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去世半個月,一直在思考死亡,看到一個作家的一句話: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一樣,想不通這句話?
從小就想過死亡這個東西,究竟如何,才能讓自己不再恐懼它呢
從得知消息起到現在,一直對死亡本身並沒有什麼感覺。而是想到那個音容笑貌,一舉一動都深深印在腦海里的那個人突然被宣告永遠離你而去,那種空虛與失落揮之不去。感覺像自己生活發生了巨變,曾經習以為常的看望,談心等等一切再也不能重來。
葬禮上沒哭,回去看到空空蕩蕩的輪椅,沒忍住。隨煙散播,和光同塵。引用寂滅說的理論吧,當這個世界的熵達到最大值的時候。一切都開始坍縮,最後融合為一體,就像出現之前的樣子。我們與萬物本就出於一體,也終將歸為一體。最終都是:歸彼大荒。
姚貝娜去世以後,找到知乎的死亡話題,讀了好久。找到很多很有啟發性的文章和評論。總結一下自己的所得吧:
1、對於死亡的恐懼,很大一部分是對於生物體死亡現象的恐懼。例如,死前的痛苦和掙扎,死後肉身的腐爛和猙獰,以及對於親人心理層面上的傷害。至於死亡的感覺究竟是怎麼樣的,並沒有十分確切的答案;或許可以說,我們是被死亡的表現嚇到了。
2、未生之前的狀態,與死之後的狀態,應該是一樣的;我們就像海面上的泡沫(略嫌文藝),不斷產生然後破滅。3、死亡是自然選擇與進化的產物,遵循自然界的規律;不死的生物很難得到與環境相適應的變異和發展。4、其實大多數人對於死亡,都是下意識地忽略和壓抑;因為想要過正常的生活,而時時記得死亡就在你的背後,是非常困難的。只有當身邊的親人或自己和死亡,或惡性疾病真正相關的時候,死亡的陰影好像是突如其來地籠罩。其實,對於每個人,死亡就在身邊,隨時隨地,無處不在。有一句話「未知生,焉知死」,可我卻覺得「未知死,焉知生」,如果不能正視死亡,它帶來的恐懼就永遠不會消除,哪怕你用忙碌和世俗歡樂壓抑住它,它依舊在那裡等待爆發;如果不能正視死亡,不可能珍惜生時手中的時間,和遇到的人、事,以及在遇到重大抉擇的時候,做出正確的決定。其實死是多麼普通和正常的一件事阿,我在想,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淡然看待死亡,笑著面對死亡的話,這世界也許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我想我現在還做不到理解死亡,但我會努力去做,我相信,這是一件有正面積極意義的事情。
分享一句余華的話吧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塵歸塵,土歸土,所有的誕生都預示著消亡,每個人都向死而生,好好活過,就不後悔這一生,就不會畏懼死亡
題主想知道如何才能不恐懼,那得先知道你是為何才恐懼死亡的。
從小,我們父母都是恐懼死亡的,對死亡忌諱不談,本來小孩無所畏懼,什麼都會談,但每次談到死亡,長輩要麼就是說童言無忌,還讓你跳三下來解除「魔咒」,或者直接批評你,給你負面情緒,你亂說什麼,什麼死不死的,不許再說這些。
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你周圍的大人,都不敢談,也不許你談,在這種狀態下,每個人都會對未知的事充滿恐懼,不安,會覺得這是一件「壞事」,所以你也不敢談了,會害怕分離,死亡。
而以後你有了孩子,因為你的害怕,恐懼,我不讓孩子談,這就成了輪迴,所以你去客服恐懼,很有必要,至於怎麼克服,過程會很漫長,需要你去面對,而不是逃避。
愛,就是答案!對啊,三年前經歷了外公,今天晚上經歷了外婆,他們終於走了真好,我不用再整日惶惶不可終日,但我再也沒有外婆外公了。就像水消失在水裡,這句話把死亡描寫的很平凡,水的消失波瀾不驚,就像親人的離開對除了家裡人之外的他人,世界,整個宇宙,也是波瀾不驚的。可是只有水知道自己的一部分離開了有多不捨得,也就像,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他們離開了我們有多難過。可是水沒了,就是沒了,再也見不到那滴消失的水了。他們沒了,也是沒了,再也見不到了。
我的理解是人的死亡大多是一瞬間的事情!而人死了之後也是很容易被人們遺忘掉的!就像水消失在水中一樣!一下的漣漪就什麼都沒有啦!而且人死了就沒有什麼大的意義啦!水消失在水裡就無所謂多少啦!不知道作者是什麼意思!如果正面一點的思想我覺得可以這樣解讀一下!人死了!即使你再懷念也要繼續度日的!這句話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於規勸人們對生死要釋懷!我個人很年輕!沒有任何經歷!但是特別喜歡這句話!無法形容看到這句話的感覺!
每次看到靈車都會感嘆人生
推薦閱讀:
※如何面對自己必然死亡的未來,以及如何面對自己對死亡的恐懼?
※為什麼非要等到人死了,才緬懷他的一生?才評為榜樣、烈士、感動人物?
※如果突然死去,什麼QQ簽名會比較牛逼?
※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懼?
※如果人類明確的知道自己何時死亡,那這個世界會更好或更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