下想法。

未來是否值得悲觀,首先要看當下是經濟周期中的下行期或者低谷期;還是徹底進入到下行通道之中,

而談到經濟周期,需要基於歷史事實,而不是一味的憑空猜測,

所以我們要先看一下過去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實際GDP增速變化圖,

很多人感覺中國的經濟周期波動並不明顯,實際上只是我們太年輕,經歷的周期次數太少,尤其是成年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時間還短,從圖中我們能明顯的看出,

自WG以來,中國經濟比較明顯的周期波動有4輪,我們當前正處於第5輪經濟周期中的下行階段,

而這一輪的經濟增速下降,起始於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出口增速下降,和製造業整體低迷。期間有「四萬億」刺激導致的短暫回暖,但是大趨勢仍處於下行周期之中。

也就是所這一波下行周期,出現在十年連續高速增長之後,這個本身並不值得悲觀,因為經濟周期是必然存在的,沒有隻擴張而無緊縮的經濟體存在。問題的關鍵在於,這波經濟下行周期時間比較長,歷史上有可比性的只有1993-1998那個長下行周期;以及經過緊縮時期的中國經濟,到底將進入到什麼樣的「新狀態」之中。

從世界範圍內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的經濟大前景大概可分為三種可能性,

其一,像歐美髮達國家一樣,在經歷了飛速的超高速經濟增長之後,增速放緩,從飛到跑,從跑到走,甚至出現從走到爬,直到下一次科學技術革命帶來新的強勁增長動力。如果是這個情況,這並不值得悲觀的,這是各國歷史經驗中最理想的一種長期前景了。

其二,出現類似日韓遭遇過的情況,在經歷了超高速發展期後,因為種種內部和外部因素,導致突然出現一次斷崖式的崩潰,硬著陸之後,進入緩慢增長時期。也就是說,這種經濟體出現的問題是沒有從飛到跑,從跑到走的平穩過渡,而是直接從飛到走,甚至出現了從飛到爬的情況。

如果是這樣情況的話,對於中國是一個比較悲觀的前景,因為日本在出現斷崖式崩潰之前,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已經很高了,即使崩潰後進入緩步增長期,國民生活質量還算可以。但是中國目前總量雖大,但是人均仍然很低。一旦在近10年內出現日本式的「崩潰」,國民生活質量不容樂觀。

其三,出現南非或者部分拉美國家的情況,由於政局不穩定,經濟政策劇烈搖擺,導致經濟崩潰後,深陷泥潭,長期處於下行周期。

這種開倒車的情況是最悲觀,也最值得警惕的一種情況。

面對未來可能要面臨的三種情況,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個「新常態」的概念,其本質是主動像第一種,也就是對於現今中國經濟,唯一顯得比較樂觀的情況去靠攏。

「新常態」的提出實際上就是主動接受中國經濟不可能,也不必要刻意去維持過去那樣飛速發展的狀態,承認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是正常的,而非病態,也不必要使用過多的強力刺激手段去維持過去的增長速度。

也就是說,中國政府目前的目標是希望中國經濟向著第一種可能性發展,明確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沒變,但是接受發展的節奏和速率已經出現轉變。

那麼接受「新常態」是否合理?

實際上,如果拒絕接受新常態,那就需要使用大量直接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或者貨幣政策手段,但是刺激政策的效用是逐級遞減的;同時採取刺激政策維持經濟增速是有極大副作用的,刺激政策可能會延緩一些理應被時代淘汰的行業和部門的生存時間,不過這種苟延殘喘會擠壓正常合理的新興行業和部門的生存空間,再延後危機和衰退的同時,也將風險和問題累計的更加突出和危險,導致最終問題集中在同一時點爆發,造成更為嚴重的問題。

而選擇接受「新常態」,可以致力於調整結構,在如何更好的分配蛋糕來激發新的活力和增長點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

為什麼是這一次周期中接受了「新常態」

過去有一句話叫做「保增長就是保就業」,回顧上一輪經濟周期波動,我們會發現在1997年以後,中國經濟有過一次增速降低至8.0以下的時期,而那一時期出現了很多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下崗大潮,四大行危機,當時的中國經濟中,工農業佔比較高,就業剛性比較強,市場的韌性不足,一旦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就業問題就會凸顯,導致嚴重的社會危機,因此只能採取較為強力的刺激政策來保證經濟增速,爭取時間來進行改革,以使得中國經濟在新的一輪發展中解決過去的老問題;同時也因為當時的中國經濟潛力仍然巨大,刺激政策的效果也尚未出現明顯的遞減效應。

而在目前這一輪周期中,中國經濟的整體韌性由於工商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消費就業的能力已經和20年前不同,有充分的韌性來抵禦增速下降帶來的就業危機,有較為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結構調整。

因此今年的十九大也提出重要論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此前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也就是說,過去政府致力於盡最快速度的去做大中國經濟的「蛋糕」,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現在政府接受了「新常態」,認為中國經濟這塊「蛋糕」的做大速度,已經無法保持原有的高速,在「蛋糕」做大速度降低的情況下,如何分配好「蛋糕」成為比如何做大「蛋糕」更重要也更關鍵的問題。

新5%和舊8%到底孰優孰劣

由於「新常態」和重大論斷的提出,隨之而來的就是新5%和舊8%到底孰優孰劣的爭論,有人說新的5%要優於舊的8%,認為舊的發展增速是野蠻粗放,必然被更為合理和紮實的新發展增速取代。

但是這種論斷有割裂歷史發展邏輯的嫌疑。

從發達國家和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經濟發展必然遵循一定的歷史必然性,每個階段的發展形態都有重要意義,並不是簡單的優劣問題。

新的發展模式取代舊的發展模式,是無可爭議的,但是沒有舊的8%作為基礎,那麼新的5%也無從談起,各國經濟發展都是從野蠻粗放起始,隨著不斷的發展而不斷甩脫粗放的部分,並有精細化,優質的部分來取代。

因此,展望未來的同時,不應當輕易否認過去。

經濟發展節奏和速率轉變對大眾的影響

以經濟增速逐步放緩為顯著特徵的「新常態」中,

對普通人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貨幣購買力將日趨平穩,而無風險利率將持續下行,我們可以看到當下的歐美以及日本等國,利率水平長期處於較低水平,即使美元進入加息周期,而美元的實際利率也遠低於中國的利率水平。但是美元和日元在本國國內的購買力水平也在過去較長時期保持了穩定。

而中國經濟日益成熟,增速正常放緩之後,貨幣購買力和利率水平也會與歐美和日本日益相似。也就是說,十年前的存款20萬,放到今天的購買力會出現較大縮水,但是現在存款20萬,到十年後的購買力縮水幅度要遠遠小於過去十年的縮水幅度。像有些人戲言的所謂十年後,100元只能買一碗拉麵的說法在中國可能不太容易實現,除非未來10年中國經濟再次像一個新興經濟體一樣出現連續兩位數的經濟增長幅度。

而同樣,薪資增長速度也會相應放緩,無風險利率水平也會像歐美靠攏,這將導致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和難度都會上升,家庭資產配資和分散投資的需求快速增長。

同時,由於經濟增長放緩,所謂的「階級流動性」也會放緩,因為經濟領域的洗牌速度變慢了,提供給後發者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會逐步減少,但是「階級流動性」放緩不等於階級固化,經濟的平穩和結構性重整,會提供較多最底層邁向中低層的機會,甚至是普遍性的底層消減,中低層增長。但是中低層邁入中層,和中層進入上層的機會反而將日益減少。

「新常態」下,企業家對經濟發展的判斷和思考

最近引起眾人關注的,劉強東富人恥辱論和重提先富帶動後富,就是企業在「新常態」下對如何重新分配「蛋糕」的想法的外露和表達。

而中國企業家群體對未來經濟的思考和判斷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話題,如果把2002以來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主題,和2002年以來的經濟增速折線圖放在一起來看,也能看出這個群體的思考和時代的脈絡。

中國的企業家們,在2002年的增速低谷期,在考慮的問題是全球化和中國企業個性,在2007年的波峰上在考慮繁榮時期的領導力,而在2010年以來的增速放緩時期,一直在考慮制度進化,市場的力量和變革關口。

而今年由劍南春贊助的2017(第十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的主題則是「相信未來,重構商業生態」。當今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經濟體。中國製造正全面轉型升級,互聯網產業已跨入世界一流,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各行各業。人工智慧、生命科學、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的突破讓各行業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那麼,應該如何在虛與實之間、線上與線下之間、傳統產業與互聯網之間重構商業生態呢?就拿此次贊助用酒劍南春來說,雖然是載入中國正史且唯一傳承至今的唐代宮廷御酒,是唐文化和盛世中國的代表符號,但也需要採用最精密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守護和傳承這個古老的技藝,把它發揚光大,給未來發展以堅實的支撐和自信。

今年企業家群體中,出現了很多引人關注的情況,對未來的預期分歧也比較大,這次年會上,交流的主要話題也圍繞著此前的一些分歧而展開。

但是無論觀點如何,未來的腳步無人能夠阻擋,周期往複,行業更迭,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普通人,終究只能積極面對,而非怨天憂人,或是因為悲觀而裹足不前。

中國經濟能夠順利過渡到預期中的「新常態」,出路主要有兩個大方向,一方面是在效率上做文章,進一步激活目前效率較高的民營經濟,從傳統的外貿,投資和消費三駕馬車並駕齊驅,向以消費升級為主的高韌性經濟模式邁進,同時提高此前效率不夠高的國有經濟部分;另一方面是在公平和分配上做文章,避免貧富差異過大導致的種種社會問題,使底層人群收入水平上移,這也有利於消費升級和經濟韌性的增強。

總得來說,目前中國經濟在過去的發展中,沉澱下來了一個比較頑固的問題,急需調整和改善;但是同時依然有較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所以,目前的中國經濟,確實存在很多局部性問題,但是「中國崩潰論」是不切實際的。

同時中國經濟向平穩成熟邁進的道路也必然是艱難和曲折的,盲目樂觀或急於求成更不可取。


作為金融行業從業者,從自己看到的方面簡單聊聊,也算自己的一篇總結.

1. 國內經濟長期L型走勢是被官方承認的,也是我認為比較理性的,沒有過度悲觀.

2. 曾經快速增長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於改革開放與人口紅利的相互作用,使大陸成為了世界工廠,經濟飛速發展.

3. 世界格局在變,大家都在發展. 撐起國內的經濟的多為低端製造業,現在印度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都可以替代國內部分產能,我們不再是最有話語權的選項.

4. 而真正利潤空間最大的,最稀缺資源,高端製造業,科技,石油等等,依然掌握在少數發達國家手中,所以近幾年官方不斷提到產業升級,改變路數,提高競爭力.

5.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導致了房價高漲,現在應該沒有小白還認為房價漲是因為剛需吧. 但貨幣政策不可能不收緊,你不收緊美國還加息呢,根本沒有喘息餘地. 但過高的房價已經對其他行業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吸收了大量的居民儲蓄,信貸把大量購買力轉為負債,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不定時炸彈.

6.電商快速發展對實體又是一次衝擊中小民企生存空間被擠壓,但經濟大環境也就這樣,所以官方開始鼓吹大眾創業,都去投資,養員工、交稅,什麼賣煎餅月入上萬. 對於普通人來講,好公司和好平台越來越變成稀缺資源.

綜上所述,國內的經濟不悲觀也只能是L型走勢,回不到原來的增速. 未來在哪?個人猜想;1.高端製造業崛起,人才被重用甚至引進 2.法律法規健全透明,中小民企自主創業有來路也有出路 3. 開放外商投資環境吧過剩產能置換出去,建立人民幣更高的信譽機制 4.貨幣政策收緊,房子租售同權,不再完全掛鉤醫療教育等稀缺資源,慢慢擠泡沫,回歸理性價值. 5、基建去熱,發展科技醫療硬實力.


1、中國的經濟現在處於涅槃期。如果頂過去了,那麼中國成為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如果頂不過去,那麼好的情況:中國只能是一個地區大國,准強國。壞的情況,發生戰爭以及社會可能會亂起來。

2、國家有國家層面上的博弈,可能需要賭一下國運。個人要有心理準備,自己為自己掙命。

3、目前來看,中央政府層面認識是清醒的,目前的戰略我認為也是得當的,比如一帶一路,產業升級和主動去泡沫。行動上也是有力的。

4、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行政體制這是中國最大的短板,行政效率低下、知識不足、官本位嚴重、人浮於事、腐敗猖獗。偏偏權利很大。參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人爛我就不說啥了,偏偏人爛權力大。這就太過分了。

5、基層行政的問題我不知道要怎麼解決,阻力太大了,難道等爛人都退休?

6、「一帶一路」我覺得是個非常有魄力的戰略,絕非轉移過剩產能那麼簡單。中國在戰略上的競爭對手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美國的特點是其所處的美洲,與亞歐大陸並沒有陸路相通,而亞歐大陸是世界歷史和文明的核心大陸,佔世界大陸面積的2/5,人口佔世界人口的9/10。此外還能輻射非洲和澳洲。美國與亞歐大陸相距甚遠(白令海峽在北冰洋距離亞歐大陸只有85公里,但是連的是俄羅斯的極遠地區)。所以註定了美國只能發展海權。而最不願意看到一個有共同利益的亞歐大陸經濟圈。亞歐大陸四分五裂,矛盾重重是符合美國人利益的。如果有一個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整合幾大板塊(中國、俄羅斯、南亞、阿拉伯地區、歐洲),建立一個經濟利益的共同體,說白了,大家都能從中賺到錢,這對中國有極大的好處,中國都不用主導,只要成為該經濟共同體中的重要一極,就足夠了。

7、產業的轉型升級是必須的,因為房地產拉動投資很難繼續了,金融機構去槓桿也同時縮緊了房地產的信貸,如果不是國家去庫存+限購穩定住了房價,那麼房價是很危險的。不過即使如此,不斷上漲的房價迫使居民家庭加槓桿,透支了消費需求。這也是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

~~~~~待續~~~~~~

評論數超過點贊數,看來大家爭議很大,我加個特別回復章節。歡迎大家提出個人看法。

A 有朋友說到公務員的問題,我個人對公務員並無不滿,我好些朋友本身就是公務員。知友說公務員屬性決定了其本身就是一個低效的崗位,對此我並無異議。我只是想指出,目前我國為這種低效的崗位賦予了太大的權力。並且缺乏對這種權力的制約。

B 公務員中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不可否認,但是據我的了解,基層公務員並非唯才是舉,恰恰很多處於領導崗位的人知識水平匱乏,甚至於缺乏常識。而很多有才能的人卻得不到提升,很多人才都消磨在了文山會海和酒池肉林中了。沒錯,這是個體制的問題。而且很難改變。

C 關於一帶一路,是個很宏偉的戰略,確實如很多知友所言,難度也很大。面臨的問題也很多,比如民族問題,知乎上就很反對綠綠嘛,但是為什麼央視財經還要做出所謂的洗白呢?此一時彼一時也,有時候做事情就是這樣子,必須做出選擇,當年為什麼不要日本的戰爭賠款了?因為有更大的利益,我也不喜歡極端伊斯蘭的,但是如果也跟美國一樣,與伊斯蘭世界為敵,那麼有什麼好處呢?也許地區局勢會更加不穩定,影響到國內某些省份的安定。跟他們一起賺錢怎麼樣,大家有共同的經濟利益,炸我就是跟你自己過不去,這樣會不會更好點呢?我也不知道,但是作為決策者必須做出選擇。

D 有知友說跟李超人,我猜是移民了。確實最近移民非常火熱,我身邊就是不少朋友移民。這是用腳投票,我覺得沒什麼不好。但是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很多移民的朋友,實際上考慮的並不充分,有人因為子女教育,有人認為國外的高福利,有人認為國外污染小,環境更好,但是呢,這都是靜態的看問題,而且只看當前。未來是發展變化的,我個人覺得如果你不是名人、超級富豪或者身份顯赫,只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那要考慮未來情況有變,能不能移回來的問題。總之盡量不要放棄中國國籍吧。大家要注意一點,李超人是超人,我們只是普通中產。某些情況下,待遇可是不一樣的。

~~~~~~~~~~待續~~~~~~

8、在經濟上,中國目前的問題是由債務周期造成的。短期債務周期可以藉由貨幣政策來進行調控,而長期債務周期的調整很難單獨由貨幣政策來實現。中國目前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失靈的。導致資本長期在金融體系內空轉。房地產泡沫之後,下一場資產泡沫會在哪裡泛起?這是一個令人心動的謎題。互聯網泡沫?私募股權?農業資本化?我也不知道。

9、外匯的管制越來越嚴,說明經濟的收縮壓力還是很大。國家需要外匯儲備,保障基礎貨幣的投放以及對外投資。何時外匯的管制開始放鬆,代表了政策方面的轉向,彼時就可能有一場不知是什麼樣的資產泡沫在中國泛起。

~~~~~~~

周末少上知乎,今天看了下評論,很多知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謝謝大家。

E、一帶一路爭論的比較激烈,不否認,我內心裡是希望一帶一路能夠成功的。美國和中國都處於北半球,經度相仿,緯度上各分東西。不同的是,美國東西皆為臨海,而中國東部臨海,西部為自然條件並不理想的大陸。利用中國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打通大陸交通樞紐,直連歐亞大陸廣袤的資源產地和市場,天塹變通途。這樣,其一可以擴大市場規模,解決國內封閉產能過剩的問題,第二,西部省份可以擺脫地理位置的尷尬,東部發展有沿海之便利,西部有陸路運輸之利。這補上了中國的一個短板,其三,就是地緣政治上的好處了。

F、面對這樣一個好處顯而易見的大戰略,綠綠只是小問題。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力量,伊斯蘭世界都是處於弱勢的文明,其所持者,無非是人多,不怕死而已(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怕死),但其內部本身矛盾重重,對世界大國而言,從不會把他們當做戰略上的競爭對手。這與中國歷史上的蒙古、女真、遼國、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不同,這些歷史上的侵略者,雖然其文化落後,經濟不行, 但是軍事是很強的。而現在的綠綠們呢,現代戰爭中,他們能打贏現代戰爭嗎?綠綠們能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嗎?也很難吧。所以啊,我覺得大家討厭綠綠,我能理解,我也不太喜歡嘛。但是我覺得這股民族情緒的輿論壓力,著實來的有些突然。當然我這種小人物也不能枉言。

G、有人說我對地方吏治的批判不夠客觀,地方還是有很多出色的公務員的,事實也是如此,實際上也對公務員體系中人才的埋沒,感到可惜,我身邊就有不少例子。沒錯,這是個體制問題,這個體制中有觀念差異的派系之爭、有權力的制衡、有既得利益、有進取、有保守。總之我看不到什麼解決的路徑,要做體制的改革者,每往前走一步,都是離懸崖更近一步,而且未必能夠得到民眾的諒解,自古以來,莫不如是,但是我還是希望能有這樣的改革者出現。

H、有人說我把中央政府說的過好,只罵貪官、不罵皇帝。其實我誰也不罵,如果罵人有用,那就罵個三天三夜又如何。我只是從個人的角度,談一談我認為積極有利的東西,再談一談我認為消極不利的因素。具體到社會中的人而言,如果這個世界能夠簡單的把人分成好人和壞人,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是太幸福也太無趣了。人是複雜的,不能簡單用好壞來區分,無論是什麼身份,常委巨頭、小公務員、理財經理、網紅主播、綠綠、百度從業、知乎大V、隔壁老王還有我,都不能簡單的定性為好人還是壞人。

I、有知友說我是五毛,這是不對的,我剛剛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書,關於金融的。呃,稿費很低,1000字50元,我寫在這裡的字數,明顯不止5毛。但是在這裡寫字,沒人給錢,所以我打了個軟廣(專欄有介紹),大家不要介意。


推薦閱讀:

如何用淺顯的語言解釋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影響?
為何美國的猶太人獲得巨大成就?
印度 2015 年的國家現狀和種姓制度現在究竟是怎樣的?
論現金流的重要性?
如何看待GDP不斷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卻無法得到同等速度的提高?

TAG:生活 | 經濟 | 房價 | 房地產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