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英國《自然》雜誌修改規則,使中科院2015全球自然指數登頂世界第一?


先上結論,中科院地很大,人很多,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從以前的不是第一變成第一,至少說明了自己的進步,即使這進步沒有太多值得炫耀的,因為作為中科院的人看到了太多的缺點,跟國外一流的科研機構比差距還很大,當然這不僅是中科院的差距,整個中國的科技實力跟國外比都還有不小的差距。不過有進步是好事,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吧。

其實好像最近四年中科院的自然指數都是世界第一吧。我找了個2015年發布的14年的自然指數排名。

從榜單上發現,中科院不管是相較國外的科研機構還是相較國內的名牌大學,在原本就已經這麼大的一個數量下,進步的確還是挺大的。

上面有個答案中科院的體量很大跟大學比是,100個小矮人跟一個巨人比。我們從14年的數據來看,中科院的整體數據約等於,大學中從排名第一的北大到排名第十的南開之和。那麼我們看看各個小矮人單獨跟大學的比較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出,許多單獨的「小矮人」已經可以單獨的和巨人了比較高下了。 所以很多時候就是拿中科院整體跟大學比,會說欺負大學。可是拿大學跟一個單獨的研究所比是不是又要欺負中科院了,這就是兩難啊。

還有人說中科院的人比大學多很多。我們再來看組數據。這是我在中科院的年報上找的,2015年全院在職人員70136人,在學研究生5.2萬人。教職工中院士380餘人。在北大的官網上可以找到北大的人數,北京大學教職工人數11175 人(這是去除掉附屬醫院之後的人數),在讀學生39714人。教職工中院士87人。再看看清華的,清華大學教職工人數11735人,在讀學生45237人。教職工中院士76人。我們但從人數上可以發現,中科院的教職工和學生人數,為12.2萬。北大為5.1萬,清華為5.6萬。高端論文的來源肯定就是這些教職工和學生吧。所以從人數上來看,中科院稍大於清華+北大。還會有人說國家給中科院的經費比大學多,所以產出多是很正常的。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經費。我也只找到了14年的數據。

中科院的數據我也在年報上找到,摘錄下來。32014年中科院官方公布的年度決算經費為641.13億,年度收入為518.98億,年度支出為502.85億。那麼從數據上來看,中科院約等於清華+浙大+北大+上交+復旦=656.4億。而前十名的大學,清華+浙大+北大+上交+復旦+武大+吉大+華科+中山+川大=993.65億。

所以,雖然現在國家隊大學的投入越來越大,各個大學的科研做的也越來越好。但是。中科院還是擔得起「科研國家隊」這個稱號的。多說一句,其實中科院最缺的是名聲,幹了那麼多,出了那麼多成果,在普通人心中還不如一個普通985學校有名,這才是最讓人鬱悶的。先匿名吧。


中科院如果是世界第一的話其實很合理,因為他確實很大。

中科院一個所規模上差不多等於大學的一個系或者一個二級學院,但由於大部分院所沒有本科生,全是科研人員,所以wfc的產生效率比一般大學要高。


起碼這幾年都是登頂的,而且還有所增長。除了Life sciences哈佛大學高居榜首(這一個方面就貢獻了哈佛四分之三的分數),chemistry,Physical sciences和Earth Environment 中科院都是第一。國家層面上,中國也排到了第二,雖然只有第一的三分之一,不過對於一個發展才幾十年的國家,實屬不易。

至於「一百個侏儒打敗一個巨人」這種評價,我認為體現的恰恰是侏儒的能力。人本來就是社會動物,而科技實力的較量,本來也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的遊戲。它是一個國家的寄託,甚至是全人類的寄託。

當然,別人怎麼評價你,其實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永遠能認清自己。別人認為你是狀元也好,墊底也好,你的未來,還是把握在你的手上。

必須要感謝中國的科研人員們。所謂不畏艱苦,不求回報,兢兢業業,求真務實。聽起來假大空,其實是因為自己沒經歷過。不管怎麼說,他們的目標是清晰的,我們看熱鬧的外行人,反而是多餘的。


我感興趣的是,為什麼中國生命科學相對其他學科那麼落後


中科院究竟有多少人?


成就很大,不足很多,繼續努力


題主你知道中科院系統有多大嗎?你知道中科院在全國有多少研究所多少研究人員嗎?所以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每次中科院與其他大學比,我都覺得在作弊,畢竟全國100多個所,基數擺在那裡。100個侏儒打一個巨人,還是打得過的。別噴,我也是中科院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眼睛必須休息,鼻子不用?
相變金屬是什麼?
科學是什麼?
電子顯微鏡看不到翅膀顏色怪蝴蝶嗎?
黃河未來幾十年有可能改道嗎?

TAG:英國 | 科研 | 中國科學院 | 中國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