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主觀存在還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有客觀,世界上有什麼客觀存在的「美」?

上課聽老師講:肯定是你喜歡才覺得TA美麗?

難道世間真的不存在客觀的美嗎?不經過人類主觀臆斷的美的事物,存在嗎?

—————接上—————

拜讀了大家的回答,真的非常感謝。仔細想過這個問題確實存在邏輯上的錯誤,但經過大家的啟發,我想更正一下我的問題:美是主觀存在還是客觀存在的?

如有相關美學書籍,也歡迎推薦。鄙人才學疏淺,還望海涵。


單純的問有沒有客觀的美,其實答案很簡單,當然是沒有。離開了審美的主體——人,美是不存在的。

但其實我們又要說,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所以要細說一下美學裡所說的,美的客觀性和主觀性到底存在於何處,什麼情況下美比較客觀,

什麼情況下比較主管,這樣才能對題主有用,而不是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

1 首先,美是存在於人的審美過程中的,沒有人類主觀世界介入,美是不存在的。

或者說,所謂客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美是人類意志的產物,當然是主觀的,

這就是美的主觀性部分。

2 但其次,美也依賴事物本身,依賴於事物的某種特徵,客觀的事物有客觀的屬性,如果這種屬性能引起人的審美反應,那麼我們會說這種屬性產生了美,這種屬性是客觀的,所以我們會說美也是有客觀性的,特別是當人的審美標準比較穩定的時候,會有一種幾乎確定的美,比如異性,美食,這些基於人類本能的審美反應的美。這種屬性具有客觀性,但前提是人類審美的穩定性,所以這種客觀性是第二位的。

3 又但是,僅僅把美作為人類情感思維的產物,以為美完全是由人主觀控制的,那也不對。

且不說由基因決定的那部分是比較客觀的,也就是說人並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主觀意志,那麼這種非主觀意志和事物的契合而生的美,其實是可以認為是客觀的。

4 更進一步,有科學家認為人的自由意志只是幻覺(強人工智慧派),人根本不具備什麼自我控制的能力,一切只是大腦和神經的物理生化反應,那麼,產生我們所謂美的這種情況,就徹徹底底是個客觀的過程。這種美,就變得客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為人的意志就是客觀的!

其實,1,4兩種情況並沒有很好的實際意義,對美學研究來說,完全隨意的純主觀行為,和無意義的純生理行為,都對我們沒有價值。我們一般還是在2的情況下,探討比較穩定的人群的審美觀,以及在這種審美觀下,如何把握美。

這種美基本是半客觀半主管的。

對於多數普通人,我們認為他們是受到自然、歷史、社會、時代和經濟產業的影響,被塑造出較為固定的審美觀,並沒有主動改造自己審美觀的自覺,所以就當他們是固定的,然後針對性的設計美的產品。這個一般就叫媚俗或者順勢而為。這時我們當審美是客觀的大體沒問題,但是審美依然是複雜的,針對不同的國家、階層、人群,其審美觀很不一樣。而且要維持這種審美的穩定,社會要做大量的工作維護傳統文化藝術的熏陶。

也有很多有實力的公司或者階層,可以著力去改造大規模人群的審美觀,讓大家適應他們的審美要求,並且推銷相應的產品,這個叫營銷或者洗腦,雖然不能徹底逆歷史潮流而動,但能很大程度左右大家的錢包,比如包豪斯大戰新古典,某水果的設計思路,這時候教主們就有能力把美變成主觀的,而且是他的主觀,而不是你的主觀。

而如果你是有自覺審美意識的人,能夠通過大量閱讀美學著作(比如中國的宗白華、朱光潛以及他們的學生葉朗等的專業著作),大量進行美的實踐(如研究各種藝術和設計作品,觀察社會歷史文化的實例),那你將是自己的洗腦者,自由控制審美標準,這時候美對於你就完全是主觀的。

-----------

以前讀過幾年美學,不過現在全忘了,完全根據自己的常識寫了一點,經不起嚴格推敲,我也不會那些哲學技術上的思辨,只是希望對普通人有一定的實用性啟發就好了。


我覺得吧 大部分答案都存在一個明顯的誤區,既不經思考的定義了「客觀」,模糊了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係,也忽略了人的認知與所謂客觀事物的關係

首先,我們要明確,無論主觀還是客觀,都是通過經驗來判斷的

打個比方 如果我問 數學是否客觀 大部分人會不假思索的給出正面的答案

是啊 1+1它只能等於2,我們在生活中無時不刻都在經歷1+1=2,若有一天我發現兩個包子放在一起變成了三個,我會嚇死的

所以我們說,1+1=2這個客觀事實是通過無限重複的正面經驗所得出的,這種經驗數量龐大,統一連貫,且所有人都會這麼認為,誰不這麼認為誰就是傻子

那麼,問題來了,若真有人認為1+1=3,那麼1+1=2是否仍然客觀?

換個更好的例子,若有人認為地球是平的,那麼地球是圓的,是否客觀?我舉這個例子的原因是因為,現代社會真的有受過教育的人堅信地球是平的,英國還有個類似「地球是平的」的協會

若從絕對的角度講,地球是圓的不再客觀,因為它的證據出現了不統一性

但是我們仍然趨向於相信地球是圓的,因為證實它是圓的的證據大大優於反面證據,所以地球是圓的是客觀的

從這個角度講,客觀真理未必是絕對客觀的,只要支持它的證據遠遠高於反對它的,那麼它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觀的,它只要趨向於客觀,它就是客觀的

至於有利和不利證據的百分比應該是多少,事物才算客觀,這個評判本身就是主觀的 有人只要多於一半就接受,有人得百分之99.9999999才接受,我們唯一可以知道的是,有利證據越多,不利證據越少,事物越傾向於客觀

如此說來,客觀與否的標準是人定的,那麼任何事物是主觀還是客觀都是主觀標準,那麼基本就沒有客觀事物了,客觀與否只建立在個人的主觀因素上

還有一說是認為客觀事物是可以脫離與人的認知獨立存在的,我對此的觀點是,你沒有證據表明世界是獨立於你的,因為你沒有也不可能有這方面的任何經驗,所以任何認為客觀事物獨立於他自己得認知存在的,都是在說空話

回到問題上,假設有一樣事物,認為它美的人的比例和認為地球是圓的的人的比例一樣高,那麼我憑什麼認為它沒有「地球是圓的」客觀呢?我的主觀觀念就會認為它的確是客觀美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題主你這問題太……嚴肅了,根本不可能在任何論壇上得到解決。

幾句話隨便回答,我不敢。寫篇長文,我現在也不敢,年輕時候也許敢,但肯定有問題。所以我還是推薦你一本書吧:克羅齊的《美學原理》

這本書我大學看了兩年,最終到畢業都沒能看完。不是懶,是實在太厚重,看一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思考,還要搜集閱讀相關資料和書籍幫助理解。

美學問題,太哲學了。

我直接帖下百度詞條里有關此書的介紹吧:

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20世紀義大利著名的新黑格爾主義哲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著有《精神哲學》(4卷)和《哲學論叢》(14卷)等。

《美學》是克羅齊的第一部著作,它所討論的不僅是普通的美學問題,尤其是美學在整個哲學中的地位,審美活動與其他心靈活動的分別與關係。

克羅齊認為哲學自有一個系統,美學在這個系統里只是一個方面。繼《美學》之後的三部書——《邏輯學》、《實踐活動的哲學》、《歷史學》,表現了克羅齊所謂的「心靈的哲學「的全貌。後來的這三部書的要義都已在《美學》里約略提及,所以《美學》這部書含有他的全部哲學雛形。

《美學》分「原理「和「歷史「兩部分。朱光潛先生只譯了原理部分,所以書名更為《美學原理》。朱光潛先生譯起稿兩次,第一次全照原文直譯,第二次丟開原文,順中文的習慣把文字略改得順暢一點。最後,因為原文太簡,有時援引西方文化語境中的學說、典故,每遇及此,朱光潛先生都做了簡明的注釋。

目錄

修正版譯者序

第一版譯者序

第一章 直覺與表現

第二章 直覺與藝術

第三章 藝術與哲學

第四章 美學中的歷史主義與理智主義

第五章 史學與邏輯學中的類似錯誤

第六章 認識的活動與實踐的活動

第七章 認識的活動與實踐的活動的類比

第八章 其它心靈的形式不存在

第九章 論表現不可分為各種形態或程度,並評修詞學

第十章 各種審美的感覺以及美與丑的分別

第十一章 評審美的快感主義

第十二章 同情說的美學和一些假充審美的概念

第十三章 自然與藝術中的「物理的美」

第十四章 物理學與美學的混淆所生的錯誤

第十五章 外射的活動。各種藝術的技巧與理論

第十六章 鑒賞力與藝術的再造

第十七章 文學與藝術的歷史

第十八章 結論:語言學與美學的統一

編後記


自然美。即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創造出來的事物便是自然美。


美是客觀存在

謝謝主席,大家晚上好。

在進入正題前,我們需要釐清什麼是主觀,什麼是客觀,才能繼續討論美是什麼。

按照唯物主義的解釋,客觀存在即是人之外的存在,自然界是客觀存在,日月星辰,山川江河,花鳥魚蟲,都在此列。人造物,也是客觀存在的。故宮長城,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一旦被創造出來,他們就脫離了人的主觀想像而成為客觀存在。美人魚,葫蘆娃,當他們被創造出來後,他們作為藝術形象,也屬於客觀存在。而主觀感受,指的是人類的心理,情感,直覺等意識活動。

所以,審美活動是主觀感受,而審美對象,是客觀存在。至於美,是完全由審美活動創造的,還是審美對象本身所可以擁有的屬性,則是今天我與周兄需要各自論證的。

那麼如此一來,美就來源於兩類客觀事物。一類是自然物,一類是人造物。

下面我將從這兩類入手論證美是客觀存在。

第一, 自然物就是非人造物,落花流水,高山大川,璀璨星河,都是自然物。他們是美的這一事實相信你我雙方都有共識。當然,周兄剛才說了,對於同一座山,也會橫看成嶺側成峰,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有人覺得美,有人覺得不美。但是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是不是我覺得雪山不美,那麼雪山就不是美的,還是在這種情況下,雪山只是在我的認知系統中,是不美的。那麼個人的認知結果是否可以取代多數人的認知結果而成為美本身的標準?如果不能,那麼需要多少人認為他是美的他才是美的,再進一步,如果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是美的話,原因到底是這絕大多數人通過討論而得出這個結論,還是這座雪山本身就具有美的屬性呢?另外再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覺得雪山美,是美在雄偉和純潔,為什麼不是覺得美在艷麗和靈動?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審美對象和審美結果是基本一致的。舉個例子,談到牡丹,我們說他美在絢麗,而不是他美在挺拔?說到梅花,我們說他美在高潔而不是說他美在嬌小?如果美是主觀感受,為什麼大眾感受會遵循一套規則?也許周兄會說,這是文化的熏陶導致的習得性審美。但是我又想問,為什麼在相隔萬里甚至相互隔絕的文化中,依然有共同的審美情趣?舉個例子,對日月的讚美,對星河的喟嘆,是人類文明史中永恆的主題,對自然美的肯定,其實是不關乎文化的。並且,不光不關乎文化,甚至,人類對於自然美的肯定,可以超越人類。當年馬來亞大學說小狗覺得花很美,西交說那小狗吧唧就把花給吃了,那不是因為美,是因為好吃。其實是馬來亞大學舉了一個並不貼切的例子,我這裡正好有一個例子,那就是動物界中雄性通過漂亮的外表來吸引雌性,這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中頗為常見,甚至喜鵲還會通過搜集發光物和漂亮的物品來吸引雌性。我上面例子中的,漂亮,是以人的角度的描述。動物雖然有有認知能力和初級的思維能力,但是動物還沒有進化到可以進行主觀感受的程度,那麼他們的本能恰好符合人類的審美意趣,這不是偶然,而是因為美確實是一些事物的固有屬性。

第二, 接著剛才動物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引出關於人造物的美是什麼的問題。人造美從何而來?首先是從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而來,物品的有用性是審美的前提條件,至少在人類文明的早期是這樣的。那些膜拜的圖騰是祭拜神靈的必需品,那些被穿成項鏈的貝殼最開始是交易的媒介,後來變成了地位的象徵。岩壁中的狩獵圖是對事實的反應和記錄。這些早期的美,來自於客觀的實用性。沒有實用性,就沒有這種早期的人造之美。而這顯然不是主觀感受的創造。度過人類早期文明時代,美漸漸獨立於實用性,這時候也是藝術的誕生時期,藝術家開始為了雕塑而雕塑,為了詩歌而詩歌,為了繪畫而繪畫。當然,即使到了今天,我們的藝術活動也具有程度不一的實用性。但是,為了藝術而藝術成為了美的一個來源。在這裡,固然有人類主觀感受的投射,但是,藝術之所以稱之為藝術,人造之美之所以是美,就需要這種創作遵循美的規律。這種美的規律是客觀的,同樣是繪畫,遵循黃金分割率的作品,就比不遵循的要美。同樣是攝影,遵循光影,光圈和構圖技巧的作品,就比瞎按快門的作品要美。同樣是電影,遵循基本的電影製作規律和具有動人內核的故事的死亡詩社就比乾巴巴的小時代要美。音樂,文學,雕塑,無不是如此。周兄會說,隨著時代的變遷,所有的藝術都在隨著人們的主觀感受而變化,是的,我也承認,確實存在這種變化,但是,首先,這種變化不是藝術創造規律的變化,而是藝術內容的變化,和形式的擴展。國畫1000年前就講究留白,現代張大千,齊白石先生的畫作照舊講究留白。文學講究文以載道,講究以情動人,這也亘古未變。而內容的變化,不是人的主觀感受變化決定,而是社會存在決定的。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生產關係的不斷進步,這些客觀存在的變化,決定了人造美的內容和形式上的變化。

綜上,我方認為美是客觀存在。未盡之處,願與周兄在之後環節切磋探討。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是主管對客觀的感受。

客觀的美是偽命題。


沒有 客觀存在只是客觀地存在者,美是對客觀的選擇激勵。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外在美是時代的偏見,內在美是永恆的騙局。


「客觀存在之美」在你定義它的瞬間,就已經不再「客觀」。

用人類最嚴謹的數學語言來表述,所謂「客觀存在之美」大概有以下幾個:

第一:自然底數——2.71828……

第二:圓周率——3.14159……

第三:黃金分割比——0.61803……

怎麼樣?美嗎?

噓,別說話,一說話就不客觀了~


因為美和丑是比較詞,任何比較詞都是主觀的,不是真相。

冷熱,對錯,高矮,胖瘦,美醜等等,都是有標準的,而標準是虛的,假的,不存在的。這點你要是了解過東方的佛學或者西方哲學,可能更理解。

什麼是客觀描述?

這個人186cm,那個人55kg,一個穿著裙子的女孩兒

對應的帶有主觀的就是,這個人好高(可是如果他和姚明站在一起就矮了),這個人好瘦(可是她和50kg的人一比就是胖了)

最後說一個穿著好漂亮的一條裙子的女孩。

美醜是比較詞里我覺得最難說明的,因為不像高矮胖瘦這些是眼睛可見,美醜這種屬性本身就太主觀,意識和思想的東西看不見抓不到…畢加索的畫最開始被認為是垃圾,無人問津,現在呢,前兩天還賣出了一副天價畫又打破了紀錄。藝術領域評價也難以超越。而比如高矮,這人比這人矮,那他倆身高不會變,永遠就肯定是比他矮了。可你說一幅畫比另一幅丑,另一個人也許不這麼覺得。或者大家現在都覺得是丑的,某天又覺得特別美,這玩意在不斷改變,因為人在變,意識又是跟著人的。唐朝都以胖為美,現在姑娘們個個追求模特高挑而纖細的身材。

我覺得一個東西的美醜其實沒那麼重要,藝術上的東西從來沒有一個絕對標準,關鍵最主要的是表達和感受,這個東西用了一種怎樣的方式表達著什麼,又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和思考,是這個東西真正價值所在。有時候哪怕帶來的是不那麼積極的思考,但是挖掘出人性醜惡的那一面,也是價值。最無聊的就是不覺得美也不覺得丑,什麼感覺都沒有。


「美」都是客觀存在的,主觀上叫「審美」。


維基百科:美——Beauty is a characteristic of a person, animal, place, object, or idea that provides a perceptu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or satisfaction.(百度百科對美的定義繁冗模糊,故用了wiki)

提煉一下:美是事物所具有的一種特徵,這種特徵(給人)帶來愉悅或滿足感(即一種感覺)。

再提煉:美是一種給人特殊感覺的事物特徵。

維基百科:客觀——Objectivity means the state or quality of being true even outside of a subject"s individual biases, interpretations, feelings, and imaginings.

提煉一下:客觀是指一種狀態,這種狀態的存在不受主體(人的)偏倚、表述、感覺、想像的影響。

再提煉:客觀是一種不受人感覺影響的狀態。

所以,「美」本來就是基於主觀被定義的!談什麼「客觀美」啊!

談一個事物的時候,請先從概念入手好嗎?


在百度上一搜「美是客觀存在」,結果大部分結果都和辯論賽有關,因此我覺得這道題不可能有無爭議的答案了。

而我更偏向於認為,「客觀的美」本身不存在。

「這幅畫長一米,寬兩米,質量為三千克」,這是一個物體的物理屬性;「把它放在火上燃燒,十分鐘後只剩渣」,這是它的化學屬性。只要你用的尺子,秤砣是正常的量出來肯定是這個結果,放在火上燒一定會成渣。但是它好不好看,只能由人來評價,說它美它就美,說它不美就它不美。

而美本身不能算是這幅畫的客觀屬性。

舉個極端的例子,假如有一天外星人來參觀地球了,對它們來說水會溶化它們的身體,陽光會讓他們蒸發,地球上的一切美景在它們眼裡都是地獄,那美又何來。

再退回到宇宙中還沒有生命的年代,美的概念都沒有,哪兒來的美。

回到問題描述,題主即使喜歡的是公認的世界第一美少女,也一定能在地球上找到一兩個不認為她美的奇葩來。


沒有。公認的美、天然的美和不被發現的美都不代表客觀的美。沒有人類的感受和評價,瑰麗的寶石只是一堆礦物,π和e只是一串數字,芬芳的花朵也只是植物的性器官。世界是唯物的,我不存在,不代表其他物質不存在,但那也只是存在而已。

這裡加一句壓箱底的話:我們帶著主觀的思維來看這道題,得不出真實的答案,因為人類的客觀都是相對的。


我覺題主真正想問的是,究竟存不存在一種美,是即使大家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經歷,但仍然不約而同的認為的美。

說到底還是覺得,如果只有我一個人在欣賞這種美是不是太孤單了點。


陽光啊~~~

即使是所有人類都不存在了,對動物來說,陽光也是美的。。。

(所有圖片來自網路...)

打個擦邊球,這應該是個哲學命題,但題主的描述只限定沒有經過人類主觀臆斷的美,我覺得是陽光。

就算不是人類,我們目前所了解的所有生物,本質上都是依賴於太陽光贈予的能量來生活的。給予生物生命的,就是美的。


美是客觀存在Vs美是主觀感受。某一屆國際大專辯論賽(好像是決賽)的辯題,可以去聽聽。


推薦閱讀:

時間是什麼?它是因人類的思維而存在的嗎?對於一個石頭來說,有沒有時間?空間與物質又有什麼區別?
科學哲學有能力區分科學與非科學嗎?
真的存在造物主或是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嗎?
如何看待哲學使人痛苦,倫理學和心理學使人幸福這句話?
滿清對漢人的統治對當代人的思想、心理、行為等有何深遠影響?

TAG:哲學 | 美學 | 客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