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宣傳種族平等的觀點?

問題包括但不僅限於如下幾個部分:

  1. 應當首先選擇哪一部分觀點來傳播?或者說,具體什麼樣的觀點容易被接受?

  2. 目標人群應當如何選擇?(這個問題應該和第一個問題捆綁在一起)

  3. 應該在什麼情景下以何種方式宣傳?

  4. 如何避免這種觀點在宣傳的過程中淪為一種所謂的「只屬於精英階層」的觀點?

宣傳的角度上可以參考另一個雖然有點不太相關但是感覺又有那麼一些聯繫的討論:科普需要一種怎樣的態度?鷹派科普可取么?

討論不僅限於種族平等的問題,同樣可以考慮性別平等以及對LGBT群體的寬容等議題。

如果想要論證種族主義的正確性,請移步至:

  • 為什麼可以說黑人體形美、性能力強、節奏感好,不能說黑人腦子笨? ,或者,

  • 種族主義是錯誤的嗎?為什麼?


(第五點是個人的衍生討論)要討論如何宣傳「種族平等」的觀點,首先我們要知道種族歧視,有著說更寬泛點「歧視本身是怎麼來的」。。這個我在以前歧視的根源是什麼? - acel rovsion 的回答 有回答過,這裡摘錄一下重點:

(一),差異性與人社會認知的偏差。

社會偏見本質就是社會認知的一類偏差,從行為學上來說,這種偏差來自於認知者間或認知群體間的明顯差異,以及人在群體行為中得排他本能。這類本能使得面對未知,不可掌控,差異性極大的異類群體,出於對於不確定性的,從來產生的迴避心理,趨向於一個親緣性更高的共同體。

但是這種本能在社會態度上並不盡然,因為在社會權力結構的存在,社會群體間的這類明顯的迴避行為,可能雖然權力結構的話語尺度不同會產生本位主義思想。

而這類本位主義思想在強勢群體面對弱勢群體的時候,更多體現為「傲慢」。

而在弱勢群體面對強勢群體的時候,更多體現為「恐懼」。

但事實上者依然不盡然,強勢群體面對弱勢群體也可能是「恐懼」,這個我保留在第二部分來論述。

而以上心理機制,導致群體間的往往趨向於軟性隔離,異質性由於無法建立良性溝通而成為一種對於異類群體的標籤化認知,在本位主義思維的重構下,就形成了偏見,而這種偏見某種意義上體現為對於異質的無知,但這裡更多體現為表觀的態度,而這種態度繼續導致群體間的隔離與疏遠,無法達成異類溝通,就無法得到充分信息來進行重新認知,那麼原有的標籤化認知就會加劇。

(二),社會偏見的延續和個體態度社會態度的相互強化。

群體間的社會偏見是可以延續的,尤其是在無法得到充分認為的信息交流的狀況下。這需要考查個人態度和群體態度之間的相互關係。

在個人態度的形成上主要是Allport的四條件說:

1,經驗積累,實質是相似翻譯的綜合。

2,經驗分化,零散經驗綜合為對某事物的傾向。

3,外傷經驗,即特殊經驗導致對某事物特殊傾向的強化。

4,已有態度的經驗學習和模仿。

我們姑且採信這一套範式。

那麼,社會偏見和個人偏見互相強化就很明顯了

1,個人原初態度(即對某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來自於兩個,服從或接觸判斷,前者在於個人原本對於一個群體沒有什麼態度,但是受到共同體的主流意見影響形成的偏見;後者在於自主意識對於某群體首次接觸的不愉快,使得這種應激性論斷變得強化,日後形成偏見。

2,個人經驗的參照與強化,在偏見形成雛形,我們會通過經驗觀察對於某一群體進行重新積累認識,而新的認識會與原有認識產生對比,如果符合產生強化,如果不符,由於自我實現寓言效應的原因,偏見也很難改回來。

3,群體意識造成的外參照強化。即一旦持同一偏見的個體通過群聚效應形成群體偏見以後,形成的社會偏見話語會得到加強,形成群體規範,此話語壓力會使得此群體對於被偏見群體的效應加強。

註:自我實現寓言效應指的是一旦某人對於某種主觀傾向性的看法設置一類基於經驗積累的規範,那麼通常情況下,如果群體相關,那麼相關群體由於這類話語壓力,很有可能真像這類偏見規範有所靠近。如果群體不相關,那麼重新積累的經驗認知即使與原有的相悖,我們內心也會為自己的觀點做出「辯護」,這個辯護就是凡是勉強靠的上邊的證據將其說服力無限放大,否定性的證據反而將其說服力減小。

故而,我們知道這兩個基本源頭,我們就可以來回答問題了。。

  1. 應當首先選擇哪一部分觀點來傳播?或者說,具體什麼樣的觀點容易被接受?

避免歧視的首要條件,是我們需要形成一類能夠保持最大友善的公共語境,而這類公共語境需要做到幾個原則:

(1)尊重客觀的種族多元化和種族文化差異性存在。

(2)在互相不造成惡意干擾的情況下,尊重種族平權原則。

(3)避免公眾話語中過多地出現不必要種族標籤。

(4)我們強調主流文化語境是共融的。。

要保證以上基本的公共語境,我們才可能達到交流。。而目前的現實情況而言,要強推」多元主義「是不太可能的,我們能夠做到的是」保證最大的善意,以至於可以交流「,也就會說,我們不要希求馬上通過推行一套價值觀來消除種族之間的標籤化認知和偏見化相處,而是我們能夠做到的首先是」沒有敵意「。

這樣的話,我們才可能避免不同種族標籤的共同體互相固化,敵對化,最後轉變為相互關係的對峙化。在能夠保證善意的共同語境,並且避免公眾話語中過分使用」種族標籤「,我們才能夠跨越標籤,形成一個可以交流的鬆散共同體,再從這個鬆散的共同體上建立共同語境,然後才能保證交流。。簡而言之,我們首先要避免,將價值觀差異或者人本身的差異(這裡主要指的是帶有惡意判斷的)歸結到」X族人「,」X國人「這類標籤上。。

而我強調的四個原則,就是比較容易接受的觀點。。。

2,目標人群應當如何選擇?(這個問題應該和第一個問題捆綁在一起)

目標平台首先是,能夠達成廣泛共同語境的平台,諸如公眾媒體,中心化的社交網路等等。包括開辦相對多元一點的話題,和節目。。

目標人群,是還願意接受價值觀修正和新價值觀養成,或者至少是願意表示善意的保守人士。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產階級,學生階級。

3,應該在什麼情景下以何種方式宣傳?

實踐交流的情況下做出宣傳。因為要搭建公共語境的原則性東西,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實踐交流中,去直接建立一套能夠保證善意的語境,而不是單純去推行原則。。

比如,在進行國際間的活動的時候,活動的話題常年會被限制在」對XX話題的中西方差異"這種標籤化的討論上,而這類話題主體,就使得參與方陷入了此類標籤化固態語境中,使得討論方向陷入了「中-西」這類單一化的線性觀點,而事實上更好的方式,是我們單純提出一個話題,而不要引導到「中西」或者「中外」這類標籤化的方向去,單純就討論話題本身。。

也就是說,無論是組織性的,還是自發性的,所謂「跨種族」的交流,合作,社會相處中,我們儘可能把語境調到中質化。

4,如何避免這種觀點在宣傳的過程中淪為一種所謂的「只屬於精英階層」的觀點?

實際上,本身題主是擔心的其實不是「精英化」,而是「白左化」,簡而言之,我們希求建立一個共同價值觀,而往往走向了「政治正確」審判來整治「偏見」疾病,但是「政治正確」本質是平權運動的妥協,在更多的情況下,他不能解決更多的問題,它只是把矛盾隱藏化,將其從公眾語境中認為掩蓋化,但無法形成公共價值觀,諸如美國,事實上,此類「妥協」造成隱性的「種族歧視」在繼續發展。。

故而,我才提出,我們宣傳觀點的時候,更多的是強調一種「消除敵意」的底線,從而來搭建可能的交流語境,而不是強行推行多元主義的觀點。。。

(個人觀點開始)

5,其實我們真正要解決的是混雜有種族標籤的社會結構問題。。

舉個美國的例子。。

美國現存的種族歧視問題,除了觀念方面,更本質上是社會結構的階級問題捆綁上了種族標籤,種族歧視本質是伴隨著階級歧視而來的。而美國又恰好是階級流動比較緩慢的國家。就以教育這個主要流動途徑為例,

一個出身較低的人在美國想要得到階級突破

---那麼你就需要進一個好的大學。

----而好的大學需要有好的成績,好的實踐機會和社會關係來保證一個很好的簡歷。

----那麼,你首先需要進入精英化的中學進行學習,並且從小要能夠負擔起教育資源,才能夠培養自己。

----而這一切,你首先就要出身於一個良好的家庭。。

故而,事實上,美國的種族歧視和偏見實際上就是階級差異的族裔化,

----由於歷史問題(常年的黑奴史和常年的黑人歧視;西裔移民的來源),黑人,西裔家庭在移民早期就從事於較為低階層的工作。。

-----而這些工作的報酬,無法支付自己的後代享受一個良好的教育資源,以及良好的社區環境。

------那麼在本土白人已經佔據社會主體的情況下,他們已經喪失了大部分競爭機會。

------這樣長期的階級固化,導致群體文化中開始出現負面的因素,部分人也很難經營一個秩序良好的社區

------其中部分人的階級固化導致惡性循環,導致與美國主流社會,包括就業市場,社會觀念脫節,進而惡性循環,導致主流文化與部分黑人的群體文化導致衝突。而另一部分黑人,通過各種方式尋求突破,為了生存開始有意識融入白人社會,開始融入主流社會。

-----而對於後者,就是WASP群體中某些種族主義者稱作的」白化黑人「,而前者就是種族主義者歧視最嚴重的黑人,而因為階級原因,前者中的部分人只能通過體育能力,和娛樂產業開始得到主流文化的認可,否則只能繼續脫節。。

以上過程,就產生了所有對於黑人群體的」標籤化「歧視,包括貌似良性的,和極度惡性的。。此為,主流話語的結構性壓迫。。

而我國其實類似,首先,我國是一個單一文化向的現代民族主義國家,存在一個龐大的所謂」主體「民族,和一個主流的民族文化,那麼這種生態本身就具有排他性

其次,因為歷史原因,我國的大部分黑人群體來自於相對貧窮的國家,通過各種方式留在的中國,處在相對低生位的階級狀態,基本上就重複了我剛才提到的」美國過程「,甚至狀況更糟糕,因為我國作為一個民族國家,還遠遠沒有準備好去接受完全外來文化的移民,來與本土民族共存,而社會結構和文化生態,使得這種情緒很容易變得極為極端,這就是我朝種族歧視最大根源所在。

所以說,除了我們宣傳種族平權,反抗種族歧視,避免種族主義語境以外。。我朝,如果真的要準備去做一個多元化的新」移民國家「的話,要開始確定接受外來種族的話,我們必須要根源上去解決現有的,以及未來可能的伴隨著種族標籤的社會結構問題,這才能真正解決種族歧視問題。。首先第一步,就是對待移民問題和移民管理的法制化,常規化,和有序化。。


謝謝邀請。

我認為最好的宣傳方式就是實踐,讓普通中國人有機會與不同種族溝通

注意,只接觸不溝通只有可能加重隔閡。可惜這正是目前中國的現狀。

應當首先選擇哪一部分觀點來傳播?或者說,具體什麼樣的觀點容易被接受?

歧視來自無知。

了解能消除恐懼,溝通能戰勝敵意。

目標人群應當如何選擇?(這個問題應該和第一個問題捆綁在一起)

青年、少年、幼兒。

應該在什麼情景下以何種方式宣傳?

任何國際交流都是宣傳的好機會。

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旅遊,其次是交換生。

如何避免這種觀點在宣傳的過程中淪為一種所謂的「只屬於精英階層」的觀點?

國際交流不能光是「走出去」。出國旅遊和國際交換在目前的中國還只有少數人能做到,這樣繼續下去難免就成了「精英」的特權。

所以,我希望中國能接納更多外國留學生,鼓勵這些留學生融入中國的學生生活中去,同時引導中國學生如何與不同種族相處。

希望中國能接納更多外國遊客,同時大力發展青年旅社系統,並宣傳其理念,使得人們在自助游的過程中也能有機會與不同種族交流。

但是我只是想想而已。我知道中國目前的對外交流是只有接觸,沒有溝通

比如我知道現在許多學校的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其實是隔離的,我讀大學的時候留學生甚至有特殊的宿舍,也很少一起上課。中外學生的聯誼,經常是在官方監控下的,許多就是包包餃子寫寫春聯。中國學生很少有機會去了解這些外國留學生的文化,嘗一嘗他們的美食。

比如許多所謂的「國際交流」,比如「留學生漢語大賽」之類,最後都變成了「天朝上國」的自 high。大家在電視里看到的,是許多外國人崇拜中國文化,很少有機會真正了解在中國的外國人:他們作為一個外國人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的文化有多麼精彩。

事實上,在中國宣傳種族平等的難點在於:這個國家的宣傳機器就在鼓勵種族主義,並且有時是害怕民眾與外國人交流溝通的。現在許多人還堅信「非洲沒有文化」之類,我們的媒體功不可沒。

作為對比

我在歐洲留學期間,就算是外國人,一切都和本地學生一樣待遇,一起上課一起討論一起玩。今天我嘗嘗你們的月餅,明天我嘗嘗你們的 lasagne,後天再去嘗嘗他的 couscous。我們組每周二飯後一次聚會,每次都是不同國家的甜點。

會有人,包括記者和攝影師之類,主動與我接觸,了解我作為一個外國人的生活,有什麼理想,有什麼困難,今後的打算。德國哪裡讓我不爽等等。大家在影展和報紙上看到的我,就會是一個真實的我,而不是為宣傳機器服務的漂亮話。


看到陳浩說最好的方式是實踐,我超級同意,因為這讓我想到了一個相關的紀錄片,叫做 A Class Divided,有些人翻為"歧視的一課",或者"震撼教育"。

影片(需要翻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0qKDiq1fNw#t=334

(我找不到有中文字幕的,如果有人找到還請分享一下。)

-----------------------------------------------------

這是一個美國的小學老師讓他班級裡的小朋友們設身處地的去體會種族歧視的感覺。

她把班上的小朋友們分成兩個種族,藍眼睛跟棕眼睛。第一天的實驗是,宣布藍眼睛的人是天生較優越的種族,因為藍眼睛的人比較聰明,比較優秀。這天,藍眼睛的人有特權,他們可以玩學校裡的遊樂設施,而棕眼睛的人不行; 棕眼睛的人還必須帶上有色領巾,好讓藍眼睛的人一眼可以辨識他們,與他們保持距離。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們,當天在班上就分成了兩個群組,藍眼睛小朋友馬上跟棕眼睛的劃清界線,並忘懷的享用起藍眼睛才有的特權。原本前一天跟棕眼睛還是朋友的人,這當天就開始取笑起棕眼睛來。

第二天,老師說,其實我昨天說謊了,棕眼睛的人才是優越的種族。於是風水輪流轉,棕眼睛的人開心了,因為換成他們有特權。在這一天,棕眼睛的小朋友在課堂上的表現是前一天的兩倍好。

實驗結束後,他們訪問小朋友說,當你知道自己是比較優越的那個種族的時候,心理是什麼感受。小朋友說 : "解脫"。

-----------------------------------------------------

這是一部很令我震撼的紀錄片,從小朋友的身上看到人類的人性...


當然是通過糖衣炮彈——藝術了。

把 funk, soul, jazz, 即興演奏, 印尼甘美蘭, 印度古典, 日本雅樂納入小學音樂課。聲音就是政治。


這學期在修社會學,最近剛好講到相關的問題,所以我也分享一些我學到的。

首先兩個視頻(一個節目的兩個部分)。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YkUMqxr_o8spfreload=10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xhE2MAY8

大概內容是講一個調查,問小孩子你覺得哪個小人好看,小人從白到黑分為五檔。視頻內的孩子全部都選擇了喜歡跟白色的小人玩、覺得白色的小人好看,黑色的不好看。被調查的人不僅是白人小孩,也有黑人的小孩。

圖為「你認為哪個孩子不好看」

  • 假如說這種傾向是先天的,或許是因為我們人類天生的害怕黑暗而喜愛光明。這種恐懼感使得我們產生了偏見,而憤怒和仇恨通常是我們對於恐懼的後續反應。有傾向性並不代表就是歧視,但如何消除,或者說使得人們可以正確的區分這兩者卻很難。我認為如果能向人們說明這兩者之間關係以及偏見產生的原因,也許就可以使人們更好的面對這種負面情緒,進而達到宣傳種族平等的目的。
  • 假如這種傾向性是被後天灌輸或者說是從周圍人的反應中學習到的,那麼如視頻中所說,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看各色人種出現比例相近的圖冊可以有效改善這種情況。這一點和陳浩所說的主要應該針對青少年和幼兒相同。我記得小學時英語書上的插圖就有各色人種,這就很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已經形成的觀念並不容易普及。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歧視是一種行為,偏見是一種觀念。所以即便你內心有著偏見,但卻從沒有表露出來(表露不僅指刻意的歧視,區別對待也算),那就不算歧視。好像是馬丁路德金說的,「To change people"s feelings and beliefs, first change the social institutions under which they live. Behavior is easier to change than feelings」. 所以我們就從行為上先規範自己,並以此來影響自己身邊的人。這是我們最容易做到的。難一點的我想應該是從媒體做起,比如通過電影、電視、廣告等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民眾的認知。但是這又需要政策法規的支持以及弱勢群體自己爭取相應的權利。所以總的來說,可能需要國家立法來幫助施行。

文中或出現一些謬誤,歡迎指正。


經過無數次網上罵戰,我深信:你只能跟相信種族平等的人去說種族平等。

換言之,至少在網路上,不相信者恆不信。

在日常生活中,跟不同種族的人交流時,想迅速獲得種族平等的「幻覺」,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尋找恰當的方式「自黑」,然後誘使對方也一起自黑。等大家都黑黑更快樂了,種族自然平等了。

==================

說句題外話,其實我不太相信嚴格意義上的「平等」,所有人都是不同的,我們只是需要尋求一個更加和諧的相處之道罷了。


「真誠」

種族的平等,在於權利的平等和機會的平等。兩個其它方面一樣的人,不應因為種族,膚色而被差別對待。但種族平等不等於種族間是沒有差異的,為了消除種族歧視而刻意抹殺無視種族間的差異只會適得其反。

大多數種族歧視的人,以及種族歧視的言論,並不是源於惡意,而是源於偏見,真正的因為種族的仇視畢竟是小部分。如果題主的初衷真的是為了消除一些種族歧視,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一些,最好的辦法是真誠的溝通,站在對方的角度,幫ta把邏輯思路捋順,相信一個講道理的人會看到自己看法上的問題。

可惜的是,知乎上大多數的「反種族主義者」們,大多是充滿憤怒、嘲諷,言語中少了些理性,多了些道德上的優越感。當然,他們有理由這樣,可是如果你的目的是「有效的宣傳種族平等的觀點」,一味的指責無疑會激怒對方,讓對方失去聽下去的耐心。更可惜的是,有些人為了反種族歧視,不惜矯枉過正,故意忽視種族差異,有選擇性的使用論據,這隻會讓有一定思考能力卻對種族有偏見的人覺得虛偽,產生更強的逆反心理。

舉個例子吧。

種族歧視的話題大概是因為這個問題又火起來的:如何評價百度貼吧「廣州黑人吧」?

最開始有一個答案大概把非洲乃至黑人的貧困歸結於非洲優越自然環境導致的懶散的文化,其中很多地方無疑是偏激的。可是非洲人以及非裔美國人的困境真的跟民族的性格、社區的文化毫無關係嗎?

去過非洲的朋友可能會知道,非洲人大多有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少有儲蓄、投資的意識。當然,這很大程度上也與非洲常年受戰亂疾病侵襲,人的平均壽命很短有關。非洲陷入貧困難以自拔的原因很複雜,但其中民族性格的作用是很難忽視的,具體可以參考這個答案: @Wallace Tong非洲某些國家不斷收到各國救援和物資,為什麼一直富不起來? - Wallace Tong 的回答

同樣,美國黑人的處境也是多方面共同造就的,可是如果讀一些「反種族主義者」的答案,比如:如何評價百度貼吧「廣州黑人吧」? - 張雩的回答,完全是在強調,黑人如今的貧困是由白人的奴役壓迫造成的。「這是活脫脫的黑人在美國被整個社會結構給壓迫得無法翻身啊」。這種話,要麼是有意矯枉過正,要麼就是腦子被美國的liberal們洗壞了。

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黑奴解放;1882年,美國簽署排華法案,限制華裔移民,同時境內掀起反華高潮,華人勞工被肆意排擠毆打。 @張雩說,「黑奴被解放的時候,一無所有,完全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他們除了做辛苦的勞力,還能做什麼?他們怎麼可能攢夠錢去讓他們的後代受到和白人一樣良好的教育?」可早期的亞裔勞工作為外來者處境恐怕處境比黑人更差。可是幾代人之後,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經濟狀況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有人開了小飯館,有人開了洗衣房,在美國紮根下來。他們的後代也得到了越來越好的教育工作機會,如今的加州大學系統,小一半是亞裔,西裔的州議員甚至想通過修改法律對亞裔的入學率進行限制。這難道只是因外恰巧亞裔的運氣比非裔好?還不是因為東亞人骨子裡對教育的重視。非裔美國人的貧困是因為白人壓迫造成的?這種論調在美國內戰150年後的今天,恐怕連黑人自己都不好意思說。

來看看Charles Barkley是怎麼說的:

"Unintelligent" blacks "brainwashed" to choose street cred over success: Charles Barkley

「We as black people are never going to be successful, not because of you white people, but because of other black people. When you are black, you have to deal with so much crap in your life from other black people," Barkley said.

"For some reason we are brainwashed to think, if you"re not a thug or an idiot, you"re not black enough. If you go to school, make good grades, speak intelligent, and don"t break the law, you"re not a good black person. It"s a dirty, dark secret in the black community.」

渣翻譯:「我們黑人永遠沒辦法成功,不是因為白人,而是因為其他的黑人。作為一個黑人,生活中你不得不面對來自其他黑人的破爛壓力。不知道怎麼搞的,我們好像被洗腦了,如果你不是個混混+二逼,你就不夠像黑人。如果你去上學,考高分,遵紀守法,言談有智慧,那你就不是個合格的黑人。這是黑人社區里藏著的骯髒的秘密。」

當然這種話白人是不能說的,也可以理解,雖然是幾百年前的事了,但白人還是有奴役黑人的原罪,所謂「white guilt」。可黑人中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黑人社區的文化有問題,如果一個黑人追求上進,他就會被其他人譏諷為「act white」;黑人男性家庭責任感更為薄弱,即使控制了收入這個變數也是這樣,黑人單身母親的比例出奇的高。這些都是那些「反種族主義者」避而不談的。用奴役的歷史來辯護的受害人心理 (victim mentality),更是成為阻礙黑人社區進步的借口。某些無良的黑人領導人比如Al Sharpton,仍然在通過鼓吹黑人與白人的矛盾,強調奴役歷史來獲取影響力,而持@張雩這種論調的自由派白人也做了宣揚victim mentality的幫凶。

不知不覺就扯遠了。回到原題目,「如何有效地宣傳種族平等的觀點」?「種族主義」大戰「聖母」好像已經成為關於種族討論中唯一的主題,這樣是無益於種族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的。其實,種族主義的另一面並不是否認種族的差異,而是反對完全基於種族的差別對待。宏觀上,討論社會問題時,我們沒有必要處處避談來自種族的原因,而應該對自己也對他人真誠一點,實事求是的承認種族間差異,但同時也要問,這些差異是如何造成的,需不需要、如果需要如何改變。微觀上,碰到生活中其他種族的人,保持尊重,盡量不貼標籤,多通過自身的接觸而不是刻板印象來了解一個人。這樣就足夠了。如果你的朋友言語中有種族主義傾向讓你覺得不舒服,善意的提醒ta。

其實,雖然 如何評價百度貼吧「廣州黑人吧」?這個問題中種族歧視的言論鋪天蓋地,但跟很多人不一樣,我一點都不感到悲觀。控制其他變數,比如教育程度後,我覺得大多數的中國人的想法上並沒有比大多數的美國人極端很多,只不過美國人習慣了政治正確,很多話放在心裡不說出來而已。慢慢的,中國人也將會發現,發表種族主義的言論是有爭議的,令人不安的,乃至值得羞恥的。


宣傳是一回事,可是要做到「有效」就是另一回事了。這個東西要超越社會發展階段很難。就比如說,很長時間裡,宣揚民族平等一直都是中國的政治正確,這類的宣傳材料從小學開始就一定會出現在教育當中。可是,這樣的教育進行了這麼多年,在廣西還是能出現種族歧視內容上了《南國早報》的奇聞(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h-06022011093709.html)。

中國歷史上就是個漢人佔據絕對主流的近似單一民族社會,各民族之間交流局限在各邊陲聚居區的邊緣,而大部分漢族以外的民族,其社會發展程度都較低而自成體系(因此進入漢族視野的機會也很有限)。舉例來說,直到清末民國時代,大小涼山都還是漢人的禁區。這種單一民族/文化社會在現代化過程中,必定會被打破,而打破的辦法,是漢族和少數族裔的活動範圍都擴大了,你進入我,我進入你,低頭不見抬頭見。中國直到現在都還是發展程度較低的社會,帶來的結果就是資源不能以足夠充裕的數量覆蓋所有人,而由此必然造成社會「道德」的缺位。這是靠宣傳很難改觀的,否則現政府幾十年的宣傳早該使中國成為民族最平等的社會才對。在這種情況下,衝突是必然的,只能靠緩慢的磨合來解決。

那要怎麼磨合呢?在當前,解決之道,就是進一步擴大各個民族/人種的活動範圍,做到充分交流,而在這個過程中,原本「發展程度低」的群體,可以接觸到原本接觸不到的資源,進入原本沒有進入的社會地位,成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以及精英,甚至進入九大長老(不要以為不可能,看看當年蘇共的高層里都是些什麼民族就知道了,捷爾任斯基,貝利亞,米高揚,斯大林本人,以及傳言差點當了總sj的納扎爾巴耶夫。當然,什麼時候漢族能夠接受這一點,什麼時候中國的民族平等就差不多畢業了)。這樣,不但使得整個社會(主要是漢族)習慣了見到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實現種族方面脫敏化,更會創造出種族平等的物質基礎。到那一步,種族主義自然就會淡化。

試想,假如在每個大城市裡(初步從北上廣深開始吧),你的鄰居就是中產階級的非洲人,維,哈,彝,柯爾克孜,鄂倫春,等等等等等,你每天都要見到這些人,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的社會地位和你一樣,甚至比你更出人頭地(但是前提是你的生活也要過得去,否則就會生出羨慕嫉妒恨的另一種歧視了),說著和你一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本地話,你們的孩子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參加同樣的考試競爭,不存在「哪個族比哪個族更聰明」的幻覺,到那時,歧視的土壤自然就會減弱以至消失。而在此之前,社會土壤不改變,宣傳很可能會是無力的。


就如 @陳浩所說,什麼也比不上多接觸。接觸得多了自然就識別出對方是個什麼東西。黑人這個種族並沒什麼可歧視的,但是你接觸了混蛋你就看不起混蛋,接觸了善良人就珍惜善良人。

標籤化是人類的本能,本身就是歸納和抽象的能力。不貼標籤我們認識不了人,也認識不了世界。

標籤代表的是我們對普遍性的提取,所以種族歧視那是自然而然的本能。

文明的發展,讓我們能夠反思自己的本能,進而認識到這樣簡單粗暴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在認識了普遍性後尊重特殊性,不能用普遍性代替個體性。

當我們擴大樣本後,思維對樣本的歸納結果自然會變化,比什麼教育都有力。如果有人去了火星回來跟你說火星就是荒漠,你很可能就相信了;而如果有人跟你說北京從來沒有霧霾,你就想一巴掌扇他臉上。

但是問題是你讓一個從來沒來過北京只在大山裡生活過的人相信霧霾有多麼操蛋是很難的,因為他會說,我們這裡的霧不嗆鼻子啊。至於你想讓他感受到原來自己如此無知居然不知道霧霾是可以嗆鼻子的這個事兒,那就毫無意義了。而更不要說你想讓他為治理這種會嗆鼻子的霧霾從他每年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份來做貢獻,那基本就是痴人說夢。

沒見過黑人的,或者和黑人接觸不多的人,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問題是你的說教永遠比不上他小時候讓黑人孩子搶劫一次後的陰影,而這個陰影將影響他一生,並傳遞給他所有認識的人。

無論什麼教育,普及,在這樣的經歷面前都是蒼白無力。有句話咋說的來著?「百聞不如一見」。


最有效的宣傳不是方式,而是對象,任何一個已經產生種族歧視心理的成年人,即使不表現出來也會藏在心裡,無論怎樣宣傳他都不為所動。也許有些極端,也許有個例,但是對大部分種族主義者,沒有什麼比法律的強制更有效。至於宣傳的重點還是放在對象選擇上,我的想法就是對善良無知的兒童時代給他們樹立種族平等的觀念是最徹底,最有效的,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Step 1: 找一個能被所有人理解的載體-------吃、喝、玩、樂

Step 2: 從娃娃抓起,培養種族平等的基礎----教育

Step 3: 把第一步和第二步結合起來,教孩子們所有種族都有自己特色的食物、特色的習俗、特色的語言、特色的節日,我們有那麼多差異,但同時這些差異又有那麼多的共通點讓人類可以彼此了解。

推薦一些兒童讀物:《Food and Faith》《It is okay to be different》

尊重種族的平等,保護世界的多元,為什麼要讓精英把握聲音霸權,推行他們的理念;還有很多教育家拿著低廉的工資默默地推行著社會的平等正義,在孩子心中種下平等的種子。

簡單的介紹一下Food and Faith,這本書介紹了六個不同族裔的孩子對於節日的定義與食物的信仰。在讀小人書的時候不難發現對於節日(比如新年)的定義,還有什麼食物是可以吃的,什麼食物是不潔的,其實每個族裔的出發點都是很相似的,但是由於地理條件和宗教文化,在食物和習俗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作者很聰明,通過六個孩子的描述,通過相同的描述結構處理,就讓人覺得「啊,原來我們這麼相似,原來大家都各有特色」。

總是能從孩子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先否認進化有方向,於是否認有先驗正確/錯誤,即我們所謂的正確錯誤都是事後諸葛亮。

否認好壞是固定不變的,雖然某種族體臭難聞、智力低下、肌肉還不發達……但是我們無法判斷竟然他們有一天因為這些所謂的缺點讓人類文明流傳了下來。啊長得丑真好!智力低真好!身體差真好!

你又不是上帝,怎麼知道自己身強體壯、智力超群是優點?其實只是你看起來而已。

至於題主的四個問題,題主主要還是自己想吧,只簡單說一下,這也是我想要推廣的觀點。

1、脆弱性和反脆弱

2、理解反脆弱的人(我都理解了你還推廣給我?我推廣給你還差不多。呃,好像不用推廣嗎……)

3、裝逼( ̄▽ ̄),你看我通過這個性質又賺了一大筆

4、第二段這麼搞笑的概念,不是精英真的能理解嗎?(≧?≦)


不應該宣傳這種東西,危害很大。宣傳種族平等等於宣傳種族歧視。

只有取消種族的概念才是唯一可靠的辦法


在知乎的話,我算一個比較low的人,沒在國外生活過,也沒有跟各個種族的人談笑風聲過,low人也有一點小想法,共大家一笑。

種族平等,最根本的還是平等的觀念問題,種族平等的事對於大多數和我一樣的人,其實都是很遙遠的事,如果平常沒有平等的觀念和認知,在這種問題上自然是相互鄙視。我倒是希望:

能不能先把地域平等的觀念給普及一下;

能不能國內民族間的平等的理念給推廣一下;

國家政策在資源平衡,民族關係處理上,能不能更公平一些;

如果我作為一個XX省人在其他地方不再受到異樣的眼光,如果我作為一個X族人不再被貼標籤,如果同樣的犯罪行為,一些民族的人不再被兩少一寬,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時候有人願意談黑人問題,我願意泡上一杯茶,仔細探討一下。

自己餓的面黃肌瘦,去討論外村人的蛋白質缺乏問題,我是沒這種閑心。

另外諸位」被氣得不行「的大人們,我倒是看到:

1、不管你們注意沒注意到,你們中一些人,雖然說的都是反對歧視的話,但說話的姿態,跟種族歧視者一樣讓人不舒服;知乎是討論問題的地方,不是做道德或者言論審判的地方,如果你們一開始就是」我是反對種族歧視,所以我是對的,你們不同意的都是錯的「的想法或者姿態,不能跟質疑者或者討論者(漫罵者除外)平等說話,或者根本不考慮他們的一些說法或者想法,那麼,你們只會被更多的人罵為聖母,遭到更多的抵觸。

2、三非跟種族歧視這是兩個問題,如果非要把兩者混為一談,把要求治理三非和種族歧視的人混為一談,那就別怪別人也把你們跟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混為一談,或者給你們一些奇奇怪怪的稱呼。

3、國內的黑人問題跟國外的種族歧視問題不完全一樣,廣州的情況,能不能別先直接套用國外那一套,廣州那邊實地生活的人才最有發言權好吧。

4、如果以個人經歷或者經驗說問題的,說黑人好話的跟說黑人不好的,不都是以偏概全么,我希望能夠統一標準,要認可都認可,要反對都反對。


要宣傳種族平等,請先正視種族間存在的事實差異……


親生體驗做少數的感覺才是真正的宣揚種族平等的最好方式。

看看海外華人在電視上看到小孩要殺光中國人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憤怒,作為少數他們被忽視侮辱。但是回到國內,無數人還是對某些群體惡意攻擊,要殺光這個要殺光那個今天歧視這個明天歧視那個,好不歡快!像這種人就應該多去感受一下做少數是什麼感覺!


哪,世界上沒有無所謂不明原因的恨也沒有不明原因的愛。

要消除種族歧視,首先你的種族文明教育科技要提上去啊。就比如清朝,你都愚昧到那個程度了,你怎麼要我和你平等對話?道德感強是好事,但是也不要和觀音如來一樣爛好人吧,該愛的愛,該恨的開開心心的恨,沒什麼不妥。一些所謂的史學家不是說嘛,感謝八國聯軍,感謝日本鬼子,打的我華夏腦洞大開。謝謝您累。您受累了。


先要廢除少數民族優待,才可以談民族平等。


當一個種族表現出和其他種族不平等的時候,怎麼使用排名第一的方法都不能達到宣傳種族平等的效果的


同種族人與人之間還不平等呢,還奢求不同種族平等。

什麼時候路上環衛工人,乞討者能得到尊重,什麼時候再來討論種族平等。

看前邊長篇論如何有效的宣傳種族平等,實際上那些回答,農民看不懂,環衛看不懂,大媽們也看不懂。 當一個黑乎乎的人靠近她孫子的時候,你說她怕不怕。

問題的關鍵在於,咱們平均水平太低了。


推薦閱讀:

睡覺時被吵醒為什麼會變得特別煩躁?
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社會黑暗?
假如人類中只有男性或女性有智能,那麼人類的社會形態倫理道德會是怎樣的?會產生哪些特殊社會現象?
巴黎治安那麼差的話為什麼法國政府不治治?

TAG:社會學 | 傳播學 |