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經濟的發展前景如何?
本人大學本科三年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中國下一輪電改極有可能電力經濟市場化,如果這樣,中國電力經濟發展前景如何?
———————————————————————補充:如果出現市場化後,有沒有可能出現「用電使用權」之類的政策,從而出現電力金融這個行業?目前在一些歐美國家這個行業似乎是很有qian途的。
感覺知乎上關注電力改革的筒子還是挺多的,非常希望能實時和大家分享以及討論一些電改的熱點問題,所以我準備定時更新和摘錄一些電改的新聞,並說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和大家理性相互討論。
電改新方案箭在弦上 國家電網或僅剩"通道"功能(網易新聞10.30)個人認為具體解讀的話,主要還是把售電分開,讓民營企業參與經營,其他內容基本沒有大改,三大電網公司(國網、南網、蒙西電網)也不會拆分,但是即便是只成立售電公司,也面臨很多問題:
1、售電公司——只把售電側分開,也就意味著地市供電公司會保留配網的資產,同時其建設、維護配網的職能也不會改變,估計用電端的維護服務(也就是95598)也不會分出去,那麼售電公司的角色應該怎麼定位,它和供電公司的關係式怎樣的?再者,電費的計量由誰負責?2、電價——現有的電價機制里,上網電價和消費電價都是發改委定的(而不是國家電網),也就是說,電價的市場化實際上是要革發改委的命,電網企業本來就是收的「通道費」(通道費=消費電價-上網電價),私以為電價要真正市場化目前來看沒有可能,如果只是弄出來一個通道費,不僅治標不治本,反而容易在釐清通道費的時候和電網企業扯皮,電網的輸電成本要釐清絕對不是拍腦袋就能弄出來的,裡面涉及的方面太多了;3、交易機構——這部分和網售分開呼應,如果建立真正的大客戶直購電機制,那麼直購電的價格可以是市場而非政府制定,電網企業的利潤將受到一定的削減,但這部分影響有限,畢竟並不是所有直購電的價格都比當前電價便宜。分割線
作為一隻剛剛畢業進入國家電網的電氣狗,我跟題豬一樣時刻關心著電力改革,給題豬推薦一篇新聞稿吧,看完以後,樓豬應該對電力改革的前世今生、未來前景,以及改革的本質和可能產生的影響有一個非常清晰的了解了,由於訪談內容比較長,所以我對關鍵性文字做了加粗和相應的解釋。
至於具體怎麼改,竊以為還是要看高層博弈的結果,關於電力金融行業,題豬作為大三本科生,除非讀博,否則應該是看不到這個行業的興起了...為何電力改革12年進展不大?
2014-10-26 南方都市報 今年6月份,高層要求國家發改委在今年底拿出改革方案。新一輪的電力改革已箭在弦上,各方博弈空前激烈。自2002年,「五號文」下發以來,電力改革已經進行了12年,解決了哪些問題?又遺留了哪些問題呢?這輪改革的動力機制存在嗎?截至目前,改革的思路是什麼?拆分三大電網公司,實現「輸配分離」真的如此重要嗎?這輪改革要注意哪些問題?電力體制改革的關鍵是什麼?為何不能把實現電價市場定價作為目標等,就這些問題,南都專訪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廠網分離是成功的
南方都市報(以簡稱南都):在談這次電力改革之前,不妨先回頭看一下2002年啟動的那次改革,當時的背景和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什麼?
林伯強:當時改革的一大背景與現在類似,就是電力相對過剩,而電力企業和機制又存在諸多問題。當時的思路是比較簡單,就是要建立競爭性市場。為此,提出了16個字的改革方案:「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廠網分開」就是把電廠和電網分開,「主輔分離」,就是把電力企業的主業和輔業分離,「輸配分開」,就是把輸電和配售分開。這12個字其實是為最後四個字「競價上網」服務的。
2002年,國務院下發了《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業內稱為「五號文」,確定了這16個字的改革方案。回頭看,「廠網分離」應該是改革最容易的一步,也是最成功的。
「主輔分離」則爭論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改革有一定的難度,當時考慮穩定,考慮電力增長的需求等,一直拖了很久。電力企業最初的那種「小社會」的狀態是改變了,但此後因為發展的需求,各大電廠和電網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來做「輔業」。也就是說,「輔業」的形態改變了,但現在「輔業」的規模卻更大了,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像電網也買了一些電力公司,中電投也做起了電解鋁業務等。其實,國際上也都做輔業,從產業鏈條上來說,做輔業應該也沒有關係,但忌諱兩點。一是不能做成壟斷;二是不能賠錢,必須要賺錢。至於像電網公司,往產業上遊走的過程中,有無關聯交易,影響競爭,這種情況需要進行市場監管。
「輸配分開」最後也沒有做,電網公司雖被分為三家(南方電網經營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五省的業務,內蒙古電力經營內蒙古的電網業務,剩下的26個省市自治區的電網業務由國家電網經營),但輸配並沒有分開。最後競價上網也就不了了之了。首要原因與當時中國電力需求急升,整個行業都聚焦於增加電力供應,滿足需求有關。在短缺時,所有發出的電力都能售出,談「競價」其實意義不大。
南都:當時改革的思路是學習國外(英國)的模式。
林伯強:大致是的。除廠網分離外,後來的改革之所以沒有大的進展,也與這種照搬照抄有關。這是改革成為半拉子工程的第二個原因。各國電力市場的約束條件不同,中國具有很不一樣的市場特徵,主要是三個方面,首先中國電價是政府管制的;其次中國的電力企業是國企主導(基本上國有);三是中國電力行業的進入有管制。
舉個例子,中國的電力企業主體是國企,電力調度都是有行政統一平均調度的,上網的電量比如華能和大唐是要一樣多的,分配不均,矛盾可能就會產生。有些國有電廠明明已經關掉了,但仍有上網的電量配額,它可以出售這些配額。像這類荒唐的事情,是與發電企業和電網都是國有的產權和維持社會穩定有關。
另外一個就是不能自由進入,電價由政府管制,經營不確定性很大,民營企業很難進來,競爭性市場也難以形成。
南都:當時的「輸配分離」也沒能做成。
林伯強:這涉及到對剛成立的三家電網進行再拆分,在當時的背景下,不可能成行。「輸配分離」是當前要改革的主要內容。而改革若真做到競價上網,我看還很遙遠。
拆分電網是這輪改革的目標
南都:新一輪的電力改革,是在什麼背景下展開的?動力機制存在嗎?
林伯強:今年重提電力改革,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條件。一是這一輪需求下滑,致使電力相對過剩,這就為改革提供了時間和空間;二是電網的壟斷,造成的效率問題引發了種種爭議,國家領導層下了決心要做改革。三是環境的壓力。目前居民電價是通過交叉補貼來壓低的,以往改革常常導致價格上漲。那麼,原來電價上漲可能引發民眾的不滿,現在在電價上漲和更乾淨的空氣之間做選擇,民眾可能會相對容易選擇前者。
但難題依舊存在,主要是上面談到的電價管制三個方面,要達到競價上網的目標,必須要解決以上三個方面的改革。
南都:這輪電力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什麼?
林伯強:最通俗的講法是要形成「多買方、多賣方」的競爭局面。現在各種改革方案中,提「競價上網」的反而比較少見,這是比較務實的。具體的改革方案有各種,現在在各方博弈階段,沒有最後成行。比如輸配要不要分開,配售要不要分開,是在多大區域範圍內做到配售分開,用電大戶要不要直供等,這裡面也有各種可能的組合。
現在發電企業的競爭局面已經形成,壟斷主要集中在國家的三大電網上。它們是輸、配、售一體,是在一個區域內的獨買獨賣。這裡輸、配和售怎麼分開?一個思路是輸配仍保留在三大電網企業內,但把售電部分分開(這個在國網內部傳的比較多,可能性最大)。比如廈門可能就有了兩家售電公司,可以展開競爭了。另一種思路是國家三大電網公司只負責大的「輸」,只負責大的電路建設,收一個過路費,而「配」和「售」由售電公司來負責。在「輸、配」環節,怎麼拆也都是要壟斷的,一家不能進兩條線路,與電信不同。
南都:這輪改革圍繞著的主要問題,就是怎麼分拆現有壟斷性的三大電網公司?
林伯強:是的,改革是必然趨勢。目前國家三大電網是改革對象,改革「刀子」就是沖著電網去的。但既然是「拆」,首先就要考慮清楚為什麼去「拆」?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但怎麼做才能提高效率(注意,改革是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降低現有電價)?西方國家的模式是不是適合當前宏觀條件約束下的中國,還是中國當前的做法比西方的模式還有效率?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拆分了就更有效率了,這個應該不確定,這是理論上的說法。在電價政府管制,電力企業國有,准入規劃審批的條件下,拆分了就一定更有效率嗎?這個還要做更仔細的研究和試點。改革是有成本的,要確認如何去「拆」,改革收益一定要大於成本。
二是當前的這種模式對消費者造成了多大的危害,這個也要認真評估。講到國家電網,就是全國性壟斷問題。一般的經濟學理論認為,壟斷的好處就是壟斷可以定高於競爭的價格,並以較差的商品和服務質量獲得壟斷超額利潤。但中國的情況是國家電網不能自主定價的,是由政府定價。所以只壟斷不定價。再說服務,對於消費者來說,國家三大電網目前提供的服務應該是一流的,與發達國家比,也不差(這個說的是大實話,國網的壟斷跟普通意義上的壟斷不同)。
三是如何來衡量改革的收益?標準是什麼?從民眾的角度看,就是兩個,一是價格更低,二是服務更好。改革後民眾所獲得的電力服務能否超過當前的,我看不容易。由於電價仍是政府定的,怎麼跌?現在的電價是政府交差補貼的,是拿工業用電的高價來補貼居民用電,拿財政收入補貼發電企業或居民用電。改革後,如果完全按競爭模式,用電價格會不會上升?也就是說,在目前政府價格管制的局限下,可能很難度量改革的成效。若改革後,居民用電的價格反而上升,民眾能認為改革是成功的嗎?
南都:改革的目標不是讓民眾滿意,居民用電電價更低,而是沖著效率,沖著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去的。改革還是要先試點
南都:這是一種「民粹」的想法。解除了價格管制,市場自由定價的結果並不一定是價格就低。但你談到一點,現在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分拆三大電網,在配售環節引入競爭,其實這對整個的電力體制而言,只是一個技術性的改革,真正關鍵的改革其實是價格和准入管制。
林伯強:若從2002年算起,電力改革12年了,大環境可能已經發生變化,但電力行業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國企壟斷為政府控制電價提供了可能性,而電價已經成為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應當看到,短期內政府還很難放棄對電價的控制。因此,對於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長期性,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然而電價是電力體制改革的關鍵點。如果政府選擇暫時迴避電價改革,那麼在電力產業鏈的改革,唯一能做的就是技術性的,在銷售環節的拆分。沒有電價改革,很難進行有效的電力體制改革。前一階段的電力改革在現實推行中不盡如人意,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電價改革沒有跟上。
南都:這輪改革的思路其實還是在迴避這個關鍵問題。
林伯強:是的。所以談這輪改革,只能把電由政府管制定價作為一個既有的約束來考慮。若政府要放開定價,這就不是國家電網層次,而是更高層次的改革了。電價改革比較困難,這裡要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若市場自由定價,以前煤炭這些電能原料價格大幅度上漲,電價是要跟著上調的,民眾願意嗎?不會引來不明真相的媒體口誅筆伐嗎?
南都:市場經濟就是要讓供需來決定價格,這樣價格信號的傳遞才能優化配置資源。退一步說,若現在居民用電價低是政府補貼的,那「補貼」來自於何處,還不是來自民眾,羊毛出在羊身上?
林伯強:兩年前,發電企業虧損發電,補貼也是來自於財政,最終來自於民眾。但這是間接的,財政補貼,民眾感受不到,就認為與己無關。若市場自由定價,電價提高了,民眾的感受是直接的,這帶來的感受就不同了。
若市場自由定價的話,電價漲上去了,政府再對低收入群體進行補貼,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果。現在採用財政補貼和交叉補貼,效率很低,也不公平。現在政府定的電價較低,等於富人享有的補貼更多,因為他們用電用得更多。另外,因有規模經濟的存在,用電大戶,尤其是工業企業,應該享有更低的電價,但現在的高價,對它們是不公平的,這些都是對資源配置的扭曲。
這些好處顯而易見。但現在採用這種價格管制,財政補貼和交叉補貼的方式,一是民眾不大容易說服,自由定價恐引發不滿和動蕩。二是這麼做政府省事,自由定價後政府做的工作可能要多一些。
南都:在自由准入,取消審批方面,現在能否做一些改革?
林伯強:小的基本放開了,但大的發電項目的話,現在還是要政府審批。政府實際上很難清楚市場的需求平衡點在哪裡,帶來的結果就是一些地區電力短缺,而另一些地區又產能過剩。比如今年經濟形勢很差,審批部門可能就根據今年的需求下調規劃的產能,但若明年經濟形勢好轉,電能需求上升呢?
國有的電力企業,對投資的考量和電價的變化可能也沒有民營企業那麼敏感,因為後者的真金白銀是來自於自己,花錢會謹慎節省很多。中國當前的產業大幅度過剩,是與政府的審批和電力企業國有是關係的。
現在在電力行業提出「混合所有制」的產權改革,我看比較困難。因為大環境不同了,民營企業在能源領域的能力太弱了。要是在10年前放開,中國民營的能源公司可能會伴隨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而成長,出現數家大型的民營能源公司,但現在找不到幾家像樣的。引入民營而又不讓其控股的話,民營企業家是不大感興趣的。實際上,國有能源企業,單就資本的收益率來說,是很低的,包括中石油、中石化這類巨無霸。像國家電網的收益率,很少超過4%,南方電網可能好一點。30%式的混合一起賺錢,民營真的有興趣?
南都:在當前的「拆分」改革中,應注意或者說需要強調什麼?
林伯強:試點,改革勢在必行,但這輪改革還是要做些試點。先把我上面提到的一些問題釐清,不要急於做全國性統一改革,而是選一些典型地區做試驗,避免改革支付一些意想不到的、災難性的、全局性成本。二是在試點過程中,也不要幾個試點一刀切。中國地域範圍大,各個地方的局限條件可能不同,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可以採用不同的模式進行嘗試。錯了總結經驗,對了再逐步推廣。首先,以下回答是自家之言,部分言論不保證準確性,請諒解。
題主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前景如何,第二個問題是有無可能出現「用電權」,我的回答是:如果市場化,電力經濟發展一定良好,而「用電權」短期內無法預見。
首先解釋第一點,為什麼在市場化之後,電力經濟的發展一定良好。
要明白電力經濟的發展走向,就要明白目前制約電力經濟發展的因素。目前制約發展的點,主要集中在「輸配分離」。早在1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了一輪改革,其主旨可以簡單描述為「廠網分離,競價上網」。當時很快實現了廠網分離的目標,即把發電廠和電力運營企業分離。也就是說,改革之前,發電廠和運營企業是一家,不存在合同關係;而改革之後,發電廠和電力運營企業之間就有了契約關係。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發電廠就存在了競爭,發電廠必須使自己的盈利得到保證。而之前不「分家」的時候,反正都是一家人,賬的演算法也就沒有那麼明確。
但即便如此,發電廠之間的競爭也並不是體現在競價上。實際上,我國目前並不存在競價體制。部分文獻表示我國存在一次投標/二次投標/競價上網,它們往往這樣描述:首先由發電廠核算容量,申報價格曲線;其次電網運營商按照申報曲線由高到低排序;然後運營商根據實際容量,從最低價開始購買,直到購買完成;之後運營商將容量分化為季度,月度,日度。如果單月或者單日存在容量不足,啟動單月或單日購買。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我國目前的定價方式是由發改委統一定價,任何人,任何企業沒有修改單價的權力,且無需競價;我國目前的定容方式,是由合同確認每個發電廠的容量,並完全購買,無需競爭。簡單地說,就是你建立發電廠,這個廠的電就一定能完整地賣出去,且賣價是國家統一定價。
那麼,分家之後發電廠的競爭到底在哪呢?答案是,在它們自身。由於運營不善,成本過高,啟停不合理,污染過重而產生的生產壓力,會讓很多不具競爭力的電廠破產。留下來的發電廠,基本可以保證排放物達標,成本合理,運營科學有效。所以,分家之後的電廠,不是要和別人爭,而是和自己爭。今天的煤價能低一厘錢,那就是天大的利潤;今天三號機組意外停運,只能安排故障檢修,那就是巨大的損失。同時,國家也勒令絕大部分小火電停運。這部分小火電存在的問題是成本過高,污染過重,給社會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所以就目前來講,發電廠在分家之後,已經開始保證了它的「主觀能動性」,部分提高了生產積極性。
但是,還不夠!
由國家統一定價,由運營商直接購買全部容量,這種方式在目前已經顯得落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政府退出定價機制,價格由市場確認;運營商不必購買全部容量,它可以只夠買那些更加廉價,質量更好的電能。這就是所謂的「競價上網」。之前提到的不正確的文獻,接下來就完全適用了。它們在這一領域已經有了很多研究成果,暫不贅述。
而之前我說過最重要的制約點,輸配分離,也就是輸電和配電分離。我國四大端「發/輸/配/用」,目前只有發電端分離出去。而一旦輸電網和配電網分離,場景就是這樣:電網專職輸電,並不管理配電;地方配電網可以購買任意電網的電能,用戶可以自由選擇電能提供商。這個時候,完整的競爭體制才算建立起來。用一個比喻來說就是:種蘋果的必須好好經營果園,種出又大又紅又盡量便宜的蘋果,以得到水果販子的青睞;水果販子收購時也盡量挑選最佳的產品/最低的價格,並提供場所供水果店老闆批發;水果店老闆可以從不同的販子處批發蘋果,吃貨也可以從水果店老闆那裡自由選擇要吃哪裡的果子——是西安產的,還是四川產的。這個大概就是未來電網的運營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完全競爭模式」。
有人可能要問了,目前的「水果販子」也就「國網」和「南網」兩家,如果未來自由競爭,它們豈不是可以操縱市場?問到點子上了。此次電網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討論電網要不要拆分,如何拆分,已經拆分之後可能帶來的影響。有消息說國網會一分為五,我個人保留意見。相信我們的專家會經過大量研究給出答案。
可以預見,這個處于禁錮中的市場一旦開放,其盈利能力是巨大的。中國電力的特殊在於覆蓋面積大,電壓等級高,用電量大。這樣一個未成熟的市場,一旦在競爭體制下形成良好的市場規則,將會持續推動發展。其好處是用戶對於電的選擇性變多,電能的質量變高,穩定性更好。這種競爭給發電廠,輸電網,配電網帶來的壓力會增加,但是這種壓力是良性的。有人提到開放後可能形成壟斷,類似電信,移動,聯通,這是不了解電網運營。寡頭和壟斷都要求市場個體數少,產品同質化。而實際上,對於電網,一旦改革成功,個體數會變多,而電這種商品,本身也是非同質化的。不同的電網能提供的電,其品質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認為不會形成寡頭或壟斷市場。總體上,我對改革抱樂觀的態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電網體量巨大,任何改動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這個改革,也必定是緩慢推進。對於短期內出現的不合理現象,應該懷有包容的態度。
而對於用電權,我個人持保守意見。中國雖然一直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先行經驗,但是在電網這一領域,實際上是體量決定市場,有些經驗未必適用。我國電力市場專家有多年的研究經驗,而這些成果也不敢直接應用於市場。在這一步上,先不論這個概念的優越性,首先從體制上就已經排除了市場化後很快應用的可能性。我個人倒認為市場化後立刻引入期貨和期權交易,是極有可能的。因為多方競爭帶來的風險,可以由期貨來規避。所以市場一旦形成,就會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起碼一些我們熟知的市場概念,會立刻引入。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有失偏頗,歡迎指出並討論。
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研究生畢業,當年考研,想報考電力市場方向,老師語重心長的對我說,研究電力市場就好比計劃經濟下去研究市場經濟。畢業很久了,電網確實是個很封閉的王國,外人想滲透進去很困難。偶爾聽到要改革,真心期待。再次編輯最近國家出台了一些關於電力改革的文件,估計會有一些大的變化,但是電力不同於一般的能源,改革的難度也會很大,開放的程度估計也會很有限。
今年畢業 電氣自動化 現工作於電力系統總結來說下吧 電力改革是個很大的話題 而且進展速度非常慢,並且,就算改革,能不能進行下去也是很難說的問題,畢竟裡面利益交錯太複雜了;總體來說,近幾年來電力市場發展良好,在未來數年內也不會有太大波動,市場化不太可能畢竟是國家壟斷行業;至於電力金融會不會出現,前景如何?說實話 這個問題太遠了,最起碼最近還看不到答案希望可以幫到你
題主關心的主要是就業吧?我在國家電網工作,這是第五年,一些觀點供題主參考。大環境發展不會有問題。天要下雨人要用電,電力經濟會一直保持增長。就業的話,我所了解的,畢業生要麼就是進電網,要麼就是進私企,工資福利待遇不清楚,應該都差不多。說電網更穩定,現在誰也不敢保證,因為電改已是必然趨勢,而且已經在實施。大用戶直購電已經全面鋪開,小區配套費定價權也已下放地市一級,未來也會有更多更有利於用戶的措施出台。就電網來說,現在大齡員工越來越多,過幾年都會慢慢退休,企業對年輕人需求很大,當然競爭也會很激烈,學歷越高的,優勢越大。另外,電網的電力金融早已在運作,本人不是很了解。電網涉及的行業很多,機構也很龐大,而且比較封閉,想要對其有個全面的了解很難。但是選擇了就不要後悔,干一行愛一行的態度是每個企業都欣賞的。
今年剛畢業工作的學電孩子。電力經濟市場化改革,主要針對的是發電側和用戶側。對於發電側的改革重點在於發電量競爭上網,對於用戶側的改革重點在於智能配電。對於發電側而言,就現階段而言,中國電力行業已經實現了廠網分開,所以發電側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要實現發電量競爭上網並不是難度很大。但是,由於我國目前的電能生產主要還是以火電等常規能源為主,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在我國存在著分布不均勻,發電成本高於傳統發電成本,併網對大型輸電網存在較大衝擊等問題,因此,發電量的競爭上網仍然只能是小範圍的,這個範圍包括地域範圍和提供的用戶範圍。根據不同區域的能源分布情況,不同種類的發電形式為不同用戶提供電能。如以華東電網為例,火電、核電為基荷電廠,向能源需求基本穩定不變的用戶供電,新能源作為調峰電廠,為變動的峰荷提供電能。由於電廠的發電成本和其供電的對象的不同,上網電價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在長時間內仍然需要政府對價格的一定控制和對新能源發電的扶持。對於用戶側而言,國家的電網公司目前承擔著輸、配、售電的多種功能,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將三種功能逐步分開。題主所說的用電使用權的概念是要求在三大功能完全分開以後才能真正得以實現,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改革的第一步是將輸配電分開,使得不同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用電要求和對電能安全性質的要求而選擇不同的供電方式,保證在經濟可承受的範圍內獲得自己滿意的用電服務。其中的主要方式有錯避峰調節和事故斷電等。總之,電力經濟市場化改革是以智能電網為背景的改革,要真正推動電力市場的改革進行,除了突破所謂政治上的阻力之外,發電技術、電網結構性能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於寫得匆忙,有什麼問題還請指正,謝謝~
電力工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公用事業,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電力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電力需求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電力彈性係數反映了用電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相對關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快速發展,拉動重工業和電力工業以超過前20年平均發展速度的高速不斷增長,趨勢還在繼續;未來十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從經濟和電力發展的周期來看,我國經濟和電力發展從2010年開始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這一時期,工業化進程加快,將進入深度加工化階段,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科技進步和工業結構優化及基本實現現代化。
「十二五」能源規劃發展思路:一是要大力發展新興能源產業,加快核電建設,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展煤炭的清潔利用產業;二是加強傳統能源的產業,建設大型能源基地,努力發展煤、電大型的能源企業;三是提高能源綜合安全保障機制,統籌國內外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強能源布局的平衡和協調銜接,合理安排煤電油氣的建設;四是強化科技創新,推進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健全資源開發的合理機制和生態修復的機制;五是改善城鄉居民的用電條件,加強廣大農村地區的能源建設。推薦閱讀:
※為什麼零線上沒有電?
※電容和電感存儲的能量返回給電源會造成什麼結果?
※電氣電網專業的學習方面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網站和論壇等資源?
※直流電動機的結構特點在生產實踐應用中有什麼影響?
※永磁同步電機功率密度的限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