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全威力彈藥和小口徑彈藥的殺傷機理有什麼不同?

現代小口徑步槍彈的主要殺傷機理是高速彈頭進入人體後失穩,彈頭翻滾碎裂,從而殺傷人體。

而傳統全威力步槍彈追求的是長射程,較好的彈頭穩定性,那麼它的殺傷機理和小口徑彈藥有什麼區別嗎?

此處主要說的是FMJ/全金屬被甲彈藥,Hollow Point/空尖彈等入身變形彈藥另作討論。

彈藥舉例:

全威力彈藥: .30-06 春田步槍彈

7.62×51mm NATO (.308 Win)

小口徑彈藥: 5.56×45mm NATO (.223 Rem)

5.8×42mm DBP-87/DBP-10


不要把槍彈的侵徹力和停止作用對立起來!

不要把槍彈的侵徹力和停止作用對立起來!

不要把槍彈的侵徹力和停止作用對立起來!

在很多人觀念里對停止作用存在很大的認識誤區,主要是把停止作用和槍彈的侵徹力對立起來,認為槍彈侵徹力強,停止作用就一定差;要提高停止作用就要犧牲侵徹力。

傳統大口徑步槍彈藥,打到人身上有可能出現侵徹力過高,停止力不足,直接打穿反而無法有效停止目標活動。

現代小口徑步槍彈藥則是放棄一部分侵徹力,換取停止力的增加,把整個彈藥攜帶的動能全留在目標體內,破壞更多的身體組織。

類似這樣的論斷,在知乎槍械話題里比比皆是。

要說明一點,決定槍彈威力的第一要素是動能,動能大、存速好(子彈飛到較遠距離依然有較高的飛行速度,攜帶的動能大)的槍彈其致傷效果天然好,即使因為侵徹力強打了個對穿,造成一部分動能被浪費了,彈在穿透人體的時候釋放的那部分動能已經非常可觀,足以製造很大的永久空腔。而且大部分尖頭的全威力步槍彈在有很高侵徹力的同時並不會「直穿而過」,而是會偏航、翻滾,其致傷效果不容小覷。

8mm勒貝爾尖頭彈命中目標後彈頭變形情況

上圖中,這種8mm勒貝爾步槍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尖頭步槍彈,圖中能看到一些彈頭在命中目標後發生了變形,尖頭被扭轉,這就是彈頭在射中人體後發生偏航、翻滾造成的。

所以,全威力步槍彈因為總動能很大,既有很好的侵徹力,又有很好的停止作用,不存在侵徹力過強停止作用不足的情況。

現代小口徑高速步槍彈的出現並不是要犧牲侵徹力來提高停止作用,相反很多小口徑高速步槍彈在有效射程內侵徹力很好,而是全威力步槍彈設計的有效射程太大,對單兵手持射擊的步槍和班用輕機槍來說不必要。步槍、輕機槍基本不可能射擊600m、800m甚至1000m以上的目標,不如把口徑減小、彈藥體積和重量都減下來,提高單兵攜彈量,把步槍、輕機槍的體積也降下來,更適合單兵和班組攜行,而且發射小口徑高速步槍彈的槍械後坐衝量小、連發射擊精度高、彈道平直,在有效射程內危險界大,不用調整表尺就能連續射擊。

如果說全威力步槍彈因為其總動能上限很高,是「勢大力沉」的話,小口徑高速步槍彈因為其動能上限畢竟小了很多,那就要講「巧勁」,突出優化400m內的彈道性能和致傷效果,400m以上距離交給通用機槍、狙擊步槍和自動榴彈發射器等武器。這個「巧勁」的途徑就有多種:

1、彈頭結構在命中人體後很容易失穩破裂,典型代表是美國M16A1步槍使用的5.56x45mm M193步槍彈。

M193步槍彈彈頭剖面

這種彈頭為鉛芯,重量很輕只有3.56g,初速卻高達997m/s,擊中人體後會立即失穩破裂,彈頭裂解成碎片,形成「爆炸」一般的傷勢。

2、彈頭在擊中人體後非常容易翻滾,典型代表就是蘇聯5.45x39mm 7N6步槍彈。

5.45x39mm 7N6普通彈剖面

這種子彈彈頭非常細長,彈頭內有一截鋼芯,鋼芯和被甲之間有鉛套以緩和對膛線的磨損,但是彈頭尖部空腔不用鉛套填滿,故意留出一個小空腔。這種子彈重心靠後,前輕後重,擊中人體後頭部空腔極容易變形破裂,鋼芯前面的鉛套發生流動導致整個彈頭失穩橫滾,造成很大的創傷。

————————————————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微信公眾號以圖文科普為主,你的關注就是最大的支持。


幾乎沒什麼不同,就是一個洞小點,一個洞大點。小口徑步槍彈和全威力彈都是尖頭,艇尾,有些彈尖空心或填充了一些質量較輕的填充物(比如M74彈或.303Mk.VII彈),頭輕腳重,擊中目標之後彈頭失穩,打橫,質地較軟的彈頭還可能發生變形破碎。現代步槍採用小口徑彈的初衷應該是降低士兵射擊時的疲勞感,增加彈藥攜帶量,其威力實際上是被大幅度地削減了的,殺傷力已經遠不能與大口徑全威力彈相比了。

右起第一個,.303Mk.VII彈,彈頭前半段是輕質鋁,後面才是鉛芯,頭輕腳重,跟後來的M74彈同出一轍,根本不會存在什麼距離近了就打個窟窿的現象。艇尾彈本身就有兩個優勢,一個是飛行更穩定(因為在未接觸目標之前是旋轉的,所以不會翻滾),一個是一旦失穩就會因為頭輕腳重迅速打橫,甚至變形破碎,殺傷效果好。當初有人說什麼三八大蓋殺傷力小,那是因為他們那個年代還是大口徑全威力彈盛行的年代,三八大蓋的槍口動能比中正式要小大約500J,威力當然不算大,但是比起現今的小口徑步槍彈、中間口徑步槍彈,其威力還是要大得多的,尤其是在近距離上更是嚇人,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就有很多被6.5有坂彈爆頭或者四肢嚴重受傷的案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網上一個很容易找到的講解創傷彈道學的視頻,裡面就有7.62北約彈和5.56北約彈的對比,7.62的口子明顯比5.56大得多。現今很多人衡量槍彈威力都是按照7.62*39中間型威力彈來衡量的,7.62*39彈初速低、長徑比小,想讓它打出個很大的口子確實有點難為人,但是這並不代表大口徑全威力彈也是這樣的水平。


瞬時空腔和永久空腔的區別。

傳統大口徑步槍彈藥,打到人身上有可能出現侵徹力過高,停止力不足,直接打穿反而無法有效停止目標活動。

現代小口徑步槍彈藥則是放棄一部分侵徹力,換取停止力的增加,把整個彈藥攜帶的動能全留在目標體內,破壞更多的身體組織。

簡單來說,過去的步槍彈存在看上去一槍過去打了個洞,結果沒打到要害,對面還能動兩下子,現代的步槍彈打過去,命中一發對面身體附近的相關區域基本就全爛了,根本無法再活動了。

一般步槍彈針對的,主要是50-400米的目標,這個距離上用能打出永久空腔的彈藥,太浪費,效率也不高,彈藥口徑越大,肯定就越沉,單兵攜帶重量基本是恆定的,單個彈藥越重帶的數量就越少,而且口徑越大後坐力越強,越有可能打不中,子彈打不中目標就是個廢鐵。


至於什麼空腔派能量傳遞派等都是各說各的理,都能找出一堆此ok彼不行的案例來可以當作對方的反證,可見解釋能力的局限性非常大。

可以形成公認的

小口徑初速高,中短距離上直射線性好250米以內不用考慮彈道高即瞄即中

口徑長徑比大容易翻滾破裂打中形成無法預測的偏離行程使得創傷軌跡增大增多。

小口徑彈比全威力彈同等攜帶質量下數量明顯增多,差不多增加一倍的樣子。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三八式步槍在二戰中的表現?
為什麼不同的槍用相同的子彈,射程威力不一樣呢?
為什麼中國禁槍比美國容易得多?
對slugger這種子彈什麼評價?

TAG:軍事 | 槍械 | 子彈 | 輕武器 | 軍事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