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比特幣真的達到了100萬美元一個,對於那些從未參與過比特幣的人們來說,會有什麼影響?

比特幣


簡述:

如果比特幣真的能達到100萬美元一個,那麼它對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任何影響;

而如果比特幣真的能到了對「很多人」(並不需要到「絕大多數」的程度)有實質影響的可能,那麼或者,它不再有所謂「值多少美元」,或者,它不但不會達到100萬美元一個,甚至會很快消失,甚至的甚至,核心參與者會直接肉身消失。


詳述:

一個事物,如果其性質是「投資品」,其價格,或者由未來現金流現值支持,往往是大眾投資品;或者由小群體內部對其稀缺性和轉售價格的認可來支持,往往是小眾投資品/投機品/收藏品。前者會對大眾有些影響;而後者的漲跌,典型如古董,或供給有限的上佳藝術品,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關係並不大。

目前的比特幣,屬性更像是小眾投資品/投機品/收藏品。

但如果一個事物,其性質期待是「貨幣」,其價格,由此貨幣對應的可交易的「範疇」,相對於其他貨幣對應的可交易的「範疇」的商品和服務供需關係決定。比如說,中國消費者對美國的商品、服務或資產的需求上升,美元相對人民幣漲價,反之亦然。

於是,「貨幣」的價值,最最最核心,起碼需要有一個前提存在:一個「大範疇」內商品、服務和資產的普適交易媒介。

「大範疇」,意味著一個經濟體內(可以有國界,也可以跨國界),商品、服務和資本的主要生產者和消費者,普遍認可此交易媒介;而「普適性」,也正是剛剛提到的「普遍認可」,又需要相當程度的強制力保證(小至法院,大至軍隊)。「普適性」的強制力,保證了「大範疇」下的使用;而「大範疇」反過來支持了維護「普適性」的強制力。

如果這兩者皆不具備,並不意味著該事物不能用於交易,也不意味著其沒有價值/價格。如遊戲點數,在遊戲這個「小範疇」下是可以交易虛擬物品的,而出了這個小範疇,也有對應的法幣價格。(當然,遊戲點數和比特幣,不論是在會計上還是經濟實質上,區別還是很大的,但不影響此處的類比)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即,此事物並非「貨幣」,而依然是一個小眾投資品/投機品/收藏品。

目前的比特幣,顯然並非貨幣。人們可以用它來完成「小範疇」的交易,如法幣兌換中介,如91終身會員充值,但它依然不是貨幣 -- 在「大範疇」下毫無流動性,且沒有任何強制力來保證在「大範疇」下的普適性。


但是,事物的價格,可以基於對其未來屬性變化的展望和預期。VC投資是如此,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也是如此。VC需要一個邏輯自洽的故事來支撐估值,比特幣也需要這樣的故事。

常見的比特幣故事,有如下幾種:

1,無所謂是否有貨幣屬性,僅是因其稀缺性,於是具有保值功能,先到先得,晚了喝西北風。

這類似於黃金,或者更貼切些,古董投資,好比說,馬未都早年就喜歡這個,於是低價屯了很多貨,放到今天,很多人都意識到古董的稀缺性了,但價格也上天了。這一邏輯最大的問題是,古董的數量是有限的,高質量藝術品的供給也是有限的,而比特幣也確實具有稀缺性,但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供給卻是無限的。且排除心理因素,不同數字貨幣的「質量」是一致的,甚至後發數字貨幣的「質量」可以更高。事實上,只要法院和軍隊的擁有者,即法幣的發行者願意,各國央行完全可以發行所謂「官方」數字貨幣,更不稀缺,且「質量」明顯更高(交易的普適性強制力背書)。總之,此邏輯不通。

2,無所謂是否有貨幣屬性,僅是因為其稀缺性,於是具有收藏功能,先到先得,晚了喝西本風。

此邏輯是基於人們對比特幣的特殊心理因素,可以類比於集郵 -- 管你之後發行了多少郵票呢,「我們」只愛第一版猴票。此邏輯確實很通 -- 8分錢的猴票,現值一千多美金,並不需要其具有「大範疇」下的交易屬性,也不需要「郵票」這個事物具有稀缺性,只需要「我們就是喜歡猴票!」就夠了。這個故事在邏輯上是完全合理的,但依然,此邏輯只能保證比特別在「小範疇」下的收藏性和投機性,與範疇之外的大多數人,完全沒關係。

3,比特幣就是未來的貨幣,早晚會取代法幣。這是最為盛行的說法,也是維持比特幣「故事」的核心緣由。

對此故事,我並不表示直接反對,畢竟我不但不不反對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反而十分支持。此處我們僅是回到「貨幣」的基本屬性,看看比特幣 -- 而不是數字貨幣,或「官方」數字貨幣 -- 若想大規模取代現有的法幣地位,需要最最最起碼,具備哪些條件。

首先,需要在「大範疇」下被普遍接受。即,一個經濟體內的商品、服務和資本的主要生產者和消費者們,都更傾向於用比特幣直接交易 -- 此處需要注意「直接」二字。這意味著,大多數人都是賺比特幣,花比特幣,於是沒有了「美元」的概念,更不關心一比特幣值多少美元,畢竟美元對應的「大範疇」已經消失了。

其次,只要人們還需要各種中心化的服務,典型如政府服務,如福利性轉移支付,如軍隊,如社會保障,如全民教育,如科學研究,以及,「財政政策」本身對經濟發展的意義,等等,那麼,在一個經濟體內,就必須要存在一個稅收機制 -- 政府可以收到稅,經濟體內的參與者無法大規模逃稅。這又需要兩個前提:1,政府也認可了比特幣,且傾向於用比特幣直接交易;2,政府大體知悉其服務範圍內所有交易、交易主體和交易性質,以此作為稅收依據。

最後,只要人們還認可「貨幣政策」本身對經濟體的意義(我目前表示認可,但我並未表示是否人人都需要認可或不認可。具體可自行閱讀本科宏觀經濟學有關貨幣政策的章節),那麼,政府就不但需要全面知悉比特幣的流轉(交易、交易主體、交易性質),而且需要對比特幣的發行量有相當的控制權(政府決定「挖礦」機制,並打破總量上限)。

嗯,於是,出現了一種,政府完全知悉交易細節、對總量和發行量有控制權、大範疇內的主要生產者和消費者皆直接接受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我個人不但不質疑這一天早晚會到來,反而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問題是......你確定這種數字貨幣,還是你我手上的比特幣?

然後,還有一種補充邏輯,認為一個大範疇內主要商品、服務和資產的生產者和持有者,會先於政府,普遍認可比特幣,然後再倒逼政府接受比特幣。怎麼講呢......在我朝,政府即「主要商品、服務和資產的生產者和持有者」;在美帝,「主要商品、服務和資產的生產者和持有者」即政府。你們在想啥???

說得更直白些,華爾街、軍火商、保險公司和矽谷皆轉向比特幣的那天,即美國政府轉向比特幣的那天(註:這與高盛開始給其客戶交易比特幣,完全不能劃等號 -- 客戶若是對狗屎感興趣,高盛也會給他們交易的,甚至會拿自有資金參與炒作,但這不等同於高盛會把自己的大量資產替換成狗屎)。而真有那天的預期,「他們」會早早自己搞出「官方」數字貨幣,把所有市面上的蠅營狗苟都統統掃進故紙堆。基於這種「官方」數字貨幣,透明交易繼續、稅收繼續、貨幣增發繼續、通脹繼續。有了新技術,交易更安全,但政府和大資本對經濟體內的交易流轉,也比過去更中心化,更清晰。

不服氣?乖乖認慫的,准你換成法幣幸福退場;不聽話但沒啥影響力的,直接打回原形;不聽話還居然有影響力的,肉身消滅掉就是了。


日常所見的比特幣投資/投機者,主要有三種:

1,如我一般,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完全無所謂是否認可,但對比特幣基本上不認可的玩家,基於其投機性,拿很小一部分資產,跟著一起小打小鬧炒一炒。賺大了偷笑,賺了開心,賠光也無妨。

2,比特幣「投資」的熱衷參與者,不但會投很多錢(相對於個人資產而言),且打心眼裡認可以上三個常見比特幣故事的1和3,甚至產生了自己代表世界未來趨勢的幻覺。

3,比特幣「投機」的熱衷參與者,且是絕對比特幣資產的大玩家。並不相信,或無所謂是否相信,以上三個常見的比特幣故事,但非常熱衷於向公眾講述這三個故事,特別是故事3。對比特幣價格漲跌有較大的控制力,最終目的是利用比特幣來炒出更高的法幣資產。

對於第一種人,包括我在內,沒有任何建議,祝福每一個人都能中彩票。

對於第三種人,沒興趣進行道德評價,畢竟任何時代,圍繞任何事物,都會有這類人存在。圍繞一些其他的事物,我個人也絕不會拒絕去參與。這種人的主要風險是,太招搖,然後被強制力乾死。

而對於第二種人......如果是朋友,我會建議他們在心態上「降格」為第一種人,或者在能力上「升格」為第三種人。如果是陌生人,我會稱其為典型的「小聰明,大愚蠢」,建議在自認精通技術之餘,花點兒時間,看看小到經濟金融,大到歷史、政治、資本主義的普遍規律。但不論如何,我依然祝願他們賺錢,賺大錢。畢竟,他們往往不像第三種人那樣旱澇保收。

至於本文講的有關比特幣的三個「故事」,特別是第3個故事,「你」是否相信,我管不著。反正我覺得這事兒其實很簡單直接:

一個堅信故事3的人,該做的應該是把儘可能多的法幣資產轉化為比特幣,且根本不在乎比特幣的法幣價格(既然堅信法幣將來會一文不值),而是直接用比特幣的多少來衡量自己的財富;而不是,時刻盯著比特幣的法幣價格,並以此來衡量自己的財富,同時想著如何在合適的法幣價格上,將比特幣賣給接盤者變成法幣。

身體最誠實,不是么?

利益相關:相信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未來的比特幣小玩家。


如果區塊鏈真的被各國政府接受了,那最直接會發生的事情,就是大家一起建立一個新的、受監督貨幣,然後宣布其他「區塊鏈貨幣」不具有合法貨幣的功能。


不說一百萬美元 就說現在的一萬多美元價位

能繼續持有的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為啥呢 因為莊家有以下兩種手段 可以讓絕大多數人在達到這個價位之前就早早離場

一曰洗盤 二曰低位吸籌

所謂洗盤 就是漲到一個高位之後突然急速下跌 最近半個月內的大跌就是洗盤的一種表現 當然也不排除莊家出貨 但就是這種對於莊家出貨的恐懼 導致意志力薄弱信仰不堅定的人早早離場 在今年的大漲之前 洗盤早就出現過很多次了

所謂低位吸籌 則更考驗持有者的忍耐力 在二零一三到一五整整三年時間就是在低位吸籌 這期間還經歷了平台跑路等各項事件 能繼續拿著的 要麼是狂熱的宗教信徒 要麼是猛漢中的猛漢 要麼是早就忘了自己有比特幣這回事了

所以這些人最後能持有到如今一萬多美元的價位 又有什麼稀奇的 本來就是人中翹楚了

我認識一個狂熱宗教信徒 都坦言自己沒從比特幣里賺到多少 儘管他從二零一二年就開始投資比特幣了 原因是他投了很多其他區塊鏈貨幣 沒有抱緊比特幣這一根大腿

所以 就算最後能到一百萬美元又如何 能留下來繼續玩的 全都是大佬級別

對了 持有一萬或者一百萬美元一個幣的大佬們 他們錢從哪裡賺的啊

無非是以下兩種人

一種是在洗盤和低位吸籌中被迫早早離場的大多數人

還有一種就是最後大佬們套現時候的賣出對象

因為無論如何都不要忘記

這是一個零和遊戲


參與或者不參與,其實沒有任何區別。

.

1 比特幣的本質不是貨幣,是商品。

一旦你認識到他是商品,那麼模式就清晰了。

商品價格也不是由什麼世界經濟規模決定,而是由供需關係決定。

去中心化,反通脹等等,只是比特幣以及所有衍生數字貨幣的特徵。這些特徵可以製造一些需求:

  • 比如當本國貨幣高度不穩定的情況下,作為超短線的避險貨幣。
  • 比如需要不可追溯的黑市交易。
  • 比如突破跨國貨幣管制的生意。

比特幣十年來的流通,到今天的價格,其實是這些真實的需求帶來的交易在支撐的。

而這些交易的成功,進一步支持比特幣的信用,從而推高價格。

.

2 比特幣的本質也不是商品,是可複製的,安全的,全球化的,去中心化的數字交易模式。

而關於比特幣的很多故事,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計算機世界的規則:模式可以用極低的代價複製 - 比特幣只是未來無數數字貨幣的一種。

十年的交易和全球範圍的流通,的確加強了比特幣的信用。但是類似的信用,幾乎所有的跨國商業機構,都有能力建立。

比如蘋果。

所以 2100 萬比特幣瓜分全球經濟規模簡直是天方夜譚。數字貨幣體系太容易建立,十年的交易和流通積累的信用的確是價值,但是全球範圍內的百年跨國企業,貌似也不少。

當有人把實體經濟的生意,和虛擬數字貨幣掛鉤的時候,比特幣貌似不是最佳選擇 - 為什麼不自己發行新的數字貨幣?

面對全球經濟的複雜度,為什麼一定是那麼容易複製的單一數字貨幣統治呢?

.

3 貨幣的本質不是價值,而是信用

比特幣的價格,以及背後的價值,實際上並非那些數字和演算法。而是這種模式逐漸被接受而帶來的信用。

各國貨幣也是從用金本位帶來信用開始的。

未來的數字貨幣,只要能提供類似的信用,就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成為數字貨幣。

一旦信用開始積累,和比特幣只是伯仲之間的區別。

所以比特幣反增發的故事,完全是假的。

.

4 投機,或投資的機會永遠存在

如果十年前在北京你沒買房,現在,還可以在重慶買房。

如果現在你沒有錢買房,未來,你還可以在朝鮮買房。

數字貨幣也是一樣。

今天已經有了無數種數字貨幣,而且未來還會更多。

模式也在不停的演進。

尤其是和現實商業模式結合的過程當中,仍然會有新的機會出現。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錯過就不會再來的機會。

數字貨幣這一波也是一樣。


騰訊的股票漲了500來倍,對從沒買過騰訊股票的人來說,有什麼影響么?

北上深的房價漲了數十倍(算上房子可以首付這種方法加槓桿,應該也有百倍了)。對沒有北上深房子的人來說,有什麼影響么?

一張2塊錢的彩票中了有500萬,對沒中的人來說,有什麼影響么?

增加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很多答案說 100萬太高了趕上美國GDP了不可能那麼貴,

其實這樣發展下去早晚到100萬,甚至不需要比特幣做什麼(當然實際上不會那麼順利)。

只需等他們:印美元,印美元,印美元,印美元,印美元,印美元。

————

美元已經放開印了這麼久,我猜大家已經習慣了,所以,大概沒啥影響。


100萬美刀一個,總市值21萬億美刀,比現在美國GDP(18萬億)還高,看起來很高是不?這種靜態分析錯過了法幣體系里最大的定時炸彈——社保虧空。光美國,現在的社保、醫保的虧空(unfunded liability)就是200萬億美元的級別,而且每年都在增長。這部分虧空誰來填上?違約(降低福利)或者稀釋貨幣,哪個更可能?這還是老齡化問題最小的美國,中日韓、歐洲的虧空更嚴重。比特幣能不能存活暫且不論,跟黃金徹底脫鉤以後的法幣體系 + 福利社會這個組合走向末路是100%確定的。


也就是說,題主並沒有將比特幣視作一個價格穩定的,全球通行的貨幣體系。

而只是把比特幣看做一個能給部分人帶來巨大財富的投機品而已。


比特幣的漲不是問題,變現才是問題。

一枚比特幣一百萬億美元,如果只是用來網上約定,有價無市,都是毫無意義的。

但比特幣一旦變現,就開始影響現實世界。

現在比特幣雖然漲價高,但實際的影響力,支付範圍不大。

比特幣現在,仍舊是一種小範圍炒作的金融產品。

只要限定在小圈子內,作為一個金融實驗,比特幣的影響力會很有限,對於不關注的群體,沒有多少現實影響力。

但如果比特幣的影響力繼續擴大,長期持續高位,甚至開始變現,進入了流通領域。只要漲到10萬美元,就會帶來嚴重的通縮。

現在比特幣只是小範圍的社會實驗,被限定在了固定圈子,就像流通盤很少的股票。

股市內,一隻流通盤很少的妖股,價格翻一百倍,也不會有多大影響。純粹的漲跌是紙上富貴,沒有影響現實。

但股市裡的錢,一旦能通過銀行抵押,通過社保接盤,流入現實,就會影響現實社會的財富分配和對比。

這會嚴重沖毀法幣的信心。

所有的金融泡沫,都會稀釋法幣的含金量。

房地產的上漲,是貨幣濫發的結果。但房地產的上漲,強化了貨幣的貶值。

國家濫發貨幣,所有人的財富貶值為原來的十分之一。

資本為了對抗貶值,通過各種手段負債,投資,買房子。

一部分資本躲過了貶值,那貶值的後果,就全被沒躲過的無房者承擔。

沒買房的,相對有房子者,財富貶值為原來的二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

這就是金融泡沫的作用,是全社會巨大貧富差距的來源。

用美元去換比特幣,就是用法幣,換遊戲幣。遊戲幣會不會漲,買了會不會虧,取決於遊戲幣會不會繼續炒下去。

遊戲幣越漲,法幣就越不值錢,越廉價。沒有遊戲幣的會相對變窮。

金融泡沫,就是這樣讓不參與的人,變窮的。

如果金融泡沫中,比特幣獲利的群體,綁架了國家,就像房東綁架了國家。

以至於國家同流合污,政客一起參與這個金融泡沫。

就像相對於房東,無房者越來越貧困,相對於炒幣者,無幣者會越來越貧困。

比特幣如果進入現實流通,也會和房子一樣,大幅稀釋法幣的含金量。

國家並不一定是理智的,國家畢竟是政客控制,搞出事來,被搞崩潰的也不少。

雖然我不認為,比特幣能走到這種地步。

但比特幣的實驗,如果真進入現實階段,會像泄閘的洪水,衝擊現實。

那時候,我雖然買不起比特幣,但我會去買黃金,比特幣要真能成貨幣,長期維持高位,黃金價格翻五倍十倍,也是輕而易舉。

畢竟,比特幣只是仿製的數字黃金。

比特幣實驗如果進入瘋狂階段,比特幣真瘋了,被承認接受,正版黃金,價格翻十倍,百倍也不難。

那時候,法幣就真要完蛋了。

至於法幣怎麼完蛋,就有些超乎我的想像力。


不會。

比特幣現在每年耗電19億美元。為了維持比特幣網路的運行,這些消耗是必須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計算難度的提高,耗電會越來越多。

比特幣市值2000億,也就是說每年要消耗1%的財富才能維持比特幣網路的運行(實際加上礦機投資和折舊應該不止),這是一個巨大的缺陷。如果比特幣是一種收藏品,這種收藏品的保養費用就達到其自身價值的1%以上,這還是蠻可怕的。

其次,比特幣不是貨幣,本質是一種股票,是比特幣網路自身的股票。購買比特幣,就等於給比特幣持有者,也就是比特幣的股東直接發紅利。

比特幣網路本身不產生價值。

比特幣交易能力非常有限(10分鐘2mb容量)。比特幣甚至是荒唐的,僅僅為了實現匿名和無中心化,就要消耗相當於幾十個國家總和的電力和天文數字級別的計算能力,而結果每10分鐘只能處理2mb交易數據!

比特幣交易手續費越來越貴,現在要幾十美元一手,真要到了100萬一枚,每次交易手續費可能高達數千美元。

======

綜上,可以看到,比特幣有很多弱點,難以支撐100萬美元這種水平的估值。只要熱度下降,比特幣高昂的運行費用(電費)和低效的交易能力,就可能被拖垮。

補充:

讀讀《精通比特幣》和比特幣白皮書,花時間了解下比特幣的數據結構和運行模式,最好自己編程簡單實現一下,花1個小時的時間靜下心來,仔細推導下比特幣的模式和本質,你就能發現比特幣絕不是一種加密貨幣這麼簡單。說實在說,我這麼研究了一番之後,只能得出中本聰是個大騙子的結論。


哈哈哈,大笑三聲,所有的騙局和忽悠,不過就是使用二種情緒來交替影響人類:

貪婪和恐懼

所以說比特幣的故事要怎麼發揮呢,對吧。。。。自己想吧。。。

這問題下居然還有奇葩說,只要報價和總估值到一定的數值,就能綁架主要國家以此為收鑄幣稅的依據???!!!

就是幾個碼農外加搞個所謂交易所就能收取鑄幣稅??頭被門夾過了嗎??


能到100萬說明將來還會繼續漲,並且到那時應該已經解決了網路擁堵的交易費過高的問題,成為真正的世界貨幣。全球都在使用,每筆轉賬費用控制在1聰。(1BTC=1億聰)

那個時候中產階級擁有0.01BTC,0.1BTC的已經是富裕階層。

不過這個東西有生之年肯定看不到了,如果一定要到那一天去,到時候我會尋求alcor.org組織保存自己並立下一個遺囑:

我的後代們,復活我並引導我適應你們這個時代的社會的人,將從我這裡得到一個祖傳的比特幣。


關於Alcor:

人體冷凍應該死前凍還是死後凍?目前有哪些專業的冷凍機構?

趙磊Alcor:美國 Alcor 公司提供的冷凍人體服務靠譜嗎,是否可能為商業騙局?


實際上比特幣價格本身的投機價值,在2015年之後就不大了,一百萬倍和二十倍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主要是作為區塊鏈技術的【錨】,定海神針,不斷吸引所有新來的人,從比特幣進入以太坊,從而接觸到區塊鏈技術,並進一步接觸到,並了解所有去中心化的治理世界的辦法。

所以如 @中本聰 所說,如果到了100萬美金,成為世界各國政府的儲備物的時候,除了對比特幣本身的承認,實際上就意味著區塊鏈社會對現實世界接收和改造的藍圖,徹底站穩了腳跟。

而對於從未接觸過比特幣的人來說,就算到時候還是一分比特幣,一分任何的區塊鏈資產都沒有,其實現實世界傳統領域也會天翻地覆。有了這個萬世不易的【錨】,其他相比比特幣不那麼成熟的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技術,就不會因為本身的問題,導致過大的波動或是滅頂之災。

rivetz應該可以佔據很多網路安全的地盤,讓普通人,也不會過分地被黑客欺負;

brave瀏覽器,可能就可以繼續發展,和firefox合作,打擊IE、Chrome、乃至safari,普通人,也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自己的隱私,點擊的廣告能夠換成真的價值;

想玩遊戲的可能,1st blood等可以和steam分庭抗禮,邊玩遊戲,就邊有token,分享遊戲本身的成長,而不是單純的玩家貢獻自己的金錢;

steemit可能可以開始挑戰facebook或者起碼snap,發發帖子,也可以有token,而不是單純的成為一篇文章的瀏覽量,成為咪蒙等收割掉注意力的韭菜;

如果想要接受教育,或許bitdegree會開始和coursera合作,偏科技類的職業,投入會變成幾乎零,因為網上認證由於區塊鏈存在,甚至會比現實世界的大學,更受到科技類企業歡迎,而傳統的大學,也必然被此影響,許許多多因為學歷認證卡殼的事情,也不復存在;

甚至因為這個很穩的錨,本來看起來不靠譜的很多物聯網和供應鏈的區塊鏈項目,也可以不用遭受過分大的行業波動,穩定發展,那麼挑戰uber乃至滴滴的區塊鏈創業,也可以真的出現,而不是亂七八糟的炒作了,那麼普通的司機、乘客,就不會只是補貼驅使的羊,而是也通過實際的開車和坐車,獲得token,分享持續的紅利;

如果還是想移民的話,selfkey上付token就可以了,不用讓中介和活人律師雁過拔毛,最後甚至被騙,eb5血本無歸的事情不復存在;

最後可以用來ICO發行的以太坊就算還是很堵,可能Qtum、EOS、甚至Aeternity、Aelf,都可以繼續使命,不會導致ICO整體崩盤,那麼美國華爾街一群猶太和白人壟斷的金融霸權就會徹底解體,而其他各國仿照這個模式或不仿照的等等的小壟斷,也會弱化。

如此,二戰後秩序被最後一擊,各國中產以上,從日韓拉美到中國,也不再有過高的去美國獲得影響母國秩序的抱負和企圖。英語可能還會很重要,因為代碼等是拼音文字的,科技信息英文依然很豐富,但是留學移民對於極客和懂行的投資者來說,完全不再有任何的意義,世界變成中美大國和極客陣營,兩強對一小的格局,最終導致全球治理話語權的多極化。

最後的最後,就算人們還貪圖一個傳統政府的護照和保護,bitnations之類的,可能就可以真的,聯合asgardia,建立一個超越一切主權政府的分散式政府,你想加入,登陸了身份信息確保是良民就可以了,發護照;要開企業去愛沙尼亞申請,無線運作。

Bitcoin banking 最後說,華爾街的大佬,搞死了美國,沒有一個人進監獄,很多在美國比特幣相關從業的人,卻經常被弄,到那時就會大為改善。其實就是比特幣和數字貨幣是金融口,區塊鏈是司法和秩序口,代碼是技術支撐,構成了新一代去中心化治理的鐵三角,而在去中心化治理上,比特幣區塊鏈和代碼,也都只是工具而已。三者已經全部湊齊,就等辰月出,天下亂,端朝末世開啟,九州重新洗牌。

總之就是,對一些人劇烈動蕩,另一些人,亘古未有的好時代,無人可以倖免,無人可以逃避,無人可以最後視而不見。


補充:如果比特幣持續瘋漲的話,說明國際資金缺少投機渠道,依照經濟規律,可能普通人應該想辦法避險了才是,把手頭能活動的資金全部換成有實業支持的資產吧,接下來很可能就是一場大風暴,甚至可能演變成戰爭。說起來,糧食藥品煤鐵石油都是不錯的選擇。

原答案:會多一個談資。

按照題主的設定就是,美元仍然是唯一的世界貨幣,任何投機事業最終必須以美元計價。也就是說,歐元,日元,人民幣,依然無法挑戰美元霸權,美國仍然是世界霸主

我們這個世界不就一直如此, 半個世紀了從未改變。


北上廣的一百平米的房子從兩萬多增長到一千萬的時候,從未買房的人有什麼影響嘛。

作為投資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還有就是機會稍縱即逝,錯過了CPU就能挖礦的時代,就不要整天盼望別人倒霉了。

別人倒霉了,那錢也不會到你手裡。


比特幣將會造成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財富再分配,無人可以置身事外。

過去十年沒買騰訊股票,只能說沒賺到這個錢,日子該咋過咋過。但是,如果過去十年沒買房,現在就很難過了。工作收入相同的兩個人,買房和不買房,資產規模會差一個數量級。這種差距的本質原因在於鑄幣稅。我國M2年均增長20%,過去十年除了房產,沒有其他大類資產能持續跑贏通脹。所以,不買房相當於每年被抽20%的鑄幣稅,買房相當於豁免了鑄幣稅。

現在買比特幣的道理,跟十年前買房一樣。國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比特幣作為避險和儲值的首選資產,跑贏世界平均通脹率沒問題。並且,比特幣目前仍處在早期階段,網路效應的潛力非常巨大。兩個因素疊加,使得比特幣跟十年前房產相比,其潛在漲幅要巨大得多,缺點是波動性很高。所以心態一定要好,不然絕逼抗不住。

其實,別說100萬美元,到37萬美元時就會對普通人產生重大影響。因為比特幣價格37萬美元時將趕上當前黃金市值(7.8 trillion USD)。到時候各國央行將不得不考慮購買比特幣,將其納入外匯儲備,並部分以比特幣為錨發行法幣。有人說央行怎麼會推波助瀾呢?打壓還差不多。沒錯,一開始肯定要打壓。但是各國央行存在競爭關係,如果人行不買而美聯儲買,美聯儲就佔了個大便宜,到時候根本由不得人行。

到時候持有比特幣的人不僅不用交鑄幣稅,還能跟央行分享鑄幣稅收益。不持有比特幣的人就只能繼續交鑄幣稅。持幣與不持幣的區別,會比現在有房無房的區別還大。

沒人能逃脫比特幣的影響,不管他現在有沒有意識到。

Everyone is in the game, either for it or against it.


新人最可怕的就是對量級沒有概念,100w刀一個2100萬總量,總市值210000億美元,比美國的GDP還高,而且這傢伙每年還翻幾倍,光靠幾個程序猿,幾個礦池能支撐起這麼大的體量?你以為是在玩大富翁嗎?

————————

我只是希望新人對於體量有個理性的認識,如果你會不經計算就認定btc的價格能輕易達到100萬刀,那你也會覺得一個btc能在未來達到100萬億刀吧,反正100萬和100萬億隻差一個字而已。


能不能到100萬美元?

比特幣達到100萬美元一個,意味著比特幣市值21萬億美元,這已經達到了貨幣的量級,可以被視作貨幣。

但是,如果比特幣堅持在現有的框架下發展,希望通過隔離見證和閃電網路讓小額支付擁有低手續費,同時在部分社區(/r/bitcoin等)實行言論審核,我對比特幣的前景並不看好。最有可能的是被後來更好用的幣種超車——很像歷史上金取代銀的位置。

如果題目的比特幣是泛指數字貨幣,那麼這一天一定會來——即一種或數種數字貨幣成為全球貨幣。

幾個常見觀點的反駁:

  1. 國家不會放棄鑄幣權:某個國家當然不願意放棄鑄幣權,但是在世界大環境下,總有某個國家會發現放棄鑄幣權(非全部主權)擁抱數字貨幣帶來的收益大於損失——現在這樣的趨勢已經很明顯,比如瑞士的加密谷,新加坡的各大ICO基金會,日本認可數字貨幣支付。這是國家間的囚徒困境。
  2. 美國的大財團會反對:美國的大財團是不是有一致的利益尚且存疑,各州間的立法機關也有很多博弈。有人反對就會有人想辦法利用——紐約州用bitlicense嚴格監管,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就立刻上了比特幣期貨。而且數字貨幣其實是沒有國界的全球化資本擁抱的貨幣形式——比美元更容易跨過國界。
  3. 比特幣是通縮貨幣,現有的貨幣政策完全不支持:通縮究竟有沒有危害其實並無定論,具體觀點可以參考菲利普·巴格斯的《通縮之問》。也許人類對貨幣政策的探索只是一個局部最優,就像在圍棋領域幾千年的探索不過是個alphago眼裡的局部最優解。

對從未參與過比特幣的人的影響:

類似黃金逐漸成為貨幣的過程中,你的祖先沒有去挖/買/屯黃金。即便在黃金被大多數人接受前有人看到了黃金的價值,他也很難把黃金祖祖輩輩穿越戰火和天災傳下來——類似早期很多比特幣被丟失。相比於黃金的認知形成,互聯網社會加速了數字貨幣認知過程的進化——全球已經有數百萬人在使用只有8歲的比特幣(或其他數字貨幣)。

人類完全放棄金本位並開始全面使用國家信用貨幣只有40年歷史,這在人類文明史上只是一瞬間,卻讓很多人心裡的貨幣概念定了型。基於互聯網的加密貨幣是人類千百年一遇的巨大變革,不因某個國家/團體的抵抗而停止。相反,越來越多的聰明人會擁抱並加入這一趨勢——就像黃金普及的歷史,只不過不再需要千年的時間。


評論真的比幾年前進步多了,13年我在知乎上是萬萬不敢回答有關比特幣的問題的。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大部分人終將只是湮沒在車輪後的塵土中。


不要100萬美金這麼誇張了,10萬美金是很多比特幣擁躉的遠期展望

10萬美元的話 2100萬的總量 21000億美金

美國2016年公布的GDP總量是18萬億美金

兩萬億美元大概等於美國第一大都會 紐約的GDP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了,這兩萬億美金怎麼用?因為你得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總的使用貨幣吧?

就出現了三種情形:

1. 一個比特幣可以隨意支付的世界,意思就是你用比特幣可以去任何地方消費任何東西。

2. 現在這個世界,交易比特幣換取流通貨幣購買商品。

3. 比特幣的擁躉們創造出了一個獨立的經濟閉環,所有原材料、設備、土地等等等等生產資料都是以比特幣結算的閉環。

如果第一個情況成立的話,比特幣不要說100萬美金了,一枚一個億我認為都有可能。

第三種情況在某一些不複雜的行業其實有一小部分形成了,比如:黑客勒索業,洗錢業,毒品交易業,但是這些行業最後都會回到第二個情況,把手裡的比特幣看情況出掉,換成流通貨幣然後購買生活用品或者生產資料。

所以除了一些認為第一種情況會到來的比特幣狂熱者以外,大部分持有者都會在合適的價位把比特幣換成流通貨幣,假設這樣的人保守估計有一半,而這一半的人都認為10萬美金這個價位比較合適,那他們出貨的時候就需要有大約一萬五千億美金甚至更多的流通貨幣來接盤,這個量大概是洛杉磯的GDP總量。

所以,如果我是這種人,我該怎麼讓「別人」來花這一萬五千億美金來接我們的盤?首先,我絕對不會讓別人知道我是這種人,我要讓大家都覺得我是比特幣的狂熱擁躉,我是真心相信未來有一天,比特幣會全球流通、或者用比特幣代替黃金,用比特幣為本位來發行法幣的。我會一直拿著這張通向新世界的門票,任他價格波動,我是一定不會拋的;第二,我/我朋友/我親戚在XX價位買了比特幣,前段時間再XXXXXX價位賣了一部分,現在已經過上了XXX的生活了。這兩點看似衝突,其實並不衝突,因為現在這個時候頻繁的問能不能投資比特幣的人,肯定不是因為被比特幣的價值所吸引的,而是被錯失從XX到XXXXXX這部分錢的懊惱所驅使的。因為比特幣這東西或多或少前幾年肯定有聽過,當時聽到的時候幾十塊,現在幾十萬,連錯過一張京東優惠券都會懊惱三天的韭菜們你覺得他們會有多懊惱?第三,當韭菜們問現在能不能買的時候,一定不能說買買買!一定要說:「我覺得跌的時候就是機會,但是如果你是投機的話,我建議你不要買,最好先去學習一下比特幣、區塊鏈再自己做決定。」因為我們知道韭菜們肯定不會去看,看了也看不懂,因為我們自己也看不懂,所以我要用我了解的「知識」構造一個宏偉的未來,就像北海的導遊一樣。

當然,我也並不是說比特幣或者其他加密貨幣就一定是鬱金香騙局、傳銷,畢竟現在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發展速度幾何倍增長,信用等級很高的機構或者主權也都能違約,說不定加密貨幣真能像它們的信徒一樣,重新構造一個新世界!

神馬?新世界門票一萬美金一張?最近雙旦大酬賓才有這價?節後恢復10萬美金原價?

這麼牛逼!??!太超值了吧!?

你看我兜里就放了200人民幣,要不你就將就給我一張唄?


沒什麼影響。

你看全球那麼多億萬富翁,對你有影響了么


推薦閱讀:

為什麼比特幣能從年初不到1000美元漲到10000美元?
Steem 會成為下一代的比特幣(Bitcoin)嗎?
區塊鏈是否是騙局?它是否有弊端
如何看待我國將禁止比特幣交易平台?
如何看待CryptoKitties的瘋狂?

TAG:虛擬貨幣 | 比特幣Bitco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