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NBA 的中國球迷大部分是球星粉,而足球大部分都是球隊粉?


中國球迷可能有「NBA人蜜更多,而足球隊蜜更多」的觀感,按照慣例,我們先看看是不是,再說為什麼。

為了比較「隊蜜」和「人蜜」的數量,我們暫且以社交網站上的關注數為準,對比英語互聯網上球員和所屬球隊的關注者數量。

根據《每日郵報》七月的統計,英超豪門俱樂部在Twitter、Instagram和Facebook三大平台的關注者比他們的隊內球星要多。除了個別球星,比如厄齊爾,他的關注者數量就稍高於阿森納俱樂部。

而根據最新數據,當今世界三大巨星,C羅、梅西和內馬爾的社交粉絲總量也比他們的俱樂部多。C羅的三個賬號關注總量達到3.03億,而皇馬只有1.84億;梅西的兩個賬號(他沒有官方Twitter)總關注量達到1.73億,巴薩是1.53億;內馬爾則更加明顯,他的總量是1.81億,巴黎只有可憐的4700多萬。

不過內馬爾、厄齊爾和上圖中的魯尼都有特殊性,他們效力過球迷群體龐大的俱樂部,後來轉會到關注量更小的俱樂部中,令他們獲得超過自傢俱樂部的關注度。如果足球球員沒效力過皇馬、巴薩和曼聯這些流量巨大的俱樂部,那他們積累「人蜜」的速度就會低於俱樂部「隊蜜」的積累速度。

我們也統計了NBA球員、球隊的三大社交媒體粉絲總量。可以看到,前十名球星中只有德里克·羅斯一人的關注總量不如他目前效力的騎士隊,其他球星的關注總量都比自己效力的球隊更高。這和英超的榜單截然不同。

在英超的榜單中只有兩人的關注總量能比所效力的球隊高,西甲也只有C羅和梅西的個案,無論是貝爾、蘇亞雷斯還是上賽季效力皇馬的J羅,人氣都沒能超過自家效力的球隊。由此可見,NBA的「人蜜」確實比足球聯賽里的更多。

NBA「人蜜」的產生,可能和鏡頭有關

「隊蜜」和「人蜜」的產生,是電視轉播時代,體育聯盟得到全球推廣的結果。

在沒有直播之前,任何球隊的球迷都是根植於本地的。往往爺爺是阿森納球迷,之後傳承到兒子,孫子一輩。因為同屬相同區域,這種歸屬感往往超越勝負和球員個人。

這個時間段,無論對於足球迷,還是籃球迷,主隊的球迷數量一定大於某個球員的粉絲數量。

然後,電視直播改變了這種分布結構。

1936年柏林奧運會,電視媒體第一次直播了體育賽事,這彷彿打開了一個口子。同年8月,阿森納與埃弗頓的比賽錄像開始在倫敦無線電博覽會上作為一個宣傳節目公開放映。

美國電視台最早意識到體育賽事直播的價值,棒球、橄欖球、籃球的比賽畫面接連出現在電視中。

二戰後電視行業迅猛發展,體育的直播覆蓋了越來越廣的地區。1949 年 8 月 3 日,美國籃球組織 BAA 和 NBL 合併成立 NBA,成立滿 4 年後,NBA 的比賽就登上了電視媒體,一直延續到今天。

早期 NBA 直播畫面

足球賽事的發展,也和籃球類似。一個典型的例子,阿森納與利物浦在 1950 年踢足總杯決賽,當時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直播的觀眾接近百萬,但倫敦球場只有不到 2 萬人。

商業聯賽的老闆們很有眼光,他們把錄像帶和直播權賣到全世界,這樣就算是辛巴威,也可以有紐約曼哈頓尼克斯隊的球迷。

坊間有一個段子,1989年,NBA 總裁斯特恩首次來中國,為了說服央視轉播比賽,在央視大門苦等一個多小時,之後苦口婆心地向領導解釋什麼是 NBA,最後央視才答應免費轉播。

直播的好處顯而易見,球迷開始指數型增長。不過,也有讓人忽視的點:足球、NBA 粉絲的結構開始變化。

對於90年代才穩定觀看歐洲足球,NBA 的大陸球迷而言,更是如此。

多說一句,為什麼要強調 NBA,而不是籃球,因為歐洲籃球倒是和足球有很多一脈相承的東西,重團隊,輕個人。

眾所周知,可能受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影響,NBA 是一個以明星為主導的聯盟。事實也是這樣,杜蘭特轉會勇士,能改變聯賽的格局,包括冠軍的歸屬。

球星的實力能決定勝負,還能建體系,定比賽風格。艾弗森在費城 76 人效力了 10 年,在中國吸粉幾百萬,轉會退役後,當年的那批 76 人球迷很難繼續留下,因為比賽味道變了,人也變了。

值得一提的是,聯盟官方雖然不能控制球員的實力和風格,卻靠著工資帽,嚴格限制了各支球隊的水平差距,加劇了高水平球員的流動。

而足球完全是一項團隊運動,哪怕強調個人實力的南美足球,梅西、內馬爾只是全隊的強點,所以球員需要各司其職,不然隨時有可能進不了世界盃。

下個定義的話,可以叫做「體系里放球員」。2010 年南非世界盃,西班牙隊靠著 Tiki-taka ,拿到了世界盃冠軍,雖然沒有世界最佳球員梅西。

直播鏡頭放大了這種差異性。

我們拿一場 NBA 常規賽和英超比賽舉例。

在 2017 年,足籃球在頂尖賽事的直播技術上,其實差距不大。直播鏡頭一般分遠景、中鏡、近景,特寫。

導播們在比賽中根據直播的需要,隨時切換鏡頭,但大多還是遠景。

遠景

俗稱直播畫面,能夠完整體現人與人、人與球場的位置關係。

雷霆對陣活塞,在長28.65米、寬15.24米的球場上,每個球員都很立體地出現在畫面中。

反觀曼聯對陣曼城,導播拉了一個遠景,在長105米、寬68米,一共只有15名球員出現在畫面中。另外,你很難觀察到他們的肢體語言。

中景

人與環境的關係不再明顯,突出人的動作與相對位置關係。

近景

畫面範圍縮小,主要突出反映個人的動作與神態。

特寫

畫面主要刻畫人物神態和表情。

何時切換鏡頭,切換的次數體現出一個導播的水平。一位專業的導播曾分享出一組數據,國內足球比賽鏡頭切換次數通常在50次左右,而歐洲頂級轉播會達到150次上下。

而籃球比賽雖然比賽時間只有足球的一半,但單場比賽切換鏡頭的次數達到170次左右。

這也是 NBA 比賽球員關注度更高的原因之一。

做籃球「隊蜜」可能比足球鬧心得多

足球俱樂部成績比NBA球隊穩定,是足球隊「隊蜜」更多的一大因素。

一支球隊長期保持優秀成績的球隊更能吸引球迷。90年代央視直播意甲,碰上了AC米蘭的「三駕馬車」時代,米蘭積累了早期的一批中國球迷。英超直播進入亞洲的年代趕上了曼聯的輝煌時期,幫助曼聯在亞洲建立了龐大的球迷基礎。曼聯曾在官網中提到「中國曼聯球迷超過1億,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國家。」

當一支NBA球隊下滑時,他們的幅度可能比足球俱樂部更大。90年代,喬丹率領芝加哥公牛兩度奪取總決賽三連冠,公牛隊23號球衣流行大街小巷,《灌籃高手》作者井上雄彥便是喬丹的球迷之一。漫畫中湘北隊紅底黑字的球衣,滿滿都是對公牛隊的致敬。

但喬丹離開公牛後,球隊連續四個賽季在東部墊底。近年的湖人是另一個例子,進入「後科比時代」後,球隊連續四個賽季無緣季後賽,這在科比巔峰的年代是很難想像的事情。

足球聯賽很少出現這些情況。

因為更好的成績意味著更高的獎金、更高的轉播分成以及參加洲際比賽的機會。在電視轉播分成提高的今天,球隊成績不佳的劣勢就更大了。2014年,AC米蘭時隔16年無緣歐洲賽場。當時《足球市場》統計,米蘭無緣歐冠的直接損失,包括獎金、市場分紅、廣告和電視轉播等收入超過3000萬歐元。

每逢球隊狀態下滑,球星轉會的時候,便是球迷成為「隊蜜」或者「人蜜」的分歧點。肆客足球今年統計,在AC米蘭球迷中,25歲以上的球迷佔68.15%。成績下滑對米蘭吸引新球迷產生了很大影響。

但無論球隊有多拮据,足球俱樂部都必須努力掙扎。因為墊底可能是降級和破產。曾經的英超豪門利茲聯便是一個例子,2000-01賽季他們殺入歐冠四強,「青年近衛軍」震撼了歐洲。然而因為購買球星帶來虧空,2001-02賽季失去歐冠資格後便一蹶不振,不得不出售球員。

曾與「紅魔」互為死敵的「白玫瑰」利茲聯,因為缺乏資金,陷進球員離開、成績下滑、更多球員出走的死循環,至今也沒回到英超。

沒有哪個足球隊喜歡降級,但和足球不同的是,NBA沒有「保級大戰」,卻有「擺爛」一說。由於在NBA中名次越低就能讓球隊獲得更高順位的選秀權,馬刺和騎士都曾通過「擺爛」,在選秀中拿下了鄧肯和詹姆斯兩個巨星。這個機制讓NBA球隊不會陷入深淵,但對於「隊蜜」來說,就得忍受一賽季糟糕的表現,成為脫粉的導火索。

足球聯賽與NBA不同比賽展示方式和聯賽機制,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球迷方向。不過在個人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足球轉會也在向「流量型」球星方向發展。

內馬爾加盟巴黎至今,巴黎的Instagram賬號已經漲粉240萬,這是他們簽約內馬爾前一年的漲粉量。埃弗頓主管Scott McLeod在簽下魯尼時提到:「魯尼的關注量比每個英超俱樂部都多,在英國,他自己就是一個標誌。」

足球「人蜜」的價值,正變得更重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烏潮足球」(id:kanzuisu)

部分資料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oadcasting_of_sports_events

https://bbs.hupu.com/14904509.html


大洋彼岸的體育運動,不是國足,沒有感情羈絆,勝者為王,球迷只會喜歡強者。和「球星粉」對應的應該是「強隊粉「,即球員、球隊中的強者。

所以問題是,為什麼足球的強者以球隊形式延續,而NBA的關鍵卻是球星。

在自由市場經濟下,有錢的豪門強者恆強,阿森納再衰也能保四,巴薩皇馬莫斯科中央陸軍玩籃球依然是豪門。

因為他們可以自由挖球員,這意味著球星和強隊綁定(美人只配強者擁有。。。),小球隊養大的優秀球員只能賣掉,豪門巨星割了一茬又有一茬,所以球隊粉幾乎包括了球星粉。

蠻荒時期的NBA也有豪門,但在斯特恩改造後成為集團公司,球隊、球員都在聯盟掌握之中,球隊沒有自由勾搭球員、砸錢買人的權利,土豪花錢買不到戰鬥力(尼克斯:我怎麼哭了)。

籃球比足球人數少,個人能力更突出,NBA中一兩個球星就決定了球隊強弱,球隊卻買不來球星。一旦球星老去或離開,豪門崩塌就在一瞬間(小牛:MMP),只能清合同擺爛,爬出來花多久完全看臉。

強隊不穩,今年的冠軍明年就可能墊底,所以NBA以球星粉為主。

球星密上幾年也會愛屋及烏,比如火箭、湖人,這也是「隊迷」普遍資格老甚至產生優越感的原因。但商業聯盟,AI韋德這樣的隊魂都會被拋棄,能順利粉球隊可以說是很幸運了。


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NBA的球隊蜜已經非常非常多了。

比如火箭,當年因為姚明蜜火箭的,現在已經轉化成了火箭球迷,還有馬刺、湖人、凱爾特人等等,這幾個大的球迷群體,當年吸引球迷的當家球星基本上都退役了。

當然,還有的球迷群體是以球星蜜為主,而這些人對這種「球星蜜」和「球隊蜜」的問題比較敏感,比如你一說自己是球隊蜜,他們就覺得你在歧視他,就會說「姚明那時候火箭有什麼球隊蜜?不都是球星蜜嘛!」

其實也沒說錯,都是有一個積累的,足球其實也是這樣,梅西球迷基本上也慢慢轉化成巴薩球迷,就算梅西快退役了去另一個球隊,這些人也不大可能換主隊。

當然,也有一種情況,就是有的球星先是去一支球隊,然後又去了另一支球隊,最後最回到原先的母隊,如果他夠強的話,他的球迷會跟著他遷移,然後順便當短時間的球隊蜜,換隊的時候數落這個隊的也是這些人,比如……沒錯!正是我們皮爾斯球迷!老是黑我安吉,特別討厭!


這是因為足球和籃球有本質的區別,造成的結果就是觀眾注意力的不同:

1. 籃球是5個人的運動,足球是11個人的運動。在場人數翻了兩倍決定了我們對球隊中個體的關注度下降了。同時人數的下降意味著個體對球隊整體(比賽勝負)的影響力的增加,所以使相應的媒體焦點更多集中在球員個人身上。

2. 國際足聯規定的標準足球場大小是7140平米,nba標準場地面積是418平米。場地面積翻了17倍,我們的注意力相應被分散,更關心整個球隊的跑動。

3. 足球聯賽很多,頂級的就有之前五大聯賽的說法。其中英超一線隊的註冊球員就有500人。nba只有一個,註冊人數450人,算上傷病特例一共540左右。人數基數差別太大,所以我們可能對NBA板凳球員都非常熟悉,卻不認識英超保級隊首發球員。

綜上三點,觀眾看NBA會更關注球員,看足球會更關注球隊。


【補充】

感謝一些知友的提醒,這裡需要補充一點:就是我們這裡討論的內容並非絕對,僅限於答主這樣「籃球粉球星,足球粉球隊」的人群範圍。因為有許多知友提到自己籃球和足球都粉球星,或是籃球粉球隊,足球粉球星。所以如果用從我個人角度所得到的結論去概括所有的球迷,難免以偏概全了。

所以,在這兒做出補充說明。


這個問題是怎麼在中國這片土壤上產生的?

中國有一個叫做「火箭球迷」的人群啊!


1 NBA和足球各大聯賽運作機制不一樣。NBA聯盟是一個集團,球隊都是加盟公司,聯盟控制力強大經常調控。工資體系和選秀制度使得球隊很難恆強,誰都有落寞時候但翻身就要看時運了。剛開始蜜一個隊還沒建立忠誠過兩年運作失敗球星流失沉淪n年,不如追著球星。歐洲各大聯賽本身沒那麼大控制力,尤其近些年資本決定一切,豪門一直球星雲集戰績輝煌,當然好蜜。

2 足球十一個人,籃球五個人,籃球球星看上去更耀眼影響力更大。

3 NBA也有球隊粉,但歐洲聯賽多少球隊,算豪門的怎麼也有十幾家吧。NBA就三十個隊,湖人,綠凱,火箭也有不少球隊粉,肯定沒歐洲那麼多啊。

4 還是因為簽約和合同制度。歐洲聯賽球員效力時間長,球星巔峰時期經常就在一個隊,蜜人也就是蜜隊,時間長了也就有感情了。NBA球員流動性更大。

5 歐洲足球比賽多,拿不到歐冠有歐聯,拿不到歐聯有國內聯賽。NBA每年就一個比賽,進不去季後賽的四月份就釣魚去了。弱點的隊不好吸粉。

6 歐洲聯賽球隊歷史動輒上百年,很多現在的弱隊也歷史輝煌底蘊深厚,兩三代人的粉。NBA聯盟才幾十年,很多隊也就十幾二十年歷史。粉絲吸引和積攢上都有差距。


我也有這種感覺

我說說我的理解

足球和nba的隊伍是完全不一個概念的,就拿歐洲的足球聯賽來說,拜仁,巴薩,皇馬阿森納這些個隊,都保持住了一個長久的競爭力,就算偶爾的年份的稍微掉掉隊也不會掉很大。籃球不一樣,一個隊伍很難保持很長久的競爭力,從爭冠到樂透可能也就幾年的光陰,看了10幾年好像也就馬刺一隻隊伍吧,就是我可以說下一個10年巴薩皇馬依舊強,阿森納還是爭4,可是我沒法講一個籃球隊伍下一個10年還是依舊強,哪怕是馬刺。隊伍的競爭力有助於吸引隊伍的粉絲,就像nba凱爾特人算是一個長久的競爭力還算不錯的隊伍,包括湖人(輝煌的年份相對來說多一些),那他的球隊粉絲就多一些

第二個,nba的球隊和足球對於球星的依賴是天差地別的,騎士拿了詹姆斯和皇馬拿了c羅,這完全是倆概念。球星他的作用是要大於足球的,這是倆運動的差別,這就使得nba球星某種意義上更容易吸引球迷

最後,nba.的球隊其實是帶著強烈的球星風格的,球星是一切的基礎。足球我了解的不多,不過我的概念里,球星對於球隊的影響是有限的,整個隊伍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來構建。打個比方,詹姆斯來中國國家隊和梅西來中國國家隊那對於球隊的影響力肯定是倆檔次的

就這些吧,看足球看的太少了,不過個人理解來說,足球的框架要比籃球的框架要複雜一些


可以肯定的是,跟比賽本身沒關係,和區域可能有關係

但凡多人團體運動,這麼說吧,大部分場上人數大於等於5人的體育項目,共同點就非常多

如果這個體育項目的日常最頻繁比賽是聯賽性質的,那麼這些體育項目就更接近了

所以不同意『籃球和足球性質不同』這種觀點

而且我不同意題目的假設,所以我改了

除非你給我證明,美國大部分球迷都是球星粉

所以如果你證明不了

那隻能得出結論』中國很多球迷是球星粉

而說到這個話題,那原因就是

體育項目影響力在一個地方的發展,必然是先有球星粉,再有球隊粉的

趨勢必然是球隊粉越來越多,而且是球星粉-國家隊粉-俱樂部粉,這樣的發展趨勢

中國球迷已經證明了這點,籃球還得等幾年


一句話就行:

足球隊是有風格傳承的,籃球基本是按超巨的特點來。


那是現在,以前可不是。

至於現在為什麼這樣,你看看誰的球迷最多。


中二一波

足球是戰爭,是家國。nba是武俠,是江湖。

若非如此,為何喬丹要叫「幫主」,貝利馬拉多納要叫「王」?

若非如此,為何聯盟里科比,勒布朗,杜蘭特……都像小說里的蓋世大俠一般,爆發後無人可擋?

而為何足球世界級更多的一人之力,最後只能餘一個落寞的背影?如巴喬,如齊達內,如梅西。他們可能就像岳飛,像文天祥,即使你文治武功皆到頂點,依然不能阻止命運的滾輪。

所以你看,這個世上有明粉,有唐宋粉,有魏蜀吳粉,卻少有全真粉,丐幫粉,少林武當粉。

一個道理。


nba因為選秀和工資帽機制 每個球隊面對的機會都相對均等 湖人凱爾特兒這種傳統強隊也會有墊底的時候 你能想像皇馬巴薩拜仁苦苦保級嗎

足球 勞爾走了你還有c羅因為球隊有錢源源不斷的巨星保證了一個球隊不會太差 籃球就不一樣你喜歡艾佛森 艾佛森走後那幾年76人的比賽 一年兩年能熬過去 長時間的墊底球迷也都走了 當然如果你是費城人就另說了 現在自稱球隊謎的籃球謎最多不過十五年 除非....你是馬刺球迷


我不知道題主所說的現象是否屬實,但我可以基於我的所見,給出一些觀點。不過,由於我要表達的內容是環環相扣的,所以我沒有辦法在一開始就給出條理清晰的論述。重點詞語我會用黑體字標出,最後,我會給出一個較為全面的概括。

首先,我們都知道,籃球和足球的場地大小參與人數有很大區別。這意味著,籃球依靠個人能力得分、防守,是更加輕鬆的事情。而足球的團隊性質更強,一個人改變比賽,是不常見的。庫里可以自己搶斷、收籃板後運球到前場,投進一記三分。但你讓梅西從後場搶斷之後一路帶球飛奔到前場並一條龍打進,就太難了。庫里職業生涯數不清地上演了這樣的戲碼,而縱使梅西在足壇的地位高於庫里在籃壇的地位,他也不可能日常表現如斯。同樣地,勒布朗可以連得十分攻克比賽,但你想讓C羅梅開二度反超比分,那難度絕對不可同日而語。綜上所述,足球更依賴團隊配合,但個人能力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左右籃球比賽的勝負

其次,兩者相比,籃球攻防節奏更快足球攻防消耗時間更長。這意味著,籃球場上的超級巨星每場比賽都會有更穩定、更明顯的發揮,而足球場上的巨星們的表現則很難觀察到。比如,科比本場比賽得到了41分,肉眼可見。但是,伊涅斯塔沒有助攻、沒有進球,卻為球隊盤活了進攻,這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貢獻。快節奏的比賽,三五次傳球,就能進球,一個球員有得分,一個球員有助攻,一個球員做了掩護,一個球員有二次助攻,還有一個球員拉開空間。足球比賽,分析起來更加困難,走位更加飄忽不定。球到前場後,五十次傳球,化為一個進球,其中壓上的兩個中後衛承擔接回傳重新梳理節奏的任務,兩邊邊後衛一邊衝擊對手後防,一邊拖後壓陣,兩邊邊鋒一邊不斷內切走位,攪亂防線,另一邊邊線遊走,等待起腳傳中,中前衛主導傳球路線,負責找空位送球,後腰引領全隊高位逼搶,丟球之後迅速就地反搶,前腰在合適的時機送出關鍵直塞球助攻,前鋒一蹴而就。在這樣的進攻中,我們會注意到的無非是進球的前鋒,送出助攻的前腰,有些戰術素養的球迷還會看到後腰的逼搶和中前衛主導傳球。至於中後衛接回傳,把過快的節奏慢下來重新梳理,那就是只有有一定研究的人才看得出的。

而不僅於此,基於換人調整的次數和限制不同,籃球戰術更加靈活陣容更加多變,而足球變陣較少戰術變化也少。例如,比分落後,勇士可以喊個暫停布置一套更有針對性的戰術,然後派上死亡五小。而巴塞羅那比分落後,巴爾韋德就得考慮考慮,到底是找個機會向梅西、蘇亞雷斯喊話,讓他們再積極一點,還是把伊涅斯塔換上去,替下丹尼斯呢?名額只有三個,選擇必須非常謹慎。

靈活的戰術多變的陣容並不是球迷更注重籃球球星的直接原因,但卻是一個間接原因。這兩個要素直接關聯到了籃球和足球的變革問題。足球的戰術是互相適應,球員適應教練,適應球隊一直以來的球風。一個新球員來到球隊,即便他是球星,一般而言也不能破壞球隊原有的戰術。最多,就是在局部區域,給他一些更自由的空間和個人發揮的餘地。而籃球不一樣,籃球可以圍繞球星設計簡單明了的戰術。這個在關鍵時刻的攻防戰術上都可以看得出,教練會刻意臨時改編、甚至設計戰術,為球星創造條件。但是這一點在足球領域,就很困難了。而這進一步放大了籃球球星的個人能力,同時也引出了戰術變革方面的區別。

黑八的勇士,現在的勇士,兩個球風。十年前的火箭,現在的火箭,兩個球風。當然,籃球方面也有傳承的,比如十年如一日的單打大隊雷霆,穩如泰山的團隊合作典範馬刺。簡單來說,籃球是看菜下飯,我有什麼樣的球員,我就搞出怎樣的戰術來。足球相對而言更像是按照菜譜做菜,今天說好了要燒紅燒肉,我就去買豬肉,至於是肥是瘦,放多少冰糖,那就是戰術上的微調。所以,一支籃球隊的球風是很容易更改的,但一支足球隊,尤其是強隊,是不會容易更改自己固有的戰術風格的。球風的變與不變,就和球員的來去轉會有關係了。畢竟,即便足球領域戰術相對穩定,你的球隊要是來了馬拉多納,我覺得改變一下也未嘗是壞事。

球員的轉會交易,會影響一支球隊的強弱,也是影響球隊強弱的決定性因素。而和轉會、交易有關係的,是制度問題。足球有降級,籃球沒有。這意味著,籃球隊可以通過幾年的擺爛,也就是自暴自棄,換取優質年輕球員經過運作逐步成為強隊。所以,籃球隊的實力起伏很大,湖人七八年前還是奪冠熱門,現在卻是聯盟倒數。然而足球有降級制度,弱隊是絕對沒有吸引力的。一旦你在聯賽排名倒數,就意味著下賽季你要降級了,而這個時候很多球員會選擇離開,去更好的球隊打出身價。同時,籃球運動員的轉會和交易更加自由足球運動員則顯得比較受限制。據我所知,馬龍、佩頓選擇加入湖人最後一搏;皮爾斯、加內特、阿倫選擇共建凱爾特人;勒布朗與韋德、波什,與歐文、勒夫的新老三巨頭,都是有很高自願成份的。甚至很有可能,是球員們自己商量好,然後老闆同意,就做成了的簡單交易。概括來說,籃壇和足壇的轉會,一個是球員主導市場,另一個是市場主導球員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由於足球俱樂部的球風較為固定,對於球員的要求也是按照菜譜一步步來做菜,那麼強隊就會受球員崇拜青睞,而弱隊則少有人問津。這樣的後果是,足球強隊很可能一直很強,但也不排除因為一些原因變弱了的隊伍。而籃球隊的戰術多變可以擺爛球員自由度更高,導致籃壇幾乎沒有常青樹。皇家馬德里、巴塞羅那、曼聯,強了幾十年了,拜仁慕尼黑、巴黎聖日耳曼,也將統治各大聯賽很久很久。反觀籃壇,近二十年的常青樹,也只有馬刺一支球隊了。

足球領域強隊恆強弱隊恆弱的現象,則助長了俱樂部之間的恩怨情仇。巴薩與皇馬相愛相殺了幾十年,未見好轉;曼徹斯特同城德比,年年火花四溢;上海申花和上港的爭鬥,更是每年都要打架鬥毆。西甲聯賽冠軍,常年被巴薩和皇馬包攬,致使兩者比賽成為國家德比。球隊之間的恩怨情仇史越複雜,人們就越容易成為球隊而非球員的球迷。比如,巴西在世界盃上被德國1:7血洗,堪稱奇恥大辱。倘若二十年後,巴西6:0血洗德國,那一定是一場漂亮的復仇。但是,彼時的德國和巴西已經不是現在的德國和巴西了,這樣的恩怨就是球隊、俱樂部之間,而非球員們之間的。由於強隊不太可能和弱隊去計較什麼,而籃球隊的實力波動又很大,所以很少會有持續幾十年的仇恨。你說黑白雙煞時期的湖人和凱爾特人是死敵,但是現在凱爾特人還會痛恨這支湖人嗎?

以及其他諸多因素,諸如,足球球星使用率低,他們控球時間其實也不算很長,而籃球巨星使用率可以高達全隊百分之三十以上足球可以有平局,而籃球有更多體現個人能力的絕殺足球比賽中很少有完整的單挑機會,一般而言是一對一的突破、而籃球則有可能選擇一對一單挑進球解決比賽。足球和籃球同樣都有著高超的,體現個人技術的過人,但是足球有門將不存在顏射籃球卻存在顏射。這樣的詞語,雖然不正規,但是無形之中偉岸化了球星的個人形象足球場上極具觀賞性的動作出現的次數較少,籃球場上暴扣、晃倒、顏射、空接等極具觀賞性的鏡頭層出不窮。你不可能要求梅西每場比賽蝴蝶穿花三五次,但是諾維斯基卻可以每場比賽金雞獨立三五次。足球沒有個人賽籃球卻有三分大賽扣籃大賽等娛樂賽

本質上來說,引領足壇的是球隊,而引領籃壇,尤其是NBA的,永遠是頭牌球星們。

最後總結,籃球更關注球星,足球更關注球隊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點:

場地大小和參與人數不同;

團隊依賴性不同;

個人發揮空間不同;

戰術風格靈活與固定;

球員主導市場亦或市場主導球員;

攻防節奏快慢不同和隨之而來的數據分析;

球隊之間的恩怨情仇;

以及其他。


說足球籃球參賽人數區別的可能忘記美國四大聯盟了,棒球,橄欖球包括冰球人數都不少,但同樣也是球星的運動,我想是因為美國人比較崇尚個人英雄主義,所以體育聯盟也更加註重造星,同時也能讓體育賽事更賺錢,現在中職籃也在全方位的學習nba,突出球星的個人作用,對於觀眾來說其實是有利的,因為大家都想看自己喜歡的球星的表演,但對於非球星的球員來說其實是不公平的,可能一個球星能力值88,一個角色球員82,但球星拿的工資是角色球員的十倍,受歡迎程度可能相差十萬倍。

可能這也就是體育運動的殘酷性吧


剛看的一個新聞:

12月5日訊 在今日的常規賽中,黃蜂以104-94戰勝魔術,本場比賽黃蜂球員肯巴-沃克傷愈復出,他也發揮出色砍下29分。

「我感覺當我不在場上時,一切事情都不一樣了,」沃克說,「當我回來之後,球隊又回歸了正軌,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是這支球隊的領袖,我的球隊會跟隨著我前進,我的情感狀態,我的態度都會影響球隊的每一個人。」

好熟悉的感覺,我的球隊?詹姆斯的球隊,哈登的球隊,沃爾的球隊……

足球強如梅西C羅也不敢說巴薩和皇馬是他們的球隊,歷史上最接近的老馬也沒說過這種話,最多出自他隊友的口中而已。

NBA是球星的球隊,足球嘛,是球迷的球隊。


可能是因為現實中所在的群體太偏激了,真·沒有球星粉。

一個從02年一直喜歡凱爾特人的

一個從04年一直喜歡馬刺的

一個從05年一直喜歡火箭的

一個從06年一直喜歡小牛的

一個從07年一直喜歡太陽的

一個從10年一直喜歡湖人的

一個從13年一直喜歡勇士的

哦,還有一個從07年一直喜歡詹姆斯的,所以他對騎士和熱火都沒有感情。

喜歡凱爾特人的,除了安吉,剩下的人都沒了

喜歡馬刺的,鄧呆早就退休了

喜歡小牛的,諾維斯基倒是還在,可是與他支不支持小牛無關。司機退休了他還是要看小牛。

太陽早就沒有了納什,湖人早就沒有了科比,大傻姚退役的比誰都早。

我見過因為安東尼艾弗森而喜歡掘金,一直到現在都喜歡掘金

也見過因為詹姆斯而喜歡騎士,後來喜歡熱火,現在又喜歡騎士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大部分」是從哪來的數據作為依據

假設是真的,那我就胡亂猜一下

因為與「勇乎」對應的是「詹撲」,而不是「騎撲」

一個最大的球迷團體只忠於領袖。還真沒聽說詹姆斯決定一之後還堅持喜歡騎士的。我也相信如果科比10年之後轉會,也會帶走一波球迷。但是科比沒有,詹姆斯確做了。影響力最大的兩個人,50%的球迷跟著偶像不斷換球隊,你讓人家怎麼說自己支持某隊?只能支持球星了。安東尼比盧普斯加索爾,這些球星做不到像詹姆斯科比一樣呼風喚雨,帶不走球隊的球迷。

如果沒有決定123456,最大的球迷團體會從詹姆斯球迷變成騎士球迷,應該就沒人說球星粉,只有球隊粉吧


大部分人?根據從何而來?誠然雷霆球迷瞬間變十年老勇密,騎士球迷變06年老火密又變十年老騎密的例子確實是有,但還有更多例子是76人、公牛、綠軍、特別是馬刺湖人火箭死忠們不因球星離開退役、球隊戰績爛而粉轉路人。現在我也喜歡看庫里哈登杜蘭特歐文的比賽,但湖人依舊是我主隊不動搖,打的再怎麼爛我也會每場不落的看。


突然想到一點。

NBA的轉會是由球隊總經理負責,教練話語權較少,只能按手頭有的球員決定球隊打法;

足球教練的話語權明顯大得多,可以依照自己的體系引進球員,甚至清洗球員。

這就導致足球俱樂部體系更穩定,隊蜜也就更多。

——————

沒什麼不好理解的。

1、足球俱樂部的風格、體系、打法可以長期保持,但是籃球俱樂部不可以。

比如說我喜歡活塞當年的鐵血防守,我是否應該也喜歡最近幾年的活塞?現在的活塞跟當時完全不同了吧?一點影子都沒有了。

完全不同的一支球隊,僅僅因為他們穿著活塞的衣服,我就應該是他們的死忠?

足球就不一樣了,每個豪門的風格、體系、打法雖然會有小的變化,但是長期來看都有一定的延續,甚至有些小球會也能做到。

2、籃球運動員對體系影響太大,足球運動員影響小很多。

籃球俱樂部,說兩個例子大家體會一下。

有奧尼爾的湖人,奧尼爾去熱火之後的湖人;

有詹姆斯的騎士,詹姆斯去熱火之後的騎士。

甚至不需要奧尼爾、詹姆斯這個級別,阿爾德里奇走了之後,開拓者體系打法都變了吧?

球隊失去或者得到一個球員,球隊的風格、體系、打法就完全變了。那麼應該蜜球員還是蜜球隊?

足球呢?C羅和梅西這個級別,也完全決定不了球隊打法。你很強,但是你只是球隊的一環。

說到底,

籃球是5個人,420平方米,單個球員的影響較大;

足球是11個人,7140平方米,單個球員的影響較小。

所以產生籃球「人蜜」多,足球「隊蜜」多這種現象一點都不奇怪,自然而然,應該的。


對於足球而言,正如賀煒所說,足球隊員相當於一個機器中的精密零件,只有相互的精誠合作,才能使得機器高速運轉。

籃球是建立在強大個人能力基礎上的團隊,換句話說,NBA球員的單兵作戰能力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決定比賽的走向。

足球看中的是球隊文化的建設,以及球隊風格的養成,歐洲的大多數俱樂部都有著百年歷史,也就是足球迷更看重俱樂部的風格和底蘊,這不是某一個球員能夠表現出來的,就像對於一個單一足球運動員不存在體系問題了。

籃球觀眾更傾向於,個人的發揮所帶來的視覺效果以及在關鍵時刻某一位球星的力挽狂瀾。也就是突出了個人能力的存在。

當然,畢竟都是團隊運動,個人和團隊作用都是不應該忽視的。只不過在其他層次上面產生的差異。

個人拙見,不喜勿噴。謝謝。


一個越寫越離題的答案。

喜歡凱爾特人,是因為一開始看到海沃德,我和朋友說,自己喜歡海沃德,他還特別驚訝。

然後很順理成章的,做了很多筆記,關於這支球隊。

第一場比賽我睡過頭了。醒來海沃德傷病下場。那也是第一次,我因為一個球員,生出那樣強烈的慌張情緒。

很多人告訴我,凱爾特人不行了,這次連季後賽可能都進不去了。東部情況就是這樣,best or nothing.

後來他們那樣好。Carry Irving,對防守對方最佳進攻球員異常痴迷的獺兔,穩定得不像新秀的杰倫(我真心認為他會比歐文更優秀。)進可攻退可守范特西必選球員霍福德(反正我選了 ),鋼鐵廠休假的時候斯瑪特就會淡定干拔扔出超遠三分,還有和他配合默契的大白熊貝恩斯,還有莫里斯,他的中距離得分很高效,他只有500萬薪水,「他只要一上場就能得分」(少帥語)

海沃德呢?一方面,他在刷存在感。一場不落。躺贏。

另一方面,他在秀恩愛。

現在他在輪椅上練投籃。

也許總決賽他會出現,但是我希望他不要這麼快復出,身體最重要,博觀約取,厚積薄發,不晚的。

喔,對了,還有,

08年大勝湖人,皮爾斯的mvp。

這支豪門球隊的拼圖終於在07-08賽季完成,雷阿倫與加內特的到來讓這支隊伍拿到了常規賽的第一,季後賽幾輪搶七他們分別戰勝了老鷹和騎士,東決戰勝了活塞。最後贏得了總冠軍。

(說是三巨頭,我私心覺得還可以帶上隆多,這四個人是所向披靡的,更何況隆多很占球權。)

之前找到了The Association Boston Celtics來看,有一幕特別有意思,記者問三巨頭,最後五秒球隊落後,但是有機會投致勝球,會傳球給誰?

記者數「321」,皮爾斯和加內特異口同聲地說,雷阿倫。

雷阿倫說,空位。

像皮爾斯說的,他們就像一些疑惑的碎片,最終完整拼合在一起。

還有很多很多,與輸贏無關的故事。

從關注籃球以來,我喜歡過很多球星,阿德利拉德阿德托昆博恩比德德羅贊...由於我入門時間短,可以說是看一個集錦就會喜歡好幾個球員。

曾經看過一段話,大概意思是,你可能會喜歡很多人,但只會為一個人焦頭爛額。

這支球隊,也是讓我歡喜讓我憂吧。畢竟他是唯一一支球隊,我真的為他慌張,為他高興,看數據啃戰術樂此不疲,付出感情了會更加珍惜。並且更幸運的在於,我即將有機會去花園球館看比賽了。

最後,分享一個視頻,

http://v.qq.com/x/page/i0179d35ju0.html

我的好朋友做的,代價是掛科。

還有個視頻,

http://m.weibo.cn/2125016281/4181200636062853

Thunder Prod大神的作品,超燃!!!

認識幾個愛綠軍10年甚至更久的球迷,在他們眼裡我就是特別逗的新人,但是他們和凱爾特人信奉的ubuntu精神一樣,共享共生,籃球連起了我們。

這是和海沃德有關的一切。


推薦閱讀:

易建聯在賽場下是一個怎樣的人?
為什麼蘇群2012年3月6日突然被這麼多人炮轟?到底怎麼回事?
為什麼大部分籃球迷不喜歡看足球,而大部分足球迷也喜歡看籃球?
10年的詹姆斯+綠軍BIG4組團能擊敗今年的勇士嗎?
哈登職業生涯能超過麥迪嗎?

TAG:NBA | 體育 | 足球 | 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