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器裝備遠不如美軍,用人海戰術能否對付美軍?

你再厲害彈藥也有打完的時候,到時候我人山人海碾壓美軍


僅靠人海戰術是贏不了的。

以抗美援朝為例,作為一場不得不打的、雙方軍力極不對等的戰爭,從一開始志願軍軍隊就從沒用過人海戰術。所有將歷次勝利的戰役和戰鬥理解為人海戰術的,都是不負責任和沒有良心的。

第一,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敵人,這是解放軍一貫的戰術思路,不計較一城一地的爭奪,重點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自古就有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的提法,更何況志願軍在火力密度上根本沒辦法和聯合國軍比。所以在入朝之前,彭德懷制定的戰略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敵人有生力量,這是有文件可查的。早期是圍殲師一級部隊,比如著名的長津湖戰役(計劃圍殲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叫師但是編製2萬人),不過武器和補給真的差太多了,根本圍殲不了。所以後期改為圍殲營一級部隊,效果很好。實際上,一次戰役聯合國軍和志願軍投入的兵力相差並不太多,只不過通過佯動和牽制使某一地區的兵力處於優勢而已,你能管這個叫人海戰術?可笑。題主看看著名的長津湖戰役,美國的彈藥和補給都是空投的,傷員都能及時運走,根本沒有彈藥用完的時候。

第二,一提到突擊,你就以為是高喊萬歲的無腦衝鋒么。實際上志願軍突擊的時候是十分有策略的,這也是經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總結出來的經驗。我肯定是沒親眼見過,但從一些文獻中得知,應該是小股部隊交替推進吸引火力,你玩過打鼴鼠遊戲么?就是那個感覺。等到抵近到距離敵人30米左右後扔手榴彈。很多美國士兵回憶說,志願軍突擊的時候,手榴彈跟下雨一樣。雖然手榴彈給聯合國軍造成了很大傷亡,但是開始的時候志願軍還是低估了聯合國軍的火力密度,初期突擊時傷亡也很大。

第三,志願軍的天賦技能。一個是強行軍的穿插,這個太牛逼了,機械化的聯合國軍初期根本不適應啊,他們都是沿著公路推進啊,誰能想到一群人就靠兩條腿翻山越嶺啊。穿插是為了分割敵人部隊,達到局部圍殲的目的。我記得後來中美關係蜜月期,派過一些軍官去美國還給老美講過解放軍 的穿插戰術思路。第二次戰役,萬歲軍38軍113師強行軍14小時,疾進72.5公里(補充一下,72.5隻是地圖上的直線距離,113師走的是山路而且是冬天路上都是雪,實際走的距離比這個要多,據說行軍中志願軍為了搶時間是直接尿在褲子里的),穿插到三所里切斷美第9軍退路,搶在美騎兵1師先頭部隊前僅5分鐘佔領了三所里的陣地,該記錄至今無人能破。這難道不是當時志願軍在武器裝備落後,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體現的智慧、毅力和勇氣么?你能簡單的叫這是人海戰術?另一個就是挖工事,一個笑話,說如果志願軍在一個山頭呆了3天,那你用什麼方法也炸不著了。當然後期的反斜面戰術已經成為經典戰術了。

第四,你以為只有志願軍會發動優勢兵力的突擊么?聯合國軍也會集中優勢兵力進攻的好吧。第四次戰役,50軍(原國民黨60軍起義改編)在漢江南岸阻擊聯合國軍,戰鬥中許多連隊防守的陣地,打到最後就剩幾個人(滿編大約180人),湧現那麼多捨身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那都是打到最後子彈都打光了,戰友都犧牲了,眼看敵人爬上陣地了。50軍特等功臣,機槍手王英打死百十多敵人,戰友全部犧牲,機槍也沒有子彈了,拿著僅剩的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了。你管這叫人海戰術么?一支部隊,連級幹部都死了,排長指揮,排長都死了,班長指揮,最後連班長也都死了,戰士就自己打。歷史上這樣的部隊不是沒有,但絕對不多。

提到戰士的犧牲精神,我想引用 @莫名 一個答案中的觀點。

伯利克里在雅典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說:

我們不花費時間來訓練自己忍受那些尚未到來的痛苦,但是當我們真的遇到痛苦的時候,我們表現出我們自己正和那些經常受到嚴格訓練的人一樣勇敢。

我們愛好美麗,但是沒有因此而變得奢侈;我們愛好智慧,但是沒有因此而變得柔弱。我們把財富當作可以適當利用的東西,而沒有把它當作可以誇耀自己的本錢。至於貧窮,誰也不必以承認自己的貧窮為恥,真正的恥辱是為避免貧窮而不擇手段。……

再者,在關於友誼的問題上……我們是獨特的。當我們真正給予他人以恩惠時,我們不是因為考慮我們的得失才這樣做的,而是由於我們的慷慨,我們不會因為這樣做而後悔。因此,如果把一切都聯繫起來考慮的話,我可以斷言,我們的城邦是全希臘的學校……

這就是這些烈士為它慷慨而戰、慷慨而死的一個城邦,因為他們只要想到喪失了這個城邦,就會不寒而慄。

類比到志願軍身上,就是志願軍戰士也不是生來就勇敢,也不是被訓練成不畏死亡,但為什麼他們會在戰鬥中表現出超出常人的勇氣呢?

是因為他們無比珍惜經過數年抗戰換來的新的美好生活,哪怕它當時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

因為他們不願意自己的親人再受到列強的欺壓,哪怕它只是一種可能;

今天你認為的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都曾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也是值得他們為之犧牲的。

第五,再說後勤。初期戰鬥減員嚴重是因為許多入朝部隊,冬裝裝備不齊,非戰鬥減員能達到2-3成。多少戰士好幾天都吃不上東西,組織敢死隊問戰士有什麼要求,戰士就說希望能吃一個土豆。人海戰術,你沒有補給還人海個屁啊。所以彭德懷在勝利時候說,抗美援朝的勝利60%歸功於後勤保障。

第六,怎麼能忘記說夜戰。白天被聯合國軍佔領的陣地,夜晚往往就被志願軍奪回了。這也是在當時沒有制空權情況下不得已的戰術啊。放在今天,即便在裝備夜視儀的情況下,夜間大部隊的作戰也是很難協同的。所以當時,夜戰確實是志願軍的殺手鐧。

所以,這次戰爭並不是我們所希望的,但武器裝備的落後並不代表我們只能用命來填。抗美援朝的勝利,靠的是周密合理的戰略安排,敏銳堅決的戰術執行,組織有力的後勤保障,頑強無畏的戰鬥過程和一個個鮮活年輕的生命換來的。

回答這麼多,是不忍心看到一次永載史冊的戰爭竟然被人簡單的理解為了人海戰術的勝利。真是既沒頭腦又沒良心。


提到朝鮮戰爭,你先去了解一個名詞——范佛里特彈藥量。

不論後來人類空前的想像力造出的大殺器,諸如一顆就能消滅上百萬人的核武器(一顆核彈的破壞性有多大?能否毀滅一個像北京、上海或香港這樣的大型城市? - 軍事),就從機槍出現在現代戰場上之後,人海戰術就已經再不可能被任何一個理智的、正常的國家和軍隊所採用了。

馬克沁機槍首次參戰是在1893年,一支50餘人的英國殖民軍隊於非洲羅得西亞用4挺機槍擊敗了5000名非洲祖魯戰士,當場擊斃了3000多人。

一戰,在索姆河戰役中,當英法聯軍沖向德軍陣地時,被德軍數百挺的機槍掃射,英法軍一天中傷亡了近6萬人,到戰役結束時,英法聯軍陣亡61.5萬人。舉世震驚,當時世人認為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是人類前所未有的災難,人類竟然可以這樣高效率,大規模的屠殺人命。

一戰時兩名熟練機槍手的威力,相當於拿破崙戰爭時期的一個步兵團。機槍的強大殺傷力,導致戰爭形態發生了根本變化,軍人徹底放棄了排方隊等死的作戰形式。

機槍之前的年代,面對高速衝擊的騎兵,步兵幾乎只有被挨宰的命運。成吉思汗憑藉幾萬蒙古精銳騎兵就幾乎掃平了半個歐洲和大半個亞洲,而機槍的出現,直接把騎兵這種縱橫疆場千年的決勝兵種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個訓練精良的法國騎兵連衝擊德軍機槍陣地,不過一分鐘就被徹底打光。在沒有裝甲防護的情況下,衝擊速度再快,也躲不開迎面而來的子彈。

機槍被廣泛應用後,才有了開發具有裝甲防護武器的需求動力,直接催生了陸戰之王坦克。可以說,機槍的高效殺人方式,徹底結束了以騎兵畜力為主的農業社會戰爭形態,開始了以引擎、石油為主的機械化戰爭形態。

——鑒於本人友善度過低,已經不能評論了,終於可以不用和評論區撕逼了,真開心。 @宸風 ,謝謝啦,其實不能評論還挺好的,少了很多事。。。

ps:還在評論區問我能不能評論的。。。我真不知道怎麼回答你呢。。。


你玩過植物大戰殭屍嗎?


目前美國大兵在阿富汗平均二十多萬發子彈打死一個人。要想人海耗光彈藥,全世界都不夠用的

一句老話,草密更好割;另一句老話,狼從來不怕羊太多

==============我是分割線==================

沒想到這麼簡略的回答居然還有人幫忙解釋,搞得我不認真寫點都不好意思了。感謝 @凹凹子@閆楓

@張大喵,二十幾萬發多不多其實可以算算賬(我喜歡玩另類思路)。目前美國民用市場上普通的步槍子彈大概1~2塊人民幣一發,其中相當部分是中國製造,備受吐槽的蘿莉控公司(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出品。軍隊買批量大,中間環節少,肯定便宜得多。花幾萬塊人民幣打死一個敵人,簡直太划算了,比你把一個人養到18歲便宜N倍啊。說句不好聽的,這點子彈錢放在軍費裡面根本看不見,搞不好還不夠那麼多美國大兵的飯錢,美國巴不得塔利班這麼上來,趕緊打完收工回家。

隨便哪個工業國都願意這麼打仗。

==============我是分割線==================

正經的回答如下:

實際上一戰就宣告了人海戰術的徹底失效。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英國的人海在德國的機槍面前僅僅一天就死亡超過6萬,不知道你能有多少人這麼死法。

退一步說,就運算元彈打光了,誰規定美國大兵不許撤退只能等你上來群毆的?再退一步,就算你能這樣把前線的幾百美國大兵幹掉了,這一仗其實你已經輸到姥姥家了。

在一戰之後還敢玩「人海戰術」的,國軍算一個(所以國軍犧牲大),蘇聯的坦克海湊合算半個,日本的板載衝鋒湊合能算半個(日本人不到絕境一般不這麼干),然後可能就只有越南還真敢玩。越南的典型例子比如順化戰役以及1984年7月12日的松毛嶺戰役http://bbs.tiexue.net/post2_4891072_1.html

相比人數來說,彈藥數量總是更多的。

網上段子是這麼說的:中國在兩山輪戰用的炮彈都是給蘇聯入侵預備的,不打出去自己銷毀更貴;中國為了準備蘇聯入侵生產的手榴彈不打三戰絕對用不完,打了三戰也未必用得完

看見人海,各種大炸B好開心啊……


絕對釣魚貼。

人海戰術有用,日本人能佔東三省?國府能能丟南京陷武漢?

熱兵器時代拼人數是沒用的。一挺重機槍當關就弄死幾百上千人了。

《太極旗飄揚》看到漫山遍野的志願軍我都看笑場了。「人海戰術」已經出口轉內銷了。

————————————————————

補兩句。個人感覺,其實某種意義上,人海戰術在冷兵器時代作用也未必那麼大。

大規模的戰役中,其實人馬的自相踐踏造成傷亡更多。上海元旦的踩踏僅僅是臨時性慌亂。軍陣的系統性崩盤才可怕,各種奪路而逃。所以無論中外,軍隊的秩序都很重要。中國評書里經常講「弓箭手射住陣腳」;西方直到火器發明,還在「排隊槍斃」。冷兵器時代騎兵的優勢也主要在沖陣。

著名淝水之戰就是典型死於亂陣。


不就是想說志願軍贏美軍靠的是人多嗎。呵呵。


題主一天改三次題目我也是醉了。。。。。。

我記得題主有一次把題目改成了「人海戰術是什麼」,如果我眼沒花的話

我就當你這麼問了吧,既然你這麼問,我就說說所謂的」人海戰術「是什麼

======================================================================

不知道題主心中的「人海戰術」是什麼,如果是那些影視作品,網路文學,地攤文學中的所謂「人海戰術」,那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你用五萬士兵去衝鋒的,真還不如用五萬頭豬效果來的好,因為有位國軍將領曾說過嘛:「就是五萬頭豬,共軍也要抓上兩天」。

為什麼人海戰術今天被歪曲成這樣?原因有三,一個是這個戰術的發明者天生自帶招黑屬性,二是某位不稱職的翻譯翻譯失誤,三是某部韓國電影(是啥我就不用多說了)

人海戰術準確點來說應該是「人浪戰術」,發明者是二戰的蘇軍(果然招黑),準確點來說應該叫步兵波次衝鋒戰術,是一種以散兵線戰術為基礎的複雜散兵線戰術。主要內容是以一波次接一波次的散兵線去衝擊敵人陣線中的一點,散兵線之間可以相互交替掩護,最後的效果就是散兵線像潮水一樣一波接一波的攻擊著敵軍的陣地。

上圖是前蘇聯電影《解放》中的一幕,可以看見散兵線分成了幾條,而且散兵線中步兵之間的距離拉的很開(實際上現實中應該更開,導演為了增加視覺衝擊力還是把散兵線給整的比較密集)所以說那種人擠人,無腦衝鋒式的「人海戰術」並不存在

事實上,散兵線戰術在二戰中,隨著機械化作戰和空軍力量的發展已近逐漸式微,所以在二戰後期蘇聯人還搞出來個機械化波次衝鋒戰術,簡而言之就是是「坦浪戰術」(真是夠浪的。。。)不過作為步兵戰術的基礎,散兵線戰術在後續的戰爭中並未過時,現代的很多步兵戰術都是以此為基礎的,而以此為基礎的人浪戰術,在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場上,至少是不過時的。

更何況我軍以此為基礎,結合自身情況,開創了「三三制」戰術

以班為單位分成三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三人,為便於相互接應,一般排成三個梯隊。

三人戰鬥小組呈三角進攻隊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確,進攻-掩護-支援。班長、副班長、組長,各帶一個戰鬥小組行動。

戰鬥小組進攻時,兩名士兵在前,組長在後, 呈三角陣型,三個戰鬥小組組成一個戰鬥班, 三個戰鬥班組成一個戰鬥群,進攻時呈"散兵線"隊形展開。

戰鬥班展開時士兵根據組長或班長指令隨時變換戰鬥隊形,戰鬥群展開後用"口語"、"手語"、"軍號"或"無線電"來傳達戰術指令,一個總數27人的戰鬥群完全展開可以覆蓋800米寬的戰線。一般來說,一發60迫擊炮彈只能消滅這樣一個小組,而一發105mm榴彈也只能消滅一個班。

典型的「三三制」

可以說,如果你是一個碉堡的機槍手,面對這樣衝鋒的敵人,因為,隊形間距很大,你會產生漫山遍野都是人的錯,雖然實際上衝鋒人並沒有那麼多,而如果你想壓制敵人,你的射擊扇面上的敵人非常分散,壓制效果和殺傷效果並不好,其他的敵人還會利用你的射擊盲區迂迴接近你,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海戰術」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事實的。

當然,美軍不會傻傻的只修一個個獨立碉堡,也不會只用機槍壓制志願軍的衝鋒,美軍自然會發揚火力優勢。但志願軍也會依靠自己靈活的指揮,高超的步兵戰術(三三制便是這樣的一個代表),堅強的戰鬥意志,利用地形天氣等因素來抵消美軍的火力優勢,達成某種形式的戰術平衡。

事實上在第三次戰役後,緩過來的美國人也總結制定出應對的戰術戰略,導致志願軍損失慘重,被迫轉入陣地戰,依託坑道和美國人進行頑強和艱苦的戰鬥。

可見,所謂的「人海戰術」是志願軍結合自身特點,揚長避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一個戰術,而非無謂的強調英勇衝鋒,白白的葬送士兵的生命,去撐死敵人的戰術,裡面融合的是無數戰士用自己生命換來的寶貴戰場經驗,也是面對擁有強大技術兵器的敵人的無奈之舉。

至於真有沒有電影中杜撰的那樣無腦的「人海戰術」?

應該有的,估計日俄戰爭時期日軍的「豬突戰術」和國軍在遼瀋戰役中的獨95師用的」飯館子戰術「俗稱」撐死你戰術「算是。

可見,真正的「人海戰術」並非大家想的那樣是「用生命換空間」的戰術,而是在特定戰場條件下所採用的特定戰術。而至於要「打敗美國」。。。。。。我們都知道,現代戰爭是綜合國力的比拼,想要以某種特定戰場條件下所採用的特定戰術來打敗一個國家,這是很荒唐的。與其這樣題主還不如說「用排隊槍斃戰術能否打敗美國」,「用西班牙大方陣能否打敗美國」,這樣更有意思。

======================================================================

所採用的部分資料來自於鐵血網(大家不要因為這個給我扣帽子),所採用圖片來自度娘搜索,如果原作者認為我侵權我會立即刪除


機槍堡壘坦克VS狗海(客觀描述圖片,請勿對號入座)你覺得在全自動現代化裝備下,這種戰術真的有用么?

非常同意 @yq wu的草密更好割,在這裡坦克濺射,碉堡升級噴火都是片傷

炸翻了


不能,因為美軍彈藥通常打不完


你知道現在美軍一線部隊裝備服役了50多年的M2重機槍的穿透力有多強嗎?普通的土牆、汽車直接穿透。要是為了消耗對方彈藥,幾個軍的人命都不夠你浪費的。戰爭中存在雙方為了一個小小的地方爭奪反覆易手N次,損失數萬人命的,那!不!是!為!了!消!耗!彈!葯!不知道題主怎麼想的,有用人命去消耗子彈的想法。要是你想拿手下數百條人命僅僅為了消耗對方彈藥,你這種指揮官早就被槍斃了。


中國其實不是很懂什麼叫人海戰術,自古以來我們都是一群近戰盾兵保護弓弩手亂箭肅敵。

這不叫人海這叫箭海戰術,開打前我先把你射出翔,盡量在我方無傷亡的情況下不讓對面還手。

在抗美援朝的時候沒那麼多火力,那也是儘可能打黑槍繞背繞側。衝鋒號吹響了也不是上去肉搏啊,是跑前扔手榴彈啊。。。

越戰就不一樣了,越南軍每分鐘都被炮擊


凡爾登的法國人和德國人 也是這樣想的,你猜怎麼著了?


那啥。。。

你可以搜一下

」太平洋戰場"+"萬歲衝鋒「。。


自從重機槍發明之後,人海戰術貌似就沒有什麼卵用了


一戰打完之後還有人這麼想嗎?


原答案有誤,弄反了平方率和線性率的適用條件,編輯掉。

不過結論是對的。

其實。。。是可以的,但跟題主想的應該不同。

軍事學上有兩個很經典的公式,蘭開斯特平方率和線性率。

平方率是:藍軍戰鬥單位質量 x 藍軍戰鬥單位數量的平方 = 紅軍戰鬥單位質量 x 紅軍戰鬥單位數量的平方。適用於近距離集火殺傷(簡稱近戰)。

線性率是:藍軍戰鬥單位質量 x 藍軍戰鬥單位數量 = 紅軍戰鬥單位質量 x 紅軍戰鬥單位數量。適用於遠距離火力覆蓋(簡稱遠程,其實是AOE)。

但這個公式的適用情況其實不是單純的近戰與遠程,而是「精確打擊」與「範圍打擊」。這兩個公式發明時,人類的遠程武器,無論是槍和炮,都無法精確射擊,所以人越多,中彈概率反而越大,線性率是在這個基礎上才適用(所以樓上很多人說機槍,機槍就是線性率的體現之一)。

然而到了高科技的海空一體戰,武器都是精確制導,不存在打概率圓能蒙中,雖然是遠程戰鬥,其實適用的是平方率。也就是說,對方的武器優勢可以被數量抵消。當然也不要太樂觀,F-22和Su-27的戰鬥力對比一般估計都是在4:1甚至8:1。採取比較悲觀的8:1考慮,Su-27的數量要在F-22的4倍以上。機海戰術名副其實。

給個栗子吧,米帝自己做的台海衝突模擬,台灣海峽上空的兔鷹對抗,兔子靠數量取勝。其實真正的關鍵不是我們有多少飛機,而是米帝沒幾個機場能用。如果我們在歐洲和米帝決戰,你就知道什麼叫雞蛋碰石頭了。。。。

蘭開斯特平方率指導下的人海戰術是要求比對方有更多的武器開火,以儘快消滅對方有生力量,減少自身損失。不是萬歲衝鋒。不要給對手適用線性率的條件。

蘭開斯特戰鬥方程參考:數字化戰爭時代的「人海戰術」

鏈接引用自:剪水鸌的博客


人多就能贏,還組建軍隊幹什麼?


狗爆的再多也打不了大和


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樓主,即使在朝鮮戰場上我們也不是靠人海戰術把美軍推到三八線以南的!

現在中國和美國的再次發動戰爭也不會出現人海戰術。

陸軍38軍的目標就是可以抵擋美軍兩個師的衝擊(包括了兩個師可以呼叫的空中火力支援)。可見目前如果在東亞這塊地盤上,地頭蛇中國根本就不需要用什麼狗屁人海戰術。

再說了人海戰術有效果么?都什麼年代了?人多有個屁用,一個雲爆彈就把你全解決了。


不懂軍事的人才會問出這種問題,心裡才會得出如此答案,不過題主來這裡問一問說明還有的救。

我的答案是:光靠所謂的人海戰術從古至今都不行。當然朝鮮戰爭也不例外。戰爭是一門藝術不是一條鹹魚,打一場戰鬥不像翻個身這麼簡單。

以前看過一本書詳細介紹了志願軍在對抗美軍時用過的戰術,從這本書的封面就能看出志願軍的隊伍的嚴密性和高效性。這張略顯模糊的老照片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為什麼志願軍會在朝鮮打贏了美軍。

看看這張照片,上面有將近40位軍人,整整一個加強排,他們展開的是一個近乎完美的排進攻隊形。每3人組成一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形成前三角或後三角衝鋒隊型;整個隊型疏密有致,整體疏開,避免密集火力的殺傷,前後呼應,以保證衝擊的連續性;所有的戰士都是低姿、快速衝擊的姿態。照片左下角,一門60迫擊炮作為上級加強的主要支援火力,配置在山腳的斷崖下,那是敵方直射火力的死角,相對安全,同時曲射的迫擊炮彈,又可以超越斷崖轟擊據守在山頭的敵人,炮陣地左側更加隱蔽的位置,還有一名士兵,應該是迫擊炮的彈藥手,迫擊炮彈放在這裡,相當安全。照片的右下角,似乎是一個機槍陣地,一個低矮的土坎再加上積雪,形成了天然的機槍掩體,掩體前沒有大樹,也沒有稀疏的灌木,射界開闊。機槍陣地右側的灌木叢中,隱蔽著一位匍匐的士兵,這可能是一位特等射手,專門負責狙殺對方指揮官或機槍射手。迫擊炮和機槍陣地之間的樹叢後,是指揮員的位置,這裡便於觀察整個戰場的情況,又隱蔽安全,距離迫擊炮和機槍陣地只有十幾米,可以隨時指揮控制所有的重火力……

這本書叫 《抗美援朝戰爭史》


推薦閱讀:

廉頗口中的"趙人"與"楚人"在作戰方面有哪些不同?

TAG:軍事 | 熱兵器 | 戰術 | 步兵 | 彈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