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應該仔細賞讀還是不求甚解?
今天看書看到這樣一段話,
「我是懶人,懶則不肯苦心讀書,然而我有我的懶人哲學。古今善用兵者,莫如項羽,七十餘戰,戰無不勝,到了烏江,身邊只有二十八騎,還三戰三勝。然而他學兵法,不過略知其意罷了。古今政治家,推諸葛武侯為第一,他讀書也是只觀大略。陶淵明在詩界中,可算第一流,他乃是一個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人。反之,熟讀兵法者莫如趙括,長平一役,一敗塗地。讀書最多者莫如劉歆,輔佐王莽,以周禮治天下,鬧得天怒人怨。注《昭明文選》的李善,號稱書麓,而做出的文章卻不通。書這個東西,等於食物一般,食所以療飢,書所以療愚。飲食吃多了不消化,會生病,書讀多了不消化,也會作怪。越讀得多,其人越愚,古今所謂書獃子是也。王安石讀書不消化,新法才行不走。程伊川讀書不消化,才有洛蜀之爭。朱元晦讀書不消化,才有慶元黨爭,才有朱陸之爭。」如此說來讀書反而是應該不求甚解,小生也才高二人又比較笨,雖然來知乎沒多久也大概意識到了應該要多角度的去分析,但感覺還是想起來有些力不從心,希望廣大知友能答覆一下!
謝邀。
首先,你高二可以做到這樣謙虛謹慎而且願意思考,繼續保持下去將來一定會有好的發展。至少比我高票的幾個答案下那一部分閱讀理解能力障礙又自以為事的評論者好多了。
然後,您的這個問題,歸結起來,應該是對知識廣度和深度的獲取側重不同而已。
因為每個人的興趣、專業方向和學習的狀態並不一樣,用簡單的某種狀態來對付「讀書」,都是片面的,單一地選擇「仔細賞讀」和「不求甚解」,都不是最優解。這大概就是您這個問題的基本答案。展開點說。
這個信息知識爆炸的時代里,「書」很多也很雜,路邊攤10塊一本的成功學,機場候機廳書店裡的消遣書,各種網站上免費的收費的電子書,圖書館裡各式館藏,若要說它們大部分都是文化垃圾也不盡然,但糟粕肯定不少,若要對自己看過的每樣東西都仔細地去鑽研學習並且能夠記住,是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並且做好的事。我相信,對於讀書,大部分人屬於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的那一群,就像正態分布曲線肥胖的中間部分一樣。對於近乎文化垃圾的現代網路武俠小說,你確定要對它們仔細賞讀嗎?可能某一段的描寫作者只是為了湊字數交差罷了,你要是去「為輔新愁強說詞」,分析他某句的內涵就沒什麼意義了。
對於經典的四大名著、字字珠璣,看20年,每次看都能有新發現、新體驗,豈不妙哉。不求甚解就把黃金扔了,多可惜吶。
對於地攤10塊一本卻厚達4厘米的《洞察人性的100條法則》,你看過以後有點點想法就好,真正照那個去實施不久你就要加入「二百五協會」了。你看,不求甚解和仔細賞讀無縫切換,一點問題都沒有,關鍵是看對象是誰。讀書如果數量累計到了一定程度,可能會有一種「連環效應」(我自己編的),就是你看了某本書可能就會有感興趣於下一本或者下一類,就不會糾結於自己下一步讀什麼,怎麼讀的問題了。親測有效。最後多說一句,
我覺得對於讀書,如果做到以下幾點,可能會有不錯的閱讀體驗:讀前不糾結於自己一定要從這次讀書里獲取什麼,讀後不健忘於自己從這次讀書里獲得了什麼。把專業學習、個人興趣,手頭要務和娛樂消遣區分清楚。對於關係到自己某個人生節點發展的書,認真去學,掌握它,最好把那本書PK下去或者踩在它的肩膀上;
對於消遣的興趣類的書,看過就好,畢竟你我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而且讀這類書籍在於悅己,不為了炫耀,所以,快速地,默默地,擴大你的知識面即可。感謝閱讀。能「好讀書,不求甚解」是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啊
蟹鷂
我就是那種讀書不求甚解經常犯低級錯誤的人,所以我很敬佩能夠在專一領域深入專研的人。我認為題主不應該被不求甚解這種說法誤導,我看《史記》、《道德經》、《孫子兵法》有十餘年了,從來沒有看完過全書,可是一部分細節我重複看過無數次,其中的道理我是記得再清楚不過,可以作為人生哲理的一部分。諸葛亮並非讀書都只觀其大略,他是看過大量書籍之後,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專門研究。劉備就讓劉禪學習諸葛亮抄寫的申、韓、管子、六韜四書,這些書不是法家名著就是兵書,全都是諸葛亮最擅長的領域,你根本就不知道諸葛亮可能幾十年來把這幾部書都翻濫了。
項羽平生善戰,偏生在大戰略上往往失誤,根本就是失敗的例子,如何能作為學習的對象?陶潛與仕途無緣,並無匡世濟民的能耐,不過寄情於詩酒抒發感情,你僅能夠學習他處事的心態。至於百戰名將戰敗的例子多不勝數,奈何千古以來只論趙括?王安石新法不成有極大的背景原因,與讀書沒有必然關係。劉歆在經學方面的成就如此巨大,王莽篡權本身就弄得天怒人怨,與劉歆推行周禮何干?怎麼不說手不設卷的曹操平定華北,功績重大?況且我們歷代圖書館管理李耳、毛澤東、李大釗、莫言、比爾·蓋茨、擎天柱、無名僧都被吃了?
人固然是不能死讀書,讀死書,但是不求甚解絕不是自己懶惰的借口。我覺得要分情況對待,有的書不求甚解也就罷了,無甚大礙,這也是對大多數圖書的態度。
但是有的書還是「甚解」,甚至透徹一些的好,假如有人想要投身物理學,如果僅僅不求甚解,恐怕很難入門。
高二有這種想法正常。只要你沒有不想高考跑去上海圖書館自習一年都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世上沒有什麼輕輕鬆鬆就做成的事。那個沉船哥其實已經對史料回答的非常好了,我來說說我的例子。本人因為太水了,現在只能勉勉強強在香港讀PhD,就是因為讀書不花心思,十分懶散。這個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後果,就是自己每次休息時間都會去鬥魚看視頻,沒有一絲的幹勁。也就是說,讀書不花心思,不認真做筆記,不去溫習,近點的影響是學業不精,遠的影響是沒有養成靜下來好好讀書的習慣。至於諸葛亮,你看他的誡子書去吧,他都叫他兒子一定要學習,認真學習,靜下心學習。沒有仔細學習,更不可能像我一樣背誦出:身經百戰高腰帶,談笑風生戰華萊。耳畔猶聞圖森破,識得悶聲發大財。
~~
- 信息密度高的請慢慢看
- 信息密度低的看你的吸收速度
- 感興趣的可以慢慢看
- 不感興趣的隨便你怎麼看
- 必須看的還請仔細看
1.目的,你若是是增長專業知識的?必須精讀,講究細節。若是日常閱讀消遣?不求甚解,怎麼爽怎麼讀!
2.別把讀書看成高大上的事,就像看電影,看電視罷了,都是消磨時間的一種方式。3.雖說不求甚解,某些句子覺得好,多讀幾次。時間和生活,終究會教你懂!真不會的,吃力鑽研也難有結果。「悟」就一個字,有人突然就領悟,有人一生參透,有人臨死還執著。我們都是凡人。除了專業書,其他的書我都是不求甚解的。一是因為我認為有些書,要對其有深刻的理解,獨到的見解,是需要特殊的門檻的,這個門檻也許是閱讀量,也許是專業程度,也許是人生閱歷,所以當你沒達到這個門檻時,即使對其深思熟慮,思考再三,也得不出所以然來,所以有時不求甚解到省心不少。
二,現在不理解的,因為門檻不夠,有時經過努力思考後理解了,但理解的不透徹,過一段時間就又得重新思考,推理。所以我建議你不要刻意去理解,費時間。讀過的書,會內化為你體內的一部分,等到時機成熟,有一天你會突然,猛然,不經意間領悟到它的內涵,這時候的理解就是內化的東西輸出了,想忘也難以辦到了。讀書,總是開卷有益的,現在的不求甚解必是日後的幡然醒悟咯!一,不求甚解≠囫圇吞棗
不求甚解指不太鑽牛角尖而讓自己陷入死胡同,還是要理解記住並會實際應用的二,這些都是後人的評價,未必可信。
三,哪些要精讀哪些要略讀主要還是看自己需要什麼,你覺得你這麼讀了得到了自己對這本書的預期需要就好,為何要硬性規定。。
也就是說選擇性閱讀,或一本書的某部分精讀某部分略讀,或有的是一步一步慢慢讀有的是一遍遍的掃讀,或偶爾因為某種需要重新再看一下。這些基本判斷力應該自己是具備並明確知道的吧快還是慢,精還是泛,無妨。
我是一個偶爾讀的快,偶爾讀的慢,偶爾讀的細緻的人,和很多因素有關。
有時心情好些,看的就很用心,逐字逐句印在心上。
有時很忙,翻翻又放下,書並不是不好。
有時對某一段深感驚奇,覺得給作者打錢乃至燒錢萬千都不足以表示敬仰,但後來居然讀完也放下了,沒有再翻一次,每每談及,只剩名字用來自嘲。
我老婆總說,你看過余華莫言乃至xxxxxx無數名字的作家作品,好東西只剩下個名字,我一問你都沒法擺兩句名言,經典的語境乃至畫面至少要知道吧,有的連故事說的是什麼都忘了,也叫看過嗎?我看你就是沒看過,看過也白看了,瞎編。
我一般笑笑承認瞎編,和老婆爭論的人註定沒老婆,我找一個挺不容易,對老婆下定義的人死的快。
有些書我看了數遍,很多段落理解了多次,要說對生活有什麼幫助?沒有。要說能把自己塑造為大牛?也沒有。
有趣,喜歡,我就去讀了。
想那麼多,管那麼些,難道真的需要靠這些書功成名就,酒桌吹牛,成為互聯網時代弄潮兒,反駁別人為樂?也許可以,但我沒想這麼多。。。
讀書是一種很奇妙的人生閱歷,鑽研經史子集的人未必就比看風花雪月的人高明,行為未必就那麼中正平和,戾氣也未必不重,有句話說得好,雖不準確,卻警醒——文人相輕。閱歷厚了,便明白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兩個不識字的大漢對吵會發展為打架,兩個深有學識的同行如果吵起來,他們會在心中拉黑對方一生……
也不要用讀書來評價道德、行為和人生經歷,更不要預測未來,把成敗和讀書多少、深淺畫等號,相關性這種東西不可能有定論,因人而異,至少也該明白時勢造英雄這句話的深沉厚重,人在江湖雖多為託詞,其內的無奈心酸幾人能懂。
最後,推薦去讀自己喜愛的書,無怨無悔。我認為不求甚解有兩種情況。
1.境界沒到,閱歷沒到。或者已經接近學科前沿。2.所學內容還有缺陷,或者有爭議。對它適用範圍的迷惑,是因為對難度的理解。並非超出當前能力範圍的難度,就可以不求甚解。而要考慮它到底是怎麼個難法。鑒於題主是高二,普通的學習是完全不用擔心的。尤其理科,最好完全不要不求甚解。基本只有面對經典名著的閱讀時,由於閱歷,境界,或者文言/外文基礎等不夠時,才適用不求甚解。李善是學者,文章不出色有可能,但說他文章不通有何根據?讀一讀李善上文選注表,你敢說他不通?
臣善言:竊以道光九野,縟景緯以照臨;德載八埏,麗山川以錯峙。垂象之文斯著,含章之義聿宣。協人靈以取則,基化成而自遠。故羲繩之前,飛葛天之浩唱;媧簧之後,掞叢雲之奧詞。步驟分途,星躔殊建;球鍾愈暢,舞詠方滋。楚國辭人,御蘭芬於絕代;漢朝才子,綜鞶帨於遙年。虛玄流正始之音,氣質馳建安之體。長離北度,騰雅詠於圭陰,煽風流於江左。
爰逮有梁,宏材彌劭。昭明太子,業膺守器,譽貞問寢。居肅成而講藝,開博望以招賢。搴中葉之詞林,酌前修之筆海。周巡綿嶠,品盈尺之珍;楚望長瀾,搜徑寸之寶,故撰斯一集,名曰文軒。後進英髦,咸資準的。伏惟陛下,經緯成德,文思垂風。則大局尊,耀三辰之珠璧;希聲應物,宣六代之雲英。孰可撮壤崇山,導涓宗海?臣蓬衡蕞品,樗散陋姿。汾河委策,夙非成誦;嵩山墜簡,未議澄心。握玩斯文,載移涼燠。有欣永日,實昧通津。故免十舍之勞,寄三餘之暇。弋釣書部,願言注輯,合成六十卷。殺青甫就,輕用上聞。享帚自珍,緘石知謬。敢有塵於廣內,庶無遺於小說。謹詣闋奉進,伏願鴻慈,曲垂照覽。謹言。顯慶三年九月日上表。你為什麼讀書?
如果你說的是技術書籍的話,大概半小時1-1.5面,對其中的idea還要寫代碼測試自己理解的對不對的話估計就不止了.這是(book+google+code)的結合.如果你說的是文學-哲學書籍的話,大概是不求甚解的吧,我讀哲學喜歡不求甚解,隨著閱歷,時間而消化.如果你說的是網路小說的話,小白文我一般是看目錄閱讀,有點所謂內涵的是看段落閱讀.這種書追求一個快字,反正看的再慢還是沒意義,
一般說不求甚解的,要麼是真的一點也不理解,要麼是真的水平高,一眼看透無需多看。就好比教授級別的,從不需要「甚解」某位本科生的論文,也好比,題主你就不需「甚解」小學生的作業。
題主,你看小學課本的時候,難道還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摳嗎?
至於所引用的那篇文章,在我看來也就是——胡說八道。或者,也不過是在批「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然而這樣的道理,難道不是人人皆知?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王陽明說,知行合一;政治課本說,理論聯繫實際。
關於季羨林所說的學外語就像鯉魚躍龍門的理解? - 天生吾儕的回答絕大部分書,不求甚解,足夠你了解一些知識
但對於專業方面的東西,要反覆學習,溫故而知新
你的描述中提到了諸葛亮,他屬於天才一類,對於很多方面都能深入了解
然而即使是他這樣的軍政全才,也逃不開歷史的局限性
至於說其他的例子,你可以想一想項羽——要領軍卻不好好學習兵法,在看看趙括——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明白一點,仔細賞讀並不代表就完全理解透,靈活運用、結合實際也是非常重要的。
絕大部分人做不到武侯那樣全才,更不可能有項羽那樣的機遇和膽氣,而是最有可能只會像趙括一樣紙上談兵。
問題所指的書應是一系列的經典書籍。倘若說是暢銷欄上那一堆成功學,心理學,恐怕不會有這樣的煩惱。
(一)那麼,換個角度去想想,假如我們嘗試著用「求甚解」的狀態去讀書,最後會出現一個什麼結果呢?很可能依然也是「不求甚解」。但比起其他讀者來說,又多了解一點點。
可想而知,當我們抱著「不求甚解」的態度來讀書會有什麼結果。
一個我很害怕的結果:看完了一本書,沒有任何一點心得體驗感受可以與人分享,更不用說簡單籠統地截取一個印象深刻片段進行描述。
如果讀書出於消遣,當然沒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於我,那還不如多打一把lol。
(二)至於那段懶人哲學。或者應該說懶人「借口」學。懶人總喜歡用別人「做某些事情」的時間去想「如何讓他們不去做某些事情」,從而讓自己心安理得地懶。
翻譯一下那段看起來很有道理的話,懶人的意思大概就是讀書多沒什麼用,你別讀了,但是,如果你非要讀,也沒必要好好讀,那就隨便讀一下。
另外有些邏輯很不通順的地方。開始是「讀書少,並且不求甚解」成功的例子,然後是「讀書多」並且以失敗告終的例子,最後給結論是,他們讀書多卻沒成就,這裡他換了個辭彙,是因為「不消化」。
最開始是,不求甚解的成功了,最後論證了,「不消化」的給失敗了。莫名其妙。
首先,讀書少,不求甚解,不是成就項羽的原因。
其次,又說,趙括等人,讀書多,卻沒什麼成就,是因為「不消化」。
讀書多,不是趙括等人失敗的原因,甚至「不消化」也不見得是他們失敗的原因。也可能只是,剛好這裡有一群讀書人沒成事,人們就自然地賴他們說是書獃子,沒消化。
更進一步地說,論點還能換成自大傲慢,說他們以為自己讀書多了就了不起,輕敵。也可以很通順嘛。失敗的原因從來都不會少。只是對這群讀書人來說,「不消化」最順手。
另外,他一直強調讀書多少的問題。其實就是加深你的印象:讀書多沒用的。接著說不消化,就是退而求其次,就算你要讀,也沒必要好好讀。
上面那段話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因素
「讀書多少」(記為A)。「從讀書中收穫多少」(記為B)。「成就高低」(記為C)。
問題可以概括為,A和B中,哪一個因素對C的影響大一些。
我想這問題的答案就很明顯了。相比之下,「成就高低」更大程度取決於「從讀書中收穫多少」。
總結答案,挑選值得你去思考的書去仔細賞讀。
最後引用一段很喜歡的話,不好意思,我不太知道出處。
世人一向崇古貶今,不過古今千年,能大浪淘沙留下來的自然是真金,說它們不好肯定淺薄了。
為啥不能粘貼?自己寫的,但是無法粘貼,就偷懶截屏了。。。。
好讀書不求甚解與讀好書不求甚解還是要區分的,或許你可以看看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可能會有啟發
看心情吧
推薦閱讀:
※讀書要怎麼讀?怎樣安排讀書時間,更希望大家能推薦一些好書!?
※讀一些艱深難懂的東西時,怎麼提高閱讀的樂趣?
※讀書真的是讀到一定程度會看到黑暗,只有大量閱讀才有會看到光明嗎?
※我媽說我看書沒有針對性,有些領域的書根本對我沒用。如何反駁她這種如此功利的讀書觀?
※作為早上7點出門晚上7點到家的上班族,如何規劃安排自己的讀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