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生態鏈布局是否已見成效,未來前景又會如何?
目前小米除了手機、電視、路由器三大主業外,小米投資的生態鏈企業數量達到50多家,已經發布的生態鏈產品也有十多款,例如智能手環、電子秤、智能插座、空氣凈化器、凈水機、智能燈泡、小蟻攝像機、萬能遙控器,另外和美的合作的空調等,涉及到智能家居的方方面面,這樣看來小米的生態鏈布局是否已經成功,未來前景如何,有沒有可能一統智能家居行業?
雷總說要在未來5年投資100家智能硬體公司,複製小米模式。一百家公司至少要做一百件產品,從小米網的在售商品來看,現在才做了十幾件,所以現在布局只完成了不到20%。
滿分100分,目前做到大概10分。
關注小米,其實應該說是關注雷軍很久了,雷軍個人的魅力太讓我佩服。從我的角度來看,雷軍自己的創業應該是很專註於戰略上的。
首先,小米選擇去和各個企業合作,而不是自己去做這一系列的產品,這往大了說算是一種共贏的狀態吧,小米提供平台和渠道,其他企業提供產品。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下,小米可以不用再人力上大範圍的投入,畢竟智能家居需要的人才很多也是要懂高端科技的,這樣的人才挖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點可以適當和阿里與物流合作而不是大範圍的自己去物流對比。
其次,針對於智能家居,其實實話說,現在的市場上的產品我覺得還並不適合稱為智能家居產品,只是把手機當做一體遙控器。但這是一個趨勢,集於一體的手機可以慢慢被替換為智能感應器,比如紅外掃描,溫度識別。而家居聯合依於物聯網,小米自己做的路由器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核心部位在自己手裡,而電視我認為也是小米的試水,在嘗試自己去做的成本,於是其他的很多選擇了合作,比如空調等等。最後,生態鏈我覺得還並沒有完全見效,但小米已經在努力的培養用戶的習慣,將智能設備穿插在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最初就收穫了大量的用戶,這算是在初期搶佔市場。這樣的布局讓小米在以後的市場爭奪中很可能立於不敗之地。智能家居是一定要發展的,小米任重道遠!回答評論中的問題
mike chang的問題:79元的手環其實不如別家的還有個顯示屏
對此問題,我想說這麼幾點
1、手環上屏幕過於小,顯示信息較少,可能只能顯示卡路里或者時間等數據,在實際使用中是否真的有實際意義?手環連接手機後,獲得的信息更多,更詳細,此時手環上的屏幕是否有存在的必要?2、據我所知,小米手環可以續航使用至少15天,那麼加上屏幕後,使用時間是否還依然優秀?手環經常充電我認為將大大降低用戶體驗。3、加上屏幕後,為了保證IP6.7的防水等級,成本是否會提升?(這個不懂,猜測的)
-------------------------------------------------------以上為8月1日更新------------------------------------------------
就目前來看,小米生態鏈已經初步成型,現在的規模已經可以碾壓大部分世界級的同行,但同時,要走的路還很長。
沒有查到題主所說的50家生態鏈企業相關資料,以下是查閱到的部分生態鏈企業名單:- 自營體系(小米科技、小米通訊技術、小米電子產品、小米數碼科技、小米支付技術、小米移動軟體、小米軟體技術、小米電子軟體技術)
- 米系(紫米、西米、創米)
- 雷軍投資系(多看、雷石、迅雷、金山、 凡客誠品、順為基金)
- 小米投資系(http://wifi.io、加一聯創、雲蟻、Yeelink)
查詢到的部分生態鏈企業產品有:小米手環、空氣凈化器、移動電源、小蟻相機、智能燈泡、血壓計、智能插座、插線板、智能燈泡、床頭燈、凈水器、小米耳機、美的空調
長遠來說,智能家居生態鏈目前處在市場培育階段,不排除小米做大市場後為別人做了嫁衣的可能!
這裡要說到一個切入點的問題,首先我贊同 @Jesse Chan回答中說道對於智能硬體的體驗,在未來一定會是系統層面,深度無縫的。
就目前的消費者狀況來看,消費者還遠遠沒有到考慮生態鏈的程度。消費者在考慮買小米還是蘋果的時候,不會考慮誰的生態鏈更成熟,誰的生態鏈產品體驗更好,更多的,還是對單一產品的橫向比較,所以這裡又涉及到一個選擇成本的問題。
什麼是選擇成本?是指當消費者花費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搜尋到相關的信息,建立起備選集之後,做出擇優決策過程階段所發生的成本。
小米自始以來就有價格屠夫的稱號,79元的手環、99的耳機、299的機頂盒,無一不對傳統廠商產生重創,同時,低價戰術也大幅度的在降低選擇成本。
如何降低選擇成本?以79元的手環為例,當我現在需要一款運動手環的時候,發現種類很多,功能繁雜,畢竟我只是個普通消費者,不懂IP6.7什麼意思,更不懂食品級硅膠是什麼鬼,我只需要能監測運動量就行,我也只是經常聽別人說到小米,貌似小米是個品牌,再看價格,哇塞,79,好便宜,買來試試,買來後又發現,哇塞,不要物超所值更多,79的東西真是太好用了,下次家裡路由器壞了,一看,哇塞,小米路由mini 129元,上次買的手環不錯,這個也應該不差,買來試試,就這樣,在低價,並且產品體驗還說的過去的情況下,突然有天你發現,哎,手機能連接電視,凈水器也能連接手機,不知不覺小米已經在你家完成了生態布局,所以我認為,小米在沒有特彆強調生態的情況下,使用低價的手段,這個切入點很好。
我認為只要小米腦袋不發昏,不要出怪招,我認為在未來生態鏈大戰中,小米毫無疑問能笑到最後,以上。我的看法同 Jesse Chan 恰恰相反,小米生態鏈的布局,是一種革命式的布局,至少目前這種模式世界領先,暫時看不到弱點
很多人覺得只要小米手機勢頭減弱,這些就沒戲,事實並非如此,小米生態鏈企業,已經像小米手機一樣帶動相關產業革命升級,比如小米手環短期內改變了手環行業格局,一年不到,已經是世界第二並且現在已經擁有大批蘋果用戶,和李寧的合作,等等,小米電源同樣更改了移動電源的格局,小米電源已經是世界第一,這樣的成績,看衰的人難道是睜眼瞎么?而那些剛開始布局的產品,比如凈化器,凈水器,相比傳統企業來說,也擁有巨大的優勢,但由於體量原因,不可能像手機那樣影響深遠,但足以說明問題。
生態鏈企業的前期是靠小米流量沒錯,有小米做品牌背書,這是一個創業者巨大的機會,因為他只需要做好產品,就夠了, 因為其先天的優勢, 省去了傳統渠道成本,擁有極低的採購成本,對傳統企業是很大的威脅,而傳統企業現狀受限於自己的渠道,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蘇寧那種局面,
小米帶來的,是製造業的互聯網化革命,傳統產業居高不下的成本,將會是被步步蠶食的動因,而且對互聯網品牌來說,迭代升級最快,即使有其他傳統企業試圖超車,也可以很快迭代趕上,但相同的成本,必然的結果就是,互聯網品牌渠道力量不夠,銷量不夠支撐,傳統渠道又面臨被價格吞噬的危險,小米插線板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還有就是 不明白 Jesse Chan 說的 什麼 叫做 「愚公移山式的做智能硬體的態度」,小米生態鏈企業,基本上一年達到了別的企業N年的努力成功, 成為行業翹楚, 確定不是「一騎絕塵」?成語用成這樣,我也是醉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生態鏈企業據小米高自光說,有50多家,但現在只有11款左右的產品問世,現在的11款取得的成績已經如此,你可以想像,當小米逐漸革新各個傳統行業時,會是怎樣的一種勢態,你用著小米筆記本,開著小米版特斯拉, 或者騎著小米自行車,穿著小米鞋,或者李寧的跑鞋,帶著小米手錶,等等。
還有我要表達一點,蘋果手機模式絕不是萬能的,現在蘋果在智能機方面的領先,只是暫時的,隨著安卓機器越來越美觀,系統越來越好,蘋果手機必然會步Mac的後塵,淪為小眾產品,為什麼這樣說,主要就是蘋果的貪婪,以蘋果電腦為例,蘋果電腦 最初出來的時候之所以能橫掃天下,因為別人做的不好,這時候你賣貴大家無可厚非,但windows 的體驗已經越來越趕上 Mac OS 的時候,蘋果還堅持高價策略,隨知而來的就是份額下滑,用的人越少,再想增加新用戶的成本就越高,Mac 就是逐漸衰退的,到後來一度淪為要被賣掉,我很納悶為啥那時候微軟不買下蘋果,蘋果的堅持問題在於,在於當市場大環境變化的時候,即以往的高端淪為大眾產品的時候,很難放棄長久以來的高價策略,在最初市場不成熟的時候這樣是可以的,但當大家產品體驗都差不多時,支持高價的就只能是信仰了,手機來說,軟體的硬體的東西,隨著量的巨大增長,價格應該是大幅下降的,更別說蘋果這種幾億級別的量了,蘋果是明顯沒有這麼做,世界人民居然能長久忍受,只有一點,沒有有力的競爭對手出現。而我覺得,能擊敗蘋果的絕對不是下一個蘋果, 而必然是一種新型的企業,在中國,小米很有這樣的潛質。就手環本身來說,小米從一開始設計就不加入屏幕,在徐航、穩定性、無佩戴感、解鎖手機,以及即將加入心率等,拒絕加入屏幕,野心之大令人佩服。
從第一代手環定位開始,就是瞄準身份識別,手機解鎖只是一部分,以後心率監測也是一部分。
至於為什麼瞄準身份識別?
呵呵,當物聯網全部聯通後,難道不需要和人體數據打通么?
要和人體數據打通的話,你認為是哪種設備最容易實現呢?不過,那是巨頭們想到的要去做的事情,有好多技術和法律上的風險,而且又面臨殘酷競爭。
我們還是過好自己簡單生活吧,比如,人要常常自娛自樂一下。
多不如精,雖然小米系的產品眾多,但是小米自己,只能抓一條精品產線,這也是雷的一貫說辭。
眾多產線的銷售表現側面證明的是消費者對於小米品牌的認可。注意我沒有用認同。蘋果可以說是認同。小米還是那個廉價品牌,但是大多數消費者已經認可。
實際,能不能布局智能家居生態,最重要還是落回在小米手機如何之上,繼續做產品才是王道。消費者的認可只會來自於某個特定產品,越多越頭疼。還是那句話,只希望小米能做最好的安卓手機。同時蘋果也繼續高端精品路線。成績60分的總有機會趕上90分的。就目前來說,並沒有顯示出理想的成效!小米投資了那麼多企業,主要在於為未來的物聯網時代做準備,但是那麼多企業都想複製小米的成功模式是不現實的,可以說那麼多企業其實是在分化小米品牌影響力,在那麼多產品上貼上小米科技就是小米的產品了?顯然不是的。小米投資了這些公司,對這些公司產品的生產渠道,產品質量能保證多少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一旦有的產品出現問題,就會對小米本身的品牌造成影響。同時,這些硬體如何更好的協同工作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且是極其重要的問題,只有真正處理好這個問題,這些硬體產品才是一個整體,處理不好,不過一個一個的產品罷了!
只能嘆雷軍真是「偉大的奸商」,什麼雷布斯,告訴你們喬軍比雷軍差得遠了!
要噴的請讓我把話說完。小米手機已經變味了,小米在蘋果超高溢價的帶領下,國產手機在小米的帶領下都開始重視利潤了,千元市場競爭激烈卻不再被國產廠商重視了(為@李開復 同志說的智能機會降到千元級那句話可惜,開復老師只猜中開頭,卻沒猜中結局)。這是雷軍不比喬布斯差的地方,喬布斯賺的錢雷軍是一樣要賺的。
而雷軍比喬布斯強的地方則是這個問題的核心,蘋果已經犯了大公司病,只靠一兩款核心產品賺大錢,就高枕無憂了。而雷軍在這方面卻眼光更長遠,這次布局成功與否不敢說,但確實是初步完成了。而這個布局已經基本涵蓋了你家庭生活的所有方面,換句話說這叫小米生活方式。借著小米在國內年輕人群的超高品牌號召力,不論是小米自己的產品還是小米生態鏈的企業,都成為話題熱度最高的產品,有噱頭也有真材料,但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布局已經完成,在兩三年後迭兩三代之後,產品成熟,用戶習慣培養完成,這就是所謂粘性,關鍵的關鍵,這粘性和windows和iphone還不一樣,換了電腦手機,最多掉層皮,換了整個生活方式,那誰受得了?
所有人都沒看懂雷軍關於風口的豬這句話的意思,豬在風口能飛不假,但豬就是豬,豬要麼找不到風口,要麼飛起來要摔下去,雷軍不是豬,雷軍是鷹隼,有能找風口的眼睛,也有能翱翔天際的翅膀。這不是生態鏈…
生態是開放的。小米所謂的生態鏈布局看不到開放的痕迹,就是沒有將小米成長的利益分享給上下游或者普通開放者,更別說個體了。所謂輸出包括技術、流量、用戶、資金……各種。
不開放,無生態。這是商業生態系統的原始定義,它參照了生物學中的自然生態系統:
所謂商業生態系統,是指以組織和個人(商業世界中的有機體)的相互作用為基礎的經濟聯合體。是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市場中介、投資商、政府、消費者等以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為中心組成的群體。它們在一個商業生態系統中擔當著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職,但又形成互賴、互依、共生的生態系統。在這一商業生態系統中,雖有不同的利益驅動,但身在其中的組織和個人互利共存,資源共享,注重社會、經濟、環境綜合效益,共同維持系統的延續和發展。
而小米的生態鏈布局,更多是把自己想做的業務,放到子公司來做(沒錯,是子公司,有可能不是100%占股,但基本是控股的)。其實更像是小米從公司到集團,只不過組織架構上相對獨立而已。
當然,如果要問小米這個策略成功沒有,肯定是有一定成效的。據說,小米手環買了幾百萬隻,小米插座也買得好得不行了。銷量才是真實目的吧,而且很多產品是有盈利的,小米的用戶基數規模這麼大,只賣點配件太可惜了,所以現在小米什麼都在做,連床頭燈和插座都要做,下一步應該要做行車記錄儀了吧,什麼好賣做啥。
簡單地說,要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廠。
只不過,這一切與生態無關。
我接觸的很多智能硬體領域的開發者,有一定體量的跟小米談判過投資,會說小米很強勢,最終基本無法接受其條件,BroadLink、歐瑞博什麼的最後都鬧掰了。至於說中小開發者,只能在小米的夾縫中求生了。有人說騰訊的開放是「偽開放」,小米的生態鏈在形式上,都沒有做到騰訊的程度,開放還沒開始,生態無從談起。
或許,這只是暫時的策略吧,先做一些剛需產品,賣出去,拿到用戶和money、落袋為安。這應該是小米的第一步,下一步就要定製標準做出開放平台,希望好運。。。
首先,說做生態鏈、生態系統的大部分是忽悠,不忽悠的,我認為全世界可能就只有安卓和蘋果做到了。小米還差很遠,而且還不能確定小米做的是生態。
什麼是生態鏈、生態系統,不是說你一家把所有的都做了就生態了,而是要讓眾多和你沒有資本關係的企業,能夠圍繞你的平台高高興興的發展起來。
注意,是沒有資本關係,而且是高高興興。沒有資本關係意味著大家是自願加入的,大家在這個圈子裡能各取所需,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加入的,這才可能高高興興。如果大家是某個大企業的子、孫公司,那隻能說在搞托拉斯,在搞企業集團。如果大家進來不能高高興興的,那說明這個圈子是為少數人服務的。
為什麼現在流行說生態,參照我們所處的這個地球的生態系統,之所以能存在幾億年,不是所有事都是人說了算、或者只剩下人了,如果那樣地球就要毀滅了,所以我們才要保護生態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工作就是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生物的多樣性,多樣性,多樣性是成為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條件。現在的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去中心的、多中心的環境,就像地球生態的多樣性。
其實生態系統在互聯網沒這麼火的時候IT界就很流行這個詞了,意思就是OEM、SI、ISV等各干各的,都別試圖去干別人的事,否則就會破壞生態,其結果就是大家一起死。
說到這,小米在乾的是不是生態系統就很清楚了,他是想通吃,讓別人都死,只剩自己。玩的是騰訊玩剩下的,至少馬化騰現在宣稱自己只做平台,只做別人的梯子。謝邀。
自然,現在的小米,至少從體量上看,在生態鏈上,已經可以說是傲視全國,甚至在全世界水平都可以說是頂尖的了。
這樣的一種領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成功,可能對小米未來的業務,特別是在pioneer消費者群體中的影響力提升、提升自己產品溢價、擺脫目前性價比為王的形象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然而在智能硬體的領域,你要問我小米有沒有可能依據這樣的一個優勢,未來一統智能家居行業,我只能說,
絕對不可能。
小米這種愚公移山式的做智能硬體的態度,其實跟一個個重繪應用圖標的Smartisan很像。
這就好像是風雨欲來的前夜,廠商是一根根並排立著的水管,大家都等著看,誰能接到更多的雨水,而這個時候,小米先跑過去,往自己的水管里灌了幾噸自來水。而真正等暴風雨過後,管子里水最多的可能還是會是嘴最大的蘋果。
智能硬體、智能硬體,重點在硬體,而不是智能。
等到智能硬體真正足夠普及之後,智能模塊只會是其中很小且很便宜的一個小模塊,小米在「智能」這兩個字上的經驗,在電器大廠幾百年「硬體」上的技術沉澱面前只會不值一提。這就像是蘋果為什麼只做App Store,只做HomeKit、HealthKit,而不會是自己去開發遊戲、自己去開發智能家居、開發智能醫療設備一樣。
蘋果只在Xcode里把默認的元素改了改,所有第三方開發者全部乖乖地跟著蘋果完成了設計的扁平化,而不需要蘋果自己去一個個重繪圖標。今年的Google I/O上Android對於智能硬體的標準也至少已經問世了。
對於智能硬體的體驗,在未來一定會是系統層面,深度無縫的。
智能硬體的開發,很可能就會是像目前的發展趨勢這樣,手機系統廠商提出標準,硬體廠商按標準執行,有標準化的模塊可供購買。
然而智能硬體無論怎麼發展,是萬萬不可能靠一家廠商,從手機到智能硬體,把整個產業給包圓兒了的,就好像在智能手機行業,沒有哪個移動系統能像任天堂那樣只開發一方軟體生存。
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硬體廠商反過來進入手機行業,因為掐住了手機,才是真正掐住了智能硬體的上游。
然而也不要忘了,除了蘋果之外的所有手機廠商,也都被google隨時掐著自己的命脈。而小米,在智能硬體行業里,就像是當年在智能手機爆發的前夜,手握Office、Hotmail這樣幾張大牌的微軟一樣,只是小米手上這些牌都是些剛剛抓上來的小牌,好比米聊、好比美圖秀秀。
你要問我小米能不能依靠這些東西,一統智能智能家居行業,就好像問有Office、Hotmail、Xbox的微軟,能不能一統智能手機平台。
但在軟體開發的時代,即使自身有系統可供第三方開發者開發軟體,蘋果微軟google,也會在一些核心體驗上的軟體,選擇一方開發。
就好比Garageband、Office、iWork套件、Google Play、Inbox、Google Photo。
在智能硬體領域,真正技術上難度大,且關乎核心體驗、需要系統廠商來一方開發的,私以為只有汽車和能源中控這兩個東西,而在能源供應在可見的未來還不可能由業主自行安裝的前提下,目前這個「能源中控」可能需要跟「房地產」划上等號。
至少Google和蘋果都開始在汽車上已經有動作了。
以上。作為一個普通用戶,我真的被小米的生態鏈打敗了。說句心裡話,我不喜歡小米手機。但這不妨礙我喜歡小米的其他產品啊。比如小米血壓計,體重計等產品。如果想要無縫使用這些產品,不得不買小米手機。
個人觀點,並沒有,還差得遠。1、首先,智能家居目前來看概念大於實際。現階段的所有打著智能家居的產品基本都只能稱為遙控家居+場景家居。很多家用電器並沒有很強的遙控需求,在場景方面一旦預設場景與實際使用場景有偏差糾錯又很麻煩。所以,智能家居要走的路還挺長,在大環境都不成熟的情況下就談成功有點早。2、小米公司目前推出的這些產品還沒有做到因為有了小米手機而讓消費者在選擇同類產品時有強排他性,大家看重的還都是單個產品的性能價格等等方面的因素。所以,離生態鏈還早。
就我自己來說,挺有效果,除了小米手機剩下的我都挺喜歡的
題目說得不對,小米電視只能說是大件,不是主業。
小米生態鏈的主業是
小米手機(便攜遠程遙控,基於小米系統,以後可能換成其他的設備),路由器(家庭網路中樞,所有設備靠它連接),智能插座(對應到每個設備,尤其是非小米智能設備,不過現在生態鏈不夠完善,需求量不夠大,也不便宜,所以不火)。以後,繼續完善各種家電,把不智能的變成智能的,比如洗衣機洗完自動晾曬等等。
除此之外還可以提出小米家裝,比如預先在裝修的時候就埋入智能開關插座和無線充電設備,比如控制窗戶和窗帘的開關(雨後開窗,不能一直靠空氣凈化器)。
最後,來個機器人,總管一切智能設備照顧不到的地方(比如抓蟑螂和蜘蛛)。
現在看來,任重道遠啊哈哈哈。目前看,小米生態鏈完全依靠小米手機而存在,一旦小米手機威風不再,生態鏈也就土崩瓦解,等小米手機依靠生態鏈大賣時,布局就成功了
就我來說。除非小米的產品做的質量很好,我可能會買。不然,以後再也不買小米產品。手機剛買一個月,竟然最後檢測是主板壞了。並且,我去的那兩次售後,有好幾個和我一樣,買了一個月左右。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是不敢相信這樣質量的產品,去控制家裡的電器會成什麼樣。手機不至於人身安全。電器那都是分分鐘可以出人命的。
互聯網企業做硬體真的堪憂!只實現手機端控制和手機端展示數據,如此所謂的智能家居是個偽命題。只不過把前幾年火了一陣的物聯網搬到了手機上。
小米模式能玩轉的根本原因就是庫存周轉極快,所以才能做低價。庫存周轉率高的先決條件是剛需+競品少。雷軍搞這些東西主要還是手機行業快見頂了,增長乏力玩不轉了,之前鼓吹的靠互聯網服務賺錢,最後才發現除了應用分髮帶來點不痛不癢的收入,錢還是進了阿里騰訊的口袋。這種獲取用戶的方式長期來看是不經濟的(手機一兩年一換,微信淘寶能用多少年?)。於是只有兩條路可以走:1.嘗試提高手機售價,賭一賭運氣;2.鼓吹個更大的概念再圈一筆。至於所謂的生態布局,我認為是有前途的,也確實是萬億級的市場,但最後能從裡頭賺到錢的,更有可能還是阿里騰訊。
推薦閱讀:
※小米科技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如何評價小米新發布的小米電視4A?
※如何評價紅米 note2 屏幕攝像頭這種虛假宣傳行為?
※國產手機哪家強?
※如何看法小米起訴建華WEI業二審之後 他的微博賬號依然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