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中國,取代中國成為亞洲經濟新引擎」的說法?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道 外媒稱,亞洲增長引擎的招牌位置時隔16年有望從中國轉移到印度。
據韓國《朝鮮日報》網站4月16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書中將印度今年的經濟增速展望從當初的6.3%大幅上調至7.5%。反之,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展望率保持在6.8%,這意味著印度有望趕超中國。 報道稱,印度在經濟增長率數值上趕超中國,還是1999年的事,當時印度和中國的增長率分別為8.8%、7.6%。IMF還預測稱,印度和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速將分別為7.5%、6.3%,差距拉大。截止到2013年為止,印度還是受到美國量化寬鬆縮小打擊變得脆弱的新興五國(Fragile Five)之一,另外4個國家為巴西、土耳其、南非、印度尼西亞。然而具有「親市場」傾向的納倫德拉·莫迪總理去年就任後著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改革,促進了印度經濟的增長。加上低油價這一外因的作用,慢性的經常收支赤字問題也得到大幅改善。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對印度的經濟發展開始進行重新評價。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3月對印度進行訪問,對印度的經濟發展給予稱讚時表示:「全球金融危機以後世界經濟恢復非常緩慢脆弱,儘管如此,在烏雲籠罩的世界經濟地平線中,印度正是有光亮的地方之一。」莫迪究竟做了什麼,使得印度取得這麼大的成就?
印度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
為了題主這個問題,費了好一陣時間做出了如下走勢圖《中國與印度的經濟趨勢對比》,從1979年,也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一路走到2015年,接近四十年里,GDP增長率方面,雙方還真是強勁的對手。本圖表並非如國人通常所想像的那樣:中國經濟增速一直高於印度,只是最近經濟下行壓力過大,才在增速上被印度超過?從圖上可以看到,印度的GDP增速超過中國的年份有:1981年之前、1990年、1994年、1999年、2003~2005年、2007年、2009~2010年、2014年。【注】印度的經濟增速沒有現成的資料,我是通過百度「印度GDP」 得到的首頁「GDP數據來自世界銀行」再計算得到的增長率。跟大家所想像的不一樣吧,在中國經濟還在打基礎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國增速普遍高於印度,而改開時的基數也略高於印度,所以在1981~2002年里有二十年是總量+增速全面超越印度的,其實94年、99年增速低於印度,是有著朱相刻意調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因素的。從2003年開始,印度的GDP增長率開始能夠與中國爭雄了。在2001~2015年里有7年是中國增速領先,有8年是印度增速反超,是各占勝場(看報道印度14年增速只有7點多個百分點,可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出來是9.9個百分點?)。
知乎原則之一:拋開總量來談增長率,都是耍流氓。
所以,經濟對比最重要的並非增長率,而是總量*增長率,即增長量。從走勢圖上可以看到醒目的中印增長量對比,從1981年以來,中國線一直高於印度線,隨著時間推移,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中國每年把印度甩開穩定的距離——八十年代穩定的甩半條街,九十年代穩定的甩兩條街,零零年代該印度加足馬力沖了,結果被穩定的甩四條街,一零年代中國增速慢下來,但還是穩定的甩了印度六條街——累積起來,35年里把印度甩了十二條街。
外國媒體是不是每年一看印度增速超過中國了,就使勁吹「印度崛起論」和「中國崩潰論」?比如07年就高唱印度超越中國指日可待,但是全球危機一到,就被打臉了,然而沒關係,等到09年可以再唱,連續唱到10年,不過11年他們又低調了,一直低調到15年才終於有機會再唱一回。印度經濟與中國經濟的對比結果:1. 印度太缺乏穩定性,沒有中國一樣的持續穩定增長軌跡;2. 印度在總量基數上,已經在1981~2002年被中國狠狠地甩到了後面,還得補補課;3. 印度目前增速與中國互爭長短,但每年增量遠遠低於中國增量,必須年年超中國好幾個百分點,它才有機會做新引擎。那麼,印度能在本世紀趕超中國嗎?畢竟時日還長,但根據對印度的穩定性經驗,經濟總量基數,歷年增長量,國內現實問題,可以判斷:印度用10年相繼趕超法國、英國、德國這三個經濟體,是否超越日本有待觀察。畢竟日本所謂「失去的二十年」已經持續25年之久了,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等印度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時,日本已經走出三十年低迷也未可知。中國大體上持續了三十年高速增長期,接著是否如日本一樣要來個失去的二十年呢?
未必,中國是全面型的大國,參考對象是美國,正如印度的參考對象是中國一樣。美國到達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以後,雖然多次出現危機但始終把持地位,沒有被撼動下來,全面型大國是不會像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那樣形勢好就一路高歌,形勢差就停滯被超的。蘇聯曾經似乎做到這樣的大國,但它做得並不全面,最後一落千丈,至今俄羅斯短暫復興後仍處於困境之中。中國不同,地理、人口、智慧,有使其成為全面型大國的基礎。這方面,印度要略差一些,但仍然有希望,不要忘了古代的中華與天竺都是富裕的世界,在近代以前都令歐洲無限嚮往,所以殖民公司、殖民地都被冠以印度、印地的名號。但印度要趕超中國,卻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業,正如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後,世界各國要趕超美國一樣,至今130年之久了。16世紀之前是區域大國們的世界,16~19世紀是海洋大國的世界,20世紀以來是海陸空大國的世紀,21世紀依然,只不過20世紀還殘留了底子深厚的海洋大國遺迹。印度已擁有陸上大國實力,正在構建印度洋大國的體系,若再空中領域崛起,配合高速發展的經濟,是可以成為21世紀的全面型大國的。不過前路漫漫,一著不慎也可能類似蘇聯,看似成功實則遠之。老師:小紅 你這次考了一百分要保持啊小明 你這次考了八十分要加油啊小音 你這次雖然沒及格,但是你的進步空間是最大的啊!
你們別這樣,這說得挺有道理的,中國高速增長老幾十年了,增速下降是正常的事情了,印度的確是有潛力的,而且他能發展起來對中國來說也不一定全是壞事。
因為印度像中國一樣有著十億以上的人口,這代表著巨大的市場和廉價勞動力,但他們又只要養活一億人。
那當然啦,印度既有民主恆河水,也又自由種姓制,成為亞洲引擎是早晚的事,不像中國,都持續崩潰一百年了還好意思窩在全球第二經濟體的位置上,人均航母數量、人均兇殺案數量都不如美國高,破國吃棗藥丸。
三哥高興就好
好不容易超過了那還不使勁吹
這種新聞的潛台詞是「你們注意哦中國經濟不行啦增長率下跌了,已經有別的國家超過中國增長率了哦!」不過還沒有完,估計還有下一篇文是X國經濟連續以XX%增長預計XX年後超過中國。。。高層不是已經給民眾打了預防針哇,從以前的經濟要轉型,到現在新常態來了哦,什麼叫經濟轉型?就是說中國經濟到了新的發展階段了,不像以前粗放型增長了。什麼叫新常態?就是經濟增長緩慢,大家要從心裏面接受哦!對了我還讀過一篇新聞叫做,「東南亞接過製造業接力棒,中國製造業大衰退」所以說呢新聞本來就是一個沒節操的東西,看看就好。。。所以不用過多解讀,還不如多關心一下物價漲沒有,收入漲沒有。。。
發展經濟學裡,發展中國家提振經濟有兩種思路,一種是進口導向,一種是出口導向
其中,進口導向在拉美失敗了,出口導向在東亞成功了目前來看,出口導向經濟是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過渡的有先例可循的唯一路線
而印度過去三年,進出口貿易增長是1.1%、0.1%、-0.3%,外貿規模是中國的1/7,2014年的貿易逆差達到1437億;印度出口自去年11月份後開始下滑,今年2月份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0%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凈出口低迷,可以期待的只有消費和投資從消費來說,印度薪資和就業水平長期低下,缺乏積累,30%的儲蓄率還算不錯,但自2011年後已明顯下滑,再加上消費比起投資和出口本身就是發展較慢的,怎麼去支持一個高水平的增長率?
從投資來說,印度的經濟規模不算很大,生產要素豐富,大筆增加投資和改善扭曲的資源配置倒是可以短期內拉高GDP,中國85年和98年也出現過出口低迷但GDP較快增長的狀況
2014財年,印度資本投資增長超過6%(2013年是0.1%),說明投資狀況在改善。而國際能源和大宗物資價格下跌,緩解了印度的通脹。連續14個月的PMI增長可以看出企業盈利預期較好,產業連續擴張,走出了兩年來的低谷。但今年第一季度印度製造業PMI回落,1月份大幅下行,3月份創造了17個月來的最低記錄,產業擴張動力已經在收縮,前景不算樂觀今年2月份印度工業同比增長3.2%,雖然好於去年4-11月份的2.2%,但較之11月份的3.8%的高峰已經在下滑,2-3%的工業增長率對發展中經濟體也並不理想關於印度的人口紅利,需要明確的是,不僅人口增長率低下帶來的老齡化問題會帶來較高的撫養比,人口增長過快也會產生同樣問題,因為新增的兒童同樣不是勞動人口,會帶來撫養壓力
發展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做低水平均衡陷阱,描述了人口快速增長對於經濟的壓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印度2012年0-14歲人口比重達到29.43%,65歲以上人口佔5.2%,而實際上,根據2011年的統計,印度的撫養比超過54.43%,也就是非勞動人口多於勞動人口,遠高於中國2012年的34.9%印度的教育問題也影響了勞動力的質量,這個有很多文章在談,這裡就不談了也許多年後,印度會因為年輕化的人口結構獲得紅利,但至少在目前還是負擔我的看法是,從短期來看,印度在一兩年內出現7%以上的經濟增長是有可能的,畢竟全球其他地方的投資環境在惡化,會有很多投資去印度。7-8%也是個很正常的增長數據,印度在08年後也曾兩度破8%,而中國處於調整期,保7有較大壓力,在增長率上超越是可能的
但從長期來看,這種數據沒有意義,中印所處的階段不同,7%乃至8%的增長也只是較快而不是快,對於印度所處的階段來說,並不算一個出色的成績。作為對比,東亞甚至東南亞在相應的歷史時期都遠遠超過這個數據
印度還沒有找到自己穩定的經濟引擎,如果它無法讓自己的商品具備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讓出口狀況恢復到12年以前並且穩定的保持下去,僅靠著國內積累嚴重不足的內需市場,是支撐不起多年的高增長的,只能保持在下行時5-6%、上行時7-8%的中等較快增長水平。
如果印度進出口還是持續低迷,那麼同其他國家的經濟互動的增加就有限,他的發展對周邊國家的影響也有限,談何成為亞洲引擎?
個人認為,莫迪上台一年以來,印度的經濟只是趕上了一個低谷後的恢復期,數據並不比國大黨時更好這是印度的公路
以後中國商品可以出口印度了,小米不就在做嗎?比亞迪,中興,華為,海爾,格力都要往印度市場去了。
等級制度這麼森嚴,還沒有基礎就搞民主。又沒有基礎設施和社會福利保障,不會有發展。
任何不強調基數,只談增長率的理論,都是耍流氓……
印度的gdp,只相當於中國的五分之一……增長率差不多都是7%的情況下,對世界的貢獻也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談「全球發動機」太遠了。
中國在印度這個階段可是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而且保持了好多年。就不能說句實話嗎。不給點指引還以為知乎是二戰前德國的國民論壇。印度做世界經濟的引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只是在最近中國處境不太好的時候它的作用比較明顯。而且印度必然要崛起,這是幾乎無法改變的。過去37年我們跑得很快,現在有小夥伴在後方加速了。戴上墨鏡假裝看不見,人家也會繼續追的。
「印度會超越中國」這話我聽了20年。
從前還相信,現在是憐憫。最大的原因是
印度是西方承認的民主國家而中國則不是我在看《駕車游中國》和《駕車游印度》的時候,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對城市建設進行評價中國則是鬼城,泡沫印度則是繁榮,發展因為印度,中國無路可退。
先不說,印度能否取代中國,但就印度目前將重點發展低級製造業這一點,已經讓中國退無可退了。本人剛從印度回來,之前總共在印度呆了有三個月之久。先說一下,對印度的總體感覺。首先,印度是個張力很大的國家。舉幾個例子:印度的文盲率達到40%,一般能讀得起書的都是有錢人。但是只要是能上到好的大學,學校對於學生的學習支持又都是竭盡全力的。大學裡的校長被學生稱作是father,印度的同學告訴我,這裡的大多數主要負責人都是不婚的,他們把畢生的所有精力都投入進學校中,所以,所有的學生都是他的孩子。其次是,印度雖然頻發強姦案,但是另一方面社會和法律卻又是對婦女給予照顧的。比如就我觀察,在飛機場,過安檢的時候,會有單獨的帘子,黑色布,將女士的安檢和外面隔離開,構成私密的檢查環境。而且印度婚姻法有規定,丈夫如果因妻子無過錯而要求離婚,視為拋棄,先行被看押在局裡,五天後,再討論具體細則。最後,印度的貧富差距十分懸殊。因為土地私有化的結果,造成了富人可以囤積大量的土地,而窮人往往沒有立錐之地,只能搬到政府的公用地中,造成了孟買震驚世界的貧民窟。往往就是一個木板,一片布當帘子,便可成為一個家。在馬路上,也經常可以看見大量流離失所的人,睡在大橋的下面,或者是挨著牆壁搭塊木板,在裡面生活。我們的印度同學,幾乎都是父母指派的婚姻,直到現在印度社會還不允許有自由戀愛。而且各種姓各階層之間,很少流動,一方面社會規定如此,另一方面,人們安於現狀,很少有人想要通過自身奮鬥來改變命運,似乎已經接受命由天定的理論。所以社會流動性並不強。包括我們在上學期間,我第一次見學校校長,首先便會被問道,姓什麼,我說姓何,他只覺得王姓是大姓,別的姓都不及王姓勢力大,所以原本還熱火朝天的談話,一下子就涼了下來。印度的產品,我們用的很多日用品,真是良心產品。就像洗髮露,潤發露,潤髮油之類的本土產品,真的是特別濃稠,效果也不錯。而且食物也不用擔心有地溝油,雖然衛生條件堪憂,但是商販卻絕對不會以次充好。印度全民幾乎都有信仰,而且達成共識,全民不吃牛肉和豬肉。我曾經寫過這裡的牛,貼來如下:「真的可以算是全世界最由自在的了,可以隨意散步,在無人看管的野路上也就罷了,竟然任性到在車來車往的公路上隨意橫衝直撞的溜達,溜達累了,就明目張胆的在路中央一躺,管你周圍車流如注,自是因為此處陽光最好,適合打盹。而不管是行人,還是往日里瀟洒自在的機動車,此刻都不敢目中無牛,正毫無怨言地默默忍受著堵塞交通帶來的不便,就連平日里被按得驚天動地的喇叭,此刻也都緘默無聲,在這一刻,似乎世界的光都關照在這頭任性的黃牛身上,黃牛哼了哼響鼻,搖搖頭,自是又再次在車水馬龍的街頭進入夢鄉。」總之,印度的發展已經趕超中國,但是鑒於印度本身基礎較差,國內有著一些觀念落後,階層流動固化等問題,一時還不至於成為中國的威脅。不過中國現在正處於製造業轉型的大變動之下,經濟發展也已經有所放緩。而印度製造已經開始變得被全球矚目了,更低的人力成本,更差的環境測評標準,更多印度高級技術人才,更大的經濟增長空間,已經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願意將低級技術產業移到印度去生產。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以及對應的技術轉型問題能否成功落地,尚不可知,但印度的異軍突起,已經讓中國退無可退了。這是無中生有的。
印度製造就是個笑話。摩的老仙,法力無邊。趕中超美,就是明天。中國2014年GDP約為10.4萬億美元,印度約為2.1萬億,中國是印度的5倍。中國2014年度gdp增速為7.4%,預計2015年增速在7%左右。
所以請印度2015年gdp增速達到35%左右的時候,再來跟我們說印度想取代中國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增長新引擎。推薦閱讀: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為什麼帶來這麼嚴重的環境問題?
※如何理解「產能過剩」?
※過高的房價是否抑制了其他產業發展?
※為什麼台灣人均薪資所得和人均 GDP 增長不符?
※「中國經濟去槓桿化」具體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